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1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
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2
1、移动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分析
移动信息化交流平台以其便捷、快速、功能强大、容易操作等优势,深受大学生们喜爱。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以移动信息化交流平台的优势为助推器,使之成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可以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元素。1.1QQ平台的运用分析。QQ交流平台优势在于普及性广,有助于扩大管理的辐射面,现在大学生都有QQ,平时交流中很多都会用到QQ平台去交流[1]。因此在管理中辐射面比较广,同时QQ共享功能比较强大,可以多方面的交流,图片、语音、视频等都可以通过QQ进行交流,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状态。可以说是一个很实用、全面的时时交流工具。QQ还有一个强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建立“群”,比如说班级群,爱好兴趣群等等,可以建立各种群,方便信息的共享,涉及的面广,可以接收的人多,在学生管理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交流、沟通、传递信息,信息的重要作用。另外,QQ交流平台还具有公平性特点,“同聊”环境是一个相对虚拟的环境,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学生和老师可以在一个很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可以有效的反馈信息,老师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状态。有优势的同时,也有负面的影响,比如各种假冒份子,或者散布一些言论、虚假信息等,需要管理者辨清妥善管理,合理运用。缺点就是有时接收信息时效性有待提高,不在登录状态无法收到信息,有时候容易被“刷屏”,漏掉信息。1.2微信平台运用分析。微信,自推出以来,以一种迅猛的态势进入大学校园。作为自媒体的新生力量,微信以独特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等功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它如一把双刃剑,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社交。微信以独特的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社交范围微信极大限度地拓宽社交网范围,微信交友可以是QQ好友、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对于QQ好友和通讯录中已经相对成熟的社交,大学生可以在微信的沟通中感情粘度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摇一摇”与“漂流瓶”的功能设定,使得微信用户达到匿名交友的目的这些方式很好地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友圈。作为管理者可以利用微信的即时性,讯息传达的有效性等强大的特点,增强管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对信息的以及反馈做到有效的控制。在微信移动信息交流中,可以申请个人公众账号,利用账号可以时时信息传递资信,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微信的时时性,消息、通知,分享信息,从而起到思想上引导者,学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中的帮助者。1.3微博平台的运用分析。微博作为一种状态发表平台,可以进行聊天,分享的工具,主要被用来分享自己关注的事项,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关注别人的状态,看别人的分享的信息。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在大学生中主要是呈现的是的粉丝多少,被关注的多,在朋友圈里面的影响力。主要是用来表达,分享的作用。作为教育管理者利用微博的特点可以侧面掌握学生的状态,了解他们的心里,从他们的发表的状态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1.4飞信平台的运用分析。飞信是手机短信的一个延续,飞信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群发短信,可以实现电脑和手机端的信息传递,可以让信息以讯息的方式直接到接收者的手机里面,有效避免信息的遗漏,简单有效,辐射面较广,缺点是不同运营商之间不方便加好友,不便于发送短信。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或者是教师主要是用来给同学们信息、通知,确保学生能够收到并且保存信息。在交流、互动中作为一种补充,或者是弥补,比如有些同学的手机功能不够,不能开通微信或者是不能登录QQ的,这样飞信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2、结语
无论哪种移动平台都可以起到分享、、交流、互动的作用,关键是在平时的管理中如何运用,如何针对性的运用这些平台让他们起到有效的作用。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情况,个性中充满特性,追求独特、新奇特点应该针对不同的个体,针对不同的群体使用不同的移动信息交流平台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与学生群体深入的交流、沟通、互动,融入他们的群体,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管理,才有可能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成长。
作者:崔震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对策探讨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一)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我国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完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由此进入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但在教育管理系统中,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数据中心和教育网络等方面有着较为良好的建设情况,学籍管理信息的建设、校舍管理及学生资助管理等信息采集系统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二级部署、五级应用模式的进一步部署实施后,基本完成了我国教育系统的数据采集问题。从另一个方面看,我国尚未完成教育系统基础数据的建立,缺乏其应有的统筹力度,出现了数据采集不完整、数据造假和数据重复收集等情况,不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也抑制了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省市、地区的教育部门全面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落实情况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不难推测,在我国一些网络信息较为发达的城市,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落实更为迅速,自然比网络信息落后的地区有着更快的发展。另外,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由于有着充足的经费,能够统筹一些信息系统,其支撑队伍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国家系统和自建系统如何完成有效对接仍然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部分中等发达地区在网络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经费的不充裕、模糊的管理机制和支撑队伍不强仍然是导致其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无法加快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
现阶段,人们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是导致教育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只是成为一种口号,人们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这一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执行者,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网络之于教育的作用仅仅是“方便、快捷”而已,没有意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对教学决策、教育管理以及公共服务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在全面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教育管理信息化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落后的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缓慢的发展速度,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最终导致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与绩效导向。虽然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开始了一段时期,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传统教育时期的落后体制仍然在使用,例如: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缺乏对基础落后的学生的鼓励及对进步学生的肯定;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将学生成绩看成重中之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而进行成绩的评定。这种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它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基础,忽略了对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譬如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无法达到标准的要求,但学生已经尽力做到最好,此时,如果学生这些努力被教师所忽视,并最终将学生成绩定为不及格,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在我们全面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情况下,结合教育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教育管理中的业务需求,我们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顶层设计来完成总体框架和教育管理信息化责任框架的建设,进而帮助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构建“双主体”评价机制,让学生和教育执行人都能参与评价。不似传统教学评价,即只注重结果(成绩),而忽略过程(学生的努力程度);教育管理信息化前提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需考虑近期教学的显性因素,还应考虑长期教学的隐性因素。基于上述说法,当下教育执行人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执行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将教育执行人的自我评价,学生、教师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最终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结果,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既能培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也能使教学评价更为客观和科学。实际上,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大前提下,将其从教育运转中抽取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监管和社会评价,完善政府的监督职能,实现自主办学。因此,快速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成熟是当前时代条件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教育行业走向了革新,并且逐渐趋近于信息化。高职院校在这其中同样革新了自身的教学模式,争取跟随上大数据的潮流。高职院校与教师要携手并进,利用大数据实现完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此来完成对人才的悉心教导。
1大数据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大数据是一种具有多种特征的数据集合,能够对大批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收集,并能够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数据本身所隐藏的、具有高超价值性的信息进行探索。当大数据应用到高职院校时,更多是表现为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挖掘,如:学生的分数信息、专业信息等,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出哪种教学体系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等。在高职院校中,引入大数据对于其教学质量也是一大突破,能够结合当今社会上实时更新的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完成对社会的人才输送。另外,大数据的引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大助力,使教师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讲解,可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结合多重数据信息,对当下市场环境作出判断,教给学生更实用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支撑作用,它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2大数据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甚至是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从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另外,大数据可以支撑高职院校走向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使自身的教学管理更加信息化且具24有特色。
2.1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于档案管理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档案的管理不够严谨,一些工作人员的素养不够,档案管理平台也不够完善。以上因素都会造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甚至会发生档案丢失的情况。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平台后,它可以对学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整理与检索,并自动更新档案信息。例如:当工作人员想要调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时,可以在已完成创建的数据库中任意找寻自己想要的数据信息,而当工作人员使用完毕后,该数据库便会进入封闭状态,不会出现档案丢失、缺漏等情况。
2.2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于招收新生方面
大数据可以对高职院校进行分析,并与当今社会热门的行业明确匹配度,明确后,大数据将制订新的招生方案,并将其扩散至各大平台。另外,与学校专业相匹配的行业,大数据可以进行信息检索,发现对该行业具有高关注度的人群普遍活跃在哪些平台,发现后,大数据技术将自动对该平台进行着重宣传。当完成以上举动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创建一个自动回复的机器人系统,使因学校的招生信息而前来的家长和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回复。工作人员还可以将在大数据中搜索到的该专业细致化信息输入到系统之中,让家长及学生在询问时就可以得到确切且及时的答复。大数据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辨识度,使高职院校可以大幅度提升自身的招生效率。
2.3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在日常教学方面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检索,通过统计学生在考试时的题目停留时间或其他方面来得出每位学生的长处及短处,并及时为每位学生设计出最为契合的学习方案。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取代终结性考试。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复习、预习的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并将以往的数据信息与当前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以此来给予评价,评价的准确性会提升数倍。同时,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考核方案,让学生在明白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填补。
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认知不足,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够清醒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种新式理念,它的本质不仅是教育模式和设备上的转变,它还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脚步,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变。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它们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响应教育管理信息化,开始频繁为学生购买学习设备等,但这些设备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与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不符。
3.2多个系统的统一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校园系统中普遍存在着多个系统,而其中的某一个系统可能单单就是为了某一项活动而开发出来的,之后也没有注意维护等,造成了系统最后只能被舍弃。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了系统的便捷性,不利于学生的使用。
3.3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本身含义较为模糊
高职院校中的一些教师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十分模糊,认为只要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大数据的影像技术便是将教育管理信息化了。
4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策略
4.1提升管理方面的认知
在该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做到明确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明白其本质,要让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高超的技术与设备。这一点需要在管理层面提升认知,让教育管理信息化不再以先进设备为主体。
4.2将系统统一,杜绝资源浪费
在该方面,高职院校应对自身所存在的全部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依靠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集多系统功能于一身的平台来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可以根据这一平台得到自身想要的知识与信息,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4.3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明白,教育管理信息化并不是依靠过量的录像等来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将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降到最低。
5结语
随着大数据风潮的来临,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也迎来了全新的机会,将其与大数据相结合,打造教育管理信息化,能够为提升我国教育行业的教学质量作出贡献。教师等多方面也要齐头并进,完成教育管理的真正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肖亚麟.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与发展研究[J].数码世界,2020,(04):71-72.
[2]张丽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164,136.
[3]娄焕,朱晓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90,194.
[4]彭湘华.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2):240,242.
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5
一、不断完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创设信息化教育环境
信息技术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而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园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添置相应设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创建了专业的网站,拥有一流的电教设备。我园科学维护网站和多媒体设备,重点抓好“幼儿园网站”“幼儿园资源库”的建设。不断更新改版“幼儿园网站”,进一步规范、充实其内容,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我园的办园特色和办园水平,形成有我园特色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精品。现代化的软硬件不仅满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而且为她们通过网络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幼儿园管理的现代化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我园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网络管理与教育科研、卫生保健、安全工作、后勤服务、行政管理等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了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机制。在行政管理方面:涉及幼儿园概况、幼儿园组织机构、幼儿园规章制度、幼儿园目标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幼儿园工作评价及幼儿园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电脑技术使档案管理有序、高效,运用办公自动化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档案文字整理等更加规范准确。在卫生保健方面,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幼儿定期体检记录、身高体重测评、营养计算、检查矫治事项、登记事项(儿童事故登记、传染病登记、体弱儿登记、预防疾病药物使用登记、紫外线消毒灯使用登记、大型玩具使用检查登记)等实施全面管理;借助电脑,设计出一些艺术字以用于墙面布置、环境创设等也变得轻而易举;安全管理方面,我园还建立建全了一整套的多媒体监控系统,能有效地监控全园的安全情况。
在幼儿园网站宣传上,我园较好地实现了幼儿园向社会、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教学、幼儿学习、生活情况的介绍和幼教知识宣传和推广的使命,同时也和社会、家长实现了有效的互动,为倾听接受社会各界、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创设了便捷的途径。我园的网站自开通以来,受到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幼儿园的网站架起了与家长、同行、社会的桥梁,家园交流更加宽广,便于家长、社会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改动态,以便更好地进行家园合作,真正发挥出网站的作用,使我园的家园管理工作日益完善。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教育改革能否深化,关键在于能否更新观念,而观念的更新需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认识过程,要使教育信息化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关键。我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课程。组织全园教师开展多次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促使教师们具备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现代化教学水平,能够更好地胜任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精彩纷呈的教学案例、先进前卫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不仅从因特网上获得大量动态的幼教信息及专家咨询,而且还通过网络和幼教同行进行业务交流,进行网络教研活动。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还转变了教育观念,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素质,从而使幼儿园吹起了清新的现代化学习之风。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成功实现。
四、创设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现代教育园本特色
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将单纯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的结合,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并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吸引幼儿多种感官,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用它来制作辅助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多媒体课件,更加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通过课件制作比赛,使教师们学以致用。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如何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如何制作一个孩子喜欢、接受和容易投入的课件,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容入形象、生动、活泼的课件当中,要求课件贴近孩子生活实际、实实在在起到教育作用,丰富的主题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将教学活动与课件巧妙组合,相溶一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创设了幼儿喜爱的各种情景,引发幼儿产生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了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创新精神,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服务;区域;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019-04
引言
提高管理效能、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段时期内教育部门改革的重点。《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和社会已经来到,行政部门迫切地需要与信息技术接轨,以适应网络经济与社会的宏观控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行政职能。以“公共服务与治理理念”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指导思想,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提升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强化动态管理的、改变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方式,从而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新理论
增强服务导向,构建服务型教育管理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对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新要求。这里的“服务”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指服务型的行政管理方式,这里的“服务”是与“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相对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等等。这些举措正是服务型教育行政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则是指从人类生产劳动成果的角度与有形“产品”相对的无形“服务”。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面向学生和家庭主要提供的就是这种服务形态的产品。
变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为服务型的管理方式,强调政府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行政姿态,重视与横向部门及上下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信息在组织决策、组织运行和组织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沟通网络,克服单一纵向信息结构中传递迟缓、易于堵塞等弊端,消除信息割据的危害,使信息可以跨层级、跨专业、跨部门流动。
转变行政管理方式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掌握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但一些政府部门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手中所掌握的庞大信息资源的价值,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发展信息服务的意识冷淡。信息社会,社会组织及公众越来越需要政府的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公众也越来越渴望获得快捷、方便、自主的信息服务。因此,政府有必要在保证政务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内容,深入挖掘现有信息资源,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综合管理,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还强调联合多元主体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教育服务的根本目的。政府在协调和组织多元主体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除了作为监管者要加强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服务以外,一些特定性质的教育服务也可能需要由其来负责提供。如学校教育注重普遍性,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为一些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提供灵活周到的服务供给。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则可以在满足特殊群体需要方面提供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偿,如提供数字化学习支持、课外学习支持、心理辅导援助等。
总而言之,在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下,我们要提升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通过信息服务等形式,与办学机构之间建立起快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利用及时准确的信息减少各办学机构规划与运作中的盲目性,拓宽服务方式和渠道,使教育服务供给更加透明、公开和多样化,最终达到满足社区公众不同层次的、多元化教育需求的目的。
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要充分体现服务理念、兼顾各利益主体、采用顶层设计系统化实施的特点。
(1)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共享与信息深加工为特征
首先,体系的建设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核心价值取向选用相关的业务系统,并促进系统的深入应用,彻底走出“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实践误区。
其次,体系的建设以支持与促进区域教育管理变革为直接目标。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不是将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运作框架简单照搬到网络上,而是要按照新的行政环境的要求,为行政行为的研究和改进提供支持与服务。没有先进行政管理理念的引领,对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不可能最大化地发挥效益,甚至可能阻碍管理变革的实施。
最后,体系的建设以提升教育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水平为主要手段。要更好地支持管理与服务,尤其是提升服务的准确性与主动性、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就必须加强对各种教育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在传统行政理念的影响下,以及早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对教育信息的采集、管理、开发、利用的水平不高。而新体系则将信息加工和处理作为提升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注重将数据加工为信息甚至知识,为各类人群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信息服务。
(2)拓宽服务渠道,满足多利益主体需求
信息化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还有助于扩大服务对象的群体。信息资源具有易传输、易处理、复制成本低等优势,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化方式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更容易覆盖到更多有需要的个体或群体、组织。根据所面向对象的不同,可将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系统的服务对象分为个体和组织两大类。个体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等。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系统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支持与服务。如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服务,为家长提供信息服务,为行政机关人员提供内部的行政信息以促进部门间协调与沟通等。组织对象则主要指学校及其他办学主体。信息化体系不仅对个体提供信息支持,也针对组织发展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如为学校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区域性的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等数字化服务等。
该体系在原有教育服务渠道的基础上,将面向个体与组织提供信息服务纳入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与深度,拓展家长、学生及社会公众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渠道,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价、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平台,有力保障了教育决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多元利益主体的需求也得到了更好的彰显和满足。
(3)建设思路:顶层设计,系统化实施
信息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面临的“信息孤岛”、“协调不畅”、“数出多门”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与规划来解决。目前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普遍具有系统性不高以致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开展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就要求我们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在实施中则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综合考虑系统建设的适用性与适应性问题,以保证整个系统理念上的先进、功能上的协调、结构上的统一、资源上的共享以及建设与应用的标准化。
三、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基本内容
根据对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基本建构,结合对信息技术在提升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可能性分析,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将在如下几方面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1.信息技术作为面向公众提供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的渠道
直接的教育服务是面向公众的。从信息化所承载的内容来看,信息化在教育服务与治理中的可能形式有两种:一是提供数字化的教学服务,二是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两种服务都是由政府联合其他非政府组织来面向全体公众提供的,只不过所倚重的主体有所不同,数字化教学服务以学校机构为主来提供,信息服务则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来提供。
数字化教学服务一般是指面向学生学习的在线课程服务。数字化教学服务是教学服务的一种形式,是与传统课堂教学式的教学服务相对应的。与传统方式相比,数字化教学服务具有灵活、方便、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等多方面优势。数字化教学服务可由学校等办学机构直接提供,也可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目前的主要形式为由学校机构组织提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
信息是行动的重要指南,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是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目前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服务形式如提供办事指南、支持在线咨询与投诉、办事进程状态查询等。当前各地纷纷建设教育一站式服务中心,正是旨在解决如何面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尤其是教育信息服务的问题。此外,学校等办学机构也承担了一部分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
2.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学校、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
除了公民个人以外,学校等办学机构也是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对象。政府应该以各组织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形式向其提供国家政策、行业经验、技术前沿、国际形势等信息,加强对组织发展的服务与指导。
另一方面,在服务理念的要求下,政府还必须强化其对其他合作组织的有效监管。多个组织间的合作基于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其中管理透明化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下,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被弱化,则意味着政府在立法、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方面的职责要加强,而行政指导有效性的发挥则必须建立在政府掌握办学机构的充分信息这一基础之上。
3.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学校提升内部组织效能的工具
机构的自我发展是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另一主要途径。在信息社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学习型组织,支持组织学习,已经成为组织修炼内功的一个重要渠道。信息技术在促进组织扁平化、促进组织内部沟通协调、优化工作与学习流程、支持组织学习、促进组织知识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各地的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研组织、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中都不应忽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总之,完善的教育服务是一个综合体系,不仅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为家长、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如褚宏启教授所述,我们“不仅通过举办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还要通过加强培训机构、教研机构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发展、为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为社会了解教育提供专业和信息支持”。
根据如上分析,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
建立区域统一集中的数据仓库,解决对数据组织管理的问题。一般的业务信息系统是依据处理业务操作的要求来组织数据的,业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适宜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整理过程才能用于分析。数据仓库的建立则将数据转化成易于分析的形式,同时通过引入时间维度能更好地适应对数据的历时性分析。在初步搭建好数据仓库以后,通过增加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工具则能进一步提高辅助决策能力。
四、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建设阶段
为解决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存问题,结合先进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理念,我们制定了技术实现的三条基本思路:
1.保障信息来源,确保数据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尽量多地在业务信息系统上开展各项业务,利用业务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减少手动人工式的数据录入以确保数据质量;二是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在整个管理与服务系统内实现单点登录,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相对的账号,用户使用自己的账号在任意一个子系统内可进行与自己权限相符的操作,杜绝“数出多门”等现象。
2.保障信息共享,促进沟通协调
实现信息横向沟通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网站来实现,这种方式的信息多是公开性的信息:二是行政系统内部业务信息的横向沟通,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对不同用户权限的严格界定以及配套管理制度的约束,即能较好地保证内部信息的沟通与协调。系统内的纵向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各个业务信息系统来实现的,典型的应用例如某个学生的转学信息在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中会借助系统的作用自动流转到各个相关用户。
3.保障深度应用,提升管理决策
建立区域统一集中的数据仓库,解决对数据组织管理的问题。一般的业务信息系统是依据处理业务操作的要求来组织数据的,业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适宜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整理过程才能用于分析。数据仓库的建立则将数据转化成易于分析的形式,同时通过引入时间维度能更好地适应对数据的历时性分析。在初步搭建好数据仓库以后,通过增加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工具则能进一步提高辅助决策能力。
依照顶层设计的理念,我们将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建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阶段一:基本业务信息化及用户统一认证阶段。从统一用户的角度出发,在第一阶段我们以收集全体学生、教师及其他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为主要任务,通过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等业务系统确保每个学生、教师及教职人员获得区域内通用、唯一的个人账号。
阶段二:区域教育数据仓库构建阶段。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逐步增加相关领域的业务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业务信息化。并且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各项行政业务实时处理的功能,为区域教育数据仓库的构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源。区域教育数据仓库的构建中的另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对数据仓库概念模型的设计。概念模型设计要明确如下几个方向性的需求,包括:要做的分析和决策类型有哪些?分析者和决策者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哪些信息作支持?要得到这些支持信息需要将原有数据库系统中的哪些数据整合到数据仓库中来?
阶段三:信息化深度应用阶段。此阶段业务系统已实现全面普及,积累大量教育数据。利用数据仓库可便捷地实现信息查询、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针对一些特殊的专业定制分析可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
五、结束语
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型呼唤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改变教育管理方式,也需要新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支持。本文结合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在综合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理论模型和技术模型。新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体系以支持与促进区域教育管理变革为直接目标,充分体现服务理念,实现了保障数据质量、保障信息沟通、保障信息深度利用,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BCA110020)和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世界一流教育学科与中国教育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