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文1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大多数与图形有关,现在的高中生的思维、运算、空间想象的能力还不够完善,教师要灵活、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并帮助学生来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使这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让原本呆板的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改变以前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条件,使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应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必然性的趋势.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知识点多,课堂容量大,所以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比较简单,或没有创设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就坐在下面听,完全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学生兴趣不浓、想象不足、理解有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给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带来困难.将多媒体融于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在教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图形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去演示和呈现立体图形,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直观的了解,对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动手去画立体图形,去感受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对空间图形有更形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感得到增强,同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地揭示教学内容中数和形的紧密关系.在数学教学中若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观察各种图形的动与静,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与不变化,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拟数学实验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问题的探究,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数学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方法、选择数学软件、实验与验证,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例如,在讲解概率与统计这章时,在讲抛硬币实验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数学实验,让学生理解通过多次实验可以用频率来估算概率.

(五)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的音像效果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堂学习内容,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作品创作;作品表达;鉴赏课程;乡土美术资源;讨论

一、立足作品创作,推动学生的图像解读

所谓图像识读,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图像以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解读能力。其中,主要涉及对用色、线条、配比以及造型特征等方面的解读。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及解读能力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解读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按照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程度来划分,美术作品可以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从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教师应针对这三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特点的图像解读。例如,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鉴赏课“走进具象艺术”中,例举了《贵妇人像》这一享誉世界的美术作品,这一作品是具象美术作品的代表。该作品的作者安格尔基于一种独特的视角表现了画中人物的质感,使得人物无论是在神态,还是在气氛渲染及空间暗示等方面,都显得极为真实,仿佛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存在于画中,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可见,对于具象派的艺术家来说,“真实”是他们对作品最主要的追求。除此之外,具象派美术作品对人物体态的衬托往往较为鲜明。《贵妇人像》中的贵妇人莫特西埃本是安格尔一位亲友的女儿,画家选择让莫特西埃夫人站立的姿势,配以暗红色花纹背景和深色衣裙衬托人物鲜明丰满的体态,将夫人椭圆形的面孔与裸露的圆润肩部及手臂描绘得十分和谐,人物形象的塑造隐约可见拉斐尔式的造型。虽然此肖像画整体显得极为明快,但有色块的配置而无色彩的变化。安格尔认为,对绘画而言,色彩是次要因素,使用颜色的目的是让画面整体显得新鲜夺目,因此必须画得快。然而,画得快则很难从细节上体现形体,所以要想获得形象的准确就必须靠素描。因此,安格尔的作品可以说是用颜色画的素描,准确、深刻又细腻。又如,教学“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设计作品精读。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角度进行探讨,如分析古代工笔画中的色调搭配,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剖析逐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提高学生的图像解读素养。

二、结合创作表达,强化学生的美术表现

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教师不但要借助传统的美术技术和美术语言,还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视觉形象,充分彰显作者的创作意图。因此,在高中美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的美术技术、媒材及语言结合到一起,切实构建既富传统韵味又不乏现代意趣的教学环境,有效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和能力。同时,为了达到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采用赏析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学“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瓷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瓷器的制作工艺入手,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物展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瓷器制作品专业名词及其技术特点的了解,而且能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瓷器欣赏方法,进而在夯实学生美术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美术素养的初步形成。紧接着,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材与技术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前,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每一名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能为美术表现空间的拓展提供理想的工具。因此,教师若能将美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表现创作意图及思想,则不仅能让学生的美术创作形式更加丰富,而且能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出更为饱满的视觉形象,进而切实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通过鉴赏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在高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无疑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需要让学生“知美丑,明善恶”。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例如,开展“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花鸟画”这一内容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同时展示工笔画与油画作品,如李嵩的《花篮图》和卡拉瓦乔的《水果篮》,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赏析并分析这两幅作品的不同点,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条让学生了解何谓美。首先,教师可以歪歪扭扭地用线条画出小动物,并询问学生的感受。对此,学生感受到了“别扭”与“丑态”。随后,教师可以画一只线条优美的小动物,再让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对此,学生一致认为小动物很漂亮、很可爱。借助这两者的对比,学生不仅能了解到“美”与“丑”的区别,还能理解“美”的存在价值,从而逐步建立正确的审美理论体系。

四、充分挖掘乡土美术资源,促进学生的创意实践

若将核心素养视作当代教育的灵魂,那么有关教材及课程内容便如同肌体一般发挥着承载教育灵魂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还需要全力挖掘乡土美术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感受本土美术魅力的同时,增加创意实践的机会,进而提升美术素养。以江苏常熟为例,其花边艺术已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且当地的“元四家”之首黄公望、虞山画派、虞山印派等在美术史上地位突出。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乡土美术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进行创意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和学习独具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有效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图像识读;核心素养;美术教学

美育当随时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图像识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网络技术推动了线上教学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图像直观、具体、快捷,对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图像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美术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方向。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包括一个核心、三大维度、六个核心要素和十八个基本要点,是涉及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重要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适应时展的需要。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部分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尤其重要,但现实中部分学生的读图和思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图像识读的基本特征

图像识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感受造型、色彩、材质及肌理;二是在解读方式上阅读、探索、思考、讨论,其解读有深、浅层次的区别;三是识别类别,具体为形态、材质、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四是图像识读的运用,表现在选择、辨析及解读等方面。教师应深入探究图像识读的基本特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范例运用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每一课都涉及图像识读,甚至涉及跨学科的一些领域,如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结构、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表等。笔者主要以线上教学活动为例进行解析。1.图像激思,校本转化,深度识图,培养家国情怀。学生在图像识读过程中从局部入手,或尝试把照片转换成绘画的形式,以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和运用。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通过图像识读引导学生用线条、色彩表现生活情景。学生以生活中的照片为依据尝试构图,感受、识别、解读生活中的图像并加以运用,审视生活图景后生成新的图像。这个图像更加典型、集中,能集中反映社会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学生把心中之景物化,将人物、景物梳理成线条,分割重组,形成图像,然后逐渐润色,表现人物形象、物象特征,使作品中的人物有表情,细节有动态。这些作品是学生识读图像后深层次的解读、感悟和运用,意义非凡。学生相互品评对方的作品,激发了审美情感,得以近距离地感受并了解他人的生活(图1)。笔者以PPT展示各种图像资料,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广泛的图像识读中提高创作欲望,以美育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新的高度。2.催思联想,网络孵化,累积识图,形成创意思维。网络直播教学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使以往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网络环境催生出一些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替代部分集中教学,如腾讯会议上课、钉钉上课、QQ直播等,使学生分散在家也能及时进入网络课堂学习。线上教学不是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教师要提前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准备解决策略。教师要提前录播,精简内容,才有时间管理学生。教学重点体现在图像识读的要点解说清楚、简洁、易懂,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消化。学生直观感受图像信息,产生创作欲望,形成独到见解。如,在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收集美术作品的图像,与文学、音乐等艺术门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寻找异同,进而表现春天的图景(图2)。要想将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利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PPT和微视频要做得精美、易懂、富有情趣。美术学习是由图像识读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加以应用的过程,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多角度地呈现图像,在观察、分析、思考中吃透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导出新图像以展示技能。读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积累、内化的解读、识别、运用的过程。教师对比线上、线下教学,跟踪管理,让学生自行消化所学知识,及时上传作业,便于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解读画面的内容,消化、整合并创造新图像。学生以问题意识为支撑点,自主研究、提炼图像,将生活中的图像分解、转化为绘画中的图像。学然后知不足,学生补足识图的短板,有助于创造性地运用图像。学生进行深度的图像识读,主动吃透图像的内在联系,可以有机整合现有的图像,创造出新的图像,赋予其多姿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要采用新的策略,激发学生探究图像的兴趣,培养其创意思维。研究图像识读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研究者及发现者。3.浓缩视听,微课展现,穿插识图,催生艺术符号。线上教学中的微课制作,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素材的实际整合能力。教师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图像以短、平、快的形式运用于教学,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微课可以从某个具体的点切入,让学生互动探究,扩大了课堂容量,延展了教学空间。线下教学仅停留在课堂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微课能及时呈现各种各样的图像,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使其了解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在《富有活力的运动会》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对图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学生完成的作品个性突出、多姿多彩。引导图像识读是一个具体的感知和表现的过程。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识。微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以美育润泽学生,学生通过图像识读有效学习和探究,创作出许多生动、有趣、个性化的作品。

四、图像识读的校本转化

1.高效调控锤炼语言,把握轴线,形成有效识图。教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明确每名学生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简洁明了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围绕教材解决问题,最终讨论、交流。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有据可依。学生通过图像识读引发疑问,进而了解图像的含义,有针对性地思考,不断追问、累积。学生主动解析图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图像识读是审美的探究和发现,能让学生逐渐深入地学习美术,体验成功的喜悦(图3)。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学习,逐渐养成有序、高效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把目标锁定在课堂上,善于落实、调控,充分利用教学时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自主合作探究,在此期间可以提高图像识读能力,并进行跨学科运用,从而深化自身对现实世界的认识。2.汇聚美篇析赏佳作,整合识图,享受成功喜悦。教师要重视评价学生的作品。一是利用课堂反馈,使学生在图像识读中找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和自身进步的方向。二是利用微信收集学生作品,进行网络评分,把优秀学生作品以“美篇”App整合,使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师着重挖掘、甄选有创新特点的作品,然后按主题整理归类,展现每一专辑的特色。许多优秀学生作品在福建省书香好少年文学社、龙岩市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以及福建省美育和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等公众号上发表,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创作,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点评学生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识别、解读和运用图片的能力。因为年龄结构相同,思维品质相近,学生的作品能代表同龄人的心声,对其他学生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图像识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其形成直观感受,让学生在互相影响中感悟、获得启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以各种方式在校园中展示,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美的魅力。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情感细腻,学校可以开设艺术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工作坊的作业中学习美、探究美,启迪自身的思维,提高自身的素养。

五、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教学;美术素养;审美观

民间美术集合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内心情感,所以学习民间美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而且能学习到每个民间美术作品表达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活道理。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为此,本文结合民间美术的特点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探讨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民间美术的特点

1.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存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融合了中华传统的民俗习惯,取之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民间美术不仅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有着丰富的实用价值。

2.民间美术蕴含了民族自信心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出来的,融合了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表达的是每一个特定时代的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仔细研究民间美术,会发现每一个民间美术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创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观赏者在看到精美的民间美术作品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民族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

3.民间美术具有淳朴性民间美术是劳动者在休息时间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看到的景物进行简单糅合创作出来的,表达的是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最真实的情感。民间美术创作者的美术功底都是有传承或者自创的,没有受过过多艺术规则的束缚,表达的是最淳朴的希望,让人感觉很舒服。

二、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民间美术是集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审美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如果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应用民间美术,对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有极大的意义。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民间美术带给人的美感已经深入人心。应用民间美术开展美术教学,学生稚嫩的心灵会与民间美术代表的淳朴自然美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的,而民间美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民间美术集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如果美术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认识和学习民间美术,赏析民间艺术的美,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魅力。例如,捏泥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泥巴陶土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形象。学生看到泥土竟然可以捏出那么多的好看的造型,自己也会忍不住想去捏一捏,这时美术教师就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彩泥,让学生肆意发挥创造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是赏析教材上的一些书画作品,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仿着绘画,长久下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会让学生觉得美术是枯燥的,逐渐丧失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民间美术的种类非常丰富,无论是剪纸、泥人、风筝,还是陶瓷、皮影、国画等,都属于民间美术,丰富的美术品类会给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像“五谷作画”“对折剪纸”等民间美术的背后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寓意,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

三、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赏析民间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民间美术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赏析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都能了解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美。美术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提前从众多的民间美术素材中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作品,放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赏析,也可将相关的知识点在赏析时教给学生,让学生能独立赏析美术作品。通过赏析民间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发现民间美术作品的美,感受到民间美术背后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提升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在进行民间美术的赏析时,落后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达到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效果,所以美术教师还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巧。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民间美术作品时,有以下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例如,在赏析“皮影人物”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皮影戏动画,并讲解皮影的由来、特点和其中蕴含的美,再让学生动手制作皮影,用视觉、触觉的双重感受让学生真正学会赏析民间美术,提升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第二,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能近距离观察赏析。例如,在赏析“铁画艺术”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两个铁画作品,在上课时带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和触摸赏析铁画,体会铁画的美。

2.组织民间美术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活动,也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如果只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民间美术,但是不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那么民间美术对学生来说就是久远和不可触摸的。为了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美术教师在组织民间美术主题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样化、内容趣味化,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实践性。在活动形式方面,教师可以组织美术竞赛、美术表演等活动;在活动内容方面,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如快过年了就可以把活动主题定为“剪窗花”,既有趣又有实践性。在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时,为了保证学生能有所收获,教师还要做到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最大程度地发挥民间美术的教学作用。

3.延伸课堂教学民间美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美术展现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生活,但这也暴露出美术教材的一个缺点,那就是美术教材中关于民间美术的内容比较匮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促进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中有很多的民间美术素材,美术教师只需要在讲课时稍加导入,就能很自然地进行民间美术的延伸。例如,美术教师在讲关于人物面部特征的课程时,就可以在讲解结束后引出“京剧脸谱”和“川剧变脸”等涉及人物面部特征的民间美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自然地进行民间美术的课堂延伸,发挥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文5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向来存在着以一贯之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现代教育更是将人文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宗旨,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个性化。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道理和文化价值。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

二、在美术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内涵

那么,美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培养,突显人文素质的精神品格和教育价值?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开扩学生美术文化视野,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发挥美术特有的功能和魅力,使教学方式和内容呈现活泼多样、丰富多彩的状态,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感认知特征。

(4)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形成积极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5)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使美术学习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美术教学可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丰富多彩、活泼多样;使美术学习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变化,吸收人类历史文化营养。

三、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美术教师要认真学习美术教育的新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美术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2)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促进者的角色。美术课就是要充分利用课程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要体现关怀,体现人文素养,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真诚相处、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接受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3)美术技能技巧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且要导人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教学应在充分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氛围中进行。学生应是教师引导下的认识,实践与发展的主体。

(4)美术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精神。传统的教师主观单向地评价学生的标准和形式容易造成师生间的冲突与对立。致使学生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全面了解学生,并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创设自由、放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美术产生兴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出发,尊重、理解和保护学生的艺术表现,切忌过高、过难地要求和束缚学生,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人情味。应在美术活动中及时、适时地给予他们积极的启发和肯定,让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 闽南传统文化 传承 漫画 核心价值

《以漫画形式诠释晋江乡土文化的研究》是全国课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期间,本课题组以“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理念,立足校情、学情、师情实际,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力求课题研究实效性。课题组发动全组老师和全校基础年段学生广泛参与,开展务实精细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及“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鼓励、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为依据,以“益德漫画,漫画益德”为突破口,落实本校“一核心,二基点,四特生”的管理哲学,探索漫画特色教学与闽南传统文化的交集点,尝试以漫画形式传承和发展晋江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自主化,培养学生核心人文素养,丰富本校美术学科内涵和德育载体,有力助推本校漫画特色项目更快更好地发展。

马克思说:“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以激励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教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科学研究方法,以学校提出的“高质量,有特色”为工作标准,通过对漫画的绘制技法;漫画的创意方法;晋江乡土文化的内容及核心价值;晋江乡土漫画进社区、进校园的活动方式;乡土美术教材开发和应用等一系列内容研究,依托美术课堂、石鼓动漫社、漫画特色兴趣班等平台进行实际训练,让学生走入乡土、融入社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幽默品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体现课程趣味化、乡土化、生活化等特点。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理论成果

1.教育理念的提升。本课题研究尝试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探索乡土文化中核心价值,提高学生艺术技能,开阔文化视野和提升人文品质。

2.教研能力的提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把课题研究和学校哲学研究课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美术教学工作有机整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实现由集约型教学向科研型教学的转变。

3.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能力的提升。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推动石鼓动漫社、漫画特色兴趣班及多个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开展,有效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同学、家人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师生均得到艺术体验和能力提升。譬如,有的学生将在课题实验课所学的“核心价值观”闽南四句和晋江歇后语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活跃家庭和谐气氛。

二、实践成果

1.出现精品课程。课题组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课本,从美术教材中《卡通故事》、《幽默与智慧》等文本中拓展而出,编写教学设计。杨银平老师从《幽默与智慧》拓展开发出精品课题实验课《漫画闽南四句》、《漫画晋江歇后语》;张克雄老师从《卡通故事》拓展开发出精品课题实验课《闽南童谣漫画》。卢金火老师巧妙地结合学校“五店市寻根”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开发出精品课题实验课《闽南古厝》。课题组老师坚持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科哲学为导图,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不断探索课堂教学。

2.形成校本教材。通过课题研究,杨银平老师编写的《漫画创意训练》校本教材富有趣味性和启发借鉴价值,深得同行、学生的喜爱。卢金火老师编写的《五店市寻根》校本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较高参考指导价值。

3.促进教学相长。课题组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乡土漫画创作。完成一批具有晋江乡土文化特征的漫画作品,体现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其中有60多幅漫画作品在本市及全国各级漫画比赛中获奖或发表在《幽默大师》、《儿童漫画》、《晋江经济报》等报刊上,出版漫画成果集《石鼓动漫社》和教师作品集《杨银平漫画集》及校本教材《漫画创意训练》等。2015年6月,本校被福建省漫画研究会授予“福建省漫画教学实验学校”。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研究型美术教师,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实现了教与学相长。

4.收获教育写作。课题组不仅积累了一定量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在教育写作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卢金火老师撰写的《乡土漫画教学反思》;张克雄老师撰写的《用漫画图解闽南童谣的教学反思》;杨银平老师撰写的课题研究论文《闽南乡土文化在校园漫画综合实践活动中绽放光彩》等。

5.发挥辐射作用。研究之后,本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乡土美术教学资源,并开始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课题组积极搭载当地市政府、文化部门开展的活动。先后将课题实验成果“晋江歇后语漫画”、“闽南四句”等成果深入毓英小学、灵水社区、苏安社区、曾井社区、阳光社区、育德小学、五店市传统街区等社区学校,以漫画形式传播晋江乡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市民带去了一次次鲜活生动的乡土文化体验。2015年11月,福建漫画研究会会刊《海峡漫画》第十期展示本校漫画特色教学成果,起到省内辐射引领作用。

本课题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完善的地方,进一步提高学生漫画质量。完善校本教材,增强实用性,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实践学习,提高教与学效率,把课题研究拓展延伸到校本课程研究领域。下阶段以本课题研究为龙头示范作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漫画特色教学与乡土文化、美术课堂的深度结合,使之成为基础美术教育有效的补充,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实验。

参考文献:

[1]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涂慷.闽文化民间艺术探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