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京剧艺术表演形式

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文1

 

关键词:京剧表演艺术程式美 唱念做打 京剧艺术 中华民族 表演形式 古典美 道德美

一、 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 的规范 .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 ,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 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 (即程式化 )。

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 。每一个动作都是 由手 、眼 、身 、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 ,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 :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 ”.看着可能没有什 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 ,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 :欲左先右 ,从腰部启动 ,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 连串动作,并在 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 。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 .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 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 .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 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 、娇二气 ;要求《铁笼山》中姜维 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 ;《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 ,因为是配演 ,虽然半个起霸 .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 .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京剧艺 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 与 自然相一致所产生 的结果。”(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 

二、 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 出现.一切生活的 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1.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 、哭笑惊 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 、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 其实 .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 .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 、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 .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 、皴法 、烘托和用色的程序 :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感时的咏叹调 、宣叙调以及演 出过程 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 ,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 ,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 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在如今的戏曲界 中.有些人就认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 ,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推崇程式 。就是反对改革创新 ,就是因循守旧 .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 .以“取消程式”为炫耀 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 :也有人墨守成规 .认为老祖宗 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 。否则就是背宗忘祖 ,糟蹋艺术。我认 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 ,有值得商榷之处 。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 .不仅是他 自己改革实践的总结。也是所有京剧艺术家成功改革实践的总结 “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发展:“不换形”不是指表层的形态,而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 。移 步 是手段,不换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 、凝固、失去活力 ;换了形,京剧则不再是京剧。取消了京剧的程式 ,也就是取消了京剧艺术 。 

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文2

京剧北派武生泰斗杨小楼平时喜欢钻研各派武术套路,并从中汲取精华,将其转化成戏曲武打技巧,融汇于京剧,以此展现和突出京剧主题,强化京剧的表演艺术效果。他在京剧表演过程中,大打时急如旋风,稳打时点到即止,《霸王别姬》一剧就恰能体现这一特色。在项羽与彭越的对打过程中,项羽对着彭越用大枪一拨,彭越便翻一个抢背。这一段虽不是大打,但却能将项羽盖世英雄的威武凸显出来,并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彭越不值得项羽对其大打。而当虞姬自刎后,深陷埋伏的项羽怒发冲冠,突出重围,打得是生龙活虎,杨小楼将项羽怒目圆瞪的形象演得十分逼真。除了学习拳术外,杨小楼还学习八卦掌、通臂拳以及六合枪等武术,他将八卦掌中的扣步、摆步、跨步等进退有据的招式融入戏曲圆场之中,将六合枪的招式融入戏曲武打之中。总之,通过将这些武术技巧不落痕迹地融入京剧之中,使得他表演中的刺、挑、盖等动作,每招每式都精准有序,行家看了会为之惊叹,观众看了也会由衷喜爱。③

二、武术套路功法对京剧武戏表现形式的影响

(一)武术套路的形式美对京剧武戏的影响

传统武术套路是由一系列攻防动作组成的,随着武术的不断发展,在武术技艺得到完善的同时,武术的艺术美感也逐渐形成,并以形态鲜明、神韵丰富、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就武术自身的艺术美感来说,它不仅来自表演者对武术本身攻防的理解和自身形体的配合,也来源于传统武术的雄浑气势和身体运动的协调。④对京剧而言,其艺术美来自武打表演者的表演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着重艺术性,其美感源于武术套路形式,基于传统武术套路,并结合自身特点,最终融汇成独具京剧武术特色的形式。反过来,京剧也能更好地表现武术套路中的神随形动、形随意动、神态舒展、含而不露等特点。京剧武打演员能通过表演者体型、线条的变化,以刚劲、柔美、轻快的动作并结合平衡、统一、对称、节奏等形式美法则来展现武术艺术的美感。⑤如《闹天宫》中的腾云驾雾、水中搏斗、翻越城墙等表演,就源于猴拳,通过戏曲武打演员的动作诠释出来,从而将孙悟空机灵、聪明、勇敢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实例分析

在京剧表演中,武戏特别重要。首先必须具备一身好武功,还要有好的做工身段和对戏中人物的透彻分析与形象化表演,而这些,京剧武戏演员仅靠科班学习和积累演出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专业武术人员切磋。⑥京戏武生泰斗杨小楼曾经为了将《连环套》演好,使武打部分更加形象动人,亲自拜访武林泰斗李尧臣,并邀请李尧臣饰演剧中的黄天霸。之所以请李尧臣,原因就在于他是当时的镖王,与黄天霸一样都会用镖,且都有一身好武功,符合剧中对人物的要求。除此之外,他也有演戏的天赋和灵气。李尧臣先生的天赋是他魁梧的身材与洪亮的嗓音,灵气是他惊人的记忆力,很多戏过三遍,便能烂熟于心。李尧臣与杨小楼合作《连环套》,私下切磋之后,杨小楼对黄天霸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之后的演出中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这对他后来在舞台上一直担当武生角色有着重要的作用。李尧臣后来也多次参演京剧,将其武术专业知识技能融入京剧武戏中,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如在著名的《长坂坡》中,他饰演赵云,演出中他的一招一式,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现出真功夫。他一上场,便是一个鹞子翻身、一个飞脚,演出结束后,李尧臣的衣带仍很整齐,面不出汗,这才是一个好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武术素质。李尧臣用自己体型、线条的变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赵云的威武形象,在给自己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杨小楼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

三、武术道具对京剧武戏的影响

武术器械和服装道具在京剧中的应用,不仅能丰富戏曲内涵,拓展戏曲表现方式,增添京剧表演艺术的真实感,也能使中国传统戏曲更具民族特色与魅力。

(一)武术器械对京剧道具的影响

武术使用的器械与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道具是有区别的,武术器械基于原始功能,有杀伤的实战作用,而当武术作为艺术走向舞台表演后,原有的武术器械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艺术表演的需求。而京剧表演中使用的刀、枪、锤、棍、斧、叉等道具的原型又是实际生活中兵器的翻版,不同之处是用木板和竹子等材料代替了原来兵器中的绝大多数金属材料。京剧因自身不断的发展,也促进了京剧舞台道具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花式器械的演变。⑦受京剧器械的影响,武术器材也逐渐演变成花式器械,这种新型器械与传统的武术器械相比,外形较为夸张,重量较轻,质地柔软,响声和亮度有所增加。武术器材的演变,增加了武术的艺术性。⑧因此,京剧艺术对武术器械的发展以及武术套路表演艺术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如京剧北派武生创始人俞菊生先生在表演《挑滑车》时,为了便于戏曲表演,便将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大枪改装成大铲头枪。在武术器械发展史上,没有短柄双锤,而有长柄单锤,京剧大师们为了便于演出,就将长柄单锤改成短柄双锤。例如在《锤震金蝉子》的表演中,扮演岳云和金蝉子的演员所使用的就是这种短柄双锤。这种为了方便表演而进行改良的器械在后来的武术表演中也有广泛应用。

(二)武术服装对京剧服装的影响

武术不仅仅是拳脚功夫和器械在京剧舞台上得以展现,武术表演中的服装也逐渐演变成京剧表演的服装道具。⑨京剧表演的服装是在传统武术服装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独具艺术特色的服装,如在京剧《盗甲》这一出戏中,时迁的扮演者身着对襟小褂、灯笼裤,腰系软袋,脚踩软底鞋,整体形象均是按照武术演出标准服装设计而成。⑩

四、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的促进作用

(一)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表演艺术的促进作用

渊源于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与表现手法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京剧表演艺术不仅脱胎于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而且还从许多传统兄弟门类中汲取养分。我国传统的武术套路就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京剧武戏《十八罗汉收大鹏》中,孙悟空的单手棍法就尽得六小龄童的猴棍精华。孙悟空的棍法对大鹏的枪法将传统武术套路中的招法都展现了出来,一枪一棍的对打真是“枪似游龙”“、棍如旋风”。大鹏的枪法则兼具了六合梅花枪的多端变化与梨花枪的凌厉杀法,拦、拿、扎等动作不仅十分到位,而且攻防转换不留痕迹。后续大鹏与十八罗汉的对战更是将中华武术中的十八般武艺与枪法的对战在一场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种对十八般兵刃的全景式展现在京剧表演艺术中也是较为罕见的。同时,大鹏的枪法、腿法、身法和步法等围绕着十八罗汉的十八般兵刃以及十八位京剧武戏演员的精湛武功,煞是好看。可以说,《十八罗汉收大鹏》一场戏是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促进作用的一次大展演和大检验。再如,京剧武戏《火烧余洪》中刘金定与余洪对打的一场戏,刘金定的刀法与余洪的刀法就已然超越了京剧表演艺术的范畴,其中的许多春秋大刀技法在两位演员的演绎之下出神入化,观众在眼花缭乱的刀法对战过程中获得了远远超出武术表演与京剧艺术的享受。博采众长的京剧艺术将传统武术套路中的武术技巧应用其中,不仅显示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博怀与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武术中的技击技巧有效地融入了京剧的表演形式中。其实,从上古时代的“巫傩”到先秦时期的“武舞”,都是我国传统武术对艺术的促进。到了近现代,在我国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武术套路中更多的技巧和技法被融会贯通于京剧表演艺术中,使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表演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为京剧艺术登上表演艺术的巅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神韵的促进作用

无论是武术实战,还是武术表演,都注重神韵的体现。武术中的精、气、神正是其武魂所在,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失去神韵的武术必将成为枯木死灰,不仅无法在实战中克敌制胜,也无法在表演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受武术套路对于神韵重要性的影响,京剧“八法”中也大多包含着对神韵的要求。“八法”之中的第一法即精神,也就是武术套路中的精、气、神,说的就是神韵。神韵是戏曲艺术中的画龙点睛,最为出彩。观众欣赏京剧的最高境界并非欣赏其赏心悦目的服装,也不是欣赏个别演员唱、念、做、打的细节,而是欣赏蕴含其中的神韵。众所周知,武魂是武术的神韵。京剧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就汲取了武术的神韵,并将其发扬光大。京剧艺术中手、眼、身、法、步“五法”的实质就是聚焦“神韵”二字。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神韵的最大促进作用就在于武术套路中的片断定格转换成了京剧武戏中的武打场面与定场的亮相。这种超越了武术神韵的表演将武术所赋予京剧艺术的神韵表现到了极致,这也是京剧历经二百年而不衰的奥秘所在。武术套路中所特有的临敌节奏还为京剧武戏带来了节奏上的优美神韵。我国传统武术套路讲究“以功为架,以招为下,以式为法,以悟为达”的循序渐进的武术境界,其中,最高境界就是武术脱离了招式和招法的束缚,在长期演练武功的支撑之下,以武者对于武术的理解,于临敌之际以悟性和神韵在极短的时间内出手制敌,即武术中所说的“化境”。“化境”应用在京剧武戏之中,就变成了常常能为京剧带来满堂喝彩的武戏中快节奏的定场、亮相以及打斗中手、眼、身、法、步的节奏变化。打斗之中的对打节奏在密集鼓点的托衬之下,一气呵成,扣人心弦的节奏将武术套路中的“化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也将京剧武戏中的神韵传达给了亿万观众。

五、结语

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文3

王B老师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归功于王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和对新课标“用教材教”的深刻理解。从这节课堂中我能感到王B老师对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深度把握和理解,就王B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打破了过去“教教材”的传统模式,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型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解决好“用教材教”的问题。王B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从教材出发并“活用教材”,寻求到该课的突破点,那就是梅兰芳先生那美轮美奂、“唱做”并重的艺术表演风格。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对该课教学设计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中心、以梅兰芳先生之所以成为京剧大师为“诱饵”,剖析其之所以堪称大师的原因,向教材外延伸辐射,同题材内容重组,使学生在说、学、斗、唱等一系列体验中举一反三形成知识链,加深了学生对梅兰芳艺术体系和京剧的了解,同时又加强了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将“过程和方法”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预设

过程和方法就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过程和教学中将要采用的方法,在该环节中处处体现出王老师的精心安排,对怎样设计才能很好地表现梅兰芳先生那“唱做”并重的风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个环节王老师通过结合京剧的几大表演手段――唱、念、做、打的方法解决了,她先用唱名段《苏三起解》其中片段学唱,使学生亲身体会“梅派”(指梅兰芳的艺术派别)唱腔的韵味,其后又运用对比的方法请同学赏析不同派别(程派)在表演上的差别(如《贵妃醉酒》中《饮酒》片段的赏析),凸显“梅派”在表演上迥异的独特风格。教学中教给学生几个梅兰芳先生演唱时的手势动作,更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乐在其中;然后让师生互动的形式学习京剧的念白,使课堂气氛迭起,同时也使学生参与体验了不同风格的表演,加深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尤其课堂最后的创作活动和道别表演更是使人耳目一新,留恋“忘”返。王B老师对这个环节的设计丝丝入扣,有过程又有方法,紧抓“梅派”表演艺术的精华,使学生从内心感触到京剧艺术之美妙,真是精妙纷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王老师合情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才使我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国粹――京剧和梅兰芳,并加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教师素养

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文4

众所周知,戏剧是一种集歌舞、诗歌、杂技、曲艺、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小品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品种,也可以说是浓缩的戏剧,是艺苑百花园中的一朵亮丽鲜花。它以小而品位高,有独特风格,以小见大,以短见长,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观性和可塑性,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演出前景。

纵观近年来全国戏剧艺术百花园中,从大剧种中的京剧、川剧、粤剧到我们潮汕地区具有450多年历史的潮剧,都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观众分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文艺活动呈现多元化而分流相当一部分观众,由此而迫使剧团不得不拓宽戏剧的演出市场,去寻找更多的观众群体,以焕发潮剧的青春。而小品作为新时期文艺表演形式具有短小精悍且内容丰富多彩,并带有讽刺鞭挞社会邪恶、弘扬正气和轻喜剧色彩贯穿其中。让人们观看后或捧腹大笑,或深受教育,有寓教于乐,以达到教育群众和引人深思的启迪作用。如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赵本山和潘长江等人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吃面》等,许多小品深受观众的喜欢和一致好评。

近年来由广东潮剧院知名导演郭楠执导、并由潮丑表演艺术家方展荣主演的潮剧小品《争姓氏》、《青铜宝剑》 郑健英主演 ,由吴殿祥执导的《口号专家》,剧中扫把的运用,钻筐子的表演,看标语翻筋斗的表演都是从戏曲形式中借鉴过来的,加上由著名潮丑艺术家方展荣运用潮丑独特的表演方式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和良好的艺术印象。

潮剧小品这种新兴艺术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及生活气息,在表演内容上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通过演艺员灵活运用自然、生动、活泼、滑稽、感人的戏剧艺术,把一个小品节目在特定的时间内将人物刻划得入木三分,并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州方言,吸引众多的潮剧观众。它的发展,无疑对振兴潮剧、拓宽潮剧演出戏路和演出市场有着很大的作用。

总之,潮剧小品是艺苑百花园中的新苗,很有发展前途。只要我们的潮剧工作者,上至剧团的领导、编剧、导演,下至演职员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协调配合,着力表演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中的优秀典型人物,潮剧小品将在潮剧舞台上焕发灿烂的艺术活力。! 李剑明

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文5

关键词:京剧活动;幼儿;情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2-0077-03

自199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首次提出“情商”概念以来,情商的培养为大家日渐重视。所谓情商又称情绪智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社会技能,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这些是智力以外的一切内容。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在导致人们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则占80%。[1]由此可见,情商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人的全面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情商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活动要重视幼儿情商的培养。在将京剧艺术引入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京剧艺术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同时,京剧又把歌唱、舞蹈、美术、文学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起,是“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是帮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健康情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京剧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幼教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鲜明的节奏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注意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京剧选段,创设浓厚的京剧氛围,让孩子在欣赏中陶冶性情,调节情绪,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1.选择合适京剧选段。一曲豪气冲天的《穆桂英挂帅》选段让幼儿仿佛置身战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感受到穆桂英为国效力的勇气和决心,情绪被调动起来,连娇弱的小姑娘都变得英姿飒爽;一曲节奏鲜明、合辙押韵的《卖水》选段,则让孩子们感受到京剧数板流水的欢快,在倾听演唱中活跃了孩子性情;根据同名故事《龟兔赛跑》改编的一曲京歌,使孩子们随着情境的变化感受着京剧拖长腔的韵味,孩子们时而学小兔摇头晃脑,骄傲的模样,时而学小乌龟锲而不舍、奋力追赶的镜头,在京歌中品味着快乐。

2.创设浓厚京剧氛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一方面将京剧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早晨来园时,我们在校园里播放较为明快、活泼的曲调,调动孩子们的情绪,使他们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晨间活动;早操时间,孩子们伴随着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京歌,用手中的马鞭表达着快乐的情感;下午活动时,我们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等选段,鼓舞了孩子们士气。只要听到学校广播传出的京剧旋律,孩子们总是忍不住哼唱几句,摆好兰花指,走上一圈圆场步、舞上一段水袖功,真是乐在其中。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的风雨操场和走廊、橱窗中布置了数十幅京剧名篇剧照和幼儿自制的京剧脸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了京剧。在“京剧小舞台”的区域中投放京剧脸谱、乐器等,在活动室周围张贴京剧的各种剧照、脸谱及服饰。浓厚的京剧文化环境,让幼儿不断感受京剧艺术无穷的魅力,从中他们了解了京剧为什么会成为国粹,知道了京剧不仅我们中国人喜欢,连外国人都非常喜爱,自然而然产生了爱国情感。

3.近身感受京剧魅力。泰州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梅兰芳史料陈列馆、梅兰芳电影院、梅兰芳公园等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则为幼儿近距离接触京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梅兰芳学戏》的故事使孩子们体会到任何一样本领都需要刻苦学习,努力付出才能练成;《梅兰芳蓄须罢演》则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当孩子们与爷爷奶奶们围坐一起,听他们道着关于梅兰芳先生回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场景,恨不能时光倒流,亲耳聆听大师的演唱;当漫步在充满京剧氛围的梅兰芳史料陈列馆、梅兰芳公园里时,孩子们为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兰花指惊叹,被梅先生演出时那传情的眼神感染。孩子们边看边说,边说边做,看到他们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么多的京剧知识,周围的京剧票友、戏迷朋友们忍不住夸奖起来。孩子们在与梅兰芳这位国际艺术大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领略了京剧的神韵,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了京剧的魅力,充分体验了快乐。

二、在京剧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京剧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因此,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1.创设开放式京剧活动空间。我们在班级、走廊设置了“动手吧”、“京剧小舞台”等让幼儿自主活动的开放式空间,将成人的干预降到最低限度,孩子们可以身心放松地在“动手吧”利用废旧报纸、面具模、卡纸等材料画脸谱,制作纸浆脸谱、京剧道具,玩京剧脸谱拼图,下“京剧脸谱棋”,亦可选择在京剧小舞台区域自由地跟着京剧音乐节奏敲打京鼓、学走圆场步,戴上水袖翩翩起舞,戴上自制的髯口踱着官步。当孩子们的作品被布置在墙饰中时;当制作的脸谱被同伴选中戴上表演时,当自由的表演得到同伴的喝彩时,孩子们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笑容。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沉浸在一种真正的快乐之中。他们在自由表达和大胆创造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激发了独立表现的积极性,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

2.提供京剧表演大舞台。如果说开放式的京剧小舞台给了孩子大胆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么有着众多观众的大舞台则更能使孩子有成就感、满足感。平时非常内向的畅畅小朋友,自从学习了京剧之后,以前从不肯在集体面前表演的她主动请缨,一曲《红灯记》选段博得同伴们一致喝彩,成功满足感让她从此充满自信。经过两年的京剧熏陶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少孩子的京剧表演和唱段已经有模有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她们来到了“百姓大舞台”,面对上千的观众,她们一会儿是俏丽可爱的小花旦,“梳一个油头桂花香”(卖水选段),一会儿又穿起马靴,“猛听得京鼓响”奔向战场(穆桂英挂帅选段)。充满自信的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热烈的掌声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这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说: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2],孩子们在京剧表演中情感得到升华,情商得到提高。

三、在京剧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合作

合作交往是幼儿快乐的重要源泉。许多京剧表演都需要同伴的合作,我们充分把握时机,让孩子们在京剧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1.充分利用练习京剧队形机会。京剧中龙套队形有几十种,每种队形都有完整的、严格的艺术表演规范和程序,且各有名称和表现内容含义,如果不熟悉队形,不能相互配合,有一个跑错,则全台乱套。因此需要每个参与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如“双龙出水”的队形变化,一是此队形参与人数较多,二是要以双数出现,并以对称形式排列队形,所以当孩子们各自为中心时,队形一会儿便乱成一团。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终于懂得心中要有他人,要照顾全局,明白了道理,孩子们相互合作,终于体验了成功,形成了初步的团队意识。

2.充分利用京剧游戏机会。为了让京剧圆场步的基本功练习不枯燥单调,我们在学习走圆场步时自编了一个“黑脸抓白脸”的游戏,听到京鼓响起,扮演黑脸的小朋友要边走圆场步边捉拿白脸扮演者,在听到京歌时则被捉白脸可获得同伴的解救。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让孩子们自己商量分配角色,讨论如何解救同伴等,从而使孩子们在相互合作中体验人际关系,帮助幼儿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学会理解、关心,尊重他人,共同分享集体成果,形成健康情商。

总而言之,健康情商在人生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全面素质教育构建与发展的基础。成功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健康的身心素质,而京剧教育与活动有益于健康情商的形成,相信随着“京剧进课堂”的深入开展,京剧活动对幼儿健康情商形成的作用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京剧艺术表演形式范文6

关键词:京剧程式表演 虚拟表演 声乐表演

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充满幻想,精神振奋。当我们打开广播电视,或是走进音乐殿堂,欣赏大师的演唱、演奏,听着他们对作品所做细微注解和令人信服的诠释,听着他们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优美音色,不禁为之而震撼,为其精湛技艺与优雅的表演所折服。成功的声乐演唱不仅要求演唱者要有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和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要有舞台表演能力和方法。成功的歌唱演员,不仅要具备天然的好嗓子,还要有良好的身段和舞台表演能力。所以,演员必须具备表演技巧,这需要精心培养,慢慢积累,就像京剧演员培养舞台程式化表演一样。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光鲜亮丽,表演得体、大方、准确,才能成为真正的声乐表演演员。

一、京剧程式表演

1.虚拟性表演

中国戏曲是集唱、念、做、打、舞等为一体的综合戏剧形式,拥有丰富的艺术表演手段。除了空间层面的造型(如布景、道具、舞蹈动作等),还有时间层面的唱念、音乐及服装和化妆(水袖、帽翘、翎子、水发髯口等)。这一切都不仅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还是喜剧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戏剧的这种与表演艺术密切结合的高度综合性特点,赋予了中国戏曲特殊的魅力。

生活是多姿多彩、内容无限的,用有限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无限的生活现象就要依靠虚拟性表演。虚拟性表现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上,俗话所说“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恰当概括了戏曲艺术的虚拟特性,如一个圆场,也许就走出了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在短短几分钟内也许就已夜尽天明。这种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使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的广阔性。因此,虚拟就是模仿生活动作,把生活动作提炼为舞台动作,升华至美的境界。

2.程式表演

程式化表演,实际上就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如关门、上马等,在生活中不同习惯有不同动作,而艺术则把最普通的动作基本固定为一种格式,在以后的表演中都采用固定格式,就形成了这一舞台动作的舞台程式。程式的广泛运用,使得戏曲既反映生活,又同生活形态保持若干距离;既取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夸张,具有明显的节奏性和歌舞性。

程式本身是单独的艺术,但经过演员按照生活逻辑和剧情需要组合到一起,就能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程式化既是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又是演员的基本动作。只有掌握和积累大量的各类程式,才能创造出观众认可的舞台形象。

3.虚拟与程式的关系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完整地表现生活,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中国明代戏曲家王骥德说:“剧曲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意思是戏剧的创作首先要遵守现实,体现现实生活规律,但表现生活时,要用虚拟的手段。所以舞台上所表现的是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后形成的,因为虚拟的才叫“戏”。虚拟是艺术反映生活所采用的手段之一,把虚拟的生活进行总结概括并赋予表演基本固定的形式,即程式。因此,虚拟和程式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

二、京剧程式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歌唱表演动作分为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动作和体态动作。京剧的基本功五种技法,运用到歌唱表演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动作主要是眼神、眉毛、面部肌肉的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运用有一定的章法,即“眼”法。如笑眼、怒眼、醉眼、羞眼、远眺眼、细看眼、环视眼等。戏曲界有句谚语,“角儿上台全凭眼”,意思是人物的神情主要依靠眼神来表现。

2.手势动作。京剧演员的手的姿势和动作有许多讲究,如武生要五指并合;花脸是五指分开;老生是五指分开而略弯曲;小生将大拇指按在掌心,其余四指伸直合拢。不同的指法有不同的含义。如“齐眉指”(双手的食指比齐)表示夫妻或男女相配或两种东西相同。歌曲《绣荷包》的经典手势是双手虎口相扣成十字,表示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兰花指”,不同年龄的女性,其指法不同。旦角手势一般用“兰花指”即以食指为中心,食指伸直,指尖上翘,大拇指和中指捏在一处成环形,无名指在中指第一、第二节之间,小拇指在无名指第二节处,形状像开放的兰花。舞台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女性,手势也有所区别,表现纯情天真、挚诚的小姑娘的美好形象是“三指并拢,食指向前的稚指”。

3.体态动作即京剧中的身法。通过起、落、进、退、侧、反、收、纵做出各种优美的身段动作。接近体态,表示接近、注意、乞求、询问、得到等前倾体态。退却体态,与接近相反,它表示犹豫、惊慌、恐惧、拒绝、逃避、离后体态。伸展体态,表示骄傲、自豪、得意忘形等挺拔体态。

如“台步”。生、净走路要抬腿,翘腿迈方步;小生要潇洒;旦角脚跟先着地,青衣要稳重,花旦走碎步轻盈,年纪苍老的要缓慢,穿褶子的走路腿低,以显其文雅。京剧的表演追求艺术的真实,从生活中来,但比生活更精炼、更美观。在学习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学点技巧。如手帕又称手绢,演员用手绢要用出许多花样,配合形体动作,烘托舞台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借助扇子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如拿、挥、转、托、夹、合、遮、扑、抖、抛等。腿功是通过软度和控制的训练,使腿部肌肉松弛和柔软,使身体协调。腰功使身体在舞台上优美、柔软。学习京剧的基本功,能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如歌曲《昭君出塞》表达昭君爱国的情怀,主要身段是丁字步挺拔站立,手臂齐腰高,伸展表达骄傲自豪,眼神向前眺望、环视等,这样就能用形体完美体现内心感情,在舞台上也大方合体,不会有紧张心理。歌曲《断桥遗梦》表达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情。用眼神能更细腻地传达爱,如爱眼、娇眼、怒眼等,身体前伸,单臂膀向前伸表达白娘子寻找许仙的焦急之心情。一个歌唱者恰到好处的表演,会给声乐作品带来画龙点睛之笔,会使歌曲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和震撼。总之,学习京剧程式化表演能给声乐表演带来无穷的魅力,使演唱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项晨,韵华.京剧知识一点通[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徐城北.中国京剧[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3]高新.中国京剧述要[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