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1
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政策制定者对于成人教育体制期望极高,以满足以下三方面的需要:第一,利用灵活教育的模式,来满足受教育年限少的人们,补偿他们早年错失的学习机会;第二,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缩小劳务市场在供需之间的鸿沟;第三,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教育机构需要为人们提供快速增长知识的机会,用新的学习形式充实自我和解释社会,从而创造终身学习的社会。
教育体系是经过几个世纪形成的并形成了稳固的机构。目前的大部分教育机构并不能满足以上提到的三方面社会和个人需要。以瑞典为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教育决策就是基于单一目标,随着不同的教育机构重新组建,他们将从提供单一的教育模式发展为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包括校园内的培训、远程教育和混合式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瑞典全国讨论是否建立一所类似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机构时,结论是否定的,瑞典政府继而决定由普通高校提供远程教育。对于那些由政府资助、一直提供中学后教育的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专门开展远程教育),议会的决定是赋予其新的职责,即改为面授教学机构(2001年),同时,要求公办成人教育机构也开展远程教育,同时满足在校学生和在线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为了达到50%的适龄人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宏伟目标,瑞典教育系统的各个层次必须组织起来以适合各种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这不仅包括综合性大学和学院,高中和其他各种机构都需调整,采用新的教育模式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迄今为止,瑞典政治家视教育政策为国家主控之一,政府的态度是:国内发展为先,然后创建国际性网络,最后是展望全球。可以看出,政府还是勉强地认可教育的全球化,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于国际化和以利益驱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的政治上的控制。
在瑞典的社会发展中,教育逐渐承担起重要的角色。现在瑞典教育模式的特征是各教育层次上的高度分权制。对于课程、组织构、教学楼、薪水、聘用等事宜在基于大范围通用的框架内,由地方单位决定(参见网站:si.se。高校介绍:hsv.se;中小学和成人教育介绍:skolverket.se;民众非正规成人教育介绍:folkbildning.se)。瑞典政府一般通过政策制定、一定程度上的研究、资金提供、为政府及实施单位之间建立调解机构等方式促进其变革。这些协同机构起着教育体制中变革人的角色。
瑞典的教育模式
以国际视角看瑞典教育系统,有几点值得特别关注,概括如下:
强大的中央力量(政府)制定广阔的目标;
强大的地方自治(学校、大学等)落实这些目标;
大量机构充当激发、监控和评估的角色;
强调教育平等机会。反对在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态、地域、种族及残疾等方面的歧视;
促进全国所有的中小学和大学具有同等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研究资料显示,除了目标和政策不同外,不同的中小学和大学在质量和效果上有些差别,但这一差别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小的(Daun,Slenning and Waldow, 2002);
国家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大力投资中小学、成人教育及大学(参考例子见网站:itis.gov.se/english/ index_about_itis.html)。瑞典政府曾投资17亿克郎(相当于1.85亿欧元)开发一项名称为“学校中的信息交流技术”的国家行动项目工程,这是瑞典迄今为止发展和改进学校、在内部实施服务培训的最集中的一项投资。这一项目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萨阿米人(少数民族)学校、高中、公办正规成人中等教育,以及2002年间的非正规大众成人教育等各类学校。其他近期的例子有瑞典大学联盟(参见netuniversity.se / Default.asp?c=63),还有瑞典灵活学习协同机构(cfl.se/english/index.htm);
免费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均免收学费;
除教师之外的许多员工参与教育活动,如图书馆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助理等,强调团队精神;
不只是“讲授”被视为教学。教学工作还包括计划、方案和管理等,有一些教师的工作专门是开发、引导、监控及评估教育,而非任何正式讲课;
教师的某些能力的发展,如时间和资源的分配;
学生在各层面上强大的影响:在评估和组织中让学生充分参与;
开放系统:在不同的课程中,提供新的机会更新知识和从事补充性研究;
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的教育结构。瑞典成人教育虽然有悠久的传统,运用教育技术也是现实可行的,任何年龄的成人都可以追求学术性教育及通识教育,政府鼓励人们进行在职学习和业余学习(参见skolverket.se/english/ system/adult.html:2002年“瑞典成人学习模式—学习圈—百年庆典”活动)。
瑞典政府设定的一个总目标是50%的人在25岁之前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瑞典的高等教育正在广泛地扩充。现在的研究生比50年前高中生都多的事实,清楚地表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浓厚兴趣。目前数据显示,32%的人口接受过某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而17%接受了三年或以上的大学教育。
高等教育已经从少数人关心的话题发展为大众所关注的事情,大学生的数量从1950年大约1.6万人增加到2000年大约32万人(数据来自瑞典统计网scb.se/default_2154.asp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网eng.hsv.se/en.jsp?home=location)。今天在劳动力市场上对教育和技术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劳动力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对人员的教育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只有基础教育水平的人难以找到工作。教育政策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确定不同人们获得社会必需的教育机会。教育的投资需要面广,不能只投资在高层次教育。1997-2003年间,高等院校获得的资源分配是大约10万个学生名额,同期,政府拨款66亿瑞典克郎(合7.3亿欧元)予高等教育。1997-2000年间,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资金增长超过10%。政府举办的成人教育启动项目使许多没有接受过中等教育的成人得以获得高中教育。在资格职业训练实验方案里,瑞典政府提出了一套新方法,让在职人士利用业余时间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这些还只是整体政策的一部分,目的是使瑞典成为一个领先的知识社会,而远程教育是达成国家目标的主要模式之一。
瑞典的函授学校始于19世纪,那时起就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远程教育。早期它以函授教育形式出现,为那些无法在瑞典有限的几所校园里学习的人们提供机会,也为那些由于居所远离校园、财政困难、有家庭职责或其他原因没能进入传统院校的人们提供第二次机会。第一所英美的远程教育机构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而在瑞典,这种类型的远程教育是在1898年,以瑞典南部马尔默市的赫莫兹函授学校的建立为标志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赫莫兹有10万学生入学(Svensson,T. & Widmark,J. 2004),与当时瑞典的人口相比是一个很大的数字(1960年的人口是748.9万人,tacitus.nu/svenskhistoria/ befolkning.htm,2004.08.30),当然与中国人口相比是一个小数目。事实上,瑞典是北欧国家中人口最多的,现在是900多万。相比之下,中国的上海市已经超过2000万居民(2003.12.05《中国日报》)。瑞典是西欧第三大国家,有4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对来说,居民居住并不很分散(sweden.se / templates / Common P2707.asp,2004.09.04)。
20世纪60年代后期,瑞典国会下了一道法令,对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给予免费或高额补助金,同时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公办的成人教育)。它们成为早期的大众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为成年人提供正规的初中和高中教育机会。最早的函授学校发现很难与其竞争,有些停办,有的活动非常有限。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领域中,政府建立了两所国立远程教育学院,第一所于1957年在瑞典南部建立,第二所是约十年后在北部建立,两所都是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学院,只提供单一远程教育课程。四十多年来,它们一直在远程教育领域积累远程教学、学习及管理的经验。当政府想要实现灵活学习政策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当许多国家建立“开放大学”的时候,瑞典的选择是不建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而是建立一个极端的分权自治系统,由各普通院校提供面授教育的同时,由各个院系独自负责实施远程教育。这样,一个双重模式系统产生了。70年代的大学教育政策导致了明显的小规模远程教育模式的产生,当时规定每门课最多只有30位学生,在90年代初期,在大学里标上“远程教育课程”的大概有800门,然而多数课程根本没有或只有极少远程教育成分。它们通常是一个纯粹自学和压缩的面授组合,大部分学习安排在周末。当他们应用远程教育方法时往往是采用邮寄、传真或电话传递学习指南或联络信息。无疑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瑞典大学远程教育的分权制和小规模组织。数年过去仍只有微小变化(Holmberg,1994),而且存在的方式也根本没有达到当局期望的标准。
在1994和1995学年,注册远程教育课程的学生人数达到2.58万,也就是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就增长了60%(SCB,1996),占学生总数的10%。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政府致力于增加远程教育,陆续转向包括采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同教学模式。以时间划分,用于改善这一领域的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包含对各种策略的尝试:
1.于默尔(Ume?觟)大学。20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作了第一次大规模尝试,把精力和资金集中在于默尔大学的一个开发项目上,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口稀疏的北部区域乡村的教育发展。由于通过发展远程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于默尔大学也就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者和其他大学追随的领先者。然而,这一项目的期望并没有能真正实现。
2.大学联盟。第二阶段是政府利用资源来刺激大学之间的合作,通过聚集来自不同学院的专长,整合利益相关者的多种观点,新而有力的远程教育组织得以形成,促使了以开发合作项目发展远程教育为目的的若干大学联盟的建立。众所周知,在独立自治的高等教育机构学院间合作是很困难的,除此之外,此联盟在构建必要的知识基础以有效地提供和传递远程教育方面也还有很多困难。
3.远程教育委员会和远程教育全权机构。第三阶段是建立远程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长在1995年委任此委员会,并指令作出远程教育政策策略概要。委员会的主要提议是为远程教育建立一个新的协调机构,称为远程教育全权机构。这个机构1999年开始运营而且辅有资金以供发展和研究工作,它建有一个国家网站作为工具进行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也用来宣布在远程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事宜。这一机构在运行两年半后关闭。
4.瑞典大学网络联盟。第四阶段是自2002年以来一直在大学里所作的尝试,特点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多元化。政府决定通过大学网络联盟把高校建成双重模式或多重模式大学,以这些综合性大学和大学学院原有的课程和学历课程为基础,各所高校是否加入网络联盟完全自愿而且所有权明晰,联盟成为综合性大学和大学学院传递课程的场所。为了支持这个计划,瑞典建立了大学网络联盟机构,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协调瑞典各类大学所提供的不同课程,并建立一个网站(netuniversity.se / Default.asp?c=63)传递这些课程。机构也将支持为提高远程教师及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并确定能受益于远程教育的课题和领域。这一阶段促进了已有的远程教育工作走向制度化,加上这一项目的种子资金驱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开始几年政府对招收网络课程的大学生比校园上课的学生给予高校更高的回报,这是因为在开始的两年为此已投入3.71亿瑞典克郎(相当于4100万欧元)。
5.瑞典灵活学习机构。对于普通高校之外的成人教育系统,国会决定自2002年建立一个新的权力机构:瑞典灵活学习中心(cfl.se)。这一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促进公办成人教育和大众成人教育(民办高中、学习协会)对灵活学习的发展和利用。在2002年,正规成人学校中注册学生有33.2万人。除了为正规成人教育系统服务之外,也包括在瑞典被称作“民众互助修养”的非正规成人教育,这是所有年龄段民众都可以自愿参加的非正规教育系统。瑞典灵活学习中心下设11个学习协会,每年组织大约35万次各类学习小组活动,参加者达300万人次;安排20万次的文化活动,吸引大约有1500万人次的参与者及参观者。全国有147所民办高中,每学期大约有10万人次参加短期课程。
灵活学习中心的任务是:
项目支持;
发展及传播在灵活学习领域的方法;
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深造机会;
提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软件资讯;
担任资讯科技支持的远程教育的网络信息提供者;
监察及提供与远程教育和灵活学习有关的研究和发展的信息。
灵活学习中心活动的范围已扩宽,目前它还协助建立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是为成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资源的地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非正规学习的特征,改进方法和系统。
远程教育开始以函授的形式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那必然要求有高效并且发展比较完善的邮递传送系统,这也正是19世纪末期瑞典的状况。现在,这种形式已经改变。传统的邮件通信几乎完全被更快速、廉价、多形式的电子邮件所代替,相对而言,这种转型在瑞典更快,因为瑞典的信息技术设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2002年1月《欧洲统计》杂志的数据:90%有上学孩子的瑞典家庭有计算机,70%的家庭至少有一台计算机,并且大部分可以与互联网相连。这个数据一直还在上升。收音机和电视技术已被用于远程教育,但在瑞典不是很成功。这正像最开始预测的那样,是由于缺少双向交流,需要打造昂贵的产品,需用特殊的设备并且提供适合所有人的教育(面向大众),这样的课程内容缺乏专门和深入的学术领域知识。然而电视和收音机为瑞典提高人们的基础知识和水平作出了贡献,并且仍是非正规学习的一个主要渠道。现在,电视和收音机技术正进入数字化世界,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希望。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电视和收音机的使用终端,如选择看什么,什么时间看,跳过或停止播送,录下节目,添加、剪辑或创作等,数字世界还能提供基本的双向交流。更多的数码相机、网络摄像镜头、网络收音机和互联网视频会议都已用于教育领域。如今这些技术相当廉价并广泛流行,因此,可以制造、发行和接收的视听材料也能大量使用。另一方面移动产品的发展是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认为这将是计算机的未来。在智能电话方面,可储存文本信息、电子书刊、文件夹、录像机、视频对话、游戏、互联网都可装入一个可携带的装置内。这些发展改变了教育的领域并使其全球化,去向地球另一半的人咨询并不比去邻居家咨询需要更长时间。
新概念——新现象
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全新的教学互动方式。新模式和方法论导致了从不同角度产生的许多新概念,其目的是为了抓住新现象的本质。然而新事物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现象的新概念的出现。
概念如同过滤器,它帮助我们有选择地看待事物,给予一种不带有反映价值取向的看法。因此,对概念的调查分析就很重要。那些概念文字往往来自于英语并不加翻译就应用在其它语言中,如果将这些新概念文字翻译成其他语言,就会产生翻译错误等问题(Quine,1960)。这意味着所有翻译在意义上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翻译,这些新词作为外来语在其它语言中被借代使用,然而在意义上是会有转换的,因为这些新概念被转换到了另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中了。
在不同国家,尤其是教育系统,教与学的方式等都很不同。因此,同一个词在新的背景下并不能涵盖相似的现象。关于新概念,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它们怎样很好地描述一个现象?在不同群体和文化中它是如何被诠释的?它们来自于怎样一个背景?现在又是被用于什么背景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它的涵义是如何转换的?这些问题比较重要,是因为如果我们彼此不了解,那我们对这个领域的发展能力当然就会受限制。因为这是跨国的、跨学科的领域,相互误解的风险极大。许多项目会失败,因为参与者在进程中逐渐发现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目标,而起初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对目标的诠释是一致的。
本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讨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概念。对于新概念的诠释是从瑞典的观点来探讨的,但为了解其他解释,其他视角也将考虑在内。右上的概念表格显示了在总词汇里又新近加入的一些新词,并包含一些广为人知的概念,我们尝试去把这些概念以一种或另一种复杂模式排列,但结果是不太可能。许多概念在所表述的领域没有确切的含义,即使同在一种文化背景下也是如此。我们最终展示出来的是把这些概念分为三个类别,划分依据是在教育政策、教育技术或组织,以及教学理论方面的联系。
“B-学习”和“C-学习”这两个概念并不曾真正使用过,只不过是造词或玩文字游戏。“B-学习”表示二等教育,“B”(与“A”第一等相对),就是远程教育有时也被人责备。但这并不是真实的,低等质量的教育在各类模式的教育形态中都能找到。而“C-学习”也可以表示“在教室里学习”的形式,C这里是指的班级,是与远程教育相对的面授教学。
非常明显,大家可以争论一个具体的概念应属于哪类。总起来看,我们认为在“政策”栏下列的概念是意识形态的表述或政治意图的展示;在“组织技术”一栏下的概念有着如何组织教育或一种具体技术应怎样根据教育目的而使用的含义;第三栏的概念出于教育学理论。大部分概念在下文中都有讨论。
在线学习:注重电子化
电子学习目前可能是在全世界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了。在欧共体中它作为重要概念之一与其它如电子欧洲、电子商务、电子健康等带有电子的词一起使用。与此并行的,欧共体在不同的策略文献中也用“强化技术的学习”,同时注重移动学习(M-学习)。此外,电子学习在商业生活中广泛应用,因此,电子学习涵盖了许多含义,在欧洲不同地方被翻译的也不一样。
直到最近,北欧国家还没有广泛应用电子学习。在瑞典公立教育机构中,人们只是把电子学习作为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一种商业模式,他们常常以一个不用光盘的、孤独的学生作为例子来设计电子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瑞典很少有追随者。一个芬兰研究组完全排斥这种学习方式,并称它为“旧式的电子学习”、“一个过时的模式”。他们争论说一个孤独的学生与技术主控的课程内容在以设定的方式下互动,是无用而过时的,这不是社会所需要的那种技术能力和知识。能识别并解决团队中的真正问题,能运用通信技术能力的人才是雇主寻求的类型,这一学习方法称为协作式学习。
以上提到的五个新概念都是以学习为重心:①电子学习;②旧式电子学习;③协作式学习;④应用技术增进学习;⑤移动学习(M-学习)。这意味着在思想上的又一改变,从教学转到学习,就是从系统或教学角度(输出)转到个人角度(输入)。也可以理解为从以教育提供者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变革的另一观点和重心反映在“灵活学习”这一概念上。
灵活教育:不仅仅是技术
灵活教育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不是很广,但在瑞典政策中受到偏爱。由于电子学习的流行和普遍发展,使灵活教育的提法正逐渐失去地位。然而,灵活教育是比电子学习更基本的概念,不仅意味着在教育方面应该使用技术,也提出教育机构和管理方面的改变,重点在于提供学习支持,并使更多群体能依据他们自身条件接受教育。瑞典远程教育委员会在2000年提出了对灵活教育的定义“灵活教育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时间、进度、学习方式成为可能。教育机构的规划、组织及教学都应以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为目的。”因此,从学生角度来看,灵活教育的特征为以下情况提供了可能性:
在家或其它与教师分离的地点进行学习和跟随听课;
自由选择时间学习;
自己选择学习进度;
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或单个学习。
教育机构应通过以下方式使灵活学习成为可能:
发展和改编教学材料;
发展和改编支持学生学习的材料;
发展和改编评估学生知识的方法;
使用信息交流技术消除时间与空间的距离;
在学生学习期间随时提供服务:指导学习;学生学习支持与交流;制定学习管理结构。
以上概念关注的是教育和教育机构的责任,另一方面,学习被理解为是学习者个人而不是他人的责任,学生学习只能是个人管理而不是由他人来支配。
与此相关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是1990年由罗斯·保罗提出的开放学习,它是指为没有接受过早期正规教育的人们提供的开放教育系统,让人们以任何方式学习,因为在工作、生活中间接地也能提高能力,以更多努力和动力去获取资历。这是一个政治敏感性改革,已采取了几项措施为新的群体提供开放高等教育。2004年,政府委员会探讨了一些办法来确认人们过去有效的学习,并试图找到能够转换成学历教育可接受的学分( valideringSdelegationen.se)。英国可能是成功地实施开放教育的最好例子,尤其是英国开放大学(open.ac.uk/)。
瑞典的各级教育都不用付学费,这就是一种开放策略,使收入少的群体同样接受教育。但问题在于没法扩展,这是由于国家有限的资金只能给有限数目的学生,而新增的学生只能在学校没有增加资金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教育免费当然对于个人是有益的,但今天瑞典的多数高校都负债累累。
混合式学习是指使用的教育模式是混合的,有面授的课堂教学,也有远程教学。我们的经验是首先注重面授教学,以降低远程学习的辍学率。关于纯粹的在线课程,很少学生能完成所有课程,原因之一是缺少同伴及真实接触。在混合式教育中最理想的是有最好的课堂教学并结合最好的远程教学。目前的趋势是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灵活性相结合,以下用图1作解释:两种不同教育范式的融合就产生了灵活教育。
无国界教育和采用技术增进学习
国家教育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受全球化影响,瑞典政界缓慢地接受了这一观点。许多国家也同样处于转型中。这一进程在瑞典之所以缓慢的原因在于:①失去监测和指导部门的权力;②失去对社会化过程、社会标准、价值观和知识再生产的控制。信息技术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它,国家也不能控制跨国间的信息传递,国际化可以发生在各个不同层面:国家层面;机构层面,如公司和大学;个人层面,如学生和教师。前两个层面是正式的、官方的,第三层面是最广泛的,包括正式接触(参与或教授远程课程)和非正式接触(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电话、网络相机等进行交流)。因此,有时“无国界教育”的概念也会被引用。事实上,跨国界学习已不是像许多人想像的是一种新现象,它并不一定要与科技相关联。例如,中世纪瑞典学者通过去欧洲其它国家旅行,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法国大学就读,获取知识。那时的通行语言是拉丁文,用一种语言交流和写论文非常容易。如今,无边界教育不仅仅使精英学生学习国外知识成为可能,而且任何拥有计算机并能联入互联网的人,都能在这个“全球教室”里做教师或学生,全新的教育学习网络可以不以国家为基础而建立。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个人可以一起开设课程,并提供给上互联网的任何人。在计算机世界还存在边界吗?
打破了学术与商业之间的界限。大学在几个世纪间都是高质量的知识提供者,但这种垄断是理所当然的吗?现在的大部分研究都在私营机构里完成,至少在某些学科像制药学和技术领域如此。这样的机构有必需的知识,也有最好的方法和理由去教授。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种新现象,以公司为基础建立的大学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提供他们的课程知识,这对于传统大学就有了新的竞争者,并且他们往往有着更充足的资源。
打破了私营和公立企业之间的界限。大学与个人出版商、媒体公司、技术供应商或其他补充合伙人密切合作,这个趋势在瑞典不是特别明显,因为瑞典仍是个体与公立部门分离,但从全球角度看,尤其在美国,这点是可以观察到的。当然这也产生了大学独立权力的问题,要提供高质量、采用新的媒体的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及补充的技能。
打破了日常生活和学生学习的分离。教育中的技术应用和灵活性为个人提供学会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学校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学习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真正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欧盟已认识到这一点,在电子学习概念应用的同时,“应用技术增进学习”的概念也被引入。这个概念指出技术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提供各种场所(工作地点、学校、家庭等)的学习,应该采用这个概念。采用技术进行学习不该被看作只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关的独立的学习形式,而是与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有关。这与虚拟学习和虚拟教育的概念相反,不是关于虚拟世界而是真实世界的。
芬兰虚拟大学是芬兰普通高校的一个网络组织,合作提供资讯科技支持的教育,这个机构最显著的是其门户(virtuaaliyliopisto.fi)。在瑞典相应的是瑞典大学网络联盟(netuniversity.se),名称中强调网络,是指互联网和全国大学间的网络组织。网络学习是被一些瑞典大学采用的概念,它强调用互联网学习,没有距离或教室的限制。“计算机辅助学习”这一概念有时也被采用,这个概念听起来已有些过时,它强调计算机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或学习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计算机学习让人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的行为主义思想,当时推广所谓的简单思维即程序教学。灵活传递注重教育的接受者,通过新技术发送信息和提供便利的学习,这与以前提出的注重教育提供者的学习角度相反。在欧洲和南非一些地方关于通讯系统的术语是指在技术上支持远程教育的概念,而在瑞典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大部分用于机构之间的国际通讯系统领域的合作。
在线学习和基于数码游戏的学习
基于网络的学习和在线学习注重互联网活动,而忽略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这些概念与虚拟学习有密切联系,在虚拟世界可以实现许多新的学习机会,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的、无效的、危险的、昂贵的或非伦理的训练,在虚拟世界可以模拟和在测试情景中练习,比如外科手术、飞行、枪战、军事操作、替换动物实验等。尤其在手眼协调学习中,这种模式一直非常有前途,在将来能得到更好发展,“电手”(在此创造的新词)是对电视、身体移动、远距离监控事物技术的有力附加,不仅仅有视听,电子医疗正向这个方向发展,专家能用“虚拟手”在远距离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情心和照料可以通过科技习得吗?这种现象被称为电子照料。像“学习实验室”这样的词将注意力集中在人控的实验设计上——自然科学的范例。更普及的词“互动学习”则注重:①教师与学生间;②学生与学生间;③学生与学习内容间的互动。新的媒体特别适合不同水平、纵横方向的互动性。依据Lev Manovich(2001)的观点,新媒体有五方面的特征:
1.数字表现:数学化的描述;媒体可程序化,包括自动和手动。
2.模块化:独立的部分物件,能删除、替换,不需改变整体结构就可以增加新物件。
3.自动化:能进入和再使用现有媒体物件,并创造新的物件。
4.变化性:新媒体物件的特征是:由计算机自动创造的非固定、适合所有需要的多种不同版本。
5.代码转换:包括两个层面的互相影响:文化层和计算机层。
新媒体提供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新的教学技能和评估能力,同时,关于知识的概念也正在改变。
教育娱乐。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是另一个新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以吸引人的、刺激性的娱乐产业形式和讲故事的方式,用于有时是枯燥的学习内容,创造出一个成功的学习环境。与此概念紧密相关的是“基于数码游戏的学习”,即将叙述、计算机的哲学以及视频游戏引入严肃的学习内容中。这一观点的主要倡导者是Marc Prensky(2001)。年青一代在数码世界成长并吸收与环境相关的新型关系,因此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数码时代的一代人在其游戏世界的特点是:
能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强;
能平行处理几个渠道的信息资源(不是线性处理);
能用文本解释图象;
能同步或异步地联接信息和社会关系,他们以与上一代人不同的方式检索信息和交流;
能主动地检索信息;
能定向性地解决问题;
立即奖赏回报;
幻想的重要性;
对技术持积极态度。
当这样的新一代人进入学校系统时,对于教育的要求就不一样了,他们有能力处理复杂的科技。培养他们态度的那些数码游戏都是基于行动的,并给予反馈,鼓励发现其中规则、策略和规划,合作和交流,解决问题,他们的故事都有叙述性并有情节,他们会产生沉浸其中的感觉,计算机游戏中的其它成分是竞争、得分、红利和速度,其它多少与数码游戏学习相近的概念是严肃游戏、政策游戏、为了训练的游戏、能教学的游戏及学习游戏。
这种数码文化已经在瑞典得到很好的传播,并自然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系统和教学开发及设计的体系中,需要考虑正在增长的数码文化,它是教育系统和不同课程的社会背景中起作用的新的复杂元素.
总结评论
回顾瑞典远程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到自1898年第一所函授学校建立以后的重大变化。根据目前状况及政治家、学者或多或少无法控制的全球化力量,发展前景可以从不同方向进行规划。瑞典106年远程教育某些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见表二。后面将对瑞典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总结性评论,并对未来发展作思考性的预测。
政府的角色是资助。最初是私人组织在中等教育层次上创建第一批函授学校,20世纪50年代瑞典开始组织成人中等教育函授学校,后改为面授教学。事实上,政府的这些行动使私人组织难以与之竞争。今天在民众成人(非正规)教育及中等成人教育方面有可喜的改变,政府通过特别委托机构联合起来支持这一工作,通过知识传播、咨询工作和对发展项目的支持,这些机构帮助教育机构向更加灵活的模式发展。
处于高度自治的瑞典的大学,从未自发地对远程教育感兴趣,原因可能是远程教育没有以精英学生为目标群体,它需要花费额外多的时间和技能,使得教师从事研究的时间减少。然而,用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的大量投资最近引发了所有大学的兴趣,如果没有更多的资金继续投入,不知道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是否会降低。制定一个不同的瑞典高等教育财政系统是急需的,因为大部分大学在运作中有很大的赤字。未来的资本将包含一个混合经济体:公共和个人资源。其他的选择是让远程教育私营化,使高校成为研究、教学及远程教学的多元化大学。这一看法也是有争议的,学者和政治家间看法有分歧。然而,新的挑战要求新的经济方面的设计考虑。
交流。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学生和教师间小规模的交流。在瑞典很少人信任无校名的、自动化的大规模网络大学,他们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学生的数量。不能由于经济现状不好,需求又很大,就把学生群体推向从没有过的如此高的学生与教师比率。早期的远程教育交流是通过通信,而现在,比较面授教学,教师需要花费7至10倍时间去准备远程教学材料,这种让教师进行“疲累战”的策略,根本不是可持续的教育。文本交流的其他缺点是不断增加的教师和学生回答的“复制粘贴”,最终结果是没人去读所交流的内容。教师复制他们早期写出的答案给学生,而不是新写的相似答案;而学生在互联网上复制这些答案,这难道是学习吗?今天比单一的文本更多的形式已经采用,发展越来越丰富的交流方式,但基础仍是文本,只不过现在是通过电子邮件。教授形式也越来越讲时效,当然,小规模对话不可能发生在大量学生间。同时,我们也提到质量方面的问题:谁是教材的开发者呢?学生是否可以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文本内容交作业?而在面对面交流中则不一样,学生必须了解学习内容,才能回答或辩论。教学对话,讲授和视听对话的结合可能在将来应用于高质量的远程教育中。文本的另一个问题,正如后现代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争论的是与现实世界的模糊的稀疏联系,依赖文本,只会严重限制教与学。新技术使我们有了远距离视觉和听觉以融入多种丰富的远程学习环境,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网络相机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也可以传送我们自己环境的照片等,现在我们交流的速度是100年前所不能想像的。
语言。瑞典语从100年前至今是教学语言。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英语作为一种媒介语言越来越重要,现在用于瑞典高等教育的教材大部分都是英文的。研究人员必须用英文发表成果以遍及更多的读者及被“接受”。大学的核心教学人员都是用英文撰写论文的博士,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学是用英文进行的。如果瑞典远程教育要走向全球,它必须采用英文。像前面提到的国际化的第一个障碍是现行的系统不赚钱,瑞典大学不允许收取学生学费,可以预测,瑞典高等教育逐渐会以英文教授课程,与新科技相关的语言问题在另文有深一步的探讨(请参见Hasson和Vande Bunt-kokhuis,2004)。
范围。长期以来瑞典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本国学生,主要是边远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的群体,政府从政治角度考虑的是残疾人士优先,实际上这些群体更偏爱并需要面授教学而不是技术为媒介的学习,因为远程教育要求独立学习和先期预备技能。而从高校的角度看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他们希望最有才智的学生能够成为顶尖级研究者。政府期待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与大学偏爱的少数人的精英高等教育间的价值冲突,可以在大学的国家政策调查中清楚或暗示的议事日程中显示,在官方的国家政策中识别出来(Hansson & Holmbery,2004),这个问题与社会地位有关,后面再进行分析。
学习地点。瑞典100年前是一个非流动社会,而当今大多数人一辈子搬家好几次,国际旅行和国外工作成为平常。早期函授学习主要在家中进行,实际上瑞典远程教育还是想把人们留在他们的出生地,以防止农村人口的减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移动性很高,人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包括家里、专门的学习中心、工作时、旅途中。通讯装置(如笔记本电脑)小而便于携带,设备的微型化将进一步发展,科技将会无处不在,而且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家里作为工作和学习的场所更加重要。如果说远程教育是一种让人们留在他们成长地方的手段,那现代远程教育则实现其相反的目的:它将促使人们流动,在任何地方都能在导师指导下以结构化的方式学习,以及获得远程教育提供者信息。
社会环境。典型的函授学生是单独地和孤独地进行学习,主要是通过写信给老师进行交流。现在的远程学生可能是单独的,但远程教育的组织者逐渐意识到学习的社会因素及同伴学习的优势,老师用整合的小组组织课程学习,小组成员的互动可以是在网上或在现实聚会中进行,同伴审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这种互动可以减少老师立即回应的需要,有时从学生们得到的反馈更好、更快、更有关联性。在瑞典,学习中心都提供技术和社会支持,工作场所和图书馆可以承担作为学习中心的角色。教师的社会环境是另一个主题,教师常常是单独工作,缺乏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回报感。由于工作缺乏社会背景,难以吸引许多学术人员,尤其是比面授教学更费时间,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的时间,以及需要学习新技术,另外,在薪金和社会地位方面都没有额外的回报。
研究。瑞典远程教育的重点在于提供教学和实践,这在早期私营机构和后来的公立机构都是如此。瑞典多数的教师没有接受过远程教育专业的训练或没有工作经验就开始工作,这种尝试错误的方法是没有效率的,因为它产生了双倍的辍学率,学生放弃这些蹩脚设计和教授的课程,教师由于以前的失败放弃教远程教育课程。造成这种原因是没有意识到远程教育的复杂性。远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但许多决策者却认为是简单的,这能解释为什么最近远程教育研究仍只能获得较少资金在小规模范围内进行。造成的结果是,基于瑞典远程教育实践的理论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活跃在这个领域内的研究者人数很少。研究和反思性实践对于发展远程教育领域十分重要,从经验丰富的国际方面“进口”及吸取知识同样重要。
社会地位。函授学校和远程教育长久以来被视为二流,这种评价并不公平,因为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以面授还是远程教育而划分的。新技术、大量投资、多学科技能要求已经提高了远程教育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招收最优秀学生和教师也能增加远程教育的地位。科研、研究性杂志和国际会议也为提高远程教育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
本文描述了在瑞典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的尝试,远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数量和提高教育的质量。然而,这些变革仍然缓慢,如本文所述,比较普通高校,在远程教育中走在发展前沿的仍是成人教育机构,公办成人学院和民办高中采用双重模式(Holmberg Karlsson 2004)。问题在于这种变革过程的社会背景与高校系统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差异。在成人教育系统中,关键的活动是教学,而在普通高校中,研究是最顶层的,其次才是教学。成人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职业化,要求的是教学方面的开发和质量的提高,而在普通高校只有研究才是成功的指标。
为了在高等教育中加快引进灵活教育并提高学历教育和课程的质量,必须考虑不同层面上区别对待。尽管在瑞典这种观点从政治上来讲不是完全正确,然而这是从瑞典的经验和国际视角得出的一个结论。
大学活动的区别对待。政府一直持的观点是所有大学都去做同一件事,现在看来那并不真实,并且不现实,也不是人们想要的。区别对待远程教育的大学和普通高校是一个解决方案,这并不是说让一些大学垄断远程教育,而是让某些大学重点发展远程教育。
报酬激励的区别。从学术的观点看,教学是花费了从事研究的时间。教学成就与研究相比较低,无论怎样解释,远程教育地位仍然很低。然而,要将远程教育做好,它需要相当多额外技术和能力,而不只是如同在普通高校中准备教学内容,远程教育需要花费很多另外的时间获得技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和指导远程学习者。准备从事远程教育的学术人员仍然很少,有的试着去做,但很快就放弃了。他们认为学术人员在额外工作中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应该获得相应的回报。不仅教育机构需要额外的补偿,个人也需要得到报酬,应给予远程教育的教师更多的报酬。
收费和免费学生的区别。教育免费一直是瑞典值得骄傲的传统,经济困难的人也可以容易地接受教育,使得社会平等。但在国际化的社会中,教育可以在全球范围推广。瑞典大学有着很大的预算赤字,通过在线学生可使大学得到学费,并增加兴趣,扩大活动范围,提升教育质量。如果没有足够资金,就没有动力走向全球化。对瑞典国民免费教育和对非瑞典国民收费的网上教育系统对所有人都比较公平。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全世界都存在,瑞典要充当这个角色,但只有现行系统是不可能实行的。
精英学生与大众学生的区别。通过基础教育大面积地为学生服务,对社会和个人都是必需的。通过远程教育,招收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让世界一流的研究者加盟,那对于学者和优秀学生来说都是鼓舞人心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理念、项目和国际合作的最初想法,这也将会提升远程教育的地位。(高淑婷译张伟远校)
[参考文献]
[1] Daun, H., Slenning, K. and Waldow, F. (2004) . Sweden. In H. D?bert, E. Klieme, and W. Sroka (eds.). Conditions of School Performance in SevenCountries. A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of PISA Results. Münster: Waxman.
[2] Hansson, H & van de Bunt-Kokhuis, S. (2004). E-learning and language change - Observations, tendencies and reflections. First Monday - Peer-reviewed journal on the Internet. Available at: firstmonday.org/issues/issue9_8/hansson/index.html
[3] Hansson, H & Holmberg, C. (2004). A European and Swedish perspective on ICT -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in education.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pathways: crossings, blind alleys and uphill slopes. Journal of Systemics,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Available at: iiisci.org/Journal/SCI/
[4] Holmberg, C. (1994). Reflexioner kring distansutbildning och pedagogik i Inpidanpassning, tillg?nglighet, flexibilitet. Rapport fr?n en distansl?rarkonferens i Ume? 6-7 juni 1994. Ume?: Ume? universitet, Distansutbildning i utveckling, Rapport nr 10.
[5] Holmberg, C. & Karlsson, C. (2004) Vuxenutbildning i f?r?ndring. Uppf?ljning av hur flexibelt l?rande introduceras i Sveriges kommuner. H?ssleholm: Nationellt centrum f?r flexibelt l?rande.
[6] Manovich, L. (2001). The Language of the New Media. The MIT Press: London.
[7] Paul, R.H. (1990) Open learning and open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integrity in distance education. London: Kogan Page.
[8]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 based learning. Mc Graw-Hill: New York.
[9] Quine, W., O,(1960) Word and object.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0] SCB (1996) Data om informationstekniken i Sverige 1996. Stockholm, Statistiska centralbyr?n.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远程教育;普及;应用;发展
一、远程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自古以来,“教”和“学”都成为了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教”和“学”的方式、方法、角度都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
就空间方面来讲,至今我们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大部分还是在局限的空间中以面对面式授课而进行。这种方式可谓有利有弊。传统课堂教学能够较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习者,并能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教学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感悟和创新,但有限的课堂资源限制了一些教师的发展,几十年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对知识的渴求只能从有限的渠道获得,甚至失去了主动探索、积极质疑的欲望,习惯了一味的尾随和服从,更难以在有限的知识面上建立起创造性思维。
远程教育诞生了几十年,可是在人们看来似乎一直和它的名字一样颇为遥不可及。但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远程教育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上网人数已达2.77亿,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已进入到了可以通过宽带上网的互联网发展新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信息的传递可谓是爆炸式的,空前的迅速和广泛。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远程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及应用乃至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远程教育的现状
所谓远程教育,是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学生亦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等多种不同渠道互助学习。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邮件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阶段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
我国现阶段的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大步起步,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文字资料。文字是网络上传播最为广泛的信息,每天在互联网上都有着不计其数的上传和下载。纸质的书籍可以变成电子版,网络成了最大的图书馆。人们可以在网上查阅到很多书籍资料,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莫大的便利,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网络教学视频。近几年,随着摄像设备日渐普及,很多组织、个人把各方各面的教学资料录制成视频并且上传至网络,高速的带宽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很便利地通过搜索引擎搜到各类视频并流畅地在线观看。学文化课、学做菜、学健身……在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里,似乎很难有某种教学视频会找不到。
3.实时交互学习。各种即时通讯软件成了现代人必备的联系工具。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我们不仅能够进行文字交流,更可以进行语音视频通话,这对互动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4.网络学校教育。很多教育机构开始开办网络学校,学员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课程不再对时间和空间有所限制,让学员能够自主分配时间在网络学校中完成课程。网络学校方便快捷,一般采用名师录制课件讲解,它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加全面,培训费用也相对低廉。
多元化的远程教育模式无形地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然而说起远程教育,很多人在应用却还不知它到底是什么。另外,我国的网龄整体偏低,对于年龄偏大一些的群体,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知之甚少,对远程教育就更是毫无概念了。
三、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
1.远程教育需提高全民认识
对于一个新兴的产物,人们往往都会带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去对待,比如:好奇、揣测、质疑、抵触等。远程教育也不例外。这就是宣传认识不足所导致的。在教师中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询问20位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只有1位青年教师知道远程教育是什么,大部分人对此不知所云。虽然调查较为局限,但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很多人对远程教育的认知远远不够。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局限于学生。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兴趣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远程教育的帮助,对于所有人来讲都是受益无穷的。
2.远程教育需取精华弃糟粕
互联网是个大千世界,海量的信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当我们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时候要具有辨识力,防止学习错误的、不良的知识,更要防止被别有用心之人引入歧途。在筛选过滤信息的时候需要进行比较、判断。
远程教育信息的过滤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因为个人的判断力是有限的。对于网络监管部门,规范互联网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3.远程教育需走进校园
目前,由于资源、经费等原因,学校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程度不够,很多城市学校只有少量的电脑供办公使用,农村学校就更是难以信息化教学。
计算机和网络覆盖校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在课堂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展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范围。
教师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复习、考试、评价的模式都将会产生变化。备课时通过校园网进行资源共享,集思广益;讲课利用多媒体会更丰富多彩;作业、考试利用计算机题库,将会节约资源,提高效率;通过视频资料进行自评、互评都会更加便捷有效。
4.远程教育的未来
如今,移动信息技术已经得以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便携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互联网。未来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以及视频会议系统、交互电视等技术的进步都会给交互教育技术带来发展,教与学的交互手段会大大改善。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探索的领域也延伸至教育教学方式上。比如: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实验设备是有限的,还有很多实验是具备危险性的。未来远程教育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模拟和传感进行学习和实验,这将会忽略地域、时间、实验条件的限制,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合作探究。
未来的远程教育将会具备很多优点:在网上可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学习资源;实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共同实时交流;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可传输最先进和最新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任何人都可以分享所需要的知识。
四、结语
对于远程教育,我们应客观地去分析看待,因为长远来看,它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面对未来的发展还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远程教育应用普及还不够,让人们提高对远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很有必要而且是势在必行的。远程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将会遇到很多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在遇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未来不管我们开发还是应用远程教育的技术,都应不断提醒自己,某种教育或学习方式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他人?是否能做到高效率?是否存在有弊端?
参考文献: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卫星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制定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指定位置的教育。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
一、现代远程教育基于卫星技术的起因
远程教育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邮件传输的纸质媒体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第三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网上远程教育离我们已越来越近,对处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其实它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主干网传输速率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传输数据、文本的需求。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在网络环境、机器环境、操作系统等方面的不同,各段网络在带宽、延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快速传输课件和远程调用等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受到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许多边远的地区还不能具备上网条件,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只依靠网络来传输课程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数字卫星广播的方式实现课件的传输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种传输方式具有覆盖面宽,易于实现宽带传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系统中。即便是在地面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美国,仍然有大部分地区采用这种传输方式。
二、基于卫星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原理
基于卫星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发射设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教学资源。发射设备、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构成了远程教育系统的硬件环境,主要设备有发射天线、卫星、卫星接收天线、高频头、功分器、卫星接收机、卫星接收卡、电视机、计算机等。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软件系统,由相关的教育部门来制作。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室为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服务。
它的原理(见上图)如下:首先是相关的教育部门根据各个教学点需求的不同,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等,然后对其进行编译以合适的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卫星上面,再经由卫星上面的转发器将信号向卫星覆盖的区域进行转发,卫星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后,经由高频头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变频为中频信号,再通过高频头分成两路信号,一路分给卫星接收机(也叫卫星机顶盒),然后输出A/V信号到电视,我们就可以看到相关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另一路分给卫星接收卡(也叫DVB-S数据接收卡),卫星接收卡插在计算机的PCI插槽里,计算机就可以接收到相关的数据流文件,如网页、课件等。
三、基于卫星技术的远程教育在国内的应用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
基于卫星技术的远程教育在我国国内以上的两个国家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卫星通信的先进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4
1.多数地方院校引入网络教学平台比重点大学晚,信息化水平较低,存在多平台共存、平台之间缺乏兼容性的状况。有的学校既有实践教学平台又有网络教学平台,还有独立的精品课程平台,这些平台互不兼容,而且学校还有另一套独立的教学管理系统,导致各种数据交换烦琐,处于各自独立维护的状态。这种不同时期建立的由不同部门管理的多种平台都进行培训,但都不能深人使用。师生在尚未熟悉一个平台的使用时,一个新平台培训又开始了。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平台之间互导资料。而且这些平台的重复功能较多,结果就是各种平台的特色功能在使用中并没有被体现出来。调查发现,使用最多的依然是最低层次的通知等管理信息和教学资料的共享等功能,更能体现平台特色的交互功能使用效率很低。
2.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率偏低。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也进行了相关培训,但真正使用的课程却寥寥无几。学校要求师生必须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往往前期使用较多,课程开展到中后期就被遗忘了,有明显应付差事的迹象。有的教师在培训后,使用热情高涨,上传很多资料,但其他的应用就被搁置了。
3.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培训存在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技术演示。这种培训缺乏互动性,教师仅凭对培训残留的最初印象来学习平台的使用,只是学到了皮毛,很多特色功能很少被使用到。
4.传统纸质作业与在线电子作业并存,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半电子化办公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形成其对平台使用的反感情绪。有的交互被作为任务强加给学生,结果造成被动式的“主动学习”。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教师为了方便批改,往往给学生留电子版作业和书面作业,学生不堪重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很多教学资料必须手写,但又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电子形式,结果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行政命令式的推广网络教学平台,造成了为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而使用的现象。
二、地方院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展远程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1.关于网络教学平台。要选择最适合学校的一个平台综合实现各种教学任务或者多平台之间建立能够实现信息互通的标准接口,能够将其他平台中已经录人的信息自动导人到平台。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一个平台的功能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⑧戚私职业/康诬雨嗯魔万丽属丁精品课程、教学管理、多媒体教室资源管理和使用是最佳方案。多平台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标准化接口技术,允许教师将一个平台中的信息一键导人到另一个平台,实现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教师的低水平重复劳动。
2.关于平台使用培训。技术培训需要在平台上专门开设一个师生培训模块。平台中的培训能够降低实际培训的投人,随时解决教师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因此培训效率最高。但网络培训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在后台指导,当教师遇到不能解决的非常规问题或者对问题描述不清时,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介人。在培训中,要注重提升教师服务意识,提高教师课程管理能力。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展开放课程,转变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
3.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要充分考虑远程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需要,打造随时随地提供学习支持的网络教学。服务就是有效的管理,要通过网络虚拟平台课程的有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课程设计要考虑有效调动远程学生的参与,促进网络教学深层交互功能的使用。网络平台构建起来后学生的参与决定了网络平台的使用价值。网络课程与多媒体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能直接看到学生,也不能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网络课程尽量要加人一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元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尽量把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图像、视频、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4.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设立奖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远程教育的积极性。教师是网络教育服务的主力,是课程维护服务学生的主导者,打造一批优秀专家教师是提高远程教育的必要措施。教师开发、管理和制作网络课程本身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在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花费更多时间关注网络课程,因此教师的工作需要得到必要的尊重,对于做得较好的课程要定期实施奖励,而对于使用得好的学生也要实施鼓励,增进其他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远程教育 高职教育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远程教育从“方式”转化为“类型”,与高职教育在一个实体融合发展的新现象,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而且也对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泾渭分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变革要求。探索远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一体运行,融合发展的路径,“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有助于形成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基于终身化的教育行为理念,大众化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从五大途径推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
一、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的教学资源还涉及到教育政策、教学环境等内容。本文所指的教学资源当属狭义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文字教材、网络资源、教师资源、教学设施这四个方面。
要在一个大学实体内,实现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文字教材的共建共享,必须克服传统的教材建设思维定势影响,并以适应人的终身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统筹规划文字教材建设。在有条件的院校,应以适应学习者个别化自主学习为基本要求,兼顾两类教育有区别的教学特点和学习者的不同状态,编写既适应远程教育,又适应高职教育学生学习的文字教材,推进课程教材的共建共享。如广播电视大学为适应开放大学建设需要,在破中立,在立中破,着力建设适应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两类学生学习的特色文字教材。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色,相对而言,以传统班级教学为基本特征的高职教育就显得明显不足。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尤其是在通识课、基础课等方面,实现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形成新的办学特色。
教师是各级各类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在教师资源的开发、培育、利用上,远程教育院校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一个大学实体内,充分利用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弥补远程教育的短板,可有效解决远程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面手”的教师将在实现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人的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人的融合则是两类教育融合发展最根本的要求。
高等学校办学育人,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远程教育在办学中,虽竭力打造网络学习环境,但校园环境缺失是不争的事实。高职教育虽有一定的校园环境,但网络学习环境显然没有远程教育发达,难以形成多元的校园文化。促进网络环境与校园环境文化的融合,可有效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办学环境的融合鼎新,进而形成多元的大学文化与特色。
二、教学模式渗透融合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除受教育自身规律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教学观的影响。一个大学实体里两种迥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融合发展理念和环境影响下,某些要素是完全可以实现融合的,并在相得益彰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远程教育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造,高职教育可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吸纳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关元素打造自身的教学特色,目前大量的信息技术终端已进入传统大学的课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渗透融合,比较可行的路径如: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终端,实现高职教育基础课、通识课等在校园内的规模化教学,在一人授课百人听中提升高职教学的效益,改变高职教育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高职教育的实训基地和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弥补远程教育实践教学难以开展的“短板”。高职教育在工学交替的育人过程中,利用网络、移动终端和数字化资源,在学生分散实习实训时,及时开展释疑解惑,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有机结合,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业管理改革融通
学业管理是对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数量和质量的管理(张建敏、杨芳,2012),包括课程选学、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不同学习成果认定等内容。由于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我国分属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其学生学业管理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学习成果的认定却难以互通,进而形成了两类教育融合发展的体制。实现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破除学业管理的体制性壁垒。
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制,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但迄今为止,高等学校对此还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要实行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学业管理的沟通融合,可在两类教育一个实体的大学中,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依据,探索不同类型教育学业融通的路径。
要实现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学业管理的衔接融通,关键是要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如允许高职学生选学部分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合格后经认定计入学分;对曾经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取得的学分,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后,经认定可免除相应课程的学习;对高职学生未能按期毕业者,后又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其参加高职教育取得的学分应予以认定;允许学生在一个大学实体内选学不同类型教育的同类课程,经认定后进行相应的学分互换等。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质量;效益;公信度;可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虽然经过了“中期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摸索出一些经验,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完善的环节还很多,可探索的空间仍然很大,只有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继续摸索规律,更好的把握方向,使全新的教育模式更加贴近事物本质,符合远程教育规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笔者以为,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处理好电大全局与电大个体的关系,共建和谐电大
被人们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大学不同,是一个学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面向基层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实行中央电大和省、市、县电大(工作站)四级管理,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其中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是这个庞大体系的一小部分,脱离了这个体系就不能姓“电”,也不能称其为“大学”。因此。无论哪一级电大,都应该增强系统意识,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既是一个整体,就一定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只有不断强化这个系统,才能增强抵御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风浪的能力。无论哪一级电大,处理问题都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绝不可只顾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更不能损害全局利益。
强调全局意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级电大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束缚手脚,制约发展。中国人口多,地域广,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差异很大。因此,我们在强调增强全局意识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地域的差异性。不能因为是一个系统就统得过死,要给地方电大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的空间。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因地制宜,不搞“千人一面”;在政策制定上,坚持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地方电大的办学积极性,扩大地方电大的办学自,鼓励地方电大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办出个性,办出特色。作为开放教育龙头的中央电大,最大限度的强化服务功能,尤其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电大的扶持力度,使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
二、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走渐进发展之路
广播电视大学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实现了三次飞跃。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经过“中期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受到学习者的认同。“总结性评估”的结束,标志着开放教育由试点转入常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进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全国在校生已达260万人。笔者以为,在试点和起步时期,规模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规模的学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成功的试验。现在,已经从试点转向常规,规模已达到了一定程度。适当稳定规模,把工作重点放在人才质量上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问题。没有数量也就无从谈质量,而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极其可怕的数量。因此,遵循科学规律,杜绝盲目扩张,是清醒而又明智之举。应该坚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规模。规模要依据师资、设备、校舍、社会需求等综合条件而定,走渐进发展之路是最佳的选择。
三、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维护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公信度
我国的教育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如果以市场经济为理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就会使教育脱离本质属性,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变成商品化。教育教学活动一旦商品化,就会危害社会,贻误子孙。我们不能排除一些单位存在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惜损害广播电视大学声誉的不良倾向。
中央电大校长道凯同志在全国电大书记校长会上指出:“招生规模问题已经解决,质量、结构和声誉问题需要更加重视”。声誉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声誉是一种特质的广告。声誉不好,生存难保。维护电大的声誉,电大人都有责任。首先从维护社会效益做起,具体的就是抓细节,抓服务,抓质量,抓品牌,经过长期的打造过程,赢得社会各界良好的口碑,增强社会的公信度。当然,我们强调社会效益,并不是否定经济效益,教育也有成本有投入,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忽略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有本质
区别的。它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的经济效益,有了这种效益增长,将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提供更加充实的经济实力。
四、处理好教学资源供与求的关系,真正发挥好终身学习平台的作用
远程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网络”,广播电视大学的自身优势也在于“网络”,“网络”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中枢神经。“网络”的功能发挥得越好,电大的优势越明显。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从广播、电视直接授课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转变;从文字教材为主到文字、音像、课件(CAI)、网络课堂、教学包等多种媒体综合利用的转变,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在教学领域内,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但是,目前教学资源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资源建设仍然是电大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共建的方式,统筹规划,上下协调,分工负责,使网络汇聚更优质、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体贴、更周到的服务。
五、处理好长远规划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实现广播电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长远规划与具体工作,一虚一实,一远一近,各有各的功能。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它告诫人们想问题、做事情要站得高一点、想得远一点。长远规划是事业发展的蓝图。有了蓝图,人们工作起来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避免走弯路,避免盲目性。蓝图还是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旗帜,在蓝图的鼓舞下,人们可以焕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干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率先制定出“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电大发展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