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画流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画流程教学范文1
【关键词】多元化;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物流成本在国内才开始进入初步的研究和实验性管理阶段,到90年代末才开始重视物流成本的研究。因此,国内物流成本管理的教育起步更晚。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设置上,很多学校都将物流成本管理定位为专业选修课。这些都导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本文在分析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对改进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探索。
1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合适的教材。由于对物流成本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而且新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在不断的研究中,导致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教材内容差别较大,而且教材中所附案例相对比较简单、内容零散,案例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不成系统。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不足。物流成本管理课程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或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否则理论教学的效果很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外,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3)课程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当前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实践通常都是通过一些简单案例来进行,而实际上物流成本管理涉及成本的预测、决策、核算及结果分析等一系列内容,导致学生缺少系统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弱,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课程教学考核方式相对简单。一般将平时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提高物流成本管理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学生只会背概念、零碎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物流成本管理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通过增加专业特色内容和学科前沿知识,优化教学课程内容;通过企业调研调查制定物流成本管理综合应用实例,增加综合实践环节,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多种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考核模式,从而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2.1 制定多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
首先,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虽然不同作者编著的教材内容主线不同,但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基本一致的,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最根本条件,是学习的重点。
其次,加强学科前沿知识。从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历史阶段其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学生毕业后会碰到和教材所阐述的不一样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请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人员开设讲座和组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2 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教学。
1)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以科研项目或虚拟构建的项目为载体,教师提出数个适合教学内容的题目,按照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同学每3~4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按照项目进行流程,每个小组自己查询资料,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整完成每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课程知识,又充分培养了创造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组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多元智能化理论对人的多项智能机智能的开发都做了探讨,这对于专门进行智能开发的大学教育来说起到大纲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评价体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教案进行分析,确定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了哪些智能,然后确定在个人能力方面,教学活动是重在培养哪方面的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智能施行补救性教学,学习者就可以获得学校教学材料的另一种方法。
3)双语教学式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国际班的教学中,已经实行了双语教学。对非国际班,制作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双语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3 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
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具体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考核:
1)平时教学考核。平时教学考核主要从上课出勤、课堂问题回答、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查学生上课的纪律性、讨论的积极性、学习的认真程度等,比如将当前严重的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纳入考核。
2)综合实践考核。在教师给定或学生自拟题目的情况下,通过老师指导,从实践操作、实践总结、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3)期末考试考核。期末考试考题包括理论基础知识题、综合实践分析题和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开放式题目等,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能力。
3 结论
物流成本管理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和双语教学式教学模式糅合在一起,整合了多种教学要素,对解决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帮助。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程.成人学习心理特征与任务型教学法[J].继续教育研究,2012(2):33-34.
画画流程教学范文2
关键词:留学生 跨文化交际 交际障碍 策略
一.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表现
(一)语言交际障碍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的母语环境,来到中国这个新的语言环境中势必会有语言障碍,这些语言障碍大致来自于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大方面。
1.语音障碍。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很多留学生的母语是非声调语言,因此在学习汉语时发音很困难,正确发出并记住每个音节固定的声调,是一项颇为艰巨的任务。在声调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的要数第三声,也就是上声,以及上声变调。
除此之外,平翘舌不分也是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语音方面的一大障碍。例如“十四”和“四十”这两个音节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可能都会念成平舌音。还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的区分、拼读不准以及j、q、x发音难等,这些都是在华留学生在中国跨文化交际中的语音障碍。
2.词汇障碍。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这些特点虽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但对在华汉语学习者来说也同样增加了其学习汉语的负担。
汉语的外来词有许多是经过汉语构词法的改造,如“汉堡包、芭蕾舞”等,通过音译加类名,与原文相去甚远,不能给在华留学生提供很多联系其母语记忆词汇的方便。
3.语法障碍。我们都知道,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但这恰恰在华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所在。许多留学生因为受母语迁移的影响,用汉语表达时常常出现语序不当;对量词、“把”字句、“被”字句等汉语特有的语法项目很难掌握,因而出现语法交际障碍。
4.语用障碍。由于各国间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来华留学生在语用方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汉族语用文化在称呼、辞让、禁忌、宴请等方面与其他国家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当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我们往往要用自谦之词回答对方“哪里哪里”,这就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文化习俗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使得一些刚来中国的在华留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文化氛围,因而在语用方面也就会经常出现问题。
(二)非语言交际障碍
交流中除了语言交际,还有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的接触、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这些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是在华留学生交际障碍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中国文化中是表示杀头的意思,但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除此之外,如在交流时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多少距离,不同的文化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距离最近的为拉美与阿拉伯人,最远的是日本人,中国人多的人际距离则要比英语国家的稍近一些。非语言交际同样是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留学生必须了解的一个学习对象。
二.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
(一)价值观念。不同文化背景背景的人,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会不同。中西方文化虽有很大不同,但无好坏之分,都是一定的地域差异。中国以来就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而西方则更多地主张是“天人相分”。因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认为集体主义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可以牺牲个人利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人的发展与表现,认为一个人有时候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是天命,而是出于自己的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西方人说话时开门见山,直来直去,中国人则注重谦虚礼貌,说话小心谨慎,注重维护与其他人的关系。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学会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观念比学会一门语言更加的深奥,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对跨文化交际的留学生来说必然产生了学习与交际的困难。
(二)思维方式。从哲学和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人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西方则是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强调中庸思想,所以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的思维观念,擅长圆形轨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擅长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因而西方人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在华留学生来说,就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很重要的成因。
(三)社会风俗。中西方的社会风俗差异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化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例如,在亲属称谓上,中国人的称谓分的很详细,从称谓上就可以辨别出称呼者与本人的关系、大小及男女,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很注重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西方的亲属称谓相对较少,用几个单词就可以表达对身边亲属的称呼,比较简单。中国的社会道德风俗中提倡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对待长辈要毕恭敬,谦虚有礼,而西方社会中也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长辈也可以对小辈说谢谢,这是因为西方强调独立、人人平等得社会意识。
再如,在西方人家做客的时候,主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带领对方到处参观,而中国人在这方面表现出大度与推心置腹。当别人询问自己喝点什么的时候,中国人通常都会谦让一番,在西方人看来会不清楚中国人的意思是接受还是拒绝,而西方人则直来直去,直接回答喝或者不喝。这些例子足以看出中西方在社会风俗上有很大的差别,也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之一。
(四)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除了这些方面之外,来华留学生自身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认同度与个人对汉语国家的喜好度也是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之一。若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兴趣,对中国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适应,在中国的生活能乐在其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相反的,若对学习者个体对异国有很大的抵触心理,很难适应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交流,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对异国产生了厌恶心理,就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障碍,最终产生文化休克,不得不回到母语国家,不能进行跨文化交际。来华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小觑。
三.跨文化交际障碍应对策略
(一)加强语言训练。语言是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首先要接触和克服的,是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敲门砖”,语言不通,交际就不通,可以说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目的语,加强留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项目的运用,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之后,在加强其语用的能力,最终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开设一些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等课程,相应的文学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汉语,习得汉语的文化的机会。有了扎实的语言知识,留学生在华的日常生活交流也就更加顺利,更快的m应跨文化交际。
(二)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储备。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掌握足够多的中西文化差异知识,阅读丰富的跨文化交际书籍,足够的中西两方的文化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向留学生讲授跨文化交际知识,使汉语学习者能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更多的中国语言知识,培养足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中国的文化状况,逐步融入到跨文化交际的大环境中。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了一个主导者的作用,特别是对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来说,教师更是在异国他乡的一个重要的精神与知识的支撑,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也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因而更充足的交际文化知识储备是应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策略。
(三)跨文化交际知识必须引入课堂。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汉语知识教学必然是来华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项目,除此之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也是留学生在华必须学习的知识。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让在华留学生正确的对待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中,应借助多媒体、电影、电视等媒介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使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便学生能及时应对跨文化交际之初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文化知识与非语言文化知识,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留学生所要面对的是中西方文化和交流的激烈冲撞,这对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因而汉语教师要培养学习者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整跨文化交际心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激励,学习者就能逐渐接受新的语言文化。教师在教学时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教授,要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文化因素,如加入城市景点、各地民风民俗宣传片的观看,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好奇心,积极地探索发现,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情景模拟等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文化场景,使每个学生都能说汉语,了解到更多中国文化。如在可以设置请客的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请客宴请方式,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文化模式,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深刻地感受到中西跨文化区别,更快地融入到新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
四.结语
进行跨文化交际,势必就会遇到跨文化交际冲突,跨文化交际者应本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冲突,理性解决文化冲突。目前,国内有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研究还不是很广泛,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对于国外先进的跨文化理论也需要更多的引进,对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经验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留学生教育日趋普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问题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策略,解决跨文化交际的更多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画画流程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教学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化学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产生思维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的艺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对教材、大纲的驾驭能力,真正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平等、和谐、探究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一、激发兴趣,促进快乐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发挥实验对兴趣的激发和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形成学习化学的永久动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也强调从学生的实情出发,运用生动的情境素材引入学习课题,设置软环境,调节学习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践证明,把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的内容强调学生自身的经验,各章节都用了浓重的笔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充分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三、优化教法,培养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凯洛夫教学模式大行其道,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被动学习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整合”“教学民主”等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四、科学指导,培养探究能力
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缺乏科学的、灵活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就化学学科的学习来说,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有趣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例所展现的新视野,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授之以渔”,通过打比方、编顺口溜、谐音教学、对比教学、关键字记忆、构建知识网络等方法,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终生受益。新课程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实施方案,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然后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分析和指导,理清思路,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五、创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模式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因素。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开展课前预习,汇报心得,巧妙设计,引导思考,小组讨论、辩论,质疑反馈或回顾等活动,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加以解答,给学生话语权、选择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育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小组汇报,适当点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画画流程教学范文4
目前各行业专家纷纷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全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各类职业学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这几年我校一直致力于在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工促学,工学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通过开展物流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编写了《物流企业需求调研报告》和《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以探讨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用于物流职业教学。
以下将以《国际货运商品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课程的和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物流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
1 课程开发
1.1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通过分析现代物流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厘清现代物流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比较同类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的办学经验,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方向。针对货代行业方向,根据职业发展阶段,提炼了三个典型工作业务:国际货运单证操作、国际货运集装箱班轮运输作业和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如表1所示。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转化为两个典型学习任务: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
1.2 设计典型学习任务的情境
在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中,对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两个学习任务设计了情境描述,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的情景描述如表2所示。
1.3 策划典型学习任务活动
根据任务情境描述,把学习任务设计成若干个活动,通过鱼骨图把知识点和技能点展示出来,鱼骨上为知识点,下为技能点。如图1所示。
技能示意图的每个学习活动都对应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作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各个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的活动二 展开学生、教师活动、学习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点。
1.4 编写工作页
根据活动策划表和鱼骨图,编写了《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材,用于在校学生国际货运进出口商品报检报关课程的学习。
2 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完毕后,则进入实施一体化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寓学习于工作――在课堂上、实训场地上进行公司职业的岗前训练。我们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网上搜索资料法、视频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并进行评价总结。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流程:
1)引出任务情景(如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
2)明确学习目标;
3)展示学习任务技能点示意图,明确各活动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4)开展各活动的学习(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并完成每个活动的任务);
5)小结和评价(根据评价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 物流教学问题
在技工院校实施物流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会遇到某些教学问题。主要是以下四点:
3.1 学生学习能力差,对课程不感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相对高中生来说,学习主动性较差,理解力较差,自觉性较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受外界诱惑非常大,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微信、QQ聊天等,对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除此以外,物流专业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从事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进一步影响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3.2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限
目前技工院校物流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许多技工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大多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教师队伍中多以理论型教师为主,实践经验极度缺乏。而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重于理论教学。这明显出现了矛盾,导致在实际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融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当下的物流行业内容,进而学生认为本来感兴趣的内容,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3.3 实践教学环境薄弱
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决定了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并对实践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然而,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技工院校资金有限和对物流市场需求变动把握不准,难以购置完备、合适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在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实际操作培训。因此在物流教育中,不得不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最终有违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4 物流教学建议
4.1 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教、学、做等多种元素,在课堂中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知识,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和生活实践来丰富课堂,利用学习任务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我们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目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视频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
4.2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名师出高徒。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让其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方面,通过去知名高校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参加学习研讨会,参加教学能力竞赛等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和完善物流实践经验,收件实用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中职物流教师队伍,也可以聘任行业、企业的经验丰富的物流专家、学者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画画流程教学范文5
关键词:物流系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仍需逐步完善,很多实践教学停留在验证、认知阶段,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理论学习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机会。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可以利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内进行互动式实战性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的物流仿真系统
目前,ProModel、Flexsim、Witness等都是市场上常常看到的模拟仿真软件。在实际应用和国内外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的物流仿真系统普遍需要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和特点:强大的建模规划功能、先进可靠的优化仿真、直观便捷的可视化的功能要求,以及能够产生运行数据分析报告。这里简单介绍ProModel和Flexsim,RaLC三种仿真分析软件。
(一)ProModel系统
ProModel是由美国ProModel公司开发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可以构造多种生产、物流和服务系统模型。它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并向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提供二维和3D建模及动态仿真环境场景。用户根据需求,利用键盘或鼠标选择所需的建模元素,就可以建立仿真模型。ProModel仿真软件,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业的系统仿真,对制造和物流系统的人员、机器、物料、夹具、机器手、输送带等动态建模元素,可以设定元素的速度、加速度、容量、运作顺序、方向等属性。
(二)Flexsim系统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工具,能使决策者轻易地通过计算机建构及监控任何工业及企业的分布式流程,可以从Excel读取资料和输出资料(或任何ODBC数据库),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现时资料以作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模拟对象。Flexsim采用部件(Object)来建模,通过部件的参数设置,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
(三)RaLC物流系统仿真软件
RaLC系列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是一款三维动画物流系统仿真快速建模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RaLC系列软件以3D动画为载体,对智能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等多个物流系统元素进行仿真抽象和设置,快速构建三维动画计算机系统仿真验证模型,采用视窗操作、功能模块直接拖放使用,操作简单、模型建立快速便捷。
本文将以RaLC软件为例,探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三、课程设计教学
(一)RaLC软件功能
1.软件功能组成:RaLC仿真软件中包含了仓库、配送中心的所有的设备。不仅有普通仓库用到的:货架、叉车、手推车等常用设备;也有先进的自动智能设备:自动码垛机、AGV无人搬运车、自动轨道车、升降机、自动立体仓库、移动货架、旋转货架等百余种与现实物流环境相对应的物流设备模块,只需点击按钮就可以添加设备。使用时只需按要求对其属性做相应调整即可,无需进行复杂编程。
2.建模方式:RaLC仿真软件采用视窗操作方式,物流设备及功能模块可直接点击按钮添加使用。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根据在设备上的货品流向方便地通过双击鼠标即可建立连接,在建模过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和修改人员动作、物流设备功能与参数、仿真数据驱动。
3.数据分析:RaLC仿真软件包带有仿真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解析模型日志,可以得到设备的能力图、作业时间分布图、作业内容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此反映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运行情况,为改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二)课程设计案例的提出
课程设计的案例问题最好是企业的实际问题,但这就存在企业信息或数据资料的获取问题。企业资料的获取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但如果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往往存在不能找到合适企业、或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省市及大型物流公司都有举办各类物流设计大赛,这一类大赛往往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企业数据与案例资料,同时兼具问题导向。建议可将该类大赛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规划、设计与仿真的企业案例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步骤
1.给出企业案例信息与数据资料,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
2.组建学生课程设计小组,并选出项目组长,通常小组为3-5人。
3.分小组查找资料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及各小组的任务分工情况,将方案上报教师,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4.课程设计环节,建议由学生独立进行,期间遇到的问题由各小组自行探讨解决,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5.课程设计初始方案研讨。各小组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包括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将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组畅所欲言、相互交,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6.各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方案的修改,解决问题、优化模型。
7.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提交最终的课程设计方案,由每组组长介绍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收获体会等。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述与总结。
四、结束语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建模、运行以及优化方案后,需要学生根据仿真的结果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整个课程设计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设计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区别,课程设计优化的过程等重点环节。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有何不同,并写出学习仿真软件和建模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沈丽、孙卫华.物流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0).
画画流程教学范文6
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就开始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70年代小组化教学研究不断深入,这些研究普遍强调教学过程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在我国,小组化教学的尝试最早起始于浙江杭州,随后,各项关于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不断开展。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台湾教育专家林生傅,著名学者庞国斌、王冬凌等都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创意和实效,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目前,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脱离了提高教学实效的初衷:其一,小组合作教学流于形式,沦为单纯的分组教学。课堂表现为一名教师无法管理多个小组,以致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松散,学生自由主义倾向滋生。其二,小组合作教学缺乏合作,沦为简单的单兵作战。组内学生各自完成任务,缺少交流,小组合作无法形成整体与团队。其三,小组合作教学缺少监督,沦为实质的优生课堂。小组中的少数优秀学生代表了整个小组,于是小组的任务变成了优生的任务。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关键点
小组合作教学成败的关键点是主体、主动、情境。所谓主体就是要在教与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而非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所谓主动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所谓情境就是突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实质,强调学习过程的现场模拟。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的教习依然占据主体地位,而应当成为教与学主体的学生依然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间的关系有待优化,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课程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教师主持及主导了教及学的整个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了教与学的实际主体人及主宰人。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学习占主体地位,教师教占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应当是引导学生发挥出学习的热情。
2.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的内涵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要使得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就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过程化的考核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形成监督,引导与监督并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打破旧有的被动学习,引领形成浸入式的过程化学习体制,赋予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的内涵,促成教学效果的提升。
3.营造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学效果的达成需要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其实现的方式方法是选好学习的情境。对于小组化教学而言就是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学习项目,并分解项目内容为小组每位成员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选用与企业实际相关联的教学项目,营造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对应的学习情境,进而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的高职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具体实施
1.对接企业实际实施分组教学
对接企业工艺流程,组建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小组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促成学生主体的小组化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单纯由教师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之转变为教师教和优秀学生带动的新型小组教学模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将小组成员在项目中完成的任务与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工艺岗位相结合,在完成所有的项目后,使组内学生接触过工艺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完成各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1)对接工艺流程编制教学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分配教学小组,对应企业生产的实际工艺过程,赋予每位组员具体的工作职责。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数控教学实际机床设备的台套,根据技能互补原则,兼顾能力强弱搭档,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实施分组。在教学进程中,小组完成的任务与数控加工中的实际生产任务相对接,组员承担的任务与企业数控加工的实际工艺环节相对接,明确零件整体加工方案的制定人、加工工艺的编制员、程序编制人员、机床操作人员以及零件检验员。项目具体实践过程需要组内每位学生的主体参与,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就无法完成整个项目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根据企业生产任务下达的工作材料,编纂讲义、项目引导文、项目单、项目报告单等教学资料。
(2)对接企业团队强调小组合作。要参照企业团队,组建教学小组,引入小组间竞争机制,促进小组内学生的团队协作,促使组员间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教学中兼顾学习困难学生,让他们在教师和优生的帮助下得到提高;让优生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理解水平。在小组内开展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及遇到的问题开展讨论,并记录在案,引导学生的本位学习、自主学习意识,并形成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3)对接企业班长设置学。充分发挥优生在小组内的作用,根据企业生产中的班长设置教学小组的小组长,各个小组优选组长,明确组长职责,由组长协调组员关系。选择学习自主、在学生中又有号召力的学生任组长,让组长带领下的各小组在组间竞争激励的带动下开展学习。给予组长评价组员的权利,凸显组长作用的同时对小组组员平时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形成监督。动态调整组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允许各组动态调整,通过由组长来选择组员及组员选择组长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开展分组工作。
2.注重过程考核达成评分体系
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分办法,同时将教师评分、学生自我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根据项目完成给定小组分,通过自我评分和互评的形式评定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最终获得学生的个人得分。评价体系兼顾项目完成质量以及项目完成的过程情况,同时对小组中的学生参与项目情况形成监督。小组分和个人分相结合的打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对后进学生形成监督,利于整个小组团队团结协助的职业素质的形成。
3.联系企业生产编制教学项目
对接企业生产实际,选取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加工项目,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项目案例教学的方法,形成教学上的实际情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数控专业发展速度较快,知识点更新速度也较快,教学内容应当紧跟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又应当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特点。在教学项目的选取上,开展针对企业生产实际的充分调研,着力研究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能手做参谋,邀请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员参与其中,共同制定教学项目内容。同时,深入了解当届数控专业学生生源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并符合项目化教学的零件作为学习载体。要注重教学项目的动态变化,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动态调整。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