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范文1
【何谓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就是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一个过程和方法。通俗地说,就是不再等有病才住院治疗,而是把重点前移到无病时的预防,以期不生病、少生病或生小病。相对消除或降低健康风险因素、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对中晚康复期进行综合防控的“三级预防”,健康管理应该再加上零级预防,就是从风险因素出现之前就开始预防,避免风险发生。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肥胖、恶性肿瘤等,现在我国的现状是18岁及以上居民中,仅11.9%的人经常锻炼,体重超重率约30%,肥胖率约10%;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高胆固醇血症者超过3000万;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
【体检不等于健康管理】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许多人每年都有体检计划,许多体检中心也对体检结果进行了健康评估,但进行一次这样的体检不等于就是健康管理了,这只能说是健康管理的一个环节。健康管理更重要的工作是对客户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精神状态、工作压力及家庭遗传等各个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结合体检结果找出其健康危险因素,提出包括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戒掉不良嗜好、缓解压力、规范治疗等方面的健康管理方案,并监督客户严格执行,定期评测效果和调整方案等。
【健康管理,需要全员的参与和观念的改变】
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范文2
将低碳理念引入到物业管理企业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业管理的发展。首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走向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就是实现物及其功能的保值增值,同样物业管理的概念就诠释了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其服务的不动产功能及价值的保值与增值,低碳理念体现在管理物、服务人;其次,物业服务企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推广低碳理念正是其发展中的一种表现。
1.1低碳城市经济的理论内涵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建立在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基础上,向着低碳的方向发展,利用碳中和的发展方法和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式的一种经济模式。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创造绿色环保概念,重点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点,即进行节能减排创新、重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核心。低碳城市指在一定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公众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广泛参与,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其途径是采用清洁能源和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产业,指导思想为低碳理念,实施基础为低碳技术和产品,主要对象为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城市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不奢侈浪费,使用的也尽量都是低碳的环保产品,城市里的公共基础设施也都是低碳环保的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生活习惯。
1.2物业管理行业的低碳理念
作为一个服务行业,物业管理行业中心是“以人为本”。低碳理念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应运,主要体现在为业主服务的过程中,主要侧重体现在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与追求,即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体验性”和对生活方式的“引导性”。从物业管理企业自身来说,低碳绿色概念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单方面控制能源的使用量及环境的污染程度,而需将其扩展到控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落实到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减少对环境影响等方面。
2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1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2.1.1物业设施设备的耗能较高
物业设备设施,传统意义上主要有建筑的给排水、暖气供应以及电气输送等等。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业设施设备管理主要是将出现问题的落后的设备转变为可以正常运行的设备,并且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现在建筑管理中融入了更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各种建筑中都运用到了现代先进设备,物业管理就有了便捷又复杂的设施设备管理系统,但是设施设备智能化的背后是成本的不断增加。部分物管公司认为,当建筑完工投入使用后,只要有空调或水电的师傅让物业设施运行起来就可以,却殊不知这样带来的严重后果,那就是会出现高能耗、设备损坏、恶化环境等问题。
2.1.2物业企业运行成本较高
由于物件的飞涨,使得电气水以及物业管理本身的成本费用增加,随之带来的就是物业收费会增加,业主不满意涨价,引发其态度不好;物业管理不仅需要顺应经济发展,还需注重环境保护,两手兼顾必然导致其运行成本高;节能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也需大量成本,这些成本的收回难且慢。这些都将导致物业公司发展步履维艰,服务水平自然下降,甚至会出现弃盘现象。
2.1.3商业物业运行状况较好
与小区物业相比,商业物业在其发展中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基金充足且技术人员充足,整体素质高,这些先天性的条件促进了它开展低碳物业、环保节能工作产生的效果更明显,更多的物业服务企业便更愿意接手商业物业。商业物业在物业管理领域居上峰,它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物业管理行业更上一个层次。
2.1.4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手段落后,重建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崛起,物业管理行业本应该随之发展起来,然而却出现了重建轻管的现象。物业管理重建轻管也是有原因的,如物业设施设备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已建成房屋的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缩短了其使用周期,无形中就引发了高能耗现象。总的来说,物业管理工作的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也较薄弱。
2.1.5物业行业政企不分,影响其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政企、政事混淆,这些都影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核算管理办法,部分小区及商业楼仍然采用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这根本无法满足物业管理的发展需求。
2.2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及管理存在问题
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将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然而让居民做到在家就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真的很难。另一方面,对于收集、清运及处置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其工作量很大,环卫部门对垃圾的管理也不会尽心尽力,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草草了事,没有将低碳理念真正引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此外,面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庞大又复杂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出现了分工不明确、问题多闲人多等问题,面对问题时你推我阻,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问题集聚,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没有起到丝毫的促进作用。
2.2.2商业物业、大型写字楼物业及高校物业的高能耗
公共场所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决定了其本身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能耗场所,但是,个人对待这些公共物品不会像对待自己的东西那样小心翼翼的爱惜它、爱护它。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水在涓涓流淌也无人问津,换做是自己家的水龙头谁会让它一直流水?对于这样的公共物业在管理的时候相对较难,它的高能耗给城市带来很大的负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2.2.3居民的高碳生活方式及观念难以转变
首先,生活在高质量、快节奏的当下环境中,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更是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便,如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等,它们也逐渐成为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这将导致高能耗、高排放。其次,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些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至始至终难以改变,所以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来发展低碳模式阻力重重。
2.2.4低碳产品的市场阻力
高能耗的社会固然需要低碳产品为其减负,但是,一方面我国的“低碳产品认证”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低碳产品繁杂,管理不到位,部分企业为谋取私利而开始炒作“伪低碳”产品,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低碳产品的高成本也令消费者难以承受,主要表现在设计含量、技术成本、安装成本、维护投入及推广费等方面,但是多数消费者依旧选择了传统产品。2.2.5城市规划建设滞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高速运转,一个城市的建设是否完善关键取决于它的规划是否合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为每一位居民提供了温馨的生活环境及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规划并不完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城区扩建,而对于老城区的改造、城市环境及绿化整改、历史文化景区的维修与保护等方面做得是微乎其微。
3物业管理角度的城市低碳经济
3.1废品分类回收处理,加强资源的二次利用
物业公司需要承担居民的垃圾处理的监督工作,还有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与小区有关的街道和社区必须把这些工作纳入小区管理的工作内容中,并且制定明确的标准和目标,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和考评。小区要处理的垃圾在进入垃圾处理的体系中后,必须是分类的垃圾。物业公司等管理单位需建立小区生活垃圾管理服务站,将小区保洁、垃圾分类和收集运输集中一体,推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3.2安装环保低碳且节能的设备、健全物业管理法规
第一,熟练掌握各种环保节能设备的操作和安装维护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能,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并且通过科学的力量进行操控,使区域的舒适度得到提高,为居住的业主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宣传渠道,倡导业主积极参与到节能活动中;通过绿色物业管理,提升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及竞争力,从而在业内提高发展水平。第二,以供水、供热和供电等相关行业管理网络为基础,组织建设国家级的网络管理平台。对于现有的建筑,可以由政府节能管理部门进行能耗统计和审计,并提供一个开放的信息监管平台,为节能改造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第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低碳物业管理制度。在物业管理方面,特别是低碳环保这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低碳物业管理行为需要法律引导和制约,不仅能为处理纠纷提供相关依据,也为业主与服务企业的责任和利益划分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
3.3引领低碳节能理念进入社区文化
首先,可以将企业的良好形象与公司的良好业绩与低碳理念结合,进行推广宣传;其次,可以将低碳节能理念与业主的生活结合宣传,并且策划活动,让业主得到收益,并且进一步感受到低碳带给生活等改变和好处。物业管理公司通过给业主灌输低碳生活的理念和价值,在业主内部大力推广,逐渐延伸到社区之间,实现更广范的普及。再者,加强社区绿化和屋顶绿化,为业主树立绿化节能的好榜样,并提供专门的低碳服务,把居民的生活融入到低碳的氛围中,使业主自觉感受到生活中低碳的益处。
3.4提供低碳服务,带动低碳消费
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低碳服务,不仅是房地产的后期服务,更是为居民提供的低碳生活服务。服务企业可以在居民区内设立自行车租赁点及修理点,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污染;还可提供空调清洁服务,减少碳的排放量;总之,物业公司应就低碳这一主题,以身作则,为业主树立榜样,并引导业主积极使用低碳产品,另外,还可以与低碳产品厂商合作,达到互利互赢。
3.5物业管理公司提前介入,利于城市建设和规划
物业管理公司在前期介入物业项目,为物业节能管理提出实际方案。提前介入是物业公司的基础工作,不仅可以对物业规划和功能布局提供建设性意见,还应在整个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提出合理意见,并且制定与项目符合的维修保养计划,为日后低碳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4结语
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范文3
重视以前瞻思考为指引的顶层推动为第一种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如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围绕城市智能运转、企业智能运营、生活智能便捷、政府智能服务等方面,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智慧城市是重点着墨的部分,形成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重点工程及产业专项。这种路径需要政府立意高远,在充分激活市场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考虑到市场功能的缺陷之处,从而防患于未然、绸缪于未雨。智慧城市规划应立足于顶层设计的高度,规划建设途径、创新方向及发展战略,确定清晰明朗的任务书、路线图和进度表,有效指导建设。
还有一部分城市将转型跨越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长期积累的问题愈发突出,已经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转变的关键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并以此作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如天津市智慧天津战略部署中着力培育若干个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快速摆脱旧有发展方式。杭州市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沈阳市借助智慧城市建设,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打造生态沈阳。
创新社会管理是面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这种路径将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全方位拓展社会管理的视野,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如南京市通过构建智慧南京,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西安市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落实到民生领域,切实推动公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改善。
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 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程度;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c)-137-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的报道很多,对高血压控制率的文献报道也很常见,但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调查并用于指导护理实践未见报道。对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水平,促使其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觉的遵守医嘱、提高高血压的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2005~2006年,在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参考中西部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组统计的“高血压患者知信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率90%。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
高血压患者对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了解和重视程度不理想。如对超重、肥胖的正确认知率为 55.6%,吸烟的正确认知率为51.9%,高盐饮食的正确认知率为26.9%,中度饮酒的正确认知率为44.4%,高血脂的正确认知率为41.6%。
2.2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和高血压控制程度之间的关系
见表1。患者的高血压标准采取WHO的标准,即血压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血压。
表1 对控制高血压的措施认知和血压控制的关系(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患者对控制体重的认知与血压的控制无统计学意义外,对其他危险因素的认知和血压的控制都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程度与高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
见表2。在调查中按患者的认知程度对患者进行评定,对表1中危险因素认知并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5~6项的为优;3~4项的为良;1~2项的为可。根据体检和实际情况认定其血压控制状况。
表2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及血压的控制率(例)
经?字2检验,?字2=11.329,P
3 讨论
3.1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医学研究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的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1],本调查显示只有47.6%的高血压患者知道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肥胖、情绪波动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说明高血压病人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提示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反复多次的强化学习和健康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医嘱、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或减少加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2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控制措施的认知,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
高血压作为一种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其发生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所以提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高血压控制措施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按时、按量、按次数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减少总热量的摄入,保持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坚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酒。同时应注意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均可引起高血压。故提示护理人员应从高血压患者的社会环境、身心状态、心理因素同时着手。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并分析了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与高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用于指导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延缓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范文5
[关键词]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34-02
2009年4月,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定,纳入《卫生部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慢病综合项目》在昆明市的3个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实施社区慢性病的综合干预和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该项目是一套专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并可与社区其他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常见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通过1年的工作,干预初显成效。本文将该项目对高血压、体重管理的结果介绍如下,以探讨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项目管理居民1 501名(干预前1 503名、干预后高血压死亡1例、糖尿病死亡1例)。年龄:男性18~85岁,平均(47.31±4.21)岁;女性20~80岁,平均(48.55±4.52)岁。男性935例中高血压184例,女性566例中高血压116例。
1.2 方法
①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将信息录入项目管理系统,自动筛查出该个体属于一般人群、高血压患者,还是高危人群,见表1。②通过人群分类管理进一步采集人群个体身体活动、膳食、烟酒 、家族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各类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各类个人健康评估报告,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的现实状况和暴露水平,并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和疾病改善指导方案。③社区干预措施:健康教育(采取社区知识讲座、黑板报、发放相关资料等给予认知干预)、营养干预、运动指导、身心健康指导、血压监测和服药指导等。④定期随访,动态掌握和管理人群健康状况,在管理效果评估的基础上,与管理对象共同调整干预行为和治疗方案,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跟踪评估、指导和管理过程。
对于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个体(BMI≥24 kg/m2伴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系统自动建议参加“体重管理”。 BMI 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进入“体重管理”的服务对象,将得到包括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两方面的服务。评判标准:管理1年后,BMI由超重转为正常或肥胖转为超重有效,BMI无变化或BMI由超重转为肥胖无效。
对社区居民进行2次血压测量,结果录入项目工作系统,正常血压:收缩压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内容:①膳食指导,特别关注食盐总量,包括烹调用盐、酱油和加工食品等中总盐量的摄入,以每人每日6 g作为目标,帮助和鼓励患者逐步降低摄入量并达到目标;鼓励患者坚持多吃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的摄入量要适当,膳食脂肪供能比不超标[4]。②身体活动指导,要结合患者血压分层结果,确定身体活动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运动项目的种类、活动时间和强度等的确定,要让患者掌握运动禁忌,防止发生意外。③限酒指导,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告诫饮酒的危害,帮助其建立戒酒的决心并逐步采取行动。④戒烟指导,对高血压病情越严重者,越应加强对吸烟者的劝阻和戒烟指导力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随访前后人群体重比较及高血压控制情况见表2、3。
3 讨论
当前,各种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百姓健康的主要疾病。将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在社区实施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中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职责与作用: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积极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慢性病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个体差异很大,同时患病危险因素与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因人而异进行干预可能行之有效。由于高血压等慢性病是生理-心理-社会(家庭)因素所致,为了减少不良的社会(家庭)因素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应当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以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对他们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
显然,在入组人群初始资料筛选、后续随访管理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生活方式、运动指导是慢性病防治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每一位居民进行信息资料的详细采集,在资料采集中,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相关慢性病防治知识讲解,个体高危因素分析,帮助制定改进措施,随访中给予具体的指导,效果明显。本中心通过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项目对高危人群和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干预,高血压控制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管理前后有显著差异。说明,高血压患者经规范化管理,对疾病的认知、服药的依从性普遍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在管理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发现:①新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和年龄在4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稍差,这是项目管理中的难点、重点。②随访不及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做到主动、及时管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运动的缺乏,超重和肥胖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本中心共对筛查出的156例超重、肥胖患者进行了管理,体重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①本社区干预工作还做得不到位,②管理对象的依从性还不高,还未意识到体重超标对身体的危害,③统计处理未按管理对象的实际体重进行统计处理也是造成体重管理无显著差异的原因。应加强项目管理者的运动指导,饮食的干预。适当的体力活动既有降压作用,又可巩固药物的降压效果,合理膳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少吃高热量食物,减少肥胖等高危因素。
结果表明,通过社区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有效地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科学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饮食方式得到推广,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公元,黄小平.深圳社区慢性病防治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1992.
[2]李文玲.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J].2009,25(11):1742-1743.
[3]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2):24-25.
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范文6
关键词:动机性访谈;自我管理行为;冠心病患者;跨理论模型
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致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认的人类健康主要杀手之一[1],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的发生不但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生活幸福指数[2],主动建立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效的疾病管理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3]。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患者自觉自发地维持健康行为难以实现,因此,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冠心病的复发风险是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跨理论模型,将动机性访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76例冠心病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WHO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排除有严重并发症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⑤神志清楚,能进行有效沟通;⑥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0.79±5.75)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70.24±9.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通^强化参与者的目标、信念、恐惧、希望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冲突,改变患者对问题行为的认识、情感和反应,使参与者充分意识到行为改变的必要性,增强行为改变的动机,促进行为改变从低阶段到高阶段发展[4]。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是根据行为对象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达到有效帮助患者改变或建立健康行为的目的[5]。对照组住院期间采取常规说教式健康宣教,发放疾病宣传手册,根据疾病特别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等。观察组除常规教育外,主要以跨理论模型为架构,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实施者由5名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组成,其中1名为江苏省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访谈前,对患者的基础情况进行基线调查,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便于访谈实施。为确保观察组访谈的连续性,每1例患者均建立健康记录,每月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提高访谈的准确性。
1.2.1前意向阶段 此阶段为患者入院初期,自身无主动改变行为的意愿。本次研究对象以年老病患居多,主要介绍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提供疾病的健康知识手册,手册以图片资料为主,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便于患者阅读及理解,知识宣教主要以护士对照手册宣讲为主。同时,通过"找错游戏"与患者探讨规律运动、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自我监测对控制病情的益处,强调缺乏健康行为的危害及疾病复发的危险,激发患者改变行为的内在动力,推动患者从前意向阶段向意向阶段过渡。对于访谈中患者不正确的见解,不予以直接批判,以免引起抵触情绪。
1.2.3意向阶段 此阶段为患者病情稳定期,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开始考虑如何改变这些行为,但尚未制定行动计划[6]。针对此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以成功事例的引导为主,帮助患者坚定改变行为的决心。在访谈开始前,搜集成功案例31例,进行归纳和总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结合患者特点,选取近似实例2~3例讲解,提高患者的认可度,改变患者"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念。对于患者积极的态度、微小的改变予以充分的肯定,强化患者的改变动机。
1.2.4决策阶段 此阶段在患者出院前1 w开始,患者住院期间健康行为的建立主要依靠于医护人员的督促,自主性相对较弱。此阶段主要围绕自主健康行为的建立,与患者共同商讨、制定符合个体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健康计划,计划的确定需要与患者进行反复推敲,以确保计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将健康计划的内容告知家属,争取他们更多地支持与帮助。出院前将健康计划制作成卡图,便于患者记忆、执行。
1.2.5行动阶段 此阶段于出院后1~3个月内完成,此阶段的患者有较强的自护意识,是建立健康行为的关键时期。护士通过电话随访密切关注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方式,帮助患者辨识不健康的行为,特别是饮食调整、用药指导、自我急救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了解健康计划执行的情况,对健康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患者的执行力。
1.2.6维持阶段 此阶段于出院后3~6个月内完成,此阶段的患者已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的重点主要以强化行为为主,通过每2w组织1次"小小讲"、互动会谈等形式,帮助患者进一步固化健康方式。一旦出现自我管理行为退化,及时给予干预,分析回退原因,重建积极健康的管理模式。
1.3应用技巧
1.3.1开放式提问 主要运用于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使用开放式问题引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观点与感受,便于干预人员获取更多的信息。访谈小组共罗列出15条开放式提问的问题,内容涵盖对疾病的认识、日常的行为习惯、期望达到的治疗效果等。
1.3.2反馈式倾听 需要护士具有较好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6]。在访谈中对患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重构,再以总结性的方式反馈给患者,在确认获取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和固化,为后期行为改变做铺垫。
1.3.3过渡性总结 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共同与患者对当前状况进行回顾,将良好的健康行为予以鼓励,不良的健康行为予以指正,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进而主动参与健康行为的构建。
1.3.4关键问题提问 对改变行为可能遇到的阻碍进行提前预判,通过关键问题的提问,重点了解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自信心及准备程度。
1.4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1血脂情况 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的变化情况。
1.4.2患者的自我效能 使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测定,该量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orig等设计,用以了解患者对管理自身疾病时执行某一特定活动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及自信心情况。包含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与医生的沟通等内容,采用1~10级评分法,总分为各项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7]。≥7分为高水平,
1.4.3复况 通过电话回访、家属反馈了解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内的再次入院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使用χ2进行比较。以P
2 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与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2.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复况比较 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内再次入院5例,出院3~6个月内再次入院2例,共计再次入院7例 (18.42%);对照组在出院后3个月内再次入院8例,出院3~6个月内再次入院8例,共计再次入院16例 (42.11%),干预后3个月内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3 讨论
3.1动机性访谈在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依赖医生、药物、护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9]。由此可见,患者的自我管理比住院治疗来得更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动机性访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也具有一定的效果[10]。本组研究对象主要以年龄居大的患者为主,获取保健知识的意愿很迫切,通过干预获得较为满意的收效。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易于患者理解与接受,在访谈时的言语均以简明易懂为主,同时兼顾地方方言,使患者更加能够理解透彻。
3.2动机性访谈在实施过程中对访谈者的要求 动机性访谈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咨询方法[10],区别于传统的说教式健康教育,侧重于强化患者改变行为的动机。对于患者而言,只有极具说服力的指引,才能使患者信服,从而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为此,需要访谈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11]、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敏捷的应对能力,能熟练应用访谈策略引导患者改变自身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行为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帮助患者建健康的自我管理模式,建立和睦互信的护患关系。
3.3动机性访谈在实施时间上的思考 动机性访谈是一项动态连续的护理过程,在选取合适的访谈对象后,需在住院期间完成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探求访谈切入点,在住院期间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健康行为的初步构架。从实施来看,自我管理的持之以恒更为重要,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更为关键。同时,从复况的统计数据发现,长期而持久的互动干预更加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可以将动机性访谈贯穿于延续性护理工作中,提高慢性病管理的质量。
本研究基于跨理论模型,对观察组进行动机性访谈干预,经过6个月的干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复发住院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机性访谈可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矫正错误认知,有效促进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提升,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可延续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出院后护理中。
参考文献:
[1]熊琴梅,周琼琼,刘勇,等.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1):27-30.
[2]张文娴,智华,邓春.国内外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8-9.
[3]谢博钦,徐丽华.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及其预测因子分析[J].杂志,2011,28(3B):3-7.
[4]Ma C,Zhou Y,Zhou W,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counselling on hypertension care[J].Patient Educ Couns.2014,95(2):231-237.
[5]Johnson P,Fallon EA,Harris BS,et al.Body satisfa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 for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change[J].Body Image,2013,10(2):163-174.
[6]方乐,张新卫.动机性访谈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78-1080.
[7]林琳,易琦峰,李颖,等.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水平相关性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21):61-63.
[8]齐慧莉.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的调查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54-55.
[9]刘丹丹.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