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

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文1

关键词:名师;直播;资源共享;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74

1引言

随着“直播热”浪潮的出现,各大在线教育机构也开始“沸腾”起来,各种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名师+直播”模式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也是对传统的教育的一种“革命”。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教育机构不断的投入与改进,“名师+直播”成了人们继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其具有特有的优势,诸如性价比高、实时互动以及受众群体广等。

2“名师+直播”的定义

名师:所谓名师,就是指在教育培训领域公认的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学者、教师以及培训师等,他们具有较高的名望、能力强以及教学成果突出等特点。

直播:就是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实时报道,边录制边播出,可以让直播者与观众进行实时沟通互动,观众可以随时提出疑问,直播者进行回答。

名师+直播:让名望较高的学者、教师或培训师通过网络向大家传播知识,讲解疑难问题,让老师与学生实时沟通,学生可以及时地反映问题,老师也能够及时地辅导学生解决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反馈,提高了学习效率,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重视名师、教学场景以及现场互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名师+直播”模式存在的原因

3.1学员的需求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优秀教育人才,一师难求,再加上传统线下教育面授课成本高、效率低、传播范围窄的问题,使得学习者对在线学习产生了需求。

3.2新媒体的迅速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根据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的碎片化的特点,不断更新出新的平台、节目以及内容等,迎合了人们的要求;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的表达,参与其中并进行交流,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消费者;新媒体的出现,也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性和目的性,强化了人们的主动性;再加上新媒体适用与选择更具有个性。而“直播”也是新媒体的其中一种,其参与性、互动性都非常强,而且不需要太复杂的设备即可进行直播,并且,观看者也可以有选择的观看,互动交流。与此同时,直播给人一种面对面的感觉或者是朋友的感觉,同时还有竞价机制,从而在新媒体领域才多有斩获,收益颇丰。“名师+直播”亦是如此。

4“名师+直播”模式对教育资源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1对教育资源的影响

4.1.1实现教育资源进行共享

“名师+直播”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名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再加上直播,便能够将这些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远程输送到全国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满足了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于名师的需求,从而也改善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4.1.2实现教育资源的同步更新

“名师+直播”是名师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和解决疑惑。在名师进行直播的同时,学院不仅可以直接观看、互动,而且,如果学员没来得及听讲或有疑惑的,还可以往回看,因为网络进行了实时更新。此外,“名师+直播”模式有利于对教育资源的实施同步更新,也有利于不同地区在教育资源更新信息上的共享。

4.1.3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现场授课、现场互动,加上网络直播互动,共同营造的教学氛围更利于学员的学习与参与,但前提是由有丰富的授课经验及控场能力强的名师授课。其次,再加上整个教学团队良好的配合,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为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学员也可以多渠道随时与授课老师及团队、其他学员实现有效互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接受线上直播和线下授课的学员可以有多维的听课体验。

4.2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

4.2.1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中小学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的基础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逻辑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离不开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地缘辽阔,不发达地区偏多,尤其对于乡村小学教育,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导致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而“名师+直播”模式在合理配置有限质教育资源方面有着较大潜力和优势,这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公平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4.2.2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远程在线教育、自考教育以及电大教育五个方面。当前一些高等教育院校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和更新,学生在校学习的方法、效率以及知识面拓展等方面相对落后,造成了学生毕业之后在能力和知识面等上面与社会脱节,造成就业难等诸多社会问题。近年来,针对成人的慕课教育兴起,通过在线的名师教学短视频、测试题以及同伴互评的教学方式,实现学习者全周期的在线学习过程,这对于成人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升级知识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4.3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4.3.1为学员提供学习平台,降低授课成本

这种模式的创新,不仅为学员提供了平台学习,极大的节约了时间,还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解决传统线下教育面授课成本高、效率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这无疑也给学员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花更少的钱,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并且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因此,人们对“名师+直播”这种模式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4.3.2促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直播”的出现和狂飙突进,不是传统媒体的掘墓者,而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很多电视台包括广播电台都已经开始全力介入直播了,纸媒实际上也可以及时进入,很多纸媒也有了新媒体出口。凭借强大的内容整合优势,传统媒体会在直播领域大有可为。而“名师+直播”,利用视讯的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互动性较强,地域不受限制,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空界限,直观快速等等,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再加上传播、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这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格局,而且还影响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进新媒体领域的经济效益快速提高。

5结语

“名师+直播”的创新模式,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不仅让教师回归到了教学核心地位,激发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提升老师的讲课能力、收入水平、个人影响力等,帮助老师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且解决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在给这些直播的老师、平台等带来了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名师+直播”模式会越来越人性化,发展得更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文2

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正式引入“继续教育”这一概念。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才开始开办正规化的继续教育,特别是一批研究型大学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办学机制、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1.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定位缺失

我国研究型大学定位于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因此对传统意义上的普及化教育层次、非全日制、社会影响较小的继续教育不重视,在整个办学系统中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从已经公布的大学章程来看,只有小部分研究型大学比较重视本校的继续教育,作为社会服务的一个窗口和桥梁。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研究型大学根本没有提及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缺失。

2.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亟待转变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仍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在办学模式上缺少特色,同质化严重。培养模式上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对业余成人学习特点、心理、职业等方面的研究,在专业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更多的是复制研究型大学全日制教学体系,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非学历教育,则处于比学历继续教育相对更次要的位置,同时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理念滞后、模式僵化,导致在具体实践中,缺乏有效的项目策划、市场开拓和质量控制能力,办学质量和品牌参差不齐,市场影响力不大,效益不显著。同时,研究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往往垂青于经济管理类,针对市场热点进行开发和运营,而不是结合研究型大学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开发引领社会进步的高端培训项目。总体而言,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并且特色不明显、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乏力的现状,已经不适应于社会经济形势的总体发展和整体教育体系的变化,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亟待转变。

3.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办学机制尚需优化

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有别于全日制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市场化属性更强。研究型大学开办继续教育,必须责权下放,以学院为主体,充分调动各个办学实体面向市场的积极性,机制相对灵活,自负盈亏,全成本核算,强化产值导向和效益导向,推动继续教育做大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赢得社会的认可,塑造品牌形象,才能形成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虽然已经呈现“半市场化”的状态,但主要还是依附于普通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忽视了继续教育面向市场的创新,以至于继续教育的管理、规划以及资源配置手段的计划性气息较为浓郁,而市场化特色薄弱。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要发挥潜力,办学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4.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有待完善

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导致在质量保证上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随着整体宏观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现状,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招生形势日益严峻,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的降低和生源数量的减少,加之研究型大学很少在继续教育上的投入,导致在教育质量上的滑坡。另一方面,继续教育片面地依靠品牌运作,过度地依赖市场行为,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直接后果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要建立稳定、持续的质量保证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二、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争论

继续教育是研究型大学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但是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之后,学历继续教育的“补偿性”功能进一步削弱,围绕研究型大学开办继续教育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争论和分歧。争论主要集中在价值、模式、层次、质量和机制几个方面。

1.价值的争论:要还是不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关于研究型大学是否开展继续教育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很难得到一致性的回答。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似乎沦为了“鸡肋”。一方面,从宏观导向上看,国家在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研究型大学通过开办继续教育,对推动全社会的终身学习的确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其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获取一定的政策支持。从微观现实来看,继续教育,无论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还是自学考试或者函授教育都有一定的成长历史,一旦停止办学,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如人员安置、资源利用上存在多元化的利益诉求等;同时继续教育在产生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研究型大学办学经费上的不足。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继续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矛盾往往会被扩大化,受到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同时由于目前继续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数量上甚至超过了全日制学生。学校内部出现的不同声音,导致学校管理层对是否继续开办继续教育产生了疑问,也就是“举办继续教育的价值何在?”

2.模式的争论:学历还是非学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学历继续教育的“补偿性”功能进一步削弱。与此同时,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作用却日益显现,并且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市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顺应这种趋势,国内清华大学率先停止了学历继续教育,继而转型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清华的例子促使国内其它研究型大学,特别是985高校普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还需要举办学历继续教育?为什么不可以走清华大学的路子,转而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通过转型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解决原来开展学历教育的人员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发放学历学位所产生的校内疑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型大学开始走转型发展之路,也就是从发展学历教育转向发展非学历教育。但是由于历史、观念、体制、机制等诸多问题,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困难,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究竟路在何方?

3.层次的争论:大众化还是高端?目前,研究型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对象是高中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相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标准,属于大众化层次。因此在校内就会有一种论调,学历继续教育降低了研究型大学的层次,应该退出学历继续教育,转而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又由于研究型大学重在学术研究、发展科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通常具有学校规模大、学术层次和师资水平高,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和效益较好的特点。因此,许多人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及优势,提高其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层次,尤其要注重开展高端培训。但是所谓的“高端”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目前仅仅从学费高低、教育对象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来加以区分。

4.机制的争论:体制内还是市场化?继续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市场的作用会传导到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机制上相对比较灵活,但是研究型大学作为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则要求相对稳妥,矛盾因此产生。一方面,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从国内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来看,如果继续教育办学单位作为机关事业单位来要求,则相对办学规模较小,效益不明显。而继续教育办学单位作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则机制相对灵活,办学规模相对较大,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也存在着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过度市场化的问题,也就是全部采用市场化运作继续教育,导致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变成了单纯的创收,教育质量低下,在继续教育行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矛盾就出现了,在体制内办继续教育还是面向市场化办继续教育?

5.质量的争论:精英标准还是社会标准?任何质量的评价和保障都要基于一定的质量观和质量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人才质量观及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针对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精英标准,即仿照全日制精英标准来衡量判断继续教育质量;另一种则是社会标准,即用具有较强职业性、实用性的社会标准来衡量继续教育质量。由于继续教育授课对象大部分为从业人员,因此在授课内容上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基础性,和全日制学生相比,缺少了系统性、专业性和创新性。在质量保证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按照全日制精英标准、一元化的质量体系来看待继续教育的质量,无疑有所欠缺。因为继续教育采用的社会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突出实践特色。

三、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转型的思考

美国大学继续教育联盟认为“大学继续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大学继续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创新,是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和学员需求的创新性的回应”。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如何处理好转型之路上的种种矛盾和争议,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明确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型大学需要明确规划本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从指导思想上、办学理念等顶层上进行设计,使得具体的办学单位在实践中有章可依,持续发展。现代大学的继续教育作为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维系和改善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环节,大学应把继续教育纳入现代大学的总体发展规划,使得继续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动力,成为重塑现代大学自身形象的标志之一。在国内,如北京大学就专门制定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这个规划虽然不可能解决全部争论,但是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解决了校内的一些争论,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有利于继续教育做大做强和转型发展。

2.以信息化整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继续教育的对象大多为从业人员,工作压力大,为了工作的提升或者新岗位的需要进行充电,面临着工作、家庭和学习之间的诸多矛盾。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要用现代信息手段整合现有的夜大学、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平台,强化学习支持,克服网络教学存在的劣势,推动基于互联网与面授学习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目前全国67所研究型大学的网络学历教育已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但我们还需要整合不同类型的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新教育观念,推动继续教育体制变革等,塑造在线继续教育的品牌和形象。同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组建了一个虚拟的“伯克利继续教育在线”,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使学员能随时随地学学开设的课程或项目。“伯克利继续教育在线”整合了大学专业院系的课程,同时也将学院开发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国内清华大学从2005年开始,与国家发改委合作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国创新成长型企业自主培训体系建设(521)工程”,目前用户单位近1500家,参加培训和受益的学员超过300万人次。2007年,与国务院办积极开展合作,针对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的实际需求,研发并推出了清华军队转业干部网络学堂项目,在线学习人数近万人。当然,和在线教育市场相比,高校的在线教育培训的市场规模较小,发育尚不成熟,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培育培养的过程,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逐步形成高校的在线继续教育模式。

3.以市场化推进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市场必须成为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办学当中重要的元素,一是市场的需求导向性强化了大学对大学继续教育的引导,提升了大学继续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二是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大学继续教育与市场之间相互选择的效率,也进一步激活和扩大了社会对大学继续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空间;三是市场的价值性既是大学继续教育竞争的基础,也体现了大学继续教育对社会的现实贡献。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化手段,调动办学单位和校内学术支持单位的积极性,推动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市场培育的思想加大对项目,特别是非学历培训项目的投入,逐步拓展市场;以市场化手段加强对继续教育办学单位品牌的营销,提升继续教育办学的美誉度和关注度,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当然,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办学模式的改革并不是单纯只注重市场,而是要市场驱动、质量优先、管理规范,逐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结构,整体推动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学历继续教育向学历、非学历并重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一种补偿教育手段,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临新的形势,学历继续教育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一些教育基础较好的沿海发达地区,学历继续教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所以学历教育势必要变化。但是不同的高校,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优势学科不同、学校的定位不同,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从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向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转型。针对不同的研究型大学,学历和非学历所占的比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略有不同。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阶段,可以从相对较为容易的、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考前辅导等项目开始运作,逐渐积累经验,拓展多元化的办学项目。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转变办学理念,优化队伍结构,加强项目研发,塑造培训品牌等,在市场的洗礼中逐渐提高办学层次。

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文3

这次峰会9月27日在常州举行,汇聚了众多行业大咖和精英人士。在峰会上的这份《报告》,首次对“数字创意”的产业政策、细分市场、典型园区、企业案例、发展瓶颈与前景、产业指数等做出了专业解读,颇为引人关注。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呈现高速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引领新供给新消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主要包含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创意设计、VR(虚拟现实)、在线教育七个细分领域。

2009年是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界碑,此前这一产业在中国处于萌发状态,此后随着国家不断推出政策促进和大量科技相继加入,而加速发展。

《报告》对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概况、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指数进行了专业解读。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36948家企业,同比增长13.8%;从业人员384万,同比增长13.1%;产业规模达5939.85亿元,同比增长22.9%。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报告》还对2009年以来中国数字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作了一次系统梳理。指出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将持续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消费增长、引领社会风尚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供给。

这一产业呈现出十分美好的前景。

相比欧美,中国尚有十多倍差距

近年来,全球数字创意产业不断突破创新,成为信息服务业中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并引领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报告》深入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为中国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了参考:目前数字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英国高达8%,中国仅为0.7%,有着十多倍差距;全球音乐的15%、视频游戏的16%来自英国,全球影视票房收入的1M3归于美国,全球60%的动漫制作来自日本……

这些数据表明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上,中国既有较大差距,又有巨大发展空间。因为中国受众众多,市场庞大,具有后发潜力。

数字创意产业渐成长三角经济发展主动力

《报告》对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整体和区域发展状况做了全面客观分析。其中的2015年数字创意综合指数显示,获得区域排名前三的依次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发展已经呈现差异分布格局:长三角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珠三角成熟稳定,京津冀则有分化,河北发展程度偏低。江苏省数字创意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北京、广东等发展较为成熟稳定的地区相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区域综合指数还显示:北京市在政策扶持、产值占比、文化普及和工作薪资等方面表现突出,综合指数居于榜首;上海市需求指数排名第一,文化娱乐消费意愿较强;广东省企业指数居于首位,营收能力旺盛;江苏省要素指数、企业指数均高于平均值,政策和技术环境、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可观。另外,江苏省在政策扶持、科研人才和企业发展方面都排名前三,科研支出方面最为突出,说明江苏省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研发,推动行业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力。”《报告》认为,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一可喜局面:三地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着“经济效益高、创意基石多、文化特色浓”的良好背景,如有海派文化、金陵文化,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等;三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扶持,第三产业获得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均超过5%,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之一;创新研发动力强,呈现多元化、开放性、融合发展的特点,如上海以“文创+旅游”为主,江苏以“文创+金融”为主,浙江以“文创+高端制造”为主;数字创意企业积极采用VR、AI等新型技术,如常州恐龙园文化以“恐龙人”为主题打造优质IP内容,《恐龙宝贝》、《米多龙》等作品赢得国内外市场。

从细分领域看发展寻商机

2015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规模达5939.85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VR增幅最大,达267.5%,显示其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和活力。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七大细分领域,目前呈现出“游戏盈利强,动漫衍生广,VR潜力劲”的外部特征。睁眼细看,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商机―――

网络文学:处于发展阶段,作为IP源头,提升机会大;

动漫:处于发展阶段,IP衍生市场潜力大;

影视:处于成长阶段,受众广泛,优质内容爆发力强劲;

游戏:处于成熟阶段,电竞、VR是其新增长点;

创意设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济附加值空间大,但创意理念和水平有待提高;

VR: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大,高增速,但技术、产品和内容等有待提升;

在线教育:处于成长阶段,融合语音识别、直播互动、AI等技术可获得快速发展。

突破瓶颈,方能获得大发展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其进程面临瓶颈挑战。

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文4

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常有方言和标准语的接触,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语言输入的质与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绍兴方言和普通话在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中应该是和平共处、各司其职、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绍兴方言;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常有方言和标准语的接触,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速,人口流动频繁。家长忙于工作、应酬,大都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幼儿期是人一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成人的语言模范和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是孩子习得母语的关键,如若幼儿在这时期受到了方言因素的限制、干扰和影响,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并很难矫正,甚至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国外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婴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会很困难。优选论认为,先天的机能和外在的语言输入在语言的习得中相互影响,更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就不容易出现甚至永远不能发展某种行为或反应。国内学者尹静提出对儿童语言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是儿童生活中的人的环境,而在人的环境中影响最大的又是由人的语言行为构成的语言环境。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从发音、用词到掌握语法规则无不如此。因此,语言输入的质与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影响其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习得语言的速度,乃至整个语言的发展。严玉芳认为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绍兴方言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普通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绍兴方言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朱元桂(绍兴市政协城市文化策研室主任)认为:绍兴方言应该保留,绍兴话里面保留了许多文化信息,不仅发音,而且词汇、语法都与普通话有区别还保留了许多古越语的特色,传承了许多传统文化。保护方言,理应放大其地域的文化意义,弱化它的经济效益。

学习绍兴方言可以强化爱国、爱乡的情结,任何人对家乡的烙印都会很深。另一方面,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媒体、公共服务等领域,因为是面向所有人的,所以一定要有一种通用的语言,即普通话。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运用共建家园共育的协作平台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能帮助儿童正确运用和习得普通话。方言和普通话应该是和平共处、各司其职、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程和民、张培.现代汉语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探讨[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4).

[2]何彪.浅译绍兴方言的现状及其发展[J].考试周刊,2009(20).

[3]应建萍.浅谈新入园幼儿方言与普通话的过渡[J].幼儿教学研究.

[4]严玉芳,浅谈方言. [J]. 北方文学,2012年12月刊.

[5]孟敏丽,陈淑芳.绍兴方言之浅谈[J].剑南文学.2011(11).

[6]金玮蓉.克服方言干扰 正确使用量词[J].新课程(小学版)2012(4).

[7]陈才佳,梁安.方言区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4(10).

[8]彭小红,张娟. 方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及普通话教育策略[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5).

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文5

【关键词】新市民 社区教育 管理机制创新

新市民是指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转移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谋求更好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包括主动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郊区被动转移的“失地农民”两类。苏南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新市民最为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新市民有1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问题是苏南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国外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启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市民社区教育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其虽然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难度大;三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四是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为此,可以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运作经验。

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从世界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以北欧、美国为代表“自治型”;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等三种类型。自治型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社区内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参与社区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力量,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和居民的教育需求”①;混合型管理模式是介于上述两种模式的中间形态,兼具政府主导型和自治型两种模式的优势;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优势在于:“社区教育的规划、资金的筹措、活动的开展、工作人员的安排等都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社区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具有权威性,在经费和资源方面能得到保障,有利于社区教育的总体规划和顺利实施”。②

社区教育的实施组织。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其实施组织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社区教育实施组织要属北欧的民众中学、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以及新加坡的社区中心。美国是世界上社区教育发展较早、较为成熟国家之一,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美国的社区学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所在,其特色主要包括:一是具有明显的社区性。强调社区学院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开放性程度高。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等条件的限制,向社区内所有成员开放;三是职能多样性。形成了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等教育机构;四是社区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具有多科性和综合性。

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世界范围看,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慈善组织及私人捐赠、教育项目服务收入等。美国的社区学院2003-2004 学年与 2004-2005 学年四年制公立大学和两年制社区学院州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拨款以及学员的学杂费三部分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 28.5%、18.7%和 16.1%;29.6%、16%和 16.7%;日本在1997 年和 2002 年社会教育经费的来源中,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的比例分别为1.86%、17.88%、80.28%和2.30%、16.98%、80.7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各国社区教育经费中,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投资比例不同,但主要还是来自各级政府。社区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通过经费支持来保证其健康发展。

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路径

强化各级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的责任。新市民具有工作劳累、收入低、闲暇时间少、流动性大、主动受教育意识不强等特点,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新市民社区教育面临投入多、运作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只有各级政府才能承担起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责任,因为政府在新市民社区教育中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政府可以通过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提供新市民的教育服务,并通过制订新的政策规章,以法规的形式规定新市民教育服务多边合作供给的具体实现方式、条件以及特许优惠等。

因此,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具体做法是: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行业部门、有关社会机构的管理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推动新市民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体系,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因此,要保障新市民社区教育健康、持久地发展,建设各种各样能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实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以常州市为例,2009年5月,常州市政府决定依托常州电大,整合其他教育培训资源,成立常州社区大学,构建常州社区大学(市)、社区培训学院(区、辖市)、社区教育中心(乡镇,街道)、社区学习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一是网络在线教育。建立了“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现有15000门包含各类教育的百科全书式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市民可以通过免费注册形式进行在线学习,通过学习还可以积累学分逐步升级转换得到相应的奖励;二是电视台视频学习。融合常州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名师,现已自建了市民喜闻乐见的具有常州人文特色的200门课程,这些课程已通过常州电视台科教频道向广大市民播出;三是深入社区进行面授。根据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由社区大学选派一批名师深入社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与交流。

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鉴于新市民的收入水平,让他们自己独立承担教育培训费用是不可能的。对社区企业而言,他们所追求的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之担心新市民在接受培训好后就跳槽,所以企业也不太热心新市民的教育。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市民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办学或捐资助学。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及时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规定,并确保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结合当今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笔者认为,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提取社区教育经费显然已经和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要求不再适应,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省、市两级财政为主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建立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由教育行政及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新市民社区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政府、办学机构、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社区教育办学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培养质量标准以及评价办法。以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建立完善各级各类社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将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到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去。

构建新市民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建立新市民学分积累、转换与认证制度。实行新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对新市民终身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常州市为例,2009年,为鼓励新市民参加学习培训,常州市通过“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开展了包括课程选择、在线学习、学员管理、学时记载、学分统计等“一站式”学习服务。在全市范围探索建立“市民终身学习卡”,使其具有学习情况记录、学习消费、学习奖励、学习统计等功能,并将其与“市民卡”相整合。

实施新市民社区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沟通与衔接的制度。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严格实行技能技术岗位由劳动者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定期更新与新市民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将新市民接受社区教育的状况作为各类证书定期注册的重要条件,把参与社区教育的学习经历和成果与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实行带薪社区教育假制度。定期表彰为社区教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作者为常州大学副教授;本文为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苏南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JY015)

在线教育的经济效益范文6

1.信息素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实施切实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是适应图书馆发展的特点,满足读者对知识的学习和检索的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

1.1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共享的必然途径

读者自身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果。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引导读者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全球范围的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为其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从信息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质教育使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加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全面推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要有一定的信息共享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教育启发了读者的信息意识,触动了他们的信息需求,促进了全民的信息共享,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信息环境的变化要求信息素质教育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信息获取、组织和传递方式的巨大变化,计算机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工具。信息素质的培养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馆利用教育”以及一般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范围,其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适应“基于资源的学习”,即以信息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的信息资源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的存取访问、组织和评价等,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借助于网络平台,逐渐渗透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研究中去,图书馆馆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合作逐渐成为未来信息素质教学的主要趋势。

1.3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指向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具有特定性,主要是在校师生。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承担着更多的科学、技术、教育的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展重任,对其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的要求较其他人群更高,许多国家和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视。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很匮乏,就不可能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但知识信息量越多并非意味着创新能力一定就增强。关键还在于个体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为创新活动提供帮助,所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变得至关重要。图书馆馆员在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分析等信息素养能力的过程中,要逐渐转变为注重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教育,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把这些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这是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达到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2.多元信息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的创新

在多元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要紧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提醒、教导学生搜集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并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网络技术水平和外语水平,具备较强的检索能力,学会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在图书馆、互联网上、信息机构和盈利性的咨询公司等部门获取纸质或数字型信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教育目标。

2.1改进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从一元化转换为多元化

长期以来,信息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了一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检索课教学,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系统的讲解,用户信息素质和检索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但是由于该课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公共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授课缺乏一定的专业针对性,加之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依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而不同,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多元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专业教学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有机地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把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协作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物流学院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教师相配合,专业课教师填写对文献信息的要求,图书馆员负责拟定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大纲,收集大学生就业主题的相关信息,对涉及就业的前程无忧等数十个网站进行链接,进行推送式服务;把学生的实践环节带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行模拟面试和招聘礼仪的教学,现场演示企业信息的检索,弥补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对企业了解不多的不足,与其他学院相比,参与教学的五个班的学生在专场招聘中取得了较高的签约率。对课程学习前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变化进行测试和分析,根据测试分析结果为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教学提供改进的参考建议。另一方面是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融入专业课教学,在平时的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分析学生的专业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检索技巧的引导,笔者上学期担任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在课余收集了“中国建设科技网”等数十个建筑专业学术网站、建筑专业电子期刊和馆内的交通运输科技资源数据库等,推荐给学生,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把信息素质教育融合到多层次的教育活动中,教育方式从单一层次拓展为多层次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多方位、多角度且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单靠一门文献检索课是远远不够的,应多阶段、多层次的开展,除了课堂教学外,教育无时不在,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第一,开展多层次活动,推动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可通过开展新书刊宣传、展览工作。宣传馆藏,提高书刊利用率;开展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与培训,内容可涉及信息报告、网络知识、科技文献写作、图书馆利用、数据库检索;开展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为读者的职业技能“充电”,使其有能力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开展网络信息咨询、网上信息查询等活动,与读者进行多层次的交流,激发读者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真切感受数字化图书馆;举办各种免费的科普展览、书法绘画展览、音乐欣赏、经典影片观摩等,使读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社会功能,不断培养他们的信息观念,强化信息意识,全面提升读者的整体信息素养;第二,通过免费培训课程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指导。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涉及很多新技术,要讲解清楚这些技术及其应用是很抽象的,而指导用户自己去接触就会变得具体和容易理解。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办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以满足不同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免费培训课程,大部分课程由各数据库的专业培训师来进行,少部分由图书馆资深馆员来进行,形成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避免了用户教育的枯燥乏味,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让用户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掌握检索技能和图书馆利用知识。

2.3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从单纯检索技巧的培养转变为对读者个人知识能力的培养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对读者“授之以渔”的过程,信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具有学习、使用、创新知识的能力,成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持续的、终生的学习者和创新者。首先,培养读者学习知识的能力。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知识,学习者必须先找到学习的目标和适合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专业课的学习内容主要由专业培养计划决定,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但学生课余时间多,学什么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和适当的学习工具的选择就变得很重要,网络信息时代,学习的工具日新月异,常见的学习工具有:搜索引擎、百科型网站、问答型网站、在线论文库、信息评价工具、信息订阅工具等。要让学生具备正确选择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素质教育介入对读者进行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工具的功能并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其次,培养读者共享知识的能力,要培养用户的共享知识能力,就需要读者具有知识转化的能力,大学生应积极和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教师通过外化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学生通过学[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习内化形成新的隐性知识,学生要把知识外化,就必须进行知识学习,使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会进一步加深,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的掌握。信息素质教育为读者打开知识共享的途径,通过如机构知识库、SNS网站、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用户可以从简单的共享做起。读者可以在QQ、微信或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也是共享知识的简单易行的途径;最后,在信息素质培养积累的基础上,培养读者创造知识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4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推进在线学习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网络交流平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整合图书馆相关的知识库、电子资源、安装信息检索工具软件以及提供相关帮助学习和使用信息工具,为读者提供相互学习和研究的空间并及时培养读者相应的信息检索能力,是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以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平台,图书馆拥有的各种资源为基础,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等相互交流,使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更加灵活、更加多样,以增强读者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满足读者合理的信息需要。形成协作式、交互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氛围。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使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可能,而且与传统教育模式相互补充,强调教育的交互性和个性化,共筑立体的多样性教育模式。在线教育内容包含传授文献信息知识,提供虚拟检索,设立帮助系统和疑难解答。同时具有网上交流及查询功能,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引进了许多多媒体学习资源,以满足图书馆读者在线学习的需要。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引进的“新东方在线”,以新东方的师资为基础,运用新东方的培训资源制作精品网络课程——“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东方在线拥有400多门精品课程,包含留学考试、学历考试、英语充电、职业教育、英语类和非英语类等多语种课程,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学习途径,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3.结束语

图书馆作为信息[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服务机构,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专业的信息人才。图书馆人应该充分发挥在信息素养教育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创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馆员为主导,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让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到图书馆工作的每个环节,积极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习型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琳.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究[J].现代情报,2009,(7).

[2]朱丽华.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6).

[3]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7-23.

[4]刘孝文.信息素养及相关概念的学术梳理[J].图书馆杂志,2008(4):12—13.

[5]邱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09(6):75,80.

[6]李迎春.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2010(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