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1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能力分析
大学每一个专业培养人才都是有其培养目标的,并且也与其毕业后所承担的职务有着较大的关系,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最终需要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是管理能力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当中有着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等多个管理学专业的课程,其主要是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拥有经济管理能力与行政管理能力。第二是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所包含的主要是计算机中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信息管理课程当中有C++语言、数据库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技术能力是学生真正立足于社会的技能,也是其从事该行业最关键的基础技能,在这其中调查技术能力、网络获取技术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都是极为关键且重要的。第三怎是经营能力,在其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营销能力,在大学的课程中会有营销学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决策能力、反应能力、竞争能力、销售能力。第四是公关习作能力,这是一种协调能力的体现,主要是培养学生协调各类社交与人际关系,并且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的能力,使得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第五种则是信息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和信息分析等相关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了数据加工和利用他人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1.核心课程偏向于计算机但深度不够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核心课程的体系都是偏于计算机专业的,即其大量的课程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无论是编程能力还是网络架设或者网页设计等学科都是与计算机专业息息相关,这样的培养方式就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有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但是由于其本身还必须学习经管类课程使得其学生必然会有所分心,并且在计算机知识方面也受到专业所限,学习的知识并不深入,这就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处在了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其既没有对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关管理知识的深入了解,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也仅仅是一知半解,最终使该专业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没有优势存在。
2.核心课程设计的专业过于广泛
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任何一个专业而言其核心课程设计的如果过于广泛,都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我们说过要在课程核心体系建设当中找到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平衡点绝对不应该是单纯的广泛涉猎,而应当是几种较为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的平衡。而目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广泛,设计的领域过多并且每一项都没有让学生深入了解的机会,但是在考试时这些学科又是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顺利毕业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压力过大,虽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却没有一项可以突出的专业技能。
三、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措施
1.确立核心课程内容将各类知识有机结合
首先我们要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确定,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第二是管理学原理、企业资源计划,第三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这三方面的内容中实际上最后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就是对于前面两种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的学科,在我们实际的课程教学当中我们应当促进这三种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让学生具有着计算机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所不能具备的综合能力,使得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优势得以凸显。
2.减少核心课程内容使核心课程精品化
尽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需要在计算机、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不同领域进行多方面综合培养但是对于核心课程的内容应当进行一定的压缩,使学生能够有重点可循而不是强迫学生为了考试而将每一门学科都是粗浅学习,最终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其本身的专业特点。
四、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综合类的学科也是因为其综合类的性质导致了很多大学对于这一门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出现了偏差,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变为了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因此我们必须坚强对于该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以求让学生能够学之有物真正成为社会与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明.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朱珠,李大越,叶敏.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17.
[3]教育部高教司.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经验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2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地动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际贸易与正常经济运行当中,信用管理水平不论是在制度较为健全的金融经济还是实体经济始终是一项薄弱环节,亟待提升,而国内信用管理专业的开设与人才的培养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发展新的需求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课程体系构建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这项社会需求的必然承载,将有效地衔接社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进行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则十分迫切、必要。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富有高职特色”作为学习领域设计的原则,以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层次上体现出“高”、在类型上体现出“职”、在素质上体现出“优”的目标,学习领域的开发要来源于岗位又要高于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调研,信用管理人才所面向的工作领域涉及市场、财务、商法、信息、数学、统计、信用检索与管理等多个方面,信用分析和风险管理工作强调较强的操作能力,还要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对岗位从业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信用管理是交叉学科,因此在信用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我们应力求培养聚集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的行动领域开发的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要依据行动领域能力目标的要求,也要研究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信用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能有效地保证专业教学目标能够从市场需求的逻辑起点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改革过程中,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的转化,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信用管理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及国家信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信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定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经过该项目学习后最终要达到的能力状态,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基于实际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过程,设计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将知识点项目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平台构建
1.专业需求社会调研
社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内容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充分利用学院的社会资源,主要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进入合作单位展开深度调研,解构、细分行业工作任务及其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与此同时积极征求相关用人单位与专家对课程设置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推进信用管理专业方向的具体化与实用化。
2.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解构
所谓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解构是指分析专业所对应的相应岗位或者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从而由任务明确具体的工作项目,进而指导教育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传授完整对口的知识与技能,并总结凝练出完成相应工作的详细解说。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解构环节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学校、供应者与用人单位、需求者的工作商讨与深度合作,厘清本专业对应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工作项目、完成流程、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不同岗位对理论知识、技能的不用需求层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训过程提炼不同岗位的工作逻辑,明确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技能,针对不同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开展实训项目,以训练学知识和技能,凭知识与技能推进训练过程,形成双向互动的知识、技能良性互动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3.课程结构设置分析
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对专业知识、能力的标准和要求,将职业岗位(岗位群)必需的知识点、技术技能标准和要求等要素进行分析、分解并置程相应的课程模块,通过对课程模块进行科学组合从而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市场的需求,将专业课程安排所属于几个不同层次的模块,模块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可以进行灵活变化与组合,保证课程结构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此外,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对课程模块进行灵活的调整。信用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由职业能力、职业考证、职业岗位三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
4.课程内容安排
在“以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的理论体系下,依托市场调研过程中获得的专业对应岗位(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及解构出的职业技能体系;遵循职业岗位的工作逻辑,整合信用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融入专业领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操作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实施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合理配比,教、学、做、练各环节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证课程内容设置与工作岗位需求的高度协调一致性。信用管理专业从课程模块设置出发,包括了基本的素质模块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控制在5~7门,如信用管理基础、信用管理实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与实务、信用管理软件应用等,同时还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如信用风险管理、财经应用文、资产评估、国际贸易实务、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商务礼仪。两大模块、几项课程要素共同丰富了信用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
四、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仅包括课程配置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市场化的教学特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颇具现实意义,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更拓展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边界,使课程体系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校内、学内的课程、教材、教师等方面的建设,而是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夯实构建校外实习与实训基地,将课程体系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优化课程配置、丰富课程资源,形成业务素质高、教学理念新、社会活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此框架下做好教材编著与实训基地拓展两项工作,使课程体系改革协调一致、全面推进、卓显成效。
1.优化课程配置体系
信用管理专业课程配置体系的优化,严格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的主线,以社会岗位(岗位群)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实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的高度融合。邀请信用管理课程专家、信用管理行业专家、信用管理骨干组成团队充分调研,从职业能力、职业考证、职业岗位三个方面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设定专业课程,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配置课程内容与实训、实习程序。按照工作任务的难度以及对技能、知识、态度的需求,开设对应课程并合理分配上课学期、课时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内容构建中同样依据工作过程的需求安排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性的实训练习,以理论知识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原有的课程配置体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职业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学期的课程内容设置分别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第三学期安排认知实习,第四学期安排专业实习,第五学期安排顶岗实习,通过三阶段不同层次的渐进实习过程,让学生了解岗位需求、思考并理解岗位需求、最终胜任岗位需求。
2.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作为充实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内容,使教学工作顺利紧张的重要保障,更加需要突显工作过程导向的特点,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助力。在教材资源的具体建设过程中除了继续重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内容编排的逻辑性、理论讲授与训练相辅相成,版面设计的可阅读性、可视性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体现其适用性,从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任务需求出发,编著教材内容,设计练习项目。通过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定期研讨,共同开发专业建设教材。
3.凝练教师队伍
首先信用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设专业,首要解决的就是加强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才可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其次,提升教师自身对课改的认知度,每位专业教师都应当定期进行行业走访,了解专业岗位(岗位群)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需求动向,并即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即时的调整与补充教学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之间的“零过度”衔接。此外,加强对内、对外交流与学习,通过互听课堂、教研会议、访问学者、学科培训等加强教师在校内、校外的专业交流,不断产生思想碰撞,进入“交流—学习—思考—改进教学”的良性循环状态;同时,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多向互动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并且吃透教材、把握知识与技能的配置尺度,从而真正形成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4.拓展实训基地
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3
关键词:监理一体化;通信工程;工程监理制
前言:所谓通信工程中的监理一体化,主要是指监理单位依据自身多元化的资源优势,来对通信工程建设的参建各方进行协调,从而对从工程设计之初,到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施工进度以及资金投入等等都能得到有效保C。监理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具有集成化特性的管理方式,它不仅要达到监理制中基本的工程监管工作,更要通过大量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监理一体化。
1我国通信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随着1994年12月8日我国原邮电部《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从此,我国的便正式开始实施了通信工程监理制度。而在2007年5月1日,我国信息产业部则颁布了《关于的通知》,在这之中,我国信息产业部要求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应该规范化,从而才能使其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随后在2011年6月27日,我国工信部又了工信部通函,即《关于进一步加强通信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在这份工信部通函中,明确的说明了怎样对通信工程监理工作应怎样做进一步的安排。
2监理一体化单位
所谓监理一体化单位,就是指在获得监理资质证书的同时,还具备法人资格的监理公司,这种监理公司一般主要包括监理事务所以及监理业务工程设计研究的相关单位。在我国正式使用监理制度后,工程建设的监理单位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监理单位通常会作为乙方当事人之一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其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之中是较为独立的。并且其从地位方面来讲,也是与工程项目建设方和承建单位之间是相对平等的关系。对于委托方与被监理方实施统一标准的公平对待,在监理单位以及监理工作具体工作人员来说,在整个工程的监理工作过程中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建设方以及被监理方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时,则监理单位就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工程建设开始时所签订的合同为标准,对相关问题进行公平公正的解决。
3监理一体化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实现方法
3.1招投标阶段的监理工作
通信工程中,在招标阶段实现监理一体化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针对工程设计工作的招投标监理。在通信工程中,良好的设计工作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完毕后的整体质量。所以,在进行招标文件的拟制工作时,监理单位应将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施工要求进行说明,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还应该对投标单位的资质、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次是对安装施工阶段的招标监理。在这一阶段,由于通信工程施工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并且专业性较强,所以监理单位一定要对投标单位进行综合考量,包括其建设过的工程质量以及服务信誉等等;再次是对设备及材料的供应商招投标监理,我国目前在设备及材料供应方面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委托承包和招标承包两种,除此之外,对于计划外使用的工程材料也可以通过工程建设单位自行采购。
3.2质量控制阶段的监理工作
在对通信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阶段进行监理工作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一定的预控工作;二是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对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控,由于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工序差异会非常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三是在施工完成后对工程质量的验收监理工作,对于通信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来说,工程验收与质量评定工作是具有核心价值的,这其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分项验收检验、工程质量检查与等级评定以及组织工程进行联动试验等等。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还应该对质监部门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这也是监理单位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还有一点,就是对日常质检的资料以及数据等等重要的文献监理部门也应该进行细致的保存。
3.3工程进度方面的监理工作
在工程监理的日常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就是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这项工作往往会呈现出特别复杂的特点。一方面应注意不造成工期延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盲目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导致重大工程安全隐患。所以,监理单位需要针对工期安排科学的控制工程进度,并对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合适的协调处理,从而确保工程目标的良好实现。而要想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控制以及对进度控制实施有效管理手段,那么就需要创建建设单位、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各方协调进度的交流体系。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通信工程监理制的发展,监理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相关的通信工程建设部门只有掌握好监理一体化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够对这一项还在发展中的管理体系进行掌握,从而对工程进度、质量等问题进行有效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通信工程建设行业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何F. 浅谈监理一体化与通信工程建设[J]. 科技资讯,2012,(11):152.
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 呼叫中心 服务体系 城市管理
在城市发展中,政府职能逐渐得到了转变,公共服务呼叫中心逐渐成为了政府对城市管理的有效模式。对此大多数政府都建设了呼叫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也使得市民的各项服务开展更加便捷。
一、呼叫中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调查以及分析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呼叫中心在实际运维中都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的,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呼叫中心的号码相对较多,人们无法全面的记忆;
第二,呼叫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其相关资源缺乏合理分配,使得各种资源浪费问题出现;
第三,呼叫中心工作内容缺乏统一管理,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与分离性,致使一些便民服务无法有效的实现共享;
第四,呼叫中心具体的工作与服务流程缺乏系统的梳理,其在实践中没有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进而无法对其开展行而有效的监督管理;
第五,呼叫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意识有待完善增强。
二、呼叫中心是城市管理的关键内容与手段
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政府自身的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对于国民经济、社会以及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对于传统的政府管理以及相关信息服务开展具有一定的完善优化作用,以此可以实现政府服务性职能的整合、互联互通乃至拓展,从而有效的满足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在政府信息化进程中,呼叫中心对城市管理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满足公众的日常需求。呼叫中心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大众,其主要服务内容多为各种日常生活实际需求,这样可以有效的便捷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第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具有一定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化特征,这也是政府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与方向。呼叫中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政府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解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更新,便于大众及企业的咨询,做好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确保行政职权透明公开,这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渠道及主要延伸模式。
第三,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呼叫中心将现有各政府职能部T平台及数据进行整合与对接,将城市辖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网格内事件巡查,改变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确保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深化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智慧型城市建设,更好的为市民提供有效的城市管理与服务。
三、加大呼叫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城市管理
3.1制定与城市发展相契合的呼叫中心服务规划模式
首先,基于城市发展的时代需求,构建完善的运维管理系统,进而有效实现联动互通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内容与职能的建设,全面优化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
其次,构建以政府相关对外咨询、社区管理及家政休闲等作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系统,有效满足公众对日常生活及城市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
最后,基于公众接口框架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逐步进行各政府职能部门现有平台及数据的融合,实现审批事项办理、政府门户网络交互、城市网格化管理等职能,不断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城市发展。
3.2整合政府相关呼叫内容,构建城市呼叫中心体系,全面实施系统
基于系统的规划模式,在实践中要秉持着不再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呼叫中心进行增设,而是要在现有的呼叫中心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统一管理,并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全面促进其有效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全市范围之内的呼叫中心服务号码。同时,要对呼叫中心的实际业务流程以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结合政府相关职能内容,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以便进行监督管控及绩效考核;全面推进城市非紧急呼叫中心体系的构建,加强城市建设中相关政务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拓展政府服务的范围与内容,健全政府服务网络,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大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呼叫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政府相关业务为主要服务内容,基于用户的实际行为与需求,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范围与内容,进而提升公众对于相关政务获取的便捷性,推动城市高效有序运行。
参 考 文 献
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5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大学生信用档案是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的标志。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提高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就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途径,促进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机制和完善的形成,为学校工作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作用
诚信是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建设,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必须具备的,高职院校在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中的诚信教育,主要目的是监督学生的行为,诚信铸就人生道路不可缺少的竞争力,告诉学生,如果个人诚信问题,将对就业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不便,诚信是一种品德,不是单纯的个性要求,关乎一个人,甚至整个社会。学生失去了诚信不仅不能申报学校的奖学金,更不能办理个人贷款,学校还可以公布因违反诚信学生行为,让他们了解社会舆论的压力的严重性,在一般情况建立诚信意识,有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维护良好的信用。高职院校学生获得良好的诚信教育,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信用档案,这将大大降低单位用人的工作量,有利于用人单位、学生的双向选择,有效地遏制了学生使用假文凭,证明作弊现象。
2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含义及内容
诚信是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建设,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必须具备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主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的诚信行为,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记录,能反映其在诚实信用状况的全面信息,对在校学习期间记录的奖惩,志愿服务,参加活动情况,其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诸多方面。
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客观评价作为真实记录的辅助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评价、学校综合评价、实践承诺四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身体检查的情况,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工作人员收集上述信息,根据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补充更新。
学习诚信评价关于学生参加各种学习,考试,借阅等活动中的信用评估,包括奖学金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护士或护理人员通过资格审查、考试违纪、纪律处分等,特别是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都如实记录,如:考试作弊、抄袭、上课迟到、早退等。
学校全面完整的评估,可以细分为以下四大类的记录:道德诚信记录,具体包括:每年道德素质综合评价的评价、违反学校的纪律处分的纪录、奖励和日常生活诚信状况的评价等。经济信用记录的完整性,个人经济的基本情况,交学费,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社会支持的诚信记录,如学生贷款,包括无条件和理由不偿还、弄虚作假、骗取生活困难的津贴。社会实践诚信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记录,以参与社区活动,公益活动,如:爱心捐赠、扶老助残和在体育、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各种荣誉等。毕业生就业记录:在学生毕业前诚信求职,学校将毕业生在校期间,个人信息细致、全面的记录,求职期间给予每个学生完整详细的记录,毕业生的简历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核部门签字,这样也能形成一个严密和完整的个人简历。
践行诚信承诺是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必要补充,根据《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细则》编制,是在校期间学生有关行为的承诺。大学生自愿申请建立信用档案,并在诚信承诺书签字,同时,学生应切实保障严格的恪守诚信校规。
3 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基础工作,以收集,归纳、分类、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流程为主要线索,首先,要明确信用档案的收集范围,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整理文件,学校各部门和个人应当对有关诚信档案信息的活动予以重视。其次,建立信用档案资料3级收集机制。第一阶段由在校大学生基层管理人员对学生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建立了专门的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第二阶段由高校将所有的学生档案汇总一起,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汇总到学校档案馆;第三阶段由档案馆为每位学生接收,存储,归档,诚信记录,以确保完整的库文件的完整,随时以备将来参考。
同样,学生信用档案的材料,必须进行动态管理,并坚持以下四点。
(1)严格链接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信息。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基本内容是复杂的,每个学生的信用记录都是独立的文件类型,形成学生个人的自我活动,如果学生信用档案,可根据学生―― 年级、性别、籍贯,各部门细化分类内容,将对读取档案提供极大的方便。
(2)规范文件管理工作流程的处理。作为档案管理部门,高校档案馆在高校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对学生信用档案,收集数据和初步审核,整理,同时也要科学分类和归档数据,使信用档案作为一个真正的实体,能达到识别和利用安排的完整性地步。
(3)科学借阅审查程序。信用档案,因为该材料的组成是在不断的变化,信用档案及时识别是必要的,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价值鉴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信用问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工作,确定信用档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循其真实性,普遍性,由学生事务处,学校诚信纪律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组成学生信用档案评审组,以确保信用档案的综合性和真实性。
(4)建立一个数据平台,方便查询阅读网上信用档案制度。因此,将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自动化,大学生信用档案和开放式管理的规范,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大学生信用档案系统的作用。
4 继续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6
一、工作目标
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诚信试点基础上,加快推进调味品、饮料、罐头、葡萄酒等行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部门协调机制作用,研究制定省、市诚信工作联动机制;加大诚信标准宣贯力度,加快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进度;组织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失信惩戒和诚信激励机制;开展诚信建设专题宣传,营造食品行业良好诚信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按照《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并协调解决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各市、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任务。二是加强与工信部和各市经信委的联系机制。三是建立食品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监督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督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二)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工作指导。继续加强对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二是加大标准体系宣贯力度,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继续加大对乳制品、肉类、调味品、饮料、罐头、葡萄酒行业实施指南宣传贯彻力度,发放教学光盘供各市相关部门及企业培训使用。三是开展培训交流。组织各市和重点企业参加诚信标准、制度培训,以及企业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采取积极有效方式,开展地区、行业间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各市和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企业赴全国首批试点省学习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
(三)进一步完善诚信管理制度。督促各试点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并完善诚信管理制度。重点建立食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企业广告宣传、合同管理、标识管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等7项管理制度。
(四)推进企业诚信体系评价。一是组织先期试点的乳制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及时帮助企业纠正体系运行、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二是组织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规则(试行)》要求,依照企业自愿申请的原则,适时组织食品工业企业通过委托评价机构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
(五)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建设。一是各地食品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二是食品企业要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
(六)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宣传诚信建设情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企业诚信建设,对试点企业的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二是组织食品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交流。适时组织召开诚信体系建设交流会或组织参观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三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咨询服务、张贴诚信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及财政支持,推动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八)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监督检查。7月底前,各试点企业要认真对照标准体系,开展自查。8月底前,各市经信部门要对本市试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全面了解企业诚信建设进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9月份,省经信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目标。各市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要结合地方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结合实际,加强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协同推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