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基础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基础问题

建筑基础问题范文1

2009年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13层的楼房整体倒塌(见图1),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为首的专家组初步调查结果,“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m左右;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m,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从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楼倾覆倒塌的破坏机理可以这样分析:大楼嵌固端结构计算模型不满足结构力学的三个平衡方程,∑x=0、∑y=0、∑M=0。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即∑x≠0,导致桩基剪切破坏,基础型式发生变化(桩承台已成为条形基础作用在土层上),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深度4.6m,南侧基础埋深为零,在荷载倾斜作用下地基整体失稳。出现∑M≠0,大楼沿着嵌固端转动,最后倾覆倒塌。这一事故的主要责任虽然不是勘察设计失误造成的,但它能给从事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什么样的重要启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该事故发生后,笔者曾试想过,假如参与该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目睹事故之前那种极其危险的施工现场时,有某一位工程技术人员能用专业知识分析一下该楼嵌固端的实际受力模型,就会发现问题,今天震惊全国的房屋倒塌事件也就不会发生。又假如,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没有开挖,大楼保持有一定的基础埋深,也许不会出现该楼整体倾覆倒塌……在这些假设的过程中,引发了笔者对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思考,本文就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2、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作用和要求

高层建筑由于质心高、荷载重,除了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一般规定外,在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为《砼高规》)第12.1.7条,明确规定,“基础应有一定的埋深,在确定埋深时,应考虑建筑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砼高规》在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基础埋深做出了相应规定,是出于下列四个方面的考虑:

1)提高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在水平风力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发生滑移和倾斜;

2)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基础的沉降量:

3)增大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摩擦力,限制基础的倾斜,使基底下土反力的分布趋于平缓;

4)增大阻尼,减少输入加速度,减轻地震灾害;

在工程设计中,有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对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作用认识不足,暂且不谈上述2)、3)、4)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有些工程实际的基础埋深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安全度,不满足抗倾覆和滑移要求,甚至危及到基础整体稳定性,例如:房屋四周地坪标高不同时,主楼与裙房设沉降缝、伸缩缝时,基础埋深的起算面采用最高侧的室外地坪,类似于选择“莲花河畔景苑”七号楼北侧堆土的坡顶面。土力学大量的实验表明,在中心受压且土质均匀时,地基破坏面是四周对称挤出。如果土质不均匀或荷载有偏心或荷载倾斜作用时,地基内的滑动面则不对称,或向一侧挤出。如果高层建筑的嵌固面不在一个水平面时,高的一侧不仅不能作为嵌固面,还会造成荷载偏心或荷载倾斜作用。它的受力机理与规范给出的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限值的基本假设存在相悖。

土力学实验同时揭示,基础埋深对滑动面的形状有很大的影响,当埋深较大时,在重心荷载下滑动面一般不出露至地面,只封闭在基础底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此时还可利用基础埋深的被动土压力来抵抗高层建筑倾覆弯矩和水平作用。《砼高规》中规定的基础埋深取值是基于工程实践和科学成果,并来自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张在明等在分析北京八度抗震设防区内高层建筑地基整体稳定性与基础埋深的关系的研究,以两栋分别为15层和25层的建筑,考虑了地震作用和地基的种种不利因素,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分析,其结论是:从地基稳定的角度考虑,当25层建筑物基础埋深为1.8m时,其稳定安全系数为1.44,如埋深为3.8m(1/17.8)时,则安全系数达到1.64,从而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性指标。考虑高层建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效应与基础埋置深度关系较大,软弱土层时更为明显,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应有一定的有效埋置深度,箱形和筏板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 5;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因此,基础埋深的起算面不仅应选取嵌固面的最低标高处,同时还应计算高侧的土压力作用对地基整体稳定性的影响。道理十分简单,高层建筑其形态近似于一根嵌固在地面的巨型电线杆。电线杆基坑某一方向存在缺口,当荷载超过允许值时,首先电线杆就将会向该方向倾倒,高层建筑也是如此。

3、基础埋深的计算方法

《砼高规》中规定,基础埋深一般从室外地面算起,天然地基算至基础底面,桩基础算至承台底面。对于一些埋置比较复杂的高层建筑基础,在不少的相关资料中均有论述,本文作一个简单归纳:

1)房屋四周地坪标高不同时的基础埋深起算面,应按室外最低的地坪起计,详见(图2)

2)主楼与裙房设沉降缝、伸缩缝时。

如(图3)所示,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有沉降缝或伸缩缝,设缝的一侧是起不到嵌固作用的。因此(图3a)基础的有效埋深为零。(图3b)中间主楼的基础埋深的起算面,应选择裙房地下室底板的顶面。

目前在一些设计中,采用在缝中回填砂石,企图限制建筑的侧向变形,为达到改变基础埋深的起算面。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设缝的主要目的是让结构自由变形,特别是当伸缩缝、沉降缝兼抗震缝时,对缝宽有一定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在地震发生时两个不同结构单元的碰撞造成房屋严重破坏。而填砂能起到限制侧向变形的作用,设缝无法实现其预期目标,两者自相矛盾,还会造成双重危害。

3)当地下室有通长采光井时。

两种情况,第一种,采光井挡土墙和地下室外墙没有连接或连接很弱时,基础埋深起算面应从采光井底地坪起算。第二种,采光井挡土墙与地下室外墙有可靠的连接,能起到约束作用,可从建筑物四周最低室外地坪起算。见(图4)

4、岩石地基上基础的抗倾覆、抗滑移设计

在《砼高规》12,117条中提到“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规程第12.1.6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的埋深可不受本条第1、2款的限制。当基础可能产生滑移时,还应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由于场地土的复杂性和工程的多样性,凡是高层均套用1/15、1/18的基础埋深,对有些工程实施起来相当困难,特别对有些工程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因此,2002版《砼高规》的修订中在第12.1.7条中增加了部分内容,即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某些底座较大的高层建筑而使用功能又无多层地下室要求时,施工不便

且不经济,对基础埋置深度的限值给予了放宽,即不受1/15、1/18埋深的限制。但也不是简单的降低基础埋深的要求,必须满足基本条件和采取有效措施,验算分析能满足建筑安全要求,方可实施。

1)放宽基础埋深限制的基本要求

《砼高规》第12.1.5条,“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箱形基础及筏形基础的基础平面形心应尽量与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相重合,当偏心难以避免,应对其偏心距加以限制,以满足公式e≤0.1W/A。”

《砼高规》第12.1.6条,“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下不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控制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基础平面形心的偏心距e、控制基础底面零应力的出现是适当放宽基础埋深的基本条件。其目的是使高层建筑在水平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压应力不致过于集中。一般情况下,满足了上述基本要求,高层建筑的抗倾覆能力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2)进行计算分析

对于上部结构的抗倾覆验算,我国现行的计算软件较为完善,但对基础嵌固端的抗倾覆验算分析,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计算软件,主要通过人工建立相应的简化计算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例如,基础的抗滑移验算应保证,抗倾覆验算应保证,基础实际受力详见图6,计算分析模型详见图5。

EX=O,即F+Ea+Ep+Ft=0

∑M=0,即M+Ma+Mp+Mw=O

式中,F――为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对基础的水平总推力:

Ea――主动土压力qa其产生的合力,Ea=qa*Ha/2;

qa――非倾覆侧(BB’侧)主动土压力:

Ha――BB’侧室外地坪至倾覆点A’垂直距离;

Ep――被动土压力qP产生的合力,Ep=qP*Hp/2;

Hp――AA’侧室外地坪至倾覆点A’垂直距离;

qP――倾覆点侧(AA’侧)被动土压力;

Ft――基底抗滑移的力,天然基础,Ff为基底摩擦力,桩基,Ft为桩基的抗水平剪力,应验算桩基抗剪承载力:

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倾覆力矩:

Ma--主动土压力q倾覆点A’产生的弯矩,

Mp=1/6qp*H2p

Mp――被动土压力qP对于倾覆点A’产生的弯矩,

Ma=1/6qa*H2a

Mw――上部结构重力W产生的抗抗倾覆力矩+抗拔桩的抗倾覆弯矩(若上部结构自重不满足平衡条件时,采取措施加设的抗倾覆弯矩);

w――上部结构自重;

b――基底宽度;

qt――基底反力,对于箱形和筏板基础,根据高规要求,不宜出现零应力区域,对于桩基础,考虑边缘桩基参与抗倾覆时,可存在负应力区:

建筑基础问题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钢筋;施工;防止对策

引 言

钢筋施工在建筑施工的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工程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施工事故频发,在这种形势下,要保障钢筋的质量以及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等来提高钢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基础钢筋对钢筋的质量与焊接工艺等的要求非常的严格,这些就要求建筑人员对建筑钢筋基础施工中的常见的质量问题与质量的防治措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的条形基础包括墙下条形基础与分柱下条形基础,这两种建筑基础在十字形、纵横向L与T形的设置钢筋中存在差别,在实际的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会发现,钢筋的相接处有着许多和结构的构造要求与规范要求不符合的质量问题,较为常见的主要问题有:建筑基础钢筋的翼板中,其受力主筋在T形、L形与十字形的相接处没有依据根据要求来重叠设置,与受力的主筋重叠设置的数量与结构的构造要求不符合,且会混淆钢筋的横、纵向基础主受力轴的概念与定义,造成在装置基础翼板中的主受力钢筋中,没有依照主要的受力轴来贯通性设置,有时候在基础梁的相联处会把钢筋的主次关系混淆,造成在连接处的主次受力主筋位置颠倒情况。此外,在墙下条形与柱下条形基础中,基础翼板分布筋的设置混乱,造成在纵横相接的地方分布筋的断开区域的错误等,这些常见的情况对建筑基础钢筋的受力体系产生破坏,甚至还会造成墙体和基础部位发生开裂和通裂等质量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的工程结构隐患。因此,在建筑基础钢筋的施工中,要充分重视常见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进行掌握,避免发生建筑质量的通病。

2 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钢筋技术的准备

(1)在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之前,要先由施工的总工程师组织劳务、技术人员、钢筋工工长与质检员等对基础钢筋的实际施工方法进行交底,保证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对钢筋工程的施工重点与难点全面的掌握,以确保在实际的施工中能实现正确的操作。

(2)系统的组织建筑施工的准则和验收规范的交流工作,建筑的施工技术部要做好图纸会审的工作,对钢筋施工的控制重点与难点加以确定,与此同时,做出合理的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3)按照钢筋工程的规定、图纸与施工方案,有效结合实际的工程结构情况,对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工程技术交底方案进行制定,对节点大样法和特殊的作法,要把大样图进行详细的绘制,并且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

(4)在施工之前,要钢筋工长对技术工作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含文明施工、消防以及环保等具体工作。

(5)对框架柱、顶板、基础底板、墙体、梁与承台等都要先进行施工样板的制作,等到验收样板合格之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施工工作。

2.2 保证钢筋的原材料质量

确保钢筋施工的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点:①在进行原材料的购买中严格质量把关,保证质量优良的材料。厂家要有相关的合格证书,在行业中有着好的信誉口碑;②选择的钢筋材料要与施工建设的具体要求相符,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下还要保证数量、种类与尺寸等和工程的需要吻合;③做好有关的合同证明,在以后的施工中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依此和厂家进行沟通。

2.3 进行钢筋安装

在钢筋的安装中,首先要检测受力钢筋的级别、规格、数量与品种等,以确保钢筋与工程的设计要求相符。在安装中发现有要改变的钢筋的品种与规格时,要依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办理有关的变更文件。在对钢筋的隐蔽工程验收中,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额内容:纵向的受力钢筋品种、位置、数量与规格等;钢筋的连接方式与接头数量、钢筋的位置与面积的百分率;横向的钢筋与箍筋的规格、数量与品种等;预埋件的使用数量与规格等。基础钢筋的保护层的垫块厚度要大于40mm,倘若基础钢筋中无垫层,那么厚度是70mm,桩基工程的直径桩是50mm,在注重钢筋水平荷载力时,大直径桩要为100mm,垫块要放在主筋之下,倘若要注意到数量与厚度,其距离不超过1000mm,并且依据工程的时间情况来加密处理。

2.4 施工过程中的保护

施工中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施工人员有效安全的进行操作的基础。一般可使用两重钢筋网作为基础的底板,为了使得上下两层的钢筋网位置与间距准确,要特别重视上层的钢筋网。为保证安全,要在上层钢筋网中装置物体的支撑,通常在混泥土与钢筋间选择。选择了以后可使用撑铁板对上层的钢筋网进行支撑。

2.5 重视梁板的焊接工作

梁板焊接是要依据规定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焊接工艺与参数等都要与设计规范相符。①焊接工艺要依据工程的要求选用适合的焊接,包含位置于直径的确定,还要确保主筋的完整和平滑性。确保主筋完整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主筋的伤害,焊接好的钢筋紧密的结合。可用焊接和敲打同步的方法保证主筋的平滑,要在平滑和粗糙间合理掌握,不能太过粗糙也不能太过平滑,杜绝导致大的焊缝。施工人员要在焊接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焊接工艺。②接头设置要完美,承载能力和没有接头的钢筋相差很远。所以,要把接头设置在受力小的区域,使整个钢筋受力均匀,要把钢筋的接头相错,不能设置在一起,实现增多受力的功效。

2.6 止水钢板位置的选择

处在止水板两边的钢筋要在切断时依照标准留出一定的长度,且确保焊缝在和规定相符的前提下与止水板的焊接。其它的不管是在楼梯的钢筋柱,还是剪力墙的龙骨箍筋上,都要依照设计,要在数量与位置上都适合要求,楼梯的钢筋柱要注意底板锚固的坚固性,龙骨箍筋要求墙柱区域的可靠与正确。

2.7 积水坑问题处理

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水坑上层的钢筋网位置的正确。通常可在选用撑铁的时候在上层的钢筋网处的上口模板区域设置排气孔。

2.8 地下室外墙板钢筋网片的确认与位置选择

地下室的外墙板要注意外层与内层钢筋网片的确定,特别要注意外层。通常对外层的确认可运用抗裂钢筋网片,此网片非常耐用,能有效防止开裂,实现好的保护目的。对于网片位置的选择,可采用塑料卡子设置拉钩,拉钩的方法一般使用梅花状。

2.9 钢筋验收

①按照图纸的设计对钢筋数量、间距、型号、直径与骨架的截面等进行检查,特别要对支座的负筋位置检查;②对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及规定的符合检查;③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实际的要求符合进行检查;④对钢筋的绑扎和焊接以及有关的要求符合与否进行检查;⑤对工程的主筋轴线位置的检查;⑥对钢筋表面清洁的检查。

3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防治中,基础钢筋工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其施工质量对整个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建设工程每个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的控制,有效的运用建筑基础钢筋的施工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优质质量,建设出更好更多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梅棕芳.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73~74.

建筑基础问题范文3

关键词:质量防治;建筑基础钢筋;技术与措施;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质量可以说是建筑工程的生命,而且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既会对建筑工程寿命有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现阶段,多数建筑工程结构都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施工时建筑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若钢筋施工质量控制不好,极易造成建筑物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对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进行加强控制,尤其是要严格控制钢筋安装、制作与焊接施工等。做好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控制,对各种质量隐患进行预防,是确保有效建筑施工的重要措施。

一、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主要分柱下条形基础与墙下条形基础两种,这两种基础在纵横向T形、L形以及十字形设置钢筋的情况是存在差异的,在具体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过程中就会发现,钢筋交接处存在大量与结构构造要求及规范要求不相符的质量问题,最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建筑基础钢筋基础翼板中,其受力主筋在十字形、L形以及T形交接处未根据要求进行重叠设置,或者是受力主筋重叠设置数量无法与结构构造要求相满足,而且会混淆钢筋纵横向基础主受力轴的定义与概念,导致在设置基础翼板中的主受力钢筋时,未按照主要受力轴进行贯通性设置,有时在基础梁交接处还会将钢筋主次关系弄混淆,导致在交接处主次受力主筋出现位置上下颠倒的情况。此外,在柱下条形基础与墙下条形基础中,基础翼板分布筋的设置形式出现混乱,导致在纵横交接处分布筋断开位置出现错误等等,这些常见问题对建筑基础钢筋受力体系造成严重破坏,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墙体与基础在这个部位出现通裂与开裂等质量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巨大的工程结构患。所以,在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与重视常见的质量问题,对正确、有效的施工方法进行掌握,防止发生建筑质量通病。

二、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1.钢筋原材料要求

所有进场钢筋都必须有试验报告单与出场质量证明书,而且每一捆钢筋都要确保留有标牌。以抽样的方式严格根据规范标准对所有进场钢筋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待其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建筑施工,对于未达标的钢筋必须尽快清除现场,以避免与合格钢筋混淆。在加工钢筋的过程中若出现脆断、机械性能失常或者焊接性能不良等情况,一定对技术负责人进行及时性报告,并由相关部门予以及时处理。;

2.钢筋的存储

加工完善的钢筋或者进场后的钢筋一定要依照每个钢筋所特有的牌号,根据相关放置规定将其进行合适位置的分类堆放,避免钢筋受到泥土或者污垢的污染,同时还必须以挂牌的形式对规格、生产厂家以及使用部位等进行详细标明,严禁钢筋随意堆放。

3.钢筋技术准备

首先,在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前,必须先由施工总工程师组织质检员、钢筋工工长、技术人员和劳务对钢筋班班长对基础钢筋具体施工方案进行交底,确保所有管理工作者都可以对钢筋工程施工难点与重点进行全面掌握,以保证能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实现正确操作。

其次,系统性组织建筑施工标准与验收规范的交流与学习,建筑施工技术部一定要将图纸会审工作做好,对钢筋工程控制难点与重点予以确定,同时制定有效的钢筋施工技术措施[1]。

再次,依照方案、图纸与钢筋工程具体规定,与实际工程结构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可操作性与有针对性的工程技术交底方案进行详细制定,对于特殊作法与节点大样法,要将大样图详细的绘制出来,并对操作程序进行详细制定。

第四,在钢筋施工前,要由钢筋工长对专业管理人员与技术工作作有针对性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主要内容必须包括环保、消防以及文明施工等具体工作。

第五,对梁、墙体、基础底板、承台、顶板或者框架柱等都要先制作施工样板,待验收样板合格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施工工作。

4.钢筋加工

首先,必须严格根据施工图纸所设计的建筑基础钢筋型号、规格、形状以及尺寸等制成钢筋下料单,同时还要严格根据钢筋下料单对基础钢筋进行制作;

其次,为确保钢筋制作尺寸与形状正确,需要通过钢筋定型卡具对钢筋形状与尺寸进行控制;

再次,钢筋等级不同,其弯曲措施也具有差异性,所以,必须根据相关要求与规范合理弯曲箍筋与主筋;

第四,对于直螺纹连接赶紧,需要通过无齿锯下料,而且套丝前端头一定要打磨平整;

第五,在加工制作钢筋的过程中会有偏差情况出现,然而,偏差一定要在所规定的范围内[2]。

5.钢筋安装

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过程中,若必须要对钢筋品种、级别或者规格进行变更,必须根据要求办理设计对文件进行变更,具体验收钢筋隐蔽工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位置、规格以及数量等;b.接头数量与位置、钢筋连接方式以及接头面积百分率;c.横向箍筋与钢筋品种、数量以及规格等;d.预埋件规格与数量等。

此外,焊接梁板工作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操作,焊接、焊条工艺和焊接参数都必须根据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首先,在连接钢筋时,应该对搭接接头进行绑扎,次梁钢筋和楼板都要进行搭接接头绑扎的形式。而且搭接长度必须与设计图纸与先关规范要求性满足,具体搭接位置要和相关规定相符合。其次,要对接头形式、直径以及焊接位置进行合理选择,焊接过程中避免烧伤主筋,而且焊接地线一定要与钢筋紧密接触,确保焊缝光滑、美观、饱满,保证焊缝过渡平滑;在完成焊接操作后认真检查,对焊接件是否存在夹渣、气泡等情况,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3]。

6.钢筋验收

a.依照设计图纸对钢筋直径、型号、间距、根数以及骨架截面等正确与否进行检查,尤其要对支座负筋具置进行检查;b.对钢筋接头位置与钢筋搭接长度与规定相符合与否进行检查;c.对钢筋保护层厚度与具体要求相符与否进行检查;d.对钢筋焊接、绑扎与相关要求相符合与否进行检查;e.对工程主筋轴线具置进行检查;f.对钢筋表面清洁与否进行检查[4]。

三、结语

结构稳定是建筑物的基本属性,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是基础钢筋施工质量,所以,对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的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对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基础钢筋工程可谓使其极为重要的施工内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坚持住基础钢筋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技术要求实施操作,确保各方面质量防治措施都能够做到位,以保证建筑工程与所规定标准相符合。所以,为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建筑工程各部门必须严格根据规范与设计标准作相应的质量控制,对建筑钢筋施工质量防治技术及措施进行正确运用,履行相关规章制度,以确保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工程质量能够合乎规范,进而设计出更加优秀与合格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侯建文.浅谈建筑工程的钢筋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0(3):70-71.

[2] 徐娜, 李强等. 浅谈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防治[J]. 华章,2010(27):120-121.

建筑基础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 裙房 基础设计 沉降差

中图分类号:TU 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1

随着建筑功能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高层住宅楼、商住楼、写字楼、饭店等主楼经常在相邻侧边设有多层或低层裙房,其主楼地下室与裙房地下室连成一体,用做车库、机电设备用房或人防。有的主楼旁没有裙房,但是有地下车库与主楼地下室连成整体,也可以认为是带裙房高层建筑的特殊形式。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在主楼和裙楼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荷载差异,容易使基础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从而对主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带裙房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不均匀沉降问题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点之一,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讨论。

1 沉降的产生因素

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沉降量。地基沉降大小与地基的底部大小有着直接关系。一般,建筑物的层数越高,自重就会越大,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接触压力就越大,地基的竖向变形即沉降量值也就越大。土体压缩主要是由于土中孔隙体积的减小,也就是孔隙中一部分水和空气被挤出, 同时土颗粒重新排列,靠拢挤紧。不同土的压缩性也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应力历史、应力路线、温度等)和土的本身性状(如土粒粒度、成分和结构、有机质、孔

隙水)。

2 沉降差相关的基础设计方法

(1)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高层建筑设计的早期阶段,由于对带裙房高层建筑沉降解决受设计理论、实际经验、观测数据等因素的影响,为稳妥起见,要解决两者间的沉降不均问题,主楼与裙楼之间大多采用设置沉降缝的方法。采用双柱、双墙等措施将结构完全断开,让沉降不同的两个结构单元自由运动,也就是所谓“放”的办法。为了解决高层主楼的侧限问题,要在沉降缝之间填塞密实的粗砂等材料;在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所有地下部分连接处设置止水带,可以解决防水问题,这些止水带虽然有一些变形的性能,但毕竟是有限的,过大的沉降,将会使防水失效;为了尽量避免沉降较大的主楼对用沉降缝另一侧的裙楼基础产生过大的下拉力,裙楼基础最好要远离主楼,裙楼的上部结构往往要靠悬挑来解决,但这样,又限制了裙楼与主楼的基础。

(2)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当基础座置于基岩、卵石层等坚硬地基,或采用桩基时,当建筑总沉降较小时,主楼与裙楼的差异不是很大,可以将主楼、裙房的基础做成整体,不设缝。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a.通过桩基整体支撑在基岩或承载力较大的持力层上;b.同置于刚度很大的厚筏板基础上,以抵抗差异沉降引起的内力;c.当裙房仅有一、两跨时,也可将裙房放在悬挑基础上,悬挑基础长度有限。

(3)主楼与裙房基础的沉降差调平设计。采用轻质材料减少主楼自重或采用补偿式基础以减少主楼附加压力,是不均匀的沉降差控制到最小甚至忽略;主楼施工期间要自由沉降,则在主楼与裙房之间应设后浇带,要想使后期的不均匀沉降很小,就要待主楼结构施工完毕后再浇混凝上。而这种方案在实践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筏基与独立柱基的调平设计。当主楼有一定沉降,希望裙房基础产生尽可能大的协同沉降,以利于减少沉降差。这时裙房设置柱下独立基础,独立柱基的承载力按深宽修正后采用,以增大其基底附加压力。当设置防水板时,防水板下设软垫层消除板下应力。这是目前新疆地区采用较多的联合设计方式。 ②筏基与柱下条基的调平设计。主楼有多层地下室,采用补偿式筏基,基底附加压应力小,沉降不大。这时,裙房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以产生相对应的沉降,从而基本消除主、裙房之间的沉降差,两者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则连成整体。③桩筏基础与独立柱基或筏基的调平设计。当主楼总高很高或地基土条件决定要采取桩箱或桩筏基础时,按沉降差尽可能小的要求,决定裙房采用独立基础、基础梁或筏基。而这些,都应由沉降分析来和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处理妥当,可保持楼群的整体性。 如果裙房设有地下室,基底附加压力甚小,甚至为负值,而天然地基的压缩性不大,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应指出的是,即便基底附加压力为负值,独立柱基的沉降虽然数值很小,但不能不考虑。当天然地基压缩性较大,还可改用筏基。压缩性不是很小时,可采用条形基础。④筏基与筏基的联合设计当地基差异沉降不大、土条件较好,或者功能上有特殊要求时,则主楼与裙房有可能同时采用箱基或筏基。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保证防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连接处的柔性,且先施工主楼。

(4)设置后浇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一般来说,后浇带有两个作用:消除施工期间主楼、裙房间的不均匀沉降;释放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起施工后浇缝的作用。要起到减少沉降差的作用,控制后浇时间至关重要。理论上,后浇封闭时间越晚越好,但是从施工工期的角度考虑,不希望推后的时间过长。可以根据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是否满足要求,从而来确定具体的时间间隔。

3 减少沉降差的技术措施

在设计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减少主楼部分的沉降,同时防止裙房部分沉降量过小。

(1)减少主楼部分沉降的主要措施有:a.采用压缩模量较高、中密以上的砂类土或碎石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无软弱下卧层;b.适当扩大基础底面积,减小基底压应力;c.当主楼层数较多或地基土压缩模量不高时,采用柱基、人工处理地基等方案。

(2)防止裙房沉降量过小的主要措施有:a.柱下基础尽可能地减小基底面积,优先考虑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b.尽量提高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当地勘报告给出的地基承载力有浮动范围时取大值,承载力进行深、宽修正,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基底压应力,从而加大沉降;c.可以通过差别主楼、裙房地下室层数等方式减小裙房基础埋置深度,控制裙房地基土压缩性高于主楼,同时地基补偿少于主楼。

4 结语

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楼之间不设置沉降缝的整体设计是一种趋势,在设计中应该通过经严谨的基础选型、沉降差异计算和合理减小沉降差的技术措施,才能既保证结构主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又达到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建筑基础问题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选型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082-02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建筑地质勘察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地质勘察的新方法、新技术,建筑物体型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相同地区不同建筑场地对应的地质条件产生巨大差异,随着建筑勘探与设计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建筑基础类型出现了多样化选择,建筑工程基础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是较为常见的浅基础形式,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常用基础体系,具有施工可行性高、经济性强等特点,该基础形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质量容易得到控制与保证,因此该基础形式是勘察人员在实际勘察中优先考虑的基础类型。通常该基础形式适用于多层或整体荷载小以及单体面积较少等工程。

在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要特别注意问题包括:(1)保证地基的适宜性以及稳定性,(2)确定准确的不良地质位置,(3)充分考虑持力层的均匀性以及软弱下卧层的位置,(4)初步判定基础持力层承载力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荷载标准,(5)地基出现的沉降量的均匀程度、沉降数值、变形程度是否与规范要求相符合,(6)判定基础持力层所处的顶板埋深与地下常水位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影响。 选择天然浅基础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是:如在花岗岩区域的填沟挖山平整的地基勘察过程中,区分原有以及新挖花岗岩残积土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原生残积土以及挖搬残积土显得极为类似,如果没用进行全面分析便很难进行分辨。一旦辨别发生错误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广东省中山、深圳等地区都曾先后出现过勘察人员讲新填残积土与原生残积土发生混淆,只有待其在基础开挖的施工中才得以发现,最终造成基础设计发生变更,甚至建筑项目建好后才发现基础问题,最终造成房子拆除重建。又如,无锡市某别墅完成封顶没多久,就因沉降不均匀造成房子发生严重倾斜,最终造成项目推到拆除,需要进行二次钻探验证,确定基础正确的持力层。

2 预制桩基础

某些建筑项目如不适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形式,而是所处岩土层不能符合拟建工程荷载与变形标准条件,且基础所处的持力层埋深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桩基础成为常用的基础形式,该基础体系适用于二十层以下建筑。近年来该结构体系在苏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该基础类型过程中,在日常勘察中不仅完成日常地基勘察评价工作,还需要应特别注意预制桩的评价问题,如就沉桩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桩穿过各类地层特性,如预制桩穿过上部地层的砂层以及硬壳层时,勘察人员需要结合砂层的密实度、厚度以及硬壳层的硬度与厚度展开具体分析评价与论证,勘察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砂层厚度过程中充分剖析打桩时出现的挤土效应,判断沉桩情况。

3 筏板与箱型基础

筏板基础与箱型基础是超高层、高层建筑极为常用的深基础体系,如建筑所处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其地基开挖较大,地下室一般为多层,埋深一般控制在10~15米,甚至超高层基础埋深超过二十米,该深基础体系具有施工风险大、施工成本高以及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制定勘察报告保证其经济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能够正确评价与论证施工的可行性,只有这样的基础类型才能容易被业主与设计接受。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评价、查明拟建工程区域内岩土层结构、类型、深度、分布以及坡度和图层变化规律等,在基础选型确定前需要评价与分析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承载力等日常内容。

4 人工灌注桩

人工灌注桩本身对建筑工程质量容易掌控,还能多桩作业,能够缩短工期,控制造价等优点,之前是深基础在地质图层偏差较大是首选类型,并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量采用,人工灌注桩体系适用于地基土层均匀性不好,持力层变化幅度大,而建筑工程受荷载较大,这样的基础类型广泛应用于山区,能够有效解决地基不均匀等设计难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类型的确定是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的重点,这也是场地工程报告的重点与中心,所以勘察人员要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结合场地岩土层的水文条件与特征,并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展开全面的综合比较与分析,选择最合理的基础类型更好地为业主与设计部门服务。除此以外,该基础类型在日常勘察评价过程中要有侧重点,通过对建筑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实现建筑基础建设成本最低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并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晏致涛,李正良,邓安福等,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专家系统 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6):22-26,90.

[2]张世海,段慧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特征与过程[J].四 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1(6):96-100.

[3]晏文锋,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与设计[J].中外建筑,2007(1):85-86.

建筑基础问题范文6

关键词 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是最重要的部分,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在实际作业时,地基基础环节若管理控制不到位,会对后续的施工或者以后的建筑安全埋下严重的安全后果。地基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在最后的验收环节很难检查,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后,会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构成威胁,难以补救,甚至还可能发生灾难性后果。

一、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及防治措施

1.1护壁塌落

基础开挖在地质条件不好时一般都采用边掘进边支护的施工方法, 由于外壁的土压力、水压力、均匀或不均匀土压力等外力的作用, 护壁有可能出现破裂或者沉裂等现象。

以某电排站 4层办公楼工程为例, 该工程地处琴江河边, 地基为 f1300 mm 人工挖孔 C15混凝土灌注桩。在对靠近下游的几个桩进行人工开挖时, 没有发现地下水及其他异常情况, 当日下午掘进1. 2 m 达到设计孔深 8 m , 孔径为 1. 3 m, 并现浇C15混凝土厚 10 cm 的护壁, 待第 2天上午准备施工时, 发现其中 3个基础护壁不同程度出现扭曲破裂现象, 上部 2/3部分完好, 下部 1/3部分全部变形, 在浇筑混凝土时几乎破碎塌落。

为了弄清事故原因, 首先对变形部位进行了检查, 发现破坏程度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揭开护壁检查周边土层, 上下均为粘土淤泥混合体, 再对邻近桩基进行检查, 均无异常地质情况。于是初步分析是土的半流态化和顶部堆积挖土对护壁形成过大的压力, 造成了事故发生。当即清除其顶部的表面堆积土。经过技术讨论, 决定采用加厚护壁、提高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并适当添加速凝剂的方式。采用边掘进边支护的方式, 在护壁混凝土里适当添加速凝剂, 当护壁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 70%时, 方可继续掘进。

经过上述技术处理,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满足了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

1.2孔壁缩颈

在软土地区挖孔, 尤其在地下水位高、软硬土层交界处, 极易发生颈缩。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钻杆上提或者钢筋下放受阻现象时, 就表明存在局部颈缩。孔壁颈缩导致护壁变形。比如钻孔灌注桩, 该种桩施工时在孔中注入泥浆, 并始终保持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 1 m 以上。因孔内泥浆比水重, 泥浆所产生的浆的液压力可平衡地下水压力, 并对孔壁形成侧压力, 成为孔壁的一种液压支撑。同时泥浆中胶质颗粒在泥浆压力下渗入孔壁表层孔隙中形成一层泥皮, 从而防止塌孔, 保护孔壁。孔壁颈缩是因为泥浆相对密度不当, 桩的间距过密, 成桩的施工时间相隔太短, 钻头磨损过大等原因造成的。根据以往工程经验, 处理方法如下:

(1) 泥浆的稠度: 粘度大, 携带土屑能力强, 但会影响钻进速度; 粘度小, 则不利护壁和排渣; 含砂率大会降低粘度, 增加沉淀, 使钻头升温, 磨损泥浆泵。注入的泥浆比重宜控制在 1. 1~ 1. 15, 泥浆含砂率在 6%以内。

(2) 桩的间距: 桩距过小, 打邻桩时受挤压、隆起而产生水平推力和上拔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 J94- 94的规定, 采用间隔跳桩施工方案。

(3) 钻孔速度控制: 钻孔进尺应根据土层类别、孔径大小、钻孔深度和供水量确定。对于淤泥和淤泥质土控制在 1 m /m in内, 其它土层以钻机不超过负荷为标准, 风化岩和其它坚硬土层以钻机不产生跳动为准。

(4) 检查钻头尺寸: 连续在孔中注入浓度适当的泥浆以钻头, 减少发热, 减少钻进阻力; 并定期检查钻头, 磨损超限时应及时更换。

1.3基础不均匀沉降

土的性质极其复杂。当地层条件较好、地基土的力学性能较好、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对地基的要求时, 建筑物的基础被直接设置在天然地层上, 这样的地基被称为天然地基; 而当地层条件较差, 地基土强度指标较低, 无法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 常需要对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体进行加固或处理, 这种部分经过人工改造的地基被称为人工地基。人工地基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危害性极大的不均匀沉降。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的临时仓库为例, 仓库为单层, 砖柱砖墙结构, 两边倾斜式屋面, 高度 5 m至 7 m。该工程的地基全部为厚度 7 m 以上的回填土, 且回填土未经严格的压实、碾压, 该工程于 2006年底完工。完工仅 1个月就出现地基下沉, 墙体、圈梁、过梁产生了明显的裂缝, 经过专家的仔细检查,主要原因是地基下沉及仓库地基工程设计不合理。原设计方案为独立扩大砖基础, 砖柱间用混凝土和扩大带形砖基础连接。根据专家意见, 在遵循临时仓库“既要保证仓库使用功能, 又要把造价降到最低”的原则下, 有如下几种处理方式:

( 1) 钢筋混凝土箱式基础;

( 2) 摩檫桩加通长带形基础;

( 3)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经过上面几种设计方案的工程预测成本的定性分析, 第2种方案为最佳。首先选用长3 mf100的松木沿墙体方向布置双排木桩, 排距 50 cm, 间距 2m, 在松木桩间用碾压机压实并回填碎石, 形成深度约 50 cm的碎石桩, 桩面统一高程浇筑 C20钢筋混凝土, 钢筋布置为 512@ 200@200, 混凝土厚度为30 cm, 宽度适当加大, 达到 1 m。每隔 5 m 设置一个扩大砖柱, 砖柱基础底部直接坐落于带型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面。

这种方法简单, 易操作, 造价低, 根据以上方法经过处理, 可使用时间预测在 2 a以上。1 a后未发现因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破坏。这种基础处理方式的创新之处在于灵活应用各种基础形式, 混合应用, 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等级, 在保证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1.4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若出现开裂或抹灰不密实的情况,就无法有效阻止地下水沿着基础向上渗透,使墙体潮湿。外墙在受潮之后,经冻融及盐碱的作用,会造成砖墙表面逐层疏松、脱落,大大影响了居住环境的美观以及结构强度。

施工过程中,防潮层应该被当作一个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进行,在建筑物整体基础工程完工之后再进行具体操作。防潮层的施工应在基础房心回填之后再进行,以防止在填土时,对防潮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若图纸设计未对防潮层作相关的具体规定,应使用2cm厚1:2. 5的水泥砂浆掺入适量防水剂的方法。

二、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方法及建议

2.1建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主要成份是水泥、碎石、砂、粉煤以及水,是一种高粘结强度柱,在基底以及桩顶间装设相对厚度的褥垫层,达到确保桩和土可以一起承担负荷,从而使桩、桩间土以及褥垫层能够形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最好选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主要特征是承载力的提升幅度较大、适用范围较广、地基变形较小等。

2.2利用重锤加强付浅层地基的夯实

为了使浅层地基的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较均匀的硬壳层,达到一定厚度的持力层,需使用重锤的力量进行协助,重锤自由下落会产生较大的夯击能力,从而夯实浅层地基。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一定大的压力以及冲力给地基形成较大的作用,使地基达到加固的效果;使土的压缩性进一步缩小,从而提升地基的强度;加强了地基的抗液化能力,从而大程度降低及消除了黄土的是湿陷性。另外,此方法还能使土层均匀,以预防后期会出现的差异沉降。施工重点:在施工前要进行试夯,以确定一些相关技术参数,如底面直径及落距、夯锤的重量、最后下沉量和相应的夯击遍数及总下沉量等;夯实的坑底面以及前槽的标高应该比设计标高要高一些;夯实时,地基土的湿度要控制在最优温度范围内;若是大面积夯实,应按照顺序进行;若基底标高不一样时,要先深后浅;完成后,要及时将夯松的表层土清除或将浮土在差不多1切的落距夯实到设计标高。

2.3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加强对地基加固的处理

排水固结法的主要用途是处理地基的稳定及沉降等问题。若想加快固结,最好的方法是在天然土层中增加排水的途径,从而缩短排水的距离,然后设置竖向排水井,以达到加速地基固结的效果,缩短预压工程的预压期,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固结效果,从而使沉降能够提前完成;还可以加快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增长,使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升的速率一直比施工荷载增长的速率要大,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排水固结法一般适用于处理饱和以及软弱土层,若是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要慎重对待。

三、结束语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是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其是质量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管是业主甲方、施工方还是监理单位,在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都要结合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来保证其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仲颐. 基础工程学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