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范文1

一、专业建设背景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于2010年6月,经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湖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点,并要求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目前我院的新校区建设以及黄冈市职教园区、黄冈市高新开发区、黄冈市城东新区的开发,都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建设环境和发展机遇,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地提高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所属地区经济和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改革势在必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着眼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工程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质量检验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遵循从实际出发、开放、创新、多元化原则,形成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专业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发展重心下移,无论是过去的职业大学、转升高职的高等专科学校,还是新成立的高职院校,都在面临企业参与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很难做到无缝对接、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动手能力弱、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对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改革进行着有益地探索。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目标:通过3年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完整合理、教学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形成、师资队伍结构适当、实验实训条件优良、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好、就业率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成为辐射鄂东乃至“1+8”武汉城市圈,在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湖北省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三、专业建设改革与实施

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新的发展方向,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的新变化,在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产学结合为手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未来三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立足鄂东,面向“1+8”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够胜任建筑行业施工员岗位,或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工学交替、产学合作”、“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等教育理念;从为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型”、“能力型”和“成品型”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出发,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经过认真研讨论证,听取多方意见,结合多年来的具体实践经验,制定出在实际教学中可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是在对黄冈和武汉“1+8”城市圈以及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省份的建筑行业企业及人才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经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论证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3.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全真模拟、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全真模拟实际工程为背景,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要求来设置相应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采用真实工作任务,按“任务布置、计划、决策、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行动导向教学。4.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全真模拟,基于施工员岗位(群)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确定课程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我们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根据课程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同时在课程中导入湖北省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根据工学一体化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与湖北长安建筑股份公司、湖北玉环建筑公司等密切合作开发核心课程,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围绕“双证书”和企业需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训环节,加大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的力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新的培养计划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活动、操作技能设置课程,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5.开展课程建设改革我们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不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抽出专人,组织专班,成立项目组,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本专业已建成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资料正在逐步上网。根据专业核心技能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要编写与专业理论相应的教材,同时,要编写与实训环节一致的培训教材。为此,必须要制定与核心技能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在编写好教材的基础上,做好各种教学配套资料、电子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到2013年,争取将4门核心课程建成优质课程。本着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我们对原来的一些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与拆分:(1)将原先开设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CAD》、《房屋建筑学》等课程整合为《施工图识读与会审》核心课程。(2)将原《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2门课程整合为《建筑力学与结构》核心课程。(3)将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拆分成《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等4门核心课程。(4)将原《建筑电工》、《房屋设备》等课程整合为《建筑设备与工程》课程。(5)将原《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量计价》等整合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6.实行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岗位需求,围绕工学结合,完善基于全真模拟、生产实训为背景的由课程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毕业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全真模拟为主,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为补充,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进一步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全真模拟、顶岗实习等。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改革方案是:(1)安排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综合训练和毕业顶岗实习等三种实训环节,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2)安排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相互融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3)安排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把获得施工员证书必须具备的知识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4)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增加到50%以上,适当删减一些较难或应用较少的理论课程,力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5)采取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手段,完善已有实验实训室功能,强化内涵建设,逐步完善和更新已有实验实训条件,新建实训室,并将原有校外实训基地扩建成为10个能实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年内,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系统性强、仿真度高、环境真实、能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满足区域服务要求的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7.“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教学改革工作的实践者。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先决条件。学院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措施,力争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构成的专兼结合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力争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条件合适时争取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包括2名校内外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骨干教师,教师总数达到30人,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学源结构、职称结构及职业资格结构。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相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二级督导四方参与六级评教”组成。(1)二级督导: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增强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功能,严格执行督导通报制度和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提高教学督导效果。(2)四方参与:即学院、企业、学生、行业主管部门四个方面参与,把社会评价机构、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与监控等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同学校内部的教学督导与评估、各部门的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纠正与预防等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管理,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3)六级评教:即领导评教、系部评教、学生评教、社会评教、专家评价、教师互评等,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网上评价、问卷调查、现场抽查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环节规范程度、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将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意见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以便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工程教育范文2

1.1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有相对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但都缺少施工现场的实践锻炼,实践操作水平有待提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学的质量。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的深度合作,给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的意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高职学院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教师队伍。

1.2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以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课程体系,“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模式正是完美体现了这一要求,对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实践教学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标准或要求相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相对接。这种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服务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模拟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实践操作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细致入微的调研、分析、总结,确定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内容的选择、项目的设计等,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完成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尽力做到学生“零距离”就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能力目标是按将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来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案例或项目进行设计;实践教学方法主要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评价主要以自我评价、分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来进行考核,并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态度、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实践教学保障更真实体现在学校的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

3基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能力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评价体系、质量保障体系。

3.1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主要由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构成。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体系起到一定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更加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目标即是能力目标,其核心能力目标是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训练,不断使学生形成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按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解决工程项目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展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3.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使学生熟悉未来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掌握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处于操作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实习、工种实训、课程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并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技能。

3.3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大量相关资料,创建与实际工作相似的工作环境、相似的工艺流程,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的环境和工艺流程,使学生在与实际工作相似的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模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课程实训的教学过程中。②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也充分体现“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综合实训中。③“教、学、做”一体化方法。该方法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学改革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是在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型课程体系、可操作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职业能力评价为基础构建,贯穿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内容是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通过教与学、学与做、主体与主导、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种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教学全过程。④顶岗实习法。是通过学生在建筑施工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完成不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履行工作的职责,熟悉工作环境,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筑工程教育范文3

关键词:CDIO模式 建筑CAD课程 教学模式 教改研究

一、概述

《建筑CAD》课程覆盖了土木、建筑、造价、装饰、工程管理多个专业,其实践性强且与国家行业规范及标准紧密联系,它不仅是后续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更是毕业生终身受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因此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形成。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材编排甚至考核方式上脱离工程设计规律,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呈现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现代先进的工科教育培养理念相比,其弊端已越发明显。近几年来,CDIO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作为一种具有国际共识的先进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被国内几所大学作为创新教学改革的主题进行研究和实践。而建筑CAD课程的所承载的实用性及技能性目标与CDIO模式的内涵是一致的,我们在CDIO模式培养理念指导下,对建筑CAD课程进行了改革研究及实践,经过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该课程创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建筑CAD》课程与CDIO模式

1.建筑CAD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建筑CAD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和管理、建筑装饰等多个专业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绘图软件AutoCAD 相结合的融合性课程,对学生的覆盖面很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AutoCAD绘制建筑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及用AutoCAD绘制、标注、打印建筑图形的方法与技巧;结合建筑工程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国家和行业的设计与制图规范,准确熟练绘制建筑总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了解简单三维建模的理论知识和建模过程。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天正CAD》《结构PKPM》《建装3DSMAS》《建装Photoshop》《神机妙算》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在其他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时能够代替传统的图板、图纸等工具,提高设计效率。

这么重要的一门技能基础课,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判断标准、培养计划、课程结构、内容呈现、教学方法、效果评估及考核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难以走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体会和引导,从而不能形成工程运行所需的能力,即便有实践教学也大多脱离工程实际,为实验而实验,上机只是为了完成某些单一操作,教师队伍工程背景欠缺,教学呈现也脱离工程实际,结果是大量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和工程技术界的需要。

2.CDIO模式为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CDIO模式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而建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先进的工科培养模式。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用能力为目标,强调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学科知识,还包括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工程系统掌控能力,可以说现代工程师终其一生都在领导或从事着产品(项目)生产经营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及运行中的某个环节或全部,从而终身都在运用着这些能力。对比我们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点线面体的顺序呈现,完成任务式的绘图命令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CDIO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是整个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建筑CAD课程而言,它教给该专业学生的是终身都要使用的专业技能,这种能力的形成与CDIO大纲对学生构思、设计、实现及运行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是吻合的,在这种模式下,使课程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融入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自发性思考,把自己融入设计环境,使自己的设计具有现实正确性,并且可以通过多门课程的协同支撑使设计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实现。

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是看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甚至还不能画出一张正确的有用的图纸,不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精确地、漂亮地输出在需要的纸质文件上成为自己欣慰的作品。于是自2006年开始我们致力于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并申报了建筑CAD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引入了CDIO教育理念,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学生毕业后在该课程范畴内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作为改革的根本问题来考虑,把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能力和态度作为改革的难关。

我们通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逐渐形成了建筑CAD课程较为完整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不仅能完整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正确的绘图能力,学习兴趣浓厚,完成习题的自觉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增强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应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激发了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反映很好,从毕业生工作以后不断反馈的信息也证明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三、CDIO模式下的建筑CAD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要点

建筑工程教育范文4

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和国家建设市场的飞速发展的需要,促使了工程计价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应运而生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而且《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在我国工程招投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这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工程造价体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由建设方提供清单工程量,并负责量的准确性,而承包方填写单价,并负责相应单价风险的一种计价模式,这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存在着很大差别。鉴于这些现状,在目前的规范体制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教学方法也应该进行较大改革。

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难度大

从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并规定在我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工程招投标以来,我国基本都处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模式并存状态下进行招投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怎样适宜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的内容体系设置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既要把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内容讲透,又要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内容讲好。定额计价模式下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建设项目总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即工程造价的构成;建筑工程定额及单价的确定;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建筑工程定额和综合单价的确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计算规则等。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数逐渐降低。繁重的教学内容和日逐渐降低的课时数给工程造价课程讲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做到重点突出又面面俱到。

(二)教材行业适应性较弱且严重滞后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政策性、实践性和区域性很强的课程。在工程实践中,工程造价工作是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由所在地的现行工程造价政策、现行定额指导下完成,且受到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建筑市场价格信息影响很大。但不可能找到一本教材既能包含自治区、直辖市、全国各省的现行定额、当代现行的工程造价政策,又能实时反馈全国各区域建筑市场价格信息的变化情况。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利用课堂上的教材外,还必须有辅助的地区性的工程造价政策、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造价定额等相关资料。

(三)对工程实践必要的感性认识的缺乏,识图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学生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单一构件工程量很熟练,但拿出一套完整的实际工程图纸时,就不知所措,这些类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实际工程,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工程知识没有在脑海里形成,因此一旦接触到实际工程设计图纸,就不知如何下手。

(四)工程技术知识比较薄弱,给课程的学习带来了难度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一门涉及到工程经济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工程造价是以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为基础的工作,准确的计量与计价,是以正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为前提的。对于工程技术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五)学生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认识不系统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工程造价课程就是一门根据设计图纸计算里面的工程量和套价的课程。为什么都是这种认识?因为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的没有感性认识,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也没有系统的了解。对于这些因为对工程造价课程没有系统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无法建立系统的工程计价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一)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我们不妨尝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应该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只有教与学在课堂中得到相互配合才可能展现出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使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增加故事启发、情景启发、复习旧知识启发、对比启发等一些手段,使同学们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方式改革中我们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实际教学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基本能力,并能正确快速的识读及计算工程量和组价。(2)本课程的关键在于“练”。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进行实地操作,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操作,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练习中逐步达到目标,在活动中树立苦练操作基本功的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景式教学,以不同形式或生动的表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算量和计价水准。(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出拟建工程的预算价格和相关费用。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即算量方法、计价依据和费用构成。在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下,计价依据是死板单一的国家行政性规则,各个省所颁发的消耗量定额就是其具体表现,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规则,能应用其规则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量和取费就行了。而随着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深入,国家规则只是做参考,不再是硬性规定,作为报价依据的是各个企业利用自己编制的企业定额,因此教学总体内容以及相关教学重点都要发生变化。而教学计划及要求的具体体现为课程教学大纲。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针对计价依据的一些章节,将定额知识调整为重点,增加企业定额的编制方法、市场信息价格搜集及询价等相关的内容;其次,针对算量部分的章节。由于每个投标报价的企业算量规则不再是国家统一的定额模式,因此将相关的这部分内容调整为非重点,作为了解性内容。另外,考虑到手工算量的复杂性和速度较慢,再加上建筑市场基本都是应用工程造价软件,手工算量和工程造价软件之间,我们可以着重的选取后者作为教学和训练的重点。

(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手段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涉及到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因此本课程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专业课的授课学时数比例日趋下降,由此在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怎么做到不能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具有现场感强、教学信息量大、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合适当的板书,弥补教学课时的下降的情况,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注意两种计价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可将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分为两大部分授课,第一部分主要讲授内容不涉及两种计价模式,使学生轻松、容易地接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如: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建筑工程定额、造价的构成、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包括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工程投标书以及工程竣工决算)等,;第二部分主要讲授两种计价模式的区别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使学生很快掌握两种计价模式的区别和联系,能熟练分别应用两种计价模式来编制单位工程预算书。另外,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变化较大,而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或没有合适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现有教材滞后和不相适应内容进行整合、完善和修订,使学生就业后所“用”与在校所“学”具有严格的一致性。

(五)加强案例教学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讲授定额和清单这两种计价模式时,针对最常见知识点的计算区别,特别是针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不同时,应多举实例,反复训练,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自始至终,采用一套完整的实际工程图纸,边讲授知识点时边计算相应的工程量及其套价,直至最后,完成一整套的实际工程的预算书。

(六)加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的最重要环节的是课程设计,它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通过理论教学的以后,进行相应的知识点的课程设计,从而完成某个单位工程预算的编制,加强了学生对工程算量与套价理论知识的把握,使其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充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内容,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工作量和内容,选择具有该专业代表性的课程设计内容,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课程设计内容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设计所需的图集、相应规范、标准、定额等基础资料,同时加强和完善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七)加强工程造价软件的教学

在工程造价实际工作中,工程算量与套价工作己绝大部分通过工程造价软件来完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工程造价软件学习和训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单独开设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工程造价常用的软件,具备基本的工程造价人员的条件,为日后学生的实习和工作中,能尽快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做了充分的铺垫。

四、结语

建筑工程教育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模块教学;课程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71-02

0 引言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是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建设工程定额的概念,各种定额的编制方法,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等。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政策性和地域性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注重理论教学方面,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作为教师必须探究出适合于课程的教学思路。

1 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最好选用自编教材

教材是教学容最重要的载体,由于《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多以各地区定额为载体,教材选用的不合理,与当地的现行定额,取费标准不相匹配,直接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脱离实际,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不能做到胜任工作,反而觉得在学校没有学到东西。现在,市面上存在的高职高专教材很多,怎样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成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必要因素。如果单纯依靠全国通用的教材教学,一方面这些教材编写出版周期相对较长,不能反映现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另一方面这类教材多以全国统一基础定额为基础,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所以,必须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并结合当地实际,将现有教材进行整改和修订,确保选用教材的内容能与本地区现行的定额、取费标准、新技术、新工艺相一致。因此,选用自编教材是比较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使用的定额、取费标准、规范、图集、造价信息等资料编制自编教材,又具有实用性,又切合实际,方便开展教学工作。

2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增强教学效果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中有很多的知识涉及建筑物结构构造以及施工场景,教师用单一的语言很难表述清楚,尤其在学习预算规则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好,很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所以不会进行计算。这时,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参观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电教设备等具体的辅助设施,让学生观看施工现场的图片,施工过程视频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还可以模仿案例式教学,模拟招投标现场,采用真实案例,真实图纸,让学生真图真做。这些方法能让学生看的到,摸得到,表达的更为直观,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如在讲解梁钢筋部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梁的钢筋的具体形状,或带学生参观施工现场梁的钢筋是如何施工的,方便学生想象出抽象的构造,增强感性认识。

3 实施模块教学,加大实践学时比例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仅依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足以让学生掌握编制预算的方法,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若只采用一套图纸,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于单一,不能掌握预算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模块教学,即教、学、练一体化,把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进行单项能力训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例如在概预算教学部分,将土石方工程作为一个模块,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接着根据案例图纸布置任务,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开展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按照工作过程,查阅相关定额,计价规范,完成任务,掌握工程计价与计量的方法,每一个模块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与以往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相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4 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考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方面构成,现行的办法是考试课程平时成绩占30%(含出勤、作业等),考试成绩占70%。可以尝试加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这样会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考试时可尝试开卷方式,或采用过程考核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5 以考证为导向,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以更大的优势面对就业市场,体现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双证书”(学历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我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短期造价员资格证强化培训,短期培训后,参加全国造价员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造价员执业资格证书,可从事建筑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和审查工作。这种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程的教学更为系统化,既有理论教学的内容,又注重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岗位资格的培训,突出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提高学生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6 结语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时俱进,保持课程处于最新发展状态,以上是笔者对《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的课程思路教学的一些探索及经验总结,要想真正上好《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还有待于相关课程老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彭德红.搞好《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的思考[J].基建优化,2005(8).

建筑工程教育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 课程教学 实践 创新

一、课程定位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进行建筑施工处理、施工组织等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并使学生认识施工员工作岗位,熟悉企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建筑施工技术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毕业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它在专业课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整合前期各门课程中形成的单项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能够进行建筑施工处理的通用职业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建构学生完整能力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教学,按照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策划学习过程,依据建筑岗位施工员职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突出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设者。课程结构实现两个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融合。在理论知识的选择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课程内容上注意了四个衔接:课程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与施工员职业标准相衔接;与新知识、新技术相衔接;与人文教育相衔接。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建筑施工为中心,适当安排建筑构造的内容,以提高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2.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以施工员为主,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建筑施工为中心,以提高课程内容的适用性;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引导教学组织过程,使学生带着实际的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结合学习任务的具体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小组学习等多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3.强化实践实训项目教学。根据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施工员的任职要求,与施工企业合作开发实践实训项目,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以真实的施工现场作为实践教学的场地,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以真实的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的验收成果。教师通过每个实训项目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完整工作过程,并参照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学生实训过程的监督及学习绩效的评估。

4.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督促作用,注重考核评价过程化,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养成,使考核评价成为完整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三、具体措施

1.本课程实行基于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该课程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每次课对应一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布置工作任务,引领学生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进行能力训练和能力拓展,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

2.把真实的岗位工作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现已建立起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把课堂搬到了工地,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讲解。围绕实际工作流程安排实习地点,把学生分配在施工员等不同岗位,使学生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变。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和技能。

3.进行顶岗实习,以真实的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的验收成果。本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有中南勘测设计院、湖南水利水电监理咨询工程公司、湖南水利水电总公司、湖南娄底建设公司、湖南广福建筑公司等单位。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真实的工程既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也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

4.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以处理真实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实践教学考试成绩。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法,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团队协作等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任务进行反思并进行改善的习惯,为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组根据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和学生的初始能力,剖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