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专业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专业特点范文1
试题库建设是提高考试质量,维护考试安全及正确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我国从2006年开始建设教育考试国家题库,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库,国家公务员试题库,国家普通话考试题库等多个领域的试题库。国外也广泛开展试题库建设,如英国剑桥Cambridge Assessment考试机构,美国ACT考试项目等都是长期系统建设试题库的成功典型[2]。
试题库建设并非适合所有课程,选择合适的课程建设试题库、试卷库是建设的起点与成功的关键。试题库建设必须要选择知识点相对稳定、基础性的核心课程。机械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工程图样是制造机器、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知识点相对比较稳定,且课程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比较适合试题库的建设。
一、试题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试题库同步更新能力不足。试题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需要不断更新循环往复的过程。然而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变得更快,有些课程的试题库刚刚建好投入使用,教学内容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法律相关课程的试题库,如果国家的有关法律条文已经修改,那么建成的试题库就不能继续使用,导致学校财力、物力和教师精力的浪费。
2、操作或技术性错误。试题库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专业性较强,教师由于对录入软件不熟悉不能直接录入试题。而软件开发人员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软件开发或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知识性和文字性错误。试题库建成后,会影响正常使用。
3、测试工作投入不足。测试工作难度大,投入大。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是试题库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中首要的就是必须进行测试,只有在测试中才能够及时发现试题中的错误并及时修改。否则,真正考试时可能会导致试题内容覆盖面窄,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情况。采用专家测试难以保证试题的可信度,测试误差较大,采用学生测试的同时必然降低了试题库的保密性。
4、试题库的特色不足。试题库建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常见的试题库中试题的类型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但对工科类以制图为语言的基础类课程而言,这些题型完全不能满足需要。
二、注重专业的特点建设试题库建设
机械类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试题库建设应侧重考察和训练学生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整个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实践能力。以机械工程制图为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机械工程制图课分成两种类型, 一类是纯工科类,如机械、农机;一类是侧重艺术类,如工业设计、家具。采用了以专业为特点建设两大试题库的方法。
纯工科类注重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产品多为对称、简单几何体叠加而成,试题库建设中侧重基本点、线、面、基本几何体及叠加组合体的三视图投影训练,配合机械加工工艺特点训练基本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图制图能力。
侧重艺术类则注重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发散性思维能力。试题库建设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相结合,侧重基本点、曲线、曲面、轴测图、基本几何体及叠加组合体的三视图及手工绘图训练,选取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家电、工具手柄、手机壳体等造型和功能相对简单的产品为基础设置作图训练题目。
随着计算机二维和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将计算机制图的内容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机械工程制图试题库的开发也融入了计算机绘图,基本投影部分采用数据库软件内嵌改良后AUTOCAD绘图软件,组合体和零件图部分采用AUTOCAD绘图软件结合三维绘图软件,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也创造思维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
三、试题库建设措施
1、为了保证试题库的可修改性和易操作性,试题库在开发中采用了数据库开发和专业绘图软件开发分离的措施,数据库开发主要完成数据的实时存储,数据比对及分析,绘图软件的外链;专业绘图软件由专任教师完成,通过二次开发实现适宜于考试考核训练的功能。数据图形录入由专任教师完成,文字等录入由操作人员完成。试题库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个权限,设置访问密码。
2、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特色要求编写《试题命题手册》,指导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编写符合规范的试题。遵从统一标准建成的试题库,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主观的行为,同时有利于试题的公平顺利评阅,针对不同的使用和操作人员都能够保证试题的一致性、统一性和公平性。
3、试题库分为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两大模块。每个模块中分别设置习题库和考试库,习题库主要用于平时习题训练及系统测试,习题库难度、区分度与试题库相同;试题库用于考试,试题库也分为两部分,单元章节测试库和期末考试试卷库。单元章节测试可测试习题难度系数,区分度情况等,用于及时修正试题库。
4、试题库内容的更新采用开放式多渠道。教师、学生、管理员均可无权限登录推荐试题界面。在推荐试题界面中可以根据《试题命题手册》的要求,自主命题,并推荐至系统中,由管理员审核后放入数据库中供试题库使用者使用。
四、试题库建设的程序
1、命题蓝图设计
科学分析建设试题库的总体思路,根据《机械工程制图》教学大纲对试题进行蓝图设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修订教学计划,按照两种不同类型专业各自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确定试题内容,测验考生对基本画图读图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专业侧重点的不同确定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决定试题类型和题型比重。
2、分任务编试题
根据试题库建设人员各自的特点进行任务分解,首先按照命题蓝图编写《试题命题手册》, 由负责人汇总并根据标准进行调整;之后试题库建设人员按照《试题命题手册》规定的试卷的题型、题量、题干及计分方法等, 编写考试大纲;最后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依据《试题命题手册》和考试大纲以章为单位,按照易、一般、难、较难五个等级别写试题,所占比例分别为15%、30%、45%、10%。
3、试题分析
按章节分别编制符合要求的试题全部按章节入库作为习题库的主要内容,用于平时基础能力和基本绘图技巧训练。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试题测验,或以平时练习的形式进行测试,对试测后学生的答卷进行统计分析。抽学生总数的20%为样本,每道试题的相关参数(平均得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信度)用列表分析方法进行统计,从中筛选出适合考试的题目,再依据每次测试与考试的分析结果,对试题参数做进一步的合理修正。
4、选题组卷入库
本着知识点覆盖全面的原则,从习题库中精选符合《机械工程制图考试大纲》和《机械工程制图教学大纲》要求的典型题目,进行考试试题库组卷,这样才能保证试题的质量。入库时每个知识点的内容为根节点,按照易、一般、难、较难四个等级即难(P
5、试题库的维护
试题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 试题库入库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分批次保质、保量入库,每一个新批次试题入库都应保证试题的最新性,确保试题库不断良性循环。试题库中试题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因此需要通过多次考试,通过不断的使用,不断进行分析,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不断的测试才能保证试题库的"新鲜度"试题的各种参数才会更加可靠。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也必将不断发生变化,试题库试题库试题量 动态中不断增加,内容将更广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试题库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智慧库。
五、优点及存在问题
使用试题库组卷主要优点:(1)有效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往试卷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授课重点难点进行出卷,试卷考察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难以有效保证,试题库组卷试卷是经过参数分析优化组合的试卷,具有客观性,知识点覆盖也比较全面,能充分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的能力。(2)有效避免了人为出错的几率,以往人工出卷,难免会出现一道试题同一个知识点连续两年甚至正考和补考都出现的现象,试题库组卷系统将自动规避3年内曾经选择过的试题。(3)提高了出卷效率和阅卷,由于系统自动规避近3年已经选择过的试题,每次考试只需选择所需考察的知识点,及所需考察知识点的难度值即可,大大节省了出卷时间,阅卷也采用计算机完成,及避免了人工计分错误又节省阅卷时间。(4)保密性大大提高,由于试卷组卷的随机性以及规避重复性,透题、漏题现象基本不会发生,题库内题量较大即使是参与过试题库建设的老师也无法准确的记忆所有试题,保密性强。
但试题库也存在一些缺陷:(1)学生需要学会熟练操作绘图软件,试题基本是在专用绘图软件上完成,软件界面不熟悉将无法做题。(2)试题库开发中涉及了数据库软件和专业软件,分两步开发,在试卷阅卷的融合度上存在缺陷,绘图软件是以线条为主,非文字样式,与传统的试题库不同,需要图形识别技术。(3)试卷试题筛选自动入库有难度,这部分目前还需要人工协助才能够完成。
总之,注重专业的特点建设试题库比较客观、公正,与人工出卷阅卷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相信随着试题库不断的更新和升级维护,系统必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向春阳,张磊,杜锦,李明,张欣,精品课《遗传学》试题库的建设[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04):49-52.
建筑专业特点范文2
以建筑学专业教室为研究对象,从建筑教育和建筑学专业特点出发,对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功能和类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教育;教学空间;类型;功能
1引言
现代建筑教育起源于包豪斯体系。在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下,现代建筑教育中往往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创造出实用而美观的各种生活用品、工业产品和房屋建筑。中国建筑教育由于受到前苏联和西方欧美国家建筑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1]。由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建筑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相较其他专业均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育模式。专业教室是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空间,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它具有丰富多样的类型与功能特点。
2建筑学专业概况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传统的建筑学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等内容。随着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从建筑学学科中分离出来,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共同构成了不同空间尺度和角度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科学领域。建筑学专业是以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作为主干学科,为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而设置的。主要培养具有策划、设计与管理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建筑学专业教育包涵了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等相关内容,具有艺术性、工程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美术、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等;建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材料实验、课程设计、建筑测绘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等;建筑学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科学与技术。
3建筑学专业教学空间
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学空间是指为满足本专业学生学习其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所需要的特定教学空间与设施[2]。由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文科类专业讲授式教学,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育模式,例如建筑设计等课程。“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它贯穿了建筑学专业学生大学学习生涯的全部过程,具有实践课程的特点。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是一种现场式教学。建筑学专业教室也称设计专用教室,是建筑学专业所特有的教学场所,是根据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为满足设计指导、交流以及学生作品展示而设计的[3]。它是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空间,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具有教学指导、学习、绘图、交流、展示等功能特点。
4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功能特点
4.1教学指导
和普通教室功能相似,建筑学专业教室的首要功能是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师会根据每一个学生所做的设计和所完成的工作进行单独指导。当多数学生的设计或作业存在相同或相似问题时,专业教师便需要对该项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建筑学专业教室具有教学和指导的功能,它可以为建筑学专业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场所,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4.2学习
建筑学专业教室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场所。由于每个学生在教室里面都有自己固定的课桌,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这些课桌便成为了学生自己私属财产。在上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而在课后,学生则可以在教室里面自主学习。
4.3绘图
建筑学专业教室是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绘图不可替代的空间和场所。为完成每一个课程项目和设计任务,所有的学生均需要在专业教室里进行设计构思、美术绘画、图纸制图、模型制作等工作。由于建筑学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们经常会在专业教室里面熬夜绘图。伴随着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建筑学专业教室为学生进行设计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它是除寝室外建筑学专业学生课后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
4.4交流
交流是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于建筑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创作过程,在整个设计阶段,设计者都需要与项目甲方、合作者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以完成整个阶段的设计。而对于入门阶段的学生来说,做好一个设计同样需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在讨论中撞击火花、弥补不足、激发创意并打开思路[4]。建筑学专业教室应提供充裕的建筑空间为学生们的交流创造条件,并创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交往空间。
4.5展示
建筑学专业教室具有一定的展示功能。在建筑专业课程特别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课程项目设计阶段,学生都需要将自己的图纸、模型等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也需要通过ppt汇报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案作品。而对于一些比较好的设计成果和作品,则可以在专业教室内进行较长时间的展示,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4.6其他功能
教学指导、学习、绘图、交流、展示是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主要功能,这些功能对建筑的空间形式具有重要影响。建筑学专业教室作为特殊的教学空间,除了具有主要的功能之外,为了满足人们更好的体验需要,往往也增添了一些其他的辅助,它对主要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例如,在一些专业教室的设计、改造和使用过程中,为满足新的使用需要,部分专业教室还增设了一定的休息、储藏、洗漱、厨卫等功能,使其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生活性质的功能空间。
5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类型
由于国内各高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受各种条件影响和限制,各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室从形式到空间上均有较大差异,未能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和定式。一般来说,按照建筑的形式、功能与空间特点,可简单的将建筑学专业教室分为:开放式、专用式、交流式三种类型。
5.1开放式
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以一系列连续的空间作为主要单元的教学空间类型(图1)。它具有连续通透的大空间特点,便于不同年纪和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常作为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教室。通过合理的设计,其内部空间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自由分隔,形成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给予使用者不同的空间感受和体验,有助于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5.2专用式
专用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以某一独立的空间作为主要单元的教学空间类型(图2)。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教室为一个班。教室里设置有独立的多功能式的绘图座椅,供学生进行专业绘图及学习。该类型专业教室具有封闭、安静的特点,便于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
5.3交流式
交流式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是一种工作室式模式的教学空间类型。它既具有开放式空间灵活、丰富的特点,又具有专用式空间封闭、安静的特征,是一种混合式的教学功能空间。常作为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教室,可供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以及汇报讨论。其座椅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布置。
6结语
建筑学专业教室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它是建筑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外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为营造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建筑学专业教室进行一定的改造设计和功能升级,使其满足使用者多样的需求,是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对提改善教学环境,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瑞杰,高力强.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差异性发展之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8):83-87.
[2]佟彤.高校建筑类学科专业教学空间环境设计及使用状况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3]程晓青,吴新芳.当代中国建筑学专业教学环境考察[J].世界建筑,2008(11):122-124.
建筑专业特点范文3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 环艺设计专业 课程设置 改革 启示
[作者简介]王薇(1977- ),女,满族,宁夏银川人,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课程与教学。(宁夏 银川 750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34-02
一、建筑学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的相关背景和联系
我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始于1923年,由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立了相当于大专程度的建筑学课程。随后1927年刘敦桢先生又在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创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程度的建筑学课程,1928年初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更名为江苏大学,两个月后江苏大学再更名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32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的建筑工程科改为建筑工程系。直到1937年,建筑工程系得以不断发展,师资也不断扩充。另外,兴起于1928年的沈阳东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而今,不仅以上的老院校建筑学专业蓬勃发展,而且各地新兴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建筑学专业。而与建筑学的相关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是在1957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提出建立国内第一个“室内装饰系”为专业设置起点。在当时室内设计专业是室内装饰系的一个专业,直到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将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专业,并逐渐将环境艺术专业扩展到室内外的设计内容。随之在1998年前国家教委调整普通高校专业目录时,将环境艺术设为高等院校的一个专业,为艺术设计增加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虽然目前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是一门较为新兴并涉及建筑学、规划学等的边缘学科,而且在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但是由于学校背景、学科构成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都有所偏差。如建筑院校一般会遵循建筑学工程和设计的课程来设置,美术院校会偏重于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设置,林业学校会偏重于植物种植学科的课程设置。由此产生出各个学校教学大纲和基本培养方向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发挥各家之长处,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点补充到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特点
目前,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基础、建筑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和空间表现。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置一般比较偏重于工科和理科课程内容,如设置了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建筑结构选型、建筑力学等课程。(2)因为建筑学专业的学制一般为五年,所以专业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建筑学专业的一年级课程设置为公共课程和专业入门课程,而建筑学专业的二年级至五年级课程全部设置为专业主干课程(其中涵盖专业实践课程)。(3)重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环节及顺序的连续性。(4)设置课程种类多,囊括多方面、多学科和多层次的课程内容。(5)实践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中占有一定比例,几乎所有专业设计课程都与现实项目链接,为学生能较早适应工作岗位提供实践机会和便利条件。
三、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特点
环境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的、综合的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知识,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涵盖性。
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具备以下特点:(1)系统性。环境艺术专业课程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是指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多样而复杂,并且还要符合环境艺术专业的多学科、多方向发展。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是制订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2)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就环境艺术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建筑学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构成高等院校开办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特色。(3)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的所在。在环境艺术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创造力为主线的课程教育体系。(4)适应性。围绕着建筑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城市环境景观设计,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因此,各个高等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组织课程设置时课程内容要广泛和多样。
四、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启示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认为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具备以下优点:(1)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覆盖内容广泛,涉及各种建筑的设计,同时延展到建筑外环境和内环境的设计等内容。如在设计建筑时其外部环境是很重要的,建筑学专业不仅能对建筑本体(建筑功能、空间联系、建筑外观等)有较深入的设计,而且对于建筑的外延――环境也能做到全面和合理设计。(2)课程内容安排紧凑,课程顺序连贯。如在建筑学专业的一年级课程设置中,有一门课程为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这门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方案制作中,能够熟练地将二维与三维空间进行自由转换的法宝。这门课程内容不是单纯的绘制图纸,而是让学生凭借课程中的投影定律、透视求解原理能够全面和理性地绘制效果图和工程图。即使在3D辅助电脑设计软件的今天,该门课程仍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思考和想象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另外,建筑初步课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模型、空间、效果图渲染等手法和工艺的制作。可见建筑学专业课程是一门很好的实践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建筑学设计过程的实践内容,而且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和能力。(3)课程设置时将建筑学专业多门课程融合、渗透和灵活应用。如在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中加入工科课程――结构选型、结构力学等,结构选型、结构力学是建筑设计和室外构筑物设计的物理结构基础理论课程,离开它们建筑设计就是空洞和不切实际的。因此,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上既有工科课程又有理科课程,这些课程穿插在整个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环节中。(4)理论课程内容多样。建筑学专业不仅开设建筑历史课程,还设置与建筑相关的艺术理论课程,如西方建筑流派、西方建筑艺术史、中国和西方雕塑史、中国园林史、美术史等,并可通过增加学分的方法鼓励学生选修音乐史等其他艺术理论课程。这些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对建筑学专业设计素养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对于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不足:(1)环境艺术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匮乏。学生生源质量的差异和艺术类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薄弱,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不能够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比如因为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地处偏远地区和知名度较低,所以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解和掌握的困难。(2)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时不注重课程的延续性。如环境艺术专业二年级的三大构成(平面、色彩和立体构成)课程结束后,直接转入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会使得三大构成(平面、色彩和立体构成)和室内设计课程之间缺失一门必要的过渡课程,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此外,前面所提到的画法几何及其阴影透视这门课程,是讲解和解析物体由三维体量转换到二维体量的制图方式和原理课程,它是建筑和环境设计制图原理的根本内容,同时也是在建筑制图和手绘效果图技法两门课程之前的先行课程。如果没有学习画法几何及其阴影透视课程,学生在学习工程制图时根本理解不了投影定律、平面及立体之间转换过程的方法,从而会导致绘制的效果图比例失调和透视错误。这些都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今后的设计课程造成负面影响。(3)在环境艺术专业主干课程中,重方案设计成果,忽视设计方法和理论。如环境艺术专业主干设计课程中的园林设计课程一般设置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园林史和园林设计原理,第二部分为根据园林设计理论进行园林方案设计和探讨。两部分内容在专业设计课程中缺一不可,但是由于课时时间短和课程内容划分的模糊,造成专业设计理论课程内容的讲授概括。加上学生本身轻理论、重设计,造成学生忽视专业设计理论课程而直接进入相关的设计方案任务制作过程。学生会从潜意识上认为该门专业设计课程仅是绘制图纸和完成作业,专业设计理论知识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实际用处。这样环境艺术专业的每门主干设计课程如此反复循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抛弃设计理论课程学习。如此专业设计课程就变成制图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将变成毫无意义和不切实际的内容。
通过建筑学专业课程和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别及优缺点比较,环境艺术专业应该汲取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点,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目标,由原来单纯的课程和课堂内容传授转向于建筑学专业的重理论、技能、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方向,实现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技能和理论素质的全面发展。因为建筑学专业办学较早,各大院校建筑学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间较早,在专业成熟度和知名度上都要高于环境艺术专业,所以如果想将新兴的环境艺术专业办学成功的话,应该要从建筑学专业汲取优点来发展自身。比如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之前,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原来一直为单纯授课,学生通过手绘和制图的方式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环境景观设计课程改革后,教师可以通过接洽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像实地查勘、分析基地现状、收集直观的设计资料和数据、亲身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教师可以有步骤、有条理地针对实际设计项目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授课,最终完成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内容和环节。这样的环境艺术专业设计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授课,而是学生与老师在实际设计项目及施工进程的交流和互动,更能实现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五、结论
在国内,环境艺术专业还属于一个较为新兴的专业。虽然建筑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能够涉及很多复杂的设计内容,但是在具体建筑外环境设计方面会忽视细微的设计内容,这就需要环境艺术专业的人员从环境设计细部方向去考虑或者补充建筑学专业外延设计方面的空白和不足,更好地完善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达到更加精准的城市设计要求。目前,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加上生源质量的下降,对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可以在建筑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上得到改革启示,创造出更加适合的课程体系,最终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
建筑专业特点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下面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相关论述,并借此展望一下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1 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1.2 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1.3 知识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1.4 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 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需要针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来选择其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展开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探讨。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高校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和建筑工程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行业在未来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唐孝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季荣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5]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6]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建筑专业特点范文5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多为宾馆、写字楼、商场综合楼、住宅等。从其建筑功能特性来看,高层建筑一般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1)地下室(设备层、人防);(2)裙房(公共场所);(3)转换层(技术层);(4)标准层(写字、客房、库房等);(5)非标准层(楼顶餐厅、屋顶机房等)。从工程特性来看,高层建筑有如下特点:(1)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2)专业工种多,交叉频繁;(3)预埋、预留作业量大;(4)吊顶、管井内施工多;(5)材料、设备吊运量大。
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一般由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几大项目组成。其中安装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所组成。
2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从高层建筑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离开各专业、各部门周密有效地协调与配合是不行的。这里的协调与配合可划分为内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2.1内部协调与配合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一般涉及管道、电气、空调通风、设备四大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要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
一般来说,管道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2.1.1技术方面
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如在竖井施工中,管道专业有时与通风专业共用管井,各自所占位置、分支管开支位置、走向等在各自图上表示,并无一张综合设计图,所以须在图纸上先进行综合考虑,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考虑,把一部份图纸设计矛盾及不合理处在施工前加以消除和更改。按现行设计图纸,一般管道专业诸管路及设施均有较明确的纵横位置规定,通风专业管道一般体积较大,坐标规定不尽详细,而高层建筑为提高使用面积占有率,留给各专业管井、管廊、吊顶空间等位置极为狭窄,所以常常造成“水”、“风”专业管道“打架”。电气工种管路、托盘、线槽等在设计图中均未明确规定其坐标位置,且电流、电信号的传送不受高差变化影响,其走向自由度较大。也许正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设计中也常常出现与其他专业“打架”现象。另外,还有各专业内部系统间设计矛盾等。解决此类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图纸会审,仅此还不够,还须在施工前结合现场情况组织内部各专业交叉会审,对于专业交叉密集区域,绘制综合施工图(布置图),必要时,可做局部试验,以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设计图纸、土建施工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损失。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1.2进度配合方面
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2外部协调与配合
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2.2.1技术方面
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砼结构施工;砌体建筑施工;初级装修施工;二次装修施工。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
2.2.2进度方面
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
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在砼结构施工阶段,安装主要是电气、管道专业插入配合,其他工种处于准备阶段。对于这两个专业来讲,此阶段与土建专业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
2.3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个共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决定权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是在项目上,还是在大本营里?“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有共性必有个性。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中,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紧紧围绕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各项特性来进行。为此,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形象进度计划,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各专业总量、插入时间及在各阶段的工程量均不尽相同,根据动态组合原理,结合各专业阶段特点,合理组合各生产要素,达到前、后方的有理、有序协调与配合。
建筑专业特点范文6
1.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步入到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学生的设计效率相对较高,学生不愿意天天呆在专业教室里。为了应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建筑设计课程题目的设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更具真实性和实践性,保证设计内容的新鲜度,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适度增加“外出”学习的时间比例,并创造分组学习的机会,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丰富。
2.理论课程设置的特点高年级理论课程的内容和专业实践与拓展教育紧密相关,其中部分课程与更加细致和专门化的设计方向相关。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在教学上不仅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同时有调查研究实践的要求,需要通过真实的相应建筑环境的观察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因此这部分理论课程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时进行外出调查实践。
3.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为适应教学计划的安排,高年级设计课程的开设具有专业深化的相应特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自我拓展能力,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学高年级的教学环节中,理论课程有和建筑实践结合的需求,设计课程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两者有相互结合的必
要性;同时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在教学方式上都有相同的“外出”调查实践的教学环节,使课程结合有了合适的操作平台,在调整协调调查实践目的性一致的情况下,两者相结合切实可行。
二、课程结合的具体方法
建筑设计题目设定为“医疗建筑改造设计”。选择该设计题目的原因包括:设计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包含了复杂流线设计;建筑改造更新是目前建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医疗建筑中存在各种公共活动内容,便于观察人的生活、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
1.空间调查以西安市上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为调查对象(亦即改造对象),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全面了解其功能布局、环境条件及建筑形象。调查内容还包括医院所处位置、周边环境、服务半径、服务对象等背景资料。通过运用图像记录、影像记录、尺寸记录的方法还原医院主要功能区,包括门诊、急诊、医技、住院、辅助用房各部分的功能布局,最终以二维和三维图形的模式加以展现。
2.行为调查以医院内各种使用者(患者、陪护、探视者及医护人员)的行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使用者与医院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
3.问卷分析为了更直接有效和准确了解医院设施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要求学生采取发放问卷和座谈调查的方式,探寻医院改造的方向。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整理,使改造的内容和要求不仅依靠感性判断获得,更倚重科学分析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