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垃圾处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垃圾处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lso welcomed the opportunity of all kinds of buildings were springing up gushed out, and therefore, followed by people's attention is building waste handl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t is fir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treatment situation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hought practic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Construction waste; Processing; statu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有关建筑垃圾的相关概念
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不得不承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困扰,而在这些城市垃圾中,建筑垃圾占有很大的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中就会产生500t—600t的建筑废渣,每年仅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废渣有可能超过数亿吨。
当前城市工程建筑垃圾的来源众多,一般较常见的有施工垃圾、装潢垃圾以及拆迁垃圾等,但是其组成部分基本相同,一般包含砖、砌块、混凝土、砂浆、瓦片、金属、陶瓷、熟塑料、木材、玻璃等等,在固体建筑垃圾中,混凝土、砂浆瓷砖、木模板、砌块以及钢筋占到整个废弃物量的75%以上。据有关学者统计,建筑垃圾中的具体成分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其废料率的区别较大。而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显示城市建筑垃圾来源于不同阶段的建筑工程,同时各个阶段产生的垃圾成分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关建筑物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设计方案、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原材料以及管理水平都会对城市建筑垃圾有较大的影响;在装修的过程中,垃圾来源于切割相应的材料后剩余的材料;在拆毁建筑物的过程中,垃圾的产生与建筑物自身的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垃圾成分的回收率也不同。[1]
二、当前我国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一)综合利用率低,有关处理方式比较落后
有关资料显示,建筑垃圾的回收率,英国是48%,新加坡是63%,日本65%,中国台湾地区50%,中国香港地区80&(其中高级利用占50%)。而我国建筑垃圾的回收率极低,大部分的建筑垃圾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就会运到有关的乡村或者郊区,采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耗费了不少土地征收费用以及垃圾清运的经费,而且在清运以及堆放中不可避免的造成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
(二)垃圾处理收费浪费严重
虽然我国早于1995年出台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对于产生垃圾的有关部门,要及时的缴纳相关的垃圾处理费用,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的堵住建筑垃圾的源头,同时其中也没有提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在当前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的情况下,应该及时的出台有关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的法律规范。
(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虽然人们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并没与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上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填埋那些能够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规定分类收集以及存放建筑垃圾。对于那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产品,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2]
三、改善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对策分析
(一)削减建筑垃圾源头
1.加强有关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长期以来,许多建筑施工单位采取一种简单却严重浪费的垃圾处理方式,将建筑垃圾外运到指定的倾倒地点,这样使得施工单位成为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没认真履行环保责任,按照国家有关的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切实转变自身定位,成为污染的治理者。
2.开发以及推广节能降耗的新工艺与新技术。要从工程的材料选用、方案设计等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数量,例如,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增强 建筑物的耐久性,尽量采用产生较少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运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将来维修、拆除以及改造相关建筑物的时候部分结构具有再生功能。此外,在拆除建筑物的时候要进行选择性拆毁技术,使得建筑垃圾中的某些物料,例如金属部件、木框架等维持原状,能够直接得以利用,同时在拆毁以前,要对有关的毒害组件做好预拆除的工作,为后续利用打下基础。
3.保证建筑物质量。当前来自拆除工程的建筑垃圾是建筑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总量的30%—70%。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杜绝以次充好、随意更改方案等现象,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从而有效的减少建筑物的维修、加固工作,此外,增强区域规划的权威性以及长期性,减少非正常的拆毁建筑物,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1.提升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程度。当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是混合收集,这就增大了无害化处理以及垃圾资源化的难度。而将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则将极大的有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例如,对于尚未破坏的木材类垃圾能够直接在重建建筑上使用,破坏严重的则可以成为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者直接用来造纸;对于废弃的砖石以及混凝土可以用来生产粗细骨料,能够较好的生产出同等强度的混凝土或者砂浆等建材制品,而且在相应的粗细骨料中增添有关的固化材料后,能够有效的应用到道路路面;对于废砖瓦,则可以用以生产骨料,适用于生产墙板、地砖、再生砖等建材制品;对于废钢筋以及其他金属材料,能够直接再利用或则进行有关的回炉加工;对于废弃的路面沥青混合料,能够依据有关的比例直接用作再生混凝土。
2.加快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应该积极投资,开展有关建筑垃圾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工作。例如,研发有关建筑垃圾的分选技术创新以及设备,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设备进行有关的分类与筛选工作;研究有关的回填材料,掌握其结构、性能以及组成部分;研究开发绿色材料,了解有关的具体生产技术,使用循环再生骨料有效研发绿色建材。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垃圾处理的产业化。
建立针对于中小城市的建筑垃圾的检测系统,构建有关建筑垃圾生产与流向的信息平台,建立具有高效率的建筑垃圾收集与处理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控制整个城市的建筑垃圾,有效贯彻各种垃圾处理机制。这就要求在正式施工前期,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准备好有关的施工证件以及设计文件等资料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将有关重要信息输入系统,同时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按照该项目的规模大小、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信息预评估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并且确定相应的回收利用程序,然后有关的垃圾处理单位要严格依据有关的程序收集与处理建筑垃圾,其中产生的再生材料通过有关单位的审核后再运至相应的施工单位。在整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控制建筑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同时在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决策。
(四)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与落实
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关系到运输、生产、处理与再利用等不同环节,涉及到环保、工业、建设、信息化以及发改委等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只有各个环节之间协调配合、统一管理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垃圾处理链,切实做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首先,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2005年6月出台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积极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等原则。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做好有关建筑垃圾的定量综合调查统计工作,建立一套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相应的建筑垃圾排放数量的标准,通过相关的法律规范使之成为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应做到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
四、结语
中小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做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海清.工程建筑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6)
[2]丁雪芬.废弃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利用[J].混凝土,2012(02)
建筑工程垃圾处理方案范文2
“北京市建筑垃圾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首先是占用大量的土地。平均每万吨建筑垃圾需要2.5亩土地去填满,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小的负担。”长期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家珑告诉记者。
目前北京市建筑垃圾中废砖瓦占60%,混泥土占5%-10%,渣土占30%。这些很大一部分产生于老城区改造,并且大都采取一埋了之的做法。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仅占1%,远远低于国外资源化利用率高的韩国、日本。”陈家珑说。
市场化的建筑垃圾处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博士高世扬研究发现,“建筑垃圾”作为一个主流的话语权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城市土地租赁市场成立后形成的产物。
在此之前,建筑垃圾被称做房屋拆迁旧料,它被政府视为资源的一种,而非无用的“垃圾”。在当时许多的建筑物拆除方案里,都附有关于拆除旧料回收、利用、存放的物质分配划,透过这些物质分配划,大量的拆除旧料被重新利用于城市建设中。例如地下防控洞、火车站、体育场、公园等等,都是利用回收后的拆除旧料兴建而成的。
80年代后,因为担负着开发土地与刺激房地产投资重责大任,负责分配吸收拆除旧料的城市主管单位越来越不愿意介入建筑垃圾处理,与此相反的是建筑垃圾的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私营的建筑垃圾清运企业开始有了市场。
据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副主任苏春玉向《方圆》记者介绍,目前,承担北京市建筑垃圾清运工作的主要依靠民营和个体户的经济活动。“保守估,北京市60%到70%的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工作是走市场化的路子,市政环卫部门参与得较少。”
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作为政府管理城市建筑垃圾的部门,主要任务是控制拆除工地扬尘,减少道路遗洒和解决非法倾倒的问题。从管理模式上看,以控管为主,与划经济时期以垄断分配为特征有了很明显的不同。
为处置北京市建筑垃圾,苏春玉透露,“北京市现大约设置有二三十个消纳场并向社会公布。”消纳场所的设置必须经行政许可,按照《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建筑垃圾、渣土消纳场所必须具有垃圾渣土处置方案;有场所布局图;具有处置工艺相符合的作业、降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等等。
不过,从事北京市建筑垃圾清运工作多年的张树西觉得,渣土管理处所说的60%-70%建筑垃圾由私营企业清运这一说法不合理,“在我看来,数据改为95%才差不多。”张树西称自己就没见过市政部门清运过北京的建筑垃圾。在他眼里,市政的那些漂亮、气派的清运卡车只是“朝九晚五”的公务班车,根本就懒得清运,更别说晚上出来运。
不只是北京市,记者发现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曾试水将建筑垃圾处理引入市场化,例如浙江温岭、广西南宁。
“谁产生谁负责”链条断裂
引入市场化处理建筑垃圾是很多城市应对垃圾围城的政策之举。其实,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颁布过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垃圾处理。
如1996年《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建筑垃圾及建筑垃圾管理的定义,明晰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归属部门、管理的方式,规定了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罚等程序。原建设部于2005年6月1日实施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也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但现实是,在建筑垃圾产生源头上,由于监管的缺失和具体实施细则来保证,导致建筑垃圾源头上没有很好地执行‘谁产生谁负责’这一原则。”陈家珑告诉记者,北京市目前针对建筑垃圾还没有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处理链条。
这个链条涉及到的产生者、运输企业、处理企业等再利用方,各个层面都还不完善。政府的建设、环卫、市容、工业与信息化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和监管体制也有待提高。
“有些拆迁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项目时就不把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上报给政府部门,并且还把处理责任转嫁给下游的运输企业。有时,甚至出现建筑垃圾运输者向拆迁企业倒过来索要费用。这导致正规的运输企业没有不正规的有优势。”陈家珑说。
按照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北京市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要到工地所在区的渣土管理部门办理渣土消纳手续。然后渣土管理部门按照该工程土方量和申报车辆给其设从源头产生到消纳地点最合理的路线,并规定许可时间。施工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路线把渣土运输到指定的消纳场,然后进行填埋等处理。
“正规运输企业清运建筑垃圾时,需要向市政部门备案,要用符合标准的车辆,且要按照指定时间和线路走。这些成本在不正规的运输企业中不存在,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压低清运费用,取得运输的竞标。”陈家珑说。一旦,建筑垃圾到了这些不正规运输企业手中,为了缩减运输路程,他们懒得把垃圾运到六环外的郊区填埋坑。随意乱倒、污染环境的现象就比较突出。而对于需要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企业没有足够的原料来源,导致建筑垃圾产业链无法形成。
陈家珑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在目前还不是有竞争力的资源,加工它困难,而且没有天然砂石应用广泛。所以,是拆除企业有利润,运输企业可以保本,留给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已没有利润空间。更何况,建筑垃圾来源还时常得不到保障。
处理建筑垃圾是产业
“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真正的瓶颈在于相关政策和管理的缺失。”陈家珑说,国外在处理建筑垃圾上有立法支持,企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责任都规定得清清楚楚。随意处置建筑垃圾不仅要被罚款,最高还要判刑5年。
“国外守法意识都很强,他们认为建筑垃圾处理,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法律行为,政府强制力推行。”陈家珑认为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高,和政府的引导政策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欧洲一些国家给建筑垃圾产生方两种选择处理的方式。一种是允许填埋,但政府从中征收高额的费用;另一种是送到资源化利用企业去,但成本肯定比填埋方式低很多。产生方可以根据建筑垃圾的成分来协商支付费用,如果成分单一,方便处理,收费又要少一些。这倒逼着建筑垃圾产生方在拆除阶段上就下功夫,无形中从源头上实现了建筑垃圾分类。
“这是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提供合法的处理建筑垃圾平台,通过经济杠杆,鼓励、诱导建筑垃圾产生方把垃圾送到处理企业,整个处理链条很顺畅得运作起来了。”陈家珑说。正是因为对建筑垃圾产生方严厉的问责态度,使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高的国家不会出现胡乱填埋的现象。
不过,北京市要形成规范化的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还需等待。
今年7月18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意见》要求,到2015年,城六区拆除性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到2012年,朝阳、海淀、昌平、大兴区分别建成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届时,通过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处置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填埋修复、堆山造景、使用移动式资源化处置设备等方式,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40% ,2015年达到80%。
建筑工程垃圾处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建筑垃圾;定义;特点;全过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24.3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垃圾的定义
建筑垃圾是指在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和装修的活动中产生的对建筑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的排出物料。主要来源于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筑工地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建材生产五类。对建筑物无用或不需要,是对物料是否垃圾的界定。对物料无用或不需要的界定最终来源于某种形式的主观判断。正如循环经济理论中著名的“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一样,建筑垃圾可能对建筑物本身已经是无用的,但可以作为其它材料的填充物或者解构之后重新使用,所以它仍是具有价值的一种资源。 考虑到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土、余料基本可以在回填、再利用过程中消耗掉,不会产生附加的、难以降解的废物,且回收价值不大,因此本文在讨论时不考虑这部分建筑垃圾的影响,即狭义的认为建筑垃圾是在建筑施工、建筑拆除、建筑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2.建筑垃圾的特点
建筑垃圾主要以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的废弃混合物组成,如按照当前常用的填埋堆放的处理方法,其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其物理、化学特性才可趋于稳定。在此期间,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从而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受污染的地域还可扩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而且,即使建筑垃圾已达到稳定化程度,堆放场所不再有有害气体释放,渗滤水不再污染环境,大量的无机物仍然会停留在堆放处,占用大量土地,并继续导致持久的环境问题。
3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
3.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堆放建筑垃圾对土壤的破坏是其严重的。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引起附近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3.2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3.3污染空气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3.4影响市容
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可以说城市建筑垃圾已成为损害城市绿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或间接破坏者。
4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所谓全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产生过程回收利用整个阶段来分,用不同的措施来管理建筑垃圾。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单向流动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模式。将西方的源头削减策略和我国的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治理。在建筑过程中让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地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兴建筑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4.1 源头产生阶段的管理
建筑工程从立项、规划、施工图设计、建设施工、使用和拆除各个阶段都可能会是建筑垃圾产生,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图一改再改,造成大量的混凝土被破碎,然后又重新浇注。而要限制这种设计变更的产生,必须在施工图上下功夫。可以采取限制变更次数,对大范围的变更采取审查的方式约束。在建筑的规划阶段,尽量考虑使用绿色建材,或者容易回收使用的材料。在建设施工招投标阶段,可以将建筑垃圾处理的内容写进招标文件,要求投标单位制定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案,将其纳入评标中的一个因素。监理单位也应当监督建筑垃圾是否按投标方案执行。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该在建筑垃圾产生前向市渣土管理处申报,包括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大致种类数量和拟处置措施等,渣土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建筑垃圾的处置方案进行不同收费,对直接填埋的采取高收费,对运往回收利用企业综合利用的采取低收费。
4.2 收集运输阶段的管理
建筑垃圾是否被分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垃圾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成本,建筑垃圾按源头分类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利用空间。拆除后可以分开堆放,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在现场放置不同的垃圾桶以区分。渣土管理部门应该对混合排放建筑垃圾的企业采取高收费,对已分类处理的企业采取低收费,促使排放单位采取分类措施。渣土管理部门应委托专门的垃圾清运公司运输建筑垃圾,以便统一管理,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得私自安排车辆偷运偷倒,违者从重处罚。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线路和时间行驶,车辆采取覆盖措施,不得扬尘遗撒。 我国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理费用偏低,很难起到抑制建筑垃圾的产生的作用,可提高建筑垃圾填埋处理的费用,鼓励排放单位尽量现场回收利用或者是运往回收处理企业处理。
4.3 回收利用阶段的管理
回收利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也应注意加强环保意识,控制工厂噪音、粉尘、烟尘等,可以对设备采取覆盖或者室内生产的方式进行。尽量使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避免二次污染。
在经过分类后,回收利用企业必须对建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无害化处理,不得简单填埋或是混杂在其它成分之中。对已经分选出来的建筑垃圾不考虑其是否经济,一定要进行再生利用。回收利用企业可以与施工企业达成协议,经过分类的再生骨料和填料可以直接向工地供应,也可以向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使回收利用企业不仅是再生建材生产企业,还是建材原料供应基地,大大拓宽了销路。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限制天然原料建材的使用,比如采取强硬措施禁止粘土砖的使用,或者对这类产品提高征税。鼓励购买和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比如对采用再生建材的工程项目,在其报建审批验收等阶段给与优惠和方便措施;根据对使用再生建材的程度,对工程项目进行绿色星级认证。可以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教育推广,定期举办推广活动,将研发成果或考察资料告知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相关单位与从业者,促进彼此间的意见交流,增进回收再利用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敬帅,马晓霞.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 年
[2]王罗春,赵由才.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建筑工程垃圾处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建筑垃圾 处理 综合利用
建筑垃圾的狭义定义为旧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以后废弃物部分,广义定义在建(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绿色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就是针对我国目前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不仅要减量,而且加强回收利用。
一、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使城市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减轻。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技术还较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筑垃圾分类不够,不同建筑垃圾混合在一起,给后续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带来麻烦。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较低。③我国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多采用直接填埋处理,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④投资者对建筑垃圾处理投入少,国家相关政策不健全,建设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强。
建筑垃圾已经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二、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
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资源浪费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基本是直接运往城市郊外堆放,据估计,每堆积1万t建筑垃圾需占用约0.067k㎡的土地,会减少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
(2)污染水体。建筑垃圾经过长时间堆积和埋填,由于雨水的侵蚀而发酵,对周围地表和地下水产生严重污染,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
(3) 污染大气。建筑垃圾经过长期的堆放,由于空气中含有水分的腐蚀,使一些不稳定的有机物发生分解、产生有毒体;一些腐败的垃圾分解出有毒气体、细菌等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可燃烧建筑垃圾因为焚烧而产生有毒的物质,造成空气再次污染。
(4)污染土壤。建筑垃圾因腐蚀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会产生污染,包括改变土壤原有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使其营养成分流失,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土壤内部应有的生态平衡,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以致超标,严重时导致农作物死亡,还有可能渗入到果实体内,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5)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建筑垃圾在运往郊区或乡村后,通常是露天堆放或直接埋填,且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非封闭式,不可避免导致运输时垃圾遗散、灰尘飞扬等问题,严重污染城市道路,影响市容。
(6)安全隐患。国内多数城市对建筑垃圾堆放未采取及时处理方案,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例如建筑垃圾的坍塌,甚至有时会阻隔地表排水,在雨季时泄洪能力的降低。
由此可见,合理利用建筑垃圾涉及能否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大问题,是当今社会绿色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技术
要实现绿色施工,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是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建筑垃圾的数量很大。无论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且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腐蚀液体渗入地表土层,破坏土壤结构,污染地下水,有机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忽视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因此,重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将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1、建筑垃圾制再生砖(砌块)
用建筑垃圾中的废砖瓦生产骨料,用于生产再生砖。其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简单、成熟,免烧结,产品性能稳定,市场需求量大。据测算,一亿块再生砖可消纳建筑垃圾37万吨。除了有效地利用建筑垃圾外,制砖成本仅为0.18元/块,而目前砖的市场售价为0.35元/块,其生产成本仅为市场售价的一半。
建筑垃圾普通再生砖的主要规格为240毫米×115毫米×55毫米,强度等级可达到MU7.5~MU15;也可按照古建施工要求定制建筑垃圾再生古建砖。
(1)技术标准
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砖应满足《非烧结普通粘土砖》(JC422)技术性能要求,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砌块应满足《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技术性能要求;再生砖、再生砌块放射性能还应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
(2)适用范围
建筑垃圾普通再生砖可用于多层建筑的承重墙及建设工程的非承重结构,再生古建砖仅适用于仿古建筑的修建。
(3)应用实例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京市昌平区等地已有再生砖试验建筑850多万平方米,最长应用时间已达六年以上。
(4)主要工艺
原料:进料 筛分 破碎 筛分 二次破碎 双层筛分
合格原料
制砖(砌块): 进料 混合搅拌 压制成型 自然养护 成品
(5)主要设备
原料(生产能力130-160吨/小时):进料斗、喂料机、反击破、振动筛、搅拌机、运输机(一般为五台)、铲车等;亦可参考现行人工砂石生产线所用设备选择;合计功率约455KW。
制砖(生产能力4000万块/年):原料罐4个、搅拌设备两套、液压振动制砖成型设备两台、、叉车等;亦可参考现行水泥机制砖生产线所用设备选择);合计功率约145KW。砌块生产工艺类似于此。
2、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生产粗细骨料,用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
(1)技术标准
再生骨料可以参考《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进行质量评定,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应满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预拌混凝土》(GB/T 149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相关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
现浇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制品。
(3)应用实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框架-剪力墙现浇混凝土结构实验楼,混凝土等级C30。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校内部分道路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等级C30。
(4) 主要工艺
骨料:进料 筛分 破碎 分选筛分 二~三次破碎 多层筛分 分级原料(0~5毫米、5~16毫米、5~2毫米、5~31.5毫米)
制品:进料 混合搅拌 成型 养护 成品
现浇混凝土:分现场搅拌和搅拌站预拌生产两种,生产工艺参考现行《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等执行。
(5)主要设备
骨料(生产能力120-150吨/小时):进料斗、强制式振筛机、颚破机、反击破、立式冲击破、多层振动筛、胶带运输机若干、铲车等;亦可参考现行人工砂石生产线所用设备选择);合计功率约600KW;
3、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近些年来,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该项技术是利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作为填料,经重锤夯击形成扩大桩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配套减隔振设备,具有扩大端头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实际值可达600~800KN。经计算,该项技术可节约基础投资25%左右。
四、结束语
所以,加快研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项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提高警惕,动员全国人民快速、广泛、积极地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刘登 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3).
建筑工程垃圾处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能源、材料消耗量大,噪声、粉尘污染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混凝土、钢筋、管线、砌块等各类建筑材料消耗量日益增多,而且目前我国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对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格,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材料、资金浪费,还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各类政策、法规、技术措施和标准规范,倡导实行绿色施工技术,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目前由于相关人员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浪费现象严重
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占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很大部分,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建筑材料浪费,机械设备闲置现象,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民用建筑工程的钢材消耗量高出发达国家10%~25%,污水利用率也仅为发达国家的25%。这直接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材料浪费,增大了民用建筑工程的造价。
2、绿色施工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不完善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采用环保技术,以达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和低碳的要求。但是与传统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比较,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中欠缺具体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各地管理部门也未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及引导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政策,使得绿色施工技术的提倡显得苍白无力。目前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仅追求个体的经济利益,只注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功能性要求,只考虑施工工艺简单方便,能否满足施工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而未考虑其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期造成的资源、能源消耗,及噪声、粉尘、污水污染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3、可再生资源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下
民用建筑工程工程量大,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会消耗较多的能源、材料,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循环利用至关重要,但是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不足15%,远远低于欧盟、韩国等发达国家的90%。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所消耗的原材料、能源多为砂石、水泥、钢筋、砖、水等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民用建筑工程建造数量和规模的增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也日益增多,如果不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将造成资源枯竭等灾难性后果。
4、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绿色施工技术推进难度大
目前我国多数单位、部门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认识存在多个误区,简单认为绿色施工就是文明施工,因此大多建设单位对于施工单位的选择不能有效依据绿色施工技术标准进行筛选,而政府管理部门也未进行有效监督。而且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由于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奖惩机制不系统,再加上绿色施工会提高施工成本,因此施工单位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贯彻实行只是停留于形式,给绿色施工技术的推进增大了难度。
5、信息化施工水平不高
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是改进传统施工工艺,推进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到施工环境、施工成本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多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三、优化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1、注重提高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绿色施工理念和意识
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落实需要贯彻到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以及现场监督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绿色施工理念和意识,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制定,并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要提倡全员参与,在企业内营造绿色施工氛围。
2、做好民用建筑工程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尘土、噪声、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等情况,要针对性处理;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3、注意建筑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以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提高利用率。比如实行限额领料,统计分析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预算材料的消耗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关键点控制措施,提高节材率;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优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施工现场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引进国外成功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做好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日本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美国回收材料打造“资源保护屋”,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墙壁,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屋面的主要原料是旧的报纸和纸板箱。法国将废物整体管起来,法国CSTB公司专门统筹在欧洲的“废物及建筑业”业务,废物管理的两大目标:一是通过对新设计建筑产品的环保特性进行研究,从源头控制工地废物的产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对工地废物的生产及收集作出预测评估,以确定相关回收应用程序,从而提升废物管理层次。荷兰有效分类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再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被分离出来,实现回收再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每吨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仅剩下2到3公斤的有害重金属物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
4、开展做好绿色施工技术的管理和创新
绿色施工管理应在传统施工管理基础上理念与体系上全面提升,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结合实际施工技术水平与企业实际制订若干规章,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准可依。在实施绿色施工中,要引进信息化技术,依靠动态参数,进行定量、动态的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工程。要继承、优化、集成传统适用施工技术,总结提升传统适用技术实施绿色施工,重点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对施工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实现绿色施工,如清水饰面混凝土技术,表面不抹灰、喷涂、干挂等装饰,节省资源,减少垃圾量;新材料如大坍落度混凝土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噪音的产生。在吸收应用国外先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国国情创新应用,如中建八局与同济大学开发的平面快拆模板钢架体系,这个体系的主梁、次梁都是装配式的,可以放大和缩短,此体系比原来的模板体系节约,少排放碳50%以上。
四、结束语
民用建筑工程是人们工作、生产、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建造数量和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因此加强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贯彻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提高对绿色施工技术的认识,健全和完善绿色施工技术相关法规和标准,做好建筑材料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进行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才能有效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肖琼. 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探讨. 安徽建筑,2010,3:171-172
[2] 魏邦海. 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科技创新导报,2011,6:42
建筑工程垃圾处理方案范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市住建委关于“文明施工”主题活动的要求,继续深化建筑从业人员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施工工地环境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树标杆、学标杆”示范行动、文明施工“优胜杯”争创行动,着力培育具有较高素养的职工队伍,着力营造净化美化的内外环境,着力保障施工项目的优质安全,着力营造各方支持的和谐关系,着力构建文明施工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区房屋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明施工”主题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全区建筑行业“文明施工”主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住建局局长同志担任,成员为局办公室、建管处、质监站、监察大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
三、活动内容
(一)继续深化职工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民工学校建设,完善实名制管理制度,持续有效推进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考勤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统一全区建筑企业民工学校组织机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着力提升建筑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要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不定期地开展文体活动。要积极开展“文明班组、文明职工”评选活动,培养和塑造职工讲文明、重礼仪、守规范、明操守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务工人员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努力营造支持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继续深化施工工地环境整治行动。按照《市建筑工地扬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区住建局《关于印发〈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继续大力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综合整治工作,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严格落实现场围档设置、出场车辆冲洗等8个100%扬尘控制指标;全面执行《市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优胜杯”评选标准》,进一步规范工地围档、封闭管理、内部环境道路、材料堆放、噪声及渣土处置、生产垃圾处理;进一步加强工地周边、沿线环境美化工作,认真做好工地围档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刊载内容比例不少于30%;要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积极配合保洁单位做好工地周边20米范围内的保持工作。
(三)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一是完善文明标化工地管理办法,改进文明标化工地的评审程序,将日常监督检查情况都纳入最终考评结果,完成由节点考核向全过程考核的转变,施工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贯穿整个施工阶段。二是加大《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信用评价手册》应用力度,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信用评价,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主体责任。三是积极推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及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科技水平,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动态监控,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四是全面开展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活动,建设各方主体要积极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规模以上建筑工程全数创优夺杯活动,施工企业在规模以上建筑工程建设中“市标化工地”创出率不低于50%。
(四)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树标杆、学标杆”示范行动。我局将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定于6月下旬开展“树标杆、学标杆”现场观摩,组织全区企业及部分外地企业开展学习、参观、观摩活动,着力营造安全生产月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安全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五)继续深化文明施工“优胜杯”争创行动。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施工人员要积极参加开展文明施工“优胜杯”争创活动,把文明施工争创活动与立功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你追我赶的争先创优局面。将“优胜杯”评选结果可以纳入文明标化工地、优胜企业评选的业绩材料。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30日前)
制定活动方案,布置落实。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短信、宣传活动等形式,号召广大建筑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文明施工主题活动。
(二)实施阶段(7月到9月)
1、各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继续扎实推进施工现场信用评价工作,做好现场信用信息归集和输入,各方建设责任主体进一步落实文明施工主体责任。
3、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各施工企业组织企业内部“树标杆、学标杆”示范活动,并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4、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大气重污染应急响应各项应急处置,有效减少建筑施工扬尘污染。
5、督促指导在建建筑工程运用工地封闭围档刊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6、积极开展文明标化工作评审及“优胜杯”创建活动。
(三)集中整治阶段(7月到9月)
全区各建设、施工、监理企业和项目部根据《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市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优胜杯”评选标准》、《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浙文明办〔2014〕8号)等相关文件和标准开展自查自纠。我局将在企业自查基础上组织抽查,重点检查挖土阶段项目在扬尘控制、围档美化及其他文明施工情况。
(四)总结提升阶段(9月到12月)
1、对申报文明施工“优胜杯”的候选单位进行检查考核。
2、对文明标化工地进行评审。
3、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把文明施工全面引向深入。
五、活动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该项工作,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全面落实工作措施。
(二)要加强对各工程项目开展“文明施工”主题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到施工一线进行指导督查,帮助项目部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文明施工”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