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生活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生活管理

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1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

我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为H型高血压,该种高血压指的是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血压水平与发生脑卒中具一定相关性,因此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更大,而在早期予以患者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1]。本文旨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人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的生活质量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98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标准[2]。按照护理方法分组,研究组51例,男女比27:24,年龄56~87岁,平均(70.30±5.40)岁,病史1~9年,平均(4.60±1.30)年;对照组47例,男女比21:26,年龄55~86岁,平均(68.30±5.10)岁,病史1~11年,平均(5.10±1.40)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监测病情、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实施常规入院护理,出院后予以延续性护理,包括:①制定生活作息计划,确保7~8h/d睡眠时间,鼓励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运动,比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②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每日摄盐量小于6g,并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摄入,多进食含纤维高食物,戒烟戒酒;③遵医嘱服药,服用短效药物3次/d,中效药物2次/d,长效药物1次/d,若服用长效药物则减少次数以期避免漏服导致血压不稳;根据血压水平波动规律服药,第一次在6:00~7:00,中效第二次在下午14:00~15:00,忌睡前服药;④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实施24h的动态监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后12m血压水平变化,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根据MMSE量表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总分30,分值与认知功能成正比[3]。根据SF-36量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选取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出院前后MMSE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MMSE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

2.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主要因素,认知功能指人脑在接受外界信息后,通过加工转换成为心理活动,属于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反应。有研究证实:高血压与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有所关联,且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血压水平具相关性[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132.30±7.80)、舒张压(75.30±6.2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41.20±6.20)、(83.44±7.20),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出院后予以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建立并完善整体护理模式,把分散式转变成为集中式护理,从日常作息、饮食习惯、用药指导及动态监测血压水平进行基础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指导进行合理运动,均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保证机体处于良好恢复状态,还可以通过运动降低血压水平。通过制定合理科学饮食计划,控制盐的摄入量,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均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进行用药指导与服药时间,均可以保证药物发挥最大效果;监测药物疗效,根据血压水平调整剂量或者药物类型,均可以保证药物发挥最大效[7]。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监测,进行24h的动态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避免不可逆伤害的发生。

另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大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娟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69.

[2]闰博琳,路英,王佳,等.延续性护理对老年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39-1143.

[3]周英智,马丽娜,李耘,等.认知功能障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2):124-125.

[4]王晓楠,白小涓,齐国先,等.老年H型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0):894-898.

[5]李小英,曹文静,邓暑芳,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703-706.

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2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病管理模式;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38-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改变,发病率在逐年增多,且有向年轻化发展趋势[1]。笔者所在社区从2010年开始进行高血压慢病化管理工作,经过3年的摸索、学习,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2010-2012年对本社区210例高血压人群进行慢病化管理,其中男128例,女82例,年龄39~82岁,平均(61.2±2.3)岁。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在非同日三次测得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舒张压≥90 mm Hg[2]。患者既往诊断有高血压,目前在用高血压药,血压低于140/90 mm Hg,亦诊断为高血压。

1.3 管理方法

1.3.1 高血压建档 (1)责任医生入户建立家庭档案,发现高血压患者即为每个高血压患者建立管理随访卡,按照公共卫生各项工作指标,随访时将各项指标记录于随访卡,如此推进,将高血压患者一年病情进行动态管理。(2)门诊工作中筛选高血压患者。门诊坚持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由此可检出许多潜在及新发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确诊后接诊医生报卡给所在辖区社区医生建立档案。(3)通过各类健康体检发现病例。每年医保、农保及各类体检发现高血压患者,劝导其来院或去社区服务站随访,如确诊后建立档案进行归档管理。

1.3.2 高血压管理 (1)每月定期定点下乡随访三次,定期监测血压,督促服药情况。(2)健康教育:每2个月组织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讲座,讲座前一周张贴通知,每次时间基本固定,讲座中发送一些小礼品,以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互动游戏等,从中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3)建立高血压俱乐部:让高血压患者可以锻炼身体,相互交流降压心得,通过参加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一定的次数可以免费做一些检查如测血压、血糖及血生化等。(4)按照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模式做好随访。

1.3.3 自身管理 (1)院部每月一次组织全镇社区责任医生座谈、讨论、分析。对高血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时改正。(2)积极参加区疾控中心举行的慢病管理培训,提高自己的慢病管理能力。

2 结果

2.1 高血压知晓情况比较

经过3年的高血压慢病管理,210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晓率从2010年的43.81%提高到2012年的70.48%,2010年和2012年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活方式比较

经过3年高血压慢病化管理,210例高血压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认识改善,2012年高脂高盐饮食不良生活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健康影响事件比较

经过3年的高血压慢病管理,血压控制率从46.67%提高到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病之一,发病率高,不加以治疗易致残、致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3-4]。如何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具有积极意义,关键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高血压一旦确诊,将是一个漫长的病程。随着老龄化社会进入,寿命提高,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将逐年增加[5-6]。这些情况对社区卫生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在日常工作中,科学、规范慢病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酒、嗜烟、高钠饮食、肥胖等有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戒烟酒,控制钠盐,适量运动能有效控制血压。本地区属于沿海地区,人们生活习惯中饮食偏咸,常以咸鱼、腌菜等高盐食物为食。通过健康宣教,使广大人群掌握控盐方法,建立低盐饮食习惯[7-8]。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转变观念,增加日常运动,通过这些基础工作,减少高血压发生率。广大人群对高血压的发生、治疗有了充分了解,才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降压目标,,因此就能降低因不良生活事件导致的高血压发生,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9-10]。其次,增强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根据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管理(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给予不同治疗方式,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差别,在能控制高血压的情况下,选择低价的降压药品给予经济差的患者,降低其日常服药费用支出,增加其服药依从性。患者的文化水平的差别同样可造成高血压知晓率有差别,从而导致治疗率的差别[11]。一般居委会的居民总体文化水平比边远山区的居民要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更佳。其他,因身体原因,居住边远山区的老年人群因行动、交通不便,应提供上门服务,提高其对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增加在治疗上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符合其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后经过建档,督导治疗,维持血压稳定,以防心血管病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因观察的样本数量较小,因此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今后还需增加足够观察的样本数量。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胡春容,邹华,黄素春,等.江干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4):29-31.

[3]陈雪莲,孙国萍,韩杰,等.156例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2):97-98.

[4]杨丽,俞蔚,徐小珍,等.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因素的现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4):14-17.

[5]刘君,杨晓光,孙琦,等.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4):127-128.

[6]付振涛,马吉祥,郭晓雷,等.山东省五莲县居民高血压超重及肥胖状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2-94.

[7]闫开华.限盐饮食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性高血压的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06.

[8]王萍.护理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72-73.

[9]王海英.生活方式改善对高血压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4):310-312.

[10]邱德星,李瑞莉,梁小云,等.高血压社区适宜技术依从性的评价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82.

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该社区户籍人口约5 400余人,对首次发现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非同日复查3次血压高于正常值,即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将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已经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全部纳入高血压社区管理。2010年规范化管理前检出并纳入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152人,2011―2012年检出并纳入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410人。

1.2管理方法

1.2.1循证管理培训根据中英GTF合作项目社区循证医学项目方案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规范》的要求,首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社区临床诊疗规范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熟悉循证医学理念,掌握规范要点、操作方法、实施路径,形成有章可循的管理思路,并转化为行动上的合作,最终落实在临床实践中。

1.2.2多途径筛选从全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逐步扩大到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筛选,结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体检及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等多途径,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

1.2.3强化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资料入户,在本地电视台开辟《健康大讲坛》专栏与广播同步播出,组建健康教育巡讲团,巡回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提高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责任医师利用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上门访视、体格检查等机会,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一对一干预,加强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2.4分级动态管理为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专项管理档案,患者管理采用分级分层管理策略,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相关疾病等因素进行临床评估,把患者划分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然后分别采取一级、二级、三级动态管理[1]。通过各种医疗活动,开展相应的诊疗指导措施。指导他们消除错误理念,合理而科学用药。

1.2.5资料收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责任医师,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的《高血压患者建档表》、《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逐项询问登记基线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并发症/合并症情况、家族史、行为和生活习惯、目前药物治疗情况、体格检查、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危险分层等) 和随访资料(主要包括常规检查、生活方式调查与指导、用药情况及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转诊治疗等)[1]。

1.2.6评价方法[JP2]主要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规范化管理前即2010年年末前和规范化管理后即2011至2012年年末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临床诊断及临床评估、分级管理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健康教育方法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和《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1]施行。[JP]

1.3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使用Epi Data软件录入,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发现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情况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患者发现率、规律服药率和高血压有效控制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50 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1])都有大幅度提高(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日渐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群正常血压(

磐安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县,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形成固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吃盐偏多,吸烟偏多,饮酒过多等问题根深蒂固,并且健康知识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因此,做好临界高血压甚至血压正常人群的社区预防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两者同样重要。运用循证理念,在农村实施并推广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发现率以及对高血压患者的有效健康管理成效明显。

4参考文献

[1]王文,姚崇华.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3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2011.

[3]胡大一.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的社会实践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9.

[4]毛荣宗,金大兴,郑燕娜,等.在农村基层传播推行循证医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3.

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4

【关键词】 高血压综合管理;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8-0127-02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for Hypertension/SHI Wen-ji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18):127-12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for hypertension.Method:162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registered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observation in this study.Health seminars were held in the community neighborhood committee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were given to the patients,the blood pressure and change of living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Result:Through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living Behavior was obvious improvement,compared with before management,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Shihezi Fifteent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ihezi 832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8.071

老年人健康不仅与家庭紧密相关,也是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评判标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1]。如何在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社区慢性病工作的重点内容。高血压综合管理以合理治疗为基础,根据患者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不断为其提供具有科学性的指导意见,是新型社区管理的集中体现[2-4]。为进一步探讨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管理的临床效果,本文选择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1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登记高血压患者16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83例,女79例,年龄62~85岁,平均(71.2±5.4)岁。病程6个月~5年,均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1]。

1.2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方法

高血压病的防控基础在社区,针对社区登记的162例高血压患者,对他们采用填写问卷调查及定期约访;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加深对高血压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干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的运动,饮食上限制食盐的摄入,使患者尽可能减少到每日6 g以下的食盐用量,限制饮酒,最好戒酒,还要戒烟;每日按时服用降血压药,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及生活行为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血压及BMI情况比较

通过综合管理后,16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BMI水平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162例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前后血压水平及BMI水平比较

时间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BMI(kg/m2)

管理前 162.1±12.9 98.1±9.3 26.4±2.3

管理后 136.4±10.3 85.8±11.0 21.6±2.2

2.2 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

实施综合管理后,162例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162例患者综合管理前、后生活行为改善情况比较 例(%)

时间 运动 限盐 戒酒 戒烟

管理前 66(40.7) 61(37.7) 90(55.6) 82(50.6)

管理后 155(95.7) 139(85.8) 144(88.9) 145(89.5)

P值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凭借良好群众基础,逐渐走入普通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可为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者提供全面详细的高质量保健服务,在城市社区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血压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等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高额治疗费用也会给家庭带来严重负担[5-7]。社区综合管理是新型治疗模式的集中体现,根据患者生理、心理不同需求,不断为高血压病患提供科学指导意见。高血压病程长,对其开展综合治疗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8-10]。在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综合管理干预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1)健康宣教:根据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相关人员要将高血压病理知识、诱发因素、发病特征充分告知患者,同时向患者讲解并发症识别、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使其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11];(2)心理辅导:高血压患者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情绪易出现波动。心理辅导是社区综合管理干预重要环节,及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3)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差异,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包括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对患者服药情况做定期监督,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2];(4)饮食指导:为积极配合治疗,应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范饮食,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并配合高钙、高膳食纤维饮食;(5)生活指导:告知患者烟草和烈性酒的危害,劝诫患者适量饮酒,并努力戒烟;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散步、打太极拳。注意运动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6)依从性教育:开展工作时,要求每位服务人员在不断提高护理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不断强化患者服药依从性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严格遵照医嘱对疾病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显示,通过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162例患者血压显著降低,生活行为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1-266.

[2]洪春荣.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1,33(6):925-926.

[3]江滨,王文志,吴升平,等.社区人群综合干预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3):254-256.

[4]唐新华.重视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9):285-286.

[5]徐尚志.全面个体化治疗对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效果[J].江西医药,2008,43(5):432-433.

[6]王小莲,许卫群,吴燕萍,等.社区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的调查[J].内科,2008,3(4):614-615.

[7]翁春艳,黄志军,袁洪,等.血压正常值人群代谢异常聚集对动脉硬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1):2661-2664.

[8]卫琼.社区综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84-185.

[9]魏会敏.中国高血压社区干预方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4):60-67.

[10]李晶华,胡明,王昕晔,等.公务员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15(7):409-413.

[11]赵立群,聂雷,龙美洁,等.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5):20-21.

[12]肖灿,黄萍芳,李华.高血压病社区卫生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5):710-711.

[13]刘杰,潘雪兰,况玉艳.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13-1115.

[14]刘晓玲.高血压病的社区综合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318-319.

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责任医师;高血压;治疗依从性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持续高血压状态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脏病等,已有研究表明[1],高血压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变化、遗传因素等关系密切,除需积极治疗外,还需注意生活方式。责任医师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掌握着多种疾病的日常管理及处理技能,既能有效指导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又能倡导适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并与社区患者的关系较为密切,可达到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文笔者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予一定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中心管理的1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5.8±10.2)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0.2±6.8)年;干预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6.1±10.5)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9.8±6.4)年。经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责任医师为干预组建立健康档案,跟踪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详细记录所有与疾病相关的所有信息,定期随访,给予个体化饮食治疗,指导合理用药等;对照组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并由门诊医生记录相关信息,建立健康档案。两组跟踪期为半年,干预组接受的良好的临床管理内容主要如下:

1.2.1定期举办糖尿病知识普及活动定期邀请高血压知名专家对干预组进行集中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宣教主要包括:高血压础知识,高血压发生时的症状及自查方法,应对高血压的心态,自我管理和调节,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及管理等等。专家并为患者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及管理[2]。

1.2.2合理饮食饮食疗法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为高血压患者制定合适的食谱。饮食基本方案:主食为玉米、燕麦、荞麦、薏米、绿豆,副食为绿叶蔬菜、瘦肉、牛奶、瓜果等,相对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类蔬菜、瓜果的食用,倡导低盐饮食,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抽烟、喝酒等。

1.2.3心理指导高血压为慢性疾病,需终生服药。患者被确诊之后,会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一些患者会产生消极、逃避甚至过激的心态,这对以后的长期治疗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责任医师应针对这种情况,将对具有上述心理状态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对高血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度,使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高血压的坚定信心。

1.2.4血压监测规范的血压监测是改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必要手段,是高血压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详细了解患者血压的变化,并根据监测到的血压变化规律,适当调整降压药的使用。责任医师应定期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的随访,指导患者定时、定量、合理使用药物,及时处理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2结果

跟踪6个月后,检查两组患者的血压,其中干预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为54例,有效率为96.4%,对照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为44例,有效率为78.6%,干预组血压控制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预防与治疗高血压不仅需要有效的临床治疗,合理干预其生活习惯亦十分重要。本文笔者通过对我中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综合管理,使患者加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3],通过有效干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掌握了较丰富的高血压预防、治疗及日常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血压,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柏雨琼.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779-780.

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5-02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不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而且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学者曾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作过调查,只有 18.6 %的患者完全遵医嘱口服药物。为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现状及效果,抽取我县两个社区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改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抽选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县按照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患者服务规范进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工作较好、有县级医疗机构主治医师指导的2个社区确诊且管理时限大于18月者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平均年龄54岁,女性100例,平均年龄55.5岁,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 13例,小学 108例,文盲及半文盲79例。高血压诊断1.筛查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1.2 方法

1.2.1调取《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对管理3个月和管理18月时的症状控制、血压控制率、体质指数、遵医行为、服药依从性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

1.2.2 统计标准症状控制按无症状和有症状统计;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

1.3 结果

1.3.1 管理3个月时93例(46.5%)患者有症状,107例(53.5%)患者无症状;153例(76.5%)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47例(23.5%)患者血压控制满意;体质指数:过轻3例(1.5%),正常74例(37.0%),超重79例(39.5%),肥胖42例(21.0%),非常肥胖2例(1.0%);遵医行为:良好36例(18.0%),一般83例(41.5%),差83例(41.5%);服药依从性:规律43例(21.5%),不规律122例(61.0%),不服药35例(17.5%)。

1.3.2 管理18个月时63例(31.5%)患者有症状,137例(68.5%)患者无症状;53例(26.5%)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147例(73.5%)患者血压控制满意;体质指数:过轻3例(1.5%),正常87例(43.5%),超重73例(36.5),肥胖36例(18.0%),非常肥胖1例(0.5%);遵医行为:良好30例(15.0%),一般143例(71.5%),差27例(13.5%);服药依从性:规律151例(75.5%),不规律42例(21.0%),不服药7例(3.5%)。

1.3.3结果比较管理3个月与管理18个月比较症状有无,经χ2检验,P小于0.05,有显著差异,即管理18个月后与无症状者明显少于有症状者;血压控制满意率,经χ2检验,P小于0.05,有显著差异,即管理18个月后血压控制满意率明显提高;体质指数按过轻、正常、超重、肥胖、非常肥胖分别进行χ2检验,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即管理18个月后患者体质指数无明显改变;遵医行为良好经χ2检验,P大于0.05,无显著差异;遵医行为一般经χ2检验,P小于于0.05,有显著差异;遵医行为差经χ2检验,P小于0.05,有显著差异;服药依从性按规律、不规律、不服药分别进行χ2检验,P均小于0.05,有显著差异。

大多数农村患者对高血压病了解不够,有的认为降压药物不能吃,吃了就有依赖再也停不了;有的认为无自觉症状可停药,还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无自觉症状,没病,不需要服药;也有的觉得终生服药经济负担重,不愿意服药。社区医务人员对辖区内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药物作用等知识,确实解决日常血压监测、指导患者申报慢性病,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高血压患者服务规范,能够经济、有效的管理高血压患者,提高血压控制率,从而达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惠峰沈月秀.社区干预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08年 4月第 2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