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文1

[关键词]表达性疗法;大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辅导

大学生进入到大学以后,处理生活琐事和学业问题都需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这对于在以往生活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而言是一项艰难的挑战,这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大学生阶段的教学工作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不仅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各种技术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应该帮助学生能够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面对各种事件的时候都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并且需要采用最为适合的手段解决相关问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学生的心智能够借此机会变得更加成熟[1]。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需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为了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逐渐增加心理知识普及工作的份额,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心理教学方式,注意使用多种艺术形式将心理教学中诸多抽象化的意见转化为具象化的形态,学生能够对在知识点中的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使用这种教学手段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切身领悟到其中所富有的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洗礼。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现状

目前,心理教育工作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课程缺少足够的互动性。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时期,是心智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的鲜明想法。学生们在学习各种知识的时候都会积极加入自己的思考,在处理任何问题上都会将自己的思想观念融合其中。再加上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很多外来文化中的观念会影响到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心理教学工作的难度。现在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并没有从社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依旧采用一些较为落后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枯燥乏味,无法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环境中去,教师的授课效率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常规的知识概念阐释方式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氛围中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学生对其中的核心概念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教师对心理积极面的关注度较低。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思考的内容不够全面,在授课的时候会忽略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心理积极面,在授课的时候仅会将其内心的阴暗面挖掘出来,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是倘若教师没有将学生内心深处的正能量思想挖掘出来,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颇,学生甚至会觉得自己真患有心理层面的疾病,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不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的心理环境更加复杂。另外,教师在阐释教学内容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将其中的深刻内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关联性,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仅能够停留在教材的文字上,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无法将其中的一些核心内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认为心理问题与自己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的时候不会拥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的时候主要对象是高校的普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更多心理调节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激发学生研究心理建设问题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旧需要进行更多方面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将教材中的正能量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2运用表达性艺术疗法完善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途径

2.1表达性艺术疗法实现了心理健康课程隐性价值

有学者认为九宫格感觉统合绘画心理疗愈法是日本森谷所创立的治疗法,此疗法源于曼陀罗的启发[2]。森谷在东海精神神经学会及第20届教育心理学会提出研究报告。来访者在1个半小时的创作时间里可以画出很多篇作品和故事,此时就可以了解与评估来访者的作品整体意义与想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的时候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一些教学资源带到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绘画出我的一天、我的学生时代、我的一生等等作品主题。在学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将自己的创作思路阐释给学生,而是需要给予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理映射到九宫格中各个画面中。创作完成后,再根据创作的画,所编的故事、主题、文字、图形、符号来询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尽可能地挖掘、拓展来访者脑中的意象。教师此时只需要稍加点拨即可。教师在执行任何教学任务的时候都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需要负责的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不能左右学生的思绪。学生只有真正沉浸到课堂中才能够深刻体会到完成这幅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一件事物的诞生极为不易。同时,艺术作品的创造也能够让学生的内心沉静下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摆脱浮躁的心情,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也会更加细腻。艺术媒介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更为深刻[3],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将自己的想象力付诸实践,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生的心灵也会变得更加澄净。因此,教师在使用艺术媒介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情境中与艺术作品创作工作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学生一旦进入到一定的艺术境界中,其思维方式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显著提升[4]。也会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当学生在欣赏各种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大脑对其外在表现形式具有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在脑海中对各种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加以思考,能够将自己的直观印象和思考结果加以结合,进而对艺术作品产生多角度的理解。这种认知过程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经过这些思考后,学生才能够真正在心灵层面得到慰藉,进而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并及时在生活中纠正自身的行为。由此可见,表达性艺术疗法能够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发挥明显的作用,让学生可以真正从精神层面上转变自身原有的认知[5]。

2.2表达性艺术疗法丰富了学生潜意识层面的认知

很多大学心理课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旧以讲述理论知识为阐释课堂内涵主要手段[6]。其中涉及的概念是众多的,不仅包含了对自我的认知,还包括了人际交往技巧的内容,以及生命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并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的主要来源,让学生可以利用心理调节的方式及时缓解消极情绪在心中的蔓延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积极情绪充分调动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让各种心理层面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而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通过利用对学生潜意识的探究实现呈现的心理调节效果。为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团体沙盘游戏中[7],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励学生讲述出自己的亲身体验,勇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融合到新的集体中,并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团体氛围中健康成长,借助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了解到彼此内心的真实想法。此时,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的绘画活动,画作内容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能够彰显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画笔绘制出对自己最为重要的一件事,结合学生的作品,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并借此机会为学生解决心理层面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采用音乐疗法来治愈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学生内心的烦闷和苦恼能够借此机会得到缓解。学生在艺术作品创作和领悟中能够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拥有更加鲜明的认知,学生能够在艺术作品的魅力中得到成长。学生经由“大脑-心智-行为”这3个认知神经科学中的核心步骤,能够实现心灵上的治愈,学生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转变自身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得到救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也会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能够及时在消极情绪中挣脱出来。

2.3表达性艺术疗法让学生拥有情绪宣泄窗口

通过对重庆大学80例学生开展绘画治疗和音乐治疗的方式,获取了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的数据,认为“音乐治疗与绘画治疗相结合的艺术治疗干预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是有效的”。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活跃学生所存在的负面心理,有效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对缓解其情绪而言,意义非凡。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艺术作品的这种特性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或者是撰写诗歌的途径等阐释自己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这样,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谈的时候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话题,教师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能够构建出更多交流的桥梁,教师也能够更加了解学生[9]。针对学生的各类艺术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了解学生实际面临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各种艺术作品的探讨,教师探究学生内心世界的路径将会更加通畅,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产生隔阂感。日常生活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情绪的发泄口,教师也能够更加轻易地了解到学生面临的问题,学生对教师也会更加信任,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在教师的细心呵护下更加的美好。学生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的行为,能够将艺术从自身的认知中加以诠释,学生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将艺术深刻内涵重新梳理和运用的过程。对艺术内涵的认知程度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不仅能够从他人的艺术作品中汲取到心理层面的养料,还能够通过创作实现自我治愈。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意识到,这种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新奇,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课堂环境中,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我治愈[10]。实际上,在2014年便有名为GirijaKaimal的艺术治疗师以39例健康成年人为对象,开展时长为45min的表达性艺术治疗,通过实验前后的唾液样本的比对,发现几乎75%的参与者的皮质醇水平都显著下降,这说明其压力有效减轻。由此可见,这种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课堂环境中[11]。综上所述,艺术是具有极强魅力的,能够抚慰人的心灵,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心理状态。也让人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12]。心理课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需要基于这点进行多方面的考虑,重新塑造教学环境,紧跟时展趋势,让学生能够在崭新的课堂环境中获得心灵上的滋养,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君.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9-72.

[2]文娅茜.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3):196-197.

[3]朱怡霏.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9.

[4]罗琴.论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5):43-46.

[5]曾瑜芬,于秀丽.简析艺术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32):166-167.

[6]杨臣,游宁宁.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趋势性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0,27(6):11-13.

[7]王祖承.艺术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2):104-106.

[8]朱怡霏.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9.

[9]李岩.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世纪桥,2010,24(7):86-87.

[10]欧胜虎.音乐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的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34):80-82.

[11]王纯,周正猷.论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33-435.

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文2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5期,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特点,接下来的重点就是通过什么途径或渠道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什么具体的方式方法。这就是下面要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专门列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如下: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由上可见,新修订的《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等许多地方体现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精神,比如“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踪”,也为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良好基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主要在于:主张途径与方法虽然通常都可以用来表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严谨来看,二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异。途径指路径,即如何到达目的地,偏重于宏观层面,路线性、方向性较强,具有战略性,比如,到达某一目的地,选用陆路、水路还是空中路线,即便是选定陆路交通,也还有不同路线,这些就是途径问题,决定着方向和路线。方法指办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偏重于微观层面,操作性、针对性较强,具有战术性,比如,选定陆路交通路径后,用什么交通工具,如何操作交通工具,这些就是方法问题,决定着难易和成效。可见,途径如果出了问题,带来的后果多为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这就是通常说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方法如果出了问题带来的后果多为局部性的、枝节性的,这就是通常说的事倍功半。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扶正祛邪。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化解问题”,这样的路径最终最大成效也就是解决问题,相当于生病后的康复,至多也就是达到无病状态,但并不能向提高体质体能和免疫力这一高水平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借鉴传统中医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精华,从正面入手,先扶正,再祛邪,并且通过扶正达到祛邪目的。

扶正是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方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扶正衍生出扶正固本,即扶助正气,巩固根本,调节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中医的扶正固本就是西医的增强免疫力。固本又衍生出固本培元,“本”指“事情的根本、根源”,“元”也就是“元气”“元神”,合起来意思是“巩固根本,培养元神”。元气,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产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稳。所以说,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体质就强健而少病。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传统医学思想精华,将“扶正”的起点界定为“正心”,即《大学》里所讲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将“扶正”的内涵概括为“培元”,即培养中华民族的“根本”“元神”,这就是《易经》上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朗的,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遵循天道),使自己变得强壮,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刚健有椋生生不息。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也应像天体运行那样气血昼夜流行不息,则生命健而有力,不生疾患。引申为“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

祛邪是消除病邪以愈病的治疗原则,有祛除体内邪恶和邪气两种意思。后者利用驱除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复,恢复健康的目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祛邪”,主要是预防和矫治因“不正”而导致的心理偏差,即心理问题。

如何扶正祛邪呢?最关键的是进一步找到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的路径。这就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倡导的多元智能路径。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人至少具有九项智能,包括: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智能。通过多元智能,优化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都能在自身优势方面得到最优的发展;优化新知的表现形式,比如:语文智能――故事,空间智能――多媒体,音乐智能――歌曲,动觉智能――肢体语言/表演,等等;优化教学活动形式,比如:观察、合作学习、演讲、计算、推理、演剧、绘画、歌谣、反思等等;优化评价效果,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建立自信,提高兴趣和成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或智能组合优势,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和善用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最佳发挥,因此每个人都能预防和化解各种心理问题,抵御各种干扰,克服各种障碍,成为最优的自己。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实质就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具体实现方式方法、策略技巧。在明确了基本途径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沿着这条途径,选择交通工具,事半功倍地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方式方法。主要有:专题培训、学科渗透、家校合作、文化浸泡、个别辅导、网络技术。

1.专题培训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这是预防和发展、挖潜的最好途径,面向全体包括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普及型通识专题培训,传授和体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和技能。具体可以专门开设幸福课,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可根据需要选择专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2.学科渗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全方位全过程。因此,学科渗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科渗透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实质性渗透,也叫功能性渗透,即教师通过提高教学艺术性,减负增效,使学生感到上课轻松、快乐而又富有成效,使每节课变成幸福体验和享受,这样的课堂本身就具有了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的功能。二是形式性渗透,指学科教学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组织形式上的融合,课堂体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和技巧。三是内容性渗透,指充分发挥学科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和成分,在学习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收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实质性渗透法,重在减负增效;形式性渗透法,重在借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性渗透法,重在挖掘课程内容里所包含的积极心理成分或元素,突显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比如,实质性渗透,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至关重要。我们推荐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Keller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式。即课堂教学组织四大环节:Attention(A:引起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Relevance(R:切身相关)――内容与学生切身相关,目标与学生向往密切相连,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Confidence(C:建立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能够成功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掌握完成的能力。Satisfaction(S:感到满足)――学生能因成就而得到内在和外在的鼓励和报偿。每个环节又有若干具体的方法策略。

3.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多种实践类型。通过动员家长潜能,使家长、学生和教师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叠加影响。

家校合作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这里介绍一个基本的家校契约法,这是美国行为主义控制派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是一份具体的、书面的协定。它规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情境中确切的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奖励和惩罚。在家校合作中,签约人一般是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三方,各方作出承诺并承担责任。家校契约具有导向功能、预防功能、监督功能、教育功能、平等功能,总之具有使人行为向善的功能。

拟定和签订家校心理行为契约,第一,要明确预期行为,即明确陈述合同当事人彼此的责任,并对责任的完成情况提出详细要求。第二,要确定测量预期行为的办法,即要规定用什么标准和办法测量和评价预期行为,预期的行为应当易于观察。第三,要明确执行的起始与终结时间。第四,要明确契约管理者,即确定负责实施这些条款的人。第五,要确定强化和惩罚的条款。

4.文化浸泡

文化浸泡主要指通过学校文化的耳濡目染,让师生获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分为显性浸泡和隐性浸泡。学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显性文化浸泡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如校园场地布置、建筑物、楼道、教室的各种文化艺术设计、宣传栏、文字、图片以及校园活动仪式,如升旗、入团(队)宣誓、运动会入场等等;隐性文化浸泡包括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都彰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和元素,“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5.个别辅导

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个别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

根据个体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常见的有:门诊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等。还可以根据辅导内容设计辅导方法,比如: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等,每一种辅导又各有具体的方法。

6.网络技术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测评、咨询、电子档案跟踪、质量监控等,尤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定制私人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文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檀传宝在他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中给德育重新下定义: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中说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

 

因此,笔者认为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需规范德育管理,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而设定德育目标为:热爱生活、健全人格、自食其力、融入社会。通过课程化的德育模式来实现德育目标,即2个德育课程:主题活动德育课程和综合德育课程。

 

一、主题活动德育课程

 

主题活动德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月主题活动

 

政教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特点制定月德育主题,三个部(启音、启明、启智)再根据自己本部的特点制定活动主题,各班将月主题教育通过板报、班会课、班级活动等形式呈现。

 

比如以安全为主题的月主题教育,启智部班级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教育,启明部班级开展“吃的正确”饮食健康教育,启音部开展男女生青春期安全教育等等,做得特别典型的班级政教处会将该班的活动过程通过图片和通讯稿的形式展示在学校网站,供其它班级参考借鉴。到期末的时候政教处评选出月主题教育优秀班级进行推广,对相关班主任进行奖励。

 

(二)“三节”活动

 

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三节活动是每年必须完成的德育活动。通过“三节”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艺术节:视力障碍孩子的器乐和声乐都是强项,启明部就举行以班级为代表的合唱比赛和以个人为代表的独奏及独唱比赛等。启音部就举行哑剧课本剧赛和艺术操比赛,为听力障碍孩子的表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智障孩子就进行韵律操赛和绘画比赛。每个部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比赛内容,学生在玩中培养了能力。最后选取优秀的节目进行全校性的展演。

 

三部的三个“节”既各有特色又能相互学习、欣赏,充分体现出尊重学生差异、因生制宜、各具特色,又能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三)融合活动

 

融合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的趋势,同时让特殊学生回归主流社会也是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

 

普特融合活动是学校的特色主题活动。旨在让普通学校的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又能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同龄孩子进行很好地交流。比如:市二十二中中加班的学生来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普特融合活动,分别与三部的孩子同上课、同午餐、同游戏等,甚至有专题活动:文艺节目表演——“普特融合同成长”。此活动既可以让普通学校的学生感受到特殊学生的乐观、坚强、勤奋等,同时特校的学生更是展示出了自己的自信,对于融入主流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特殊教育德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特殊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普特融合活动正是基于此目标而专门开展的活动,每学期都有来自全市普通学校的学生到学校来开展各类活动,这类型活动开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市局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肯定。

 

(四)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最终是让孩子能独立、自食其力。学校每个暑假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启音部有的学生走进社区为老人理发、按摩等家政服务,还有的学生会将自己制作的手工鞋拿出来义卖。启智部职高部智力轻度障碍的孩子则是到洗车场等地参与服务活动,启明部的学生是加入到盲人按摩队伍中去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历练,沟通交往、专业技能等等都得到了提高。

 

二、综合德育课程

 

规章制度的约束效用在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综合德育课程除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外,还融合了专项德育教育。

 

(一)始业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由团、队部负责组织专项主题教育。旨在让学生们在专项主题教育中获得德育,促进身心成长。比如:为了宣教我国系列载人卫星升空获得的荣耀,学校开展“嫦娥奔月”主题始业教育。学校操场分成七个小阵营,每个阵营都是嫦娥奔月主题,但是游戏内容不一样,有嫦娥蛋糕、饼干等点心制作,有航模表演,有贴鼻子等活动。

 

始业教育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区别以往的说教形式,德育功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德育目标很好地得以落实。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系列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对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同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清除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能适度地进行自我调节;

 

三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四是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综合性特殊学校德育课程化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特殊教育学校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是把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这种课程化德育管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了德育效果确实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更是改进了管理效率。所有的这些德育方式都是为广大残疾儿童点亮人生希望,增进了残疾人福祉与社会和谐。

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文4

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

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办学水平的高度,是全体师生和谐发展的风向标。我们坚持“一切面向学生未来”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诚实乐学、和谐发展”的校训,并逐渐形成了“团结求实、奋进创新”的校风,“敬业奉献、求真爱生”的教风和“尚德博学、严谨勤奋”的学风,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有效的精神引领。

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生命课堂,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带头开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即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的研究与应用,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打造生命课堂。以此让教师实现由单一的课堂领导者向多重角色的转换,促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逐步走向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形成“尊重―理解―合作―高效”的课堂文化,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生命活力展现、学生生命活力迸发、教师生命活动与学生生命活动有效融合的舞台。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我们在每个班内悬挂了《小学生守则》和《淇滨小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开辟了读书角,发动学生酝酿讨论之后,确定了班训,设计了班徽,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等,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个人才华。千姿百态的班级文化,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保障。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我为祖国站讲台”“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等系列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师德征文、师德演讲比赛、师德电脑绘画比赛、撰写师德学习笔记和心得等活动,引导教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大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先后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语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

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显,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展现载体,它传递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师生的精神追求。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育人效果,我们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录课室和图书室等10余个功能教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按照校本性、序列性、育人性的原则,构建了由办学思想、淇河文化学习研究、习惯养成教育、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教育、励志教育、学校发展纪实7个主题组成的校园文化长廊。学生身处其中,或领略家乡风情,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或理解“习惯就是素质”的内涵,养成良好习惯;或品味经典古诗文,受到千古美文的滋养;或领悟寓言哲理,从小立志发愤图强,憧憬美好未来。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我们统一制作了规范的班牌和办公室标牌,并根据每个教师的职责,制作了岗位职责和工作台牌,实行了校园卫生责任区制度、发放“卫生流动红旗”和卫生评比结果通报制度等。同时,加强校园美化和绿化工作,做到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所都能发挥育人功能。我们还利用课间播放轻音乐,让音乐给师生以感染和熏陶,将艺术的高雅融会到学生的个人气质中,提升其审美情趣。

乡土文化建设出特色

我校位于汤汤淇水之滨,依淇河之灵秀而名。因此,我们抓住“淇河文化”这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内容,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育人功能,让孩子们时时处处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在来源于生活的文化中耳濡目染。我们全面开设了“淇河文化”校本课程,积极收集、整理家乡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完善了校本教材《我爱家乡鹤壁》,在学校教学中科学地吸收、借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发挥了校本课程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学校建立了淇河文化长廊,将鹤壁历史文化名人、淇河风光和淇河古诗等制作成相框挂在教学楼的走廊、楼道中,让学生在举目移步之间都能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淇河文化学习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学生文化活动展风采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力求既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弘扬主旋律,又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非常重视文化活动建设,把升国旗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宣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法制、爱心感恩等教育。

我们向全校师生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学习每一天,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并组建了各种兴趣小组,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生每天要有1/3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等大多也都是在学校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作为首要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文5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新思路

一、新时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用人单位现场招聘会了解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除了注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及相关理论能力外,更看重应聘者的个人综合素质。用他们的话说,个人的理论、操作技能可以再提高,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一旦养成则很难有所改观。因此,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打破了过去的统招统分模式,变为学生自费上学、自主择业,那么学生的就业率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生存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人为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被提到了重要高度,变成了学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传播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并非学校的全部使命。学校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可能是有医术没有医德,有知识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提高,是学校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

二、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思路

医专在探索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历来是学校高度重视的环节,一个学生智商再高,如果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不能称其为好学生。当前国际形势严峻,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日韩文化的渗透,境外敌对势力的虎视眈眈都对高校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管理不同于中小学生,势必又会存在德育教育上的漏洞。所以要探索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路子,首要的就是要积极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1)德育工作要结合实际。大学生身心发展相对成熟,对新鲜事物接受力较强。因此德育教育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其次,充分利用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学健康档案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动态掌控,及时了解和发现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在这些日常掌控中重点要对那些有激进偏激思想的和消极抑郁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正确的引导在校大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落后的现象,从而对社会有较全面的认识。

(2)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在校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利用博物馆、美术馆、德育教育基地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影响和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把在校大学生的心灵美培养与行为美培养结合起来,使其逐步深化,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德育成果。趋美避丑是人之常情,在德育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尽量吸取古今中外有益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精华,来感染和教育在校大学生,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德育网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彼此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却能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有机的、完整的立体德育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因其多元化的性质,而具有全方位、综合地影响受教育者的特点。学校教育是系统的学习过程,因此肩负着造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社会教育涉足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具有广阔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各个不同途径德育教育的特点,融合立体德育教育的优势,全面塑造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注重对学生的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由于艺术教育的实质恰恰是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它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使人的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历史上多少生动的事实证明,好的小说,好的散文,好的电影、电视,好的歌曲,好的绘画,好的戏剧,若和家庭、学校、社会大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会在培养年轻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时事,珍视人生,注重人格,锤炼气节,钻研业务,奉公守法,以及具有丰富高尚情操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发展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当代大学生沉迷网络,迷恋虚拟世界,缺乏体育锻炼,缺少体育精神。因此大力发展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势在必行。

(1)强身健体为学习奠定基础利用体育教育。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身体机能锻炼,积极地引导他们劳逸结合,释放年轻人的青春活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一辈的革命家、教育家们就充分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由于近些年来学业的巨大压力,学生就业的艰难环境使得大部分的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

(2)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性格、意志。体育运动的群体参与性和竞技性对大学生的性格和意志培养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性格懦弱、内向、优柔寡断的学生都能在体育项目中改变自身的缺陷。敏锐、勤勉、果断等良好的性格品质都能在各种体育运动中充分体现,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合理安排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够为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性格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达目的克服困难,这种在体育运动中塑造出的良好意志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体育运动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克服生理、心理障碍,磨练出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特征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扩大招生、职业岗位紧缩的艰难就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是日趋严峻的竞争考验。竞争是体育竞赛的核心,而争强好胜也是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地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再好不过了。

4、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并通过自我教育,使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动的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按每一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给以必要的教育、辅导和训练,在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建设具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性的认知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基础;促进和发展学生个性能力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长大、成熟,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只有与学校各项教育相互结合、互相促进,与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相结合,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是讲求终身学习的教育,必须把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哲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 赵振华.新时期文化校园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3] 花秋玲.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三大要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8(07).

[4] 缪小红.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范文6

我班有幼儿40名,其中男孩子11名,女孩子29名。通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较弱、幼儿的行为常规还需加强。本学期我们将在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基础之上,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加强纪律教育,努力做好班级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喜欢帮助他人;尊敬师长和同伴友爱相处的情感,使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音乐领域:

(一)歌唱活动

1、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演唱自己喜欢、熟悉的歌曲。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a1。

2、初步学习接唱、对唱等演唱形式。

3、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

(二)韵律活动

1、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2、学习用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等。

3、引导发现律动中的动作组合规律,初步学习创编韵律动作。

(三)节奏活动

1、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2、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节奏型。

3、会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4、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四)欣赏活动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科学领域

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露水、太阳风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物(昆虫类)植物(蔬菜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带儿童观察、了解秋季和冬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儿童了解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家用小电器、塑料、木制品等)的功能,初步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社会领域:

(一)自信心培养

1.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样,喜欢自己的长相。愿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为大家服务。

2.知道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感受与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很快适应。

(二)人际交往

1.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

2.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愿意与人聊天、交谈。

3.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语言提示、商量等)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想法。

(三)行为规则

1.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交谈,不随意插嘴。

2.知道不能把集体的或他人的东西带回家占为已有。

(四)民俗文化

1.感知与了解自己的生活与他人劳动的关系,感激劳动者,尊重和爱戴他们。

2.认识并喜欢家乡着名的风景名胜和环境,了解中国最着名的风景名胜,感受其中的美。

3.认识并尊敬国旗,参加幼儿园的升旗活动。

美术领域

(一)兴趣与审美

1、对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较敏感,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对各种美术活动有兴趣。

2、会欣赏生活用品、美术作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及四季景色中美的要素,并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尝试初步的欣赏与评价。

(二)绘画

1、在小班基础上,认识一些绘画工具,学习蜡笔水粉画、拓印画、棉签画等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能用各种点、线条、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3、对色彩活动有兴趣,认识8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

4、学习在画面上简单地布局,初步学习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三)手工

1、喜爱各种手工活动,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注意工具使用中的安全性,并学习收拾整理。

2、根据泥的性质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尝试用团、捏、压、搓、擀等技能做出泥塑作品。

3、学习用纸折出(按中心线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

健康领域

(一)身心保健

1、愉快安静地进餐,会使用筷子。

2、养成正确盥洗的习惯,坚持早晚刷牙,勤洗头、理发、剪指甲;愿意保持个人卫生。

3、逐步学会自理大便,学习正确使用手纸。

4、能有序穿脱衣服并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安静入睡。

5、知道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最基本的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6、进一步知道五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掌握简单的保护方法。主动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体育锻炼

1、能上下肢协调走,步调放开、均匀,摆臂自然协调,姿态端正。听信号有节奏地走、变速走或变方向走。

2、能有节奏的上下肢协调跑,落地较轻,懂得省力平衡跑的粗浅知识。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绕障碍物跑。

3、懂得跳跃时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起,落地轻并主动屈膝缓冲。能较熟练掌握助跑跨跳动作,落地时能不停顿向前缓冲。能熟练掌握单脚连续跳,动作连贯,节奏清楚。

4、掌握单手肩上投远动作,注意上下肢协调用力,挥臂速度快,击中较大的目标。能连续不断地拍球。

5、能大胆在平衡木上活动,掌握原地旋转、闭目站立等动作。

6、掌握正面钻的动作,学习侧面钻的动作。能钻爬过较长的障碍物,完善手脚、手膝爬行动作,灵活的调节速度和方向。

7、能攀登各类攀登设备,大胆地玩大型活动器械。

8、能较熟练地听多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听信号进行队列练习。

9、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到位,整齐有力。

10、了解有关体育活动的常识,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

语言领域

(一)倾听理解

1.对教师及同伴的言谈话语有兴趣,亲近倾听并参与谈话。

2.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倾听别人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

3.能听懂并理解较复杂的指令和规则,并能正确、较迅速地按要求行动。

(二)表达交流

1.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想法。

2.学习发起谈话的方法,对所听到的信息给予相关的评论、行动。

(三)欣赏阅读

1、喜欢欣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会有顺序的观察画面,了解情节,感受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3、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发展想象,替换或仿编有韵律的诗歌或散文。

三、本学期课题主要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一)继续《幼儿良好规则意识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研究》,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并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结合本班实际计划如下:

1、加强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学习,使用研究《幼儿园和谐发展课题》一书中有关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课例。

2、学习时间:每周二、周四。周二、周一分组学习。

3、学习形式:课题组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培训等形式组织学习,注意加强反思型学习与研究、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进行学习,注意有效地作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后的教育反思笔记。

4、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做到会听、会说、会做并将听到的东西做出来,写出来,将听到、看到的理念和经验真正内化,并付出行动和实践,使自己在实践中真正把握我们所听到的理解的理论。

(二)实践研究

1、实践研究目的;

2、实践研究形式;

3、实践研究时间;

(三)培训工作

(四)课题研究思路

1、研究工作的基本任务;

(1)每月一读,写出读写笔记与读书后教育反思笔记,交课题负责人。

(2)确定一节系列活动,写出课后教育工反思(围绕系列活动写)

(3)整理一个教学故事,写一个教学叙事。

(4)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写一个研究专题(围绕教学反思写)

(5)研究一位名师,写出心得感悟。

2、成果形式:

(1)通过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学习,通过有关心理念健康教育的书籍的学习,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联系实际写的读书笔记、教育反思经验论文。

(2)联系实际设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方案与课件。

四、教育教学工作内容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