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安全标准;XBRL
会计信息化标准是经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单位等协商一致制定、并且由行业权威机构批准,可以共同使用、需要共同遵循的关于会计信息化活动的规则、导则和特征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既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成熟发展的一种标志,也是推进会计行业改革的重要动力,对解决当前会计行业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安全问题、会计数据利用问题等有积极帮助。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标准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在这一背景下探究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路径,成为了会计从业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信息平台让会计信息资源可以在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审计等监管机构之间实现充分共享,为提高会计信息利用价值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无法兼容的问题也增加了会计工作的成本。[1]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让会计信息资源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共享共用。近年来,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等相继实施,在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随着会计信息安全标准、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标准等相关标准的实施,为促成会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有助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各类会计软件和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现阶段市面上常用的会计软件超过上百种,其中像金蝶、用友等已经成为会计从业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助手。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开发和应用功能更加强大的新型会计软件成为当务之急。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评审等提供依据,保证了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序性。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有了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无论是在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计、软件编程测试还是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都能够遵循明确的标准,对切实缩短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周期,以及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用价值起到了积极帮助。
(三)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让信息资源成为一种宝贵的经济资源,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利用水平,成为新时代决定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例如会计数据的采集渠道单一化、会计数据的核算结果不准确等,导致会计信息的可用价值不高。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对会计信息整个使用流程的监督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统计、分析等,让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共享性、安全性等得到了保障。在大幅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基础上,为会计工作的开展也创设了有利条件。
(四)有助于推动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会计信息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所谓会计信息化产业,是围绕会计工作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各类软硬件产品,以及提供配套技术服务的一系列业务。会计信息化产业的相关主体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产业链。[2]但是在这一产业链中,会计软件厂商、会计信息服务商、会计软件使用企业等各主体之间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壮大和发展。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有利于为会计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研发与生产,以及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提供一套统一适用的标准,消除了产业链条中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屏障,从而为我国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信息技术应用标准
该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时直接涉及的技术事项、管理事项、工作事项的有关标准。以企业会计为例,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即会计人员)需要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等工作标准,以及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并编制财务报告。而会计信息的审计者(即内审人员)需要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等工作标准,对各类会计数据、财务报表等进行审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即数据分析人员)需要依据数据分析等技术标准,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统计、分析,以便于为企业高层人员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由此可见,通过构建信息技术应用标准,能够让企业日常运营中产生的各类会计信息得以整合、利用,重新发挥价值,无论是在企业财会管理还是经营管理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会计信息资源标准
该标准是适用于会计信息资源本身的标准。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的资源化属性更加明显,对于会计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不仅直接反映了企业会计工作水平,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构建会计信息资源标准,旨在优化会计信息的处理流程和提升会计信息的利用价值。根据会计信息状态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状态,会计数据是由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在各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收集起来的原始数据。这部分会计数据中掺杂了很多无效数据,不仅没有利用价值,还会增加数据处理的负担。[3]第二阶段是中间状态,主要任务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次加工处理,剔除无效的、来源不明的会计数据,进一步增强会计数据的可利用价值。第三阶段是终极状态,会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将留存下来的会计信息按照会计信息资源标准进行整理,生成会计分析报告,以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参考,从而让会计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以突显。
(三)会计信息安全标准
该标准是适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安全有关的基础事项、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的标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让会计数据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也导致会计数据在存储、传输等环节面临着泄露、丢失的风险。因此,基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考虑,必须要构建会计信息安全标准。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物理安全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网络和系统安全标准等项。其中物理安全标准主要面向会计信息系统中包含的各类软件、硬件及其运行环境。例如,制定硬件更换标准,除了做好日常的硬件维护外,对于经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硬件设备,应及时更换以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数据安全标准主要保护会计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安全。常用的方式有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备份,以及启用用户权限认证等,切实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和系统安全标准主要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时使用的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通过构建会计信息安全标准,可以全方面、立体化地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
会计信息化产业是指从事会计信息化相关业务的部门及其在市场上相互关系的集合。这些业务包括会计信息生成业务、审计业务、交换业务等;除此之外,像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业务、审计业务,以及后续的会计信息软件评审业务等,也都属于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时,按照标准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会计信息化业务资格标准,主要用于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开展会计信息化业务的条件。判断指标包括人力条件、物力条件、管理条件等。以人力条件为例,要求企业会计从业者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还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操作会计信息软件完成日常的业务。第二种是会计信息化业务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是用于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评价等。将会计信息化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应用于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并对会计信息化业务开展情况作出动态评价,可以如实反映出业务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依托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将会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推动作用。
(五)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
该标准是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化人才相关的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的标准。从会计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来看,可以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开发培养分为四种方式,每种方式下分别对应一套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具体来说:一是培养性开发方式。高等院校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是进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性开发的主体。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培养内容也有差异。如果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则培养内容既包含了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同时也涉及会计信息化相关技能。如果是会计从业者,则培养内容以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4]二是政策性开发方式。以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为主体,参照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对会计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使其具备胜任会计工作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同时还负责对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进行评审,以便于进行职业资格管理。三是使用性开发方式。以各类用人单位为主体,针对会计信息化岗位标准,对会计从业者进行使用性开发,包括岗前培训,以及入职后的定期培训等,确保会计从业者的信息技能得到更新,始终保持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四是提高性开发方式。以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主体,为会计从业者提供进修深造服务,通过专项培训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或者取得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发展前景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其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加强会计信息化标准的顶层设计,以及推进这一标准落地实施等方面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会计信息化标准总体设计,包括确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编制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管理及运行机制等;其次是拟定会计信息化的各项具体标准,包括基础性标准、关键性标准,并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对初步确立的标准体系进行补充完善;最后是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落地实施。履行好监督、检查责任,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机制和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随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雏形的确立,下一步应将工作重心放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等关键性标准方面。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紧跟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优先解决直接影响会计工具应用的问题。例如,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XRB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作为一种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会计信息披露的计算机语言,以及国际上财务信息交换的公认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我国从2010年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但是在XBRL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5]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下,跨境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利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契机,加快完善XBRL财务报告标准、XBRL账簿标准和XBRL技术规范等,既是当前会计事业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关键举措。
(三)对接国际,多方合作
近几年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会计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对比来看,我国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仍然落后于国际。因此,在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主动对接国际,在认真研究国际标准、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标准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细致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还应加强多方合作,在政府主导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民营企业等充分发挥合力,加快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升标准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GBT25500.1-2010)的编制中,由财政部、上交所、深交所、中证监管委员会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因此,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密切合作,也是新时代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策略。
四、结语
在财务会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成为现阶段一项具有紧迫性的工作。该标准体系的建成和应用,短期来看将会显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通过挖掘和整合会计资源的利用价值,更好地发挥财会工作在辅助决策方面的价值;长期来看将会为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在财会行业中进行更加深入、更为广泛的融合,对行业改革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要立足我国财会行业发展现状,在充分借鉴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一套更加完善且实用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会计事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梅玲,杨周南.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学研究[J].会计研究,2016(9):8-10.
[2]王希竹.科研院所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ZYS信息化体系建设案例研究[D].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3]李海心,李进霞.发挥医疗联合体优势构建会计信息化体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1):36-37.
[4]宋阳.基于财务共享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构建[J].财讯,2020(19):2-3.
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范文2
在这场革命过程中,“超融合虚拟化”概念如今无疑正成为新一波热潮。据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超融合集成系统市场将在2016年增长79%,达到近200亿美元,推动着它在未来5年内步入业界主流。IDC的预测更加积极,报告显示更加细分的超融合架构产品在近年几乎都以每年扩大100%销售额的幅度增长,预期2016年会有94%销售额增长,届时总销售额也将超过15亿美元。
在如今的IT领域,某一细分市场能够达到这样的增长速度绝不简单,这一热潮隐含的是新形势下的技术暗涌。
超融合开启全新交付方式
“软件定义一切”不仅正在加速新一代IT架构的成熟,同时不断加速云计算的落地,催生千亿元市场。尽管如今已有众多运营商和企业都在云计算领域试水,但鲜有企业把全部IT基础设施迁移到公有云或私有云环境,甚至许多企业依然需要内部部署的基础设施来满足需求。
为什么企业IT管理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传统孤岛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效率、投资与业务支撑能力等方面的桎梏,却依然无法迅速升级?“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一种能够高效部署、快速上手,能够衔接传统IT与新云化技术的架构来完全消除企业面对IT架构变革时的忧虑。”赛特斯云平台产品线总监林强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为我们解答了这一困惑。
这就是超融合虚拟化所要探讨的概念。如今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分散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等能力的服务模块,而是能够集这些功能于一体、既可以支持传统业务无缝迁移又同时能够满足未来升级的超融合资源池。
“超融合架构是将过去计算、网络、存储和管理运维等分离的物理设备集成到一个盒子中,实现功能的融合。”联想企业云产品总监高志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核心是软件定义和弹性可扩展,通过软件充分发挥固态硬盘、高速网卡、CPU等最佳的物理性能,并实现存储池、计算池的管理及资源的分配,并且系统可以随需求实时进行弹性伸缩。”
“超融合是云计算、软件定义、虚拟化等技术发展至今所必然带来的大趋势,是云计算的一种全新的交付方式。”林强表示。
IT趋向高效、开放、灵活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超千亿连接、全社会的信息化都将成为现实,各个行业都在不断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驱动业务的变革。在传统的领域,包括基础的IT应用、计费、业务应用、网络建设等方面,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在新技术、新形势的挑战下正逐渐趋同――高效、开放、灵活。
传统IT基础设施建设在新需求下捉襟见肘,特别是在IT能力的核心提供者――数据中心领域,传统IT建设的问题日渐严重,成为企业运营及业务革新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专家观点,最核心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传统IT内生的复杂性,基础架构的每个部分都很复杂,包括购买、安装、维护等流程都异常繁琐。其次,传统“烟囱式”建设造成低效孤岛,每个业务系统的建设都很专业,管理的封闭性使得每个系统都需要专门的团队维护。再次,也是传统“烟囱式”纵向结构引申而来的问题,就是对未来扩展的无法预知而带来的扩容难题。最后,是直接制约企业业务创新的关键问题,难以适应新业务,传统的IT基础架构难以匹配企业新业务发展过程中快速应用发展周期、需求扩展、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需求。
这些都是IT架构升级转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超融合系统的核心能力所在。
超融合虚拟化提供三大优势
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VMware、华为、赛特斯、联想、惠普、Nutanix、深信服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在融合系统方面积极探索,致力于提供集成、高效、开放的一体化融合解决方案。此外,由于各家厂商解决方案大都基于主流OpenStack标准框架,因此同时具备很强的灵活性。
“对比目前市场代表厂商推出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其特性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也是目前超融合解决方案的最大优势所在。”高志国表示。
首先是开箱即用,用户打开箱子即可享用一个整套的解决方案,部署时间缩减了75%。其次是零负担、简运维,超融合解决方案让基础架构平台与企业应用软件、中间件及数据库软件得以完全解耦,实现统一资源平台管理。最后是易扩展,面对企业内部未来不可预测的流量和用户访问数量,超融合概念源自水平扩展的互联网技术,能够提供灵活和开放的横向扩展能力。
例如EMC和VMware联合开发的VxRail解决方案就是基于VMware虚拟化架构实现系统核心层全面集成、预先配置和测试的超融合架构,能够为企业迅速建立完全虚拟化的VMware环境,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实现提供最简单、快捷的途径。
在国内,前不久,赛特斯正式对外了计算存储一体机新产品――超融合一体机CF-HCS。这款由赛特斯自主研发的,基于OpenStack标准协议架构,将存储、计算资源作为基本要素集成到单一设备,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择和配置的一体机系统,完美地具备了预集成、快速交付、弹性扩容、动态伸缩等特点。
更早一些,3月,联想与Nutanix二者在超融合领域的阶段性合作成果,推出了三款针对主流市场的超融合产品:针对VDI及入门级的虚拟化工作负载的HX3500,为有较大容量需求的服务器虚拟化工作负载的HX5500,以及为数据库和其他密集型I/O工作负载的HX7500。之后在5月时,作为超融合产业联盟发起者,联想企业云在广州隆重“寻找超融合最美合伙人”计划,继续扩大其生态合作力量。
依托这些产品与解决方案所提供的端到端的交付能力,用户能够按需定制,享受开箱即用的产品,安装、调测时间只需几个小时。“这个过程在传统建设模式中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林强介绍。
这样一种能够为各种规模的运营商与企业用户提供“交钥匙”式的产品和“开箱即云”的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无疑会成为帮助企业拥抱新IT架构的“终极利器”。
超融合发展可从多领域突破
那么,究竟哪些领域、哪些企业可以利用超融合系统提升IT效率,获取更多数字红利呢?云计算/云存储、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都是可突破的代表领域。
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范文3
乔布斯在世时曾说过 “PC已死”。2012年10月,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和IDC分别公布了今年第3季度个人电脑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大幅度下降,降幅超过8%。易观近期的 《2012年第3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第3季度中国平板电脑的销量达到260.4万台,环比增长11.3%;苹果占据71.4%的市场份额居首。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四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在2012年年末集中推出新的平板电脑,这预示着,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战争即将开始。
想削苹果,微软还太软
定位差异。微软Surface定位为商务产品,避免与苹果在娱乐领域的竞争。作为全球最大办公软件提供商的微软,将Office集成在平板电脑中增强了产品的商务功能,集成了Office软件,这意味着微软把它定位为商务工具,与苹果iPad的休闲娱乐进行了根本性的区隔,这是与iPad竞争最为强大的利器。微软从具有大量黏性客户的Office入手,可以说是微软独一无二的优势。平板电脑的商务人群将会倾向于微软Surface。
产品差异。Surface采用一体化镁合金成型提供2倍于iPad的存储容量,但Surface比同尺寸的iPad略重。其电池续航时间为7小时,远不如iPad的10小时。且屏幕不如苹果iPad视网膜显示屏,后者分辨率高得多。摄像头令人失望,拍照效果一般。Android以及iOS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并形成各自较为成熟的生态系统。苹果App Store应用数量超过70万,Google Play应用数均超过60万,微软预计,Surface时全球市场将仅有1万种第三方应用,其中美国市场有5000种。第一版Surface采用的是Windows 8变体版本——Windows RT,大量Windows用户每天依赖的传统软件都无法运行,例如Google Chrome、Adobe Photoshop、iTunes,甚至是微软自己的Outlook。内置应用中缺少统一的收件箱、未读邮件文件夹,也不支持POP协议。微软自己也承认邮件应用需要改进。
营销差异。苹果教父乔布斯将饥饿营销运用得炉火纯青,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出货量,在短短的28天内就达到了100万的销售规模。同时苹果投入大量的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它经常进行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它一直在琢磨这个市场人们对什么关键词更有兴趣——或者换一种说法,对什么概念更有兴趣。苹果还利用了另外两种营销手段。一个是媒体,通过媒体散布有关产品积极的评论。二是“植入广告”,让产品在电视节目以及电影中经常亮相。同时苹果产品的专卖店体验也是非常独到的。Surface上市时,微软改变以前不干涉零售商的传统,从卖场布置到消费者体验都在下达各种指标,同时微软启动了街头涂鸦营销方式,在建筑物的墙上直接画上Surface轮廓和键盘。这种街头艺术广告营销方式与微软2002年推广MSN和2010年推广Windows Phone 7如出一辙。从微软的营销手法我们可以看出,微软还没有一个成熟的Surface营销手法,处于到底跟随苹果还是沿用自己已有的营销手法的矛盾中。
综合来看,微软Surface是平板电脑中的一颗重磅炸弹,它的出现将会掀起平板市场的阵地抢夺战,但微软在PC上的强大还不足以影响到平板电脑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平板电脑和PC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而对于微软来说,软件的垄断并不一定会带来硬件的认可。苹果完美的用户体验才是这个市场的王者,它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就说明了一切。但是苹果在失去乔布斯后,也失去了对产品颠覆性的创造,不能对消费者形成持续的吸引,将会盛极而衰。可以预见的是苹果平板电脑市场占有率将在各大厂商的进攻下下降,而微软Surface只是引爆平板电脑市场战争的一个点,它的出现在2013年还不会对苹果形成很大的冲击,但是如果微软持续支持构建WIN8生态系统,并引导各硬件厂商推出使用其系统的终端产品,那么,在两到三年内,苹果的独霸天下就该成为三足鼎立了。
中国平板,看客还是玩家?
易观智库近期的《2012年第3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在2012年第3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中,苹果市场份额环比下滑至71.42%,排名第二、第三的联想和E人E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联想和E人E本市场份额之和也仅为14.13%,与苹果的市场份额差距巨大。而中国的平板电脑几乎全部处于中低端,低市场占有率和低端产品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平板电脑只能在这场平板大战中成为看客呢?对于中国平板电脑来说,要成为这场战场的胜利者,而不是成为炮灰,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战略思考。
联吴抗魏。目前中国企业还没有能力自主开发一套系统,市场上现有的系统分别是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以及刚刚面世的微软WIN8系统。苹果的IOS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前中国的平板电脑只能选择Android,因为系统的开放性,各种应用也较为完善,但苹果公司不断的知识产权诉讼,给使用Android系统的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微软的WIN8则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虽然使用系统需要一些费用,但是因为WIN8刚开始起步,正处于抢占苹果市场的起步阶段,微软需要更多的硬件设备使用其系统以达到快速建立系统生态的目的,并与苹果进行直接竞争。所以这个时候国内的厂商利用这个机会推出WIN8系统的设备,一方面可以借WIN8上市的东风,吸引眼球,减少宣传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WIN8上市初期与微软形成战略合作,以利后期发展。在目前这个阶段,应该是微软和中国硬件厂商互相需要的时候,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在未来对苹果的市场形成有力阻击。
性价比要好。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可能在软件方面竞争的,所以我们就只能在硬件上下功夫。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中国传统的PC行业也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联想通过与外资品牌相比高性价比的硬件配置,一步步成为了全球第一大PC品牌。最近两年在智能手机市场极其火暴的小米手机,一出现就占据了国产智能手机销售前列,成功的原因同样一是硬件性能好,二是口碑营销好。这种思路在平板电脑领域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对于国产平板电脑品牌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单一硬件的性能,而在于整体的体验,所以国产平板电脑必须要在产品整体体验上进行提高,而非简单地抄袭跟进,单一的硬件性能从来就不是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必要标准。
唯快不破。中国平板电脑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快,产品批量少,种类多,更新快。因为对于中国平板电脑品牌来说,没有市场占有率,就没有那么大产量,没有那么大产量也就容易调整,那么只能采用灵活机动,快速反应,以快来抢占市场先机。快速跟随,然后再借机超越,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品牌成功的策略。
集中资源,定点突破
国产平板电脑品牌要想在在这场平板电脑之战中不成为炮灰,除上面的几个战略思考外,还应该具体地考虑这个仗应该怎么打,战略如果不配合战术,那战略就是空的。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无一不是世界巨头,它们的资源和能力远非绝大多数我们的平板电脑品牌可比。我们必须先“保存自己”然后才能“消灭敌人”。在这个原则下,我国的平板电脑品牌不宜与巨头们进行正面交锋,而应该避其锋芒,寻其薄弱之处进行集中资源,定向突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中,还是有一些竞争并不那么强的行业可以进入,在这些行业里,只要能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的突破,一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成效的。
教育行业。目前的国内教育亟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社会信息的交流互动、优质学习资源的交流使用。在现代信息化教学及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的条件下,平板电脑的简单易用、便携轻薄将使师生可以实现无纸化教育,减少纸张的使用,方便资料携带查找。同时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顺畅,还可以使学校对于老师和学生的管理服务更加方便。在美国已经有很多学校都很好地运用了平板电脑来进行学习和管理。中国目前虽然也有一些教育的软件,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目前只是一些现有教育的一个补充。对中国的教育行业来说,平板电脑的使用要想达到美国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一个方向。如果有一个平板电脑品牌深入地研究中国教育,持续加强教育领域的用户体验,就能够在中国非常巨大的教育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也就可以在整个平板电脑的市场中占据不小的份额了。
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范文4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15)
摘 要:现代农业的科技信息从供给到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为了有效推动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的对接,需要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财力资源、农业物力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农业制度资源、农业组织资源等的支撑;需要从农民参与机制、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产业化机制、市场机制、问责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发展农村保险、租赁、证券、信托、投资咨询等机构,使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充分满足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农业科技信息;供给系统;需求系统;支撑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质量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4BJL004);河南省2013年度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知识溢出激发再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4HASTIT005);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41049)。
收稿日期:2015-04-29
1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资源基础包括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财力资源、农业物力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农业制度资源、农业组织资源等,需要按照“政府支持、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原则,构建先进共享体系,以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为主线,根据各类农业活动的需要,建立农业资源平台、数据平台、文献平台、自然资源平台、检测设备平台、环境平台建设,实现基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稳定支撑农业活动(见图1)。
(1)资源平台。建设农业人力、农机、农资、土地、水利、财力、制度、组织等资源的共享网络,根据共同需要各种科技资源及其权益主体发挥各自功能,避免造成“见台不见物、有物不服务”的局面,通过整合价值链,使农业科技政策具有开放性和反馈性。
(2)数据平台。建设地形图、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资料、统计图表、统计年鉴、文献文字报告、法律法规文件、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土壤数据、肥料试验数据、电子数据等农业数据共享中心和农业数据共享网络,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科技,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农业数据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确定建设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科学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需要,在线服务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发现服务。
(3)文献平台。文献资源平台建设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政府,应将服务农业、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和信息保障程度作为核心任务,政府对农业期刊杂志、农业专业书籍、农业文献收藏、农业报刊报告等文献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明确文献平台公益性定位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支持将文献平台及其服务嵌入其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积极开发个性化服务工具和信息增值服务,多渠道、深入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4)自然资源平台。自然资源中的植物种质、动物种质、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生物标本、岩矿化石标本、实验材料与标准物质等进行整合,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在不改变现有资源权属及行政管理格局的前提下,以“国有资源是核心、组织机构是基础、共享安全是前提、绩效考核是保障”为指导,以自然资源保存库、馆、圃的整合为主线,以自然资源共享平台增值服务为目标,全面构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自然资源共享平台。
(5)检测设备平台。平台建设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仪器设备、分析测试服务、测试方法与标准研究等为对象,以集成共享为主线,以专业测试服务为特色,致力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统筹规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协作共用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运行,充分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网络环境平台。农业资源基础平台要与全国网络互联与对接,形成信息资源加工处理利用体系、网络协同研究公共支撑体系、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示范试点。通过平台网站信息、动态、需求、政策和会议等信息,借助论坛、沙龙、讲座、见面会、培训班、研讨会或信息会等各种活动,实现互享、互补、互荐与互助。
在农业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交流互动平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综合性的信息需求,满足信息咨询、网络检索、导航、信息分析、交流协作的功能,采取防火墙、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安全技术,确保信息不被黑客攻击,不被删除、更改等,更准、更快、更好地为农业科技信息对接服务。
2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持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出现偏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处于农业科技信息供给方的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与作为需求方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户而言,地位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在我国表现为重资本轻劳动,而农民主要靠劳动收入,很少有资本收益,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产品协会缺少政府支持往往难以持续,农民缺乏参与动力。因此,需要从农民参与机制、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产业化机制、市场机制、问责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见图2)。
(1)农民参与机制。发挥农民自主性,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与对接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监督问责制度、参与立法制度,参与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供需对接领域事务并且坚持民意主导,对些关系到众多村民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增加农民参与决策的深度,尝试利用新的网络媒介参与,健全参与机制,确保参与全面性,保障公民监督权。
(2)培训经费筹措机制。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中的需求方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较低是发生对接偏离的重要原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途径。依靠政府投入往往经费不足,经费随着某个培训项目的开展而投入,不能形成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公益性质,盈利部门不愿意大量介入,但有特定领域的企业或者社会部门进入该领域。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多方经费筹措机制,优化投资主体、投资配置、经费实施等子系统。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国民教育、医疗保健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体现国家的职能;其次,鼓励农民自我投资。家庭投资主要表现在对下一代的投资,包括生育投资、幼儿抚养投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知识学习方面,个体投资大多在技能学习方面;第三,企业及社会投资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的投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捐助和赞助属于社会投资。从上述三种方式看,个人、集体和政府应共同承担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政府、集体为主承担社会保险,个人予适当付费。政府负责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农民自己负担商业保险,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补贴。政府要加大投资,扩大投资主体,在制定财税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项目和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信贷为辅助,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经费筹措体系。
(3)问责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特定要素及运作庞大而复杂,必须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环节、内容和目标展开绩效评估考核,其量化的评估考核指标使政府掌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进行科学决策。第三部门评估作为实施者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和作为受益者的农民,通过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通过制度设计规范问责操作程序,以绩效目标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民意沟通渠道。
(4)市场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可以构建市场机制来实现、调整和优化,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来保障正常运转;建立制度来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通过市场寻求劳动力产权投资行为,使劳动者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建立农村所有制身份制度、人口失业制度、户籍制度、档案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来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适当引导外出农民工回家创业,以此实现农业科技信息供给与需求的对接。
(5)产业化机制。政府要应引导农民进行区域化养殖种植和特色养殖种植,据此组建农业合作社,开展产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各类集体农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实施符合其特征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按照农业特色对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特色动物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材料、机械化农具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资源集聚效应,形成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组合效应,增强市场参与能力和竞争能力。
3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政策扶持
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需要合理的金融市场支撑,除个人储蓄、票据结算、发放贷款等项目外,还要办理各种中间业务,增加贷款种类,注重发展农村保险、租赁、证券、信托、投资咨询等机构,允许民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发展新型的自助合作金融组织,使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充分满足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需求(见图3)。
(1)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内涵丰富的农村市场体系和高度专业化的农业分工可以积累金融资源的规模,金融资源开发门类也就越多,金融资源开发结构也就逐渐优化,就可以有效防范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农村的冲击和影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就是要发展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经济发展受制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微观市场供求是由无数个层次的供求总和。市场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总资本存量扩大,储蓄水平相应提高,金融资源的数量增多,金融资源开发的发展空间增大。市场规模的扩张带动农村金融资源开发逐步由小变大,产生更多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农村金融资源开发由弱变强,效率不断提高。良好的市场秩序、健全的金融法规、规范的金融监管是农村金融资源开发的外部要素,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受到约束,避免有害的市场投机行为,以合法手段谋取经营利润,减少金融经营过程中的外部负效用,及时控制金融风险,倡导有序的市场竞争,减少金融波动,金融机构也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创造优良的金融环境。
(2)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支持功能,依赖于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弹性的价格机制、金融机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是由许许多多的买者和卖者组成,构成各个市场主体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结构。金融市场中垄断行为的危害性大,风险过于集中的资本垄断一旦陷入困境,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受到影响,支持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农村金融资源必须保持市场竞争性。弹性的价格机制促使从事生产的最基本激励因素,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健全的价格机制是利率机制的基石,应当放松对农村商业性贷款利率的限制。金融机构的进退机制是指采取必要的市场进入退出限制。制度性壁垒是政府制定的限制性规定,如注册许可、特别许可等,作为高风险行业适当限制金融机构的进入是必要的,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迫使金融业进行创新,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本积累和盈利能力。市场准入机制就是以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为主,使制度壁垒透明化、公开化。金融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是利用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对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金融企业进行分拆、收购,但市场强制退出是主要方式,政府强制退出是次要方式。
(3)维护农村金融市场活动。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受到金融市场创新能力、金融市场深度、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深深影响。农村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指的是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与调节等方面的变革,必须改善金融资源分配状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提高金融效率。金融技术创新指的是交易手段、交易方法和物质条件的变革。金融产品创新指的是交易载体、金融资源分配形式的变革,金融创新是为了推动农村金融的结构调整,拓宽农村金融的成长空间,提高金融调控效率。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效活动在于成交量大而且稳定的买方和卖方参与市场交易,有效的金融市场活动能刺激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深度。农村金融市场的高度深化,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制约着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金融商品的种类及数量都可使人找到投资组合,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信息,平抑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高效金融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可以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转化为生产或消费资金,实现供求均衡。有效的金融市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馨芬.促进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
2 郑鹏.农超对接中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及规制[J].农业经济问题,2012(9)
3 李建平.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和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
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专业学位;就业;政策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专业学位硕士比重较去年明显上升。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下降趋势明显。2013年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硕士研究生就业面临着尴尬处境。但从各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专业型硕士专业针对性更强,培养方向定位清晰,实践项目和履历也很丰富,一旦与对口的用人单位接洽上更像订单式培养,常常“一拍即合”,就业情况比学术型较好。这和政府就业政策和专业型硕士自身的特点有关。本文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政策深入探讨,旨在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规律,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创新发展。
1.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政策效应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11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启动,国务院下发16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以上政策制定实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产生了系列的政策效应。
1.1 实施政策,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利就业
近年来,为了更高的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促进就业,政府及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和实施了多项优惠政策。首先,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一是改革户籍制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按照国发[2011]16号规定:对各类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各自有关规定执行)。二是推动到西部基层或贫困地区就业。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了4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包括: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6年实施“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其次,对用人单位而言,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培训费、社会保险补贴。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64号规定: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按其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等等政策实施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利就业。
1.2 运用政策,拓宽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渠道
为了给专业学位毕业生创造有利条件,劳动行政部门运用政策,项目拉动、鼓励扶持、感情凝聚等方式积极疏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2010]49号)规定: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主要政策效应表现一是扩招公务员以增加就业渠道。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扩招千余名公务员,2011年上海扩招公务员拟录4048人,2012年广东公务员选拔再扩招130名等政策对于毕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二是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按照《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2009]97号规定,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所承担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重大重点项目等,可以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三是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培训补贴,免费创业服务,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等政策支持。2010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通知》,从2009年开始扩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进一步享受国家在“资助”“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1.3 提供政策,建立专业学位毕业就业服务体系
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也是顺利促进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保障。2010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2010]3号,要求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通知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有关管理和就业政策。例如有为专业学位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就业与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等各项公共服务。此外,还定期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如《关于2012年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的通知》等政策提供了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2.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造成专业学位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学位就业政策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它在提升社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近三年来,专业型硕士生逐年递增,专业学位就业难度也不断加大,从目前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政策在实际执行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小陈是某大学的法律硕士,已通过某法律事务所面试,因为诚信说明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立刻遭到招聘单位否决录用。其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但是由于相关的保障政策的不健全,导致现实就业过程中还是存着歧视。
2.2 专业学位就业政策的可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
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传统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都不一样,它是以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的,所以,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不同。但是教学厅[2010]3号政策文件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执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有关管理和就业政策”。然而,专业学位是它更强调实践能力、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翻译硕士就是培养翻译方面的应用人才,强调应用能力,毕业后可从事口译和笔译工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则主要培养临床诊断能力强的人才;建筑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是建筑设计能力强的人才。现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不能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为其提供明确性、可操作、针对性、指导性的政策指南。
2.3 高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足,缺乏专职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正规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在内容上,只是简单招聘信息、组织招聘会、召开就业指导讲座、办理就业派遣、统计就业数据等工作,缺乏职业规划、就业观指导、职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另外,就业指导一般局限在应届毕业生,缺乏研究生在校期间全过程的就业指导统筹安排。
3.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若干政策建议
3.1 进一步健全就业政策体系
积极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政策体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必然选择。教育部[2010]3号提出“努力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一种学位类别,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例如,法律硕士属于专业性学位,其知识结构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主要为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运行中涉及法律监督与服务的各专业领域培养中高级业务和管理人才。如果在就业中遇到阻力时,可以运用政策体系为之服务,建立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切实将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解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后顾之忧。
3.2 提高专业学位就业政策针对性和激励性
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学位的设置是应该面向行业的,它主要以职业导向为主。因此,我们在制定促进就业政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位的特点,通过对专业学位的职业性、行业性调查研究,提高专业学位政策的针对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通过具体、针对性的政策指南,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和就业程序。另外,可通过进一步实施激励性就业政策促进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就业,对于在工作中利用专业技能产生重大社会效益者,可进行运用激励就业政策产生持续力,同时也促进专业学位的教育产生就业示范效应,进一步充分发挥政策鼓励优势,保持与社会的衔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带动专业学位的招生、培养和发展。
3.3 建立完善专业学位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职业指导是指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为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做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决策,也给研究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办公厅[2010]3号《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工作》提出“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为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特点,建立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与国家重点行业、大型企业、行业组织等的联系,密切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工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校友等资源,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完善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专业学位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4.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分化愈来愈细,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在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其吸引力定会不断增加。政策是行动的纲领,是促进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就业政策的优势可引领、促进专业学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与实践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范文6
关键词: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案例
一、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概述
近年来,智能建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人们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内多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这样的区域被称为智能小区。智能小区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继智能建筑之后的又一个热点,也是房地产的一个亮点。所谓智能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使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地提高性能价格比。
根据建设部有关智能化示范小区的文件规定,按建设单位提出的二星级建设标准三个子系统的具体要求,在方案设计中我们考虑如下的系统组成:
1.小区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它包括住宅设置楼宇对讲和居室报警及紧急呼叫系统;2.小区周边边界监控系统3.电子巡更系统;4.三表自动抄集系统,本工程按甲方要求包括水、电、气、热水远程抄表系统(每户四表);5.地下室车库管理系统6.小区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7.紧急广播和背景音乐系统8.卫星接收和有线电视系统9.CCTV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0.小区计算机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上述1-4项组成以安全防范为主的小区综合集成系统。设计将采用国内成熟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产品,要求系统计算机软件采用WIN98界面,图文并茂,窗口及菜单操作一目了然。每个子系统通过管理中心电脑协调工作,完成对小区的各项管理,使小区管理科学、快捷、方便;生活安全、舒适、便利。
系统功能与特点
互联组网
系统采用标准总线结构,不同类型的分机和不同楼栋的主机都可以通过总线互联组网。使系统组合灵活,便于扩充,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统一编址
系统内所有设备采用统一编址;设备连接容量至少满足:同一小区内可接4台管理机。一台管理机可方便地管理16栋楼,而同一栋楼可并联8台门口机,一台门口机可连32台分机。
密码设置
系统中非可视或可视互通分机可以通过键盘随意设置或修改用户密码,做到一户一个密码。分机用户可用密码实施密码开锁或给自己家各报警防区实施撤防。
可视对讲
系统能实现住户与管理处、住户与住户、以及不同楼栋住户之间互相呼叫与通话。亦可实现楼门口或家门口与住户分机之间的可视对讲功能。
管理模式
系统具有方便灵活的白天或夜间管理模式,管理员能够通过管理机对任何一栋楼的门口机进行管理,即对各门口来访者的呼叫进行干预。干预时这栋楼的来访者对楼内用户的呼叫,自动转到管理机。经管理员许可后由管理员转接,才能使来访者与用户通话。这种管理模式确保小区的严格管理,满足不同层次物业管理者的要求。
一卡通
系统中各门口机都可以带有感应式非接触卡阅读器。小区内的居民一人一卡,凡持有已注册的卡片,就能通过刷卡开锁、进入、撤防等。使小区居民所持卡片在小区内一卡通。通过刷卡,管理中心的电脑可以显示进入小区人员的照片资料等,以供管理员核查进入者的合法性。这样既方便了住户又方便了小区的管理。
四表抄集
户内水、气、电、热水表采用脉冲式表,利用三表接口和抄表平台与系统总线相联。采集的四表数据存贮在三表接口和抄表平台的永久存贮器中,当小区管理者需要抄表时,可通过管理中心电脑十分方便地抄表,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使四表抄集方便、可靠、简单。如有条件可通过小区结算系统采用IC卡结算。
安保防盗
系统中安保防盗采用对讲分机自身具有的1-4个防区的报警功能。它具有延时防区和24小时紧急防区,可外接门磁、红外、烟感、煤气、火灾、紧急按钮等报警探头。住户可通过无线或有线键盘向管理机报警,也可以向管理中心的电脑报警。管理机或管理中心的电脑能记录报警地点、房号、防区等。管理中心的电脑还能自动弹出报警点的电子地图。
周边防范
采用远距离红外对射探头,利用接口与总线相联,实现小区周边防范,一旦小区周边有非法者侵入,管理机和管理中心电脑就会发出报警,指出报警的时间和地点、编号等。管理中心的电脑还能自动弹出报警点的电子地图。
电子巡更
设计采用的巡更系统要求使用先进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各巡更点墙内预置一张感应卡,由巡更人员手持巡更手持机到各巡更点读卡,巡更结束后把电脑接口插座插入手持机,电脑就能将巡更的时间和巡更点输入电脑,这种巡更系统不需布线,巡更点设置灵活、方便。
电视监控
小区各公共通道、门口都有摄像镜头,能一天24小时监控和录像。管理人员坐在管理中心的监视屏前,就能切换监视各部位的情况。一旦出现情况,就能马上通知保安人员前往处理,做到防范于未然。
除以上所述,按甲方要求,设计还考虑小区建设一个宽带光纤接入且4芯多模(室外)光纤到栋的网络方案,以提供小区高速的综合信息服务。
地下室车库管理系统、小区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CCTV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设计选型时也应考虑到系统集成。
二、安全防范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构成
1)安全防范为主的小区综合集成系统
小区综合集成系统具有:
1.通过RS232与管理员主机通信;2.自动记录处理住户呼叫、报警等多种通讯信号;3.矢量电子地图系统;4.住户详尽资料档案;5.数字录音与警情转发系统;6.多媒体报警功能;7.报警中心多级联网;8.多条件、模糊查询系统;9.可与其他安防系统进行联动,如联动探照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下面以安居宝智能系统产品为例说明系统构架:
2)公用通道及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能够对小区内的多种情况进行监测,并能进行集中监控,从而真正做到少人值守。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而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系统可实现下列功能:
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所,摄像机将采集的信息送往小区内的监控中心,显示图像,并可进行录相。
2.闭路监控系统的设计特点
本系统在设计时,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系统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系统的先进性体现出世界上先进的管理和安全监控的设计思想,引进的一流技术和设备。
·系统的可靠性
监控设备采用先进的相对隔离式设计,不会因某台摄像机等设备发生故障而影响其他机器正常工作,能够胜任长时间的可靠工作。
·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网络的可管理性
整个系统的管理结构设计采用统一的建网模型,结构清晰,结构化布线,为整个系统的测试、维护、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固定摄像机:摄像机全部选用台湾YOKO公司的YK-556摄像机。该摄像机具有外形流畅、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特点。1/3in的靶面尺寸,水平分辨率为420线,12VA可在低照度下工作,最小照度为0.1Lux,是目前众多监控工程公司一致看好的品牌。
镜头:选用日本精工(AVENIR)SSG0612镜头。该镜头品种多,质量好,价格适宜,是行销全世界的知名品牌。
录像机:选用了日本Panasonic松下公司的AG-6124专业24小时录像机。该机种具有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价格优惠、录像效果佳等特点。
矩阵式画面处理器:选用美国ROBOT公司的产品MX96i。
黑白显示器:选用了台湾本同公司的15英寸产品BM1511及20英寸产品VM-2003B/W。
说明:15、20英寸800线平面直角
3.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摄像、传输、接收显示和录像记录、控制四大部分组成。
·摄像部分:按照实际情况及要求选择固定式黑白摄像机;根据观察需要,可对某人或某地作一段时间的详细摄像;
·传输部分:普通视频电缆、控制线、视频头等组成;
·接收显示和录像记录部分:由15"、20"专业黑白监视器各1台,日本Panasonic松下公司AG-6124小时专业录相机1台组成。
4.闭路监控区域划分
各摄像机所处位置见如下说明:
1.大厦地下停车场二个出入口处各设一台固定摄像机号,采用6mm镜头,对出入车辆进行监控;共2台。
2.住户单元的电梯各设一台固定摄像机,采用6mm镜头,对电梯内部情况进行监控;共15台。
3.公用通道共设16台固定摄像机,采用6mm镜头,对小区的公用通道情况进行监控。;
总计:33台(摄像机)
3)智能化停车库管理系统
1.系统性能及特点:
·图像识别加IC卡配合使用,能准确判断出IC卡和车牌是否吻合,杜绝了偷车者的盗车途径。
·车主凭IC卡才能进入车库;
·图像识别系统的运用,减少了车型及车牌的识别和读写的时间,加快了IC卡信息与车辆之间确认、判断,提高了出、入车辆的车流速度。
·使用本系统杜绝人为资金流失,计算机及图像存档令停车场拥有者的每一投资得到最高的回报,那些谎报免费车辆的现象将被杜绝。
·正常光照条件下,对车辆的综合识别概率不低于99.5%
2.系统基本设施及特点:
智能IC卡
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卡,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处理手段,具有防水、防磁、抗静电、无磨损、信息存储量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全自动挡车道闸
·行程控制以光电开关代替机械行程开关
·增设一套防砸车控制系统,确保车辆安全
·全电路无触电控制系统,确保车辆安全
·色彩鲜明的国际标准化外形设计,较强的警示作用
智能IC卡读写机
·硬件RF射频感应式(读写器),采用菲利蒲产品,确保质量
·软件(逻辑控制器PLC)为自编程,确保不同的需求,确保调试、维修,适应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多重保护设计,确保使用安全
·多重逻辑组合判断设计,确保使用可靠
数字式车辆检测器
·以数字量逻辑判断代替传统的模拟量开关判断,确认判断的准确性;
·全天候性能设计,排除了外界环境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天气变化、使用时间变化等);
·感应量灵活调节,确保客户对不同车辆的判别要求;
·智能逻辑判断,确保各类复杂组合的判断。
中文电子显示屏
·采用全进口LED发光管,确保亮度;
·采用全进口集成块和单片机,确保编程可靠,修改方便
·全中文滚动显示,内容丰富;
自动发卡机
·采用逻辑智能控制,确保按规定程序发卡;
·互锁式发卡系统,防止卡的流失;
·光电控制,发卡准确;
·储卡量不足自动劝告,确保及时补充。
防砸车检测装置
·采用感应设计,确保安全;
·全功能逻辑判断(非延时),确保不发生误动作。
电脑和程序逻辑控制器(PLC)
·电脑主机确保工件可靠;
·采用进口集成块制作PLC电路;
·单片机程序化设计,适应国人的习惯,且便于升级;
·大容量内存和超大容量硬盘,使系统数据储存量达3年以上
3.系统软件的功能及特点
系统软件的组成为WIN98中文系统,3.11停车场管理系统软件包
特点:
·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控制科学,自动程度高和使用简洁
·友好的全中文操作界面。中文菜单显示,每个操作步骤都有详细提示,操作人员使用直观、方便,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上机操作
·完善的财务统计功能,自动完成各类报表(班报表、日报表、月报表、年度报表),使管理者的管理档次步入新的台阶
·严密的分级(权限)管理制度,使各级操作者责、权分明
·积木式的程序设计,使系统的增删和改进极为便捷,大大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系统的自维护功能,使故障的查找与排除更为便捷
4)小区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小区内生活设施完备,为使那里生活的人们生活安逸、舒适,保证区内的各种设备提供正常运行,例如高低压配电房,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排水设备,中央空调、照明系统正常运行等,必须安排一定的人员对各设备进行值班、巡检,以保安全。这无疑造成区内人力,物力、财力的增加,而且人为的因素往往造成错误也在所难免。这样的管理与区内现代化的设施相比,显然未能同步跟进。
根据甲方的要求,设计采用CEEEX485智能小区设备集中监控系统来完成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采用以RS485总线的网络形式,把分散在小区内各部分设备的运行数据集中后由总线送至CEEEX485智能集中管理器,通过它的管理后系统软件完成数据的实时传输,然后系统软件根据实际的需要发送命令,直接对区内的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系统方框图
工作过程
各前端的智能仪器(如CEEUC,GSI,E�PANEL等)不断收集前端设备(如高低压配电室的各台设备、生活用水站及污水站的设备,区内的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等)的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位置、压力、信号状态等)。CEEEX485智能集中管理器以网络的形式与前端的智能仪器连接着,只要拨号连通,中心运行着CEE系统软件的计算机就能实时地把前端智能仪器收集到的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分析及处理在显示器中显示出来,然后又把监控计算机发出的下一步监控命令进行必要转换之后传送到前端智能仪器以便执行这些命令,从而指挥现场的各台设备工作,通过这种高效率、有条不紊的过程,使小区内的各系统实现全自动化。
系统功能
系统软件
CEEEX485生活小区设备智能集中监控系统软件可在WindowsNT,Win95/97,win3.x等平台上,使用UI形式,为图形界面。
CEEEX485智能集中管理器(简称CEEEX485)工作性能特点:
a.为系统软件与各种设备之间提供多种协议的数据通道。
b.RS485接口,通过RS485网线与个监控设备连接,采用MODBUS协议。
c.电话线接口通过电话线MODEM或通过专线及专线MODEM(可选择)与运行系统系统软件的PC连接。
d.RS323接口与现场运行软件的PC连接。
e.提供远程监控方式与现场监控方式的自动切换功能。
f.支持监控设备向系统软件反拨
3、主要设备
CEEEX485智能集中管理器
CEEUC通用控制器
E�PANEL电量监控仪表
4.小区管理设备控制点统计
控制点一览表
控制设备名称
模拟输入AI
数字输入DI
模拟输出DO
数字输出DO
变电所一路高压
2
变电所二台变压器
2X2
2X1
变电所六路低压馈线
6
二台生活泵
1
2X2
2X1
二台消火栓泵
2X2
2X1
地下室排水4处
4X4
4X1
公共照明控制4路
1
4
消防配电馈线
2X2
热交换
4
4
2
2
合计
6
44
2
16
5)电子巡更系统
方案设计选用的巡更系统产品的主要特点为:
·无需布线,安装简易;
·操作简便,对使用人员要求不高;
·高可靠性,可防止已获得的数据及信息被破坏或有意改写;
·巡棒采用不锈钢外壳,坚固耐用,内置大容量存储体,可存储1600个汉字记录单元,全密封防水,高度省电,使用普通锂电池可维持一年;
·无需使用电脑可直接打印全中文巡更报告;
三、小区信息网络子系统构成
小区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规划可划分为三大组成部分,既INTERNET(广域网)、EXTERNET(局域网)、小区管理MIS系统。其每一组成部分都能给小区带来巨大的便利。
INTERNET:
·连接64Kbps-2M的数据线,住户免除拨接,速度要快得多,价格便宜
·可享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服务
·电子商务的便利
·“社区首页”储存区,供网友及业主查寻。
EXTERNET:
·社区公告板
·提供社区电子交通地图及资料。
·社区电子公布栏。
·管理委员电子圈选服务。
·社区管理费之催收。
·社区意见电子信箱服务。
·社区公共设施之定期维护报告。
小区管理MIS:
·物业管理公司的办公自动化
·居民信息管理子系统
·物业信息子系统
·物业报修子系统
·收费子系统
住宅小区的网络构架应看成一个典型的校园网,应把住宅小区建立成一个局域网,物业管理中心建设为小区的网络中心,并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的宽带广域网接口。
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为星形。网络设备由SERVER(服务器)、SWITCH(交换式集线器)、DDNMODEM(DDN专用调制解调器)等组成。其中SWITCH又分为中心SWITCH(用于小区内中心机房)和边缘SWITCH(用于楼道单元)。
1)PDS结构化综合布线
1.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的,开放性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配线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能综合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数年后,没有智能住宅布线系统的房子将会同没有网络的办公楼一样显得过时、落伍。
2.智能住宅综合布线简介
智能住宅的兴起,使智能住宅所依赖的网络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关键了。智能住宅综合布线是整个住宅智能系统的基础部分,也是伴随着住宅小区土建的同时建设的。由于它是最底层的物理基础,其他智能系统都建立在这一系统之上,布线系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住宅中所有智能系统的运行,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智能住宅布线系统非常重要。
智能住宅的高科技应用的基础都是宽带通讯网,并且随着应用系统的发展及新应用的出现,对通讯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布线将无法满足这些应用的需要。而日后新增或改造这些线路除了消耗人力物力外,还会影响家庭美观及家庭的正常生活。这就需要专门针对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同时建设其综合布线系统---智能住宅布线系统。
3.智能住宅布线系统具有的优点
·为家庭服务,能够集中管理的家庭服务各种功能应用
·支持视频、语音、数据及监控等信号传输
·高带宽,高速率
·灵活性及高可靠性
·兼容性与开放性
·易于管理
·适应网络目前及将来的发展
·整齐美观
4.智能布线系统给房地产商带来的效益
·提高住宅的竞争力。
据美国市场统计及经验,具有智能综合布线的住宅小区因其先进性和经济性,能够提高知名度和购买力,售房率和出租率则比常规建筑约高出15%。智能小区意味着好的服务,能为住户创造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家居环境。众多的高新技术更能吸引现代住户,例如智能小区的住户访问INTERNET的速度大大提高,而费用比传统的电话拨号上网却降低了。
·社会的支持
智能住宅因营建优美的社区环境、推动信息化的建设的贡献而得到社会的支持。
·投资小、见效快
据统计,智能系统投资回收期在3年左右,远远高于建筑的其他部分。智能住宅布线系统的成本仅仅占整个建筑投资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大约1%左右)。而人们却越来越看重他们投入很大资金购买的住宅是否能支持他们多种多样的家庭电子产品的应用,符合IT发展的智能住宅。房地产开发商如果交付一套住宅时,已为住户安装好了智能布线系统,提供了对外的电子、通讯接口,防盗、安保等接口,这将对住户业主有极大的吸引力。
5.智能住宅布线系统结构
根据国际商业布线标准EIA/TIA568,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六大部分。
a.工作区子系统
b.水平干线子系统
c.管理子系统
d.垂直干线子系统
e.设备子系统
f.建筑群子系统
本方案的楼群间子系统采用25对室外铜缆和4芯室外多膜光纤。线缆通过地沟,直接接到小区中心机房。
25对室外铜缆用于语音通信,4芯室外多膜光纤用于数据通信。
6.信息点统计
根据甲方提供的要求,小区户数为275户,每户二个I/O信息点,共计550个I/O信息点,加上物业管理用计算机、电话,小区大约为600个信息点规模。
2)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
1.有线电视系统
1.1设计重点
根据小区的要求,对小区的电视系统设计时,突出如下设计重点:
a、根据小区需要引入当地有线电视信号的要求,小区的内部电视网络必须按750MHZ实施;550MHZ以下频带按照国家规划,留给当地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和开发:550MHZ-750MHZ频带由自小区主安排,设置卫星电视、自办节目以及开展视频点播业务(VOD)。
b、有线电视网作为带宽传输网是未来ISDN的组成部分,因此,网络结构应立足高起点,超前性。主干网络采用星形结构,拟采用高质量、长寿命的接入网同轴电缆,使整个系统具有多功能开发潜力。
c、作为一个局域网,信号处理设备在确保系统指标的前提下不片面追求高档次、高价位,追求最佳性能价格比。
d.信号源灵活配置,即考虑到目前的情况,又兼顾长远发展(如直播卫星DVB、视频点播VOD等),使系统具有向上扩容性且步步领先。
1.2设计建议
有线电视网作为一张宽带网已受到广泛重视,传输模拟电视信号只是它的一部分功能,在同轴电缆网上进行多功能开发,实现交互电视,成为一张真正的高速数据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作为新建的较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在不追加太大的投资,而只是网络结构设计,电缆质量上下功夫使之成为一张“不带遗憾”的信息交换的物理平台是设计者和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为此,在方案设计时,作如下考虑:
a、网络按星型拓扑结构设计,减少反向通道噪音的“漏斗”效应;
b、网络按1000MHZ设计,目前实现750MHZ邻频传输;
c、电缆应采用接入网同轴电缆,能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d、全部采用5-1000MHZ的分支分配器,一步到位,而不增加投资;
e、应采用5-750MHZ具有双向传输潜力的放大器,在必要时加入反向模块,便实现双向网;
f、为以后开展收费视频点播业务,用谐波相关性原理统筹安排频谱资源。
以上建议可由业主提出,供有线台参考。
1.3单元传输系统
电视用户按甲方要求为每户二个终端,予留物业用终端30个,总共终端数为580个。
按建筑平面设计最大单元户数为30户;最小单元户数为16户。设计考虑每个单元设置一个放大分配箱,然后分二侧传输;每一路不超过8户以保证信号电平。
2.卫星电视接收
卫星电视接收的天馈系统由接收天线、馈源和天线转动装置等3部分组成,接收天线是卫星接收系统中很重要的部分,接收天线性能直接影响信号质量.设计卫星天线选用航天部部属单位无锡华信产品。
2.1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有抛物面天线、微带天线阵等形式,用得最多的是抛物面天线。
2.2高频头
高频头有称“室外单元”或低噪声下变频器(LNB),其作用是对来自馈源的微弱信号进行低噪声宽带放大、下变频和中频放大,最后通过射频电缆送至室内卫星电视接收机。
2.3卫星电视接收机
卫星电视接收机可接收L、G、Ku等波段高频头输出信号,并且是高频头的供电电源。接收机的输入电平为-60~30dbm,接收机的输出通常有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射频信号口。
2.4系统原理图
3)公共广播系统
对于现代化的小区,合理设置公共广播系统,在只增加少量投资的前提下,不仅能提高小区的档次,而关键是能给小区住户提供一种幽雅舒适的音乐享受。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飞利浦公共广播系统。飞利浦是设计和制造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公共广播系统的先导者。飞利浦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从小型企业、社区礼堂,到体育中心、运动场馆,以致商店、工厂、医院等多种场所。
公共广播系统采用飞利浦SQ20系统放大器LBB1238/00,该系统可以同时处理对路输入讯号,适合于分区的公共广播系统;再配飞利浦的SQ20呼叫站一台,可通过底座的按键选择呼叫区域。
该系统可设置CD及卡座作为音源,而LBB1238/00本身又具有4通道调频调谐器,这样可有丰富的节目可供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