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对外汉语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对外汉语教学范文1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保证与基础
在对外汉语的学习中,它既是学习异国文化,也是学习语言和积累知识的过程。语言学习作为传承异国民族文化,记录、储存、传播历史文化的过程,人类利用语言进行交流,最后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在这期间,为了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外籍学生需要克服本国文化的习俗障碍,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接受另一个国家的习俗文化,从而避免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准确运用汉语进行情感交流的目的,最后牢牢地掌握汉语言技能。
2.语言和文化教学是统一的过程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在历史沉淀与长期的文化融合中出现、发展与生成的,因此,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文化与语言在相互作用下整合在一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还必须充分利用词语、读音、语法、字母、结构等特征。而学习语言则是在语言交流中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以掌握语言规则、文化背景和语言技能。也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才能在对外汉语学习中得到如鱼得水的效果。因此,在对外汉语学习中,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没有分歧、互为一体的过程。
3.文化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发挥汉式思维
在学习中,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这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也就造成了接受文化的程度不一。汉语学习者和我们有很大的文化与民族差异,利用熟悉的思维方式学习新语言,会产生很大的障碍。除此之外,每个民族都有风俗习惯,所以在语言应用的方式上也存在诸多不同。在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学习意义与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期间,需要注意的是:语言不是死的,特有的语言文化拥有特殊的定义,只有完全掌握了汉族文化,才能明确语言的引申含义。另外,在汉语言学习中,还有很多简洁干练的言语、格言、成语和惯用语等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内容,要求以汉族文化为基准,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语言内容。只有在克服了交际障碍后,才能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1.方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普通话是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即汉民族的现代共同语。汉民族现代共同语,是以正宗的北京语音作为标准语,也就是将北方话作为标准语言。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方言。在形成共同的民族语言之前,方言是共同语言的基础。对于专门来华的留学生,不可能仅仅生活在北京,而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方言,并且当地方言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如果只是进行普通话学习,就会给方言区的留学生带来很多学习与交流困扰。在中国HSK(汉语水平)考试中,多将北方话作为考试基础,这让在其他地方学习的留学生在词汇、听力考试上受到影响,也就造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均衡性。
2.中国传统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构成的影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语言学习中,历史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教学中安插历史文化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如在成语学习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其出处与来源。从中国成语演变过程来看,它主要来自于语句诗文、历史民俗、传奇故事、寓言神话等。通过分析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中的人物、时间与事件发展,能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成语的意义与结构,同时这也是丰富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语句与诗文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在学习不同修辞格的借代时,可以借用历史人物与历史名词进行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老师不及时增强留学生的文化与历史知识,在不懂得典故应用的环境下,不仅会影响词汇量与掌握能力的提升,还会对交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3.古汉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从留学生发来的问题来看,很多留学生都在问:“为何要这样写?”如果老师想要正确地诠释华夏六书、造字法以及东汉时的《说文解字》,就必须精通中国古文化。在现代汉语中,楷书作为应用最广的字体,因而“永字八法”也是现代古汉语学习不能忽略的部分。在这期间,独具一体的文字特征才是我们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在二十一世纪的汉语学习中,为了丰富词汇,适应各种语言体和语言环境,必须适时吸纳古词语,例如官人、夫人、酝酿、邂逅、嗟来之食等。如果是在正式的场面使用这类典雅、庄重的古词汇,也会让他们的交际过程增色很多。而现代汉语又有书面和口语两种形式,其中古代词汇是现代书面表达的基础条件。现代汉语中的文言学习,不仅包含文艺作品,还有各种自然科学、语言学科等著作性语言,以及新闻传播、诗歌朗诵等。学习古诗词能让学习者快速理解本专业知识,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习,将语言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连为一体。
另外还体现在学习语法中,许多古汉语运用的语法,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着。在古汉语中,“之”和结构助词“的”类似。在现代汉语学习中,主要用在中心语和定语学习中,既可以用于偏正结构合成,也可以用在主谓之间,进而取消其独立性。修辞作为现代汉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应用修辞,在写作与说话中能够起到调整语言结构的作用,然后用最科学的语言方式得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修辞,就是这项语言加工活动的实践。修辞格中的对偶、古代对联与诗歌都使用了该方法。
4.少数民族在对外文化中的添砖加瓦
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纯粹的语言教学,还肩负着传播文化历史的重任。中国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自建国以来一直承担着团结民族的重任,形成了小聚居、大团结的局面。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渗透,对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文化本质,在体现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同时,促进语言交际和目的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自身的母文化,促进语言学习。
三、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文化特征
在不同的民族,其文化特点也存在差异,尤其是饮食文化,而在学习汉语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一项内容。例如:重庆火锅就是传统中国饮食的奇葩,它囊括了广博的文化。当学生准备去聚餐,提议吃火锅时,老师就可以利用该机会适时进行引导,讲解吃火锅的来源、原因、吃法,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特征,又能从中感受到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在亲身实践中,既达到了讨论话题的要求,同时对于汉语交流来说也是一大优势。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必须主动引导学生关注平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从理解更多的饮食文化中习成善思考的习惯。
2.提高文学趣味性,引领学生思考
汉语和其他语言产生在不同的领域,地域文化对语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俗语、成语、歇后语等不同的区域文化,其实这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结晶与浓缩。例如中国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家和万事兴”,充分又简洁地说明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而初学者肯定不懂这些汉语的特殊用法,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也有一些国家非常注重独立性,从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不要依赖家庭。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将传统中国的家族情感和家庭观念向学生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血浓于水的情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多向学生提及具有特定文化的现象,这样才能提高学习乐趣和效率。
3.开阔视野,拓展文化深度
不同的国家,其生活习俗也不一样,尤其是在交际用语和文明语言上。例如:有人生病了,立马会有人建议去看医生,而医院的常用语,又会让留学生见识到中西文化的异同。如果在英美,第一时间遇到病人都会说:I am sorry.而在国内肯定立马建议看医生。从这也可以看出,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老师必须科学引导学生,在不错过任何环节的情况下,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老师不仅要将中西文化反映给学生,更要教会其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收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身总结的效果。
4.避免文化冲突,消除文化障碍
宗教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特定产物,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也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文明。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必须注意每个学生的举止,特别是宗教问题,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文化宗教可能带来的伤害。同时,老师应该谨慎地向学生讲解传统中国文化的类型、背景与发展历程,以避免学生不理解中国文化造成的误会与抵触情绪。另外,和宗教相关的节日也有很多,中国很多节日都能进行对比,只有在了解民情风俗的基础上,才能收到长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西方为基督教耶稣诞辰设立的圣诞节,这和中国的新年很相似,此时老师可以讲解一些中国新年的趣事,让学生和自己的国家进行比较。另外,中国还有土生土长的教会(道教)、历史长远的佛教,都可以和西方的伊斯兰教、基督教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不同的宗教行为和语言。
论对外汉语教学范文2
关键词 情感因素 对外汉语 教学 对策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1985)也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的。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既是传授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一个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留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他们的情感会发生各种变化。他们会出现诸如焦虑、压抑等不利于学习的情绪。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情感上的变化,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帮助他们度过情感上的难关。让他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也是汉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一、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家对情感的定义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指调节学习者学习行为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因素。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往往能决定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汉语及其文化、对汉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汉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情感态度不但包括积极的因素,还包括一些消极的因素,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二、情感因素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特别是将情感态度作为汉语课程目标之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已经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
与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教育也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三、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情感因素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习效果。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情感因素主要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性格和自信心。
1、动机。动机(motivation)在情感因素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
2、态度。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
学习态度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三种。对于汉语学习来说,这三种不同态度是会大大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
3、性格。性格对于第二语言学习非常重要,个性特征是重要的情感因素。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有明显的不同。外向型的学习者喜欢多说话,愿意交际,不怕犯错误,这就能获得较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特别有利于强调快速反应的口语能力的提高。而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由于不爱说话,不爱交际,可能在口语能力的提高方面慢一些,但在听力、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方面钻研较深。对于不同性格的学习者,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4、自信。自信,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习惯性地以这种评价关注自己。它用一种赞同或反对的态度来表达对自己的成功与价值的相信范围。简言之,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持的一种价值判断。具有高度自信的学习者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怕犯错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练习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消极的情感因素与积极的情感因素
以上诸多情感因素还可区分为两种相反的情感因素:
1、积极的情感因素。积极的情感对汉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自信,愉快,强烈的动机等会加快汉语学习的过程。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2、消极的情感因素。比如焦虑,恐惧,害羞,紧张,失望等情感会消极地影响汉语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行为。因此,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要环节。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学习者是处于积极的情感态度还是处于消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处于消极情感态度的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学生从不良的情感态度中走出来。
五、对策
那么,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态度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各种情感表现有及时、积极的反馈。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给予积极的及时的反馈。
2、教师要采用积极的语言,为学生树立能学好汉语的坚定信心。一位外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对于学生的成功的语言行为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对那些刚刚来到中国,对学习汉语缺乏一定信心的留学生,他们在这个阶段最需要老师的肯定。
3、教师要善于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与学生建立沟通和交流渠道。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使之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不断强化参与交际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汉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汉语说起,由易到难;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4、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有密切关系。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度态度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进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冼吉昌.情感智力与语言学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9)
2.黄颖.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2;18(2)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
4.刘询.1992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5.钱旭菁.1999“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间的焦虑”.语言教学与研究,(2)
论对外汉语教学范文3
关键词:教育思想;《论语》;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06-02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迅速,教学质量问题日益显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教育思想主导着教学实践,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论语》体现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其做了全面深入地研究,例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有教无类等。这些深入人心的教学思想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问孔子:“听到了一个道理就去实践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没有得到允许就去做呢?”冉有问孔子:“听到了一个道理就去实践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实践。”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听到了一个道理就去实践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冉有)问您‘听到了一个道理就去实践吗?’您说:‘听到一个道理就行动吧’。这使我感到迷惑,所以冒昧地来问您。”孔子说:“冉求(冉有)做事退缩,所以要促进他;仲由(子路)性格急躁,敢于作为,所以要使他谦退。”[1]189这一则体现了孔子的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师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必须注意因材施教[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掌握且很好地运用这个方法,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也应如此,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母语背景差异等,确定语言点精讲程度、教学方法以及难易程度[3],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比如,对不同国别的留学生的语音教学的重点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其产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差异。在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中,应侧重听力和发音,因为日语本身的语音因素比汉语少得多,日语与汉语相同的同位语音音素极少,此外,日语社会的语言习惯是,一般不大声讲话,否则会被认为粗鲁没礼貌。所以很多日本人讲话时口部活动很小,嘴唇基本不动,造成了他们在学汉语时普遍存在听力较差、学发音较难的状况[4]15。而在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中,应侧重平翘舌音的区别,唇齿音f,声调等问题。很多韩国留学生常把f和p、h读错读混,如把“服务员”错读成“胡务员”。韩国语中没有声调,只有语调,而汉语中不仅有语调,也有声调,对韩国学生来说,学习声调困难很大。因此,教师在教授韩国留学生中文时,需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对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中,应侧重声调和声母的教学。英语中没有声调,老师可以采用唱调的方式让学生唱出四声,声母教学则可采用近似音的导入方法,如:p近似于英语put中的p。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学生母语与汉语的区别,从而逐渐克服母语负迁移现象,发挥语言迁移的正面影响,提高教学质量。《论语雍也篇第六》也提到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水平的个性化教学: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资质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1]96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汉语程度好与差的最大区别,在于会用和不会用。在词汇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给他们设置不同的问题:对初级水平的学生,问句应该指向明确,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回答问题;对中高级水平的学生,问句可以开放一些,给学生一些空间自由发挥。如下面的练习是针对初级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词语是“寄信、邮局、信封、贴、邮票”:教师:寄信去什么地方?学生:去邮局。教师:信写好了放在哪里?学生:放在信封里。教师:信封上要贴什么?学生:要贴邮票。下面的练习则针对中高级水平的学生,需要练习的词语是“演出、演员、精彩、鼓掌”:教师:你喜欢看什么演出?学生:我喜欢看晚会/演唱会……教师:你最近看的演出怎么样?学生:我最近看了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演员很有名,一上场就有很多人鼓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调整问话,引导学生说出要练习的词语。
论对外汉语教学范文4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字教学的关系体现在“语”与“文”之间的关系上,涉及对外汉语课程的总体规划设置。口语教学在先、文字教学在后,即所谓“先语后文”,符合语言学习一般规律。对外汉语的初期教学应“语文分开”:让汉字独立设课,有利于汉字按自身的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独立系统的教学;借助“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经验,口语课、精读课也可按照自身的学习规律正常进行下去。“语文分开”有利于弹性的对外汉语课程安排。在基本掌握汉字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尽快“语文同步”,完成“语”与“文”的先分后合。
关键词 :先语后文;语文分开;语文同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53-02
汉字教学顺序的首要问题还不在于哪些汉字先教、哪些汉字后教,而在于对外汉语课程在总体设置上,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孰先孰后,汉字课与综合课、阅读课、听力课、口语课如何协调等问题。为此,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与“文”的关系阐述自己的观点,兼及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程的设置。
一、“先语后文”——口语课在先、文字课在后
语言学习的自然顺序一定是口语在先、文字在后的。任何语言的儿童母语习得顺序都是先语后文,先认后写的,因为口语是第一位的,口头交际是最重要的。汉语学习也应符合“先语后文”的语言学习一般规律,赵元任指出:“学讲中文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远比花大量时间用正确笔画学写汉字重要得多。因为学讲中文是一种活生生的体验。”法国人和日本人曾根据实验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作用于人脑的部位有区别,拼音文字由大脑负责符号的左半球支配,汉字则由大脑负责图形的右半球支配。习惯于用左脑输入拼音文字的外国人,在学习汉字时要转换成右脑输入,如果没有口语听说作基础,汉字的认读和书写都将是十分困难的,左右脑的认知转换是艰难的,这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主张“先语后文”的生理依据。Everson考察美国汉语初学者在阅读中语音认知与字义辨识关系的实验证明:读音正确的汉字,对相同汉字字义辨别的正确率可达90%;汉字字义辨别正确的,其相同汉字读音正确率可达91%。这表明美国汉语初学者是通过语音通达语义的,语音的认知有助于汉字字义的认知。Yang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对初学者首先要加强汉语口语教学,这样有助于学习者汉字阅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石定果做的认知实验证明,外国人初识中文时字音的作用甚为显著;随着中文水平的提高,字形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字音仍起作用。这就是说,外国人在初学汉语时要借助口语语音来引入汉字字形的认读。汉字教学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系统的学习者来说,应该在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口语技能和词汇量以后再引进汉字教学,因为,学习者在最初阶段主要是依靠汉语口语的技能来帮助汉字的识别。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汉学家高本汉等外国人成功学习汉语的经历,都是先学口语,尤其要到中国本土学习鲜活的口头交流,后学汉字及书面语的。国外有本汉语教材叫《中文入门》,在“请教师注意”一项写到:“发音阶段极为重要,应集中精力练习发音,不宜介绍中国字,写字应在发音阶段结束后开始。”因此,在对外汉语课程的总体设置上,一定是口语教学在先、汉字教学在后的,即所谓“先语后文”的规律。
国内各高等院校长期进修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初级阶段一般都遵循口语听说课为主、在前,汉字读写课在后、注意配合的课程设置原则。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学历部在本科一年级开设必修课程:初级综合课、初级阅读、初级听力、初级口语;选修课程:汉字课(共18周,每周2学时,共36 学时),开设时间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笔者认为汉字的引入的时间有点晚,失去引进汉字教学的最佳时机。赵金铭认为:“汉字的导入不应太晚,至少应在第一学期的中间导入汉字。”这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汉字始教时间恰好一样。汉字课一定在有口语能力的恰当时机再引进汉字,这个“恰当时机”究竟掐在哪个学习节点上,学术界还缺乏有力的教学研究。
二、“语文分开”——口语课、精读课与汉字课分别设课
如果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外国人在一开始就引进汉字教学,汉字学习注定要失败,这也就是我们反对“语文同步”即口语与汉字同步的教学安排的原因。“语文同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您好”、“谢谢”等从一开始学口语来说是必要的;但从汉字来说,一开始就学习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难字,不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学习原则。“语文同步”在学术界也叫“随文识字”或者“分散识字”,指在起始的口语课、精读课中,汉字是随着课文词语出现的次序被动地出现的,汉字教学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导致难字先学、易字后学,其后果就是外国人觉得汉字太难学了。说汉字难学,是由于没有按照由简入繁的认知规律去教,为此,学术界主张对外汉语的初期教学应先“语文分开”,汉字独立设课,使用专门的汉字教材以增强系统性,让汉字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独立系统的教学。汉字教学如果笔画按照由少到多,诸如“一、二、三、八、十……”“人、大、天、夫……”“日、月、目、明、萌……”等顺序去教,按照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先部件后整字的顺序去教,外国人就不会对汉字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了。在起始阶段先扎扎实实地教好几十个汉字,把笔画、笔顺、结构及理据教清楚后,往后学习就会越来越容易。汉字课从字出发,以字带词,以词带句的教学路子可以使汉字教学按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系统地进行,弥补了口语课、精读课教材“随文识字”的不足。
但是,最早随口语课、精读课碰到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往往是常用的高频汉字,怎么处理口语课、精读课出现的难写汉字呢?可以借鉴“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经验,用汉语拼音来标注难写汉字,以保证口语、语法、词汇等学习序列的顺利安排。吕叔湘提出了一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路:先教汉语拼音,接着利用标注拼音的课文尽量满足小学生发展语言和增长知识的需要,逐渐过渡到全用汉字的课本。这种教学理念值得对外汉字教学借鉴。在初始阶段,可利用汉语拼音先教口语,不回避汉字,但只要求看拼音认读,学生在读注音课文时一目双行,拼音及汉字同时接触,把汉字的“音”与“形”联系起来,起到慢慢识字的作用;此时不要求会写汉字,书写汉字是后期汉字课的主要任务。在初始学口语的时候要求学习者认读汉字的目的在于让外国人对汉字先有一个视觉感性认识,为日后的汉字书写教学做铺垫,这种教学策略叫做“认读优先,书写随后”。这样,口语课、精读课就可以避开汉字难题困扰,按照自身的学习规律正常进行下去。
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长期、有短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目的和需求,例如,丹麦有家驻京大公司职员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培训的时间就半年,他们明确要求这半年只开设精读课、听说课、阅读课,不学汉字书写。为此,柯彼德主张:“按照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的设立不同类型的汉语课程。在维持‘语’和‘文’并行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为时间有限、只需口语交际的人开设专门的汉语听说课程,汉字可以不教,或有限度地教,基本上用汉语拼音来尽快提高汉语口语能力。”“语文分开”有利于弹性的对外汉语课程设置。
三、“语”与“文”先分后合——在基本掌握汉字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尽快“随文识字”、“语文同步”
“先语后文”、“语文分开”是从汉语与汉字的特点出发而采取的初级汉语学习策略。“先语后文”在初期的确分散了教学难点,但在后期却集中了难点, 因为学生既要学新的汉字,又要补学旧的汉字。汉字课很少的课时量很难把汉字放入较多的语境当中,长期缺少课文语境的汉字教学会令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识字量既是一个方法问题,又是一个时间问题,不是汉字课能独立承担解决的问题。汉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和词汇、语法教学想结合,这就需要回到精读课上来,在精读课的语境框架内进行汉字教学。“语”与“文”长期分家,对汉字及汉语学习都不利。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对有三年以上汉语学习经历的留学生进行调查:多数留学生赞成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同步进行;即使汉字课单独设立,也要与精读课的配套协调。所以,等外国人有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作为基础以后,需要尽快“随文识字”、“语文同步”。
“随文识字”是精读课在学课文的同时进行生字学习,在口语课、阅读课、综合课中兼顾汉字,不仅识字、写字、用字是同步进行的,而且口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同步进行(即所谓“语文同步”),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随文识字”讲究不孤立地学习汉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都在课文语境中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每天记忆每课有限数量生字的“分散识字”,学生不会感到过分负担。把应掌握的汉字有计划地分配到初级、中级、高级各年级的课文里,识字量随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逐步积累扩大。
综上所述,口语教学在先、文字教学在后,即所谓“先语后文”,符合语言学习一般规律。对外汉语的初期教学应“语文分开”:让汉字独立设课,有利于汉字按自身的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独立系统的教学;借助“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经验, 口语课、精读课也可按照自身的学习规律正常进行下去。“语文分开”有利于弹性的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在基本掌握汉字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尽快“随文识字”、“语文同步”,完成“语”与“文”的先分后合。“语”与“文”的关系体现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涉及对外汉语课程总体设置全局的大事。
参考文献:
〔1〕赵元任.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若干方面(Aspects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 edited by Anwar S. Dil)[M].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6.
〔2〕石定果,万业馨.有关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第一号)[A].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Everson, M. E. Word Recognition among Learners o 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ing and Knowing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
〔4〕Yang,J. Orthographic Effect on Word Recognition by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J].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Association,2000.
〔5〕Ch’en Ta-Tuan, et al. Chinese Primer (《中文入门》).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6〕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7〕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问题[A].吕叔湘论语文教育[C].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8〕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论对外汉语教学范文5
【关键词】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作用
在世界全球化的浪潮里,中国正阔步走向国际大舞台,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密切交流,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并在国际事务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热门语言,汉语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在汉语国际推广中,首先要运用的便是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汉语拼音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应用,已经为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界所认可和接受。汉语拼音具有国际性、易学性等特点,容易为外国留学生接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不可缺少,它的使用贯穿在听、说、读、写等汉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极大的促进了汉语语音、听力口语、汉字及词汇语法的教学,在学习和教授汉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首要地位”。
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发音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汉字四声的变化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加上汉字的难认和难记,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很科学的拼音方案,它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拼法音素化,它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国家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更接近于他们的母语思维习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和技巧。汉语拼音的音节书写形式非常整齐,声、韵、调的区别也十分清楚。汉语拼音可以弥补方块汉字不能体现汉语语音结构的缺点,汉语拼音声调符号的形与音是一致的,标上声调号后,声、韵、调非常清楚,而且四个声调符号也形象地表示出四个调类,通过汉语拼音能很容易地学好四个声调。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利于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
二、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的开展
由于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且汉字难认、难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留学生学习汉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样一定会影响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初期完全借助汉字进行教学,难度大且效果不明显,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积极性。而汉语拼音很容易掌握,借助汉语拼音展开口语教学,同时学习少量汉字,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学生在听力和口语练习中,能方便地扩充词汇,即使在没有掌握太多汉字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法。这不仅极大地提高口语教学的进度,也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汉字教学
汉字难认、难写、难记,但汉字教学仍有一定的规律。汉字教学一方面应当从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开始,另一方面应从一些笔画比较少的独体字开始。但是简单的句子中常会包含复杂汉字,而如“一、二、三、人、个”等这样一些简单的汉字,又难以组成连贯常用的句子。而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的写法。在拼音的帮助下,学生能反复认读一些比较复杂的汉字。再通过汉字笔画的学习,复杂汉字对学生来说就变得容易掌握了。
对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语拼音不只是辅助工具,它还是是具有交际作用的文字。学生使用汉语拼音进行书面交际,在汉字不清楚或时间短促的情况下,用汉语拼音记录汉语,帮助学生查词典和辞书等等。
四、辅助词汇和语法的教学
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教学时,汉语拼音能给留学们提供汉字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如分词连写、声调读音、多音字的读音等。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语法教学,用汉语拼音拼写汉语,能开门见山地显示出汉语本身的各种语法形式和结构。通过这种形式留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一汉语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较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作用——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它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由于汉字和语音不对应且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汉语拼音,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在学习书写汉字时,学生会轻视汉字的作用,用拼音代替汉字以避免汉字的书写。可能会出现学习很久汉语,大量最基本的汉字仍然不会书写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汉字读写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后期汉语的学习。因此,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2]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3]王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
[4]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11).
论对外汉语教学范文6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经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把世界的文化分为两种,分别是“低文化语境”与“高语境文化”,而且通过这个理论对于不同文化作用下人们产生的交际行为的不同[3]。东方文化一直以来都是高语境文化,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对于语境的依赖性很强,交际行为的特征是比较含蓄有礼,婉转却十分真诚;但是西方文化,代表国家为法国、德国与美国,却是一种低文化语境,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对于语境并没有很高的依赖程度,其交际1行为比较直率而且坦诚,对于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更加强调一些,并且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对于语言比较看重,语言的字面含义其实就是本人最大化的含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境的设计对于西方国家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针对美国学生的课堂教学,无论是生词操练还是句型操练都应该是以某一语境或者话题为主轴的操练,否则你的课堂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理解起来会略显困难。在汉语当中字面含义很多时候并不是代表着其全部的含义,甚至与真正含义相去甚远,只有对于汉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够对于这儿里面的内在含义领悟。汉语言当中背后的“真正意义”通常会使得学生在进行汉语言运用的过程当中的准确表达与交际受到影响。语境对于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当中表现出的含义产生的影响很大,例如:“你真厉害”“你真行”“真有你的”在不同的语境当中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词汇意义与感彩。对于语言意义的产生,包括语义、句法与语用等相关语言要素这些语言性语境会产生影响,而那些非语言语境,包括社会文化语境、场景语境、认知背景语境等相关的语言要素也是会对言语意义产生影响[5]。因此语言与语境这种相互成就、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使用语境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2语境本体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应用
2.1语境本体在语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对于语言环境进行适当利用对于学生进行汉语言学习具有很大助益,对于课程的教学来说,语境对其内容具有完善作用,能够帮助学习者对课堂的语言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通常把语境分成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三部分,而且在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四项技能课当中强调对于不同语境要素的制约和解释功能。在对于汉语言知识的教学当中,一般都进行汉语言知识的使用与掌握教学,还有就是对于语言的上下文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使令动词讲解时,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说“老师让我把窗户打开”,而且要与“昨天我在车上为一位老奶奶让了一个座”进行区别。前一句当中的“让”就是一个使令动词,但是在后面的句子当中“让”就不是了,这样学生能够将语境框架总结出来:主语+使令动词+兼语+谓语[6]。还有在进行趋向动词的讲解过程当中,要表述清楚如何在恰当的场合选择正确的“上来、下来、上去、下去、进去、进来”这些词,可以说是比较棘手的,要是能够引入比较具体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运动方向判断,朝着自己的时候就是“来”,背对自己的方向就是“去”。所以,进行情境设置是在进行汉语词汇教学当中比较高效的措施,特别是对于多义词的很多具体含义进行解释的过程当中,语境能够有效地消除歧义,把语言展现在具体环境当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其词义与用法,这样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效率会更高,这样才能够进行准确运用。还有,例如在对汉语当中的成语和歇后语的教学当中,“亡羊补牢”、“叶公好龙”等一些带有我国传统古代文化知识的词语,留学生很难理解到位,这时就需要通过情境创设,设置情境当中主人公的对话,使学生在主人公的语境当中体会这些成语的具体意义,了解成语的典故或者理解词语的深层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
2.2语境本体在语言外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语言外知识的相关教学,就是在背景知识与情景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学习汉语言当中合适、得体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规则。因为一些地点、时间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育客(理观论性)语,20境0与7(相10)关:1参02与+的110交.际者组成的主观语境或是说人际关系语境都会影响语境的应用,语境的构建主要是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的交际活动的地点、时间、交际正式程度、交际话题、参与者相互关系等相关的一些比较具体的情景语境的建立当中。例如,在进行年龄的询问的过程当中,要进行语境导向的构建促使学习者能够掌握对不同年级的人存在的具有差异性的询问方式[7]。如果是问小孩子就问“你几岁了?”,如果是问成年人就要问“您多大?”但是在对老人询问年龄的时候就要问“您多大岁数了?”还有“您高寿了?”等等。对于语境的应用还存在于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过程当中,在进行语境的构建过程当中语言的学习者对于物质世界的相关认识,对于特定文化的会话原则还有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文化知识还有汉语交际规律都虎有更深的理解。文章当中对于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对于文化常识的理解,而是汉语言当中含有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因素的学习,包括语法、汉语词汇、语用系统。汉语词汇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部分词汇在本身的意义之上还存在其他的象征意义与引申义,例如,中国文化当中“白杨树”、“小草”、“竹”、“松”、“梅”等这些植物是象征或者比喻一些人或者人的品质的。在这之外,在比喻小孩子的时候,经常会想到早晨升起的太阳,在比喻人到暮年时,也会通过晚霞、夕阳等这类词语进行表现,在中秋佳节或是元宵节的时候,一些传统食物起名为月饼与汤圆,都象征着家庭团圆美满[8]。在对于这些比较特殊的词汇的文化内涵的过程当中,一般需要进行语境的构建,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实际的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堂外的汉语言学习过程当中,语境的启发对于学生的汉语言学习十分关键,例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当学生彼此见面时,要及时互相问候“你吃了吗?”等等,在谈话当中积极使用成语、俚语等,积极习惯汉文化与传统节日,在中秋、元宵、春节等节日里通过切实的语境,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一些俚语的运用,例如“整”、“办”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者多义词的运用,灵活掌握汉语言在实际语境当中的应用。
3以学生为主体的语境教学
教师应该十分清楚通过自己设计的语境,练习什么语言内容,训练什么交际功能,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所设计的语境要考虑到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要引入真实的交际环境和真实的交际对象,以入门班综合课为例,课文内容是关于爬山的,主要语法是复合趋向补语。教师在操练完语法和课文内容后,就可以用ppt呈现出一张本班学生爬长城的照片,学生根据真实语言环境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生动有趣。这时学生所要表达的是他们真实的经历,而不是老师要他们说的内容。当学生关注的不再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时,便可以自然地使用语言和交际技巧,紧张和焦虑感也会随之降低,从而能够提高表达的流利性。要呈现出以学生为主的交际性课堂,教师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动向、在微信圈里了解学生的生活。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