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典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承古典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承古典文化

传承古典文化范文1

【关键词】经典;文化;吟咏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孔子学院也花开六大洲,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被国人乃至世界所重视。《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就明确指出了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和“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培育民族精神”的一系列布署,实现中华民族在本世纪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一致的。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面对合国情、合民意的传统文化,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效吸收和传承呢?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堂诵读经典、多读、多品、多悟,就是让传统文化回归的最佳尝试。

一、多读,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课本中的经典美文,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课本中的古诗文,情感丰厚,意蕴深远,多方面表现着经典的形式之美、音韵之美和思想之美,学生在酣畅淋漓的“读”中就能感悟到经典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那震撼人心的美。

那些描绘出优美意境且令人回味无穷的美文,方正整齐、骈散结合,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着经典的形式之美;那些读起来有极强的音乐感且富有感染力的经典,平仄相间、韵脚和谐,学生在诵读中对经典的音韵之美会感受的更真切;那些极具魅力且蕴藏着浓厚文化积淀的精粹篇章,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学生在诵读中会进一步感受经典那震撼人心的思想之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王昌龄“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纵横豪放;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激昂……这些传统经典,情感丰厚,意蕴深远,可以唤醒溶解在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炽热感情。

我在教《腾王阁序》这篇课文时就这样指导学生阅读:

1.课前指导预习,做好美读准备;

2.教师领读全文,初步感知声调美;

3.学生自由散读,感知文章境界美;

4.分段练习朗读,体会文辞声韵美。

多读,不仅使学生对这篇课文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而且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文章文质兼美的魅力。

二、多品,在品中涵养学生的心灵

“品”是一个让学生潜入文本、“心灵还原”的过程,是初读的进一步感悟和延伸,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捧起一本好书,就是捧着一种伟大的思想,翻开书页,就是翻动一片精神的海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断与文本的语言和思想发生碰撞和交融,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多品读作品,多品味作品的内涵,必将能驾驭文字。”

采用诵读品味法,让学生自由地去感受,去领悟,去品味,他们心灵中真善美的天性便不由自主地被激活。如在讲《祝福》时,我以一个问题统率课堂:究竟是谁杀了祥林嫂?学生们通过一节课的诵读、讨论和品评,最终认识到,罪恶的封建制度才是杀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发言过程中,学生们情不能已,为之动容。开放自然的“品读”,让学生不断在经典中领悟传统文化,滋润涵养心灵,感悟多彩人生。

三、多悟,在悟中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

于丹教授在《如何读经典》中说:“《论语》也罢,经典也罢,其实它们是我们心中真正的田园。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生命去还原经典,体悟经典,在膜拜中完成提升。”体悟经典名著,我们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与大师对话,与历史同行;可以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可以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所以我们要强调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文本,通过揣摩品味、潜心涵咏来提升自我,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

传承古典文化范文2

【关键词】戏曲艺术;中国古典舞;影响解读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43-01

中国的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舞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典舞的出现,通过艺术的归纳及整理,在古典艺术创作中将戏曲艺术充分地融合,充分展现了古典舞“韵”。可以说,古典舞中的“韵”将戏曲艺术作为基础,通过传承及发展形成了新的文化产物,同时也为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对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旨在实现艺术文化的传承。

一、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蹈情感的影响研究

舞蹈主要是情感艺术的表达,并通过身体的律动展现舞者的心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最集中的形式。例如,《毛诗序》中的“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对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进行了阐述,说明人在内心情感激动的状态下,用歌曲都不能对其情感进行表达,而需要借助舞蹈进行情绪的抒发。因此,戏曲艺术为中国古典舞蹈的情感表达注入了充分的情感元素。与此同时,戏曲中的眼神是艺术表达的精髓,而且舞蹈也是一种以“看”为基础的艺术形式,舞者出神的眼睛可以向观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通过眼神的交流,充分感受到舞蹈的文化背景。而且,眼神不仅可以体现出古典舞中的意境美,充分展现人物性格,同时也为古典舞提供了生命活力。因此可以发现,古典舞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戏曲艺术中眼神的影响,并将以眼传情、以情系舞作为基本原则,展露了舞者的内心情感[1]。

二、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蹈题材的影响研究

现阶段很多的古典舞都采用了戏曲的舞蹈题材,如《俏花旦》《牡丹亭》等,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不仅预示了古典舞蹈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戏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由于戏曲题材所涉及的领域相对广泛,很多戏曲题材蕴含了中国的古老文化,通过与古典舞的结合,可以不断激发舞蹈创作者的欲望,从而为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的表达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三、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蹈身韵的影响研究

首先,古典舞中身韵的“形”,主要以腰作为发力点,并将腰的律动作为基础,将平圆、立圆等作为运动的路线,并组成了古典舞蹈中较为典型的动作形式,但是,这些动作形式都是将我国戏曲艺术中的“以圆为美”作为最基本的审美原则。例如,古典舞蹈中的“云手”“燕子穿林”以及“风火轮”等,都运用了这一原则,体现了舞蹈艺术的形象性以及感染性。如果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只是将这些艺术形式作为单一的内容,会导致其艺术缺乏一定的生命活力,从而失去艺术表达最原始的价值[2]。

其次,在中国古典舞蹈身韵形式研究的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审美状态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形式,其中的“静中有动”主要是指在舞蹈过程中其体态应该将轻、重、缓、急等作为基础;而“动中有静”则应该将线中有点作为基础,充分展现舞蹈的运动形式。例如,在古典舞剧《木兰》的舞蹈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戏曲中用枪系列的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特点,从而完美地将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充分融合,塑造了花木兰精忠报国的形象。

最后,在中国古典舞演绎的过程中,手位也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例如,按掌、托掌等都是固定的手势。而且在手位分析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未知变化,通过这些位置的变化以及手型的展现,充分体现了简单而又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在古典舞蹈中手型主要包括掌、指以及拳这三种类型,而且男女舞者的掌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女舞者的基本掌形是兰花指,也就是四指上翘,中指以及拇指相对,呈现出兰花的状态。而男舞者的基本掌形要求虎口张开,其他的四指微微张开,掌外要用侧力,手腕的位置应该与手背呈现出一定的弧度。因此可以发现,古典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戏曲艺术中身韵的影响[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中国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充分融合,可以实现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创新。而且,在现阶段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戏曲艺术的基础上,进行舞蹈艺术的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减少古典艺术的程式化限制,通过艺术的多元文化的融合,为古典艺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中国古典舞的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莹.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戏曲武功元素[J].大众文艺,2014,(22):176-177.

[2]王海涛.论戏曲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兼论“昆舞”的体系创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69-174.

[3]董江河.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89-90+93.

传承古典文化范文3

1.古典元素的概念

古典元素是一种符号体现,它把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体现出来,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其为古典元素,古典元素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渊源以及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2.古典元素包含的内容

古典元素包含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传统家具元素、传统文化装饰元素、传统色彩元素和传统设计思想。在中国传统家具的主要表现有:贴合人们情感的人性化设计;符合人体舒适惬意的需求;比较注重对工艺与装饰的考究,是寄托人类情感的依附品;追求和谐,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总之,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又是当代社会设计方面的主流思想。中华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渊源流长,传统文化元素所包含的范围也很广,例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皮影、中国漆器、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金元宝、如意、八卦等。在我国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中国传统的色彩元素为红、黄、青、白、黑,也就是所谓的“五色观”,传统色彩元素通过与现代色彩文化元素相结合,运用于室内设计中,主要有三个重要的作用:有装饰性作用、有深刻的文化蕴涵作用、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性作用。将传统色彩元素合理地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既能满足现代生活,又能够传承中国文化,表达出深刻的民族寓意。传统设计思想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一直都与设计的功能性、审美情趣、精神享受、效用原理等相互渗透,传统设计思想的设计理念是追求实用性、愉悦精神、舒适生活等。传统的设计思想比较注重实质,不追求外表的绚丽。现代的室内设计应该秉承传统设计理念,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体现带有民族特色的室内居住空间,陶冶居住者的情操。

二、古典元素与现代化室内设计相结合的办法

1.推陈出新,将古典元素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

设计师要不断地进行尝试、推陈出新,结合传统设计思想,将中国古典元素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当中。传统的中式设计主要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中规中矩,采用比较朴素、稳重的颜色,木材和石材是主要采用的两种材质,设计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陈旧也比较沉闷的。要想打破这种格局,有所突破,就必须寻求格局中的变化,使空间变化变得丰富;亮色,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带来活泼生气,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要以亮色为主;现代设计的材质种类越来越多,选择性也很多,例如玻璃、不锈钢、岩石、实木等材质;在古典元素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既能增加现代感,又不失中国古典元素的气息。

2.以传统家具为蓝本进行改革,开发使用功能,把传统家具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家具种类繁多、造型丰富、优美,并且中国特色浓厚,如中国圈椅、装饰图案等。现代家具设计中可以把传统家具的一些特点进行融合,使现代家具带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韵味。家具具有时代特征,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还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随着科学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具造型也变得现代化,它能反映出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家具造型现代化的主要方法有:重构、互融、借鉴等。

3.采用古典文化内涵的陈设设计

室内陈设也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大不相同,其室内陈设的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陈设品,可以体现出古典的文化内涵。例如:陶瓷艺术品、雕刻工艺品、明清家具、宫灯、诗书画作品等,例如书香门第居住的房间里,墙壁上可以挂一些诗词书画;文人雅士居住的房间面还可以摆一些陶瓷艺术品或者是雕刻工艺品;这些具有审美情趣的陈设元素恰如其分地组合在室内空间里,会使人感到身心舒畅与愉悦,会对室内空间装饰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4.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的相结合

通过对中国古典建筑元素的提炼、取其精华,融合到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习惯中,设计出适合现代人的居家装饰风格,让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体现出简练、大气、时尚的特点,使现代家居装饰风格更具有古典韵味,体现出中国古典元素的独特魅力。如今,带有古典元素的现代室内装饰风格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两种元素相结合的装饰风格在室内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总结

传承古典文化范文4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属性;社会属性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104-01

作为我国古典舞独立舞蹈形式构建的标志,“身韵”动作是在我国舞蹈长期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无论国家级院校、中专院校或地方学校,身韵都已作为重要的舞蹈教育内容之一。从其自身囊括的五大典型动作也可看出,将动作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体现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不仅受到社会群众的青睐,且使古典舞审美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因此,对身韵审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身韵”动作的相关介绍

关于古典舞中的“身韵”动作,其是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得出的重要成果。对其可具体细化为五大典型动作。第一,云肩转腰。该类型动作主要来源于戏曲中的“轱辘椅子”,是舞蹈训练的重要基础。目前云肩转腰在古典舞身韵中要求从提、冲、靠、沉、含、腆、移等方面进行训练,且在运动轨迹上主要以平圆为主,区别于“轱辘椅子”,其无需将椅子作为道具,而直接采取双膝盘和、席地而坐的形式,肢体动作幅度加大。第二,云手。云手动作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常见练法,将其融入舞蹈中主要利用“云”的特征使舞蹈体现出变幻莫测之感,在身韵动作中又表现为基本云手、大揉球、大开大合以及冲靠等类型,无论哪种其都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动势与云手幅度。第三,风火轮。该类动作在古典舞中强调使身体以两个重叠圆的形式存在,对腰部、下肢、臂膀等部位要求极高,确保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风吹轮动火旺盛等特点。第四,青龙探爪。古典舞蹈中的青龙探爪采取三圆定律融合的方式,主要指统一动作内将三种划圆轨迹体现出来,要求做到胯、膝、脚做好搭配,头、腰、脚进行对照而手、肘、肩需追随,难度极大。第五,燕子穿林。相比其他四种动作,燕子穿林强调综合性,且在训练性、形象性以及表现性等方面都较为明显,要求身体各部门都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为人带来仿佛置身于林间穿梭的情境。

二、“身韵”动作的审美属性

我国自古以来便对龙凤文化极为崇尚,更将整个民族比喻为龙的传人,且用凤比喻重生和希望,如其代表的涅、母仪天下等。这种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中,包括文学、绘画、雕塑以及舞蹈等方面。其中在舞蹈层面,身韵形态中往往追求龙凤的的圆绕、回转以及蜿蜒等特点,如燕子穿林、青龙探爪,其实质都将龙凤文化精髓融入其中。事实上,古典舞身韵动作中往往也将其他象征性特征体现出来,其在形态上要求立足于传统形神观念,使动作生动性更为明显,如轮和转在风火轮动作中的体现、穿和变在燕子穿林动作中的体现,实质要求动作中注重精气神达到统一,实现形神结合的目标。因此,身韵动作在审美属性上首先体现在形态美方面。

而除此之外,身韵动作的审美属性从动态角度也彰显行云流水的特征。我国传统的动静观如贵柔主静、永恒之动、动静合一,在现代舞蹈中都可作为美的体现,使身韵动作为人带来如云如水之感。从五大典型身韵动作中都可发现,其轨迹路线便依托于行、云、流、水进行描述,而这四方面所体现的便为动静合一,如云、水表现的动静结合,行、流表现相对动态特征。以其中的流为例,在燕子穿林动作中表现淋漓尽致,动作中要求手臂以划圆弧线的形式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燕子穿梭动作的模拟,整个路线动作中表现出遇上先下、时高时低特点。

三、“身韵”动作的社会属性

“身韵”动作除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外,也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属性,具体包括民族性、训练实用性以及延展性。其中在民族性方面,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示的是民族性的审美基因。如在“对称”美方面,身韵动作中的双托掌、双山膀等都体现出对称审美现象,再如“留白”美,其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注重为人们创造虚拟之感,达到虚实相生的生霉要求,如身韵中的揉球动作,其要求利用两掌与两臂形成虚拟球,再将揉加之其中,通过两笔与两掌的运动达到将虚化实,感染力极强。因此,身韵动作展现的民族性更注重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进一步传承。而从训练实用性角度,身韵动作本身将武术、戏曲等精髓融于一体,其无需从形式着手,仅需将动作中的规律体现出来并保留身韵便可达到舞蹈化训练目的。如在舞蹈形、神的训练方面,青龙探爪、燕子穿林等都采取模仿动物形态的方式,而形态除外在表现外,也将燕子灵巧运动、青龙凌厉凶悍神态展示出来。另外,在延展性社会属性上,身韵动作为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如21世纪出现的《书韵》、《扇舞丹青》等都成为彰显民族特色的重要舞蹈作品。且身韵动作在传承传统戏曲、武术等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影响社会群众审美观念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我国古典舞“身韵”动作是传承与发展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舞蹈形式。从其涵盖的五大典型动作上便可看出,其不仅体现出一定的审美属性,而且将社会属性融入其中,值得现代社会对其传承并进一步创新。

传承古典文化范文5

1文化与园林

1.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比如: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我们把从这些文化形态中提取出来的形式符号在园林中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1.2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它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从广义上讲,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

加拿大安大略城植物园,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手法非常明显。

1.3中国现代园林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2.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发展演替过程中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以往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和价值取向;而我们今天所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也就说人类文明是这样递进前行的,我们今天的成果总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的,要想完全摆脱传统完全标新立异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现代园林的交替中存在着传承和发扬。下面分别从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介绍:

2.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园林发展中的传承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源于春秋时代一些避世绝俗的隐者,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以“道”为其思想的核心,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以建立起由宇宙联系人生的系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这是道教对天地万物规律的总结,以效法自己的本然状态为原则。

师法造化、崇拜自然并用于古代造园上的事实大家有目共睹。计成《园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对园林的真实写照。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化大为小,融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环境交融,这都是园林特点的真实写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实例举不胜举。遍观中国园林,无一不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就连汉武帝也“于太液池中,建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该土筑也。”足见其影响。

而在现代园林营造上,不仅很好继承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而且吸收了西方的优秀设计手法,以生态的工法对城市侵蚀下的土地还原为自然的栖息地,实质上正是道家师法自然思想的体现。不仅如此,在现代园林中,大地景观从更大的尺度上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同样是在效法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合理的使用土地,尊重土地,以寻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中山岐江公园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在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推倒从来,而是尊重土地,尊重场地现状,师法自然的规律,让自然做功,还原自然的状态,重新栽植了乡土树种,现有的构筑物,如:造船厂房、机械设备,涂上了鲜艳的红色,成为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雕塑作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应用,是西方优秀设计手法与中国园林营造工法的成功的融合和应用。

2.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发展中的传承

文化的表达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符号,因此,从传统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进行演绎,赋予现实意义后融入现代园林要素中,就成为了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方法。而且,随着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经典设计取自传统和经典文化,因为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设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否能与公众取得共鸣,而立足于历史经典,演绎发展而来的作品才可能是最打动人心的。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屡见不鲜,并且逐渐变成一种时尚,例如: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的中国馆设计,在设计灵感上来自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斗拱形式和中华的繁体“华”,而且,这两个设计元素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建构件、汉字。除了博览性质的场所外,我们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也更对的对古典元素进行应用,复活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深圳万科第五园(图-2),设计理念还原江南私家园林的古朴而又清新,淡雅而又丰富的空间环境,一个适宜的人居尺度,很好的诠释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植物上应用松、竹、梅等文人园林的植物,使小区的生活品质、文化氛围提升成为一种经典。

传承古典文化范文6

关键词:岭南园林;滨海景观;规划设计;文化传承

1岭南古典园林的元素提取

1.1造园布局

与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不同的是,岭南园林的造园更善于运用规整的矩形格局来布置不同的功能性区域,常常以建筑为主,用建筑来包围园林,规模较江南园林要小。岭南地区自古以来的对外开放和通商决定了岭南园林和建筑也非常讲求务实精神,规模虽小,但是功能俱全,满足主人的社交和休闲要求的同时,也克服了岭南当地炎热潮湿的环境。

1.2山石营造

岭南园林的山石营造多当地取材,多选石英、蜡石和肇庆出产的太湖石,以观赏性为主。由于岭南园林占地面积较少,故看不到像江南园林较大体量感的土山,常常以假山来堆山掇石,有“不看真山看假山”的特征,这些假山甚至有些不受规整格局的束缚,随着环境和地形的变化而灵活摆放。较多园林还使用假山分割园林,不仅突出了构图的主体性,而且提升了园林审美性,还实现了园林的功能性。

1.3园林理水

岭南园林的理水池大多数如顺德清晖园与东莞可园以几何形为主,也有少数打破几何形,以自然形态建造理水,如澳门卢家花园的设计,即是尽量模仿自然形态的山水,从中可以看出岭南园林对江南园林的吸收与借鉴。

1.4园林建筑

建筑往往是岭南园林的主体,岭南的建筑常常集合了石雕、砖雕、陶塑、木雕、灰塑等工艺作品的特点。岭南庭院大多颜色艳丽,在屋顶脊饰上也往往蕴含着历史典故与预示吉祥寓意的花纹和图案。灰塑是岭南地区园林建设里最有特色的一大亮点。取材于岭南当地的蛎灰、糯米、络麻筋等,色彩艳丽,凹凸感强,雕刻栩栩如生。彩色玻璃大多采用深绿、蓝紫等色,镶嵌在满洲窗上。满洲窗是岭南园林融合了江南园林、西方哥特式建筑元素后的产物。满洲窗的形式受明清时代封建统治时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合方式极其独特。彩色玻璃既有满洲窗的特色,又与西方哥特式建筑的花窗类似,体现出岭南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哥特式风格的相融相生的特点。

1.5植物造景

与江南园林在植物造景配置重意境美相比较,岭南园林体现出务实、世俗审美的特点,这是由于岭南地区经济发达,园林主人大多经商,园林便成了主人炫耀财富和地位的社交重要场所,故园林的植物配置颜色绚丽多彩,有入世的特点。岭南园林的植物种类以乡土荫木、果树为主,也有引进江南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树木种类,如银杏、龙眼、白兰、罗汉松、豆蔻、苹婆、鸡蛋花、紫藤、鱼尾葵、木菠萝等植物。

2岭南园林元素对广东滨海景观带规划设计的意义

2.1岭南古典园林是广东滨海景观规划设计的灵感源泉

岭南古典园林具有丰富深厚的能量,为广东滨海景观设计规划提供大量的规划设计灵感与素材,也是广东地区滨海景观带进行传承文脉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广东滨海景观带在进行设计规划时,需要因地制宜地将岭南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公众观念、社会经济融入广东滨海景观的设计中,将其注入属于岭南当地的灵气与文化。同时,通过不断融合与推陈出新,岭南园林充满活力和生命力,营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滨海景观景象。

2.2岭南古典园林能够提高广东滨海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与文脉气息

岭南古典园林不仅是岭南地区更是广东景观园林中的精华与灵魂,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蓬勃发展,国人文学内涵与修养也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局限于单纯寡味的游玩,追求具有更多文化聚集的圣地,但又由于国内与国外文化的不断交流,各地的差异性不断减小,这就更加要求广东滨海景观在设计规划中应该显示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增加城市的辨识度。

2.3广东滨海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是体现岭南古典园林元素重要的载体

岭南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岭南园林更是岭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岭南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下去,需要一个载体来展示其深厚的底蕴,广东滨海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广东滨海景观带是广东面向外界的大门,也是广东地区一张亮丽的名片,广东省应该紧紧把握这个文脉,将岭南园林中的文化精髓融入规划设计中,将岭南园林吸收的中国园林以及欧洲园林精髓通过滨海建筑、水体、植物、小品展示出来,从而让人们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休闲的时光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3岭南古典园林元素在广东滨海景观带规划层面的运用

3.1滨海景观带规划主题的应用

每个滨海景观都应该有其明确的主题,明确的主题可以给游客带来鲜明的识别感与个性感,可以体现出景观地点的内涵感,如同乐曲的旋律,作为乐曲的灵魂一样的存在。在做主题定位时,结合岭南当地的神话传说、信仰、名人名事等,切不可抛弃一切历史文脉来做创新,这样的规划设计是毫无内涵可循的。例如湛江的滨海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加入当地的龙舟文化、年例文化、天后神话等一系列具有辨识度与地域性的文化元素。不仅传承延续了传统文化,且百姓也有需求来认识与了解、研究与传承传统文化。

3.2滨海景观与海洋娱乐项目的规划

海洋娱乐是海洋活动与海上探索最吸引游客的地方,然而国内对于海上娱乐项目的发展却极为有限,这一方面与城市产业方式定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滨海旅游规划的不成熟性。这无疑加大了陆地海洋项目的开发,从而降低陆地的利用率,且投入与产出的效果略让人失望。所以,了解广东滨海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情怀,结合当地气候、浪高、风速、降水与海洋生物种类等内容来可持续开发当地的海洋娱乐项目,成为滨海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

3.3海岸线景观规划

海岸线景观一般有直线型岸线、内弯型岸线与外弯型岸线。广东地区内的汕头便是内弯型岸线,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汕头的内弯线使相对的两岸形成对景。

4岭南古典园林元素在广东滨海景观带设计层面的运用

4.1滨海景观带地形设计

地形地貌是整个滨海景观进行设计方向定位的关键要素之一,空间层次感与空间的立体感同样受制于地形地貌。因此,把握地形地貌的特点,将设计融入到地形地貌中,与岭南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情怀相结合,才能在设计中体现出具有岭南特点和风貌的广东滨海景观带。

4.2滨海景观道路设计

滨海道路是滨海景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将各个景点合理地串联起来,不仅可以引导游览和组织空间,还有交通联系与散步休闲的作用。道路设计首先要考虑气候条件、水系、地形地貌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其次是岭南地区务实求真与经世致用的文化思想影响。一方面,岭南园林大多与建筑组合在一起,总占地面积小,不仅要满足居住的要求,还要满足观赏的游玩功能。另一方面,岭南地区在明代以后受国内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逐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的影响,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开始摒弃传统的精神文化符号而追求具有实际内涵的商品,故许多岭南园林中的道路呈现出几何的、极具实用性的园林特征。在兼具了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后,有意识地将海水、沙滩以及海岸线周围的红树林景观融入到滨海景观的设计理念中,既融合了岭南园林中独居的岭南元素和岭南风味,又与海洋的元素相结合,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4.3岭南文化建筑设计

建筑是滨海景观中最能体现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的要素之一。在进行滨海地区的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岭南地区当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等因素,让滨海地区的建筑成为表现岭南文化的承载物。例如岭南地区有高温、多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湿热是其主要的特征,故岭南地区建筑一般朝南或东南方向,并在南北向的立面上设天窗,天井庭院也实现通风和采光,利用烟囱效应来解决建筑通风问题,室内也尽量不用封闭的砖墙来作隔断,多采用不到顶的空格门窗或隔断来保证良好的穿堂风,使室内空气变的凉爽。在装饰方面,考虑采用岭南地区特有的岭南石雕、岭南砖雕、岭南木雕、陶塑、灰塑与岭南蚀花玻璃等元素来进行装点。这既体现和适应了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也表现出对岭南文化的延续和发扬,是名副其实的岭南建筑。

4.4滨海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岭南地区的建筑小品常常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如岭南园林常见的规整式的花基与花台,高度常有30cm和60cm两种规格,基于这样高度的花基与花台,不仅能丰富空间层次,又可以放置盆景植物,同时还可以供人坐下休息,充分发挥了建筑小品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在进行滨海园林建筑的小品设计时,应将其传承发扬,实现滨海景观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4.5以乡土树种塑造滨海岭南园林景观

北方滨海景观常常使用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乡土树作为首选植物,而广东地处亚热带,常以木棉为乡土树种,树干壮硕,花大而红,艳而不媚,桀骜的花朵被誉为英雄花,显示出气宇轩昂的气魄。利用植物文化来塑造滨海岭南园林景观与文化意境,就要多选择具有含义和人文情怀的植物,例如喻意百折不曲的竹,被称为英雄花的木棉等。也要考虑广东地域和纬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植物,例如阳江及以南的滨海景观带应考虑加入气宇轩昂的大王椰来增加景观的视角高度,又如容易营造氛围与意境的细叶榕,也可采用树菠萝、芒果、荔枝等经济作物。

5结语

岭南古典园林从西汉南越王朝开始萌芽一直到近代园林,积累了深厚的文脉与文化,形成独具一方特色的实用性古典园林,并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和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园林。正因为如此,岭南园林必定是广东滨海景观带在做规划设计时的灵感之源,岭南古典园林元素的运用,可以增加滨海景观的内涵,并带动广东地区海洋经济的增长;广东滨海景观的规划设计,同样也作为岭南古典园林元素的重要载体展示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杨小漩.滨海景观地域性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2]梁明捷.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李晓雪.基于传统造园技艺的岭南园林保护传承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