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1
关键词:戈壁土;路基;填筑;施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subgrade filling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and of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strict demand makes subgrad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acking start to roll into the shape to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al evaluation, each procedure must be strictly code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for the northwest region geography condition by gobi restrictions and special climate effects, considering the investment cost, need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n-site select material for subgrade fill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 gobi desert soil; Subgrade; Fill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自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西宁,新疆哈密等引入乌鲁木齐站,线路长度1775.8公里,设计时速为250km/h,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管段路基途经百里风区、十三间房等大风地区,且该地区夏季温度高、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季节性风强、常年干旱无雨、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戈壁料大颗粒超标,天然含水率小,渗水性强,我项目部通过科研攻关对戈壁土进行技术处理,在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同时,就地取材,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先挖后填,保护了戈壁地区植被和表面硬壳层。用天然戈壁土填筑高标准、高质量高速铁路路基的施工在我国尚属首例,目前也没相对成熟的施工工艺。
2.关键技术
2.1.现场“闷料”
地基处理完成后,根据各工地设计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取土场进行开挖,准备现场 “闷料”开始,经试验人员对填料进行的天然含水率进行试验检测,戈壁料的天然含水率为1.6~2.1%之间,根据传统做法对填料要进行洒水湿润,但现场洒水存在填料洒水不均和部分填料仍为干料现象,严重影响了路基填筑的质量,影响了正常填筑进度,对此现象,我项目部研究“闷料法”,即根据第二天填筑的工程量,计算出所需要的用水量,前一天晚上采用水车拉至料场,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对填料进行自然润湿、渗透,第二天测试含水率,满足要求后直接用挖掘机进行挖取、运输至现场进行正常填筑,通过对“闷料法”和“现场洒水法”进行对比发现,“闷料法”施工工艺,不但成功地解决了戈壁滩路基填筑含水率的控制,而且解决了路基含水不均导致碾压不密实的质量通病,保证了填料的最优含水量,确保了路基施工的质量。
2.2.最佳含水率确定
工地试验室人员在对料源地取样后测试合格后,进行天然含水率和最佳含水率的测试试验,经一遍又一遍的调整和检测,最终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为6.1~7.2℅之间,保证填料处于最优含水量范围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由于戈壁滩气候异常炎热干燥,在摊铺整平过程中,填料水分散失比较大,常常会超出最佳含水范围,影响路基的填筑压实质量,发现填料运输过程中的含水量损耗0.1℅,摊铺的过程中的含水量损耗0.3℅。对此,项目部决定,对出厂的填料加大含水率1~2%,这样,在填料的运输和摊铺整平过程来补偿水分的散失,保证在正式碾压过程中填料有着最佳含水率,保证压实质量。
2.3.网格二级过筛
由于路基填料全部采用戈壁料,填料粒径超标现象普遍比较严重,影响了填筑的质量,为了不影响路基正常填筑质量和进度,项目部决定采用二级过筛的方法对填料进行严格控制,即在料场对填料闷料之前过筛分一次,即现场制作满足规范中粒径要求的钢筋网片,由挖掘机进行挖运、筛分,第二天对闷料装载运输时再次筛分,即在运输车顶安装钢筋网片,由装载机直接装载,通过两次筛分,不但减少填料转运时间,而且严格杜绝了少数大粒径填料混入合格填料的现象,绝对保证了填料粒径100%的合格率。
2.4.碾压工艺、检测手段
碾压采用LG20A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 根据路基本体不同部位的压实标准,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制定出了多种不同的碾压工艺,在压路机匀速碾压,最大碾压速度不超过4km/h的前提下,经现场测量、试验、对比、筛选,最终确定路基填筑先静压2遍,再弱振2遍、后强振3遍、在最后静压收光1遍的压实工艺。碾压过程中保证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并安排工人配合机械施工,采用小型夯机对机械碾压不到位的地方(沉降观测管埋设处)进行人工夯实,并及时进行修边。压实顺序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线路中心碾压,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严禁掉头。纵向接头宽度不小于2.0m,横向接头宽度不小于0.4m,上下层接头错开不小于3m。路堤填筑质量按照《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进行检测,基床以下路堤检测指标为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基床底层检测指标为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
序号 检验项目 检测长度 质量标准 检测位置 检验数量
1 基床底层 每压实层100m长 K≥0.95 左右距路肩边1m各2点,中部2点 6
每压实层100m长,每90cm高 K30≥130MPa/m 左右距路肩边1m各2点,中部2点 4
每压实层100m长,每90cm高 Evd≥40MPa 左右距路肩边1m各2点,中部2点 4
2 基床以下 每压实层100m长 K≥0.92 左右距路肩边1m各2点,中部2点 6
每压实层90cm高,100m长 K30≥110MPa/m 左右距路肩边1m各2点,中部2点 4
2.5.沉降观测
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组合式沉降板进行观测,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沉降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需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预压土顶面)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m处。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2
关键词:电梯井壁、提升架、钢模板
中图分类号:TU2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城市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超来超多,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必少不了电梯。目前电梯井壁模板的支护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电梯井道内采用常规落地脚手架和木模板,为传统施工工艺,但劳动力、材料投入量相当大,井道尺寸容易发生偏差,从而影响电梯设备的安装,楼板留洞比较多,材料堆放场地比较少。
二是采用液压爬模体系,可增加材料的堆放场地,但施工成本增加比较多。且根据施工工况,液压爬模钢平台和梁板作业层之间空间比较小,仅有1.5m的空间,影响到施工人员的正常活动空间需要。
三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我司经验,电梯井道采用电梯井道提升模板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模板系统、筒架系统和提升系统三部分组成。
2、模板的原理及工艺
电梯井道提升工艺原理是利用模板与提升架在施工过程中互为支承点,交替提升的工艺,从而满足井道的施工要求。筒架支承于下部的承重钢梁上,承重钢梁通过承重销搁置在电梯井墙体上。
施工流程:提升爬升架体固定爬升架绑扎钢筋提升大模板(采用提模工艺)模板就位测量校正固定模板验收浇注混凝土以后周而复始地进行。
3、提升井壁模板系统
井壁模的构成:第一部份为筒架结构,第二部份为模板系统,第三部份为提升系统。
3.1提升架体
筒架立柱采用Φ102×5钢管;承重销采用M24高强螺栓;底部采用双拼20#槽钢为承重钢梁、16#槽钢为次梁、上铺6.3#槽钢及50×5角钢并满铺5mm钢板网;中间各层平台主梁及斜撑采用48×3.5方钢、次梁为50×5角钢并满铺5mm钢板网;吊耳采用-12×120×250铁板。材料均采用Q235A钢。各层爬梯孔交替设置,步数为10步,踏步高度均布。提升架设计图详见下图:
3.2钢大模板
组合式井道模包括四块钢大模板、四块阴角模组成,钢大模板的模板面板采用5mm钢板,竖楞采用10#槽钢,横楞采用双拼10#槽钢,钢大模板、阴角模通过侧端竖楞槽钢采用拼装螺栓固定并用阴角模钩栓加固成整体组合式井道模,该组合式井道模通过在钢大模板下部的预留孔采用撑脚螺栓与墙体上的预埋螺母固定于电梯井墙体上
3.3 提升系统
本工程提升模利用人工倒链葫芦作为提升设备。在模板和提升架之间设置4只3吨倒链葫芦用来提升架体,在每块钢模板上设置2-3只3吨倒链葫芦用来提升钢模板(1只葫芦为保险)。
提升架示意图钢大模板示意图
4、提升井模系统的施工方法
4.1提升井模系统的组装
在安装段钢筋混凝土墙体上留洞或预埋螺栓,脚手架拆至离安装段工作面以下1500~1000cm左右。
电梯井模系统分成提升架和大模板两个组装阶段。组装时,应先安装提升架,然后吊装大模板。要校正架体垂直度后,方可卸去吊绳。
附墙螺栓采用对称顺序固定,并须复拧。用扭力扳手测其扭矩,保证符合40N-m。各并接点的螺栓也必须全部拧紧,不得漏拧、少拧。
安装质量要有专人负责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4.2提升模系统的提升
4.2.1在爬模系统组装前应先在相应墙体处预设埋件。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组装提升系统,并采用M24高强螺栓固定。
4.2.2吊装钢大模到位后并用20H型螺栓固定在已浇混凝土的最上一排对拉螺栓预留孔上,安装模板限位、钢管和穿墙螺栓。同时安装墙体外模板,浇筑混凝土。
4.2.3清除架体上所有材料,把必须随架体一起上升的设备固定好。在模板和提升架之间安装4只手拉葫芦,先稍稍收紧所有吊点葫芦,然后卸下承重螺栓,均匀提升架体。
4.2.4提升架提升到位后安装承重螺栓,并做好安全措施。
4.2.5检查上道钢筋绑扎、预埋件位置后。采用2-3只手拉葫芦将挂钩挂在吊耳上,倒钩钩在钢大模上部吊耳上,徐徐拉紧,其中2只葫芦正常工作,1只葫芦为保险。
4.2.6拆卸提升钢大模的穿墙螺杆、看脚螺栓及拼装螺栓,用拆模工具使模板脱离墙体,然后均匀提升模板。在提升模板时,清理人员应及时在两侧及上方清理模板和涂刷混凝土隔离剂。还未提升的钢大模不得拆除看脚螺栓,拆除看脚螺栓必须先用倒钩钩住模板。
4.2.7将还未提升的钢大模依次提升到位。(钢大模应逐块提升,逐块拼装,逐块校正,逐块固定,防止大面积安装好后,造成校正困难等问题。模板均匀上升侧向倾斜量不宜大于10cm。)
4.2.8提升好钢大模后将手拉葫芦放置于提升架最上层,防止浇注砼时污染损坏葫芦。
5、结语
本模板系统在柳州中房世纪广场工程(57层)住宅楼,柳州风情况港工程(47层)使用,从其使用效果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1.结构封顶后,经实测电梯井道垂直偏差20mm,长、宽对定位中心线偏差20mm,混凝土墙板表面平整,满足电梯设备安装精度要求。
2.模板、钢筋施工速度加快,满足结构施工进度。
3.提升架上可以堆放部份钢筋,有效缓解作业层堆放场地紧张的矛盾。
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3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造价控制;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是指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及其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或可运算的表现形式;BIM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一个共同的标准,目前主要是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集成了建设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1】。在我国,BIM技术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在探索应用阶段,现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在施工阶段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是直接从设计的三维模型直接导进施工阶段相关软件,实现设计阶段BIM模型的有效利用,勿需重新建模。但是由于设计阶段的BIM软件与施工阶段的BIM软件不尽相同,需要数据接口的对接才能实现,现阶段国内的软件还无法完全实现。二是在施工阶段利用设计院提供的二维图纸重新建模,这是目前施工阶段应用BIM的现实情况,虽然是重复建模,但如果软件操作实用便捷,建模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即使重复建模需要一定成本投入,但对于BIM能够提供的价值是远超过这点建模成本的。
我们预测BIM技术必将对于建筑企业带来无比巨大的价值潜力,尤其是粗放型比较明显的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掌握BIM技术的价值应用。
BIM三维表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在传统的依据二维图纸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结构、管线设计不合理、尤其管线碰撞现象比较突出,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组织的图纸会审也很难发现全部的碰撞现象,结果就会使施工出现返工现象,造成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并且还会影响施工进度。
而应用现阶段建筑市场上发展比较成熟的BIM软件(如鲁班、广联达、斯维尔等)都可以实现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并可进行三维管线的碰撞检查,不但能够彻底消除硬碰撞、软碰撞,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施工人员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现有BIM软件在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2】。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三维动画渲染和漫游
无论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投标、宣传,总想在建筑项目宣传展示或者施工承诺方面给客户提供一个三维的、真实的具有直接视觉冲击力的宣传效果。然而,对广告公司来说,三维建模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而且通过相关渲染软件进行三维建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却不尽人意。而应用包含工程数据的BIM模型可以成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和效率。这在近两年大型施工项目投标过程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凡是应用BIM技术进行投标的大型施工项目都获得了业主的认可。大大的提高了企业中标的机会。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应用价值体现
BIM技术可以实现影响造价的可视化施工文档管理
现阶段,我国施工文档的管理主要是纸质文档,即使是二维电子档案,等施工结束,存放在档案馆里,鲜有使用。当建筑使用了若干年,需要维修施工,需要查询图纸内容。图纸很难找到。尤其是牵涉工程造价,对造价影响大的重要资料的保管和查阅更加困难。
而基于BIM模型实现的造价文档管理,则是将文档等通过手工操作和BIM模型中相应部位进行链接。使得模型系统集成了对文档的搜索、查阅、定位功能,并且所有操作在基于四维BIM可视化模型的界面中,充分提高数据检索的直观性,提高影响造价相关资料的利用率。
海量工程基础数据筛选、调用
BIM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包含建筑生命周期中大量重要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库信息在建筑全过程中动态变化调整,并可以及时准确的调用系统数据库中包含的相关数据,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提高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增加项目利润。
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6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BIM技术能自动计算工程实物量,这个属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此项应用案例非常多。
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的人材机计划提供了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三、BIM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研究表明工程项目约有30%成本消耗在管理团队成员沟通协调过程中;二是各管理条线实时获取项目海量数据存在巨大困难。管理过程不是依据实时准确数据而是靠拍脑袋。两个原因导致延误、浪费、错误现象严重,而现在的管理技术、方法无法根本性的突破这两点。而应用BIM技术则可以突破这种困境,实现项目管理的优化。
因为BIM的数据集成特性,就可以轻松地为各条线提供管理所需数据,设定任何查询条件,BIM都能实时快速检索、整理、分析,最后提供准确结果数据。当管理人员能随时从BIM调取数据时,就可以解决传统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如工程款支付超过合约限定、材料数量验收出现飞单,长期不能发现,工程结束材料用量出现巨大窟窿、工程材料、周转材料采购与进场与现场实际需求量不符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导致严重的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严重的情况是管理上的大漏洞长时间发现不了,铸成巨大亏损。
四、结束语
BIM的出现,真正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串联,但目前设计、施工、运维在产业上即被割裂,各个阶段的数据未能实现有效流通,对BIM的应用发展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建筑业软件厂商需要提升上下游合作,加快实现数据接口的打通,实现BIM在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利用。随着BIM的推广和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化、精细化将成为可能,并不断的得到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建筑工程市场的绝对主体更应该把握新技术带来的价值更新,更应该紧跟技术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主动性。
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4
前言
由于城市建筑用地的日益紧张,建筑物变得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新兴机械设备,在这些机械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塔吊。可以说大型动臂式塔吊已经与我国超高层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由于大型动臂式塔吊不同于传统的塔吊,它具有起升高度高、起重量大、灵活性好等优点,目前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所需要的吊装单元越来越大、结构日益复杂、质量越来越重,一般的塔吊难以达到要求,而大型动臂式塔吊的最大起重质量可达到一百多吨,很好地满足了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再加上其起升高度和运转速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大型动臂式塔吊成为现代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但是大型动臂式塔吊由于自身质量重、体积大、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一旦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工程事故。
1.大型动臂式塔吊的结构特性
1.1.吊臂起伏角度大,尾部回转半径小
为了适应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大型动臂式塔吊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加大吊臂的起伏角度,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动臂式塔吊的起伏角度一般在17~83度之间。大幅提高的起伏角度有利于塔吊开展工作,因为起伏角度的增加就相当于增加了塔吊的高度,大大拓展了塔吊的工作空间。另外,起伏角度的增加也使得塔吊的灵活性得到较大的提升。在吊臂起伏角度增加的同时,大型动臂式塔吊的尾部回转半径却比较小,一般都控制在8~11米的范围内,这对于大楼林立,工作空间狭小的施工环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2.吊臂稳定性好,安装幅度范围大
与水平臂塔吊的梁结构不同,大型动臂式塔吊采用杆结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更强,有效地提升塔吊的结构强固度。而且降低了吊臂结构占塔吊重量的比例。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动臂式塔吊的起重范围都在30~100吨之间,很好地适应了超高层建筑的起重量大的要求。由于杆式结构的运用,使得大型动臂式塔吊的安装范围扩大了,安装的灵活性更强,提高了塔吊的环境适应性,使得大型动臂式塔吊可以根据建筑施工的要求灵活地进行调整。
1.3.独特的爬升和支撑体系
大型动臂式塔吊采用了独特的整体内爬自升系统,因此,其起升高度不再受到塔身结构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塔吊的工作灵活性。大型动臂式塔吊的支撑结构一般采用支承钢梁形式和三角支承架的形式。在主梁与建筑体以及主梁与主梁之间采用水平撑杆进行连接。
2.超高层建筑施工动臂式塔吊安拆施工新技术
大型动臂式塔吊由于面临的施工环境复杂、其自身质量和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因此其安装和拆卸都需要较高的技术,而且必须加倍小心,精准操作,一旦出现差错,往往会酿成安全事故。
2.1.安装技术
2.1.1.安装形式
塔吊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内爬式的。固定式目前采用钢筋混凝土组合的结构形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承台,将塔吊基脚固定于台上。内爬式则需要借助于支撑系统。两种形式都是在预埋件做好之后,先在地面完成各部件的拼装,然后根据建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起重安装设备,依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完成安装工作。
2.1.2.爬升系统安装技术
内爬式系统是比较常用的,每套塔吊使用三套支撑系统、三套爬升框以及一套爬升梯,内爬系统由爬升梯、爬升节和爬升液压系统组成,支撑系统分为抬轿式、斜拉式、斜撑式和撑拉结合式,在具体工程当中根据实际需要选用[1]。
2.1.3.采用合理的安装形式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为对称结构,因此,在大型动臂式塔吊安装也应该是对称的,而且应该尽量使用悬挂式支撑方式,而不要采用简单支撑方式。为了提高稳固性,还应该相应地对建筑墙体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塔吊附着的要求。
2.1.4.防塔吊后倾技术
大型动臂式塔吊是通过吊臂摆动来实现建筑材料的转运的,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动臂式塔吊采用杆式结构,上部采用钢丝绳承拉,再加上新型材料的运用,使得塔吊重量减轻、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大型动臂式塔吊也存在缺点,即后倾风险较大,在实际施工当中就出现过后倾的事故。导致后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后倾事故容易发生在吊臂处于最小幅度突然空载时。此时平衡拉索无法发挥作用,塔吊重心后移,当其位移至一定位置时就会使塔身倾翻。为了防止塔吊后倾,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在动臂后根部设置强力弹簧,从而增大前倾力矩,从而起到防止动臂后倾。
2.2.拆卸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完成后,就必须拆除大型动臂式塔吊,而此时的塔吊高度一般会超过两百米,再加上其自身质量大,因此拆除难度较大。笔者对多年的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出了一套拆卸大型动臂式塔吊的方法。该种方法主要分为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使用M600D动臂式塔吊拆除M1280D动臂式塔吊;第二步使用16吨屋面塔吊拆除M600D动臂式塔吊;第三步使用6吨屋面塔吊拆除16吨屋面塔吊;第四步使用简易拔杆拆除6吨屋面塔吊;最后人工拆除拔杆并利用现场施工升降机落地。
3.结语
随着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大型动臂式塔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其安装和拆卸也变得越来越频繁,由于塔吊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使得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近年来时有事故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必须进一步探索完善大型塔吊的安装和拆卸技术,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宏,龙传尧,涂光辉.超高层建筑动臂式塔式起重机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41(375):37 38.
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5
关键词:薄壁不锈钢管;环压式连接;支吊架;伸缩补偿;质量控制
薄壁不锈钢管主要采用环压式连接和卡压式连接两种形式,环压式连接由卡压式连接发展而来,作为薄壁不锈钢管的一种新型连接方法,用专用的工具将封闭良好的密封圈环压在连接件和薄壁不锈钢管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密封腔,从而实现密封。薄壁不锈钢管环压连接简化了施工工序,具有安装简单、安装精度不高且暗装和明装都适合,易于掌握、不易腐蚀且等优点,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依然存在伸缩补偿量不足,连接接口易漏水,安装后强度低等问题。结合薄壁不锈钢管环压连接技术在中石化昌平会议中心-会议、文体中心等4项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从施工过程各个阶段按顺序入手,围绕在日常质量管理中以及在检查中所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制定对策,并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要点。
1 工程概况
中石化昌平会议中心-会议、文体中心等4项工程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我项目部承建了其中的客房楼工程,建筑总面积35396m2,地上四层,局部地下一层或两层。给水水源由会议中心自备生活水井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生活给水全部变频加压供水,水泵出口加紫外线消毒器。厨房、洗衣房由会议中心自备生活水井供水,客房、单宿、会议、文体中心洗浴用水及游泳池补水由会议中心自备地热温泉水井供水,温泉水经脱硫、除铁、除锰、初氟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后使用。室内给水、热水供回水管和中水主干管和立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房间内暗装嵌墙埋支管采用外覆塑薄壁不锈钢管,钢管的管径为DN15~DN150。
2 环压式连接工艺
2.1 环压式连接的工艺原理
环压式连接技术属于机械形式的连接,连接可靠、永久性好。环压式工艺原理是:首先将封闭良好的密封圈套在管材上,等检查无误后将其插入管件内;然后用专用的工具,在已选定部位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促使管件和管材都发生形变,这样就形成一个封闭的密封腔;最后再进一步压缩密封腔,使它的容积不断减小,这就使密封腔充满密封材料,从而实现了密封。管件的端分为两个部分,即密封段和稳定段,经过使用专用钳压以后,它们就呈现同心圆状并稍微变形的密封腔。
2.2 薄壁不锈钢管安装前准备
薄壁不锈钢管安装前,我项目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准备工作,用已保证管道的安装质量。
2.2.1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组织图纸会审工作是工程施工一个重要环节,图纸会审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熟悉图纸的各部构造,认真核对系统图和平面图的各个对应关系。
2.2.2 施工人员岗前培训
不锈钢管道环压式连接是一种新型的连接技术,很多的施工人员对此技术还比较陌生,所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他们熟练的掌握环压式工艺的施工技术要领,大大地加快了施工工程的进度,而且还学习了国家在针对薄壁不锈钢管环压式施工提出的各项相关的规范要求,以此来保证施工人员的行为达到标准要求。
2.2.3 注重管道材料质量
材料进场后,组织建设单位专业工程师或者是相关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材料的生产厂家资质、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明性文件进行检查;对薄壁不锈钢管进行抽样检查,通过参考相应的国家标注或者样本库标准,来审查不锈钢管的外观和管件的标识,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管径尺寸和管壁厚度,再与标准进行核对。
2.2.4 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虽然薄壁不锈钢管并不贵重,但是与铜薄壁管相比较,薄壁不锈钢管遇到水泥砂浆混泥土时,就极易被损害。当钢管被水泥砂浆所覆盖后,并没有及时地清理,那么不锈钢管表层就应经被伤害破坏,外观质量就严重的受到影响,因此,如果薄壁钢管没有使用时,要对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库房设置长的货架来存放薄壁钢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规格的薄壁不锈钢管材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杜绝任意的堆放,以免碰撞挤压使钢管因为外观性能损害而不能使用;还有就是规定在管道在使用前不得拆开包装袋,这样就确保不锈钢管和配件的内部、外部都非常的清洁,不会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
2.2.5 明确施工质量技术
明确项目施工各项制表技术和工程规范,施工技术人员要把管道压钳技术传到每位施工人员,特别薄壁不锈钢管环压连接技术。
2.3 薄壁不锈钢管环压连接工艺
我项目部制定了薄壁不锈钢管道环压式安装工艺流程为:
2.3.1 施工准备
(1)在安装施工前应对管材、管件的外观进行检查,管材、管件内外壁应光滑无明显损伤管材表面被划伤或凹陷,橡胶密封圈应光滑无裂痕。
(2)安装部位的墙面、楼板面应施工完毕且经验收合格,预留孔洞应经验收位置大小尺寸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安装前应计算好在地面连接的长度,确定三通、弯头、阀门的部位,应错开支吊架的位置。
2.3.2 支吊架制作安装
(1)薄壁不锈钢管道支吊架结合现场实际采用栽埋法、膨胀螺栓法、预埋焊接法、抱柱法安装。
(2)支吊架由角钢、圆钢、扁钢等制作而成。针对不同的安装部位,可制作三角形、门形或抱箍形。
(3)由于薄壁不锈钢管的管壁较薄,管卡采用扁钢(明装时采用不P钢材质)煨制而成,煨好后,在扁钢管卡、管道托架与管道接触面粘贴一层橡胶绝缘软垫,起到避免发生电化反应和保护管道的作用。不能采用圆钢做管卡,以防止用力过紧,使管道表面产生凹形变形。
(4)支吊架安装前应在建筑结构面上弹线定位,确定支吊架的安装位置,根据管径大小画好须钻孔打眼位置。
2.3.3 地面预制和拼接
(1)地面预制和拼接的长度,以现场施工作业具体条件而定,把各预制和拼接好的管段连成通长管路系统的接头,尽量留在环压操作方便之处为宜,但主干管不超过10米为宜;支管预制长度以立管甩口到支管末端而不受结构影响为宜。
(2)按照施工图和现场实测的长度确定管段长度,进行划线、切管。由于环压连接方式是一次成型过程,如拆卸后,管端和管件不可二次利用,因此要确定管段长度准确无误。
(3)管道整形。对切割好的管材进行整形,去除因切割而留下的毛刺,并校正管圆度。
(4)装上密封圈(密封圈要适当外露3mm左右),至划线处,再将管子插入管件。管子和管件插入时应注意其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5)电动液压环压连接操作。环压操作前应根据管材规格选用合适的钳口和环压模具。拿出上模一侧的连接插销,揭开上模,放入安装好密封圈的管材、管件,对准环压位置后,合上上模,插上插销(确定插销插到位)。在压力表上设定液压的上限压力值(此值不超过45MPa),打开电动机开关开始加压,当液压压力值达到该值时,电动液压机自动停止工作,卸压阀自动卸压。完成环压过程,整个过程如图3。
(6)检查成品环压质量。环压完成后,检查环压部位的质量:如环压操作彻底,则外露的胶圈边缘(约3mm)被完全环压的管口切断,使之与整个胶圈断开,可以用手轻轻撕去;如果胶圈边缘外露部分没被切断,无法用手轻轻撕掉,则说明环压操作没有压到位,应重新进行再压一遍。
(7)检查已连接好的管段的质量,确保平直美观,管件方向正确。合格后做好安装准备。
2.3.4 管道安装就位
(1)将在地面上连接成一定长度的管段,整体水平安装到预定位置。高大空间的管段起吊点应均匀布置,且同时同步起吊。吊起后轻放至安装部位的支吊架上,用管卡卡住,管卡带上螺母两到三扣,以不拧紧为限。待整条管路排齐对正后,上紧螺母固定管道,如图4。
(2)暗装支管直接将管段在结构施工中预留管槽中固定牢固。
2.3.5 管段连接成管网
(1)将两管段连接施工,必须保证环压操作时管道与模具的垂直。
(2)作业受限制,特别难以操作之处,如高大空间紧贴板梁下方的水平干管施工,采用一个自制小型升降平台,此升降平台有制作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搬动和操作的特点,可以轻松搬到高空脚 手架平台上,将电动液压机和模具放在此升降平台上,升到需要高度,控制好管道平直度后,进行环压连接施工,如图5。
2.3.6 阀门、补偿器等部件安装要点
(1)立管、主干管上的阀门应设置单独的支吊架。
(2)管道与阀门的连接采用成品管件,进行法兰连接和丝接。
(3)管道补偿器设置和安装要点:
a.输送热水的薄壁不锈钢管道应尽量利用自然弯补偿,直线段过长则应设置补偿器。b.补偿器的型式、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c.管道伸缩补偿器应设在两个固定支撑件的中间部位。
2.3.7 分段试压
铺设、暗装、保温的给水管道在隐蔽前做好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
2.4 薄壁不锈钢管环压安装施工要c
为保证管道安装后的稳定性和管道的安装精度,我项目部在支架的制作和安装,不锈钢管材的切割加工两个方面制定施工要点。
2.4.1 支架的制作和安装
(1)如果管道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0mm,则要用塑料的管卡来。安装金属管卡时,则要把橡胶或柔软的塑料带垫在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
(2)固定支架间的距离要严格的小于或者等于16m。
(3)活动支架的间距的选择参见表2。
2.4.2 不锈钢管的切割加工
管材的切割要用专用的切管机,保证端面平齐;也可以用砂轮机,但是要使用装用的砂轮片来进行切割,切完后,管的端面内、外要进行毛刺处理,直至干净,端面不得出现裂纹、毛刺、残渣等缺陷,保证断面平齐。
下料:用量具确定所需管材的长度,所需管件的总长度为:
L总=L+2×L1
其中:L总-为所需管件的总长度;L1-管件的插入长度;L-管件间距,应不小于1mm。
3 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薄壁不锈钢管的施工质量,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 50242-2002)和其他有关国家现行强制性标准、规程、规定。并采取了下类措施。
3.1 管道安装前的处理
切管是环压式连接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步骤,在完成切管后,薄壁管的端部的内、外毛刺都必须去除干净;如果管材端面成非圆形,这就无法插入管件了,需要使用专用整形工具将管材整形直至可以插入管件底端为止。还有切口端面要保证平整,无裂纹、毛刺、凹凸、缩口、残渣等。
3.2 处理好接口问题
把握好薄壁不锈钢管施工过程的质量,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接口问题。在这方面,尽管对现场的工人进行了培训,但是我们还需要聘用专门的薄壁不锈钢的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而这些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往往能够有针对性地、很好地解决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笔记范文6
关键词:BIM技术 计量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195-02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数据化管理的工具,通过集成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种相关项目信息,在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策划、建设、运营和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共享和传输过程中,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和有效应对各类建筑的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团队,并在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精细,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是基本建设项目的核心任务,这个核心任务的首要工作是快速、正确地计算工程量,且工程量计算又是编制招标控制价工作的基础,其具有工作量大、复杂、耗时费力等特点,编制招标控制价的60%~80%工作量约被其占用,而且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编制招标控制价的质量和速度。所以,改进工程量计算方法,对于提高编制招标控制价质量和效率,加快编制招标控制价速度,减轻造价人员的工作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筑工程算量成长历程
1.1 全手工计算工程量阶段
在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建筑工程量计算一切只能靠手工来完成。
1.2 算量软件阶段
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各地算量软件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由于工作效率提高明显,在得到用户认可后迅速普及,工程量计算复杂而繁琐的问题为了得到解决,人们利用计算机开发了多种工程量计算软件:比如工程量表格计算软件、二维图形构件算量软件、三维图形立体算量软件、以及广泛应用的基于CAD技术自动识别的三维算量软件即BIM技术。
工程量表格计算软件就是表格数据输入法,该方法实际是对传统手工算量进行延伸和改进,需要造价人员在软件界面中输入算量表达式,程序会自动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如果发现计算式错误后也比较容易修改,只需简单地更改错误的计算式内容,软件就可以重新完成对工程量的计算并生成新的报表数据,该方法的计算思路比较符合造价人员的计算习惯,优点是容易操作上手快,所以很多造价人员会选择使用。缺点是造价人员必须边翻阅图纸边往计算机中输入数据,同时还要考虑相关联的构件之间扣减关系,而且一般需要在草稿纸上预先罗列出来每个构件的工程量计算表达式,计算上仍然比较复杂繁琐。
二维图形构件算量软件方法是把建筑结构的基础、柱、墙、梁、板、楼梯等构件按平法图集标准绘制出来,造价人员根据工程图纸的构件选择相对应的构件图形输入构件的尺寸及信息,软件会自动进行工程量计算。构件计算法比表格输入法相比其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造价人员极大减少了计算式的数据输入量,但由于计算数据利用率不高,内置的构件相对比较单一固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程出现的异型构件工程量计算需要。
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图形算量软件计算方法有建模法和数据导入法,建模法通过在计算机上绘制基础、柱、墙、梁、板、楼梯等构件模型图,软件根据设置的清单和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在充分利用几何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自动计算工程量。计算时以楼层为单位元,在计算机界面上输入相关构件数据,建立整栋楼层基础、柱、墙、梁、板、楼梯、装饰的建筑模型,根据建好的模型进行计算工程量。数据导入法将工程图纸的CAD电子文档直接导入三维图形算量软件,智能识别工程设计图中的各种建筑结构构件,快速虚拟仿真出建筑。由于不需要重新对各种构件进行绘图,只需定义构件属性和进行构件的转化就能准确计算工程量,极大提高了算量工作效率,降低了造价人员工程计算量,这是工程量计算软件的主要发展方向。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算量中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BIM技术使得其在建筑工程算量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算量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1 提高工程量计算准确性
基于BIM的自动化工程算量方法比传统的计算方法准确率更高。工程量计算是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基础,但是计算过程非常枯燥和复杂,造价人员容易因自身原因造成各种计算错误,影响后续计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造价人员计算工程量一般误差在±3%左右已经算很合理了。如果遇到大型工程、复杂工程、不规则工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就更加难说了。另外,由于各地定额计算规则不同也是阻碍手工计算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因素。每计算一个构件要考虑相关哪些部分要扣减,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为了让工程量计算工作脱离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使用BIM技术的自动计算工程量功能,就能得到更加客观完整准确的工程量数据。利用建好的三维模型对构件实体进行扣减计算,不管是对于规则构件或者是对于不规则构件都能同样计算,且计算效果是一样,不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影响。
2.2 合理安排资源计划,加快项目进度
建筑工程因为周期长,涉及人员多,条线多,管理复杂,没有充分合理的计划,容易导致工期延误,甚至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
资金使用计划、人工消耗计划、材料消耗计划和机械消耗计划可以利用BIM模型提供的基础数据得到合理安排。在BIM模型所获得的工程量上赋予时间信息(4D),就可以知道任意时间段各项工作量已完成多少,进而可以知道任意时间段造价是多少,还可根据4D来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另外,通过4D技术可以查询任意时间段的工程量,分析出该工程量所需要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工作进度计划就会得到合理安排。
2.3 控制设计变更
在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工程设计变更,传统方法是靠手工先在施工蓝图上确认变更位置,然后再计算由于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数量。同时,还得要调整与设计变更相关联的构件工程量。这样的计算过程不仅速度慢,所用时间多,而且也难以控制和保证准确性。加之可能由于设计变更内容没有历史计算数据和构件位置信息,今后想要去查询也是很不方便。
利用BIM技术建立的模型,设计变更内容不但可以关联到模型中,而且对模型稍作调整,相关设计变更的工程量变化数据就会自动反映和显示出来。
2.4 历史数据积累和共享
建设工程项目结束后,所有算量数据材料要么堆积在档案室,要么不知所措,今后碰到相关类似项目,如要参考这些算量数据就难以再找到。而且以往计算出工程的算量指标,对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和可行性研究具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造价咨询单位会把这些数据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BIM模型可以对算量指标进行准确、详细地分析和提取,并且形成电子档案资料,方便保存和共享。
2.5 BIM技术算量方法价值和发展趋势
造价人员从繁重的算量劳动中解放出来一切都得归功于基于BIM的自动工程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为造价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参与更有价值的工作,如工程造价的BIM咨询、项目风险评估预测分析、后期运营阶段管理等,还可利用节约的时间编制更精确的招标控制价。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算量中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高效率工具,在BIM技术基础之上,可以将造价人员所建立的模型,加上时间信息(4D)和成本信息(5D),然后进行计算处理,极大提高工程量计算精度和为后续的项目造价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3 结语
三维算量软件作为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最直接的应用,目前在迅速普及阶段,应用率不断在得到提高,特别是一些“高”“大”“难”工程几乎都是用的三维算量软件,利用BIM模型短时间内快速准确提供招标所需的工程量并计算造价数据,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深度,避免因工程量计算问题引起的各方参与项目单位的纠纷。随着BIM技术在工程算量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建筑工程行业的工程量将变得更加透明,更加有序、准确和合理。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120.
[2]姬慧,王保.三维技术在工程算量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