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灌注桩基础 设计 施工 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在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低位日益关键。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直接导致城市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人均土地占有率指标在近几年以来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为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与城市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之间的矛盾,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针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工作的同时,积极展开了高层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以此达到建设土地利用率的提升目的。高层建筑广泛应用于城市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当中。由于这类建筑工程对于地基基础变形能力以及承载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灌注桩特别是冲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最关键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实际而言,依照建设工程所处建设区域差异性的地质情况,针对冲孔灌注桩基础进行差异性的设计与施工能够确保建筑股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性。那么,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当中,设计与施工环节应当对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予以特别关注呢?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

在针对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依照施工区域的实际施工经验以及可供选取的基础形式,在确定灌注桩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可以换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在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作业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勘探,在此基础之上对桩基的选用作出合理确定。在这一过程当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建筑工程建筑物实体变形量以及载荷作用力有着严格要求以及实际地址勘探情况较差的工程实例而言,作业应当以多类型灌注桩的复合型使用来确保建筑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应当依照冲孔灌注桩所确定的作业位置以及根数对桩长以及单桩极限承载力参数加以合理计算,在这一过程当中兼顾对各分项系数的处理。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一点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为确保冲孔灌注桩基础质量的稳定性,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按照1%且不小于3根(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总灌注桩数小于50根的情况之下,以抽取2根样本桩基为标准)的比例在灌注桩总数桩当中抽取灌注桩样本进行试验分析,在确定桩静载检测试验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之下将其应用于施工桩基作业当中。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分析。首先,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当造孔质量进行合理控制。选取包括冲孔孔位偏差值、孔径偏差值、孔深测定值以及桩孔垂直方向偏差值在内的多项指标同相关规范标准中的既定指标参数进行核对,并在整个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作业人员应当特别关注清孔质量的处理问题。具体而言,当钻孔抵达设计深度参数且未灌注混凝土的情况之下,端承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50mm范围之内,摩擦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300mm范围之内。为确保实际测定数据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在冲孔灌注桩的清孔施工作业当中,现场施作人员应当不间断的对泥浆进行置换处理,孔底500mm深度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当在1.25范围之内,并且泥浆当中的含砂率应当始终小于8%。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分析

结合上文有关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要点分析,笔者现依照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作业流程,针对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量放线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利用经纬仪装置放出灌注桩桩位,将一钢筋布置在桩位中心位置,在得到建筑工程业主方以及监理方复合合格之后方可投入施工项目的实际施工环节当中。

(二)护筒埋深施工分析。选用厚度参数为4mm~8mm的钢板加工制成灌注桩基础施工护筒,护筒高度参数一般来说以1.5m为宜,施工作业人员应当于护筒上部位置增设不超过2个的溢浆孔,在对桩位中心所确定位置进行复合无误之后以粘土对护筒进行回填及夯实作业。

(三)冲击成孔施工分析。这一施工步骤是整个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有关冲击成孔的操作应当选择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把质量关口。

(四)清孔施工分析。在冲击成孔施工作业完成,钢筋笼还未下方的期间当中,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选用橡胶管对已完成冲孔做清空处理。涉及到一次清孔与二次清孔两大施工步骤。对于一次清孔施工而言,施工目的在于合理降低泥浆比重,确保二次清孔不会因孔内沉淤过厚而无法进行;对于二次清空施工而言,其施工目的在确保钢筋笼下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泥浆比重严格控制在1.25一下,泥浆内含砂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

(五)钢筋笼安装施工分析。为确保主筋保护层的厚度一定,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按照2m的间隔距离标准在钢筋外侧位置焊接70厚钢筋垫圈,并以边沉边放的方式完成整个钢筋笼的安装施工作业。

(六)水下混凝土浇灌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对水下混凝土的整个浇灌施工作业质量加以合理控制,以系统的质量管理杜绝包括断桩以及裹泥在内的多种质量缺陷,确保整个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最关键载体,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有着无限多种可能。高层化、规模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已成为新时期建筑工程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作用之下,有关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建筑工程各方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大为.刘东霞.洛栾高速公路堂洼大桥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J].铁道建筑.2011.(01).86-87.

[2] 杨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灌注桩基础持力层的确定. [C].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03.888-893.

[3] 吴永红.郑刚.闫澍旺等.多支盘钻孔灌注桩基础沉降计算理论与方法. [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05).528-531.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2

【关键词】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对于水工建筑设计与施工工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两项工作会对水电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水工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也在日益更新,同时也推动了水工建设不断发展。

1.水工建筑的设计

1.1总体规划

水工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布局主要包括水工的主体建筑与一些其他配套设施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中主要包括主泵房、坝、闸及其相关的变压器室、配电室、桥头堡与水闸起闭的机室等部分。配套设施中主要包括水工设施的维护、生活用房屋、管理用房屋、绿化及活动场地等部分。对水工建筑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确保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做好规划与布局工作,期间应使各个建筑物间便于联系,并注意内部简洁、流线顺畅,另外,也不可忽视对环境的设计工作。每个建筑物都可选择集、分两种方式进行布置,这需要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1.2空间布置

水工建筑设计工作是有着一定的工作顺序的,首先应提出对设备的布置要求,然后对建筑布置的平面形式进行确定,在布置过程中为使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交通情况与使用的尺度等方面符合相应的使用规范与要求,则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控制。所以,对于相关的设计人员而言,应将其主动性与创造力完全发挥出来,同时还应考虑到建筑的空间综合利用与有效使用等方面的因素。

1.3造型风格

对于一座建筑而言,其所表现出的具体造型,往往会反映出其性格特征,如W?odawa犹太教堂,其造型风格则是一种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又如温哥华山庄,则是一种充满了贵族气息的造型风格。但是,每座建筑的表现形式应充分考虑到其所处的实际环境,应做到环境与建筑协调一致,对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控制对其进行随意幻想,或是为达某种目的而进行臆造。另一方面,对于在同样的环境下的同一组建筑物而言,应尽量避免各建筑间过于雷同,应确保每个建筑物都拥有其各自的性格特点,对此,可在细节方面入手,丰富其性格特点。在确定建筑实际风格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建设单位或时下流行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应考虑到当地实际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2.水利工程中防洪规划设计

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同时,应与本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明确防护对象以及治理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防洪防涝的规划工作,制定出防洪防涝体系布局,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洪防涝控制措施,详细划分洪泛区、蓄洪区以及保护区,进一步完善分期实施方案,并对进行认真的投资估算,同时采取评价体制。

当前,人们都已基本认识到水利工程在防洪工作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治效果,首先应提高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只有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有可能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2.1调查研究

期间应整理并归纳出流域自然地质条件与相关的水文资料,明确产生洪灾的具体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洪防涝措施及标准,同时进一步征求防洪防涝方面的相关需求,认真做好地质测量与勘探工作。

2.2制定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与现实中的需要相符,并按照实际的地理条件与经济情况来划分防治保护区,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发生程度与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研究出最为理想的防治措施,在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标准。

2.3体系构建

对于不同的流域而言,其自然条件与防洪防涝体系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应综合考虑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对整个防洪防涝体系中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出最为理想的防洪防涝规划。

2.4综合评价

做好防洪防涝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程度,也可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但在另一方面,防洪防涝工程建设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于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垃圾排放、移民安置等问题上,都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中应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在最大限度上控制对周遍环境的影响。当前,年均效益对防洪防涝措施效果的反映还不是十分完善,对此,可与往年数据中的洪水数据相结合进行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的经济效益列入防洪防涝的效益内。

2.5报告编写

防洪防涝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水文与洪水资料分析,历史洪灾分析,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工程建设及投资、移民安置等方面。

3.水工建筑的施工特点

对于水电水利建筑工程而言,在建设过程中会因地质、地形、气象与水文等各项因素而受到制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选型、工程的选址与投资、施工及枢纽的布置等方面会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条件更加复杂。期间,对于泄水的建筑物而言,其会在泄水的过程中对岸坡与河床产生较强的冲刷作用。另一方面,如需在江河之中开展水利工程,施工难度是极大的,因此,一定要慎重处理截流、度汛与导流工作。对于大型的水利工程而言,一旦其挡水的建筑物出现失事现象,那么对下流造成的灾难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更需要认真严谨的做好设计工作,并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在水电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应控制好建筑的强度,另一方面还应尽可能的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大型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特点。

3.1工期长、工程量大

对于大、中型的水电水利工程而言,因其施工体积较大,所以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而且,从浇筑混凝土工作开始,直到建筑工程基本完工时,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期间,如需加快施工速度,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则需要在施工期间采用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法以及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需利用机械化的施工手段以实现这一目的。

3.2有较强的施工季节性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自然环境中的降水、气温变化、拦洪度汛等因素而影响到施工进度,进而使施工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3.3对施工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水工建筑施工期间,有时会遇到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工作,对此,可在施工期间采用分块分缝方法进行浇筑工作。同时,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而出现裂缝,或是建筑物表面发生冻害,应随时掌握施工期间当地的实际气温条件,进而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3

关健词:强电系统网络设计弱电系统网络设计 避雷系统的安装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要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流,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激烈,我国加入WTO后,各项产业要逐步与国际接轨。要求我们的科学技术,各项产业和社会生活,都要更快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大的银行、企业、事业对生产、办公和生产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这所有的一切,都要求建筑的电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趋向。建筑工程建成后,使用年限相对较长,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建筑在此期间,对建筑的内外装饰,可以多次进行重新维修,或重新装饰和进行改造。但对建筑的电气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内部的电气工程立体结构,是难于重新维修和进行改装,改造的。

因为这涉及到对建筑工程结构的破坏、改造和重建、难度大,费用高,对建筑物使用年限和安全系数都有损坏及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建筑的电气工程在设计和施工前,有长远的考虑和发展的目光,打破传统和常规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思想,有适应客观发展,面向未来的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的新思想。建筑工程随着使用要求,如办公、生产、生活、娱乐的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及生态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各类的以电能为源动力的设施、设备、仪器、用具越来越多,丰富多彩。加之我国电力生产和电能资源不断丰富,电量消耗不断增加,这对建筑的电气工程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在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等方向,都有新的技术和工艺要求。建筑的电气工程,必须具有面向未来的设计与施工思想。

以下是本人在电气工程设计中的一些见解:1、强电系统网络设计;2、弱电系统网络设计;3、避雷系统的安装技术

1、强电系统的网络设计系统:照明线路、动力线路;各种实用与生活辅助用电线路,各种实验用电插座线路,消防系统中的照明、动力、控制线路。还要增加办公、生产、生活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生态化发展要求的用电弦线路。预期内及预期外,可能增加的电气网络系统线路。空调设备、饮食电气、厨具及取暖用电气能源等等,在强电系统设计时,一次性都需纳入设计之中,强电系统的网络设计,要比以往在线路要求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制约机制也更加复杂了,设计的复杂性,难度和精确要求,越来越严越高。

2、弱电系统网络设计除常规的电话系统线路,直线广播系统线路,直线电视系统线路、火灾系统线路外。要增加电子计算机终端系统线路,网络终端系统线路,闭路电视射、放系统线路,多媒休系统线路,以及电化教育系统、直流子母钟系统线路等等。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还会增加某些系统线路的要求,也是想象之中的事情,在弱电系统网络设计之时,就要有所预见,有所考虑,有些项目的增设纳入设计,也是必要的。电气接地保护装置线路设计。其中包括:一是防雷接地装置线路,现代建筑工程,除防雷接地一般装备要求外,还有些特殊要求,引线均压环及闭合接地装置等,就属其特殊要求,而这些都有竖向敷设线路。二是屏蔽保护接地线路。在一些建筑物中,一些特殊的房间要求对电场、磁场或电磁场屏蔽直接地线路。这些接地引下线路,要求通过建筑物的某部分,直到地面为止。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站的迅速发展,建筑物中具有这些要求的房间,会越来越多。这在现代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都是必须考虑和事先安排周到的。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施工认真研究,全面考虑,科学配置电路。强电系统网络、弱电系统网络、接地保护装置线路等,都要安排在建筑物墙壁内特定的有效空间。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的并行与交叉,都必须设计得科学、合理、排列顺序规范,各种线路管位位置配置方便得体。特别要注意的是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的配置,不仅要研究空间配置科学合理,更要注意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之间的物理影响,各线路之间的相互感应,感应的强弱以及可能产生的电学现象。对其可能产生的物理现象的后果,要有科学的分析,精确的计算和相应的措施。

3、避雷系统的安装技术避雷系统的技术原理通过导电与受电端向空中放电,与雷雨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减弱雷雨云电场强度,达到防雷的目的。若受电端果是直击雷,那么避雷针则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起到保护作用。避雷系统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通常采用镀锌圆钢或者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者柱内进行敷设。对于引下线出现的技术问题研究,应加强监督,严格现场管理。

电气工程中设备调试与试运行技术电气调试工作,是指利用相关技术,在电气设备安装工作结束后,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规程以及制造厂家的技术要求,对各个设备进行逐步的调整试验,从而得出安装质量与设备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是否能够投入正常运行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4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暖通设计

1 暖通设计方案合理的意义

房屋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居民入住以后的舒适度,关系到建筑的宜居性,在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北方,房屋建筑的暖通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冬季时的室内温度;作为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最大的部分,建筑的采暖系统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使建筑的节能效果能够达到当地规定的节能标准。

确定工程的暖通方案,就是确定建筑的供暖空调标准,需要在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时就要确定,合理的暖通设计方案可以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同时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根据不同地点的气候习惯以及居住习惯,建筑的暖通设计方案也有较多的不同,根据工程建设情况而制定的暖通设计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性能,标准所采用的室内设计温度决定着暖通工程的投资。

在工程建设时,建筑的采暖系统选择市政供热的方式起始报装费用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则相对轻松;以自备锅炉房进行供暖的方法,建设时的投入相对较小,但增加了建筑的物业管理负担且将对整个建筑圈内的居住环境有所影响。因此在进行暖通设计之初,就要确定整个建筑的供热方式,以方便根据供热方式的不同进行整体管网的设计,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的投资浪费。

2 暖通设计方案遵循的原则

2.1 符合建筑用途以及使用要求

暖通工程的设计应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居住的建筑,其暖通设计与大空间人员密集处的暖通设计肯定会有所不同。根据建筑的用途和使用要求,暖通设计的方案应注重其合理性。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情况以及能源情况,暖通设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与相关的技术专业配合,使暖通工程的设计合理化。

2.2 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维护成本

暖通工程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运行故障,如目前位于地下室的配电所,若通风不畅会导致建筑群整体断电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暖通工程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系统的维护成本。在布置暖通工程的设备以及管道时,应为后续的安装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同一工程中使用的设备,应尽量选择统一的型号,以方便后续维护工作的进行。

2.3 考虑到整个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目前化石能源日益紧张的大形势下,暖通工程作为建筑耗能的主要环节,是建筑节能的重点,在进行暖通工程的设计时,应考虑到系统的节能效果,包括施工过程中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两个方面。暖通工程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在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整个系统的节能效果,在热工要求合理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3 暖通设计的合理有效方法

3.1 空调设计注意的问题

暖通设计工程中的制冷环节一般由空调完成,在部分地方空调也承担着冬季取暖的任务,因此在空调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冷热源的选择,根据工程的概况进行合理的选型,既要符合现行的节能标准,又要满足建筑的制冷和取暖需要。空调的水管在建筑的伸缩缝处,应设计出膨胀节,以避免建筑受到温度以及沉降等原因的影响时,导致空调的供水管道受压变形,使系统出现漏水的现象;空调的供水系统需要做好平衡工作,根据系统中的水流量以及水压,根据系统的循环方式,以同程管道和平衡阀来使供水系统保持平衡的状态。

3.2 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

房屋建筑的通风系统决定着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决定着室内相关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风向和排风量,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设计。为了降低工程的造价,目前建筑中的配电机房多位于地下层,对通风系统的要求较高,因此地下室的通风系统应能完成排热的任务,并且要兼顾防火设计的要求;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设计与配电房相似,在柴油机储油间的通风设计上,则需要一定的防爆处理,可以选择防爆风机;公共建筑中的厨房油烟管道设计中,应有防火阀,为二次深化设计打好基础。

3.3 降噪和防震动的设计

一般的民用房屋建筑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整个系统中的通风设备以及给水设备在运行时,都会有一定的噪音和震动,因暖通工程中管道众多,会导致噪音和震动的传递十分迅速,因此在进行暖通工程设计时,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一定的降噪处理和防震动设计,以避免二次施工造成的扰民和重复投资。暖通工程的降噪措施较多,如在设备外安装隔音罩,对管道内流体的露点进行控制等,或者将容易产生噪音的设备与用户隔离;减震的方法包括弹性支架以及柔性连接的方式。

3.4 采暖系统的设计重点

目前的房屋建筑的采暖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板辐射,一种是暖气片散热,这两种系统各有优劣,在选择上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为了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宜居度,地板辐射的采暖方式应用得比较广泛。在设计建筑的采暖系统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集中供暖的方式,以单元为单位建立独立的小型供暖系统,改善进水和回水的效率,有效促进水的循环流动,保证采暖的效果;热水供暖的方式可以采用上行下给的单管方式,既减少了管材的耗费,也方便了后续的维修;应注意地板辐射的采暖方式循环水的温度不能超过60°,以免因长期辐射散热降低地板的使用寿命,燥热的室内环境也会影响住户的身体健康。

3.5 大空间内的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大空间建筑也越来越多,对大空间的暖通工程的设计区别于一般的房屋建筑,需要根据大空间内部的空间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大空间的室内空间高度因功能不同可能有所区别,高层建筑的中庭高度可达100m左右容易形成温度阶梯;根据空间内部的居留特点,人群往往比较密集,但因人均空间体积较大,对换气次数的要求并不高。具有高大空间的建筑一般采用单独热源的方式进行取暖,室内的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注意送风系统的合理性,考虑到室内温度阶梯的存在,可以采用上送下回的方式进行送风,并且注意对风量和射程进行控制,在冬季应适当提高送风的速度。

4 结 语

暖通工程是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建筑的宜居性,使建筑工程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要,同时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在进行建筑的暖通工程进行设计时,应本着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原则,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功能和用途进行暖通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研究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项目设计的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是实现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因此二者都要加强重视。

一、建筑项目设计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加强对建筑项目设计的控制是确保该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产品能够满足法律法规和实际需要的关键所在,并可保证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完成。一般而言,加强建筑项目设计控制,就要对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其主要应当包括设计新技术的引进、新工艺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是根据事业部门、项目经理以及顾客所签定的项目设计合同与技术协议进行的,并由建筑工程事业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将和具体工程项目设计有关的一些技术资料转交,由设计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设计和实施。从实践来看,执行项目主要是由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组织编制工程计划表和开

工报告,并执行其相关规定的内容,其具体设计和全过程控制流程可从以下图示中展现出来(图一)。

从流程图上可以看出,建筑项目设计的全过程控制过程是工程项目设计企业的主要市场竞争力所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控制理念仍然坚持着系统管理科学的特点,将系统管理学的理念引入工程项目设计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对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控制理念和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必然节节攀升,从而为我国建筑事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活力。

(图一: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及控制流程图)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现状

从实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领域一直采用的是标准定额管理造价控制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表现出了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下的投资多元化和价格透明化,传统的定额管理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不能科学的反映出建筑工程企业的真实情况,尤其是技术实力与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水平。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都存在着一些非常相似的问题,比如都比较重视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而轻视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决策环节;而且在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方面也是如此,没有真正进行全面地、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

除了思想上的重视不够外,对于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也不严格,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的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的造价全程控制力度明显的不够。从理论上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工作,应当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并且要对整个过程的造价和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由于某个方面或环节上出现了失误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更不能出现随意控制的问题。但实践中这些问题比比皆是,我国多数的建筑企业都没有制定一个相对比较严格的制度,因此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更不可能对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利用非法手段把建筑产品的需求者、生产者以及建筑中介机构等串通在一起,并通过加大对具体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等方法来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以上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质量,对该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非常不利。

三、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真正的落实控制质量,就必须加强全过程的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所谓项目投资决策,主要是指对拟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经济和技术论证,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综合的权衡,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一套最佳的投资方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以及经济效益的取得,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进行造价控制的第一步。正是基于以上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所实施的工程造价控制活动,经常被称为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评估。该阶段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最初阶段,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日后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

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般而言,拟建的建筑工程项目经投资决策阶段以后,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便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取决于该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实践证明,如果在设计阶段可以有效的加强造价控制,比如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总体造价和关键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预设计和规划,则可以节约很大一笔建设成本。从实践来看,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项目建成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决定着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否,它是正确处理经济与技术关系以及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重要环节。该阶段一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以免出现片面的追求新颖和精尖等现象,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标要进行全面的考虑。

3、招投标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从实践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主要是以合同的内容为基础的,它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继续,对工程项目的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招投标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表现在该工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成本,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拿下该工程项目建设权的价格太高,那么就意味着该工程项目的总体投资成本太大,最终也就影响了该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加强招投标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减少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性,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造价控制一直保持在一个预设的范围之内;一般而言,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主要采取是控制支出,将支出与造价控制目标比较,依据实际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4、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另一个重点环节,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实施竣工结算,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量进行核实,同时还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以及施工现场的签证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上的具体条款进行严格的审核,并认真的检查竣工工程产品与建筑施工合同上的要求是否相一致;第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隐蔽性的问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认真的做好工程验收记录,尤其要注意该工程建设的完整度以及签证手续是否完备、建筑工程量总计是否与工程竣工图上的要求相一致;第三,建筑工程实际造价控制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落实建筑工程设计的变更内容,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一定要有设计变更通知单或者设计图纸变更书,并对其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第四,建筑工程量的计算,要根据竣工图、现场签证、设计变更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要求进行,同时还要对定额单价进行严格的执行,结算单价也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或者招投标文件上规定的定额单价或计价原则执行。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整个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且也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事项,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控制制度创新,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田凯.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内部质量控制程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2]黄莉 袁利涛.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6).

[3]劳少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研究[J] .广东科技,2011(16).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6

关键词:注浆施工;建筑工程;灌注桩

现阶段,我国大型建筑、高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对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稳固性、安全性等[1]。鉴于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其中,灌注桩后施工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它可以有效改善施工条件,避免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下文主要分析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述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它主要是通过注浆管的制作、安装、下放等,结合水泥、浆液水灰、水的配比,对灌注桩进行注浆、浇筑。要想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键在于处理好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实际的施工中,桩基沉渣和泥皮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则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控制,与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桩基的整体承受能力。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1)适用范围广。在以往施工中,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大多采用的是泥浆护壁钻孔等,但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被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且效果较为明显。(2)可提高桩基承载力。将该技术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可以有效解决泥皮等问题,提高桩基承载力。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施工中应用该技术后,粗粒土的承载力可增长50%-150%,细粒土可达30%-72%[2]。(3)降低工程造价。将该技术用于实际施工中,可减小桩基的直径、缩短长度,同时还能降低施工难度,进而缩短工期,同时还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工程造价,使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桩侧会出现泥皮,进而导致其应变力松弛;(2)在桩身灌注混凝土时,若质量不强,则会导致承载力发生离散;(3)桩端出现沉渣,进而促使桩基持力层受到干扰[3]。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该技术时,为了保障其应用效果,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需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尽量克服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在当今建筑行业中,该技术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不同的施工环节,其用用效果也会存在差异,为了保障其应用效果,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浆管制作与安装

在制作注浆管时,需保障原材料的质量,无缝焊管和镀锌管是比较常用的材料。通常情况下,上述材料的直径需控制在ф26mm或ф31mm[4]。但是,为了保障其应用效果,在应用中需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制作注浆管时,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注浆管上端的花管,设计时大多按梅花形进行设计,直径为5-8mm;(2)注浆管中部的直管;(3)注浆管上部的接头。在安装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保与施工方案和要求保持一致。

(二)压水试验的操作

该操作一般发生在灌装后注浆施工完成后1周。在实际的施工中,主要是针对单向阀和注浆管路通畅的情况下。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其效果,在施工前需做好单向阀及其周围的废物,包括泥浆、沉渣、混凝土等。由于桩端的扩孔、塌孔系数比较大,所以具体的施工中,需提前对建筑工程项目灌注桩施工进行压水试验,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解决,从而保证注浆管可以冲开覆盖层的混凝土。此外,在该施工环节,技术人员需做好相关记录工作,比如冲破压力值、管路的疏通情况等。

(三)注浆管的安装、下放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注浆管的安装和下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施工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注浆管的各个管段均能对接良好,保障其严密性、稳固性。实施焊接操作时,需确保焊接处无缝隙,实施连续无间断操作,提高注浆管焊接口的整体性。在下放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保证其密闭性,避免出现渗漏问题等。

(四)灌注桩注浆施工

该项施工质量对灌注后注浆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影响其质量的相关因素,比如注浆水与注浆压力之前的比例、注浆的连续性等,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施工操作,保证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出现相关问题。

(五)注浆参数与终注条件

在实际的施工中,压降控制以压浆量为主,同时辅以注浆压力。在控制注浆参数时,需要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并且实施科学的计算,最终确定最终的注浆参数。比如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对于地质条件为砂石的施工现场,需要对压浆压力、压浆量进行适当控制,然后进行注浆参数的测算;对于以卵石层或砾石为主的地质条件,则需要选择压浆量大、压力强的设备和浆液等。在此基础上,其他施工工艺则需要按照相关参考指标来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同时人们也对其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功能项较强的技术,目前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它可以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提升建筑工程效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做好注浆管制作与安装、压水试验的操作、注浆管的安装及下放、灌注桩注浆施工、注浆参数与终注条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重兵.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289.

[2]连小琴.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52.

[3]陆子易.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化工管理,2014(26):133.

[4]钱国华.解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12):126-127.

作者简介:

赵峰,男,汉族,198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