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管理综合执法

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文1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

赖钊贤:女,本科,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排痰护理应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14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排痰护理,主要包括雾化吸入、自主排痰、翻身拍背、补充液体、心理安慰和负压吸痰。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CT评分和PEF、MMEF、FEVl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排痰护理不仅有助于加强呼吸道管理,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而且有助于提高综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关键词 综合排痰护理;老年人;支气管哮喘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19

支气管哮喘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病情急性发作时,呼吸道管理对于改善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排痰护理是呼吸道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我们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4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老年患者,男90例,女54例。年龄(62.30±5.10)岁。病程(4.70±0.80)年。病情均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抗过敏、祛痰、解痉、强心、利尿、吸氧、纠正水和酸碱、电解质紊乱等。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严密监测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排痰护理,主要如下:(1)雾化吸入。定期向氧气湿化瓶内加注温蒸馏水,使雾化温度维持在37 ℃左右,雾化时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深吸气,吸气末屏气3 s后再呼气,使药液与高速氧气气流(6~8 L/min)混合,变成细微的气雾颗粒,一方面能够更深入的到达毛细支气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痰液黏稠度,湿化气道,降低气道损伤。每次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 min,并注意严密监测患者心肺功能,雾化结束后生理盐水漱口,以免霉菌感染。(2)自主排痰。指导患者取坐位或站位,身稍前倾,双手压腹,深吸气,屏气3~5 s,然后咳嗽。(3)翻身拍背。在雾化吸入后数分钟进行,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速度1~2次/s,每次10~15 min,每天3~4次,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4)适当补充液体。患者由于出汗严重或不可见失水等因素,常有脱水现象,导致痰液黏稠,因此要及时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及时补充液体。(5)心理安慰。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安慰,嘱咐患者坚定信心,稳定情绪,告诉患者病情在我们的严密监测下,只要配合我们,病情缓解只是时间问题。(6)负压吸痰。若常规排痰效果不佳,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吸痰,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

1.3指标观察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1)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总分25分。分数≥20分为基本控制,得分越高,改善程度越好。(2)肺功能相关指标:呼气流速峰值(PEF)、1 s用力呼气量(FEVl)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表1所示,经过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ACT评分和PEF、MMEF、FEVl等指标跟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均P<0.05)。本次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参与的气道炎症反应,并伴有呼气流速受限。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气道反应性增高是病情发作和进展的重要因素[2]。呼吸道管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哮喘发作可产生痰液,而由于病情本身以及老年患者特点(体质相对较弱,神经反射功能较差,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3])等因素存在,可导致痰液不易排出,明显影响呼吸功能,而且痰液中含有病菌和多种刺激因子,也会反过来加重哮喘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窒息或死亡,因此排痰护理在呼吸道管理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次我们采用综合排痰护理,主要是考虑到排痰效果直接受痰液黏稠度影响。除了及时补液外,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这是因为雾化吸入不仅有主要加强药物治疗效果,更好的化痰、平喘、消炎等,而且能直接改善痰液黏稠度。在雾化吸入后给予患者拍背,使得痰液在物理作用下松动,更容易从气道排出,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和自主排痰。气管切开虽然能达到最有效的排痰效果,但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机体损伤,属于最后选择。因此我们首选常规排痰方法,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使患者情绪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减少哮喘发作和能量消耗。

从本次结果来看,本次4例行气管切开,这主要是由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的,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提示了治疗的有效性。患者ACT评分和PEF、MMEF、FEVl等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这与有效的排痰护理是分不开的。综上所述,综合排痰护理不仅有助于加强呼吸道管理,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而且有助于提高综合药物治疗的效果[4],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参考文献

[1]马建华,宋熔,杨瑛.高龄患者哮喘持续成功救治1例的分析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515-1516.

[2]梁洁.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健康必读,2013,12(9):162-163.

[3]兰艳梅.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122-123.

[4]朱晓雯,蒋琳.综合排痰护理佐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5):325-328.

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文2

一、安全预案落实情况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为积极应对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突发安全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实际,制定了《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预案中明确了信息报告、实施救援、应急处置、事后处理等要求。4月份,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要求支队各大队、各区文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要求五一节前对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再要求、再部署,严查文化娱乐场所疫情期间擅自营业等情况。对于已经复工复产的场所,要对场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普及安全生产逃生知识,要求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守法经营、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管理,督促指导开展安全生产演练,提高从业人员检查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组织疏散逃生等能力。

二、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情况

疫情以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成立5个督导检查组,24小时不间断对全市各区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疫情防控及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关停情况、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片督导检查,各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也同步开展了检查。

对于各旅游景区的管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要求各景区制定高峰时段游客疏通方案,严防游客聚集场所出现拥挤踩踏事故,确保游览井然有序。要求旅游景区对食品卫生安全要开展全面自查,保障游客用餐安全,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要求各景区在举办活动和人流较多的时段要增加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稳定,确保节日期间人民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三、安全值班情况

五一节期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严格落实市文旅局节假日值班制度,确保全体执法人员通讯畅通,领导到岗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群众举报及时受理,确保单位内部安全。单位内部值班人员以外,其他人员继续按照分片包干要求,下沉至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和旅游景区,对场所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同时对各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执法监督。

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文3

在新的形势下,省厅提出了向公路交通强省跨越的更高目标。同时,我省交通法制工作也在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立法协调,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交通法制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三乱”现象有待根除,交通行政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执法改革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我们认为,交通法制工作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跟上我省交通事业发展的步伐,甚至要走在发展前列,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为实现向公路交通强省跨越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体制创新,进一步扩大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交通执法工作可持续发展

胡总书记指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

目前,交通行政执法中存在着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实行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是创新行政执法体制,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省在全国最早开始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运行,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基本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为我省全面推行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奠定了基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今年交通部召开的综合执法改革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各兄弟省市特别是重庆和广东的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形成了省市县级三位一体的综合执法改革局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了巩固试点成果,顺应全国综合执法改革浪潮,综合执法试点亟待进一步扩大广度和深度。

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我们一定牢牢把握好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正确处理好改革中的困难和矛盾。

一是要解决好编制和经费的问题。从各省市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的现状来看,编制和经费问题是制约改革的重大问题。综合执法试点要积极争取当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关系,把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二是要处理好内部关系。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一般是将交通稽查、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和公路路政执法等职能从原属单位中剥离出来,成立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之初,因人员归属、经费管理、执法权限等问题而导致的部门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凸显。因此,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处理好内部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综合执法改革快速、稳定进行。三是要加大对交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我省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是从下而上、由点到面的改革模式,省厅没有正式的业务归口部门,在具体工作的衔接上还不够顺畅,致使综合执法试点单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要在政策、资金和执法设备等方面对我省交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给予支持,以确保其健康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岗位培训工作创新,提高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交通教育与培训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创新型行业,实现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为民、务实、高效、廉洁和具有较高依法行政能力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我省有交通行政执法人员2万余人,队伍十分庞大,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交通执法的成效,加强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素质,对提高我省交通行政执法水平、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以来,全省岗位培训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改革创新,得到切实加强。

一是由以往的骨干培训改为全员培训,各地市交通局与各直属单位每年均要把本单位执法人员轮训一遍,岗位培训覆盖面显著扩大。二是建立省厅岗位培训师资库,师资库老师由各地市交通局推荐,省厅通过试讲等方式进行筛选确定。老师由省厅从师资库中直接选派,培训师资力量显著加强。三是建立培训大纲,统一了培训基本内容。培训内容包括交通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路政、运政和规费征稽专业知识,以及交通行政执法的热点专题和案例等。通过培训,使学员系统掌握国家有关交通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掌握交通行政执法的专业知识及办案程序,及时熟悉最新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文件规定,能够正确处理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备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建立试题库,由以往的考核制改为考试制。岗位培训考试采取闭卷方式,由省厅统一命题和阅卷。岗位培训考试成绩作为执法证件年审的依据之一,没有参加岗位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不予年审,收回执法证件,不得继续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这是我厅从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向交通强省迈进的重要举措。这个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提高全省交通系统法律意识,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管理工作创新,促进执法人员、车辆管理信息化、公开化,提高管理效率

信息化管理是未来管理的发展方向,在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勇于创新,走信息化道路。我省交通系统持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的执法人员有2万余人,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近2千多辆。可见交通执法人员队伍庞大,执法车辆数量众多,传统的管理办法是建立手工台帐进行管理。但执法人员存在新增、调离、退休、违纪处理,车辆存在淘汰更新、产权变更等因素,执法队伍和车辆长期处于变动之中。与此同时,社会上存在许多非法的执法证件和执法车辆,由于稽查、管理手段落后,无法即时核定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全省执法证件和车辆的管理呈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基于此,我们研发了交通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公网技术和多层结构技术,对交通执法人员和执法车辆进行信息化管理。首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执法人员和车辆实时动态管理的问题,初步打造出交通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平台,提高了管理效

率;其次,第一次建立全省执法人员和车辆数据库,为科学决策、应急指挥提供了准确数据依据;第三,在现代通讯技术下实现省、市、县三级交通部门在线联网协同办公,为今后交通执法人员在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执法信息公开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监督执法车辆及示警灯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执法车辆管理,在中原高速进行了gps卫星定位监督试点工作。执法车辆安装gps系统后,我们随时能够掌握执法车辆的位置,可实现实时监控和实时调度。gps系统在中原高速试点工作结束后要积极向全省进行推广。

交通执法人员和车辆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极大方便执法监督检查,促进我省交通执法队伍建设,这对提升我省交通行政执法水平,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度创新,推行交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构建和谐交通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容易受到行政干预、经济利益、情感情绪及能力素质的影响,同时,我国现行法律不够完善,给执法留下了大量自由裁量的空间,导致“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人情案”和“态度案”的情况屡屡发生。

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文4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单位公务用车和综合执法用车平台的车辆管理,严格用车纪律,提高执法用车使用效率,根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及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车辆使用性质:

局公务用车包括机要通信用车、后勤保障用车及业务用车。机关通行用车仅限于保证领取、送达文件的及时性和保密性;后勤保障用车用于日常后勤保障事宜使用;业务用车用于机关食堂日常采购、拉运物资所用。

调研用车仅限于区领导调研使用。

综合执勤执法车辆仅限于执法单位在本区开展执法执勤工作使用,其他性质用车一律禁止使用执法执勤车辆。

二、车辆的日常管理:

按照“五个统一”,即“统一产权登记、统一调度派遣、统一定点加油、统一定点维修、统一定点保险”的原则组织运行,严禁公车私用,杜绝违规用车。

(一)统一产权登记:所有车辆包括综合执法用车平台的执勤执法用车产权全部登记在机关事务管理局名下,综合执法用车平台的执勤执法用车产权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用于进行实时监督和定期核查使用轨迹。

(二)统一调度派遣:凡符合规定的执勤执法出行,各执法单位均可向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用车申请,经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调度员按“序次保障、相对固定”的原则审核后派车,实行统一派车和登记制度,车辆钥匙由专人进行保管。

(三)统一定点加油:车辆由车辆加油员统一定点加油,加油后拍照上传至平台。

(四)统一定点维修:车辆由车辆安全员统一定点维修保养,维修后根据修理厂维修单内容及金额上传至平台。

(五)统一定点保险:车辆保险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定点投保,根据保单内容及金额上传至平台。

三、明确管理责任主体,落实车辆集中管理、定点停放制度。非工作时间和无执法公务活动时间,所有车辆在指定地点停放,不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换停车点。确因工作需要在外停放过夜的,须提前向局主要领导报告,并确保泊车安全。凡未按要求乱停乱放,导致车辆损伤或被盗的,由相关责任人全额赔付,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

四、驾驶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驾驶和遵守交通法规意识,确保用车行驶安全。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超速行驶及其他违法驾车行为,如有违章等情况,根据使用记录显示由用车单位或驾驶员本人负责;如工作中发生交通事故,应做应急处理,保护事故现场,联系交警、保险公司并及时向机关事务管理局汇报,出现交通事故和人为车损全部由用车单位或驾驶员本人承担。

五、由于车辆流动分配使用,执法执勤人员个人及办公物品请勿遗留在车内。

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文5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创造“畅、安、舒、美”的交通公路环境,提高公路路况水平、公路安全水平、便民出行服务水平和路域环境综合水平,为全国干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提供实体示范工程,引领今后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主要任务

1.路况水平方面:实施路面破碎板置换45000平方米、路面重铺12000平方米,全线路面技术状况达(PQI)90以上,优良路率达95%以上,无次差等路,路面行驶舒适性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2.安全水平方面:完善安保设施,实施防撞墙工程3057米、危桥改造1座、边沟整治52000米,消除31处地质灾害点,改造1处影响行车安全的急弯路段,实施415处平面交叉处置。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置标志标线,完善568处标志,重新施划标线79800平方米,新设立反光设施38000个。

3.出行服务方面:提升公路服务功能,在G205线连城金鸡岭路段设置1个停车观光区,在上杭马洋洞路段设置1个综合服务区,与中石油共建1个服务区。实施信息化建设,在主要路段、大桥等设置16个视频监控设施,建立4个可变情报板,满足公众对出行信息的需求。强化应急抢险能力,以一线养护班站为依托,沿线公路分局设置3处应急抢险基地,实现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公路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的目标。

4.路域环境及绿化方面:加强公路绿化美化,重点实施断档路段补植补种、边坡绿化和特殊绿化,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100%,使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整治过境公路脏、乱、差现象,重点整治19个集镇路段,杜绝侵占、破坏公路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综合治理公路“滴、撒、漏”现象及超限超载行为;推进公路文化建设,以“红土客家谣”为主题,在公路沿线及重点公路班站实施13个人文景观点建设,统一班站标识,提升G205线沿线文化景观水平。

三、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对G205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落实实施项目、内容、资金拼盘,编制实施计划,完成示范工程的设计,报省公路管理局审批。

2.实施阶段。按照实施计划和省交通运输厅批准的设计文件,全面实施示范工程建设。市直相关部门及沿线各级政府及时跟踪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示范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3.验收总结阶段。由市公路交通主管部门对所有项目进行自检,形成自检报告,报上级公路交通主管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全面总结示范工程建设经验。

四、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市直相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成效。

G205国道沿线县政府(上杭、武平、连城):对辖区内路域环境整治负总责,根据整治工作范围逐条逐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及时跟踪辖区内示范工程建设进展,做好示范工程建设所需土地征用工作,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沿线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做好本辖区过境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抓好集镇路段占路贸易、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摆摊设点等“脏、乱、差”的整治。做好集镇市场规划建设,加强集镇路段日常管理,在“马路市场”迁移、建设固定垃圾池、公路两侧保洁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人员相对固定的专职或兼职管理机构,避免违章现象回潮和反弹。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按设计规划统一实施,对损毁的绿化设施及时修复,维护集镇路段整治成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指导G205线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负责G205线示范工程建设市本级配套经费的筹措,按进度拔付市级配套经费,加强建设经费的监管,规范建设经费的使用。

市公路局:负责G205线示范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安排计划,加快工程进度,按时完成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公路养护和管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规范路政许可审批,配合交通综合执法支队查处违反路政管理规定的违章行为;及时向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提供公路路况、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和许可审批情况等基础信息及载体资料。

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加强路政管理,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协调相关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查处违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重点对违法违章建筑和非公路标志进行全面清理,确保不出现新的违法违章建筑。加强超限运输车辆的治理。

市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协助各级政府依法控制保护好公路两侧建筑红线(20米);配合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清理违法违章建筑和非公路标志;协助办理用于示范工程建设的土地使用等相关手续。

市公安局:负责交通秩序整治,重点整治过境路段车辆乱停乱放、违法驾驶等行为。

市工商管理局:负责规范路边店的经营行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G205线改造示范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公路局局长、G205线沿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公安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工商管理局、交巡警支队、交通综合执法支队等单位为指挥部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公路局,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由市公路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职责。

2.保证配套资金。G205线示范工程建设经费除省交通运输厅补助外(省补助70%),不足部分市本级财政予以配套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由市公路局自筹。要加强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

3.加强协调配合。沿线县政府要将公路综合治理纳入当地政府的总体工作计划,结合示范工程实际,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协同整治,提高治理成效。示范工程用地按建设用地性质予以征用,简化相关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范文6

一是狠抓项目开工,进一步落实完善重建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努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推进提供优质服务。除个别项目外,力争在7月中旬全部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项目竣工,促进项目尽早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抓好项目实施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好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依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和功能达到标准。

四是积极协调落实重建补助资金。认真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在确保重建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拨付使用重建补助资金。

二、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新建200个农家店、2个配送中心和3个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配送率和推进“一网多用”,为农村居民营造服务更好、品质更优、服务更全、更加实惠安全方便的消费环境。

二是扎实开展“家电下乡”工作,抓好业务培训,做好政策宣传,重点引导企业做好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售后服务网点的完善以及打击假冒伪劣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三是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做好县城专业市场和乡镇农村集贸市场的改扩建项目,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杜绝“三无”产品,提升农村购物环境,扩大消费需求。

三、加强市场监测,保障重要商品市场供应。

加大与工商、统计等部门联合沟通力度,建立市场运行信息报送制度,争取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信息直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完善市场运行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加强监测信息,进一步强化市场动态信息在引导企业经营、服务居民消费、搞活流通等方面的作用。健全我县应急商品数据库,建立应急商品重点企业。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重点整顿和规范生猪屠宰行业的市场秩序,规范屠宰企业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的违法行为,杜绝病害猪肉流入市场,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肉品。继续争取商务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五、做好行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结合行业监管职能,不断加强对酒类生产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饮等行业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诚信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采取措施,促进餐饮业发展。

组织开展好中江首届名菜、名店、名小吃的评选活动,选树中江名菜品牌和特色小吃品牌。

七、多方联动,努力完成利用外资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与省厅、市局及各类商会的沟通联系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