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1
一、融入自然、感受色彩
对色彩的认识从婴幼儿时期就有,我们称之为色彩感知,这是色彩的初级阶段,也是直接感悟阶段,它源自于自身对每一种色彩的认识和体会。色彩由光而产生,因此从自然界中去寻找色彩并有着追本溯源的意义,从自然光源中认识体会并通过写生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力的一个方面。色彩因光线而产生变化,自然界的色彩构成有其天然的形式美感,这就是为何我们愿意去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万物的美。通过色彩风景写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色彩构成的基本能力,体会具体化、微妙感的色彩世界,从而拓展色域,克服程式化的用色习惯。通过教学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探讨色彩变化的原因以及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出发,舍弃些许细节,使画面色调统一,冷暖关系明确,从而表达自己的意图。
“设计”一词本身具有理性思维的成分,而设计色彩强调主观意识,追求内心感受,它是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色彩感受,把对色彩的描绘上升为运用自然特有的色彩模式去创造。设计色彩是以倡导个性特色为出发点的,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色彩感受和喜好,这就要求学生摆脱写实色彩的共性标准和思维模式,摆脱习惯性的绘画方式,运用自我感受去进行色彩设计,只有具备了特色,才能称为艺术作品。
二、探寻自然色彩中的形式美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我们往往将既定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使得教学重心不突出,学生不能理解设计的初衷。然而,色彩风景写生刚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自然色彩,在自然中感悟光影变化,同时了解色彩形成的本源,如果将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与设计色彩相结合就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时常有学生会问及写生的意义和目的,这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之初应该思考的问题。写生在于感悟与理会,例如写生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花卉、植物以及动物。这就需要我们用眼睛和色彩记录下他们之间的颜色搭配,思考是否符合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刻画和仿照自然植物。设计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融性、结合性、操作性,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元化的灵活性、创意性。教学活动如何体现一种新锐的、鲜活的、综合化的以及多元化、探索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自身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也就是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潜力和教学动力。教学活动可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验性教学或与教学经验结合的反思的实践模式。
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相关的色彩教学内容和色彩构成体系方面的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革课程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实现鉴赏、理论、实践、创意一体化。打破相对狭隘的色彩观念,建立广泛的、多元化的后现代色彩观念,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交叉式、互动式、协作式以及开放式流动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吸收深厚广博的美术史和色彩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全面的色彩素养,开阔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色彩设计意识和审美趣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以适应设计艺术发展的需要。
三、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内容的更新重组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色彩风景写生理应是适应各设计专业各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本质特性以后,在原有的具象写生色彩基础之上,过渡到意象色彩、抽象色彩、装饰性色彩、情感表现性色彩等主观性色彩、表现性色彩以及应用色彩。现代设计色彩的综合性色彩表现,通过强化训练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的艺术理念,再通过对多样的自然媒介进行分解、打散,以及经过重构、透叠、支配、重叠、重组、渐变等表现手法,来改变自然色彩的对比调和,从而达到传递现代信息激发都市生活情感的设计作品,使人产生联想的心理功能,使色彩设计从“自然空间”进入“想象空间”。
如何建立色彩写生的教学理论体系;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设计的初衷;分析以往色彩写生教学的利弊,过去色彩写生教学主要是以表现自然为中心内容进行的,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对象的主观表现上,如:色彩搭配的基本技能、综合表现风格的更新等。如何把色彩理论与当代设计观念统一起来,找到切合点,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色彩风景写生的目的性。例如,加强对色彩美学原理、色彩社会学、色彩心理、光构成等与色彩设计的关系研究。锻炼学生在写生中感知色彩到理性概括归纳色彩。再到主观整合色彩,表达意象,从而体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色彩语系,运用色彩语系体现自己的观念,由浅入深、由感知到理性再到表现的过程。在色彩风景写生的教学当中,灌输一定的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能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色彩是设计表现的基础工具之一,它在情感意图、创意表达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色彩的研究应该追其根源,了解其内在的意味。色彩风景写生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提高审美趣味,更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一项必修课程,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建立合理的教学理论体系有利于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保罗・芝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文沛著.色彩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 水彩画教学 当代艺术语境 教学观念 更新
改革开放以后,西画体系的水彩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的水彩队伍空前壮大,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有了相当的影响,以至上世纪末的第九届美展第一次将水彩作为一种画种与国、油、版、雕一样单列展出,登上大雅之堂。近几年来,中国水彩沿着良好的态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国内举办了多次有影响的展览,他们得到了全国美术界、文化界的关注。但我们还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水彩艺术还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它的分量还不够,对观众的号召力也不够,在人们的观念中还不能与其它画种并列,依然难以摆脱附属的小画种地位。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水彩艺术在前两年火热的艺术市场中并未像其他画种那样成为宠儿。在国内外的国油版雕其它艺术领域,当代性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遗憾的是,水彩艺术自身对当代没有更多的反思与探索,很难看到有人在认认真真做当代艺术这一块,历届画展中当代性题材的作品几乎没有,没有触及当代艺术的本质问题。
水彩艺术的当代性不足必然引发对培养准艺术家的美术学院的教育体制和水彩画教学进行反思。目前一些本科院校的水彩画专业学生的创作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水彩画创作“中国性”不够,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过于表面、肤浅,中国传统笔墨还未在水彩艺术中进行有效的渗透,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水彩太少。其二,题材单一,水彩艺术创作一直徘徊在风景静物题材方面,人物水彩创作过于滞后,水彩艺术中那种干预社会,触及社会问题的重大题材、历史题材、风俗题材等太少,水彩艺术作品中缺乏那些包含当代人视觉感受和精神反应的作品,缺少对社会深层次的关注。缺失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其三,重视技术,忽视意识。大部分创作者仍然沉浸于对某些最基本的技术问题的摸索和训练之中,满足一般性的写生、小风景的反复摹写,是艺术长期陷于俗套之中。水彩艺术当中,传统写实的作品过多,磨照片的作品比比皆是,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艺术观念方面有创新的作品太少,对艺术语言和艺术样式的实验性、探索性不够。水彩艺术创作除要有深刻而真实的个性体验外,还要具备独特的艺术语言。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作者能通过某种过人的敏感捕捉到个人与时代、传统与变化、主体言说和个性表达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艺术创作站在为时代精神代言、为群体生存代言的高度,仅仅把水彩艺术作为个人样式的创造,在今天已失去意义,等等。我认为水彩画教学该从下面几点做出反省,更新观念。
一、强化水彩艺术的中国性
水彩艺术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以往我们有盲目地随着西方潮流走的迹象,没有把水彩艺术的创新真正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没有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绘画艺术。中国水彩的当代性转型,要反对文化后殖民主义,割裂自己文化艺术传统的历史,无视地域性、无视自己的文化。我们提倡中国水彩的当代性转型要具有“中国性”,要具有国族精神,制造自己本土的当代性,不盲目跟风,从文化的根性入手,真正反映中国文化个性,具有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水彩艺术家必须深刻理解中国艺术传统,认识整个中国艺术发展的格局,还要研究世界各民族艺术的现状与趋势,而不能仅限于研究水彩画本身。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绘画传统,其中意象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也是中国美学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个突出典范,中国水彩应该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精神、体现中国人的艺术审美价值,吸取其精华。
二、拓展水彩艺术的创作题材
现代主义非常关注画面形式问题,极度张扬个性,很少注重画面的精神内涵,步入当代艺术语境中,“画什么”与“怎么画”同样很重要。中国水彩长时间徘徊在风景静物题材,很少触及重大题材,水彩画业内对当下发生的事情不够敏锐,对时代精神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差,缺少一个大画种应有的人文关怀。任何艺术形式应该都是时代文精神、时代审美的一面镜子,水彩画家应该积极了解自己的时代,感知、了解表现当代事物,从人的当下状态的体验与把握入手,关注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兼顾艺术的“个性”与“时代性”。对艺术而言,问题意识是当代性的核心,水彩画家还需树立问题意识,当代是一个充满问题的时代,生态问题、人权问题、底层问题、女性主义问题和多元文化问题等这些在当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中国都有十分突出而又独特的反应。任何学术命题都需要意义,基于文化层面的当代艺术,其意义建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必须关注当下;必须是针对当下的反思与批判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智性。当代水彩艺术的意义应该来自对当代一些问题的反应、反思与反省而不是回避,对问题的体验集结着水彩艺术家艺术良知和批评责任。
三、水彩艺术写生创作化
为了训练学生的造型基本功,我们常常把写生当成手段。它不失为一种好手段,可是水彩画写生教学现状却非常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为写生而写生”、“为技法而技法”,只把写生当练习,把写生当成训练基本功的一种手段,割裂了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去着手搞创作。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在搞毕业创作时茫然失措。水彩画教学中出现的这种写生练习、技法材料训练与毕业创作这种先修与后续后续课程脱节。4年本科学习下来学生创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弊端使我们不得不更新水彩画教学的观念与思考水彩画教学程序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水彩艺术写生要创作化,把对景写生改为对景创作,要“为创作而写生”、“写生即创作”、“为创作表现而技法材料”,而不是“从写生到创作”,要拉近写生与创作的距离。当然,以这种观念实施教学,并不是扬此抑彼去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创作能力后劲不足,而是培养学生自觉把创作的因素和手段融入写生训练,在写生的基础上做更概括更深入的艺术创作,以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创作中发觉基本功的不足,然后针对性地、目的性地加以增强。写生之前就要做好创作构思,以创作的高要求去写生,即“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为此,对于美术学水彩方向的课程,我们可以把水彩艺术创作放第一位,“从创作到技法”,强调创造意识贯穿水彩画教学始终。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内容,力求课程之初就得通过较为系统的水彩画历史、水彩画鉴赏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眼界,明确水彩艺术创作的当代性要求,水彩技法材料实验练习、不同题材的速写、写生练习都得围绕创作高要求而开展。先谈创作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技法材料训练与实验,而后者都是围绕为创作表现而服务的,即阶段目标必须为终极目标服务,基本功训练、技法材料实验与探索必须指向创作。
四、加强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粗线条地看,20世纪以前西方水彩画家看世界的方式都是物我对立模式,画面都是尊重客观,画面物尽其形、其色、其态、其情,旨在栩栩如生地模拟客观世界,20世纪以后西方水彩画家看世界的方式逐渐向物我相融式转变,画面更多关注直觉,心灵的独特体验,音乐的律动,纯粹的形式本身,质地的感染力,等等。水彩艺术西学东渐后,国内对西画体系的水彩的教学,长期以来,沿用物我对立式,侧重表现客观对象。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生强调表现主观,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短期作业,重视性情自然流露,注重训练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他们的学生没有我们学生写实基本功扎实,但他们思维活跃,手法多样,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创造力。现在大多数院校的水彩画教学主干课程多是以题材命名课程内容,如《水彩静物》、《水彩风景》、《水彩人物》等。学生依赖客观对象即“画什么”太多,这样很容易造成作画客观描摹而不主动主观、全班画两组静物风格雷同、学老师却太像老师千人一面等不良现象。其一,遵循多元化原则,重视主观表现,张扬个性,避免趋同而力求多样,关注“画什么”的同时更为关注“怎么画”。如本课程强调技法材料实验、色彩整合练习(图底关系不变,更换物象色彩或提调和降调,目的都是建立和谐的色彩关系和使色彩表达某种情感)等在培养学生在水彩画写生与创作中变得主观主动方面发挥的作用;其二,加强意象、抽象风格的水彩画教学。水彩艺术技术性太强,尤其写实水彩更为艰难(如写实人物水彩)。传统本科水彩画教学以写实水彩画教学为主,这样其一,教学没有遵循艺术创作多样化原则,在具象写实风格水彩方面耗时太多,学生无暇进行本课程针对不同学情加强意象抽象等方面的训练。其二,没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学情是多样和多变的,本课程一方面从具象到意向再到抽象,加强意象抽象等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针对视觉型、触觉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视觉型的进行偏向具象方向的训练,触觉型的进行偏向抽象象方向的训练。第三,根据学生基础不同进行具象、意象、抽象方面的训练。
五、大力提倡新媒介的实验、新技法的探索
中国水彩画家,受传统绘画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长时间轻视物质技术的进步和工具材料的改进,顽固地坚守着所谓的水彩艺术“本位”。在水彩画的学习中,学生应大胆采用新的科技成果,探索与实验新媒介、新技法,扩展水彩艺术所用材料的范围,对水彩艺术最基本的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综合材料技法,去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和达到以往不同的画面效果。尤其是青年水彩画家画家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反映年青一代的审美趣味,做当代审美的前晀者和实验者,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趣味,使中国水彩与时俱进。
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3
改革开放以后,西画体系的水彩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的水彩队伍空前壮大,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有了相当的影响,以至上世纪末的第九届美展第一次将水彩作为一种画种与国、油、版、雕一样单列展出,登上大雅之堂。近几年来,中国水彩沿着良好的态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国内举办了多次有影响的展览,他们得到了全国美术界、文化界的关注。但我们还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水彩艺术还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它的分量还不够,对观众的号召力也不够,在人们的观念中还不能与其它画种并列,依然难以摆脱附属的小画种地位。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水彩艺术在前两年火热的艺术市场中并未像其他画种那样成为宠儿。在国内外的国油版雕其它艺术领域,当代性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遗憾的是,水彩艺术自身对当代没有更多的反思与探索,很难看到有人在认认真真做当代艺术这一块,历届画展中当代性题材的作品几乎没有,没有触及当代艺术的本质问题。
水彩艺术的当代性不足必然引发对培养准艺术家的美术学院的教育体制和水彩画教学进行反思。目前一些本科院校的水彩画专业学生的创作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水彩画创作“中国性”不够,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过于表面、肤浅,中国传统笔墨还未在水彩艺术中进行有效的渗透,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水彩太少。其二,题材单一,水彩艺术创作一直徘徊在风景静物题材方面,人物水彩创作过于滞后,水彩艺术中那种干预社会,触及社会问题的重大题材、历史题材、风俗题材等太少,水彩艺术作品中缺乏那些包含当代人视觉感受和精神反应的作品,缺少对社会深层次的关注。缺失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其三,重视技术,忽视意识。大部分创作者仍然沉浸于对某些最基本的技术问题的摸索和训练之中,满足一般性的写生、小风景的反复摹写,是艺术长期陷于俗套之中。水彩艺术当中,传统写实的作品过多,磨照片的作品比比皆是,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艺术观念方面有创新的作品太少,对艺术语言和艺术样式的实验性、探索性不够。水彩艺术创作除要有深刻而真实的个性体验外,还要具备独特的艺术语言。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作者能通过某种过人的敏感捕捉到个人与时代、传统与变化、主体言说和个性表达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艺术创作站在为时代精神代言、为群体生存代言的高度,仅仅把水彩艺术作为个人样式的创造,在今天已失去意义,等等。我认为水彩画教学该从下面几点做出反省,更新观念。
一、强化水彩艺术的中国性
水彩艺术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以往我们有盲目地随着西方潮流走的迹象,没有把水彩艺术的创新真正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没有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绘画艺术。中国水彩的当代性转型,要反对文化后殖民主义,割裂自己文化艺术传统的历史,无视地域性、无视自己的文化。我们提倡中国水彩的当代性转型要具有“中国性”,要具有国族精神,制造自己本土的当代性,不盲目跟风,从文化的根性入手,真正反映中国文化个性,具有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水彩艺术家必须深刻理解中国艺术传统,认识整个中国艺术发展的格局,还要研究世界各民族艺术的现状与趋势,而不能仅限于研究水彩画本身。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绘画传统,其中意象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也是中国美学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个突出典范,中国水彩应该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精神、体现中国人的艺术审美价值,吸取其精华。
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多数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上雷同现象严重。但随着独立学院逐渐“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如何打造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是现阶段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①
1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近年来独立学院逐步转变办学方向,在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摸索。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行“错开定位,配套发展”策略,建设了适合自身学校定位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实行“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提出了“三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在实践教学突出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与开放实验;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提出“2+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两年通识教育、一年专业教育、一年自主教育”。②越来越多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已经与母体高校有了明显的区别和自身的特色,踏出了走向独立的关键一步。
2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等少数学校开设了观赏园艺课程,标志着我国园林专业高等教育的开始。80年代后,园林专业高等教育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约有60多所院校开设园林或相近专业。我国的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多数分布在农林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因自身学术背景不同,园林专业各有所长。与上述两类院校园林专业相比,独立学院应重点发展园林规划设计,兼顾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培养具有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园林人才。
3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及特色
3.1 农学学科与艺术学科结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40%的独立学院开设了设计类艺术专业。因此,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依托于母体高校园林专业,结合本校艺术类专业,形成两专业优势互补,学科间交叉融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艺术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结合,进而突显创新精神与创意能力。
3.1.1 注重美术基础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招生多为文理兼收,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较少的美术课程设置对于没有美术功底的园林专业学生来说,难度大,压力重,学生难以灵活掌握。通过新增相关美术课程以及延长美术课程学时,达到强化园林专业学生美术基础的目的。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园林专业为例,相比较母体高校而言,增加了《速写》、《中国画》、《建筑画》、《设计表现》、《构成设计》、《美学原理》、《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类课程,同时又增加了《素描》、《色彩》的学时。
3.1.2 强化美术实践
写生是美术类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通过短期的集中写生训练。通过艺术写生,使学生能够体察自然和社会风貌,并运用课堂教学所学方法与技巧进行独立的写生实践。共享学校艺术类专业写生基地,扩大学生视野,将课堂理论与室外景观相结合,由校内训练转向户外真实实践,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创造力得到提高。
3.2 强化设计实践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虽然全国各高校进行了一些探索,但 “重认知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在我国高校里仍较突出,毕业生实践能力弱已成为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不利因素。③
3.2.1 注重园林设计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国内园林专业的主要内容,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强化园林设计,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培养并重。学生既要熟知园林植物种类和习性,又具有较强园林规划设计功底。作为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的特色,提升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尤为重要。园林设计从业人员的质量取决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和基础训练,因此,注重设计,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提高园林设计能力。
3.2.2 强化实践环节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注重素质、突出能力,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参考国内外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密切联系,坚持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35周。其中,军事训练2周,在第一学期集中安排;社会实践4周,在寒暑假进行;基础写生4周,在第三学期集中进行;课程实习5周;第七学期园林规划设计综合实习4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16周,在第八学期进行。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该进一步增加设计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积极建设校内外教学基地,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对园林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应进行相应变革。一方面要满足园林建设与管理要求;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不断摸索,走差异化发展路子,既要区别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又要区别于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该重点发展园林规划设计,兼顾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文理与艺术学科结合,注重美术基础,强化设计实践”的特色,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注释
①胥秋.独立学院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48-51.
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5
一、现状
反思传统美术教学下学生的作业,对比新课程下的美术作业评价标准,我发现以前学生作业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作业公式化,缺乏创新精神
学生完成作业时完全根据教师的作业要求去套,或者直接临摹书中范作。教师常常根据时间收放学生思维,整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处于小幅的波动面,最终学生作业缺乏创新,内容单一。
2.学生因为能力差异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不同
基础好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能很快完成作业;基础一般的同学根据提出的要求完成作业往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有十多分钟时间无事可做,他们的能力在这节课不但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反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也受基础好的学生地影响不能用心去完成作业,而去赶时间应付作业。
二、解决对策
1.写生、添加、扩散想象
学生长期凭空想象,很容易对形象简单化,概念化。平时结合创作主题,让学生先写生,后添加,或先临摹主体形象,再通过写生补充背景、道具等其他内容。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比较生动真实、也降低了绘画难度,学生容易上手。画出的作品也更加丰富、更有个性。我们在以环保为主题的“保护动物植物绘画展览”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树木、花草画好,教师再提供一些珍稀动物图片,让学生加进画面,有些学生先画动物,再通过写生添加背景。这样做学生不会感到畏手畏脚,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画面的构成组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又增强了环保意识。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2.善于借鉴,发散想象
借鉴发散联想也是一种训练创造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年龄小,接触范围有限,知识面也相对偏窄,加上创作经历又少,在创造想象中有时会“短路”或者“炒现饭”的情况出现。为使学生少走弯路,较快地找到表现作品的最佳方法,我们引导学生向大师学习,借鉴大师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解决“短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比如在点、线、面构成组合中,学习毕加索《提琴与葡萄》等作品中的方法,把物体打散再重新构成新画面。有时借鉴达利作品中种种梦幻异象构想或拉舍尔作品中图与地的相互转换渐变的独特形式,以及各种矛盾空间的循环变化等等,还有斑纳、高更、梵高等充满激情、对比强烈的色彩关系,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现代时空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妙不可言构思意图,诱发学生创造出有趣的、变化无穷的、充满奇异想象的美术作品来。
3.结合文学故事诱发想象
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幼儿美术;习作;增值;享受;成功;策略
在幼儿时期,几乎所有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绘画,每一节课都将产生很多幼儿的习作,这些习作系幼儿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作业,幼儿美术习作具有天真、自然、纯朴、原始的稚拙美。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的课堂习作大胆、自由、不受约束,具有稚嫩性、偶然性、随机性、随意性、快捷性、不精准性、不可复制性等特点。课堂教学中的幼儿美术习作,一方面,具有研究与保存价值,另一方面,如果引导得法,让幼儿的习作“增值”,使幼儿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将能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幼儿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从而为进入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美术习作的课后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常规课堂幼儿美术习作完成以后的利用与保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幼儿美术习作课后的提升方法欠缺、茫然,幼儿美术习作仅限于课堂的简单分数批改或者等级批改、再发给幼儿,课后幼儿将这些习作随意放置或者扔掉,因此,幼儿美术习作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难以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习作“初步遴选法”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分别给幼儿准备作业本和习作纸,作业本用于课堂练习,习作纸为作业专用,建议用A4的复印纸或者其他的绘画纸,幼儿美术课堂习作完成以后,教师及时对习作进行批改与点评,课后,教师应该将作品搜集整理,把习作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比较好的习作,第二类为在构图、造型、色彩某一方面有特色,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习作,第三类为习作中的局部或者某一个点有亮点的习作,把这三类习作分别归档。其中,对第一类习作进行简单装裱,存档待用。
二、课后“及时完善法”与“冷却延时完善法”
对搜集整理的第二类习作,在构图、造型、色彩某一方面有特色,但没有完成的,有的老师认为这类习作类似于“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对这类习作,教师课后应该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对积极性比较高的、兴趣浓的、愿意立即继续完善这件习作的幼儿,老师应该趁孩子兴趣正浓的时候,采用“及时完善法”继续完成,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合作完成;对积极性不高的、有畏难情绪的、或者报无所谓的态度的幼儿,不宜让幼儿马上参与习作完成,而应该暂时将这些习作放一放,采用“冷却延时完善法”,待过了一段时间,再将这些习作拿出来,想办法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引导孩子完善习作。再将完成的习作简单装裱存档待用。
三、“取景框选取法”与“捕捉亮点法”
第三类习作,即习作中某个局部或者某一点有亮点的,而其余部分有缺陷,这类习作,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多数老师均把这类习作打入冷宫,不管是幼儿作者还是幼儿观众也对这类作品不屑一顾,这类作品在幼儿的习作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有的构图很小,有的内容很少;有的画面杂乱,有的画面脏乱;有的色彩浅淡,有的色彩灰暗。但在这些作品中,或多或少在习作的某个局部或者某一点有亮点,针对此种情况,对局部有亮点的习作采用“取景框选取法”,选取习作中的亮点部分,方法是教师根据风景写生中用取景框选取风景的原理,把亮点部分选取出来,再把其余部分剪裁掉,然后把留下来的亮点部分简单装裱待用;对习作中某一点有亮点的习作,可以先存档,待一个阶段以后,一般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以后,从这些习作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最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采用“捕捉亮点法”搜集习作中的亮点,并把这部分亮点部分用剪刀剪下来,注意写上幼儿名字或者做好标记,然后,教师辅导这些幼儿把同类的分组,再组合粘贴成一幅合作的有意义的粘贴画习作作品,也可以适当添画补充,完成以后,在作品上分别署上合作幼儿的姓名,最后简单装裱存档待用。对未能选中的亮点部分,可以由老师暂时搜集,待下次或者今后使用。
四、“习作存档保存法”
在开学之初,一方面,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个纸质美术习作档案袋,档案袋封面注明幼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爱好等信息,以上三类习作中的前两类,均放入每一位幼儿自己的档案袋里,第三类放入公用档案袋里,均由老师保存。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为每一位幼儿在网上搭建习作档案库,有条件的在自己幼儿园的网站上做,没有条件的可以注册免费相册空间,现在提供的免费相册空间很多,选择一个以班级为用户名注册,以幼儿的姓名为相册名,把幼儿的美术习作分别存档,教师定期翻拍或者扫描上传幼儿美术习作,为幼儿提供网上展示平台,方便幼儿、家长、教师网上浏览。有条件并有兴趣的幼儿,教师也可以联系幼儿家长辅导幼儿,利用软件把自己的美术习作在电脑上修改处理,自己认为满意以后再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