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文1

关键词: 色彩教学 色彩运用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

一、重视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色彩训练和学习,因此对于色彩的感受大多为本能的认识。这些认识大部分和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类原始记忆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对色彩没有认识的基础上,往往他们的感受来得更直接、更感性,这是成人无法比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画出来,完完全全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

在一年级色彩教学中,当我给出大自然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说说其中都有哪些色彩时,我预想的答案没有出现。学生给了我很多意外的答案,如花朵上的颜色,不仅说出了花朵身上的颜色,还给出了花瓣尖端部分的颜色,这是成人都很难观察和感受到的。

二、色彩基础知识传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的基础知识相当丰富,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点的内容结构,采取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手段,从而让他们在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如在《三原色三间色》一课中,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几句话就概括了,如果平淡无味地直接告诉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它肯定不会形成具体的印象,更谈不上理解。这节课上,学生认识到了原色调配间色的过程,明白了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效果还算理想。在随后作业中,问题逐步出现了,很多学生面对水粉颜料感到盲然,经常忘记如何调配,或者根本想不到调配颜色进行绘制,往往直接用颜料中已有的间色绘画。这就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只让学生知道这些色彩的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动手运用它,进而熟练掌握它。

在美术色彩如何传授的问题上,总结出以下几点:1.切不可把色彩的基本知识不求理解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知道意思,又要学会、学懂、学得明白。2.现在美术课堂教学日渐依赖多媒体设备,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在精美的、煞费苦心的课件背后,教师是否真正了解它带来的效果呢?就本节课而言,第一次课,我觉得过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没有实际感受到色彩活跃在纸上的魅力。在第二次教学中,我适时改变了教学思维,将美术课堂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就像工艺师傅手把手教徒弟一样,我一边做一边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会到了纸上艺术的魔力,更直观地了解了相关知识。3.教师作为一节课的“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应关注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心理感受,及时的沟通与了解是上好每一节美术课的关键。本节课中我在学生动手调色的过程中,不断巡回指导学生,每每有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我都及时解答,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做到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课解决,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对绘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站在学生视角,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在目前色彩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和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导致实际运用中表现不佳,浮于理论层面。色彩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法的同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法,以便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画性格》一课中,我大胆将课堂放手给学生。首先,我让四个组长自主讨论每个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然后让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接着我让他们根据记录下来的内容,用色彩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性格特征。在这之前,我并未讲过每种色彩表达的性格特征,所以学生脑中没有固有理论知识的束缚,很多都是发自内心的对色彩的感受,以及互相讨论交流出来的结果。比如,很多学生都认同“红色”代表“爆性格”,“蓝色”代表“文静性格”等。这些结论与书本上传授的知识相似,但是这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发现学习而来的,更深刻,并且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2.利用好范画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7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其价值主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创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生识图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教材纲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魔幻的颜色》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认识并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色彩知识学习及相关的调色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后给每个小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图像,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寻找图片中的色彩,感受生活中色彩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将空白的图片发给学生,请学生“借”来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上色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心情,更好地享受绘画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美术素养。

二、巧妙应用教学技巧,增强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段的美术教学中,都会渗透一些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论性太强的技能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巧妙运用一些教学技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将这些技能由难变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轻松掌握。

例如,在《主次分明的构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绘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拼图或添画的方法将画面中的主体放在显眼、重要的位置上,还可以搭配上动画课件的巧妙运用,将构图知识进行生动化、形象化。如首先将蔬菜、水果的图片运用复制、粘贴等手法进行导入,接着运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改变画面的构图。通过不同角度的演示,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构图,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构图方式。画面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不断地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成具体、客观的可视现象。

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技巧,整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教学内容安排得生动、有趣、形象,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表现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不断提升。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在学生的作品展示中,教师都应该及时地给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自身的存在感,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作热情。同时,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美术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大部分客观的事物都能够成为学生进行描绘的对象。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要有针对性,不要流于形式,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而积极的审美观。如在《染纸》的教学中,学生对宣纸的特殊浸染效果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对学生这一热情行为应给予肯定,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操作平台,适当地给予指导,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动手尝试,从而积极自主学习新知识,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文3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教学 教学管理 策略探讨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创新性素养是衡量人才核心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创新素养的激发与培育是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创作基础技能,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视角观察,以创新的思维剖析。在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手法进行创作,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他们的创新素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渗透课堂教学以创新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协助作用,牢牢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学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加强创新理念的渗透,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改革传统的效率低下、模式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自觉地将具有现代气息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思维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启迪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的分析研究,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等多维教学目标,从而在各个维度上都渗透创新理念。

例如,我曾在某次美术课中引领学生对“漂亮的房间”这一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模拟绘画时,以注重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思维指导,提出:“这个作品,你们感觉美不美?”“作品的美术体现在哪些方向?”“作品中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自身家里的房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家具、物品应该如何摆放显得更具和谐美?”“如何让让室内的色彩协调起来?”……如此,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让他们以关注日常生活细节为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凸显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放飞他们的想象,对漂亮、美丽的房间创新地感受,由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和创新认识从根源和潜在潜能说,每位学生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潜能,只需求教师引入适当的手段或手法,对他们潜藏或处理沉睡状态的创新元素加以激发、开发和利用,便可以瞬间得以激发和释放。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所做的“摘苹果实验”便是一印证,他故意将成熟的大苹果置于来往行人较多的某树枝上,其高度处理在人们跳跃之后摘不到的位置,然后躲藏于某个位置进行观察,发现很多人都曾惊喜地发出了苹果,然后试图跳跃着将其摘取,可是很多人通常跳跃着尝试多次失败之后走了,有两个人经过该处,发现以后也尝试着跳跃摘取失败后,其中一个人说不行得创新方式才行,于是他们发现接近苹果之处有一个很好的攀爬点,从那可以非常轻易地摘取到,于是他们成功了。这个实验充分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是需要激发的,同样在小学美术中创新思维与能力也需要激发,教师要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例如,我曾经引领学生就“春天的色彩”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并不以绘画为主题开展课堂导入,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为引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参与率,接着我提问:“孩子们,春天来了,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春天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很快充分调动起课堂教学氛围,孩子们迅速开动脑筋、打开思维,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春天来了,燕子来了。”“大地苏醒了。”“小草发芽了。”“大地变绿了。”“柳树也发芽了。”等等,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创新性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美术素养。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创新美术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回顾当次课所学习的内容,创新地组织美术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还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由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培育和不断发展。

五、结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育,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注入小学美术课堂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文4

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我认为评价学生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学生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如海底怪鱼长出翅膀飞上蓝天,恐龙复活统治地球,汽车能上天入地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

如何把学生引入美术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其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美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小学生绘画是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结构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自身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小学生认识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辅导学生绘画是要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愉快的情感。特别是创造才能得到锻炼。如果辅导老师在学生期间教授“技法,技巧”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绘画变成一张张概念的作品、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学生在发育时判断能力较弱,手腕,手指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眼、脑、手三者的配合不完全协调,其绘画基本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作品在成人看来毫无章法,但这恰恰是他们纯真心的显露。小学生绘画的主要特点就是重兴趣,意趣,在某种程度上舍弃形似,造型上多用夸张,变形手法,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所决定,他们看到的东西决不是画面上所表现的东西。在小学阶段教师注重教一些绘画上的技法和技巧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过于注重技巧,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会使得小学生因为老是体验不到成功与满足的愉悦而对绘画失去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中应多加引导,善于发现,而不能光教技法技巧。在小学初期阶段要以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设计要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训练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并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育。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与锻炼小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象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的能力。小学生普遍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色彩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不拘一格,参差错杂。这是儿童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认识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辨别能力,在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调色的技能,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观察美、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

六岁以上的儿童大脑重量已经非常接进成人的脑重了,他们对周围的生活观察越来越细致。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取代了意识动作思维,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时的儿童,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概括性增强了,灵活性也更大了。这也促使儿童有了独立满足自己需要的意向,他们需要画自己的画。所以教师要尊重小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全部感官和大脑,去面对要画的内容。小学生画画要借助写生、临摹、速写、默写等绘画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但是,如果把这些方法作为唯一的训练手段,会使学生养成很多弊病,会助长小学生的依赖性,造成不对照实物或图象就不能作画的恶果。因此,必须辅以默写及其他绘画方式的练习,以巩固提高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不断积累众多的生活感受。使小学生形成概念、尝试练习逐步形成对绘画的正确思维方向,并将之纳入学生绘画写生的知识体系。在掌握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绘画知识向写生能力转化,使他们体验美、接受美、联想美、塑造美。

小学生绘画的内容有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和欣赏绘画。命题画就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意愿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确定内容的绘画。装饰画是以花纹装饰某个物体的绘画,这种画的构图要求有一定规律,整齐、对称和有节奏,体现出图案的美。欣赏绘画就是让学生学会看内容健康、形式优美的画。小学生的命题画和意愿画应交替着画。装饰画可以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方位,如几何形体的中心、角隅和边缘,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画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欣赏绘画揭示给学生一个道理:美术作品无唯一标准、无固定画法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从个人情感体验出发,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不拘泥于一条途径。美术教学中的迁移拓展知识不仅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应用,而且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延伸。如欣赏艺术大师们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不同手法的头像作品:线面结合的写实作品、夸张变形的卡通作品、简练概括的简笔画作品;有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浮雕肖像作品、版画肖像作品等。孩子的各种基本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多种思维的迁移,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自然也会同时得到提高。要想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没有高水平的基本能力做后盾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学生的美术创作,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育性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小学生不喜欢美术。因此美术教学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艺术思维才能、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而且提高了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对事物美丑的识别力、对美的事物的创造力,以及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思维素养和综合思维素质。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研究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研究,对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艺术可以教么?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他还提到了一则《癞蛤蟆的诅咒》寓言。从而论证了他的关于艺术技巧的不可传承思想。他认为:人类的心灵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理智与直觉。直觉是人类的天性,儿童的直觉远远超越了成人的直觉,因为成人往往会被经验、理性的感知所束缚,新掌握的技巧往往会脱离意识的控制,成为第二天性。笔者认为: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言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革新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出现的三种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美术课只起点缀作用,可有可无。其二、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实为应试教学。其三、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 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探索、创造性写实技法训练,也是相对可行的。当然,我们反对那种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正如本人上面所述,由于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目前大多数学校中依然得不到实施,因而也导致多数爱好美术的少年儿童,由此失去张扬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也埋没了众多具有绘画潜质的孩子。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也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某种潜在意义上的伤害!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文5

在新时展进程中,为了使教育工作适应时展变化,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社会和谐有序、国家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我国教育部门进行了相关教学体系的改革并进行明确规定。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共包括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图像阅读、审美判断五大内容。其中“文化理解”主要是指帮助学生积累美术知识,在视觉的基础上对美术底蕴、思想情感等进行了解、领悟;“美术表现”主要强调实践性,学生在艺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美”,体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意实践”是指学生在具备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形成自己的艺术思维,将创新思维、开放性思维等融合到“美”的创作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体现;“图像说读”主要是指在视觉欣赏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通过丰富的体验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审美判断”主要是指学生在现有美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思想观念以及美学等进行美学判断,形成自己的判断体系,如美是什么?艺术作品中的美体现在哪里?

2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学生丰富美术内容,增加知识储备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美术显现出来,可见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内涵,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加强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入培养美术能力。例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使用不同色彩、不同结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使用水彩、蜡笔、油画棒等工具,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欣赏、分析不同类型的作品,如山水画、水粉画、水墨画等,指引学生了解、掌握不同类型的色彩、结构、线条等,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相关知识。

2.2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品德

在小学美术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是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探索美术作品的奥妙及内涵。艺术学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其拥有独特的魅力,学生可在艺术海洋中寻求舒适的学习方式,同时还可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解除疲劳,有利于学生发现作品或事物中的美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使其面对繁琐事情时有良好的心态及应对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2.3有利于发掘学生的美术潜力

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会拿起画笔在家里随意“乱画”,最终呈现出来的画作也是多种多样,涵盖了孩子无尽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当家长面对这类情形时往往会因家里变乱而生气、恼怒,但这一现象正展现了孩子的美术潜力,花费精力认真培养孩子很有可能会在美术方面有一番作为。小学时期学生年纪较小,拥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与接受速度,因此教师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活动正好利用了小学生这一特点,有利于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参加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潜在兴趣及能力。

3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

虽然在学生美术学习道路中小学美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教学难点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造成阻碍。3.1美术学科不受重视,长期被忽视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在美术理念上有不同异议,同时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缺乏全面认识与理解,因此社会中普遍存在美术学科不被重视,长期被忽略的情况,这一问题是小学美术教育遇到的最大困难,同时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方面。一方面学校缺乏专业从事美术行业的教师,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以及积极性都比较高,其中也包括美术学科,但由于大部分学校更加重视文化科目,即使设有美术课也没有为其配备专业美术教师,普遍由其他学课的教师代为讲解,而其他学课教师相关美术知识较不专业。另一方面,部分学校虽然设有美术课,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美术课均被其他科目教师所占用。学校和家长都认为学生应学习文化科目,像美术课一类的艺术学科可有可无,因此美术课长期得不到重视,这对学生培养美术兴趣造成不利影响。

3.2教师教学思维落后,知识结构不完善

美术学习的入门阶段就是小学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艺术思维的重要时期,因此学生是否能够学到有价值的内容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在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些美术教师拥有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其教学水平却较低,教学思维及教学观念落后,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不少美术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同时在教学中比起理论讲解,更加重视美术技巧,或者向课本内容倾斜,忽视实践。另外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于新教学风格、方法、模式等比较排斥,同时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将学生的主动地位转变成了被动地位,从而使学生积极性降低。除此之外,美术教师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大部分美术教师都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但很多教师对美术的理解也仅停留在表面,知识不丰富。美术学科不像其他科目一样仅涉及单一内容,美术内容多种多样,各方面都会涉及到美术知识,因此教师不完善的知识结构难以很好的讲解知识内容。

3.3评价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后,都会对学生自创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而多数教师仅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评分,但在评分会不会对学生进行讲解或说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分数较低的学生造成打击,降低了自信心与积极性,学生即便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但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无法对自己作品进行修改、调整。

3.4小学美术教学缺乏硬件设施设备

由于美术科目得到的关注及重视程度较低,学校想到获得充足的硬件设施设备具有一定难度,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缺乏足够的美术用具,同时教师也没有充足的美术器材进行教学。另外部分小学甚至都没有为学生提供美术教室,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没有师资力量、没有设备、没有多媒体等。小学美术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对美术教学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同时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

4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的应对对策

4.1提高对美术的重视,强化素质教育理念

在培养人才方面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提高对小学美术的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美术内涵及重要性,使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意识到美术学科对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渐渐改变对美术的偏见。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应给予支持与帮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虽然我国早已开始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受传统教育模式及观念的影响,目前教育市场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一现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素质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表面或倡导中,应逐渐建立起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教育体系,同时加大对应试教育的改革,积极贯彻素质教育,从而扩大美术教育市场。

4.2采用多元化的小学美术教学形式

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引入新型教学形式,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手工、雕塑、不同类型作品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及内容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66知识文库2022.03(下)与美术教学活动,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另外,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明确教学目标,收集各种类型教学材料,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集中。除此之外,教师可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学习,从而使学生感到被重视与高度参与感,帮助学生渐渐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审美水平。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3完善评价体系

小学美术教学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评价环节。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优缺点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应根据其开展教学活动情况对学生理解情况及掌握效果进行检测。教师应定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根据情况对教学手段进行调整、优化。另外教师应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并将其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情况进行了解与评价时,可采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在完成评价后,要及时讲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引学生进行修改,以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4配备专业教学设备,完善学习设施

专业美术教学与学习设施是小学美术教学不可缺少,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前提。首先学校应组建专业美术教师团队,为学生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应为学生建设专门的美术教室,并提供充足的画笔、水彩等工具,同时为教师配备足够的教学设备,使学生与老师感受到美术的学习氛围。基于专业教学设备,美术教师可准确的传达想要表达的内容,使学生更快的理解与掌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5鼓励学生动手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表现”作为重要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表现中,对于一个艺术作品,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欣赏,同时还要掌握“美”具体体现在哪里,积极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自主操作提高对艺术的认知与感悟,将抽象的艺术内涵转化为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事物。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从“美术表现”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推进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讲,刚刚接触美术创作,想要给出完美的作品具有较大难度,同时创作概念缺失、表现能力不足以及并未有明确的创作方向等因素都会给学生艺术创作带来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名家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指引学生进行临摹,在掌握基本的创作概念与意识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另外,教师要对每位同学进行充分了解,因地制宜的实施教学策略,使学生的不同艺术追求都能得到满足,如有些学生比起绘画则更喜欢书法;而有的学生对陶艺更加感兴趣等,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掌握,基于此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在自主创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4.6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美术作品普遍都具有趣味性、独特性,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欣赏艺术作品,促进身心发展,进一步实现学生潜力的挖掘。可见,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创作优秀作品奠定坚实基础。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不同,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美术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理念。另外美术教师要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以及自我发展机会,让学生主动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加强小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美术理解,塑造学生艺术涵养,在实际学习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绘画技巧、欣赏方式等等,指导学生进行美术许学习,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不同见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结语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范文6

【关键词】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渗透德育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2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厨房》一课,先让学生看看学校的厨房,再看看画家笔下的厨房,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2 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看戏》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一些戏剧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戏剧之中,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纸卷魔术》一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画面,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3 注意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