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文1

三维设计带来精细化

在国家“坚强智能电网”项目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电网发展的热点市场之一。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不管是对火电、风电、水电还是核电的投资都很大,这就引发市场对电力、电力自动化、电力智能化系统设备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庞大的智能电网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给国内外同行业者带来4万亿元的市场机遇。

而其中,智能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并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随着智能变电站数量及规模的增长,建站速度的加快,建站精细化程度也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与建造公司正在合并,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要做到设计与建造兼顾,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并将设计发挥至最优是该院面临的一大挑战。Bentley大中国区总裁刘德盛认为,数字化设计是保障电力行业高速度、智能化、精细化发展的手段之一。

“数字化设计最大的优势是数据,数据的应用能够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一个强大的支撑。” Bentley大中国区技术总监何立波在年会上表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是多机构、多专业参与,其中包括业主、设计院、建造商、承包商等机构,以及结构、通风管道、动力管道、上下水等专业。通过数字化的三维设计,数据相互之间能够有机地关联,一旦进行调整,系统能够做出提醒,辅助判断。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李伟在年会上谈到,随着电网设计技术难度不断增加,尤其是城市电网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新技术、新设备、新布置方式不断出现,以及与周边环境协调的要求增多,电力行业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设计手段来实现这些要求。在城市核心地区建变电站,既要与传统的建筑物相协调,还要与其他的主建筑协调;在大型景观附近建变电站,还要跟风景区的整体建筑相协调。传统的做法是做二维图之后去和有关方面协商,但这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基本上很难实现理想的要求。而通过数字化的三维设计模式,效果就可以清晰地呈现,沟通非常方便,设计也更加精准。

呼唤全生命周期数字电厂

去年年底与Bentley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电气室经理孙进在年会上表示,他们看中了Bentley具备的设计计算先进性,但由于中国的设计习惯、设计工作范围和分工以及设计院管理模式的不同,需要对软件进行适合西北电力设计研究院的二次开发。“比如,我们与国外制造和设计的分工范围不一样,另外在管理模式上,国外是用很严密的管理流程来限制某一个人管理设计的工作范围,而国内则是以工程管理为主线,以人来管理工程。”

孙进介绍,为满足业主对项目设计工期、质量的要求,以及设计院进入海外市场,开展EPC总包业务的需要,西北电力设计研究院必须更新设计手段以期提高设计效率、质量,延伸设计服务范围。通过数据库的建立、采用专业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使设计精细化、高效化、国际化,也可以提取或整合数据库的数据为业主采购、施工、运营提供数据依据。今后,设计院从提供单一的图纸产品转化为提供三维模型、图表、数据库等多元化产品,更好地服务业主,同时为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电厂提供保障。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文2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节能,主动式节能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总的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在理论上的节能降耗优势确实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并不是拥有“智能”头衔的建筑就是真正的节了能。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 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大约为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而大型公共建筑又以智能建筑居多,因此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尤为突出。

一、智能建筑的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真正的智能建筑,应该是能够感知各种需求,并用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资源去满足这些需求。但一些所谓“智能建筑”由于种种原因在环境能源管理中的问题较多,甚至某些“智能建筑”成了高耗能建筑的代名词。

1.建设期间施工不规范导致智能建筑先天缺陷

在部分智能建筑建造期间,某些开发商为控制短期的成本支出,忽视建筑的节能因素,为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过渡耗费留下隐患。为弥补较高的地价对利润的影响,一些开发商采取提高建筑容积率的做法,过高的建筑密度导致“热岛效应”频频发生,增加了空调等设备的使用。此外,即使在设计环节考虑到建筑节能的要求,但出于控制建造成本的短期行为,一些开发商不愿采用节能新技术,而采用普通材料代替节能环保建材,造成建筑实际使用时的更多能源消耗。

2.智能建筑采暖、照明等方面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智能建筑的许多监控设备和OA机器24小时运转,目前智能建筑的耗电要比普通建筑增加30%。在采暖方面,为保证室内气候的舒适,智能建筑均采用中央空调调节室温,空调温度过低,空调装机冷量过大,大型设备的散热等都增加了空调的负荷;在照明方面,“室外阳光灿烂,室内灯火通明”的现象已日益普遍;此外,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广泛使用,也加大了环境光污染和空调负荷。

3.智能建筑工程技术问题颇多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安装的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尽管我们已经有从设计、产品、安装到维护的相关专业人员,但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水平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的许多智能化设备依然依靠进口,导致设备从引进到安装、操作、培训、保养、修理都要请国外公司来承担。一旦要控制成本支出,改由国内人员操作,会使一些设备运行达不到预定的设计目标而造成浪费。

4.对智能建筑节能的系统性认识不足

智能建筑的节能除了涉及通常意义上的建筑节能,也要考虑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等问题。而目前智能建筑节能的重点主要局限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水、电、气、设备等方面,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当中的节能问题比较忽视。主要表现为:很多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高、技术也先进,但在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智能化系统的开通率低,实际应用程度也不高,系统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设备资源的浪费。

二、提升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

1.做好建筑智能化节能规划

经验证明,规划设计决定了工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阶段,紧紧围绕节能要求,做好节能规划,在系统设计中集中体现节能思路和建筑运行管理模式,是做好设计的关键。应该认识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为管理和节能服务的,在此基础上来确定系统的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监控要求,才能使系统建成后真正为管理者所用。主要可从能耗计量、能耗分析、能耗预测、能源利用优化等方面着手考虑。

2.推广终端节能在智能建筑建造中应用

终端节能是能源需求端管理(D S M)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指将有限的资金投入能耗终端(需求端)的节能,其所产生的效益要远高于投资能源产生的效益。节约与生产等量的能源投入之比为1∶5~1∶10。政府应出台促使开发商关心建筑节能的政策,使终端节能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保证物业环境品质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大量节省一次性能源和开发资源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与建设成本。同时,政府还需设立措施鼓励建筑终端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3.进行建筑设备改造,以主动式节能模式减少能耗

这是智能建筑实现节能的重要环节。被动式节能是指在建筑的外型及外装修材料上着手,尽量获取自然能源,减少自身能源散失。而主动式节能是指整个建筑的节能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自动调温、自动调光、自动通风换气、自动开关、太阳能利用、节水器具、能量回收等。对于采暖、照明等方面能耗较大的智能建筑,开发商或物业应运用主动式节能模式,改造基础设备,通过各种传感器将末端数据输送到中央电脑,经过与外界气温、光照等对比处理后,再由电脑将命令发送至调节系统,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外界的阳光、气温和空气等自然资源调节室内环境的目的。这样即可降低能耗,节省资金,又能保持室内环境的最佳状态。

4.大力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以高效的运行管理促进节能

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不善,导致智能建筑能耗高、自控效果差、设备损耗加速、智能化系统开通率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后续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组织专家讲授、设备制造商与系统集成商指导,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争在短时期内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人员,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建筑管理队伍,从整体上提高国内智能建筑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高等院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效管理人才,充实到物业管理与节能改造的实际工作之中,提高智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水平。

三、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节能需要多部门的努力,通过执行节能标准、建立终端节能优先的观念、加强管理、精确与优化控制、引进节能设备,实现主动式节能。在技术运用方面要注意克服“短板效应”,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树立全方位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体现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海,鲁娟,武六元.智能建筑节能分析及优化方法[J].智能建筑, 2006,(05) .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文3

一、公司简介

湖南中天集团肇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系公有制改制的股份制企业,总部坐落于株洲市,旗下拥有10子家公司,产业涉及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智能工程、节能材料、设备安装与租赁、造价咨询和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总注册资金6.1亿元,年收入约25亿元。

核心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资质;在海南、浙江、广东、福建、湖北及湖南省内各州市设有分公司或项目部。2017年5月,中天集团成功实现登陆全国股转系统,成为湖南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建筑企业。

核心子公司中天恒基地产拥有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其开发的项目有春藤小镇、莱茵小镇、东方明园等20多个项目,其中莱茵小镇是株洲首家通过国家住建部2A级住宅性能认定,并于2012年获国家住建部房地产最高奖“广厦奖”。

核心子公司中天杭萧钢构,是中天集团、杭萧钢构和金科集团共同投资的一家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体系及配套产品研发生产为核心产品的公司,是集团顺应绿色建筑发展趋势,致力于未来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重大投资举措。

集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62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267人,注册一级建造师52人、二级建造师78人、注册造价工程师6人、注册安全工程师8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12人。

二、招聘需求

秉承“惟精惟一、允执建设”信念和“厚积薄发、如日中天”愿景的中天集团,积极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立志成为国内一流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服务商,因企业发展需要,2018年,中天集团拟招聘以下应届毕业生:

1、土木工程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中天杭萧钢构、中天恒基地产

建筑工程:6-7人,本科,男性

市政工程:5人,本科,男性

结构工程:2-3人,研究生,男性

2、建筑学或城乡规划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中天恒基地产、武广新里程地产

建筑学:2人,本科,男女不限

城乡规划:2人,本科,男女不限

3、机械与设备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中天杭萧钢构

机械制造及相关专业:2人,本科,男性

4、电子信息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方格智能科技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2人,本科,男性

5、营销管理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中天恒基地产、方格智能、中天杭萧钢构

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10人,本科,男女不限

6、工程管理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中天杭萧钢构、中天恒基地产、置信造价咨询

工程造价:2-3人,本科,男女不限

工程管理:3-5人,本科或研究生,男女不限

7、财会管理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中天建设

会计、审计、财务管理:8-10人,本科,男性优先

8、行政管理类

供职去向: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中天恒基地产、集团总部

行政管理或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3-5人,本科,男女不限

三、联系方式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文4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91;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138-01

美国标准协会(NBIMS)对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定义是:BIM是一个设施(建筑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的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为预制构件的原料,现场拼装时构件间采用特定连接方式的一种结构。它具有轻质高强、力学性能良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投资回收快、外形美观、可再次利用及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等一系列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厂房、轻型及大跨度结构工程、高层建筑工程等领域中。

1 设计阶段的应用

目前钢结构工程在设计阶段,因钢结构专业和BIM技术人才缺乏,导致设计深度不够、设计造价偏高;因设计方案不合理使后期施工困难,只能返工重新设计而导致投资增加等情况屡见不鲜。利用BIM技术按照设计图纸,调用“构件库”和“节点库”进行三维建模,录入构件、节点的参数信息,这在利于构件节点的深化设计的同时,还利于钢结构工程的可视化与信息管理。胡育科等人通过阐述国家推出的有关推广钢结构的政策,及当前钢结构推广的瓶颈和问题,提出了大力推广钢结构根本在于提升工程设计和应用水平;杨振方通过对TeklaStructures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阐明了TeklaStructures在不同结构中的详图深化设计功能及运用方法。结果表明,TeklaStructures的数据交互功能,及建筑设计、分析、出图、报表等功能,能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尚超宏等人通过实际工程,介绍了Tekla在项目中的深化设计流程、设计依据、深化中遇到的难点重点,突出了BIM技术对设计和后期施工流畅、经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运用BIM来解决深化设计中的问题,并优化设计方案是可行且有效的。

在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BIM软件中,TeklaStructures在解决节点深化设计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借助钢结构工程的BIM模型,一则能直观地向业主反映项目的建造过程与成果,对现场复杂的安装节点、难度系数高的施工工艺进行可视化三维技术交底,优化设计方案;二则模型自动生成的报表,能为项目和造价管理提供依据;三则模型在TeklaStructures中深化后可同其他软件进行交互,进行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查等。最终达到最优设计,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施工阶段的应用

目前在钢结构工程的施工阶段,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安全控制方面都存在问题:因工程变更引起造价波动;因预制安装工艺不当、装配安装顺序冲突引起工期延误;因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变形、碰伤或污染而增加造价,延误工期;因安全教育工作或安全措施的不到位而引起安全事故。利用BIM技术,对3D模型中的构件进行参数化管理,并进行3D模型与时间轴关联后的4D模拟施工、场布模拟等施工前的计划审查,以保证顺利安装,避免施工工序之间的冲突和施工安全问题,并纠正偏差确保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周慧恩等人通过对工业化钢结构的4DBIM虚拟建造方法的研究,提出用BIM部品库以及对软件插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快速、智能、高效地建模。之后基于4D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各专业综合后的碰撞检查,并模拟重点部分的可建造性以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达到多次虚拟建造优化和一次实物安装建造结合的效果;任玲华等人通过BIM技术在虚拟建筑及节点构造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借助BIM模型中精确的节点展现,能提高设计质量及施工效率,并能在随后的建筑施工信息流转中,利用模型制定计划、共享信息、指导现场;壮真才通过一栋钢结构办公楼工程,重点介绍BIM技术在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提出BIM技术在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成本、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施工管理能力;孙亮等人通过介绍BIM-QR系统中动态二维码的信息集成和管理功能,提出了此系统在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和钢结构制造、运输、安装进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基于BIM平台,实时跟踪并采集项目实际施工中成本、质量、进度的信息,录入3D模型中与模型结合转化为数字信息,并阶段性地与原施工计划比较,动态更新BIM数据模型后再利用BIM-QR系统对完工部分工程进行验收。这样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使项目各方能实时跟踪项目的在建状况,及时进行数据共享与意见交流,也使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确保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目标的实现。

3 运营阶段的应用

在钢结构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运营维护阶段所占时间最长、花费最高。传统建筑的运营维护系统一般是根据工程图纸,人工采集数据后结合Excel表格中设备系统的数据进行监控。这样的运维方式直观性低,时效性差,数据传递易丢失。BIM技术能将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数据资料完整地传递到运维阶段,为项目建立一份全寿命周期内数据动态更新的成长档案,有效提高运维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学者们对BIM技术在项目运维阶段的应用有所研究,但针对于钢结构工程运维阶段的研究却极少。胡振中等人通过综述当前国内外BIM运维的研究和应用,总结出已实现的功能、现存问题及研究空间;陈广军等人通过介绍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提出了多种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方案。但涉及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空间管理、物业管理、应急管理及能耗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

4 结论

BIM技术在钢结构设计阶段应用研究大多趋于可视化模型生成、深化设计、图纸报表生成、设计审查方面,而利用BIM技术进行可持续低能耗设计应用的文献较少;在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关注4D模拟施工、项目进度造价管理应用文献较多,而关于施工质量验收、安全文明施工、施工风险管理和物资管理、建筑垃圾的回收管理方面却并未深入研究;关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研究的文献较多,运维阶段的较少。未来应在设计中实现可持续低耗理念,施工中推广BIM5D平台进行全面的施工管理,运维阶段进行BIM技术在多方面应用的深入研究。建筑业的发展必然朝着“绿色高效”迈进,钢结构工程应充分利用其可回收、智能化、集约化的特点,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的生产安装形式,在大力开展BIM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培养BIM技术及钢结构设计的综合性人才,以推动钢结构的产业升级和行业变革。

参考文献

[1] 路丽华.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3).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文5

关键词:生态建筑 智能建筑 设计 可持续 集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1背景

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是经历了从屈服自然到征服自然直至当今社会强调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前,农业和农业时代由于人们所从事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农业林业畜牧业都是人们和原生的自然环境直接对话,这种关系是直接而单纯的在这种状况下自然的力量直接作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人类运用当地的材料依据适应当地气候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方式组织建筑。在人类对自然界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危及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人类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现实问题。

1.2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建筑

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

生态建筑是综合运用现代建筑科技、生态科学,以及其他各类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高效、节能、无污、无废、自然气息浓厚、协调共生、健康安全、生机盎然的居住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危机后代人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现人文、环保、经济适用等建筑原则。“生态”是生命、自然和活力的象征,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1.3建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浪潮推动下,建筑智能化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智能化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晶,它是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建筑,在建筑系统中建立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把系统需求、应用、目标、功能,同系统相关的各个要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信息共享、实时监控、综合管理等智能化的总目标。

进入21世纪,人们通过反思自觉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设计理念及文化观、价值观随之重新调整。对智能建筑而言,智能不是目的,而应是通过智能使建筑更加符合利于人居、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建筑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智能,而是功能、环保、节能、艺术和智能各个方面的统一。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对建筑提出新的要求,智能概念扩展为生态智能建筑。智能和生态是今日社会对建筑材料的两大需求,在实际中必须配合互补,不能顾此失彼,智能建筑设计与同时具有智能、生态功能的建材的使用,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生态智能建筑。这应该是智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21世纪世界建筑与建材的发展趋势。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m2,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建筑需用大量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使用的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切实做到节约使用土地、能源、水和材料,做好生态智能建筑的设计,意义和影响十分重大。

二、生态住宅智能化的必要性

2.1生态住宅建筑需要集成设计需要智能化辅助

“生态建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狭义来说,它专指符合生态学原理、与环境友好的建筑,广义来说,它不仅是生态学思想与建筑学相结合的产物,还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其主要内涵应包括三方面:第一,减少对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的消耗,减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二,构造适合人类健康、舒适生活的生存环境;第三,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其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不同的生态技术往往来源于各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和技术性能,它们之间的简单“叠加”可能并不会成功,而需要“集成”。集成设计可以整合各单项生态技术,使之成为~个有机系统,发挥各子系统的长处。在一定阶段,当各单项技术的提升已经很困难时,通过系统设计集成还可以提升整体指标。在实践方面,集成设计的理念也得到了很快的应用。比如英国建筑科研究院的生态环(Environmental Building)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为代表的示范建筑。这些示范建筑通过总体设计,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生态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展示了生态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而非最长的那片木头,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表达出了集成设计体系和生态建筑之间地关系。多项生态技术的叠加,成本可能会翻倍,但效果却可能非常细微。引入了系统集成的概念,生态建筑设计将不再注重于设备和投入的攀比,而专注于有限资源和技术手段的整合、集成。

2.2智能化生态住宅建筑的集成设计原则

1、集成设计需要系统思维,技术的叠加。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采用系统整合的方案要优于采用简单技术叠加的方案,即当各单项生态技术提升已很困难的时候,依靠设计集成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表现。依靠系统思维,建筑师解决问题的视野会开阔许多。在集成设计中,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去考虑可用的技术,因为在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中,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渗透、互为联系的。

2、集成设计体系,集成设计体系是一个开放的集成平台生态建筑的集成设计模式对于建筑师的工程学知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集成设计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的各系统、子系统需要随时容纳各项新技术、新产品,并对它们进行梳理整合。系统内各子系统或技术体系的更新、优化为将为系统扩展和改进提供可能性,并随时保证了集成设计体系的“版本”更新升级。可以说,建筑师并不需要去创造各项新的生态技术,但是需要吸收各项新技术,并将它们放到集成体系中去,以供不同项目去选用。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框架的建构生态建筑集成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是指建筑从产生至消亡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了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从生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目标出发,为了便于建筑师设计生态建筑,我们用系统整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结合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初步提出了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的六大系统:建筑设计优化、能源设计优化、材料节约及废弃物处理系统、环境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以及经济平衡系统,其中每个系统中又包含不同的子系统、技术体系和具体技术手段。

三、小结

依托集成设计的模式,建筑师可以有更全面的视野,能更合理地运用各项生态技术、生态材料和设备,使生态建筑能在全寿命周期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建筑。集成设计将使生态建筑变得不再神秘,不再奢侈,也将使建筑师能更主动、有效地进入生态设计。由上海市科委立项的崇明生态示范住宅的设计是我们应用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的一个实例,它高度集成了生态住宅优化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清洁能源与系统节能技术、建筑节水与污水处理技术、3R建材与固废处理技术、周边绿化及景观应用、住宅室内环境优化及模拟技术、E―home应用技术、建筑全生命周期分析等多项技术,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具体实施阶段。

参考文献

李明海 鲁娟.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6

罗国杰 原著 孟宪海.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冉茂宇 《生态建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11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范文6

关键词 电网调度 操作模式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一、电网调度一体化的必要性

国家的安全、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与电网的发展息息相关,但目前在我国电网以及止电源的建设相当不协调,同时脆弱的网架结构与各方利益主体间的矛盾激化越来越严重,导致电网的改革举步维艰,甚至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电网安全调度方面影响最大。

调控一体化模式就是指在某个地域建造一个调控中心,然后按作业半径设定合适数量的运行维护操作站,虽然变电站不要人值班,但是调控中心却要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而且在运行维护操作站也有少量的人,同时设备的监控、电网的调度以及遥控操作等管理及运行维护方面,都是需要调控人员的。当运行维护操作站接受到调度命令时,调控人员就要进行设备巡视和消缺,现场调度操作及应急处理等工作。

调控一体化模式不仅让调度中心账务设备的运行信息更加快速、准确且全面,还能快速的下达处理事故异常的指令,使得整个管理层次变得更加简单,大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该模式将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融合贯通调控一体化的管理观念

目前我国建设的调控一体化项目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太过于关注技术对整个系统统一的支撑,而忽略运行维护与管理方面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针对以上问题,就必须规范日常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两方面的全面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让调控一体化模式站在全面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角度上,对所有资源的配置、管理的规范制定、人员的整合及配置实行最优化处理。与此同时,管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监控调控中心,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为创造更适宜的管理模式打下基础,在技术的支持系统帮助下,就可以链接到各个部分的业务,高效率的实现一体化或者统一化。

在建设技术支持系统时,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战略规划,只有制定出优秀的计划方案,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最终目标,取得最大成功。要依据调度一体化的发展规模来建造相对应的支持系统,然后就是将生产技术系统与建造的系统联系起来,为该地域电网的生产运行供给支持系统,促使管理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使得技术更好的支撑这两方面,这样就完成了对电网调度生产运行和管理以及指挥中心,调整控制了各个部门。

三、关于调控一体技术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

调控系统是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一切基础,所以在对应的变电运行方面很容易出考虑不全面的现象,这也就造成了目前存在的监控技术及涉到的技术与调控一体化模式不相适应的状况,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恰当的关键技术:

(一)高可靠性技术。

集控监控业务是调控一体化模式所涉及到的技术支持系统中的一种,它可信地运行系统能在很高程度上保障电网的安全。许多调度一体化模式所涉及到的技术都包含在这种可信性类型的技术中,如监控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能有效的对各种网络设备以及工况进行监控,还能同步实现多个系统的监控,监控的功能不仅能大量的管理信息,方便调控人员的查看和监督,还能将异常或故障情况进行隔离与研究,可靠地、全面地保障系统的运行,它还同时拥有异地设备技术和系统级自备等系统备用技术。

(二)智能监视技术。

智能监视技术分为电网智能监视和电网智能展示两个方面。智能监视通过对多方面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提供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这样就可以分类和排序异常测量,提示和警告系统中脆弱的部分,这样就可以为运行维护人员在进行及时处理时提供方便,对于智能展示方面,它可以凭借三维棒图的方式来展示分析结果与电网潮流,使电网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三)高效灵活的运行管理技术。

调控一体化模式中的技术支持系统,不仅能服务于以前调度、方式和自动化人工服务,还能集合了监控、运行维护以及继保人员等服务。目前系统的操作和监视的控制,都是由责任分区技术来解决的。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通过研究调控一体化模式中的运行管理技术来达到调控中心各个专业各取所需的目的,这样不仅能适应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趋势,还能为实施县镇级配电网自动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语

调控一体化模式不仅能加强电网运行管理,还能最优化业务的流程,在提升人力资源使用率的同时,也强化了企业快速处理电网事故的能力,从而全面地提升电网的管理水准。尽管如此,在建设实施调控一体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对整个电网自动化改革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保证电网安全的条件下,还需加强对调度操作模式一体化的研究,从而探索出更加合适的调度操作模式。

(作者单位:郏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