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文1

工程项目的发起人可以在融资项目中投入很少股本来承担高额的负债,这是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项目融资中,国家和项目本身的经济实力,融资的规模,还有项目发起人投入股本的多少决定了项目融资的债务比例。一般项目中,发起人可以承担大约75%—80%的债务比例,如果项目本身更为严谨,这个比例可以达到90%—100%。项目融资的高负债比例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建设一些比较大型的项目工程。

风险的可隔离性和分散性。

在项目融资中,工程的盈亏直接决定了投资者的收益和亏损。所以项目的各利益主体要在整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分配承担,以达到将风险隔离和分散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项目发起人在项目失败时不至于破产,也可以通过各主体分担风险使项目的成功概率极大提高。

国际承包商基本具备了利用项目融资方式进行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建设的条件

1.在石油项目工程建设中,可以采用ABS方式吸收更多的资金和其他分散的民营资本。ABS是一种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这个方式是在融资项目已拥有的资产基础上,将项目未来的收益通过发行国际高档证券的方式而进行资金吸收和筹集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利用证券方式进行项目融资也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创新发展。雷曼公司开创了以证券进行项目融资的先例。1992年雷曼公司在国际市场为美国California能源公司牵头发行了56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债券。在此之后,更多的大型建设项目都开始采用这种融资方式,利用证券融资一是方便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另外也可以方便投资设随时进入或者退出,这种方式的低风险特征,适合资金实力比较差的民营资本进行联合投资和融资。

2.国家在融资方面的政策松动也是石油行业进行项目融资的一个契机,关于国际能源长期开发,国家发改委有相关规定。中国陆地油气资源可以由中石油与国外的公司进行联合开发,但是海上油气资源仅限于中海油开发。并且在国内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油气资源的开采权通过竞标方式由国内大型石油公司获得。这些措施将直接给国外的资金提供了一个进入国际石油市场的机会。

3.在某些方面,国内的石油技术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国际石油资源有独特的储藏特点,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埋藏较浅,基本上是用浅层勘测技术来开采,而国内的浅层勘测开采技术在国际上是比较先进的,相比较分布在陆上的深层石油资源,中国的浅层勘测开采技术更为先进,所以国内的陆上石油资源可以与国外公司联合开发,而国外的石油开采则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绝佳机遇,利用项目融资进行国际石油开采是中国石油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4.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有过一些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合作经验,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利用项目融资方式走向国际市场的必备因素。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的三大石油公司在亚非美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在北非和中东,中亚地区、拉丁美洲形成了一定的投资规模,而国际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包括了从勘测开采、配套设施建设,石油深加工和石油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本世纪初,中石油在中东地区为苏丹开发建设了年产量一千万吨级的大型油田。并进行了大约4亿吨的储量勘测,修建了1500多公里长的输油管道和大型炼油厂。整个合作项目涵盖了从开采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借鉴此经验,陆续开发了利比亚、阿曼、叙利亚等周围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市场。

5.外交关系的稳定也是长期稳定投资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与世界各石油大国的外交关系都一直很好,世界石油产地的中东、中亚、北非和南美等地区和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外交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即使是处于政治动荡的中东地区的伊朗等国家也与我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良好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环境也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必备条件。

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策略

1.需要专业项目融资人员的指导。银行在进行贷款投资的时候不要依靠单纯的研究报告和分析进行风险评估,而要聘请专业的评估人员对融资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为项目融资提供信息和风险保障。专业的项目风险评估师可以在项目的债务承担能力,项目本身的风险和融资风险等方面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和建议。

2.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贷款银行应该提高融资风险的判断力,首先可以从融资的管理流程上入手,通过细化操作流程,将项目融资的各种风险因素隔绝在前期的判断过程中,在每一个阶段都能详细地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可能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案和评估方案。银行还可以建立风险档案,银行可以根据过去的风险经验,将各种融资风险归档,并据此对新的融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文2

关键词:国际融资;创新;商业银行;表内业务;表外业务

一、国际融资创新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国际融资创新是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趋势,其表现为国际融资工具不断地开发和运用,国际融资模式理论根据及其运作机理不断演变。

1.国际融资工具创新及其演变发展趋势

国际融资工具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承载工具。国际融资工具创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银团贷款为标志的国际信贷融资工具创新是第一阶段;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标志着国际融资工具创新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国际项目融资工具创新标志着国际融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融资工具创新首先表现为国际信贷融资工具的创新。它是国际融资工具创新的早期发展阶段。国际信贷融资工具主要包括国际商业性质的信贷融资工具,如普通商业银行贷款、银团贷款、具有优惠性质的国际金融机构信贷和外国政府信贷、具有贸易融资性质的出口信贷融资方式以及福费廷等。

20世纪80年代,国际融资创新主要表现为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主要包括国际股票融资工具的创新和国际债券融资工具的创新以及票据融资工具创新。国际股票融资工具创新是有价证券融资工具创新的较早形式,包括普通国际股票融资工具以及ADR和GDR。国际债券融资工具创新是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外国债券融资工具创新和欧洲债券融资工具创新两个方面。正是由于国际债券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导致了令人瞩目的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出现。与此同时,共同基金创新迅速崛起。

20世纪末,国际融资呈现了崭新的特征,国际项目融资方式应运而生。国际项目融资工具是国际融资创新的新趋势。所谓项目融资是以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为融资依据,或者说以项目本身未来的现金流量为融资依据。据此人们又称其为表外融资或者非公司负债型融资。

2.国际融资模式内涵及其演变

国际融资模式是指国际资金融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和。迄今为止,随着国际融资的发展,其融资模式分为传统型融资模式和新型融资模式两种。所谓传统型融资模式是指融资者利用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要融资依据进行的融资活动。此时,债权人在决定是否对融资者提供贷款或者购买债务人发行的债务凭据,依据的是该融资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其现金流量的情况,对于该公司所要投资的某个具体项目的认识和控制,则放在较为次要的地位。因为,借款者注重的是融资者的历史和目前公司的信誉、业已形成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从无形资产等状态中获得应有的安全感。或者说传统型融资模式是注重融资者过去和现在的经营业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并以其为融资基础进行的融资活动。

传统型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信贷融资工具和有价证券融资工具两大类。这种融资模式主要特点是:(1)融资规模相对较小,风险较小;(2)属于公司负债型融资或者表内融资;(3)融资的保守性;(4)融资期限较短;(5)融资成本较低。此种融资模式难以满足那些资金需求规模庞大、风险相对较高的大型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

所谓新型融资模式又称为项目融资模式或者非公司负债型融资模式。它是为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安排的融资,其借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将该经济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将该经济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项目融资用来保证贷款偿还的首要来源被限制在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中。项目的经济强度是指项目本身未来的可用于偿还贷款的净现金流量以及项目本身潜在的资产价值。新型融资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融资和特许权融资。新型融资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融资规模庞大,信用结构复杂,风险相对较大;(2)属于表外融资,即依赖于项目本身的未来经济强度作为融资的基础;(3)融资活动具有开放性;(4)融资成本较高。因此,新型融资模式可以为项目安排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实现其按传统的融资模式无法实现的一些特殊的融资要求。其主要优点表现为:为超过项目投资者自身筹资能力的大型项目提供融资;为国家和政府建设项目提供形式灵活多样的融资,满足政府在资金安排方面的特殊需要;为跨国公司安排在海外投资项目中的债务追索权提供便利;创造一个适当的融资保证结构;能设计出一个具有竞争性的融资安排计划。

二、国际融资创新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1.国际融资工具创新促进了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发展

国际融资工具创新推动了国际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银团贷款为标志的信贷融资工具的创新促进了商业资产业务发展。20世纪60年代,银团贷款作为一种新型信贷融资工具被开发出来就显示出它的极大优越性。首先,分散了风险。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循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原则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原则,而银团贷款很好地解决了信贷风险问题。一般而言,银团贷款可以起到分散信用风险的效果。其次,克服了资金来源的有限性。随着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满足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而银团贷款可以为融资者提供巨额的资金。因为银团贷款可以吸纳多家大中小银行参与融资,同时其市场运作空间极其广阔,除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外,欧洲货币市场也是银团贷款运作的主要市场。其三,扩大客户范围,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任何一家银行都希望与更多借款客户建立贷款关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扩大客户资源,并带动其他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因此,银行提供信贷融资时,即使能够满足单个借款人巨额的资金需求,也不愿意将贷款借给少数。而是希望通过参与银团贷款与更多的融资客户建立业务联系,提高银行的业务半径。

同时,国际融资促进了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国际融资方式的创新为跨国银行也提供了广阔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的运作空间。1960年美国仅有八家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总资产不到40亿美元,而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有100多家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总资产5000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张,需要国际银行提供服务,特别是国际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与之相应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比如花旗银行在海外的业务主要为包销证券和推销保险,并成功获得了丰厚利润。为了支持大型国际融资工具的运作,推动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更为了抢占海外投资银行业务以及相应的服务,跨国银行纷纷拓展海外服务业务

2.国际融资创新促进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

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标志着国际融资方式出现新的变化。1984年国际融资总额中,国际证券融资比例首次超过国际信贷融资的比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所谓的证券化的趋势。证券化融资过程,主要表现在股票(国际股票、ADR和GDR)、债券(国际债券)、商业票据以及共同基金这些代表着融资发展新趋势的融资工具取代了传统的信贷融资工具,成为国际融资市场的新宠。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商业银行大宗贷款业务逐步失去主要市场,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差越来越小,传统借贷业务优势地位逐步下降。以花旗银行经营来看,表外业务的收益不断增加,在总收入中已经超过利息的收入。由于融资工具的创新,融资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作为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大大降低。1974年,美国银行贷款由占融资总额的45%降低到90年代初期的15%。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有大幅度下降,表内业务的收益不断下降。而与此同时,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传统上,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关注的重点,但是近年来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一直在积极地从事表外业务寻求利润。表外业务是指金融工具的交易以及收费和出售贷款等取得收入的业务,但却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些表外业务主要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其次是出售贷款,又称为二次参与贷款,是这样一种合约安排:将某一笔贷款现金流量全部或部分销售出去,应将该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银行出售贷款的价格比该贷款的原始金额高一些,由此得到利润。另一方面是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若干专业化的服务来收取费用。如客户买卖外汇、代收抵押贷款、贷款承诺,在这种安排中,银行同意在规定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要求,随时提供一笔一定限额内的贷款。

3.国际融资创新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际融资创新首先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商业信贷模式是根据借款者现有的资信能力和其潜在的偿还能力提供信贷安排。这种融资模式注重的是融资者业已形成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一定的融资清偿能力,因此属于表内业务融资。同时,传统型融资模式中债权人对债务人有无限的追索权;也就是说,当银行贷款出现风险时,银行对借款人可以行使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追索其财产。

而国际项目融资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是依据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或者项目具有的潜在价值为融资依据提供的信贷安排。因此项目融资属于表外业务融资或者非公司负债型融资,而且债权人对债务人具有有限的追索权或者无追索权。也就是说项目融资中的债权人只能对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量享有有限的追索权,而对项目以外的其他任何资产无缘染指。可见,项目融资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模式。

按照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运作模式,银行在安排信贷融资前要对借款人资信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对从信用级别到资产负债状况以及关联交易状况进行彻底的审查分析,作为提供融资的依据。而项目融资是根据项目本身的未来现金流量或者说项目未来的潜在经济价值进行融资安排,这就大大超出了现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则。也就是说,银行安排项目信贷融资,所考察的是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以及未来的潜在经济价值,作为融资安排的依据。不仅如此,银行为了确保自身信贷安全,还必须考察项目融资的信用担保结构。总之,项目融资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际商业银行对项目融资及其相应的信贷安排管理还尚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架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有关项目信贷融资安排的制度建设。

4.国际融资创新对未来银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银行业的发展像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历程一样,经过了不断异化、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发展过程。所谓传统银行模式,一方面,作为金融中介,充当资金借贷交易的融资主角,连接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消费者,即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是经营有价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传统银行模式经历了混业经营阶段、分业经营阶段以及又重新回归混业经营三个阶段。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必然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博弈的最终结果。这又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将走向边缘化,传统银行模式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文3

我国煤炭工业投资体制变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984年以前,国家煤炭基本建设投资实行建设拨款制度。即国家按照煤炭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核拨资金;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计划无偿使用资金,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

1985年至1988年,煤炭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国家计划资金以贷款形式下达给建设单位,形成了国家与建设单位最初的借贷关系,变资金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

1988年,国家组建了能源投资公司。煤炭基本建设资金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运作,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负责国家投资的安全运行,煤炭建设单位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借贷关系进一步明确。

1994年至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建投资体制发生了更深层次的变化,国家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其主要职能是支持国家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以世界银行的模式规范化运作。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国家建设计划和开发银行对项目评估后的贷款承诺,向开发银行贷款,借贷关系进一步规范。

国家开发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对煤炭企业立项建设的工程项目,根据不同情况在贷款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进行分类调控。对项目建设投资回收快、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成矿区附属企业及配套项目,一般给予硬贷款(利率较高),还款期限一般在5年左右;对属于国家政策扶持开发的矿井建设项目,在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上都给予适当优惠,贷款配制一般是30%软贷款,70%硬贷款,还款期限一般为10―25年,同时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开发银行的贷款本息的偿还办法是;建设期间贷款利息在过年度计划投资中解决(用贷款还利息),并由开发银行监督扣交;项目竣工后,由项目业主负责偿还剩余的贷款本息。

二、目前煤炭工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煤炭工业投资体制的变化,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产业的煤炭工业,在投资体转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煤炭工业建设资金不足且大量依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由此带来的煤炭基本建设的问题主要有:

1、在同等资金投入规模下,完成的实物工作量逐年减少,投产项目计划兑现率连年下降。这样长期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2、由于资金中扣还建设期利息的比重逐年增加,建设资金越来越紧张,再加上资金到位率低,直接给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带来一系列困难和问题:①建设项目不能按合理工期开工,建设速度缓慢,工期加长,总投资增加,造成较大浪费,严重影响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使原本效益较好的项目变成了效益差甚至亏损项目。②建设项目拖欠款增加。③煤矿项目开工不足,在建规模逐年减少。

3、面对现行的投资体制,部分煤炭建设项目难以适应。从多年的生产实践看,我国煤炭行业属于微利行业。由于煤炭建设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而且贷款利率较高,投资收益率较低的煤炭行业对此难以适应。

三、煤炭投融资体制与方法改革探讨

1.投资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对煤炭基建投资体制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基本上是合理的,但煤炭作为基础行业,其生产有其特殊性。因此,投资体制和煤矿建设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是忽略煤矿建设投入与收益的级差性,目前实行的项目贷款利息一刀切,不符合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二是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利息超越了煤矿建设有限的收益,还本付息在客观上是不可行的;三是没有考虑煤矿生产初期亏损的必然性,扣除建设期利息是不符合煤矿生产建设特点的。针对煤矿建设的特点,煤炭投资体制改革应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煤炭基本建设资本金制度。落实资本金来源、同时建立煤炭开发基金,对新建项目注入一定比例的资本金,不计息、不还本,项目还清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后的净收益上交国家,作为资本金的汇报,以改变目前煤炭建设项目100%负债的局面。

(2)以级差收益理论为基础,尊重煤矿生产建设的客观规律,对不同条件的煤矿,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用级差利息和级差资本金投入比例,调整煤矿的建设负债率,平衡煤炭生产布局,保障煤炭工业按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

(3)改革煤矿建设项目贷款利息回收办法,新建煤矿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前,不计利息或计息挂帐,等煤矿产量超过盈亏平衡点后再进行收取。

2.大力发展融资

目前,煤炭企业融资手段主要有:股份制改造、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等。相对其它工业企业,煤炭企业的融资手段还比较单一。

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与市场经济不断接轨,煤炭工业建设所需资金的来源将由依赖国家转向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和融资,通过利用外资,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除了目前煤炭企业已有的股份制、上市、补偿贸易等手段外,根据我国煤炭企业的特点,以下几种国际融资方法可供企业参考:

(1)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国际金融市场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项目融资以项目作为担保,筹措国际长期资金。项目获得成功,贷款方正常收回本息;项目发生各类意外,则贷款方可从项目相应的风险分担中争取补偿,最后贷款方还要向本国的保险机构投保。因此,项目融资可以灵活地处理债务对政府预算或借款的影响,满足政府在资金方面的特殊需要,是适应我国煤炭工业建设需要及企业自身筹资能力的合理融资方式之一。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文4

一、开展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融资的作用

目前,主要有三类企业需关注跨境融资市场。一是具有跨境结算或投融资等需求的境内外向型企业;二是在海外或离岸设立境外平台,以实现对外集中采购、销售和投融资的走出去企业或者集团;三是在商业银行开立离岸账户或境外机构境内结算账户的境外企业。发展跨境人民币融资对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对提供和选择融资服务的银行和企业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满足自贸区内外向型企业融资需求,带动出口。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欧日等主要出口国需求下降明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融资金额锐减。而拉美、非洲、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若能及时推动人民币海外项目融资将能大大带动外贸出口增长。

2、有利于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控制信贷风险。过去我国对外支付结算和融资多以美元为主,在参与国际银行贷款时我国银行往往缺乏竞争力,而且我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也往往受制于美元和当地货币头寸不足,不利开展当地业务。推动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可以利用人民币流动性充足的优势,为外贸出口和企业“走出去”提供更有力支持,大力拓展人民币境外融资业务也有望做大银行人民币资产,带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为银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有利于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在境外工程和项目融资中,若出口企业境内外融资均使用人民币结算,直接向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并通过同一金融机构办理不但可避免汇兑损失,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可以利用银行统一授信平台,更好地建立信用。

二、银行跨境人民币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跨境人民币融资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境内银行直接向企业承接的海外工程提供人民币融资;境内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向海外工程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对未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地区,国内银行可通过符合条件的境外行向境内企业的海外工程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对人民币跨境融资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贷款利率的问题。目前境内人民币贷款利率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上美元等平均贷款利率,导致一些资信好、风险较低的境外项目选择人民币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的拓展。

2、人民币还款来源和跨境支付系统问题。目前境外主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偿还人民币负债:通过向境内企业出口项目收取人民币以偿还人民币负债;在离岸市场购入人民币;在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向本国央行购买人民币。但由于人民币在海外的存量较小,无法满足海外项目的跨境人民币融资需求,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困难也制约了人民币跨境融资的发展。

3、跨境人民币融资的汇率风险问题。境外借款方用外币购买人民币偿还债务将无法避免面临的汇率风险。尤其是对于融资期限较长的项目,汇率风险更为突出,这将大大降低境外借款方选择跨境人民币融资的意愿,从而影响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发展。

三、横琴自贸区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2014年上半年,横琴新区完成了第一笔跨境人民币贷款,金额为2亿元,借贷双方为澳门金融机构和新区内项目企业。此外,中国工商银行珠海分行以“内保外贷”的方式,为珠海两家本地企业成功办理了2笔共计4.5亿元粤港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中国建设银行珠海分行承销大横琴投资公司赴港发行15亿元人民币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内地首个地方企业获准赴香港发债并可回流境内使用的债券的企业。同年7月,国内上市公司东江环保的一纸公告将跨境融资推入公众视线,公告中称,拟以提供保证金方式向招行深圳景田支行申请开立以境外银行为受益人,租赁公司为被担保人的融资性保函,该境外银行收到保函后,向租赁公司提供跨境贷款。同时,公司将与前海花样年金融公司签订相关售后回租合同,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拥有的部分生产设备以“售后回租”方式与花样年开展融资租赁交易,融资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期限为2年。经测算,东江环保每季度支付租赁利息约人民币337万元,其一年期静态利率仅6.74%。而当时情况下,一般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需要在一年期基准利率6%的基础上上浮两成。对于国内多数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更加困难,即使获得贷款,利率也常常高于10%。与此相比,如果能够获得价格显著低的海外资金对大多数企业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在大力发展自贸区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其中的风险。这里面最重要的风险是企业和境内外金融机构联合,通过放大杠杆的方式从境外获取资金,然后并不投入或者只是部分投入到实体经济,转而发放委托贷款或者流入到房地产、股票和理财产品等领域,资金空转,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同时,要关注海外资金和企业经营期限的匹配问题。如果海外资金都是短期资金,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其波动会溢出到境内,使得中国经济也随之发生动荡。这一方面需要引导企业自主进行风险管理,监管部门也应当实时检测跨境资金使用的总体情况,防止各类跨境融资成为资金异常流动的通道,让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之内。为此,对横琴自贸试验区发展跨境人民币融资活动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横琴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作用。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等相关政策明确将横琴新区作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区。应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横琴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以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为重要支撑点,进而全面建设横琴人民币跨境业务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粤澳在旅游、会展、商业以及金融等领域展开深化合作。同时,有效增加澳门的人民币的用途,推动澳门银行做大人民币业务资产负债规模,提升澳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活跃程度,形成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并利用澳门利率更加优惠的人民币资金,为横琴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2、小范围试点和分步推进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最近,前海首批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由15家银行与15家在前海注册的企业签订,协议总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这种小范围试点和分步推进的做法值得借鉴。结合横琴新区的实际,建议首先优选符合条件的横琴新区内注册的中资企业和项目为载体进行试点,通过澳门银行办理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先行突破中资企业借入人民币外债的政策限制;为更加严格控制风险,试点期间,可按先放开短期、后放开中长期的原则,明确借款期限,区别于前海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的特点,业务以逐笔事前报备的形式办理,待试点成熟后再全面铺开。

3、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跨境人民币融资是受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管制的业务,目前国家对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审批十分谨慎。因此,珠海市和横琴新区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重点报告和反映横琴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争取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借鉴深圳前海的经验和做法,早日在横琴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以促进横琴的金融创新和开发建设。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文5

关键词:电力工业;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节能减排;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马秀琴(1963-),女,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张秋生(1985-),男,河北三河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401)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214-03

“十一五”前四年,中国依靠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累计节约3.9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37万吨。供电煤耗进一步下降。2009年平均供电煤耗较2005年下降30克/千瓦时,达到340克/千瓦时,提前完成了“十一五”355克/千瓦时的目标,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之列。线损显著下降,2009年全国电网线损率6.72%,比2005年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累计节约电量399亿千瓦时。[1]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与2010年相比,2015年电力工业年节约标煤2.7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69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78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54万吨,2015年电力工业单位GDP能耗降低0.061吨标煤/万元,对实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目标的贡献率达到37.03%。[2]

为了解中国北方电力工业的能耗现状,指导电力工业更加有效地采取措施节能减排,按时完成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指标,本文针对中国北方五个典型的电力企业进行了能耗调研。本次主要对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企业的主要设备使用情况、污染物排放、节能技术、节能计划以及电力行业面临的障碍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能源利用情况及主要设备

本次调研了五家典型的电力企业(简称A、B、C、D、E公司)。调研的5家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以燃烧煤炭为主,在设备大修时使用一些外购电、在点火时使用成品油作为助燃剂。据调查,5家企业均使用了煤,有3家企业使用成品油,2家企业使用外购电。可以看出,各企业主要使用的能源还是以煤、油为主的传统性能源。

所调研的五家企业主要利用煤发电。根据调查显示,五家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燃煤供热发电机组。

二、能源消耗及节能情况

1.综合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五家企业的综合能耗差异很大,原因在于各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以调研结果中综合能耗最大的D公司为例进行介绍。D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200MW,主要产品为电力。该企业只有一条主耗能生产线,其综合能耗见图1。

本次调查的主要污染物包括CO2(二氧化碳)、SO2(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根据收集的调查表资料显示,2006年至2010年各企业CO2、SO2和COD的排放总量均有逐年下降趋势。特此,以A公司为例进行介绍,数据显示2010年SO2排放总量比2006年下降了95.33%,CO2及COD排放总量也有所下降,详细数据见图2、图3。

2.调研企业节能技术

为了响应“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号召,被调研企业采取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技术。在此介绍五家企业中的两家。

(1)D公司。采取的节能减排改造:一次风机4台、凝结水泵2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加装变频器;汽轮机插管改造;循环泵高低速改造;循环水系统两机三泵运行方式改造;电除尘智能控制系统改造。下一步改造计划:两台汽轮机通流改造。

(2)B公司。2010-2011年先后完成了一号、二号机引风机变频改造,改造后节电率达30%以上;2010年完成了一号炉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改造后厂用电率下降0.15个百分点;2011年对二号机进行了叶顶汽封改造,机组热耗比修前下降147千焦/千瓦时;目前正进行热网疏水泵变频改造;2012年计划完成一号机叶顶汽封改造、二号炉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一号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

三、能耗分析

1.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2006年至2010年五家企业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趋势对比见图4。

根据图4可以看出,五家企业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C公司于2009年投产,且没有供热,主要产品只是电力,因此运行不是很稳定,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偏高且不是很稳定。

根据调查数据,依据各企业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数据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其中2010年国家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335克/千瓦时,[3]见图5。

根据调研数据,五家电力企业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与国内先进电厂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在节能环保方面处为国内领先水平,其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为279.39克/千瓦时,[4]特此与其进行比较,见图6。

依据图5、图6不难看出,热电联产电厂存在着发电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从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热电联产厂的能耗标准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和国内先进的发电厂能耗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根据调研数据,2010年该五家电力行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对比见图7。

根据五家电力企业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最高的为D公司,其值为9.7吨标准煤/万元,较2007年相比下降了10.47%。其中最低的为A公司,其值为5.81吨标准煤/万元,较2006年相比下降了6.6%。

四、国内电力工业节能最佳实例

1.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2009年和2010年在同等负荷率下供电煤耗实现282.16克/千瓦时和279.39克/千瓦时,先后大幅刷新了自身创造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280克/千瓦时最低煤耗整数关口的电厂。

主要节能技术:第一类是锅炉及相关系统效率提升技术,如锅炉的节能启动系列技术、零能耗脱硫技术。第二类是汽轮机及相关系统运行效率提升技术,如设计参数及运行调节方式的优化、广义回热技术。第三类是防止机组效率下降的系列技术,如超超临界机组蒸汽氧化及固体颗粒侵蚀预防系列技术的应用等。[5]

2.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示范工程

本工程项目是我国首台25万千瓦级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简称 IGCC),采用中国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2000吨/天级气化炉。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全厂功率26.5万千瓦;发电效率48%;供电效率41%;发电标煤耗255.19克/千瓦时;气化炉热效率95%;冷煤气效率84%;碳转化率99.2%。工程2009年开工,2012年建成投产。

IGCC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发电效率高,且环保性能极好,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脱硫效率可达99%,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15%~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的1/2~1/3。在IGCC系统中,煤经气化产生合成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经除尘、水洗、脱硫等净化处理后,净煤气到燃气轮机燃烧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燃机的高温排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IGCC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并在捕集二氧化碳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被公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煤发电技术之一。[6]

五、电力行业现存法律法规及融资方面的障碍

电力行业现存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电力行业的融资问题:一是电价可接受性及收入保证问题。在电力融资项目建设投入运营后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家不再进行价格补贴,导致投资者必须准确核算成本和利润才能保证合理的利润水平,使实际电价水平与用户可接受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妨碍了项目融资的成功实施。二是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对引导、规范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开展项目融资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项目融资的法律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还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此外,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对项目融资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统一管理,使投资者和贷款银行不能得到正确的政策信号,影响其对项目融资的兴趣和信心。

六、结论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资源占85%以上。根据此次调研的结果分析得之,北方电力工业主要以燃煤电厂为主,煤炭资源消耗巨大,随着我国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电设备的不断更新,北方电力工业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在技术方面进行了更新改善,主要包括汽轮机、除尘器、水泵以及余热回收装置的改造,大大减小了能源消耗。此外,在污染物减排方面五家企业的年均CO2、SO2、COD排放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环保成绩突出。

被调研的五家电厂 2010年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普遍低于国家2010年规定的335克/千瓦时,超标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同时,企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与国内先进的节能减排企业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279.39克/千瓦时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改善发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及时完善电力工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电力工业一系列的融资障碍,才能使我国电力工业更快、更好地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EB/OL].(2010-12-21)[2012-10-21]..

[2]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综述报告研究分析 [EB/OL].(2012-03-20)[2012-10-21]..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范文6

1.1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滞后

电力企业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现象。电力行政职能、行业职能和企业职能“三权分立”,国家电力公司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实际上依然具有相当强的行政职能,许多地方电力企业仍然依赖于政府。

政企不分使电力企业既无法行使投资主体的权利,也无须对投资的效果和风险负责。企业只关心是否能争取到项目的立项,获得更多的投资,对如何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如何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

许多电力企业产权不清晰。在集资办电政策下形成的项目,投贷不分、产权界定、收益的划分至今仍有纠纷。一些地方投资者对其出资项目,既要拥有产权分电分利,又要拥有债权收本收息。在一些电厂中,不同机组的投资者不同或投资比例不同,以至出现了“一厂多制”、“一期多制”的核算方式,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相互分割。

1.2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资本金来源不足

我国电力行业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是有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民间资本和外资都无法介入电力行业建设中,这就造成电力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进入“九五”期间,国家对新建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度要求项目出资者必须用规定的资本金来源对电力项目注入资本金,资本金达不到20%比例的,就不能进行相关筹资和融资活动。电力项目投资大、建设期长、投资回收慢,一般投资者受投资能力和收益的限制,不愿进入这一领域。目前,网、省级电力公司资本金来源主要是企业提取的折旧、利润及部分利税返还、卖用电权资金、电建基金及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软贷款等。主要依靠现有电力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对新建项目注入足够的资本金。

1.3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投融资行为不规范

当前的新建项目大都采取股东融资方式,因此投资者在资本金不足的压力下,必须筹措巨额建设资金。

现阶段投融资主体的融资渠道为:一是中央投资者的融资主渠道,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1994-1995年开行已向中央电力企业提供2000亿元贷款,另外,也通过政府贷款,世行、亚行贷款等;二是地方投资者的融资渠道,一部分采用电建基金,另一部分通过地方商业银行,还有一部分通过政府贷款、世行、亚行贷款等;三是外资,其中大多采用海外银团联合贷款。

虽然各类投资者自有融资渠道,但就国内投资者说,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融资手段单一,融资缺口压力大。对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设备出口信贷、银团贷款、海外债券、股票、共同基金等,我国电力行业利用的规模还很小。

对国内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及闲散资金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集中。同时,由于与投融资机制改革有关的配套改革措施还没有到位,以项目公司进行的融资迟迟不能推行。

1.4企业投资效益低下

企业投资未达合理回报率。根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目前电力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为4.22%,资本金利润率为6.22%,对外投资收益率为4.17%,收益率偏低。

新建项目还贷能力差。据统计,我国“八五”期间国有电力企业实际还贷能力只有应还贷款数的50%左右;1996年需还贷款为365亿元,实际还贷220亿元,还贷缺口为40%左右。

基建费用超过概算。由于投资计划、工程进度、承包合同及相关费用的控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基建费用的控制一直不是很理想,一般的电建项目完工后,超出计划20%~30%的现象时有发生。

1.5电力资本市场不完善

电力企业本身的积累远不能满足新建项目的资本金需求,必须依靠外部筹措外部资金,这就需要存在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通过建立电力资本市场,将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众多金融中介机构积累起来的资金转化为电力建设的长期投资;同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并组建电力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为电力工业筹措大量建设资金。我国的电力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力工业在资本市场上筹措的资金还很有限。

1.6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电力工业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但政府投资主体不明确,政企不分使得政府投资责任虚化,从属于政府的投资电力项目的国有企业无法行使投资主体的职责,也无须对投资的效果和风险负责。而目前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更多的是从属于项目决策体制的政府和部门投资“审批制”和审批权限的“分权化”,它不能从内在机制上形成投资风险约束。在这种条件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现行的上网电价模式,虽然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提高了集资办电的积极性,但使投资者考虑较多的是如何筹到钱,而对投资方式、资金来源、资金结构、投资项目成本等方面考虑很少,只要能筹到资金,项目能上就行。不管项目投资成本多高,最后都能从上网电价中走出去,造成有的电厂还款期短,尤其是利用外资项目,难以促使境外投资者降低借贷资本的筹措成本。这种上网电价缺乏投资成本约束,难以形成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2原因分析

2.1我国政府在改革中的定位不够准确

由于目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改革不够彻底,我国现阶段实际处于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政府的定位还不准,主要表现为:

(1)由于路径依赖,政府在很多投资领域还在充当唯一的投资者,导致这些领域缺乏市场经济因素,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资金利用率比较低,浪费比较严重。

(2)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政府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又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势必会影响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效果,在竞争中难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

一般来说,国家具有双重目标,即一方面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以增加全体人员的福利;另一方面确保统治集团垄断租金最大化。因此,政府行为受国家双重目标的约束,一是通过法律建设、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设施建设等方式积极建立和保护有效率、低成本的市场秩序;二是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又有可能牺牲经济效率,难以保证社会利益最大化。

(3)我国现行的多级分权决策机制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权导致中央决策无法得到彻底贯彻,中央对投融资的调控能力下降,对投融资的引导不力;二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政绩的需要,盲目上项目,导致大量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三是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采用行政手段和为企业提供担保等形式要求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严重扰乱了市场和金融秩序;四是投融资管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政策之间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

2.2企业主体缺位现象比较严重

所有者缺位问题是一直困扰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由于改革不彻底和国有资产的特殊性,我国电力企业的产权一直不明晰,所有者一直不明确,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责任制和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往往只关注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自身利益,而忽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导致大量资产闲置和浪费。同时,由于电力企业有国家担保,往往更容易从银行取得贷款,常常出现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3创新我国电力行业投融资体制的构想

3.1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理顺行业管理关系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政府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政企分开,省为实体”的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经营管理的电力工业部改组为公司;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力交易市场,推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加快电力联网步伐,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健全电力行业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面向市场的竞争能力。

3.2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投资主体的风险约束机制

在投资领域实行资本金制度,主要目的是增进出资人的责任,是投资活动中建立责任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通过落实项目责任人和自有资金,项目的规划、融资、还贷、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招标定标、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等行为才有了基本的依托和保障。

这个问题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建立。项目资本金制度是指项目出资者必须用规定的资本金来源,对所投资的项目注入资本金。目前,国电公司对电力行业的资本金比例要求是:除核电外其他至少要达到20%,新建项目要严格按此比例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具体要求就是实行资金自筹,风险自担;二是落实项目资本金制度,努力开辟融资渠道。

3.3组建一批龙头性的电力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电力项目融资的主体

通过组建一批龙头性的电力上市企业,可以在国内或国际股票市场融得所需的建设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打下基础。企业上市还有助于促使企业建立全新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透明度,使公司运作规范。

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为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创造了条件。

3.4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电力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要实现多源化,应主要由依靠中央财政拨款,扩展到国内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民间资本、利用外资、风险资本、证券融资等等。

民间投资进入电力行业虽然已有些年头,但在电力行业全部投资中所占比重仍然不足,行业内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电力行业的高度垄断性。要进一步开放电力市场,采取各项措施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电力建设与生产。

要不断改善国外投资者在发电领域的投资环境,促进外资项目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外资不仅拓展了融资渠道,分散了项目融资风险,还可以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如采用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和国际采购方法,将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加快建设进程。

利用电力行业显著的专业优势,凭借电力企业良好的市场信誉和明确的投资目标,有资信吸引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和闲散资金,从而丰富投资主体的构成,优化电力行业的资本结构。

3.5组建电力项目公司,实行项目法人制管理

组建电力项目公司,使之成为电力项目融资的载体。项目公司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就是使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投资的责任主体,法人不仅享有投资决策权,而且必须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责任。通过明确项目法人,规定自有资金的来源和最低比例,达到控制投资风险,促进企业降低成本规范经营的目的。

3.6发挥各种项目融资方式的优势,促进电力行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