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1

作为中国创新设计领域的盛会,本届(第七届)AU中国“大师汇” 以“设计・领创・未来”为主题,为的企业和设计人员搭建了空前盛大的行业交流平台,致力于汇聚创新设计智慧,用前瞻视野引领行业和社会变革。欧特克公司全球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史蒂夫・布卢姆 (Steve Blum),欧特克公司亚太地区及新兴市场高级副总裁兼传媒娱乐部高级副总裁魏柏德 (Patrick Williams),欧特克公司全球行业战略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Andrew Anagnost 出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和致辞。逾百位来自工程建设业、制造业、传媒娱乐业三大行业领域的企业高层、行业专家和设计精英受邀出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和专题讲座,与超过1300名的参会者共同分享行业创新理念,透视前沿技术,展望行业变革趋势。

聚设计智慧 引创新未来

大会首日上午,欧特克公司全球行业战略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Andrew Anagonost先生以大会主题“设计・领创・未来”发表了前瞻性的演讲。他谈到:“在当前世界面临资源短缺,气候异常,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等诸多严峻问题的形势下,如何在设计之初就对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支配,变得至关重要。作为设计软件行业的领航者,欧特克相信依靠创新设计的力量,人类有能力改变世界并引领未来发展。借助自身领先的工具、资源以及对行业的洞察,欧特克将提升设计力量,打造前沿设计工具,从总体资源规划、有效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等各方面,为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此外,大会首日还围绕工程建设业、制造业和传媒娱乐业开展了一系列迭起的主题论坛。来自华特迪士尼公司,山河智能装备集团以及Dans点石数码公司等众多行业用户在现场分享了欧特克诸多创新技术助力三大行业发展变革的丰富实践。从BIM技术的成功应用和发展趋势,最前沿的数字化样机和3D打印技术革新力量的展示,到欧特克在传媒娱乐领域创意之道的分享,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为参会者深入诠释了创新设计的实践经验,全面展现了技术与设计的独特魅力。

促行业变革 绽放设计魅力

大会次日,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围绕工程建设业、制造业和传媒娱乐业以及欧特克的多元产品和解决方案,欧特克公司的工程师与各行业的合作伙伴带来了多场兼具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演讲。

在工程建设业,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得到了快速普及并以迅猛势头被应用于更多工程项目。建筑设计公司HOK公司副总裁building SMART实施总监Lee Miller先生在其演讲中表示,BIM技术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采纳,并被众多工程实践所证明能在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内进行项目管理与预算控制。随着中国建筑行业与全球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将BIM应用于工程实践将成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造业论坛上,泰富重装集团总工程师肖峰先生从用户角度分享了企业依托数字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的成功之道。就制造业企业而言,欧特克软件与数字化样机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完善设计流程,提高创新设计的实践过程。对数字化技术的成功运用是制造企业完成技术革新与蜕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2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要培养符合当前建筑行业一线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高职院校的肩上。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中支出,各高职院校都要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确保院校培养质量,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最根本的保障,更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最关键。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总产值从1952年至今亿增长一千多倍。建筑业从业人员目前已达到3000多万,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者仅占11%,建筑专业教育远落后于实际需求的现状为高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培养优秀的建筑类人才的重任便落在了教师身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的的骨干专业。是为建设工程一线培养最基层的技术管理人才的核心专业,其特点是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该专业是支撑建筑业发展的急需专业,因此始终是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的热门专业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门重点扶持的专业之一,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办学点已达514个,在校生将近20万人,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建筑行业,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近年来,在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的带动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积累了相对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就该专业的全国总体办学情况而言,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无法真正体现岗位需求。(2)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化、雷同化,多数院校仍然带有浓重的本科教育的色彩,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化,而忽略实践能力的系统化。(3)课程标准不能体现情境式、模块化,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真正参与的需求。(5)没有真正实现双证融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归根在于师资团队的教学理念没能达到统一,没能完全按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进行教学设计。而教师素质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高质量的保证,只有构建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建筑施工管理人才。因此,在完善建筑建筑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度保障,构建合理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不同教师的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要求,对教师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或者直接从企业引进一批专业技能人才是建设双师结构队伍的最根本的途径。学院应制定保障措施,以“送出去,引进来”为根本培养模式,同时一定要强化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每年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很多教师又是从“校门走出后又进入校门”,缺乏现场实际工作经验,这样便不能很好的带给学生精髓的专业技能,所以一定给教师合理的安排授课任务,尤其是新进教师,授课量不宜过大,同时要鼓励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锻炼,结合所授课程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相应岗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制度保障,这样便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2按定位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2.1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带领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因此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建设途径主要为自行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二是从企业引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根据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判定。

2.2骨干教师

通过学院建立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制度进行骨干教师的选拔,骨干教师应为业务能力强,有工作热情,除能够承担常规教学任务以外,还能带队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从事和专业技能相关的其他工作,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3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目前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但其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均不足,需通过“传帮带”等一系列方式对其进行培养,使其成长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应具有虚心好学的精神,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同时通过各项技能对其进行考核,保证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2.4兼职教师

为保证各类课程有序教学,使教学团队多样化,则需要有针对性的聘请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正常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

3利用企业资源打造教师队伍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3

【关键词】钢筋; 工业化; 工程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化,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在建筑行业中日趋呈现,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主要包括:钢筋、模板、混凝土三部分要素,而这三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建筑工业化程度。今年来,专业的商品混凝土配送和模板技术发展迅速,相比之下,钢筋加工部分的发展却显得有些迟钝。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钢筋的加工生产,绝大多数仍采用手工加工的方法,基本无法与商品混凝土配送、模板技术相提并论,已经成为制约施工现代化程度提高的一个瓶颈。所以,改善钢筋加工方法,提高钢筋加工效率,实现钢筋商品化专业配送,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 钢筋专业化配送的优势

就目前而言,钢筋的专业化配送,已经在公司部分项目上得到应用,主要表现出一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利于场地规划。我国在建工程中,绝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对有限的场地进行合理布局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城区中心地带,场地更是被限制的无从下手。而在有限的场地之中,钢筋原材的堆放、加工区域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钢筋的专业化配送,将钢筋加工、钢筋原材堆放全部移至场外,为实现场地的合理化布局提供了便利条件。

2、有效控制工期。钢筋的现场加工,钢筋原材料供货不及时、施工现场机械故障灯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钢筋无法正常加工,从而导致工期的延误。而钢筋的专业化配送,可以有效的控制工期。钢筋的原材料采购和钢筋加工已不再是施工单位考虑的问题,按照既定的工期时间,直接将加工好的成品钢筋调至工作面进行安装,确保了工期节点目标的实现。

二、钢筋专业化配送存在的问题

钢筋的专业化配送,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工程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钢筋原材料控制。钢筋原材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前沿,钢筋原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质量。钢筋的专业化配送,不利于钢筋原材控制。以往的钢筋原材外观质量检查、钢筋直径检查、质量偏差检查、现场见证取样等等诸多控制手段均无法正常实施,给不法之徒留有更多的可乘之机。

一旦钢筋质量出现偏差,并超过允许偏差值,将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造成结构安全隐患。所以,控制钢筋原材质量很有必要。

2、加工程序不可控。钢筋的加工,往往涉及许多的弯钩长度、弯钩弧度等,如:有抗震等级要求的框架梁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弯钩弧度135度。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施工现场屡见不鲜。钢筋的工业化配送,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控制,将造成成本增加、工期延误等后果。

另外,小直径钢筋(盘条)在建设工程中应用也极为广泛,调直钢筋的“瘦身”,也是近几年来暴露出来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所谓“瘦身”,就是通过钢筋调直机,将钢筋原材进行挤压、拉长,使钢筋直径变小、质量变轻。“瘦身”钢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小嘘,因此,杜绝“瘦身”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对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钢筋的工业化配送,实现对钢筋“瘦身”行为的有效监控,并非易事。

常见的钢筋直径允许偏差如下表:

三、 有效控制专业化配送钢筋质量的几点建议

钢筋的专业化配送,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有效控制专业化配送钢筋质量,已经显得迫在眉睫,下面对控制专业化配送钢筋质量提几点建议:

1、优选加工厂家。既然无法远程控制钢筋原材和加工的质量,那么势必要选择一家值得信赖的钢筋加工厂。多渠道联系有资质的钢筋加工厂,通过实地考察择优选择。贪图价格低、操作灵活,选择无资质的加工厂,显然是一种对工程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值得提倡。

2、签订加工合同。在钢筋的加工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工程所需钢筋的生产厂家,严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更换 钢筋品牌。另外,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货物配送及时。为避免后期产生经济纠纷,对于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及费用的归属问题,应有详细的约定。

3、定期取样送检。监理单位应定期到加工厂对钢筋原材,按照规范的送检批次要求,取样送检。对于品牌不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的,禁止使用。对于送检不符合要求的,加大送检批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4、钢筋进场验收。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成品,必须经监理单位验收,对其直径、重量进行检测。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类规格、型号的钢筋,亦应按照送检批次要求,取样送检,对于送检不合格的产品,按照正常的程序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59-01

1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进步与建筑业的大力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存在着危险性及不确定性,使得建筑行业成为了事故多发行业,项目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最前沿阵地,如何有效应对日益突出的安全事故,实现对新时期项目管理的有效强化,体现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项目安全生产理念,成为了项目管理人员乃至是建筑企业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是对建筑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的控制预防工作,它体现了人性化的标准,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预防和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培养建筑工人保护和生产安全保护意识,自觉地进行了按照施工劳动安全的安全规定: 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二施工安全技术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的保护措施的建立与完善,它有助于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第三适用于通过具体的工业安全及防护措施的施工技术。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例如,很多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往往压低价格,这样低价竞标的优势又往往是靠减少安全投入方面的资金而得,由于安全投入减少了导致施工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施工进度,对施工安全生产防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容易埋伏安全隐患。

2.2 建筑施工安全意识薄弱

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加强安全防护教育培训,也没有根据实际施工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欠缺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施工管理人员将无法有序地进行正确的疏散与撤离工作,最终造成严重的损失。很多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发现安全隐患时心存侥幸心理而没有立即上报相关管理人员,导致容易产生施工安全事故。由于很多管理人员缺少一定的安全防护教育培训与实际演练经验,当发生施工安全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救助,致使造成人员受伤,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检查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没有落实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工作,没有针对施工过程中事故易发点加强安全检查与安全防范,也没有设置旁站式监控,导致整个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往往是到验收时才发现问题的存在,那时候再进行补救,不仅增加安全成本,还会导致更多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都是事后控制安全管理与控制,当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或问题才开始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不科学,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3.1 健全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健全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职责与分工,落实责任负责制,将施工单位与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施工人员的绩效表现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利益相关性挂钩可以有利于增强施工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有功必奖,有错必罚”,通过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惩罚制度可以起到一定的警惕作用,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应用新型管理方法,实现精细化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认真做好施工人员的选用,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岗位,进行施工人员的合理配置,落实安全生产。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根据施工计划与施工进度设计严格控制好施工进度,将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三者关系处理好。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人力与财力配置合理性。认真计算与分析安全生产投入的经济效益性,采取一定的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以达到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效果。

3.2 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控制安全的水平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作为参与项目施工的主体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及安全意识与项目施工能否实现安全有效地管理息息相关,所以,项目经理及各级负责人必须针对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参加项目施工的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其次,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施工单位必须对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针对施工中的特殊工种,一定要讲求持证上岗,对施工人员进施工现场及进行施工实施严格的管理;再次,要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针对项目施工的进行,对其的策划、总结、检测、评价等环节进行安全措施的制定,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最后,以安全事故隐患及实例警示施工人员,为确保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现场的事故苗头及安全隐患,现身说法,及时警示和全场的施工人员,并针对安全隐患等落实责任到人的整改措施,让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完善项目施工的进行。

3.3 提高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力度

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力度,减少安全隐患发生。具体措施如下:(1)重点检查施工现场关键部位。应将施工工程中高危性工程、薄弱环节及重要施工部位列为安全管理重点对象,加强这些重点对象的防护力度,例如,将安全生产警示牌放置到相应的施工现场位置,利用全程旁站式监控,加强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此外,还应加强对安全防护成本的管理,应将可能出现的安全损失控制在最小损失范围内。(2)采取全程控制管理方式,做好施工全程安全准备防范措施,在施工前与施工时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安全防范工作,将安全漏洞一一清理干净。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安全施工损失降到最低。(3)对于违规作用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给予处罚,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以达到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进而确保施工安全。

3.4 加强危险源的控制

施工前,依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图纸等资料,项目部对施工周围的道路、建筑物及地下管网以及施工地的地质情况进行相应了解,并组织侧护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基坑开挖、主体施工及装饰过程等的实施进行及时的策划和安排,使得整个项目的进行有一定的计划和顺序,并对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针对专业性较强及危险较大的危险源部分,进行环境和安全保护论证,根据危险的程度等制定想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上述基础上履行完全审批手续,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

结束语

通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落实,能够保障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降低施工企业管理成本,控制安全隐患发生,间接地为企业获得效益和信誉。通过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并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67

为了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作为应用型院校需要不断探索,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知识,有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很好的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相结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教学在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具体途径[1]。

1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学时比例比较低,理论课程占据的比重比较大,将更多地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难保证。(2)课程设计主要是在相对应的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如工程制图对应的CAD制图,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对应的招投标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对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等,都是以单项的基础型实践课程为主,实践内容较为单一,范围较窄,各课程相互之间实践内容相互割裂[2]。(3)教师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然后直接再进入高校工作,师资队伍没有达到双师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掌握的工程实例比较少,而且很难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实时更新,学生与实际工程接触更少,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 构建初、中、高“三级”平台

(1)初级平台――课堂实践能力训练,将课内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初步体会,提高掌握理论知识的效率,目前已经确定房地产估价等3门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2)中级平台――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充分应用广联达软件和斯维尔软件,开展工程造价软件级应用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高级平台――校外实践能力训练,新建烟台市第一监理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对于应对目前建筑业行业整体萎靡形势造成的实习基地紧张状况,开放式的教学实现了工地技术管理人员讲解工程管理技术,指导教师辅助讲解并共同答疑,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2 创建实践教学体系并加强管理

由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室教学管理、实习基地建立、学术讲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六个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1)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结构不是特别复杂的别墅项目,一个案例贯穿所有课程设计,2015级的CAD制图课程设计已经率先采用统一案例,从基本绘图、识图开始打基础,为后续课程设计的开设做好准备。(2)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比例,2014级开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已经达到40%以上,更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校外专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内容,校内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和格式审查及资料提交,目前已经开展,2015届部分同学毕业生毕业设计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在校外实习并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成果符合实际,有很好应用价值,效果非常好。

2.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构建“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目前主要基于校企合作形式,学院内聘教师和企业专家工程组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企业专家更多的进行专业实践技术的讲解和操作,内聘教师在过程中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并保证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2.4 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学子2015年首次参加山东省BIM大赛和全国大赛,在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专业竞赛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为以后省赛和国赛的参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取得BIM获奖证书,对于就业很有帮助。

2.5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积极组织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培训,鉴于近两年来建筑行业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培训,让教师接触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与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将最新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对接社会。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1)通过校企合作,使老师和学生都能了解专业方面的需求和最新技术,制定出能够胜任岗位能力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到企业里参观、学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并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采取“基地+实习+就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在实习基地实习,表现突出,经过实习单位考察和系部推荐,成功就业,实现以实践促就业;(3)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家进课堂,聘任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将行业的最前沿知识带进课堂,将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带进课堂,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创建多元师资队伍。(4)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可以到企业学习,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更好的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校育人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系一直非常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近几年实际就业率逐年提高,学生实习过程中、就业后企业普遍反馈职业胜任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受到企业欢迎。因此,考虑到土建类专业的专业特色,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专业需要的人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明,吴光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

[2]程明勇,刘胜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1).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6

十大行业发展持续震荡

面对这场在改革三十年之后爆发的经济危机,刘海梅女士认为,目前经济危机的表现还没有达到,这次经济危机很可能要持续到2009 年年底。因为,一方面国外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连带影响还有一个时间差,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暴露;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尚需要时间来落实。

刘海梅女士分析,2009 年市场中各个行业都是相互牵制的,一个行业的危机就会导致其他行业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但在2009 年一年里房地产行业仍将持续处于低谷期,这主要和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关,人们会继续观望房子的价格走势,在大家都认为房子还会降价的时候就不会有大量的购房消费,商家的商品卖不出去,就谈不上企业的复苏。房地产的持续低迷,将导致与其相关的建筑行业、与房屋销售租赁有关的服务行业、广告行业持续不景气。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行业不可避免将继续走低,连带制造行业也将持续震荡。

当工作在各个行业的人们面临行业震荡,企业减薪、裁员时,他们的危机意识加重,一些非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和项目势必减少。因此,引发国内的旅游行业、贸易行业、汽车行业、物流行业在2009 年里依旧是“严寒”。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例外的存在,刘海梅女士指出,经济危机中也会有一些行业积极地发展,比如一些走研发路线的企业,因其产品具有独创性,同时顺应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企业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益。但毕竟这些企业还是少数,2009 年各行业的大势还是消极的。行业的震荡走势,又势必影响人们的就业。

影响:三大职场群体就业需谨慎

行业震荡,给就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人才需求量减少。刘海梅女士指出,应届毕业生、一般员工和农民工这三大人群受到的就业冲击最大。

应届毕业生:2009 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刘海梅女士指出,经济危机中会更凸显应届毕业生“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工作经验”这一劣势,而且大量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锐减,让“僧多粥少”的形势更严峻。

一般员工:由于其可替代性很强,有的员工甚至属于可有可无一族,所以当企业面临危机,普通员工将首先被企业用来“节约成本”,成为裁员大军中的一员。对于那些从事特定行业的一般员工,他们不仅极有可能被裁掉,同时专业又限制他们很难在其他行业找到“饭碗”,加大再就业难度。

农民工:因为经济危机,农民工出现了大量“回巢”现象,他们曾经活跃在建筑业、房地产业和贸易行业的最前沿,但这些行业的辉煌不再让他们不得不离开刚刚熟悉的城市。但是,政府也推出了大量的利好政策以及就业辅助计划,来帮助这一群体。

对策:调整心理预期

2009 年的职场,会给很多人带来落差,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他们的落差是更大的竞争换来不太理想的岗位和薪酬;对于那些职场中人,加薪幅度的减少、裁员、减薪都会带来些许的失望。刘海梅女士认为,要想度过这个职场的冬天,必须要做的就是:调整心理预期。应届毕业生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争取就业,先就业再择业,首先完成从一个校园的稚嫩小生向职场人的过渡;职场中人,如果被裁员,不妨选择学习充电,以待“山花烂漫时”;没有被裁员的人,要慎重选择跳槽,因为跳槽后试用期的风险比以往都要大。

采访手记:此次金融海啸,其实就是社会生产的一次大洗牌:科技含量高、具有品牌独创性的企业成活了(如研发行业),对环境和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遭遇了危机(如房地产业)。而此次危机对人才来说也是一次洗牌,就如刘海梅女士所说,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中高层人才是不会被替代的。这让我不禁想起,职场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是一样的,那些在企业中具有独创性的中高层人才,即使是在经济危机中,依旧可以微笑应对,风险更多地属于那些普通的人力资源。

应对裁员的六道防护墙

遇到裁员怎么办?该如何看待裁员?裁员之后该如何寻找新的工作?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六点建议。

李开复说,被裁确实是一种挫折,但是员工不能把这种挫折当作惩罚,而要当成一个新的起点。而为了防止被裁员,员工在平时工作中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工作安排,也应该主动推销自己,多学习新技术,拓展自己的视野。

第一,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尽量选择现金流充足、历史记录良好、财务报表良好,并且经过考验的公司。在危机发生时,这样的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尽量选择公司里最核心的部门工作。因为核心部门是最容易受到保护的部门,而一般行政、人事或者非核心的部门容易在危机中首先遭遇裁员。

第三,尽量增加适应性。比如做市场的员工可以接受换岗,在销售部门做几年,做研发的员工可以尝试在市场部门工作。在一个公司做过的岗位越多,适应性越强,而公司在裁员时,会倾向于将熟悉业务层面较多的员工留下。

第四,在工作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延续自己的竞争力。当你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和业务,就会永远处在业务线的前沿。这样,无论是否遭遇裁员,都会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