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学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绘画教学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绘画教学课程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1

在社会提倡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环境中,社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该文作者基于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结合艺术类专业的训练方法,分析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课程从传统的平面艺术思维转向立体的空间思维,开发具有发散性与联想性的思维创新课程训练。高校艺术专业通过平面转向空间的思维创新课程训练,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平面;空间;思维;训练

在社会需求大量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各高校都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将来的教学方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新兴的艺术设计类行业不断出现,社会对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不断增加。在这种环境中,各高校都开设了各类艺术设计应用型的专业课程。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在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各高校逐渐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如今艺术设计理念日新月异、专业范围已有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高校艺术类绘画专业教学课程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深厚美术功底和较高艺术应用能力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一、现代大学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

现代美术不仅是美术技艺教育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创新为生命的应用型学科。创新是现代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创新思维作为现代艺术的灵魂,在艺术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艺术从业人员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加强开放性思维训练,并注意打破思维定式,这样才能最终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1.创新思维的性质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表现为思维的跳跃,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创新思维方法总是表现为对一般性思维方法的应用。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的、策略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的构想。

2.艺术创新思维中的思维方式

其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进行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方法的分类: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精细敏感性、独创性的基本特点。其二,联想是诗词艺术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联想的功用包括拓宽思路、充实内容、表达感情、深化主题。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由此可以看出,优美的诗词作品大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绘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观念绘画,创新思维、创新的意念是观念绘画作品成功的先导。美术学院培养学生速写、素描写生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画记忆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画想象画的能力。因为画想象画的能力就是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创作能力。试想一个无法想象出一个水杯在空中划过的形象,无法把想象的形象画出来的人,如何成为优秀的艺术家?通过以上对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了解,笔者认为高校对传统绘画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应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上文对创新思维的本质和具体的思维方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绘画专业应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换言之,绘画专业应以锻炼学生平面思维与立面思维结合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的。

二、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陕西部分高校艺术类绘画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设置现状

其一,西安美术学院的本科专业设置①,见表1。其二,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国画系、油画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理论系、动画系②。从专业设置上看,没有绘画专业。其三,西安交通大学艺术学院课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油画、雕塑、书法③。在专业设置上,没有绘画专业。其四,西京学院艺术类专业设置: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④。从以上四所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只有西安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有绘画专业。绘画的课程设置数量远大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的绘画课程数量,并且课程设置体系完整,有良好的延展性。

2.结合部分高校绘画专业设置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绘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绘画专业,掌握美术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一定艺术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与创作能力,能够在艺术创作单位、文化产业单位、大专院校、报刊、媒体网络部门从事艺术创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外建筑史、艺术概论、色彩水粉、素描静物、速写、素描人像、构图学、色彩水粉静物、色彩水彩风景、素描人体、国画花鸟、国画人物、国画山水、书法、综合绘画、壁画、油画人物、油画风景、油画静物。绘画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的美术专业领域非常广泛,从西方绘画的素描、水粉与油画到中国传统的书法和国画艺术。作为绘画专业的美术功底训练课程,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都是应涉猎的范围,都是绘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美术专业课程。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根据自身的美术学习经验,认为西方美术与中国的书法和国画,都需要进行长时间、多阶段、系统的学习,所要付出的努力不亚于高考艺术生在专业考试阶段所下的功夫。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西方美术和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的功底,但要取得优良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西安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与国画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后,打下的美术功底可以说是非常牢固的。那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的学生与他们进行竞争,则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以上是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绘画专业的现有课程进行的具体分析,其结果是一目了然的。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针,绘画专业应该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三、传统绘画专业如何与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相结合进行改革

1.通过概念解析绘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

绘画是指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它是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中西方绘画发展至今,由于彼此的借鉴、交流,均可根据材料工具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许多画种还可细分,如版画有木刻、铜版、石版、胶版、丝网版等;中国画有写意、工笔、兼工带写等样式;油画可分为无光和有光;壁画除传统湿壁画、镶嵌画外,更发展了众多材料和技术各异的新型壁画,如壁画可以是雕塑的形式;等等。随着现代美学观念的发展和多样化材料的出现,现代绘画逐渐打破固定的定义范围,不局限于在特定的某一平面上进行创作,而是向空间的方向发展。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再受固有观念的束缚,有了更多的新方向。

2.绘画专业的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方向

从西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课程设置看,其中有对学生平面与立体的空间多方位的思维训练,这方面的训练课程有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应用、电脑美术,实现了从现实到空间再到虚幻的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训练。通过2015年12月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中英国际素描交流展”来看国外美术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成果,展览分为中方与英方两部分学生的素描作品展示,并在展览期间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中方讲座内容为“激进年代的努力——华东分院与浙江美院的素描(1949—1976)”和“从规矩到自由——说说素描”,而英方的讲座内容为“从基督教到存在主义——英国绘画与素描简史”。讲座基本上讲述了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绘画素描的发展状况。笔者在观看画展时对一部分英国的素描作品感到震惊,如詹姆斯•布鲁克斯的作品《大脑交流空间》,乔•斯托克汉姆的《计时器移动》,乔伊•杰拉德的《人群新奥尔良》。展览中的一些作品颠覆了中方观众的绘画观念。如,对于上述三幅素描作品是否算得上是素描绘画,存在一定的争议。上述三幅作品以平面设计图的样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中国的素描作品中完全找不到类似的痕迹。从这些绘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英国的美术教育带给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成果。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绘画专业应以培养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思维、美术专业功底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美术功底在空间维度属于平面维度,在应用性美术领域,除了需要平面维度的创新思维,平面向空间转换的立体创新思维也是必需的。而现阶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注重平面空间绘画的训练,缺乏发散性思维训练。因此,绘画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平面创新思维向立体空间创新思维转换的训练。

3.结合创新思维训练的绘画专业课程内容改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在应用型设计课程方面虽然开设了室内设计和景观装饰艺术设计两门应用型课程,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递进的延展性基础课程作基础,没有在创新思维训练上进行完整的平面与空间的创新思维训练。设计课程之间应具有逐步递进、相互延展、相互联系的关系,这样才能进行发散性的平面与空间创新思维训练。三大构成设计课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设计的启蒙课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都没有开设。三大构成由德国的几位著名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创立,并于他们执教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内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是设计基础入门课程,世界各地的设计学院都相继开设了。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现代从事艺术设计创作的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更好地促进艺术创作者的意念转变为现实的作品。书法与中国传统技法(山水、白描)两门课程是绘画专业必须开设的,大一学年开设应用艺术的入门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大二到大三学年开设书法和中国传统技法课程。综合绘画课程是不限制绘画材料,使用任意材料进行绘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开设四个学年。但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四年的综合绘画课程没有系统的应用性训练和延展性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单一,范围过于广泛。这门课程教学可以借鉴建筑学专业、环艺专业开设的设计初步课程的授课方式。设计初步课程共分为设计初步一、二、三。而综合绘画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设计初步的课程设置,也可分为综合绘画一、二、三、四。一到四的综合绘画教学内容按软质材料到硬质材料再到软硬综合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步骤进行安排,逐渐使学生认知与应用材料,并运用联想与发散性创新思维,解放学生的固化平面思维,指导学生完成立体思维的综合绘画作品创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样使学生可以通过几次课程学习,逐渐认识构成艺术与材料的性能,并学会运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完成完整的、有品位的综合绘画作品创作。几次课程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从平面绘画形式逐渐转向立体的绘画形式,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空间的开放性发散思维训练。壁画课程的内容也可以从传统平面绘画转向立体空间壁画的设计、绘画,如装饰壁画、建筑立面装饰壁画等当下应用面比较广泛的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能够充分促进学生在开放性与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并且可以将壁画的平面构成形式运用到综合绘画中,使学生与不同材料对话,完成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平面思维与空间思维结合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结果。

结语

以上是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绘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对于美术设计类院校和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有一些地方分析得不够深入,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教学问题,还需要相关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改革。

作者:朱陆洋 赵静 侯建伟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注释:

①西安美术学院招生信息网.

②陕西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

③西安交通大学美术学院招生信息网.

④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2

前言

艺术设计专业从引入我国教育领域到不断壮大,已经经历了二十几个年头,各大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分别开设了不同侧重方向的艺术设计课程,分别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以及服装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会开设基础绘画课程来开启和巩固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帮助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专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用好这项专业技能的自信心。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生对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就足够了,因此学习计算机设计绘画的学生的手绘基础却很薄弱,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种认识误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通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基础绘画课程的深入学习,找到学生艺术设计的有效方法,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深。

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和源头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高校的艺术类考生也在大范围的扩招,这些招生现状导致艺术生的生源基础差,对绘画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几乎为零,这些低质量的考生涌入艺术学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很大压力,加之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参加相应的测试,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少之又少。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基础如此之薄弱的学生源,我们教师只有重视基础,在基础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根据美术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来讲,只有学生经过一个长期的绘画训练过程,即通过基础绘画课程的深入学习过程,学生的才能够具备学习艺术必有的细胞,才能够运用艺术思维对艺术设计方面专业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价值的评价。例如,学生只有通过在基础绘画课程(如素描、速写)的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为以后在专业领域中施展自己的创作才华提供坚实的基础后盾。但是如果轻视这一环节的学习,直接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创作,学生的创作作品就会像根基不稳的建筑,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躯壳,随时都会倒塌和毁灭。所以说,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和源头,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不加以重视,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阻力。

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和

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我们只把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看作是其他艺术设计分支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来学习的话,就着实小看了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基础绘画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基础绘画课程中对一些绘画作品的修改和斟酌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深造,使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例如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美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抽象美,因为美没有衡量标准可言;其二是具象美,因为美有规律可循。而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绘画能力的训练和形式美相结合进行讲解,来提高学生对有规律的美的认识,如通过点、线、面的协调配合使得整个绘画作品在外观上变得匀称、均衡,通过虚实线的勾勒使得整个作品变得和谐柔软。通过一些具有形式、规定的美的概念的教学使得学生对客观的美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形成自己对美的独特理解,逐渐培养学生判断美、区分美、欣赏美的能力。而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捕捉到美,从而获得创作灵感,提高创作能力。

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发挥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

教学中的作用

如上所述,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那么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措施,或者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教学细节,来充分发挥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呢?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例如在素描课上强调在不同的角度对所画对象进行细致观察,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物体形象设计;再比如在油画创作中,鼓励学生重视光与影的分析,能够通过不同的颜色凸显出哪些事物是用肉眼看到的,而哪些事物是光线造成的阴影等等。其次,应该培养学生表现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式绘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作能力,鼓励不一样,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学生画的“不像”但却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美的创造性能力。最后,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只有经过教师的逐步诱导以及学生的刻苦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渐养成。

结束语

总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充分的重视基础绘画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掌握方法,发挥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S瑶.浅析基础绘画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9).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3

关键词:绘画艺术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人体解剖学主要是从器官层面认识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医学生入门的重要课程,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可见该课程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如何让医学生们扎实地学好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广大的解剖学教师们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和探索。到目前,有关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已有翻转课堂教学[1]、多媒体融入教学[2]、PBL教学[3]、以转化医学为导向的教学[4]、微课教学[5]、虚拟数字化教学[6]以及MOOC教学[7]等。每种教学方法,各有各的特点,都是适应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新形势下教育的产物。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一门古老、经典的学科[8],笔者认为对于经典学科的教学,采用经典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团队长期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发现将经典绘画艺术融入本课程教学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西医临床专业1、2班的全体学生,将其随机分为2组,1班被选为实验组55人,2班为对照组52人。两个班均为我校一本班级,各种学情相同、学生的总体成绩分布相近,且均由相同教师任教人体解剖学课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是按照教材课本章节顺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不要求学生进行解剖绘图。实验组实施解剖绘画艺术融入课程教学。解剖绘画艺术融入课程教学(以下简称“教改”)按传统教学方案进行外,最大的特色就是将解剖绘画元素融入教学,下面着重从教改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与实施步骤、课程考核等方面详细介绍。

1.2.1教改设计原则:(1)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2)突出重点知识;(3)学生能力培养;(4)学生素质培养。

1.2.2教改设计内容与实施步骤:本课程教学进行的同步,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将主要器官的解剖形态进行绘图并标注结构,可以临摹,更鼓励原创,但不允许将纸张贴书本复制,如运动系统骨学一节中,选取寰椎、枢椎、胸椎、骶骨、肋、胸骨、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颅的侧面与前面观等进行绘图,每完成一次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并点评。另外,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运动系统、内脏学、循环系统、感受器与神经系统四次解剖学绘图比赛,要求实验班级每位同学每次比赛中至少提交2幅相关内容的作品,从每次比赛的作品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同学给予小礼品纪念。

1.2.3课程考核: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占总成绩70%)、实验考核(占总成绩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三部分。理论考试由学校考试中心试题库随机组卷(满分100)、统一考试;实验考核部分也是统一考试,由解剖学实验室数字人系统50个解剖结构组成(满分100);平时成绩由学生的课堂考勤管理、学习态度、课堂互动等组成。

1.3评价指标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后,课题组老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访谈,并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无计名)调查。按本课题组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表设计[1],该表是由教学过程满意度、学习兴趣和评价体系满意度组成的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形式,总分110分。最后收集两组的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等数据。两组的理论考试试卷批改由我教学团队两位教师流水进行;实验考核是机考,由50个解剖结构顺序随机组成,由系统自动完成阅卷。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表现

实验组班级学生在解剖绘画开始有部分同学表现出为难情绪,绘图质量不高,存在应付现象。经过教育、指正后,同学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解剖绘图质量逐步提升。课程中后期,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解剖绘画,有许多解剖绘图的质量堪比《人体解剖学图谱》中的绘图质量。本教改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人体解剖知识的理解,强化对各解剖结构、空间位置的认识。经过本课程的解剖绘画融入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艺术功力,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益的。

2.2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从学生的问卷反馈来看,实验组学生满意度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表3。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4

[关键词]《中药化学》;理论教学;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167-03

[Abstract]To satisfy the demand of the current socie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alents,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the theory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is discussed in many ways,such as talking about the first lesson,analogy teaching method,stimuational teaching method,case teaching method,inductive teaching method,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a students-centered approach and doing exercises.So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s stimulated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improved.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Theory teaching;Practice;Experience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以及结构鉴定等。《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是沟通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的桥梁,尤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下,《中药化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中药化学》的理论课内容繁杂而抽象,晦涩难懂,教师讲解难,学生理解难,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为实践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中药化学》理论课的教学特点,结合中职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特点,借鉴国内同行的教学经验[2-3],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讲好第一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中职生由于基础较差,提到“化学”二字,学生的感觉是知识抽象、内容复杂,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精心准备第一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摆脱“化学”二字,从熟悉的“中药”二字出发,用大量的实例吸引学生的眼球,用精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列举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等诸多与《中药化学》相关的故事:如中国古人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获取没食子酸,用升华法制备纯化樟脑,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德国科学家从阿片中分离吗啡的故事等等,同时列举一些常用药物,如麻黄碱、咖啡因、阿托品、可待因、利血平、小檗碱等都是从民间植物药中发掘出来的,教师通过以上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药化学》其实就在身边,明白了要学什么。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中药化学》的意义,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介绍,列举了黄芩的炮制、乌头的炮制、中药“十八反”的配伍机制,麻黄、槐米等中药的采收,小檗碱、紫杉醇等中药资源的开发,实例的介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小游戏使学生明白《中药化学》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用《中药化学》《中药基础》《中药制剂》三本教材制成供患者服用的制剂,请学生摆出三本教材的先后顺序。小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明白了《中药化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中药化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第一课的讲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详解理论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药化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有各种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内容抽象难懂,课堂上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笔者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达到系统学习的目的,为实践课程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类比教学

用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作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如贯穿于整个《中药化学》的“相似相溶”原理,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类比;用性格、兴趣比较相近的同学很容易做朋友这样的生活现象作类比,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又比如色谱法,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分离原理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不同,使其随流动相运动速度各不相同,随着流动相的流动,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离,即使理化性质差别很微弱的组分也能得以分离。对于这样的抽象理论,学生很难理解,笔者类比的例子是:比如长跑,运动员的起点是一样的,请学生分析终点时产生差异的原因?由于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很快分析出原因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身体条件的差异。又比如学习,每个人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学起,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结果是成绩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由于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学习而产生的差异。对于理化性质差别很微小的混合物,用经典的分离方法有时难以分离,混合物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虽然有很微小的差别,但经过适当距离的柱长后就可以相互分开。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生活现象来比喻,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不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真正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2.2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景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功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6]。笔者通过生活展现创设情景,即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溶剂提取法,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泡茶,即用沸水使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较快较多地溢出;煎煮法最好的例子,列举了广东地区家家户户喜爱的煲汤,遍布大街小巷的煲凉茶;浸渍法列举了家庭泡制药酒的方法。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生活情景的展现,学生较易理解抽象的内容。笔者还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景,如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过程,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若只是通过视频与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还不是特别直观,笔者尝试将实物即薄层板、层析缸和点样毛细管直接展现在课堂上,演示了薄层色谱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案例教学

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7-8]。收集充足的案例材料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凡是牵涉到中药提取的案例都可作为收集的原始材料,如苷的水解性中列举黄芩的炮制法中南方用冷水浸泡至色变绿,而北方则用热水煮,以色黄为佳。经研究表明,黄芩冷水浸泡,则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被药材中的酶水解成黄芩素,后者不稳定易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而用烫、煮、蒸等方法炮制时,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活性,使黄芩苷免遭水解,这是“杀酶保苷”典型的案例。又如学黄中蒽醌、蒽酮的性质,解释了大黄为什么要贮藏两年以上方可药用,目的是使蒽酮氧化成具药理作用的蒽醌。再如学习到鞣质的不稳定性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现象,如苹果、马铃薯、桃、茄子等削皮后放置一会儿,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为深褐色,发生变色的原因是这些植物体内存在的多元酚类化合物易被氧化而导致变色。把这些案例列入相应章节中进行讨论,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教学。

2.4归纳教学

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9]。知识需要总结归纳,归纳知识体系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一些规律,总结归纳出了学科的规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时常提醒学生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碱性不同的中药成分,是《中药化学》的常用分离方法,中药的有效成分中黄酮与蒽醌显酸性,生物碱显碱性,结构的不同导致其酸碱性强弱不同,故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酸性不同的黄酮或蒽醌以及碱性不同的生物碱。笔者帮助学生总结此法基本规律:即强酸(强碱)可溶于弱碱(弱酸)及更强的碱(酸),弱酸(弱碱)只能溶于强碱(强酸),故分离强弱不同的酸(碱),应先加弱碱(弱酸)分离出强酸(强碱),再加强碱(强酸)分离出弱酸(弱碱)。为加深学生对此规律的理解,笔者进一步解释这种强弱结合互补的规律在生活中也有体现,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到自然界的许多互补现象,经过进一步拓展,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升华了思想,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中药化学》的其他规律,如提取酸性物质的碱溶酸沉法和提取碱性物质的碱溶酸沉法,以及依据物质极性大小不同而分离的有机溶剂萃取法。通过这些规律的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加深了理解,记忆非常深刻。

2.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的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0]。《中药化学》课程信息量大、结构式多、提取与分离流程复杂,为克服传统板书既浪费时间又难以讲清楚的缺点,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繁琐的结构式与流程图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方式体现,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同时演示形象直观的视频,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6学生参与教学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的不断加强,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11]。课堂上若仅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课堂气氛沉闷,而且教学效果差[12]。因此,笔者尝试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份子。例如,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时,教师示范性地在黑板上画出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结构,其他类型只是在母核结构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变化,教师简单地讲解所产生的变化后,由学生到黑板上依次画出变化后的结构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化合物的结构式与分类方法,课堂效果非常好。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定期组织学生讲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3]。由于蒽醌类化合物与黄酮类化合物有非常类似的性质,在学过黄酮类化合物后,让学生负责讲解蒽醌类化合物,教师在课前需布置好内容,把学生适当分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内容组织,每组准备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做好相关课件,并登台讲解。每组讲完后,由学生评分,并由教师点评,这样不仅可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利弊,教学中应根据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精做练习题――加深印象活学活用

学生在学习完每章内容后,对知识通常只是表面了解了,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因此需要布置适当数量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经过分析、推理、比较和归纳完成习题,以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选取的习题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础题,该类习题旨在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般可在教材中直接找出答案。二是分析题,该类习题旨在加强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用学习过的检识反应区分3-OH、5-OH以及邻二酚羟基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又例如,给出三种结构不同的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其酸性强弱的不同填入到相应流程图中。三是综合题,该类习题旨在培养学生连贯前后所学知识,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出某花类药材中含有酸性不同的黄酮类及其苷,要求在除去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的同时,分离该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多种习题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并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尤其是难度大的综合题,可使学生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中药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使学生掌握抽象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并且应用到实践中[1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系统理解《中药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永志,邓雁如,高缨,等.《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4):208-209.

[2]刘玉明,李彩文.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20-121.

[3]叶强,敖慧.中药化学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74-75.

[4]赵云生,张立明,付雪艳,等.《中药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8(32):120-121.

[5]田树革,孙芸,马红梅.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4,32(6):53-55.

[6]邹忠杰,李光禧.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药与临床,2013,4(1):47-48.

[7]吴海珍,李笑盈.对法学案例教学法的若干理性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4):56-58.

[8]张翠玲,李红梅,张桂玲,等.基于模块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药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154-156.

[9]玲,王刚,刘劲松,等.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医药,2012,16(5):714-715.

[10]田树革,周晓英,刘宏炳.中药化学教学改革方法探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203-204.

[11]李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4,4(121):260-262.

[12]许玲玲,李群力,麻佳蕾.《中药化学》教学思路探讨[J].职业技术,2011,5(129):13-14.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体会;理论知道

随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要求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

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1.突破学科中心倾向,拓宽视野,注重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传统课程过分地强调以学科中心。所以化学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教给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技能等智力因素,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爱好,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新教材的编写则很有人情味和人文素养,它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及社会调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民主,注重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究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以往的学习形式由个体自学转为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在互动交流中完成课题研究。

3.突破应试教育倾向,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九年级开设化学课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实践体会

1.转变教学观念,实行角色转换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充足的实践活动和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形成的科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老师则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出现。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心理学上认为:“初中生已经具有根据一些表象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恰当的判断、归纳或演绎的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还能不受局部因素的影响,超出直觉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力求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长久以来,我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巩固过程而忽略了技能的应用。导致我们培养出了大批的高分低能儿。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被学生束之高阁,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熟悉的现象和物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不断学习,保持与学生同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课堂知识容量增大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过去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一碗水”。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获取新科技、新信息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化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切实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就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创造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开平.新课程初中化学习题的设计和例析[J].化学天地,2005(12)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6

一、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教学中依据学生已有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由商不变的性质去发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并列举与1÷2相等的算式,我从中选出1÷2=2÷4=3÷6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回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黑板上的1÷2=2÷4=3÷6改写成12=24=36,再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看谁能用商不变的性质改换成有关分数的语句。顿时,同学们七嘴八舌,渐渐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去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定向盘和指南针,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一面镜子,为教和学指明了方向,制定目标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有些目标,可让学生课上提出。如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时,可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设计成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那么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目标完成时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

三、充分利用教材,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讲解、去提问、去归纳。

1、根据教学知识特点,启发学生自己讲解道理。

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仅有老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使得他们的数学素质也得不到培养。为什么让学生“讲”,老师“听”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这种思想,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知识,可采取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探索道理,并自己讲解道理的教法。

例如:讲“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告诉学生:0.30=0.3,再让学生找理由,讲解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结果有的学生从元、角、分来讲解道理,利用自己经常碰到的商品价格,举例验证:如手套每双2.50元,实际付钱2.5元,即205.=2.5.学生要讲道理,也得搜肠刮肚,灵活应用旧知识,这远比由教师指出所用的旧知识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2、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自己生疑、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10个问题。”这话虽然有点夸张色彩,但至少可以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真正的学习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途径。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问学生: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顿时,学生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什么是上旬、中旬、下旬,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去,激发了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