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1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水平,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并经省政府批准,去年10月我们肥城市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局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以整治市容市貌和查处违章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履行职能,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在短期内使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变。综合执法局成立成立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对城区12条主要街道的清理整治任务,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上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引发任何不稳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我们的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可,我们这支队伍被市领导誉为是“干难事、干硬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一支队伍。总结半年多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有关部门单位大力配合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关键。市委、市政府对综合执法工作高度重视,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执法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配备了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了装备、解决了执法人员的津贴;分管市长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执法工作中,由于我局得到了建设局、规划局、新城办事处、老城镇、仪阳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在今年五月份的城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中,新城办事处作为城区驻地,存有垃圾的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他们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在辖区内有垃圾堆存放现象的各个地点都安排专人盯靠,有力地加快了清理进度,圆满完成了整治任务。

二是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行政效率。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变多头执法为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独家行使多种处罚权,责任明确,改变了原来因多头执法、职能交叉重复造成的“谁管谁也不管”,“有利大家抢,无利大家推”的扯皮局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具体工作中,原来八九个部门行使的职权改由执法局一个单位行使,避免了人、财、物力的浪费,节约了行政成本,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根本宗旨。同时,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变了原来以罚代管的现象,树立了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是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执法树权威、文明执法树形象,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执法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待被管理对象一碗水端平,无论谁违法违规,都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因为人情面了而降低执法标准。在整治露天烧烤集中行动中,我局依法没收了十一个烧烤炉具,不少业户托亲告友,想通过关系要回。为此我局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三项规定:一是坚决制止市区内露天烧烤行为,对于行动中没收的烧烤用具一律不予退还;二是班子成员每人交纳1000元保证金,坚决杜绝执法徇私;三是接受全体执法人员的监督,如发现班子成员有违反工作纪律者,按规定扣除其全部保证金,并在全体执法人员大会上作检讨。通过约法三章,彻底杜绝了为违法违规烧烤业户说情的现象,有力地维护了综合执法的尊严,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秉公办事、无私无畏的执法形象。在此基础上,执法过程中做到用语文明、语气平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积极帮助管理对象搬抬物品、挪移摊位,正是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拉近了与管理对象的距离,广大管理对象对执法工作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支持到支持、由不配合到配合,促进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树立起执法者执法为民的形象。例如在整治早市秩序中,针对早市的主体主要是城区周边的菜农,对城市管理规定不熟悉的实际,执法队员不厌其烦地做宣传工作,反复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并帮助他们到规定地点进行经营,受到了菜农的广泛好评。5月15日早晨,执法二大队执法队员张银华、汪心国在值早班巡查时,发现经过多次规范已清理干净的龙山桥上有一个菜摊。两人便上前进行规范,发现摊主是一名六十多岁的乡下老人,经了解,老人平日很少进城,早上由一名开车的同乡把他捎进城卖一些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执法队员和颜悦色地向老人讲明了管理规定,引导他进入市场经营。由于老人对城里不熟,不知市场在什么地方,并且其同乡早已离去,自己无法将数量众多的菜运到市场。两名执法队员就主动帮老人收拾菜摊,把蔬菜放在执法车辆上,把老人扶到车上,将他送到了市社市场,又帮其摆好了摊子。老同志深受感动,紧紧握住执法队员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当执法队员驾车远去时,他还在不停地摆手。

四是先宣传教育后清理规范是比较成功的执法方式。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是前提、处罚是手段、规范是目的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达到执法的目的。先宣传教育,后清理规范,教育大多数、孤立极少数、打击个别人,在未引发任何不稳定因素的前提下,顺利稳妥地完成了历次整治任务。我们对上海路、市场路、泰西大街顺利平稳地进行了集中整治,得益于我们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到位,得益于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整治向阳街伊家沟路段过程中,我们抽出2名队员利用了5天的时间,通过靠上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在没有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前提下,管理对象自觉进行了整改,顺利稳妥地完成了清理整治任务。向阳街伊家沟路段两侧店铺繁多,几乎所有的业户家家搭建了临时房,户户建有铁棚、棚厦,广告牌满街都是,大小不一、高低不同,人们争相将货物堆放在公共用地上,使宽阔的街面变得狭窄难行,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由于该路段商业楼房多为伊家沟村民所建,长期以来难于管理,数次整治不见成效。我们派出执法队员靠上做宣传教育工作,一开始广大业户因牵扯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有抵触情绪,执法队员用了5天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开展说服教育工作,使广大业户逐步认识到了自身的违规、违法行为,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拆除了广告牌、棚厦、板房等。其间共拆除棚厦、板房50多处、大型户外广告标牌100多个,使昔日糟杂无序、脏乱不堪的街面变得道路畅通、整洁规范,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五是敢于碰硬是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的有力武器。对于钉子户、纠缠户,特别是身上雕龙刻凤的所谓“坐地虎”,我们敢于碰硬、不畏,在公安局公交大队的大力配合下,依法进行了严惩,起到了打击处理个别,教育震慑一片的效果。在泰西大街拆迁清理工作中,发现“勿忘我”歌吧违规私设了大型户外广告牌,虽经执法队员反复宣传教育,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多次督促整改,但业主李某仍拒不拆除。为不影响泰西大街拆迁的整体工作,我们果断决定依法强行拆除。李某百般阻挠,进而殴打辱骂工作人员。我们不畏,强行拆除了广告牌,并由公安机关对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的李某依法实施了拘留。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2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各地都在纷纷开展相关工作。智慧化城市管理(简称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数字城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已有300余个城市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日积月累了很多宝贵的综合业务数据。在智慧城市大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主流技术,“数字城管”正积极朝着“智慧城管”的方向蝶变。

“数字城管”的发展现状

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正式运行为标志,“数字城管”已经经历了由不认识到达成共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再到以市政设施和市容秩序为重点并逐步提高完善,如此走过了十年。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已经通过验收的数字城管试点城市有45个,其中试点外城市10个。数字城管已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省、市、自治区首府,超过10000多平方千米。随着数字城管的不断演进发展,宁波、温州、杭州、廊坊、长沙、常德、咸阳等众多城市结合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继展开智慧城管应用升级。

宁波市在2008年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经过近三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成绩。其根据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战略构想,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城管”的工作目标和“智引城管、慧理城事”的建设口号,将智慧城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十大应用体系之一,依托现代技术,运用数字基础资源、多维信息采集、协同工作处置、智能督察考评、预警决策分析等手段,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杭州市在2006年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经过六期的业务融合、拓展和升华,充分集成了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了智慧化的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自动化、监管精细化、职能协同化、服务多样化、决策智能化、执法人性化的智慧管理目标。

大综合数据奠基

人类社会的数据产生方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被动的运营式系统阶段、主动的用户原创内容阶段到自动的感知式系统阶段,以社交网络、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带来了自动的数据产生,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地增长和累计,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与海量数据、超大规模数据等概念不同,大数据具有“3V”的特点:规模性、多样性和高速性。我们通常将大数据定义为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整合,但在合理时间内可以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以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动力与引擎。

数字城管系统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了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如基础地形图、三维建模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城市实景数据、基础网格数据等地理空间数据,为数据的空间分析、聚类分析、辅助决策等提供了重要载体。此外,还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拓展了城市管理部件数据(涉及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他设施等)、城市管理事件数据(涉及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扩展事件类等)、历史业务数据(历史案卷数据、历史统计数据、历史考评数据等)、专业管理数据(涉及户外广告数据、门前三包数据、执法车辆数据、工地管理数据、企业法人数据、视频探头数据、市政公用事业数据、风险源数据等)各种类型的综合数据,因此,日积月累的庞大城市管理综合数据,为智慧城管的深层次应用提供了必要前提。

智慧地实践探索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汇报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通过“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举措势在必行。

例如在高发分析的操作方面,可以基于对城市管理历史数据的分析,以空间地理信息为载体,通过聚类分析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得出城市管理问题的高发时段、区域,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发展等动态变化过程,尤其在暴雨、台风、雪灾天气等频发时期进行事前预警,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针对不同时期同一区域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取可能存在变化的区域,为违法建筑、工地渣土、城市河道、园林绿地等专项监管提供先期预警。结合整合的部门审批数据,为领导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较好的全局化监管途径。

在智能交通领域,基于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特定区域违章停车现象的智能抓拍自动识别车牌号,结合交警部门的全市机动车数据,快速锁定违章车主的联系方式,智能推送温馨提醒。一方面使车主在规定时间内主动移车避免罚款,另一方面提高城管执法的人性化服务水平,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在城市执法方面,通过整合城管部门的户外广告信息、建委的工地审批信息、工商的企业当地人信息等,将信息与空间地理坐标进行关联,便于一线处置人员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积极探索“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应用提升成为必然趋势。这需要我们在城市长效治理和优化市民服务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大数据挖掘,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平台、大数据、大智慧。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3

建设基础支撑体系,搭建“智慧城市”载体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目前,济源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区、镇政府所在地、3A级以上景区3G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覆盖政务办公场所、星级宾馆、便民大厅和部分行政村。下一步,要继续按照“集约建设、规范管理、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实现基础设施能级大幅度提升。一是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加快光纤到户建设,建设高速、融合、安全的宽带接入网络为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建设提供网络基础保障。二是大力实施“无线城市”工程。继续推进3G、4G网络和无线网络建设,力争覆盖学校、酒店、车站、超市等重要公共场所,推动重点公共场所市民免费上网工程建设。三是大力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建立健全“三网融合”组织协调机制,逐步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大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四是大力实施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引导各部门共同推进全市等级保护工作,提高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建设资源利用体系,丰富“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集约利用。济源地域小、人口少,拥有行政管理扁平化的优势,有利于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效率。要以推进集约化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共建共享为目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基础资源利用率。一是加快建设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人口、法人、地理三大数据库建设,加快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等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逐渐沉淀方式建立财税、医疗卫生、房产、交通、教育、水利等行业数据库,建立健全数据更新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二是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加强重点领域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构建由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组成的公共信息平台,为各类信息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基础平台支撑。三是加快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和交换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建设贯穿市镇村三级、连接各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打通各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逐步实现多部门、多系统间的城市公共信息实时共享。

建设应用服务体系,提升“智慧城市”效益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统筹规划建设面向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重点推进一批起步较早、推进较好、模式成熟、水平领先的应用服务工程建设,提高项目整体效益。一是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以12345市长热线为主线,整合120急救指挥系统、12319城建服务等热线,实现统一号码、统一办公、统一系统平台,接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热线服务信息数据库,拓展服务内容和覆盖面,提升服务功能。二是以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深化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技术使用,持续开展统一视频监控、地下管网监控和交通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市政设施、燃气、电力、通信、供水、供热等地下管网智能监控,建立新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精确、敏捷、高效、适时动态管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三是以智慧城市建设改善公共交通。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系统、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为核心,加快推进交通行业基础性数据库和信息交换体系建设,建立多部门共建共享的综合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探索破解广大群众“出行难”的有效方法和模式。

建设发展保障体系,助推“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4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同时是深圳唯一入选试点城区,坪山新区将率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突破,不仅可以立即形成新区发展特色,打造新区软实力;更能充分展现新区把握信息时代脉搏,创新性探索以“智慧城市”建设吸引“智慧”力量,带动“智慧产业”聚集的新型城市“智慧化”发展道路的能力和勇气。

探路“新型城镇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智慧城市”创建工作的定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促进城市全面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探索。为此,坪山新区《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明确提出,到2017年底初步建成“智慧”的新型城区。届时,基本建成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和智慧应用。市民在教育、医疗、安全、绿色环保和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智慧化”服务。企业在业务运营与创新发展方面得到“智慧化”服务的支持,并带动“智慧化”战略新兴企业在当地的聚集。政府机构通过“智慧政务”平台形成高效的决策与管理体系。在“智慧化”发展思路下,坪山新区初步实现“基于统一平台的集约政府”和“基于开放数据的开放社会”的总体目标。

在平台建设上,坪山新区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由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组成,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相关技术标准,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创建周期内,新区重点建设项目总共12项,包含3项“智慧城市基础”和9项“城市重点智慧应用”,预计需信息化建设资金3.3亿元。而创建特色是建设服务于民生的标准化数据集并开放给社会应用;开发示范移动应用(APP),引导社会力量为民众服务。

当前,网络与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生活网络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而移动终端的兴起让手机成为便民的重要工具,坪山的“智慧城市”建设一个基本的着眼点,就是利用网络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社区作为市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也将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更加便民,而坪山新区正在进行的“织网工程”就很好地利用了通过综合运用无线网络、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突破口“织网工程”

深圳市作为大部制改革试点城市,如何在扁平化的管理运作中,实现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以什么作为突破口,承载“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坪山新区的一个挑战。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上,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织网工程”,成为坪山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工程和突破口。

在织网工程的顶层设计中,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成果,以智能化为手段,最终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目标,同时要体现资源整合、优化组合、集约利用,还要科技创新,将微信、APP等高端技术应用引入服务和管理。这些理念始终贯穿着织网工程的顶层设计。

坪山新区认为,社会建设“织网工程”,就是要织好两张网:一张是整合各种系统信息的“虚拟网”,另一张是以网格化为基础的服务管理“实体网”,一虚一实,两网交织,编织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工作网,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整体提升。

目前,坪山新区的“织网工程”综合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信息化建设“五统一”原则,坪山完成了“一库两网两系统”,即统一的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基础信息资源库,社区家园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决策指挥系统的建设,并启动了试运行。

通过实地考察,坪山将全区划分为450个基础网格,成立网格管理机构,并成立了智慧社会服务中心作为网格信息员队伍的专管机构,负责管理、指导网格信息员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按照“一格一员”的原则,坪山还在沙湖、坪环、江岭、秀新四个试点社区率先组建完成网格信息员队伍,按照“新区直管”和“新区-办事处两级管理”两种模式在试点社区进行实践。

“织网工程”智慧社会综合信息平台,是坪山的一个特色。作为区级事件分拨中心,“织网工程”智慧社会综合信息平台,在重新梳理形成198项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等管理类事件的基础上,新增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生服务等40项服务类事件和数字化城管的所有城市管理事件,实现了管理和服务事件全覆盖。

当前,坪山已经初步完成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已联通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搭建了新区镜像库,初步建立上下联通、动态鲜活的新区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经过对辖区实有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信息的普查,并根据市、新区现有数据进行比对,共获取实有人口数据59万条、法人数据2.5万条、楼栋总数4万多条、房屋总数43万条,实现在市规划国土委最新地图上落图。同时,完成新区15个单位81个科室的业务数据调研,1613项数据将分阶段导入区业务信息库。

接下来,坪山将会对社区家园网进行升级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家园网全覆盖的基础上,致力推进家园网与社会服务管理网的无缝对接,同时,创新家园网服务渠道,在手机家园网的基础上,增加家园网APP应用,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为了给坪山全区铺开“织网工程”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坪山还以坪环、江岭、沙湖、秀新社区为试点,先行先试。按照新区统一规划,四个示范社区将从社区实际出发,突出打造“管理坪环”、“智慧江岭”、“民生沙湖”、“融合秀新”等特色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探路。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5

[关键词] 信息化;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129

[中图分类号] F299.24;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221- 03

0 引言

随着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信息化和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极大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出现和智慧城市新常态的发展,促使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实质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互联网+”、工业4.0等新技术理念的出现以及在社会上的渗透,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在对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以及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困境等问题进行适当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希望能够在信息时代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1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受到中国经济社会变化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中国城镇建设逐渐开始步入到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技术开始对城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步,城镇化和信息化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社会发展趋势,正在“智慧城市”的作用下发生交际并实现深度融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智慧城市是一个国家城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中,全球智慧城市思想之父倪会民曾针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准确而完整的阐述,即各个城市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建设条件以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整体目标等基本情况,充分应用人类社会现有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等最优质的资源,全面推进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如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安全、方便和舒适特点的追求以及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等。

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如果说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在社会建设发展进程中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那么智慧城市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是城镇化建设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表现。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经积极引入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并且将其应用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工程中,先后在400多个城市开设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程,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阶段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已经存在部分城市取得了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当前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城镇化建设工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 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城镇化建设为重要的载体和依托,并且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城镇化建设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借助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城镇化建设在信息时代能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正确的指引。

2.1 智慧型城市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发展主线

从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智慧型城市的构建是城市化建设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呈现出的高水平发展态势,因此必然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甚至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基本发展主线。如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基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极大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2.2 智慧城市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建设资源会在科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应用,并且不同技术和资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推动城市运行的“智慧性”得到相应的凸显,促使城市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3 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是新出现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并且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以城市主体为标准,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结果是对城市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善。从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智慧城市在现阶段内表现出信息化和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因此也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在较高阶段上的具体表现。

3 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困境

受到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影响,我国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效果的凸显。

3.1 没有综合分析实际情况,部分城市建设措施流于形式

一些城市在推进智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盲目的追求建设效果、随意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没有对本城市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导致所制定的智慧城市建设措施缺乏可操作性,部分措施流于形式,对城市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无法得到顺利推进。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应该以地区实际情况为依托,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探索更为科学的建设措施,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3.2 统筹管理效果较差,顶层设计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统筹管理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工作,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总体规划不够清晰的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我国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对部分地方的智慧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直接导致部分地方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一哄而上,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信息孤岛问题,严重限制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3.3 过于依赖政府部门,缺乏建设主动性

受到经济条件和不良管理理念的限制,我国部分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独立自主性相对较差,无法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实施综合管理,资源供给能力也相对不足,往往更加倾向于借助政府投资推进建设工作。这一问题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该地区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社会力量也不能真正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对智慧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城市建设本身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城市化建设工作相对较为缓慢,因此无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强行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只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开展。

4 信息时代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

作为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创新和投资驱动力,尽管智慧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智慧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及各地区试点工程的开展、阶段性成果的获取,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标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促进智慧城市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新时期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充分利用城市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就应该积极探索更为系统完善的建设措施,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4.1 以信息技术作为建设依托,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工程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社会建设过程中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信息化特征。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构建应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系统、科学的管理系统,进而保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对各项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集成城市建设资源,实现对有限建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同时,逐步完善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产业经济、市政管理、资源环境和技术支持等多种管理模块,实现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以及市政问题的综合管理,增强城市管理的智慧性,有效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

4.2 以城市实际建设情况为基础,探索科学化管理

智慧城市的构建应该以智慧城市的本身发展情况为依托,结合城市建设背景、经济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对智慧城市建设资源实施优化配置,进而有效发挥出智慧城市建设资源的价值,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兼顾城市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还应该针对现代管理理念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化管理思想,进而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统筹安排,以更为科学精细的管理手段实施动态、全过程管理,促使政府部门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用得到充分激发,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借助科学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不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凸显,整体社会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4.3 将落实民生作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相对科学的城市化建设工程,即将智慧、幸福、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有机融合的城市化建设工作,并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智慧城市的建设关注公民的幸福指数,关注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民生属性。所以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以民生为本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进而有效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新形态城市,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唯有如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够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5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新时期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建设措施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湛泳,李珊.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6(2):4-15.

[2]程小燕,张所地.信息价值链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190-194.

[3]王静远,李超,熊璋,等.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2):239-259.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6

【关键词】智慧城市;综合杆;智慧杆

1引言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而部署建立如5G基站、高清摄像头、电子警察等集约智能的设施是构成智慧城市体系架构的基础。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多以路灯立杆为载体,根据需求搭载无线通信、环境监测、信息、智慧交通等基础设施,将“综合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工程进行推动[1]。综合杆具有高度集约化、共享化和智慧化的特点,涉及多个专业,并需与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对接,然而目前还未有针对综合杆的全国性标准和统一的建设管理法规,对传统的设计模式提出了新问题。

2综合杆的概念和建设现状

综合杆尚未有统一的名称,主要名称包括综合杆、智慧灯杆、智能综合杆等。广东省地方标准《智慧灯杆技术规范》(DBJ/T15-164-2019)将其命名为智慧灯杆,上海市地方标准《综合杆设施技术标准》(DG/TJ08-2362-2021)将其命名为综合杆,本文参照上海市标准,使用综合杆为本文名称。虽然综合杆的名称尚未统一,但其“多杆合一”的基本特征已然清晰:以城市路灯立杆为载体,根据需求选择搭载交通标牌、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治安监控摄像机、无线通信基站、环境监测传感器、LED显示屏、公共广播、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备。搭载的设备可完成城市信息的感知、监测和收集,及时获得城市运行数据,并传送至“城市数据大脑”[2-4]。目前除一线城市外,综合杆在多个城市仅为了改善道路杆件林立、线网杂乱的现象而建立。从其功能而言,仅实现了设备的多杆件合一,但各设备的供电、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线缆敷设等因管理部门的独立运营需求,又分散独立设置。在“智慧城市”所需数据融合和共享的前提下,建设时如仅考虑外观形式上的多杆合一,是不足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还需考虑深层次的数据合一、供电合一、管理合一[5]。

3设计难点

3.1政策和标准缺失

虽然不少城市已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但更侧重从数据处理、应用场景和实现“一网统管”等方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具体到综合杆的设计,则尚未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如综合杆的设计范围、综合杆杆件设计标准、综合杆设施搭载的原则等,以上问题均为设计前置条件,若无政策支持,基本不可能统一市政、交通、电力等多方意见。即使通过与管理部门多次对接,逐步调研清晰设计需求,但因统一标准的缺失,同一道路的不同路段或者不同建设时期都会导致综合杆建设的差异,无法有效为“智慧大脑”提供跨层级、跨系统、跨地域的数据支持[6-7]。

3.2设计原则不明确

以往城市道路建设时,沿线机电设施一般仅涉及道路照明、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专业。各专业设计标准和设计目标明确单一,且互不制约。如道路照明专业只需参照路灯照明相关设计标准,并满足路灯管理部门要求的传输和控制等相关要求即可。当采用综合杆建设时,设计中面对的开放的、动态的、交织的因素异常增多,以道路照明专业为例,则存在一些设计难点。1)杆件点位布设原则是动态的传统道路照明专业只需参考《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的布设原则布设照明路灯。如采用综合杆,还需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对电子警察、监控摄像机等的布设要求、《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对交通标志标牌的布设要求。同时,综合杆搭载的Wi-Fi、公共广播等设备也具有对应的布设间距要求,以上各种约束导致道路照明专业无统一确定的杆件间距布设原则可遵循。各重要杆件的布设位置只能依赖设计流程中各专业人员动态反复调整后确定。因此,杆件布设的原则是动态、滞后、片面和不可概括的,是统筹满足各专业要求和交警等管理部门意见后的最大公约数。2)电源点位布设原则是动态的传统道路照明专业只需考虑沿线路灯的供电需求,进行箱式变电站的布设,因目前道路照明多使用低功率的LED灯具,电源供电范围可达1500m,且无需24h供电。如采用综合杆,相比于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用电负荷的需求,道路照明负荷权重几乎可忽略。然而设计之初,因城市管理部门未参与工程,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是否设置以及如何设置等问题,大多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逐步确定。即电源的布设点位也是动态的,一旦在工程推进过程中确定要增设如汽车充电桩等设备,则会导致供配电系统方案的整体调整,影响工程进度。3)设备配电原则是动态的传统道路照明专业只需考虑路灯配电,并在电源箱处预留交通安全设施接入回路。如采用综合杆,由于综合杆搭载设备种类繁多,如果各设备依旧自设电缆引电,比如同一杆件上的功率非常小的车牌抓拍摄像头、公安监控摄像头分别从电源箱处各自沿道路敷设电缆引电,一是电缆和管线资源浪费严重;二是综合杆电源仓内也没足够的空间;三是道路沿线箱体林立,影响城市美观。如果考虑统一配电,则因设备权属单位不同,各单位均要求配电箱体以及控制系统、电能计量独立,导致多线合一或多箱合一只能是美好的设想。

3.3设计流程高频往复,成果文件空前交叉

在以往城市道路建设时,机电设施专业多线程齐头并进,成果文件各自成稿。在采用综合杆时,各专业需在一张路线底图中进行设计工作,设计流程是单线程的,比如,道路照明专业完成照明杆件布设后,传递给智能交通专业。智能交通专业进行设计时,不可避免要调整杆件布设位置或间距,待其调整完成后,还需传递给道路照明专业核实调整。待以上两个专业往复对接核对后,后续还有交通安全专业、通信专业、监控信号等专业的按序加入,每一个专业的调整都会影响整体的布设,同时也需其他专业的配合。可见,综合杆上每增加一类设备,其设计复杂性和工作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另外,综合杆设备供电和数据传输的统一性决定了各专业设计文件的共生性,无法有效拆分。若各专业设计文件编成一册,在文件编排上又可能会影响工程概预算分项、设备招投标、标段划分等工作。

3.4设计管理体系不成熟、综合性人才不足

城市道路建设通常由市政设计院进行设计工作,各设计院内部已建立起模块化、规范化的设计管理流程,并按照专业形成班组化的人员组织架构。班组化的人员结构,可在满足设计质量的要求下,有效缩短设计周期,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但不同专业人员的班组架构也形成了天然的信息传递壁垒,必然导致信息传递的片面和低效。综合杆的设计需各专业的空前配合,信息需高频多次往复传递。班组化的组织架构已不能满足大量信息流畅传递的需求。在设计院内部,各专业都有对应的负责人、总工程师进行图纸的复核、审核等质量审查工作,签署名字并承担相应设计责任。由于综合杆需要将不同专业的设计成果编制成一册图纸,在设计界面、图纸编排、图纸审核签署等需要掌握各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员进行统筹和管控,在设计端也需要综合性的设计人员。

4解决措施

4.1制定政策保障

综合杆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一个城市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制定综合杆建设的相关保障政策。在工程设计前期,建设或设计单位即可依策与市政、交通、电力、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明确综合杆件设备搭载需求、数据传输等相关设计目标,可极大缩短工程设计周期,减少变更,并建成适应城市发展所需的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综合杆设施。各地方可成立综合杆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综合杆建设需求和计划,协调各设施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综合杆的建设布局,科学、合理、有序、有效地推进综合杆的建设。

4.2制定统一标准

不少厂家为了蹭热度,大肆宣传设备共杆就是综合杆。为了追求美观或节约成本,一次性将杆件的功能和搭载设备框定,后续如需增加设备,只能新增设杆件或采用抱箍安装的方式。为消除这一现象,应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制定综合杆件标准,对综合杆件的部件、样式、规格、装配和安装进行统一要求,规范灯杆的硬件接口,充分考虑综合杆件的可扩展性。在缺少统一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不同设计院在面对同一个城市道路综合杆设施设计工作时,只能通过经验整合或技术提炼完成综合杆的设计。经验和技术鸿沟不可避免会导致综合杆设计成果的差别,进而影响城市综合杆设施的统一性。因而,国家层面需制定设计标准,对综合杆设施的供配电、数据传输、防雷和接地系统、设施搭载原则等做出统一的要求,才能全范围更高效推进综合杆件的建设。

4.3设计院整合人员架构,培养总体性人才

在“一杆一设计”的设计需求下,设计院内部应整合人员架构,按照综合杆工程设计所需专业进行人员重整,建立起综合杆的专属设计团队。该人员体系可有效打破信息传递间的壁垒,在保证设计周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图纸中的缺、漏、碰等错误。另外,设计院内部应着重培养掌握道路照明、智能交通、交通安全、通信传输等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可统筹设计界面、设计文件编制、成果汇报等内容。在设计软件上,可采用三维BIM协同作业模式,要求所有专业人员在同一个中心文件进行项目设计,提升整体设计效率,既解决各专业间设计冲突,亦不会造成图纸泄漏和信息丢失。

5结语

在“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下,综合杆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本文通过与传统城市道路机电设计流程对比,剖析了综合杆设计中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城市综合杆大范围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国华.智慧灯杆的现状及应用场景探究[J].通讯世界,2021,28(5):2.

[2]陈晨.多功能灯杆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0(8):2.

[3]肖辉,李文超,朱应昶,等.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9,30(4):5.

[4]袁珍.基于5G的新一代智慧路灯设计方案[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4):2.

[5]陈希.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综合杆设计与应用思考[J].光源与照明,2020(7):4.

[6]吴春海.智慧灯杆的技术痛点与应对措施[J].照明工程学报,2019,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