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1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5
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杨丽华. 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王景瑶 王懿颖. 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韩棣华. 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 林翠湄译. 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p10-14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音乐启蒙;幼儿;作用
“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音乐,对教育来说是不完善的,这表明一定要有音乐教育”(柯达伊・佐尔坦,音乐教育家)。有专家指出,幼儿如果得到正确的音乐启蒙教育,当其成长后,无论是音乐水平还是智力水平,均能有良好的发展。因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幼儿的思维也表现为一种具体形象,所以正确的音乐启蒙对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
一、研究的基础
研究表明幼儿的听觉器官一般早于其他器官,当幼儿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时,他就能够听,包括听音乐,而且能感受到声音中的情绪。如果是听音乐,可能幼儿在听到欢快的乐曲时会喜悦、微笑,听到柔美的乐曲就会平静下来,比如摇篮曲。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文学和音符”(雨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有诸多成果,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本性等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这一教育理念在残障儿童康复领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著名人物为此做出贡献,比如恽代英家庭智育等。
但目前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时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培训机构,学唱歌,学乐器好像这样会很有“面子”。而且很大部分音乐启蒙教育在实施拔苗助长。这些现象均表明当前教育者和家长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存在错误认知。不重视音乐启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二、幼儿音乐启蒙的作用
(一)引导身心发育。医学和生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唱歌可以使心肺、呼吸等器官进行活动,同时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器官的健康发育。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当幼儿沉浸在音乐中,特别是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中,幼儿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这表明在音乐节奏中,孩子的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这能够有效帮助孩子身心成L,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幸存良好的品质,促进思维能力。当采取音乐活动时,孩子得到了锻炼。但要注意的是幼儿身体肌肉群很弱小,在活动中难免很笨拙,一些精细动作无法完成,心肺能力较差,所以要注意不能过度。
(二)促进智力发展。促进脑发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在于音乐,音乐可以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音乐凝聚智慧,符合大脑机能活动规律。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于计算、语言等方面,比较繁忙。右半球的功能则主要是针对绘画、音乐、空间等的感知,相对比较清闲。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即大脑左右半球差距大。实则不然,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音乐可以使大脑建立更复杂、更多的神经联系,这需要右半球的参与,而音乐性质这些较为理性的内容就需要左半球去感知。当孩子处于音乐活动中时,左右脑在同时运作,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大脑的健康发育。
(三)培养良好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幼儿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是,幼儿依赖家长和教师,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会使孩子喜出望外。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能力提高,在一个集体中会逐渐诞生竞争心理,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多时候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十分高涨,表现为唱歌跳舞都十分积极。虽然孩子可能唱得不是很好,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有效保持孩子的热情,会使孩子在音乐教学中更专注,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情绪。但如果去批评,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在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错误认识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自闭等不健康心理。
三、建议
首先,对于年龄很小的幼儿,需要家长进行音乐启蒙,比如1~3岁左右的幼儿,家长可以播放一些简短、旋律鲜明,悦耳的音乐给孩子听,也可以哼唱一些简单、活泼、轻快的曲调,促进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引导其产生情绪反应,为了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有节奏的运动如拍手、屈膝等。还可以配合一些玩具在听音乐中活动起来,促进身心发育。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主要的音乐启蒙教育人变成了教师,可以采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结合一些有趣活泼的情景,排除孩子的紧张感,引导孩子在音乐中学习、娱乐、游戏。
其次,要在启蒙教育中融入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借助小公鸡等儿歌,结合美术,将歌曲和绘画结合起来。用色彩、线条表现歌曲内容,使音乐立体,这可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舞蹈,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调动孩子的身体,促进孩子成长。而对家长来说,则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启蒙教育,为孩子找培训班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拔苗助长,要配合好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打造游戏音乐课堂,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本身是天真的,拥有很多奇思妙想,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展开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即兴表演。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孩子得到音乐教育,获得成长。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早,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均应该重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排除错误认识,力求在音乐启蒙教育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意义;途径
1.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意义
1.1促进文化精神的传承,强化民族归属感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十分有利,同时对于民族归属感的增强也十分有利。融入传统文化属于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幼儿启蒙教育中,极大的激发孩子们的音乐灵性,强化幼儿对国家的认同感,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得以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开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幼儿实际,学习方式的选择一定要认真加精心,与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心理发展成熟程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可以强调学习积极性的促进。
1.2激发音乐潜能,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
激发音乐潜能,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学习音乐本身是一种审美体验。儿童想象力丰富,感官灵敏,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力强。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将合适的情境融入到其中,对幼儿的音乐体验很好的丰富,将幼儿发自身体内部的音乐潜能有效的激发出来。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途径
2.1传唱民间童谣
很多童谣幼儿都比较熟悉,同时童谣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民间童谣朗朗上口,韵律感节奏感强,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民间童谣的传唱率很高。民间童谣的旋律相对简单,趣味性十足,幼儿更容易接受和喜爱。因此开展幼儿启蒙音乐教学,高效发挥民间童谣本身的教育价值,在合适的条件下完成应用,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点燃百利无一害。在选择民间童谣的识别必须紧密结合幼儿音乐教学目标,选曲要特别注意,尽量选择思想性,教育性,音乐性都兼具的童谣。例如让幼儿传唱《卖汤圆》不仅对幼儿音乐情感体验有很好的丰富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充分了解元宵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再例如学习歌曲《二十四节气歌》《凑十歌》等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对于幼儿知识记忆,理解效果的增强都十分有利。
2.2将民间舞蹈融入到其中
将民间舞蹈融入到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一种方式。儿童天性好动,喜欢表现自我。所以将民间传统舞蹈融入到其中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刻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多样化的艺术兴趣,促进其综合音乐素养不断提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肢体动作是传统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例如点头,击掌等。因此,对幼儿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可以引导幼儿用这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对音乐情境进行模仿,例如双手散开由上向下来回摆动模仿下雨的情境,模仿鱼儿游动的情境,将音乐同这些基础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幼儿肢体的协调性提升很有帮助,同时还能够极大的增强幼儿对这些音乐节奏的感受力。例如在学习《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将一些藏族舞蹈基本动作融合进去,通过这些舞蹈动作的融入,幼儿对音乐的节奏,韵律的感受更加深刻了,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深刻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2.3制作节拍器
失去了节奏的音乐就等于失去了灵魂,或者可以说没有节奏的作品称不上音乐,音乐在表现具体形象以及具体的情感的时候必须依托于节奏。因此,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入,幼儿教师将自身的引导优势发挥出来,引导幼儿制作节拍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十分有利,同时还能够将幼儿的音乐生活极大的丰富。例如沙锤,风铃等都是简单的节奏器。深化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例如《幸福拍手歌》就是一首节奏感十足的各期,在这首歌的传唱中,让幼儿借助自己制作的节拍器为其配乐,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模式,尝试着创新节奏,让幼儿感知到节奏的神奇,同一首歌换一个节奏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演绎,完成音乐节奏的深化。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教学;兴趣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27-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很多学科的教育都不断提前,比如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加强了音乐、绘画、语言等多种教育。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悟能力有很大帮助。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要加强对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更多音乐的魅力。
一、影响幼儿音乐学习效率的因素
第一,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当前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音乐教育。在课堂上一般都只是对各种音乐进行分享,教幼儿学会唱一些歌曲,并没有真正让幼儿体会到音乐课程的乐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对于幼儿而言,其个性比较活泼,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很多教师只是对各种教材进行讲解,因此导致幼儿对音乐课程失去兴趣。
第二,幼儿自身的基础较差。很多幼儿虽然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音乐基础比较差,语言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并不能真正掌握音乐学习的奥秘,很多幼儿只是在教师的指导或者单纯的教师帮助下歌唱练习。
第三,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比如很多音乐课就是作为附属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很多音乐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提高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音乐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幼儿教育阶段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理念,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是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启发、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的过程。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幼儿学校更关注幼儿的综合能力,更关注幼儿的主体性。音乐教育不仅是唱歌练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教育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情,以一种更加愉悦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去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加强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第一,丰富课堂氛围。传统课堂教育是单纯地讲解一些乐理知识,引导幼儿进行唱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幼儿对这些枯燥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各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对此,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改善课堂氛围,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猜歌名,分小组进行比赛,哪个小组猜中的歌名最多则可以获胜。第二,加强合作化教学。合作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根本是榱硕土队锥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比如很多幼儿生都喜欢进行探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幼儿生对外界的好奇心,进行合作探究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对班级的幼儿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使得幼儿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合作教学,首先应该要让幼儿明确音乐教育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分析和探讨音乐教育的作用,从而能够拓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过程中,音乐课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对幼儿生的艺术修养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过程。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小勇.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J].大舞台,2010(05).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 音乐潜能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1-02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幼儿园音乐就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能被幼儿接受的歌曲、律动、音乐欣赏等,音乐让幼儿有感受力,性格稳定,从小接触音乐,更能提升幼儿智能的学习。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来看,每个幼儿天生都应该是个音乐家,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
根据MI的论述,所谓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要成为幼儿对音乐的认识与实践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结合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提出的"元素性音乐活动"的有关理念,多元的音乐活动,为幼儿创设广阔的音乐学习与音乐表现空间,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多元音乐氛围,促进幼儿园音乐的潜能延伸
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于生活", 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注意创造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要给孩子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自然,快乐的接触音乐,通过使用各种无律节奏乐器、旋律乐器钢琴、电子琴等器乐,配合音乐游戏、律动肢体创作、语言创作、节奏应用等,激发孩子思考想象、创造等能力,让孩子感到音乐的奥妙及乐趣。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为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了增智、养性、陶性、悦美之目的,使音乐潜能延伸到五大领域,促进了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有限,我们要用音乐艺术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幼儿从听、想、说、唱、动等方面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例如在欣赏歌曲《不上你的当》时,幼儿一听到这段音乐,就随着鲜明的节奏前后左右摆动身体,配合双手动作。这说明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性质而表现相应的情绪。在老师布置的场景中,小朋友争着扮演角色上台去表现,整个活动幼儿性质浓厚,在音乐的感染下,情绪高涨,因此,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德教育、爱的教育,因而感到生活的乐趣。
幼儿音乐艺术,能使幼儿感受到强烈的审美享乐。活动室墙壁上挂着高雅、优美的音乐旋律图谱,意境图谱,并设立了音乐角,在里面放置木琴、各类节奏乐器和一些简单的乐器等,让它们成为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园地。因此,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善于利用一些图画、可视得画面来诱导幼儿。例如在教授《摇篮曲》这首歌曲的时,我让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象成爸爸妈妈,怀里拍着宝宝,静静地聆听,放飞梦想的翅膀,角色互换。显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感受音乐的过程。这样,幼儿就成为一个感受音乐的主题,在教师的诱发下充分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当孩子产生了一种主动去感受音乐美的积极心态后,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智能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智能。
三、加强幼儿园音乐的教学,培养幼儿灵敏的音乐感受
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创设多元音乐氛围,培养灵敏的音乐感受。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它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感染的作用。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要和期待。
首先,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教育中学东西,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从音乐的教育渗透到创造力、表现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使幼儿成长为一个阳光、快乐的小精灵,做美的使者, 在音乐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多种打击乐器。孩子们在反复的敲敲打打,唱唱听听中,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和节奏,并把音乐巧妙地融入到生活之中,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审美、体验成就。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活动《盆、碗、碟、杯在唱歌》、《到音符家做客》等活动比较生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能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利用音乐的娱乐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表现之中。
其次,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
再次,唱歌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幼儿通过唱歌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图谱教学在唱歌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故事、儿歌的渗透。对幼儿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的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如歌曲《找朋友》,我先让幼儿一起玩游戏,我边玩边有节奏地演唱歌曲,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节奏,学会了歌曲。
音乐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歌唱教学是传授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抓住音乐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特点,丰富幼儿健康的感情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音乐中,使各种潜能不断延伸,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探索最佳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特点》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幼儿;培养;音乐兴趣;教学情趣
随着家长对幼儿启蒙教育与艺术培养意识的增强,钢琴不再是职业音乐人的专属,而成为了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常见手段。但现实反映告诉我们,钢琴在幼儿心理的接受程度却并不高,甚至有些孩子是完全出于家长的意愿才开始学习钢琴,失去了钢琴教育的本质。被动的学习必然产生情绪上的抵触,脱离了兴趣基础,就更谈不上学习,因此,对于幼儿钢琴教学来讲,兴趣培养始终是第一位的,也是快乐式启蒙教学的宗旨。
一、导致幼儿钢琴学习中兴趣缺乏的主要原因
1.幼儿学琴年龄偏小,技巧性偏强
钢琴是一种演奏技巧要求较高的乐器,所需的乐理知识也相对复杂,所以,幼儿钢琴教学要面临学生认知水平不足的客观难题。尽管钢琴学习非常适合在幼儿阶段进行培养,但客观上的制约,也给钢琴学习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幼儿难以达到的意志力水平,才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另外,钢琴演奏上对于幼儿尚未成熟的身体条件,也是一种挑战,不但要求手指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求幼儿能够适应枯燥的持久训练。
2.学习的时间长,成就感很低
学习钢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对幼儿的身心素质要求较高。尽管幼儿的思想意识形成并不全面,但起码的自尊心与荣誉感已经初步养成,从幼儿心理的角度来看,他们更乐于去做一些富有成就感的事情,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但钢琴演奏需要漫长的学习和刻苦的演练才能逐步取得成就,对幼儿来说短期内并无建树,甚至只留给孩子们枯燥单调的印象,在心理上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3.家长的攀比心理
钢琴业余考级制度成为了众多家长追捧的衡量标准,体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扭曲了幼儿钢琴教育的本质,脱离了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基调。独生子女时代的开启,使孩子在很多家庭中都是唯一的,因此,他们身上背负了父母全部的希望,甚至承载了父母的梦想,家长们不但忽视了孩子个人的兴趣取向,甚至产生一定的攀比心理,将过多的压力附加在孩子身上,却美其名曰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人,究其根源是攀比心理作祟的结果。家长对孩子学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考级的高低,误以为可以激发孩子的进步心理,殊不知过分的攀比却会打击幼儿的学习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影响。幼儿的钢琴学习不应该过分注重高横向的比较,应该从孩子个体的角度出发,适度的培养与演练可以一方面陶冶孩子的性情,增加孩子的艺术感应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协调发展。
二、幼儿钢琴学习中兴趣培养的重要作用
目前钢琴学习的幼儿年龄日渐偏小,思维创造性的潜力非常巨大,如能正确加以引导,可造程度不可限量。从他们的日常学习情况来看,通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学习,大多孩子都能随意地弹奏一些简单的曲调,这是他们下意识兴趣的体现,是他们思想中潜在的兴趣使然。可是,当孩子们在演奏表演时却做不到曲由心生,只能机械地默念节拍,弹出的旋律也过于生硬,缺乏音乐美感,按部就班地完成习惯性练习中要求的一些技巧,甚至就连演奏者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手下弹出的是什么旋律。这些都是幼儿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的表现,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但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也很难持久,最终丧失学琴的信心与积极性。
从幼儿钢琴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琴幼儿的比例大大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间接反映出幼儿音乐教育甚至是美育教育上的不足。我们应将幼儿的学琴兴趣培养提到钢琴教育日程上来,从音乐环境的创造、钢琴教材的选编以及钢琴教学方式的选取等方面来灌输兴趣培养观念,激发幼儿对钢琴演练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对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
1.创设优异的音乐环境诱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耳濡目染”是启蒙教育阶段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就要注重幼儿音乐氛围的营造,适当的钢琴曲欣赏,可以起到培养兴趣的作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兴趣偏好。钢琴起源于国外,经典的钢琴曲目也大多来自欧洲,幼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陌生感。音乐感与语感一样,需要环境的磨练和习惯的养成,因此,家长可以选取童话音乐剧中的曲目,使孩子在观看音乐剧的视觉理解上,进而加深对音乐的领悟。
钢琴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适当添加钢琴演奏家或音乐家的生平故事或音乐创作背景故事等的讲解,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音乐背后的联想式教学手段,激起孩子的好奇心理与学习兴趣。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适当添加音乐欣赏课的比例,引导学生养成音乐欣赏的习惯,从中找寻音乐感,提升钢琴旋律的领悟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可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受益于音乐的熏陶。
2.幼儿钢琴教材的选用
(1)选用有形象有标题趣味性强的钢琴教材
受幼儿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的限制,钢琴教材的选取应尽量贴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与趣味需求。标题音乐内容明确,富有故事情节和意境,对幼儿的音乐理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结合钢琴教学手段加以引导,可以在孩子音乐兴趣与乐感的培养上收到良好的效果。音乐的标题为幼儿的音乐情感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音乐上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音乐表现力。同样的音乐标题对不同经历的孩子来讲,具有各不相同的音乐感悟,因此,对同一首旋律所产生的想象画面也会不同,如果能将这种情感融汇到钢琴演奏中,就能够形成很好的音乐共鸣,发挥音乐最大的感染力与感召力。
(2)选用幼儿所熟知的中外儿歌改编的钢琴教材
很多国外的经典儿歌都有中文版的改编曲目,孩子们对这些曲目接触较多,耳熟能详,因此,选用这样的乐曲改编而成的四手联弹教材,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幼儿入门程度的四手连弹教材,适合所有接触过单音奏法与连音奏法的幼儿,可以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钢琴学习中极度单调乏味的初级阶段,顺利达成钢琴学习的初级目标。简单的四手联弹曲目,可以使孩子们运用自身掌握的初级技巧来领略音乐的演奏趣味,并使他们尽早在艺术上获得熏陶与影响。
(3)突出教学情趣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幼儿心态的起伏进而教学方法的改进。情感教育不仅适用于校园教育,也同样适用于幼儿启蒙教育,从孩子的情感基础入手,注意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来换取孩子的兴趣回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稳定的情绪,能够适应漫长的钢琴学习过程。钢琴是一门音乐艺术,教学工作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因此,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不在于她自身的钢琴演奏能力多么卓越,而在于她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效,特别是幼儿钢琴教师,更注重的是幼儿钢琴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学琴态度的启蒙。幼儿钢琴教师,要在具备足够的音乐知识与演奏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钻研儿童心理,用个人的教学魅力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而完成钢琴音乐教育的启发和引导任务。从教学手段上来看,为了能够辅助年龄偏低的幼儿理解钢琴教学,可以尽可能地用图画的方式来替代复杂的讲述,尤其是教学过程汇总的重点部分,可以用图画来记录,从而加深孩子的记忆与理解。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学习氛围,增添学习乐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学琴的兴趣,寓教于乐取得更好的教学收益。
四、结语
兴趣爱好虽然不是与生俱来,但却形成于早期的幼儿意识中,能否将这种兴趣长期的保持下去,是取决于孩子心态发展与学习情况的。因此,我们在幼儿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兴趣的培养来贯穿始终,以兴趣的培养来达到音乐感、美感的培养,真正做到“要我学琴”变为“我要学琴”,从而真正做到通过学习钢琴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更好地为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M].上海:上海音乐出
版社,2002,
[2]张建国.钢琴基础教学导读[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4,
[3]何云芳.我对钢琴教学的几点体会[J].《钢琴艺术》.
2004,(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