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设计;建筑工程定额
一、课程体系开发综述
在课程开发时,我们实现了以下三个理念的转变:一是主观上将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单一的、缺乏有机联系的分析知识点和能力点。二是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三是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被动的适应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将知识和技能系统地应用起来。在课程的开发中,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进行整合,结合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个人发展目标、教学分析以及教学设计,通过从典型工作到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和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开发。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
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分析,确定造价员为造价专业的主要岗位。造价员的工作过程包括工程消耗的计算、工程单价的确定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通过定位典型工作,来确定教学领域中的学习情境。本课程总体设计理念与思路如下:
1.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期定额的应用为主线,重点培养造价技术岗位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通过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结协作精神、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和善于科学分析信息数据的职业习惯,以及细心做事、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
2.课程内容必须够用,兼顾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性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如定额的内容编制以认识及理解为主,要求学生认识定额的内容组成,能根据定额的编制方法编制简单的定额;实践技能以应用定额为主。此外,对学由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选修实践项目。
3.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以真实项目为依托,通过工程现场与校内模拟实训场的结合构建学习情境,课程实施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建筑项目为载体。校内教学以边讲边练为主,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定额的选用与换算。利用暑期引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通过工学结合,在现场工程造价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工程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校内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四、教学实施
以工程建设具体项目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本位(以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工程项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设计思路,参照技能考核标准及造价员考试大纲,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入实训项目中。坚持结合真实项目,实施教学做合一,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学习情境一:消耗量定额的应用。以实际项目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套用定额和换算定额的方法。在消耗量定额的编制中,由于内容难度较大,所以采用六步教学法,通过编制具体项目的消耗量定额使学生掌握消耗量定额的编制方法。具体实施过程:
(1)资讯和决策。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消耗量定额的含义和编制方法后,分析确定编制某分项工程的消耗量定额。
(2)计划和实施。分组进行消耗量的测定,首先,确定工作内容、测定方法及施工工序。其次,编制实施计划,进行分工协作,通过教师指导,将测得的数据分析并计算。
(3)检查和评价,参照省定额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习情景二:费用定额应用。主要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事先列举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让学生到建材市场通过调查获取价格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材机单价的构成。
3.学习情景三:工期定额的应用。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项目为背景,通过查阅工期定额,引导学生完成建筑工期的计算。最后通过综合实训,综合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考核。考核标准分为知识部分和技能部分,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逐级递进考核,在期末考试中考核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过程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操作方法和职业技能。通过真实项目操做考试,考核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
五、教学评价
通过改革,学生普遍认为在后续课程――建筑及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学习中轻松了不少,对于工具书的应用驾轻就熟。
六、存在问题
一是本课程专任教师较少,校内实训场地需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2
摘要: 目前,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案件有上升趋势,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违法违规的现象十分普遍,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发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普遍存在违法现象,主要表现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形式合法,但履行合同时违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明确建设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和责任,保证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法律形式,是法律规范建设工程活动的重要手段。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效力
一、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生效的基本内涵概述
所谓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生效,其基本涵义是指合同对合同双方的当事人都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合同生效也就是法律开始产生约束力。我们研究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生效,主要应该要理清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生效的几个基本的法律条件。主要以下三个,一是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以及民事行为能力,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三是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本身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以及民事行为能力。订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双方当时都必须是具备了一定的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思及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该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来说,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违背这一原则的就是无效合同,是不能生效的。
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所谓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意识表示真实,就是要跟合同的文字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只是合同生效的条件,并不是合同成立的条件,这二者之间有着重大区别,因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可以分成当事人自由的状态和当事人不自由的状态。意识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
三是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本身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就其目的和内容而言都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合同生效的基本条件。具体而言,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目的乃是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为直接的根本的内心的原因;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指的是合同中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这一个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合同自由的限制。
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效力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分析
一是表见形式合同。所谓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表见指的是合同的善意相对人通过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就可以确认行为人有足够的权限来进行,基于信赖利益保护的原理,这种行为是生效的。如果行为人没有权限或者超越权限范围或者权时效终止之后行为人仍然以被人的名义进行活动并订立相关合同,相对人能足够的理由确认个伟人的是基于其拥有权的话,那么这个合同仍然是有效的。善意相对人在这种情况下与无权人订立的合同或者说一种交易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人承担。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表见明确阐明了其基本目的是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合法权利。这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表见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表见人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权限的,或者说没有得到被人的合法授权;其二,在客观情况上使得善意相对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行为具有权限;其三,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无违法行为没有行为过失。
二是可变更和可撤销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所谓可变更和可撤销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本身欠缺生效的条件,但是其中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使得合同的内容发生变更进而生效或者相反的情况(使得合同的效力消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从根本上不同于无效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在这类合同中,当事人提出请求时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被变更或撤销的基本前提,换句话说,如果当事人只是要求变更合同,那么即使是相对应的人民法院或者相关仲裁机构也不能够撤销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在出现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因为当事人存在重大误解而签订的或者说在订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时候存在显失公平这两种情形的时候,合同当事人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相关的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撤销权的消灭,这是因为可撤销的合同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涉及当事人的 意思表示不真实。有鉴于此,法律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撤销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撤销权归于消灭。其一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撤销权的当事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撤销事由起算1年内都没有行使自己的撤销权;其二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撤销权的当事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撤销事由之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放弃了合同的撤销权。
三是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之后的法律后果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或者说被撤销之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都被认为是无效的,即使是正在履行中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也应当终止,不再继续履行,尚未履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不得继续履行。如果行为人因为履行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而产生的财产上的后果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加以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返还财产。二是赔偿相应损失。三是对财产进行追缴,最后收归国有或者返还给善意第三人。这无论如何,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都不能影响第三人取得的合法权益。
三、准确认定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对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准确理解。在这方面,要加强合同规范性建设,这有利于准确和统一适用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要坚持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准确理解就应该坚持相关的基本理论原则,贯穿于建筑工程合同德始终,对建筑工程合同的各项制度和该领域的具体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原则,同时指导建筑工程合同立法和制度的实施。
二是规范建筑合同领域的法律法规。要实现这以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这种规范主要应该从立法上加以解决,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不仅仅是应该解决专家学者的问题,还应该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参与到相关的建筑工程立法,如此能够使得立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同时便于执行。
三是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并加强法制宣传。所谓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时是指建设工程当事人对建设过程中权利和义务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当前要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要从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面多元化努力。此外,要尽量减少建筑工程合同在效力认定上的一些纠纷,那么加强对公民法制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宣传培育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高来,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
[2]王平,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之比较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3).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作为全国经济相对落后,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目标。试图通过构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平台,抢抓发展机遇,增创发展优势。然而,很多地方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上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主要是布局不合理、特色优势不明、规划建设随意变更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经济开发区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优势以及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定位
1.工业园区的规划
首先要详尽地收集分析各种基础资料,同时要注意到由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周期性较长,生产的产品易受市场经济的调节,因而规划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市场需求分析,研究当地的产业配置状况以及相关的劳动力来源,以决定投入园区的产业形态。具体考虑如下:以产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并贯彻近期集中、远期、由近及远的建设方针,既要便于投资开发商短期内即有开发建设的可能,又要有利于分阶段地成片开发建设,进行弹性规划,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实行宏观控制灵活掌握,使总体规划适应于工业园区连续滚动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讲,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宏观上需要预测其10年、2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后的开发内容、开发强度与环境质量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轻率地提出一个终极的发展模式,其结果只能是几年后规划方案的大调整,结合工业企业的性质(园区内工业大多为合资、合作、独资的来料深加工企业),合理配置用地规模,确定街坊式的土地划分,赋予土地批租一定的灵活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为先导,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置,为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既使工业园区与当地区域相互联系,有机协调,又应自成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工作、生活、生产、娱乐区域,促成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利用地块的级差价值,合理有益地进行功能分区,保持工业园区内道路结构和运输系统与功能分区的协调,重点研究物流与交通的规划布置,合理配置用地平衡,节约用地,保留自然景观,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空间意向规划,力求突出工业园区的特色以利招商引资。
2.工业园区的人口规模
预测工业园区用地规模大小不一,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小区和居住组团,其人口规模的预测很难把握,亦难以用劳动平衡法来估算人口规模,而这种恰恰是后续配置用地平衡、编制营运纲要的关键,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一般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预测人口规模,经过实践运营与相关的用地平衡,其结果基本能满足要求.按照建设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即Ⅰ级为60107510 m2/人,Ⅱ级为75119010 m2/人,Ⅲ级为901110510 m2/人,Ⅳ级为10511120 m2/人,国标规定经济特区城市及新设城镇采用Ⅲ和Ⅳ级等较高标准,工矿城镇和综合性工业城市则可以采用较低指标,工业园区也属城市人口密集性用地(现阶段大多企业仍维护在劳动力密集型阶段),似可相应套用工矿城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即Ⅰ级或Ⅱ级指标,如占地为100 hm2的工业城,若我们采用Ⅱ级标准,即人均建设用地为80 m2,则预期人口规模为100 hm2÷80 m2/人=12500人,总之,人口规模往往左右整个工业园区的用地平衡,由于开发项目的模糊性,开发建设的周期性以及生产变动的不可预见性,它的预测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切性,也没有可信的理论依据,所预测的人口规模又很难具有说服力,因此,如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定量的量化计算,是工业园区规模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3.工业园区的用地区划分
3.1用地块划分工业园区产品结构向有着高新科技、高度附加值、高额投资效益的名牌产品发展,所有制形式均系来料深加工的合资企业,它们的占地面积都不会很大,根据国内一些已建成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作为象贵州这样一个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地区,20-50亩左右的地块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规模.我们可以以20-50亩左右的地块作为一个小单元,成方形的200亩左右的地块作为一个大单元,其四周开通运输车道,既保障每一生产企业至少两边面向道路,便于企业生产运输,又能节约道路运输用地,使投资企业在选址上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当企业规模大时,可将2-5个小单元或整个地块合并建设使用。
3.2功能分区与用地平衡,工业园区为一独立的区域,它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工业生产区、工业生产辅助区、生活区及管理服务中心四个区域,各分区的布局应根据地块的级差价值及自然地况、地貌明确合理地安排,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方便于生产.
一是工业生产区,工业生产区为工业园区主要用地,含厂区道路绿地及各生产企业之间必要的绿化缓冲带,一般要占总用地的70 %-80 %.为吸引不同类型的厂商投资开发,并结合产品特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工业生产区内可分别设立专业性强的自建厂区与通用性的标准厂房,后者主要提供给小型投资者租赁用,以减少初期投资成本负担,促进工业园区近期开发.自建厂房规划以其有效的生产线路为空间规划的重点,配合大规模的开放空间设计,塑造一优良的劳动环境,并较注重厂房本身的形象设计.两者比例应与投资开发公司协商,在设计时还应考虑日后标准厂房转变为自建厂房使用的可行性.
二是工业生产辅助区,包括各工业生产企业的公用工程如园区内变配电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供气站等,必要时还应包括快餐配送中心(即工业园区内职工就餐在规定的用餐时间内统一由快餐配送中心提供)约占工业生产用地的10 %。
三是生活区,包括工业园区一般职员的集中宿舍,高级行政主管人员的公寓楼,以及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学校、医院等其用地比例则可由预期规模人口推算。
四是管理服务中心它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指挥中心及员工文体娱乐的综合场所,为区域内产品展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便利条件,这一特定功能客观上需要它有着园区内最好的视觉环境,最便利的交通条件,并使外部交通“近而不进”。
4.基础配套功能服务的规划
4.1生态环境
工业园区的生态设计必须体现在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以所在地区或附近区域的形象特色为基调,树立空间意识,考虑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相结合,住宅单体设计要注意日照和穿堂风、保温、隔热、遮阳、节能等生态问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应从绿化面积大小、绿化树种搭配、住宅日照通风、废水废气处理等方面考虑。我省工业园区目前与很多省的园区相比虽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废水、废气排放与处理问题上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厂区和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占用,达到生产与生活的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4.2视觉环境
视觉环境是指景观设计、整体色彩的协调、构件的空间有序等,必须在视觉环境上满足人们对环境产生舒适的心理感受,厂区内的厂房、办公楼,生活区内的住宅、公建、小品和绿化设施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以追求要简洁为主,创造宁静的气氛,良好的比例及和谐、明快的色彩。
4.3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指邻里交往、社区活动、安全措施等问题,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人文环境上,满足邻里交往、儿童教育、安全措施以及住区活动等功能要求,生活区内融合居住文化、教育文化、饮食和娱乐文化,在居住建筑组群、公建、绿化乃至小品建筑方面均要具有文化品位,使人们感受到一种高雅的文化环境的氛围.要从环境的内涵塑造,使居住者能够潜移默化地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而得以陶冶情操。
二、产业规划定位方面原则和措施
1.要端正建园理念,抓好统筹布局。要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首先必须端正园区规划建设的理念,不能为建园区而建园区,要有全局乃至整个地区一盘棋的思想,将园区规划、产业定位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谋划,不搞盲目规划,盲目建设,合理进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点,对于城市旧区改造、地域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变都是一个很有利的契机,把过去旧区零星点状的工业布局逐步调整为成片开发的块状安排,并通过城市综合开发集中供热、供气,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复建设,减少浪费,强化城市环境的保护。在企业地块确定方面,考虑成片配套的功能,同时,将产业形成相应配套的上下游的产业链,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达到共赢。
2.实行因势利导,搞好产业规划。针对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然后因势利导,放大自身优势,与其他地方展开错位竞争。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定义;内容;编制要点
前言
建筑工程既要使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用,又要通过建筑物的兴建创造出最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由于建筑的规模、周期、设计和标准的不同,因此应该采用权变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方法。建筑工程概预算是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条件、周期的各项差异性因素制定出适于本项目所需资金的指导性文件,对建筑工程在资金计算、管理和控制上有指导性的作用,是建筑投资方、施工企业进行决策、核算、管理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在宏观上看,应该立足于我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业市场,针对施工项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有效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规范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在微观上来说,应该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工作,正确理解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定义,了解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内容,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办法,在思想和操作的层面上做好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
1 建设工程概预算的概述
1.1 建设工程概预算的定义
本文对建设工程概预算的定义为:在执行工程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建筑工程概预算是工程投资、决策、控制和管理的主要依据。
1.2 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内容
首先,建筑工程的设计资料,包括:图纸类(设计图、施工图和说明书等)、标准类(建筑工程设计选用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配图类(设备、构件、门窗的图集和配图)。其次,建筑工程概预算定价文件,包括:单位估价表、材料预算价格表、本地相关费用估价表、费用定额以及相关的其他文件。其三,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包括:具体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现场布设、工程量计算汇总等相关文件和方案。最后,建筑工程的辅助资料,包括:工具书、五金手册、材料手册等,辅助资料也是精确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重要参考资料,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1.3 建筑工程概预算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的不同的设计和施工阶段,概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首先,每项建筑工程全部建设费用,也就是产品计划价格的确定,是通过工程概预算来实现的。它也是基本建设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 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要点
2.1 做好先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工作
先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说明书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关键。首先,核对建筑工程图纸的目录,严格检查图纸的完备性,图纸的编号、图名及代号是这一阶段核实的重点。其次,检查图纸间的差异和矛盾,对于经常出现的标高、尺寸和形状方面的错误进行审查。其三,检查图纸殊要求项目的标注,特别是防水、隔音、保温和防火等特殊部位应进行单独注记,此外,在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部分,应单独计算。最后,做好特殊情况的记录,对于差错和疏漏及时进行调整和重新计算。
2.2 搜集建筑工程施工的资料
其一,做好设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图纸类、标准类、配图类、材料预算价格表、本地相关费用估价表、费用定额以及相关的其他文件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其二,做好预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工程概预算定额、定额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等文件进行汇编和整理。
2.3 施工现场情况熟悉
建筑工程概预算人员应该及时进入施工场地进行情况摸底和熟悉的工作,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通过熟悉现场验证先期收集的资料和施工图纸的合理性,如出现施工现场与设计上的矛盾,应该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分析和判定一百年及时调整概预算项目的选用和费用。
2.4 计算建筑工程的工程量
确定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是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关键步骤,应注意:首先,在计算建筑工程量的时候计算方法应统一,根据施工图列出的分项工程与定额中相应分项工程的口径要一致,因此在划分项目时一定要熟悉定额中该项目所包括的工程内容。其次,计量选用的单位要符合国家标准,且应做到计算过程前后一致,严格执行定额中的工程且计算规则,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四,采用各种方法保证计算过程的完整性,通过,从平面图左上角开始,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计算,按图纸上注明不同类别的构件、配件的编号顺序进行计算等方式,努力做到:不漏项、不重复。
2.5 做好建筑工程概预算书的编制工作
首先,把计算好数据按顺序填写到工程概预算表中,其次,从定额表中查出相应的分项工程定额编号、单价和定额材料用量,得出各分项工程的直接费和主要材料用量。最后,汇总单位工程的直接费用和主要材料用量。
2.6 做好建筑工程概预算书的汇总和复核工作
应遵照主管部门规定的建筑工程概预算汇总办法统一进行计算,工程概预算书计算完毕后,应该认真进行复核,确保建筑工程概预算书的准确。
3 概预算编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在进行土石方的运距计算时,必须按照上下坡折距准确计算,特别是挖方的折距不得按照最大深度进行折算,而应该按照其重心位置折算,且折距后应按定额中的运距单位计算。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5
关键字: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缺陷;质量保修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业红火的今天再提似乎显的不是那么惹人注意了,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只关注于成本方面,建筑工程管理似乎正陷入一个误区!一建筑工地塔吊前半部折断倒下,工地脚手架和围挡广告被掉落的建材砸出豁口,事发后工人已将受影响区域围起进行修复。这起事故,暴露了工地现场在施工设备租赁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1建筑工程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如何进行管理
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且是一个特殊的环节,原因就在于建筑机械租赁行业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它又不具有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范畴,所以似乎陷入两难的境地。两难的境地是指有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想管,但又不知怎么管,于是就有了建筑机械设备一体化管理的设想和做法,实践证明它不是很成功的。而如今对于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行业如何进行管理呢?很多人提出行政化管理,但是这一说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而实际上,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行业已有了一个新的模式,这就是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行业确认的管理。我们可以在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行业确认管理上再大胆的创新,去掉当前的一些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影子或烙印,以全新的形式和方法完善行业确认。现在的行业确认的确有不少行政化管理的影子或烙印,其内容上和办理手续上都存在问题。如企业在办理行业确认时遇到不少麻烦,再加上受到地区管理的影响,使得行业确认管理很难推行。同时也有一种声音建筑租赁行业在未来有消失的可能,更多的企业会选择自己购买设备。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1)资金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经常出现为业主垫付工程资金的情况,回款困难已经成为行业顽疾,资金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若购置大量建筑机械设备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提高了财务成本,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与效益。通过设备租赁不但可以获得设备的使用权而且还可以大大的减轻资金压力。(2)税金抵扣:建筑企业购买设备只能获得一次性的进项税抵扣,通过租赁方式可以持续获得进项税抵扣。(3)专业服务:正规专业的租赁公司拥有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专业的服务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可以随时随地用上理想的设备,免除后续自有设备老化带来的维修保养的忧虑。(4)行业趋势: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自有设备比例非常低,主要以设备租赁为主。以高空作业车为例,美国高空作业车租赁台数约有50万辆,中国迄今为止不到2万辆。以租代买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看来,其实建筑公司租赁建筑机械设备还是比较划算的。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打造全新的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行业确认管理工作是有广阔前景的。
2从管理角度看待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保修
质量缺陷定义:质量缺陷是指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合同的约定。建筑工程保修定义:《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是指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在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予以修复。工程质量保修期:工程建设方与施工方在对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方接收工程后,双方均认为工程尚存在质量缺陷,双方约定一个期限,该期限不能低于法定的期限,在该期限内,施工方对建设方发现和提出的质量缺陷承担修复义务。工程质量保修期间建设单位的责任:《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九条:房屋建筑工程在保修期限内出现质量缺陷,建设单位或者房屋建筑所有人应当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到现场核查情况,在保修书约定的时间内予以保修。发生涉及结构安全或者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紧急抢修事故,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立即到达现场抢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第三条、质量保修责任:“属于保修范围、内容的项目,承包人应当在接到保修通知之日起7天内派人保修。承包人不在约定期限内派人保修的,发包人可以委托他人修理。”我们如何解读以上定义:其一、在工程质量保修期间,建设方负有对工程缺陷的查找和发现的责任;其二、建设方应该承担通知施工方履行修复工作的责任;其三、建设方在向施工方发出通知后,如果施工方拒绝维修,建设方负有委托第三方维修的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项目也在日益的增多,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直接影响了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我们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将施工管理融入到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双.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24):210-217.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绿色施工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knowlege on the nature is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engineering vision increasingly open, build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New engineering materials, building structure for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merge.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safety.
Keywords: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gree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刻,工程视野日益开阔,建筑工程技术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新的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形式、施工技术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下面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和实践谈谈对建筑工程技术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绿色建筑几个方面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建筑工程新材料方面
建筑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材料,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而新型结构的出现又是新材料出现的驱动力。近年来,工程材料的发展可谓空前活跃,在高强度、轻质、高耐久性、绿色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针对我这几天的学习和切身体会就目前正在或已经推行的几种新材料做简单的介绍。
(一)高强度材料
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应用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等级均低于发达国家,结构安全度总体上比国际水平低,但材料用量并不少,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建筑结构材料强度宜适当提高。因此,近年来,高强度的建筑结构材料不断涌现,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不但能直接减少材料使用量,而且还可缓解原料对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电力等耗费,有利于国家减少工业投入,更好地落实节约资源能源的基本国策。
1、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
1.1其定义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指具有高强度、高工作度、高体积稳定性和高抗渗性的混凝土。《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将强度等级超过C80的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
1.2该材料的特点:采用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小截面尺寸,增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空间,从而减轻结构自重,降低施工工作量,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小结:经证实,该种混凝土在高层或超高层中使用较广,一般的民用建筑等很少涉及,鉴于其带来的优越性,应大力推广。
2、高强度钢筋
2.1其定义为:在国内,高强度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规定的屈服强度为400MPa和500MPa级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和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
2.2该材料的特点:高强度钢筋可广范应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地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可用作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非预应力筋以及用作箍筋和构造钢筋等。其强度价格比随强度增加而逐步提高,高强度钢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若能将我国混凝土结构的主导受力钢筋强度提高到400MPa~500MPa,则可节约钢筋用量30%。
小结:目前,根据新的技术规范要求,一级钢(Q235)已取消,市场已淘汰,更换为HRB300螺纹钢,使现浇顶板的钢筋含量减少,大大减少了混凝土裂缝等质量缺陷。
(二)轻质材料——轻骨料混凝土
轻质材料对于减轻建筑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有重要意义。
1、其定义为:轻骨料混凝土是指采用轻骨料(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2、该材料特点:可以提高结构的比强度、增加水化程度和减少运输成本,同时力学性能只有微小下降或基本不下降,单方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增加不多。轻骨料混凝土除了轻质的特性以外,其保温隔热、耐火、隔声及抗震性能也是普通混凝土所无法比拟的。
小结:此种材料在现实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二次结构和装修地面的垫层施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在我国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为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环保材料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下列特征: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更大地发挥高性能的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等。
2、再生骨料混凝土
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与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形成再生混凝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配制而成新的混凝土。目前,我国再生混凝土应用主要集中在非承重构件、混凝土楼面、道路路面等。
3、绿色墙体材料
绿色墙体材料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墙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墙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墙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墙材。按其构造要求可分为建筑板材、轻质板材和复合墙体三类。
小结:上述三种材料为国家正在积极推广的新型材料,市场的占有率比较小,但作为绿色环保材料,必定会成为日后建筑材料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建筑施工新技术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和材料技术的推动,涌现出一批新的施工工艺,如为满足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爬模、爬架技术,为提高施工质量和建设速度而产生的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等。
(一)建筑工业化新技术
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
1、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1.1其定义为:是指在固定的加工厂,利用盘条或直条钢筋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程序,由专业的机械设备制成钢筋制品供应给项目工程。
1.2其特点为:集中化、专业化的钢筋加工配送不仅是提高建筑工业化和施工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低碳建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