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1
中职教育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美术教育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当今素质教育更加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个性、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而美术教育也不再拘泥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的提升,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基于此,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讨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美术欣赏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课是中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目前中职教学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专业基础课,所以往往存在着美术欣赏课可有可无的现象,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不高。作为中职学校首先要认识到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意义,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
1.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情的感染与美的感受,它们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目前,各类职校学生进校时所具备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都不太高,所以中职学校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就应该在结合职校学生特点的前提下,体现美术的人文性,在美术欣赏课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职校的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艺术的感化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在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2.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阶段,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贴近社会、体验生活,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很多学生对美术欣赏有一个误区,认为欣赏课只是了解一些名家名作,而对生活中的美却视而不见,不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纷呈的审美现象,以其精妙绝伦的姿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诸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在显露出个人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因此,中职阶段增加学生美术欣赏的机会对于学生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认识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二、如何提高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多花心思,总结教学经验,寻找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1.转化教师角色,参与美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与思考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的角色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注重美术作品的解析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思考、交流,这样的灌输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显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得不到提高,参与美术欣赏的热情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美术欣赏课是以欣赏、交流为主,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听老师的见解,所以,教师要改变角色,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要以包容的心态去肯定,对于有见解的想法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对于某些缺乏自信,害怕说错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逐渐的消除心理影响,增强参与的意愿,这是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的前提。
2.学科相互渗透,强化欣赏效果
美术欣赏课不能单纯让学生欣赏作品,更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挖掘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美术与音乐、历史、网络、文学等学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赏析课上采用美术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以美术和音乐为例,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感性的空间,在欣赏国画山水时,结合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的思绪和感受随着音乐而潺潺流淌;在欣赏油画作品时可选择与主题较接近的西洋音乐,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当舒缓温柔浪漫的音乐响起时,人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自由和愉悦的状态,此时更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从而能让人更深入地去感受画面中的意境,体验不同层次的美。
3.转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和评价方式
美术欣赏课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交流,所以教学模式不应死板教条、而是灵活多样。
在欣赏的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多使用多媒体做好课件,既可以提高效率,更可以给学生形象的认识,每个环节尽量留出给学生思考、交流和总结的时间。在美术作品选择上也不应拘泥于教材,可从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广泛搜集经典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和交流;欣赏的角度、视野也要不断的拓宽,而不是仅仅关注美术作品的技巧等,更应从美术作品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和更贴近生活的内涵。比如在赏析《九色鹿》时,让学生领悟做人的本质;对山水画的欣赏,引导学生联想到现在的环境破坏,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对我国民间艺术的赏析,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通过以上这些赏析教育,能逐渐在学生中建立起一种宽容的审美心理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引导他们用这种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与事。
另外,美术欣赏课的评价方式也应改变,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体会的书面表达,同时也应注重对课堂交流的评价,充分展现学生参与交流、表达自我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美术赏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欣赏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歌与内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美术素养的提高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永忠.在中职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落实审美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
[2]孔晨娥.关于中职开设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7).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特征体现;发展现状
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有着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特征体现及发展现状分析
1.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特征体现
从高中美术欣赏课所具有的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并和文学以及政治、历史等相联系。另外,美术知识的主体性也有显著体现,美术的表现风格以及形式技法等诸多层面都有所不同。还有就是高中美术欣赏课在内容选择过程中的合理性特征体现,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关键性的内容来实施教学,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美术欣赏课的价值。
2.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师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理解还不全面,在认识观念上相对比较落后。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美术只是副科,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大的作用,要以主课的学习为主,这一错误的观念就使得美术欣赏课程在教学中处在边缘化的阶段。另外,美术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在整体教学水平层面还有待提升,美术教学硬件差,一些基础设施没有完善,教学形式比较僵化等。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优化策略探究
1.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优化要从多方面实施
首先要及时转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观念,加强对美术欣赏课程的认识,有效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学生潜能的激发,让学生的创新观念得到有效发挥,只有从观念上转变,才有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2.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学生的智能培养和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特征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课堂得到有效延伸发展
有效加强美术欣赏课的开发以及对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培养,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这一层面得到实现才能创新提升智能化思想。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对教学的形式要积极创新,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流畅地呈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无论是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给予赞美或者是批评,都要有充分的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
3.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老师要有效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念,并有效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具体实施中要合理构建教师评价制度,在教学中应用目标管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同时也要有效加强对在岗美术老师的培养以及培训,提升美术老师的待遇,充分重视美术欣赏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有效性要想得到有效提升,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促使美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这样才能为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下,要将素质教学作为教育的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美术课;教学对策;师生共同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的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各种情况。
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1.转变角色与观念,师生共同发展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我对每个要点都尽可能地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例如,在《原始人的创造》一课中,当我问到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游戏,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巫术,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时,有的同学说“游戏”,也有的同学说“巫术”,还有同学说“劳动”。突然,我听到有个同学轻声说“也许三个可能都有”。是呀,为什么不可能是三个都有呢?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呢?于是,我微笑着鼓励那个提问题的同学把刚才的问题再说一遍,请其他同学也回答一下,结果一些同学都认同他的观点,等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与他们一起来分析原因。通过这些课堂提问的设计,我感觉,首先教师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习能力上来,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来,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
2.转变教学形式,师生共同参与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持久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授课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为了能更快、更全面地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视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地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
(2)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光唱独角戏,要做好师生互动
有次上《速写》课,我自己给学生当模特儿,我发现有位学生对教师的衣服、发型、动态、表情都抓得很准,于是我快速地勾画了该同学头像,然后展评、表扬他的习作,并主动提出互相交换作品,最后,把他的作业展示在班级星光台上。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鼓舞,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浓了,听课、练习也更加认真、细致了。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强化与美术作品相关故事情节的讲述,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入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以毕加索《格尔尼卡》为参照,以为题创作一幅作品。学生通过作品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出如何才能让惨剧不再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
3.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 美术欣赏课 教学方法 创新
一、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所面临的问题
1. 各学校普遍重视不够。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2.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
3. 学生普遍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是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1. 更新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2. 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3. 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5
美术欣赏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能说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去感知和体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对美术都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欣赏中学会审美。我在农村中学教学虽然已经两年,可是没什么可取的教学经验,据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两点肤浅的见解。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学校没有美术教师,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中学,老师少、班级多,一个老师要上好几个学科的课,所以美术课成为一种有名无实的图画课。就拿我为例,我是该校唯一的美术教师,我的专业是美术,结果学校安排我上英语,自然而然美术课成了副课。而其余的老师都有一节美术课,这些老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能上好美术课吗?据各年级教材可知,一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讲课不宜哲理化。二、三年级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没有能力把每一位中学生都培养成为画家、美术理论家,但是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对美术作品有一定欣赏能力的人。让他们辨别美与丑。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外,还要时时刻刻去表扬学生的优点。在农村要想带领学生去看一次画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平时只能是老师在课堂上拿一张图片给学生欣赏。其实,要从心理上去激发学生,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中学美术课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实力派画家,也不是直接教经学生某一种创作技法,而是教他们懂得怎样去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有一种审美的能力。
在农村中学一般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即使有专业的教师,还要承担其他主科的课。教室都极其简陋,更说不上有专门的画室甚至连教具也没有。上美术课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另外,具有美术专业知识的老师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农村不适合,用不出去,学校领导也不重视美术课,导致老师想跳槽,无心上好美术课。还有许多美术教师都认为美术课就是绘画课,与其他毫无关系,有这种想法的老师,能使中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吗?我认为中学美术教育应注重欣赏教学,因为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的前提和根本。从而打破美术课就是图画课的谬论。审美是美术的核心和本质。平时我们说的“没有欣赏水平”,说的就是欣赏是审美的前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有一种审美观念呢?我认为首先得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让学生明白美术与其他(它)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这是因为审美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它涉及生活、历史、社会、自然等广泛的知识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形成美的观念,对艺术知识产生美的感受,积累审美经验。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6
美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美育救国”的思想。他在猛烈抨击“忠君”、“尊孔”的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同时,大力呼吁将审美教育作为陶养人们感情,完善人格,从而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他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和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厉害的关系;所以当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人’而不‘求生以害人’的勇敢;这是完全不由知识的计量,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知育,而源于美育。他认为“美感和美是由‘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的津梁,美育是人格完成的必由之路。”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的这一成长过程中,在他的衣食住行中处处都离不开对美的欣赏,所以,从婴儿时就养成了对美的识别和鉴赏能力,它也是儿童长为成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平时上课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课本身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与人格的健全的培养。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局限在画的象与不象之间,评价一幅作品只从一个侧面展开或者全部都是一种固定模式,并把它定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这真可说是一种侵略与扼杀,这就失去了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导师。那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欣赏课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作用呢?以下几点是本人的建议和思考:
一、重视欣赏课,提升欣赏课的内涵
欣赏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一定量的欣赏课。2008年出版的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美术鉴赏》,全书分为三个单元二十四课,全以欣赏为主。上欣赏课一般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共同分析作品或学生自己独立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育,包括美育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等。可是很多老师在上欣赏课时都是以点带面或者草草几句话就了事,忽略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都还只是停留在老师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状态。其实欣赏课完全可以上的很灵活很丰富,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例如,讲到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中去参观和采访当地的当地的名胜古迹。如拥有八千多年的云南保山蒲缥唐子沟文化遗址、著名爱国华侨梁金山故居、蒲漂古镇等。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建筑风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后让学生各自发表观点或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以及如何来加强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讲到某位大师的作品时,先向学生介绍大师的生平(故事),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被引入到要讲的知识点上,让学生在故事中来了解和学师,并掌握其绘画风格及艺术特点,比硬性的灌输效果要好。在上欣赏课时课堂往往比较活跃,在故事中介绍完画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谈谈自己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呢?总之,上好欣赏课很重要,学生只有懂得生活中什么是美?它的价值何在?才有可能去创造美和感受美。
二、加强美术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
马克思认为:“我们认识世界有不同的方式,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是我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你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文明程度的不段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普遍。脱离审美而存在的文化几乎没有。审美,作为人们精神需求,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让他们从小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校园环境、家居服饰等。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体会到知识的价值,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讲到色彩的运用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服饰色彩的搭配、交通工具的颜色、家居色彩等等入手。让学生明白:根据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并找出两个着装不同的同学进行分析,学生十分好奇,趁着这股热颈我把有关色彩的知识一一介绍给学生,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的明度、色彩的纯度以及色彩的搭配等等。
光了解和懂得这些规律我觉得还不够,应该透过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才是我们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更进一步,挖掘出作品的精神内涵即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画家的思想意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对待自己命运的态度等等。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和画如其人。”如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等,我们不仅要能背能写出这些诗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最初的创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要好很多,但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到不满足?难道我们所处的时代不适合培养大师?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留意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社会,从而达到喜欢和爱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三、引导观察想象,培养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