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1
在传统的商业时代,通常来说,人们只会用“一袋烟的工夫”,来描述模糊的时间概念,虽然传统商人们信誓旦旦地恪守着按时交易的诚信经营原则,但是,它所说的“按时”交易,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时间的商业价值毫无关系。假如一个商人没有按照事先约定而准时交易,那么,它所损失的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信誉,而并不是商业价值本身。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商业时代,时间的价值仅仅体现在道德范畴的意义中,而并不是商业价值的范畴里。
在典型的工业企业时代,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是从“准时上班”开始的,确实,工业时代最显著的管理特征之一,就是精确守时的管理原则,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时代人们“一袋烟的工夫”的自由散漫的模糊时间概念,并且使得整个人类社会走入了精确时间的新生活方式时代。但是,工业企业所遵循的精确守时管理原则,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所说的时间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准时上下班的时间规定,所代表的仅仅是企业对于组织纪律性的约束;同样,加班加点的延长劳动时间,也只不过是为了增加企业产品的产量而已。
因此,在过去以往的管理世界里,“时间”其实是一个多余的管理词语,最多,也仅仅是被当作了组织内部效率的管理要素而已,它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时间的商业价值,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但是,今天的情况与以往截然不同。一家生产方便面的企业,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一个令人心动的朝阳行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被看好的产品,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一个前景广阔和获利甚丰的大产业,显然令那些核心技术崇拜论的企业大跌眼镜,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方便”二字上:它成功地压缩了产品中的时间要素,至少将面条从煮熟到入口的时间压缩了一倍以上,更重要的在于,它成功地压缩了人们走向厨房的在途时间,使得方便面成为了典型的快产品,“方便”意味着简单、快捷和迅速,而简单和快捷正是现代生活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因此,在未来,“时间”不仅是企业的重要管理要素,而且拆分时间正在成为发现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因为未来的商业机会和商业财富,大部分是隐藏在一种看似无聊的闲暇时间中,换言之,闲暇时间本身就是隐性的商业财富,是社会上闲暇时间的大量出现,才造就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分时促销与分时消费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间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由此,时间本身所体现出的商业价值,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显著。
在今天,一个最显著的商业现象,就是通过拆分时间而获得了新的商业价值或利润来源,譬如“分时促销”、“分时消费”、“钟点服务”等等来自时间意义上的商业概念,已经大量地出现在了今天的商业世界里。它意味着这样一个商业事实:当原本完整的无区别的整块时间,被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时间段落并且区别对待时,原本拥挤狭窄的商业空间,就会忽然间变得豁然开朗。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时间创造商业价值的现象,至少是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商业价值的分析和判断。
6点钟的下班时间,原本是司空见惯的普通下班时间吧?但是,中国,有一家小型超市针对下班族“分时促销”的出现,使得原本司空见惯的普通时间,变成可具有特别商业价值的宝贵时间:它在下班时间的6点种之后的一个小时里,所有的商品包括水果、肉类等等商品,一律大幅度打折销售,而7点种一过,所有商品立即恢复到打折前的商品价格,此法一出,生意顿时红红火火起来。当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同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打折促销有着本质的区别,假如不存在一种特定打折时间的限制,那么,商品打折本身并不会具有商业意义。
至少,“分时消费”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对于时间商业价值的认识觉醒:企业终于开始尝试着划分和缩小“生活时间”的单位,并由此获得之前无法发现的商业机会。
早报和晚报的出版时间,仅仅相差了不过6-8个小时,但是,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时差,不仅区分出了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同时,还决定了报纸内容和风格的差异。一般来说,早报的新闻内容主要是以重要的时政财经新闻为主,而晚报的新闻内容则更多的是普通生活的新鲜趣事,原因是上班族们习惯上班时看报,而休闲的老人们习惯于午后读报。显然,这恰好与我们以往的传统看法相反:不是内容决定读者,而是不同时间段的读者阅读方式,决定了报纸的内容是什么。
时间的背后是生活方式
拆分生活时间的实质,是在拆分原本混沌不清的生活方式。换言之,当我们分不清纠缠在一起的闲暇生活方式时,拆分时间是使它们显出原形的最好手段。在中国,有一家生产小核桃的企业将产品定位为一种休闲生活食品,可他们却不知道产品属于哪一种休闲生活方式,也不知道产品应该走到餐桌上、还是摆在客厅里?最终,他们将产品定位于一种“在途时间”产品,于是,他们的小核桃产品放弃了多种选择,确定无误地走向了航空飞机、旅游大巴等等“在途生活方式”,成为了航空食品和旅游食品,由此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商业价值。通俗点说,一个产品摆在哪里并不重要,一个产品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才是非常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因为顾客是分时消费的,所以产品也必须具有时间性。
假如一个企业拆分时间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商业价值,那么,原因只可能有一个:在那个特定的闲暇时间段里,没有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支撑。因此,需要特别提醒企业的是,拆分时间只是手段,其真实意义在于拆分生活方式,假如一个企业拆分时间却一无所获,那么,它一定是只关注了拆分时间,而并没有去关注背后拆分的生活方式。反过来说,拆分时间正在使得企业(产品)时间与生活(闲暇)时间逐渐接近和融合,从而使得企业原本局促的商业空间,忽然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顾客时间与产品时间
确实,过去以往的企业管理,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顾客时间”和“产品时间”的严重分离了,使得时间本身就失去了商业价值和意义,所以,过去的产品找不到顾客,而顾客也找不到产品。现在,打通二者之间彼此隔膜的方法,就是通过拆分时间获得二者的融合性,发现二者之间在时空上的同一性,消除双方的彼此分离和隔膜,修正双方的严重时空错位,使得产品能够在恰当的时间里,找到或发现与产品相对应的顾客,因为顾客总是存在于一种生活方式里,而时间才是形成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在今天,拆分时间的意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外部的商业价值上,而且开始延伸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层面上,并成为了企业衡量工作业绩的新标准。
“钟点工”的出现,当然是钟点服务带来的新管理词语,但是,它更深层次的管理意义,则意味着“时间”成为了判断工作价值的衡量标准,软件公司的劳动成果,则几乎完全是以时间为衡量依据,通俗点说,软件工程师是典型的钟点工,市场销售经理也是变相的钟点工。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communityfor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Methods:select488patients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andrelatedchronicdiseases,to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andstatisticallyanalyzetheindicationchanges.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atient''smeals,exercise,bloodsugar,bloodpressurelevel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lifestyleandqualityoflifeandhasa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ronicdisease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结构的加剧,使得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人们普遍对以上疾病的危害性,仍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盲区存在,忽略了致病的最关键因素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1]。因此,增加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社区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88例,其中糖尿病203例,高血压285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后,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档案。
方法:⑴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的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身高、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饮食、运动、不良嗜好(嗜酒、吸烟)等。③遗传病史、现在治疗情况等。④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常规体检),并记录。⑤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护情况。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培训。⑵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饮食干预。②运动干预。③不良嗜好干预(戒烟、限酒)。④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由本社区医生分组对患者进行以上几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摄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关的锻炼计划(慢跑、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有吸烟和嗜酒的患者,要求其戒烟和限制酒的摄取;帮助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家庭及饮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月1次的访问与督导,随时提醒患者遵从遗嘱,核实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各种要求的完成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于2012年4月即24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及血压、血糖的变化情况,与干预前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较健康教育干预前有显著变化(P<0.01);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以便减少、改善以及消除导致健康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提高人们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是现在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和避免患者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3]。其中健康教育必
[CSX]
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逐步渗透到患者的意识当中,同时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成立相应的结构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4,5]。通过相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善、摒弃这些行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本研究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向其他相关社区推荐。
参考文献
1魏红.对高血压人群的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6.
2付丽萍.谈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46.
3廖艳,林殷,张聪.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83.
4单建刚,张晓红,王艳梅.浅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2):272.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3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社区分级管理[1]效果情况。方法: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选取东湖镇下属社区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对象若干人数,随机分为干预组(n=136)和对照组(n=124),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健康管理。对干预组实行分级管理[3],对照组仍按照传统糖尿病管理方案进行管理,以此来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率、血糖控制率和规范管理率等的情况。结果:实行分级管理12个月后的干预组管理对象的药物治疗率、血糖控制率和规范管理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分级管理 效果评价
由于糖尿病是一个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且多需在院外终生治疗,而社区糖尿病分级管理具有免费、规范、便捷、贴心服务的优点,故能成为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的最佳服务模式。本文将探讨2型糖尿病分级管理的效果,现将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办法,选取东湖镇下属社区的糖尿病管理对象26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n=136)和对照组(n=124),均进行为期12个月(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的健康管理。其中干预组(分为常规管理83人,强化管理53人),女73例,男63例,男女之比1:1.15;病程1~36年不等,平均13.4±3.6年;年龄36~83岁,平均62.3岁;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学历12例,中专(高中)学历26例,初中学历45例,小学及以下53例。对照组女67例,男57例,男女之比1:1.17;病程1~38年不等,平均11.3±4.1年;年龄35~81岁,平均60.7岁;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学历9例,中专(高中)学历27例,初中学历41例,小学及以下47例。综上两组病例均衡可比。
1.2 干预方法 对干预组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开展健康管理,内容包括给予常规管理对象每季1次、强化管理对象每月1次的免费血糖监测,同时对其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体育锻炼、病情监测和药物治疗等的综合干预;对对照组按照传统糖尿病管理方案即每季度1次进行健康管理,同时血糖监测实行有偿服务。
1.2.1 血糖监测 定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具体采取定期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和门诊随访相结合的随访方式,并对干预组对象开展随访预约和催访工作,见表1。
注:血糖监测到位率=实际血糖监测人次数/应监测人次数×100%。
1.2.2 健康教育 对干预组实行每季1次的集中性健康知识讲座和随访过程中贯穿的生活方式知识讲解为主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生活方式改善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等,以此来加强医患交流,能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2.3 运动指导 对干预组的管理对象按照其年龄、体质指数和身体状况等情况为其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建议患者以餐后1 h运动为宜,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30 min。
1.2.4 营养干预 根据《糖尿病平衡膳食指南》,为干预组的管理对象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处方,并要求其注意清淡高纤维饮食,做到每天总量控制、营养合理。
1.2.5 健康体检 根据《糖尿病管理规范》[3],由社区责任医生为干预组对象进行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基本的物理检查和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和血糖、尿常规、血常规等的检查。
1.2.6 用药指导 社区责任医生根据管理对象的血糖和其它生理指标,指导督促干预组对象按时定量规律服药,并指导其低血糖反应的简单处理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SPSS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糖尿病知晓率 通过对干预组管理对象进行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后,调查发现其对糖尿病的知晓情况明显提高。调查数据显示干预组136例糖尿病的知晓率为97.1%(132/136),而对照组124例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60.5%(75/124),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34.75, P< 0.01 )。
2.2 生活方式改变情况 通过对干预组管理对象生活方式行为干预后,发现其生活方式有了显著的改善(P< 0.01),见表2。其中规律运动指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累计时间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低盐饮食指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饮酒指平均每日饮酒量超过1~2份标准量(1份标准量相当于啤酒350ml、红酒150 ml或低度白酒45 ml);吸烟指平均每日吸烟1支以上。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等而不断提高,并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研究表明,在以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为基础,通过社区责任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为其制定规范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极大地提高管理对象的管理依从性,对于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也显示通过分级管理,干预组对象的健康行为改善明显、糖尿病知晓率极大提高、血糖控制率大幅提升等。结果表明,东湖镇社区的糖尿病分级管理模式是具有良好效果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和降低急性事件的发生中也被证实是切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浙江省卫生厅,2012,08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4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干部保健科糖尿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1.25±5.68)岁,平均体重(76.34±7.38)kg,平均病程(1.58±0.33)年;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0.83±6.23)岁,平均体重(75.63±7.44)kg,平均病程(1.55±0.4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入选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能独立或在调查者的帮助下完成研究问卷,且均为自愿报名接受健康管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患有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有心肌梗死史、精神病史者;排除生活不能自理者;排除有听力障碍或语言交流障碍者;排除不愿参加定期随访者。3.方法。对照组患者以糖尿病知识系列讲座的形式给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内容包括糖尿病概述、防治知识、饮食及运动对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效果、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课后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每周进行一次讲座,共8次,讲座结束后不进行强化管理,由患者自己安排饮食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系列讲座的基础上增加互动讨论及实验,讲座结束后按患者自愿分组5-8人一组,讨论对本次讲座内容的理解及怎样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的经验,医务人员可一起参与讨论,以便及时了解患者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实验课在讲座结束后进行,内容包括量化饮食及运动,患者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制定饮食方案及运动方案,医务人员则根据患者自己制定的方案及患者自身体质指数、病情及劳动强度给予相应的指导。糖尿病患者每日需保证3餐,或少食多餐,但每日加餐需在2次以内,早、中、晚三餐的热量占总热量的30%、40%、30%,热能来源分别为蛋白质不超过15%,脂肪为25%-30%,碳水化合物为50%-60%,患者在自己制定饮食时学会合理、营养饮食。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原则上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每周运动3-5次。观察组患者每周随访一次,并对患者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便及时反馈给医师做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避免患者缺乏信心而放弃控制饮食及合理运动。两组患者均在管理半年后进行随访。4.观察指标。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高脂、饮食偏咸、酗酒、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量表问卷采用DMQLS[4],包含5个维度(疾病、社会、心理、生理、满意度),共87个题目,每个问题均有5个等级回答,积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差。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结果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较管理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有明显改善,其余各生理生化指标仅轻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经管理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对比。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对比。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除社会维度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较管理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满意改善,详见表3。
讨论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5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小组在山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自愿参加原则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共10个自我管理小组103例,开展6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对运动、吸烟、饮酒、食盐摄入状况和生活影响度及有关身体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自我管理小组6次活动后,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腰围、收缩压和生活影响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患病引起的情绪低落、遵医嘱服药及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对生活影响度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我管理小组在山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对患者运动、腰围、收缩压及生活影响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自我管理小组;山区;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流行态势严重,疾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较高。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推进,为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本研究通过建立自我管理小组,探索“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高血压干预模式。于2014年12月—2015年4月成立了10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连续开展6次自我管理活动,现对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辖区内的10个街道(乡镇)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行政村),对该区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宣传与动员,对依从性较好、能自理且有意愿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共10个自我管理小组108例,项目期间5人失访,失访率为4.63%。
1.2方法
自我管理小组由正、副组长2人、健康指导员1人及组员组成。正、副组长由高血压患者小组组员推荐产生,负责组员管理及开展小组活动,了解、汇总组员的各类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责任医生作为健康指导员,在每次活动中对研究对象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现场指导。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开展6次,每3周开展1次活动,每次1h,主要内容为自我管理介绍、合理膳食、运动、控制体重、情绪管理和戒烟限酒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和讨论。活动内容经正、副组长与健康指导员沟通,根据组员的需求制定,主要参考《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指南》[1]。采取互动交流或座谈方式,激发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次活动开始先进行热身活动,然后复习或者总结上次的活动内容,具体活动中患者之间相互讨论,结束后再制定下次活动的内容。设计调查表格,活动初和活动结束后对组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和体格测量,评价自我管理6次活动前后高血压控制情况及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度等干预效果。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运动、吸烟、饮酒、盐摄入情况和生活影响度等;其中生活影响度主观感受包括生活影响度和自我主观感受;以疲劳、身体不适或疼痛、情绪低落、其他症状或健康问题、遵医嘱服药及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等5项为主观指标,由患者根据主观感受按照1~10分进行测量评价,1分表示没有影响,10分代表非常影响。体格测量包括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
1.3评价指标
吸烟是指每天至少1支,连续或累积达6个月,并且在调查期间仍吸烟。饮酒是指每周饮酒至少1次,且调查期间仍饮酒。运动是指利用业务时间有意识规律进行的、以强健身体为目的每次超过10min的各种活动,不包括职业性体力活动、体力劳动或日常出行。低盐饮食是指盐摄入口味较淡。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03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70例,占67.96%;男性33例,占32.04%。年龄48~84岁,平均(68.48±8.30)岁,其中≤65岁的36例,占34.95%;>65岁的67例,占65.05%。
2.2生活行为方式比较
通过6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患者吸烟、饮酒、低盐饮食行为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运动比例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高血压自我管理前后患者生活行为方式比较(n=103)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前例数百分比(%)干预后例数百分比(%)χ2值P值吸烟2019.421413.591.27>0.05饮酒2322.331413.592.67>0.05运动5856.317269.904.09<0.05低盐饮食5856.316462.140.72>0.05
2.3体格测量指标比较
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前后BMI指数、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腰围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高血压对生活影响度比较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主观生活影响度分别为(27.52±13.24)分和(24.52±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其中干预后“因患高血压引起的情绪低落”“遵医嘱服药及行为生活方式调整”及对“现有的任何其他症状或健康问题”的影响较干预前均有所减少,干预前后分值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之一,生活方式改变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高血压患者运动、腰围、收缩压和生活影响度得到了改善,说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6次活动后,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后高血压患者参加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说明通过集中交流形式有利于其运动行为的改变,但吸烟、饮酒与低盐饮食方面无差异,与对乌鲁木齐市赵娥等[3]研究结果一致,低盐饮食的结果也和王茜青[4]报道的不一致。需提高直观感受度,如发放控油壶、限盐罐,组织参观健康教育馆控烟分馆等,通过不断的信息刺激与组员的相互影响,推动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经过6次活动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腰围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但舒张压前后无差异。而北京市[2]、杭州西湖区[5]的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对象65岁以上老年人人数较多有关。老年人群心肌收缩力、心脏排出量与动脉壁的弹性均有一定下降,因此干预效果不明显。而本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前后主观生活影响度有明显下降,提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模式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生活的主观感受,患者生活信心有所提高。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患者归属感,减少了情绪低落的程度,在遵医嘱服药及生活方式调整方面也有所改变。自我管理小组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组织,通过多次活动传递给组员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对于患者增强自我效能具有重要作用[6-8]。互动性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和自我管理效果[9]。本研究干预对象大多为老年人,生活方式固定,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集中活动后,也未建立较为紧密的线下合作关系,患者日常生活中各自行事,相互督促的氛围还需提升。健康指导员技能有待提高,无法有效提供适合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或者无法满足患者提出的需求,导致患者质疑自我管理小组的科学性及作用。因此,健康指导员不仅要从患者自身实际出发,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心理等方面的干预,同时也要掌握教育的艺术性[10],如不拘泥于场地、时间等,在医生的支持下依靠自己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身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11]。与此同时应做到不断更新知识,保证健康活动的多样化,如增加中医保健、心理健康等内容,要让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具有可操作性[12]。本研究由于未设立对照组,且研究对象为依从性较好、能自理的有意愿参加的高血压患者,致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傅华,傅东波,丁永明.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83.
[2]谢瑾,董忠.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对自我效能及其血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329-331.
[3]赵娥,孙高峰,伊力努尔·阿吉,等.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2):195-196.
[4]王茜青.社区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成效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119-120.
[5]缪琴,缪英,张片红,等.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2(8):772-774.
[6]朱兰,吴克明,凌枫,等.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2009,21(6):253-255.
[7]卓志鹏,袁雪丽,伟,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56-658.
[8]郝佐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3):149-150.
[9]潘桂琼,江小涓,冯树梅,等.开展自我管理小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11(34):823-825.
[10]王英华.社区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6):184.
[11]杨颖,邵岩,刘咏梅,等.北京市朝阳区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慢性病学杂志,2014,15(4):305-307.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6
阐述了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探讨建立有效的冠心病自我管理支持模式和策略,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变行为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冠心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0引言
由于冠心病无法通过临床治疗手段而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并且需要将这种治疗和管理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冠心病患者自身必须承担一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任务,即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将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自我管理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
BarloN等将自我管理定义为:患者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行为改变的能力。简而言之,自我管理就是指患者“在卫生保健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
2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欧美等国家对于慢性病的防控研究已多年,并经过多方面证实,积极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慢性疾病的康复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已将这种卫生服务覆盖在所有社区中,作为一种常规工作。澳大利亚“快乐生活俱乐部”是一种慢性病自我管理新模式,它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采用动机谈话技术与患者有效沟通,把社区卫生人员培养成“健康教练”,利用相关技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
3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
3.1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差,危险因素的控制不理想。EUR以Sp琅Ell研究显示,7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中约50%患者的血压和58%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未得到有效控制,吸烟、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群大部分未得到控制。
3.2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负性情绪、经济因素、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健康素养等,其中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影响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运用自身所有技能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程度,以及按照期望能达到目标的信心程度。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受到的来自社会、家庭、朋友、同事等各方面的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和援助,也是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健康素养是指人们获取、理解、采纳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促进自身健康的过程。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能改变患者不良健康行为,促进冠心病的自我管理,从而达到减缓疾病进程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3.3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措施发展。据文献报道,在美国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主要为经过培训的某种慢性病病人或志愿者作为授课小组长在社区中以小组形式与其他病人一起分享有益于健康的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在澳大利亚则开展了网络在线非同步慢性病自我管理课程,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我国台湾地区主要采用自我管理知识手册,自我管理技能培训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在国内也已开展了冠心病自我管理干预的研究。干预的措施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组织疾病管理技能培训;组成同盟小组,组员相互交流,同伴互相教育;并采用多媒体试听材料、科普网站、发放宣传材料、定期随访;同时邀请家属参与其中江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了科学的预防、用药和自我救护知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存质量。
4结论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上升,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对控制危险因素有着重要意义,除教会患者各种自我管理的技能,还应在社区启动1级预防,宣传冠心病的知识,传授急救技能,根据影响冠心病自我管理和疾病进展的因素对社区危险人群进行筛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