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的核心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教的核心思想

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1

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首先,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其次是道德情感,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而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在此,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最后,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而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2.1 教育理念落后

就目前来看,许多小学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阻碍教育进程。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小学仍然把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摆在发展的第一位,而忽视了“德”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升学率和学生的分数高低是学校立足的根本,因而把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抛在脑后。我们知道,小学课程中也有“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而很多学校就仅仅局限于这个课程,并没有把小学生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起来,只停留在书面教育和完成作业的形式。从本质上来,这是让学生应付课程作业和课程考试,没有真正让小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从长远来看,这其实是一种落后的教育理念。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校,是注定无法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众多人才的,只是制造了应试教育的大批机器。

2.2 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品德素养不高

就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单独来说,许多学校也没有充分进行课程的教育。教育部规定小学 1、2 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每周应安排 3 课时,但是往往大多数小学只安排了 2 课时,还经常出现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时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学把思想品德课程安排在放学前的最后一节。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小学生的思想已经很难集中,因此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会很差,更何谈思想品德的真正教育。就老师来看,许多老师教师素养提升不足,学校对思想品德师资配置也不够重视,甚至出现一些兼职教师。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学历与素质偏低,无论是综合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有待提高。除此之外,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大多数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只是自顾自的进行讲课,而没有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吸收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吸收的效果。

2.3 轻视思想品德隐性教育

从实际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对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从教育情况和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来对小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隐形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说,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往往留在理论层面,却没有结合实际,没有把相关的高尚道德品质作为学习的目标。例如,未将民族团结精神、爱国精神、集体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去。另外,不少学校只是依赖于思想品德课程这一学科的显性课程教育作用,殊不知小学生在学校、社会的大环境、家庭的小环境中受到的隐性教育才是其思想品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很多学校轻视传统节日教育,也给学生留下了潜意识中的轻视意识,尤其是具有革命、爱国等传统节日的隐性教育过于弱化,如八一建军节、清明节等。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的共同作用,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了导向性的作用。

3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创新途径

3.1 结合学生需求开展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的内心成长和三观健康,所以,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众多丰富的资源与素材展开教学,通过课堂内外的通力配合全面培养学生们的正确三观,引导其健康的发展,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跟上时展步伐,与时俱进。就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来说,不仅要注重传统的爱国教育和爱党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思想意识。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融入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同时课堂教育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和现状,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

3.2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当前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每天都被外界的大量信息充斥着。在这种冲击下,学校要尤其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要提醒学生剔除盲目跟从的思想,以一个正确合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世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灌输理论层面的思想教育知识,也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在社会各界丰富的正能量的影响下,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健全自身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革新教学模式

包括思想品德课程在内的每门学科,都值得教师去革新教学模式。现代社会,已经无法适应过去过于僵化、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教师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达到革新教学模式的首要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爱国电影或者介绍优秀爱过人物的短片,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中国近两年军工科技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和首艘航母的下水都可以作为宝贵的教学素材来展开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于学生自主萌发强国爱国之心都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教师也要善于与其他学科联系,与生活联系,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正确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的基础条件就是稳定和积极的教育环境。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更要全面加强课堂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建设,通过多种隐性教育手段的应用来影响和巩固学生们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认知,进而达到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4-0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并养成一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处于课堂教育阶段,缺乏对其进行实际的应用与实践,所以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以及教育原则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重视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只将课程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各项活动的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质[1]。小学生还处在思想意识不全面的阶段,所以学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不良的习惯以及错误认识,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2],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

2.教育的多样化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的讨论或者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的上升。

3.坚持示范性引导原则: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行为引导人,小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所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的创新性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它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基础,对其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的创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对课堂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气氛比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轻松[4],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教学,还应该积极的运用室外的有利条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1.创新教学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肢体以及感官的认知,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便于学生理解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完善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对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创新,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儿[5],这样可以是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来对一件事情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了解并领悟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建设,有的学校对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没有足够的重视,普遍导致教师道德参差不齐等现象,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积极的倡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所以,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作用,使学生促进自身优秀观念的建立,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尹盼.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2,08:72-73.

[3]王以利.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3,03:167.

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3

在具体目标上,心理咨询侧重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思想道德教育侧重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但在终极目标上两者都是为了促进人格的健康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重在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的心理咨询模式,而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极具中国特色,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成为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许多学校尝试把心理咨询和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这既是创新,也是心理咨询中国化的体现。心理咨询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指的是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结合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心理的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应当说,这样一种方法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咨询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心理咨询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所没有的特殊功能,如它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它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这些特殊功能使心理咨询成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从现实中来看,学生很多思想、行为上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心理问题。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学习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对学习成绩差这种现实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逃避或否认现实,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过度、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过强、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及考试焦虑等。

2.人际交往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许多学生在性格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现有两个极端:其一是自敛而自我封闭;其二是外倾而精于世故。其中自卑与缺乏自信是阻碍学生人际交往的首要因素,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封闭起来,在不肯轻易向外人展示真实自我的同时,又渴望别人理解自己,渴望别人能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感。

3.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较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嫉妒等。例如有的学生由于认为自己相貌不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能力比别人低、知识面窄等而自卑。自卑者不能坦然接纳自我,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并由此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心理程度不同,但比较普遍。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挑战,严重的自卑会造成心理变态,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精神上的负担。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许多学生对性问题特别敏感,他们喜欢与异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陷入爱河,卿卿我我,不会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活动、恋人与同学的关系;还有的学生存在单相思、失恋的烦恼等;有的学生恋爱行为不当,不知道保护自己而导致怀孕、堕胎,造成身心的极大创伤。

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在心理问题的背后,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恋爱观方面的原因;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情绪反应、不良的人际关系、偏执的行为倾向等心理问题。

这些复杂的问题单靠过去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难以完全有效地解决。这是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客观现实。这些情况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心理咨询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途径

1.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

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经常性的工作,它是指心理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所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流。它的针对性强,避免了因在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只注重一般性问题而忽略或照顾不到个别的缺陷。学校由于学生来源的复杂性,不同的学生面对人际、学习、情感等问题的差异性较大,集体教育和团体辅导对每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不适宜。必须针对个体的特殊情况,抓住每个个体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其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更有效地提高对个别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日本心理学家村山正治认为,团体咨询在学校中应用,至少可以有四个作用:一是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促进班级内交流,形成良好班风;三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四是提高教师教育与共情的能力。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如学习、交友、人际关系或择业等,组成不同小组,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和方法,给学生们提供帮助。团体心理咨询不仅可以提高咨询效率、省时省力,满足更多学生解惑的需要,还可以使学生在团体中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同龄人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分享,使成员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便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实践证明,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2.把心理咨询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

在学校里,除了部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专门到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外,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成长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咨询。由于目前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很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讲座、咨询和选修课,还没真正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去。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则是为高等院校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所以我们可以把同学们普遍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兼职、男女婚恋、人际交往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授课过程中,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把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心理和预防障碍的自我救护意识,尤其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助和自我调适的能力,以实例支持理论,以理论分析实例,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并同步发展。

3.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

当前,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学校纷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校园网站。上网成为许多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这一有利条件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如通过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学生咨询,在BBS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在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咨询指导;开辟和完善关于心理健康的专题介绍;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咨询专业网站,并建立与这些网站的链接等等,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维护、救助自身身心健康的途径。

4.开展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增进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

认识自我,从而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是当代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心理测试是借助于国际、国内通用的,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心理量表,对一个人的智力、气质、性格、能力、兴趣、需要、心理健康状况等做出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在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比如:通过心理测试,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个性缺陷明显的学生,平时可多加注意,进行必要的疏导、矫正;对那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援助,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于不同气质特征、性格类型的学生,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等。

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较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是进行比对研究的重要依据。思想道德教育是为了促进自我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离不开对人心理的把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到前头,掌握主动权。可以这样说,心理测试成为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手段、一个契机。而促进自我教育既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4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探析

造成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1. 客观因素

首先,家庭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甚至出现家庭变迁或意外事件等,这些不良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小学生心理行为异常。学生长期持有心理行为异常,一旦遇到较强的刺激,就会产生心理崩溃、绝望等心理疾病。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校风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另外,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不良的社会因素,也会严重地影响、毒害着小学生的心灵。

2.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本体因素。主要包括认知、情绪和个性三种因素。具体说来,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加之内心的愿望与现实之间有明显矛盾或较大落差,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例如,青少年自感目标远大、内心丰富,但因现实基础和努力不足而无法实现;希望受异性喜欢和关注,却因一些生活小事而被鄙视;渴望独立而难以摆脱老师和父母等都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问题。

二、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析

1. 和谐情感体验能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在《新集体、新面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你对新的班集体是什么印象?”“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不好的班集体又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什么影响”“你应该怎样为新集体作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先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探究。这样,学生在自我思考、探究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既展现了思想,提高了觉悟,又在交流合作中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乐学的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主要是紧张、压抑、颓废、沮丧的,那么他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总是扮演着不苟言笑的严师角色,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绕着教师转。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形成“要我学,我偏不学”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结成朋友,这是创造课堂上积极的心理气氛的关键。教师上课始终以微笑、幽默去引导鼓励,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允许学生袒露自己的观点和心声,如有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或答错了,我会顾全他的面子,不会让他在其他同学面前下不来台,这样可以呵护他们的心灵。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也要学会去尊重他们,倾听学生的心声。当有学生犯了错误后,我们要有包容之心,用幽默机智的语言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能够从心里主动改正,而要是讽刺挖苦必然会适得其反,监督学生改错的同时一定要宽容,使得学生有向善的希望。适当的挫折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慢慢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

3. 适应环境,培养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通过我们的观察,现在很多小学生都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当遇到困难时就会苦闷烦恼,稍不顺心就打退堂鼓,碰到挫折不是坚强面对,而是自我否定,自暴自弃,更有甚者竟然走上绝路。这时就看出及时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健康心理是多么的重要。在教材里有《乐观向上》这篇课文,讲的是张海迪身残志坚,学会了四种外语,并翻译了大量的小说和资料。她和很多青年人成了朋友,通过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件使得不开心的人重新认识自我,看到了美好的前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得同学们认识到健康的宝贵,感受到了毅力的强大,生活的美好;也使没有耐心恒心的同学找到了学习的目标,不会再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践行的教育大事。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品质

教育新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不能只从结果上看,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贵不仅在于结果"新",更在于"创"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过程。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盲从、迷信)、独立探究和独立发现(而不是跟着他人的脚印走)。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参加学校的"爱我校园"演讲活动中,首先要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然后鼓励同学积极撰写演讲稿,大胆参与,并给同学作演讲技巧的指导。让他们在组与组、班与班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参加演讲,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在赛后的体会中这样感慨道:成就最大与最小、最强与最弱、最优与最差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往往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信心、有进取心、意志力以及不自卑等心理品质。

2.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3.注重实践体验,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创新能力

新课改中最突出的目标主要有: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环境资源问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所教班级学生对所居住地方的环保进行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收集、查询有关资料,并给学生进行分组,有的观察分析,有的采访居民,有的拍照摄影,有的提取水样进行化验分析,有的清理河边污染物等等。

4.创新评价方法,发展学生持续创新的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也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6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教学中缺乏情感渗透,即许多教师依然将说教、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缺乏必要的情感融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许多教师在课堂讲解与分析中,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被动地接受其思想观点,从而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③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目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缺乏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情境的意识,使学生将思想品德的培养与生活割裂开来,从而使创新变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注重情感B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影响下,自主接受创新教学。例如在“多彩情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情感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的一些片段,影片中将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形象,不同的情绪在占领我们的大脑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样在影片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迅速地融入课堂氛围,捕捉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影片的表达中从多个角度理解自身的行为习惯,提高思维的深度,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只有从生活中挖掘问题,并通过分析、思考,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够找到创新的路径,而创新的思维方法只有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之中才能够体现其价值。基于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创新的关系,并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人与人之间”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大学生因救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新闻案例,然后为学生安排了充分的课堂讨论时间,并利用问题为学生的讨论进行层层递进的引导:大学生为什么救人?作为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我们是应该先保护自己还是应该先舍己救人?在保护自己与救助他人之间应该如何权衡?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学生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3.重塑师生关系,增强师生的情感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惯于利用生硬、机械的灌输方法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动辄对学生进行批评、讽刺,而学生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听讲中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重塑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理念中,增进与教师的情感互动,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并不断提升创新素养,例如在学习了“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课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身边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制作环保主题的幻灯片,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深入实践,从身边的环境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思想观念转化成自主的环保行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