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企业 治安队伍 思想政治建设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企业内部治安管理是整个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治安秩序的好坏,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企业要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求稳定发展,就必须有企业内部保障机制和保障体系做强有力的支撑。

一、要在消除内部积弊,外塑保卫人员形象上有新突破。

作为企业的治安保卫人员,首先在思想上要树立忠诚意识,并且要增强自己对企业的认同感。其次我们为了增强忠诚意识应当积极的组织企业内部人员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等等,充分结合企业的改革发展的形式通过一些主题活动的大力宣传,让企业的员工与企业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与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命运,并且让企业员工跟进异一步的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道德观。

治安队伍还应该自觉的树立起自己廉洁的意识品德,自觉遵守企业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且通过自己身边发生过的不同案件拿来与廉洁文化作为比对,从而形成正反两个方面的教材,引导和教育广大员工让他们对安全保卫工作从内心审处产生高度的认同,如此以来员工们才能更加珍惜自己所处的岗位,以及通过自己的见解去修订岗位的标准,并且认真的完成岗位职责、给自己制定标准的行为规范。这样企业每一个员工就知道了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做等等。企业内部要完善廉洁自觉遵守纪律的奖励制度。要把员工的廉洁自律的情况与员工的自身利益挂钩,从而赏罚分明,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企业内部保卫工作,提高内保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作为企业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的建设,不断的提升企业内部治安队伍的管理能力。一个企业中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与否是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安保工作是否能正常开展的关键。企业一定要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我国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及自身企业的一些特点,指定一套更加详细、覆盖面全、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还要跟的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脚步,不间断的修改以及完善自己企业的治安队伍管理规章制度,让其更有实际的针对性和操作行,并且更有说服约束力。为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 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单位,要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恐怖袭击、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二)努力强化治安队伍建设,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平稳发展。对于代企业的发展管理来说,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治安保卫力量是非常必要并且重要的。因为他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资产和企业的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他还有利于促进企业核的和谐进步和发展,从而成为企业能够长治久安的最有力的保证。作为企业来将一定要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的规定,建立健全保卫机构,选配纪律严明、熟悉业务的人员来担任专职保卫干部,配备相应兼职人员,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逐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权划分明晰、机构设置科学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保卫部门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业务建设,通过采取岗位练兵、在职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提高保卫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真正起到维护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要在明确维稳任务,为企业保驾护航上有新突破。

首先是要提高自己维稳预防的能力。一定要认真修订整理并完善各种突发事件合理处置的预案,配合公安部门对管控重点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在不同时段做出分析预测并做出妥善化解的意见和处置预案。一定要积极的发挥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作用,协同综治部门建档、管控刑释解教等人员,认真落实帮教、监控措施;针对热点问题,提高内保人员作好防范影响稳定事件发生的能力,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力争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其次是要提高信息共享能力。一定要加强与公安部门以及相关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起一个信息组织,建立起畅通的信息反馈通道。并且通过不同方式来摸清楚可能对企业带来不稳定的情报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所谓的“四个早”。它是指“早布置,早掌握,早控制,早处置”。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治安状况,制定方法措施,上下联动,露头就打,对哄抢偷盗不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进行长效打击,尽自己最大努力以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平安稳定。最后是要提高综合处置能力。一定要把维护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及地方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协同作战,保护企业生产原材料资源,打击团伙邪恶势力,净化企业环境。

四、结束语

总起来说,企业内部的治安状况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前进以及发展。从而也影响到了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因此加强好企业内部治按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及治安队伍的管理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人力资源管理

一、引言

所谓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我国的管理思想大多来自西方的科学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发展,世界上许多管理学者将目光转移到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上来,以寻求东方的管理哲学,并将这些管理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由于其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以及难以模仿性等特征,它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五大模块,即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和留人。西方式的管理思想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或许能够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但是在深受儒家和道家等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可能鲜有功效。因此,对儒家和道家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并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去,将会使我国的管理者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二、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对比

(一)二者的相同点

1.“民本”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道家虽然希冀永恒,但更希望统治者认识到“民”本来的力量,按大道,天地万物都有其次序,让道德仁义礼法各处其自然之位,天下就会太平。

2.“社会和谐”思想

儒家倡导的是仁礼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道家倡导的是自然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它们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期待建立一个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

(二)二者的不同点

1.人性假设不同

儒家的人性论有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道家的人性论有老庄的“人性恬淡朴素论”。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

2.核心思想不同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主要观点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3.政治主张不同

儒家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4.价值观念不同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或者群体价值,而道家强调人的个体价值或者自我价值。儒家思想认为人的个体价值应当与社会价值密切挂钩,对社会有用才是人身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而道家思想则认为个体价值要与社会价值分开,人要得到自我认识的提升就必须脱离世俗,与世无争,在对社会价值的无所作为中去寻找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理想境界的实现。

5.人生态度不同

儒家思想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他人有强烈的同情心;而道家思想却是消极顺从的,它超越社会与现实的枷锁,追求顺其自然。

(三)儒家和道家思想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儒家和道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从管理角度来说,由于西方管理思想的冲击,儒家和道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却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许多企业管理者利用西方的管理思想可能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发掘我国传统管理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儒家思想的运用

首先,儒家思想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利用互相交心的方法,使每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其在组织中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并且使每个人都感到满意,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其次,儒家思想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强调以和为贵,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内部的人际和谐,比如,公平的福利晋升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等,这些对于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非常关键。

第三,儒家思想强调“中庸”的管理方法,“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过犹不及”。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便是实行“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的管理策略,既要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又要用物质和精神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度,进而产生高的工作绩效。

最后,儒家思想注重“智”,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均体现了这一思想。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员工培训,针对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道家思想的运用

首先,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管理原则。“无为而治”并不是凭借法律和道德实施管理,而是凭借道家“顺其自然”的“无为”的哲学智慧进行管理。“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如何为”才是更适当的管理。作为管理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一些小事情,应该让下属去操心,管理者应该关心“大事”。何为“大事”?《汉书·丙吉传》所记载的“丙吉察牛”的故事告诉读者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情是大事,也是丞相该过问之事。那么关乎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生存与发展的事情便是管理者需要操心的大事。

其次,道家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企业有时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做出违背自然法则的事情,比如污染环境、滥用资源等。人与自然的这种不和谐最终会导致人们自食恶果,环境的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人们的健康问题堪忧,而资源的滥用会使许多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资源的匮乏会导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阻。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员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品德。

第三,道家思想主张“效法自然”,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管理具有规律性,对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也要“效法自然”,抓住基本规律。比如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管理者应该发现和发扬他们的“长”,规避他们的“短”,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而不能强人所难。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是企业用好人才的关键。

最后,道家思想强调“信任”的重要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具备伯乐相马的识贤能力,以及刘备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求贤精神,这样才能挑选到适合企业的人才。在用人方面,管理者对于人才要高度信任,充分放权,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三、总结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的问题。尽管资金、技术等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比较重要,但是人力资源似乎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更加合理的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西方的管理思想在我国的文化情境中或许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我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取其精华,并应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或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葛荣晋,李伟波.道家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的科学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4:111-116

[2]李总,居水木.浅谈法家、道家、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52-53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企业管理

1.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1.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仁学”管理思想的基本管理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现代管理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仁学”管理思想始于远古尧、舜、禹、汤的先人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孔子只不过是中国远古以来就已经产生了的道德统治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换言之,道德管理文化产生于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的远古文明时代,经孔子加以弘扬和发展成为系统的“仁学”管理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管理原则而延续到现代。“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这样一些范畴和管理原则,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基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其发挥作用的根本机制在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和行为,其管理驱动力就在于管理者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从狭义讲,“仁学”管理思想是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的管理原则。

1.2儒家管理思想弥补了科学管理以来的缺陷

“仁学”管理思想对于缓解现代西方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念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弥补西方管理文化的根本缺陷,促进人类新型管理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仁学”的管理思想,对于长期浸染于理性化、制度化和物欲化的西方管理人群来说,无疑是极为向往的精神需求。因此,以孔子“仁学”管理思想为特质的东方伦理管理文化,对于变革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基本构造,缓解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带来的精神危机,弥补西方管理制度的根本缺陷,改善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2.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2.1儒家“重视人伦和谐”的思想可以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个体总是生活在群体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儒家非常重视人类生活的群体性,并以伦理关系解释群体生活的特征,强调人伦和谐。其主要人伦思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讲求以和为贵,重视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和为贵的思想,是积极地看待自然和社会中的差异,分歧和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各自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发展。二是讲求“仁者爱人”。仁是孔子确立的最高道德准则,其核心是爱人,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三是强调“五伦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要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就要明确每人在不同伦理关系中的位置,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将其以适当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确立下来;四是要求“知礼以立”“克己复礼”。“礼”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制度化体现,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协调人们的行为。孔子认为社会要安定团结,个人要发展完善,没有礼的约束熏陶是不行的。19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使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在惊叹之余开始探索“东亚经济奇迹”的原因。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赫尔曼·卡思首先明确地以儒家伦理来加以解释,并称日本与东亚“四小龙”为“新儒教国家”。日本筑波大学高桥进教授在分析日本企业经营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联系时说,日本企业的组织原则为“集体主义”“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组织伦理强调忠诚,孝顺、智慧,否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其中“集体主义”体现了“礼”“和”,“终生雇佣”体现了“仁”“孝”,“年功序列制”体现了“礼”“五伦十义”。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兼大英百科全书主编弗兰克·吉布尼则认为,日本将中国古老的儒家文化与战后的美国企业引入的现代经济观念糅合在一起并加以巧妙运用,形成东西合壁的“儒家资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思想”,“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日本经济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传统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基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深深的深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通过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纵观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人民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萌发了很多卓越的管理思想,既有宏观意义上的治国之道,也有微观意义上的治生之道,它们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结晶,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起源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最早的管理思想起源于原始的农业,在刀耕火种的种植业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手工业、畜牧业等社会分工管理经营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为代表的早期的管理思想。此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导体系源于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儒家管理思想。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

企业管理从简单的角度来理解就有两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管理和事的管理。针对这两方面内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具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的管理特点。(1)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中国传统思想就是注重以人为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一个“人”字,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非常重视人的价值。纵观历史,在治国管理方面就把人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的兴亡与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道是“争天下必先争其人”,同时传统的管理思想具有浓烈的民本思想,如由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孔子提出的孔子主张“爱人”、“爱众”、“重民”等人本位的思想。治国方是如此,企业的管理就更应该注重人的管理。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活动中,企业最短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同时企业管理也是人在管,因此,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以人为本的特点。(2)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以和为贵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项理论就是以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和为贵是成事的根本原则,我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协调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在内的一切矛盾因素,和气生财是企业生存发展指导,和谐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想要达到的最佳管理状态。(3)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以德为先的特点。凡事以德为先是古今中外的定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理解为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儒家思想是道德文化的代表。我古代管理国家讲究的是以德治国,管理思想对人们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从此不难发现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点。企业的管理更应该主张德的管理,强调以德服人,古语有言“生而弗有之,为而弗持之,长而弗宰之,此之谓玄德”,管理但不去主宰,不去左右,这才是企业管理中“德”的体现。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从辩证学角度考虑,凡事一分为二,中国古老的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纵观世间百态,管理是在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所衍生的产物,我国受封建专制统治多年,儒家管理思想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给现代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首先,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普遍政治化,忽略的企业的最大利益。如企业缺乏独立的一面,表现出政府化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手段、竞争方式、经营理念等受上级部门控制严重,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结构行政化,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行政化。其次,受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普遍专制化,忽略的企业的民主性。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中常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最后,受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现代企业管理重于人情化,忽略了制度管理。主要表现为,在日常管理中过于注重人情,使得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是用来说、用来看、用来记录,从而导致企业中常常出现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违规现象司空见惯。(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现代很多企业遵循以人为本的传统管理思想,把人才视为企业的核心和最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例如,海尔集团的“盘活资产首先应盘活人”。此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积极影响还表现在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等方面,正所谓和气生财,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讲求和谐,再者,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很多企业在管理中注重以德为先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同时企业的经营管理更离不开企业文化和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硬性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行为约束,通过企业文化来感染思想意识,鼓舞斗志。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软硬兼施,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互为作用并进行持续改革和创新。此外,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的约束人的行为,追求的是阶段性的项目管理目标,而企业文化则是长期对人的思想进行熏陶,追求长远效应。企业文化和制度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在树立企业文化和建立管理制度时要融入以人文本的思想,提倡人性化管理,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层次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团结进取、改革创新的组织。(2)倡导目标性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管理通常把企业目标的实现与人的需求集合起来,其基本出发点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基本管理方式是自我控制。企业的发展在于经营,经营的管理在于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讲求战术性和战略性。与传统管理思想相比,现代企业目标性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把传统方法中的“要我做”和“要我怎么做”转变为“我要做”和“应该怎么做”。(3)推崇技术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思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革命带来了必然的管理革命,正所谓技术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双动力,正确处理技术与管理的关系,在提倡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强调管理思想的创新,全面打造以科学技术带动管理创新的新局面。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更进一步的解放和改善。这种进步和改善不但体现在管理水平、管理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同时也体现在通过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使得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更高级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双动力,运用具有创新性的信息化管理,把技术和管理相互结合、互相促进,使得生产进一步发展、机构进一步精简、人员进一步精练,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更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整体成本,是企业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稻香.柔性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邓志辉.浅谈当代管理新趋势[J].柔性管理.2006

[4]陈雪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交通[J].企业管理.2007

[5]李静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之知识管理[J].企业导报.2010(7)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 传统哲学; 企业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068- 02

1 儒家哲学思想及其应用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关心和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对员工以人本关怀才能使企业有凝聚力,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做到基业长青。企业只有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员工才能照顾好你的顾客,顾客才能照顾好你的利润。因此,对员工施以仁爱,这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也是出发点。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的基础就是爱人,其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关心在当时混乱的年代中人的安身立命和生存状况。关心企业中人的诉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起点。

儒家的方法论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简单地说,就是两极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建立在对“过”与“不及”的批评基础上,以扣其两端而取中之意的。是一种动态权衡选择的方法。中庸之道就是中道、持平、保持平衡,在管理中保持平衡,掌握分寸。但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都会产生变化,保持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儒家理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提出了“与时偕行”、“日新又新”的理论,时刻保持中庸的状态,强调“过犹不及”,中庸的思想体现在管理者身上就是要辩证地思考问题,不要有对某件事有偏见而产生极端想法,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中保持中道的思想,保持心态的冷静,多听取各方意见,保持住对管理的协调组织不偏不倚,有序地进行管理。这种思想就适用于中层管理。

2 道家管理哲学及其应用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展开的。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软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其“无为”就是放松对事物的不必要的束缚,减轻对事物的人为干预,运用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做到领导却不让人察觉,成功于无形的管理境界,即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道家的这一管理思想特别适用于高层管理者。因为高层管理者是做出重大决策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人在整个管理中起着重大指导作用的人,因此高层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个人素养十分重要。高层管理者首先要善于发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按规律办事。即“道法自然”,保持事物的大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下属要予以一定的权力,相信下属,对下属采取不干预不干涉的政策,运用无为的理论为下属创造有为的条件,使整个工作环境更加宽松,更加有弹性,这样才会使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有所作为,让他们发挥自己所能,那么整个的工作就会向着良性发展。道家的方法论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

3 法家管理哲学及其应用

“人之初,性本恶”是法家的人性论观点,因此法家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核心思想并非法律,而是统治的方法。法家主张运用法律来惩治人们,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处罚,法律之外没有善恶之分。韩非认为赏和罚是君主的“二柄”,其之所以有效,是由于人性是趋利避害的,这实际在强调规章制度、利益机制对管理的重要性。

法家的管理思想对基层管理者有更多的借鉴意义。基层管理者身在工作第一线,执行具体的工作,具体的工作操作起来就有许多具体的规章制度,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做事才会达到整个管理的效率。所以基层管理者运用法家的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管理准则会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有效率。做到铁面无私,依法行事,赏罚分明。同时注重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激励员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4 儒道法的管理哲学在应用中的权变思考

所有的理论都要用客观的辩证的思想去分析运用,而无从去判断其对与错,优与劣。实践中出理论,理论有在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儒法道的管理哲学虽然产生于古代社会的管理和实践中,但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具体指导企业管理中要应时而势,懂得权变,且不可生搬硬套。这里要指出和说明的是,上述儒道法的管理哲学思想相对应于中层、高层和基层管理者,这个顺序是不能错位的。如果各个层级的管理者运用错了管理哲学,那么就会造成更糟糕的后果。

另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儒道法三家的管理思想也有相通之处,三家思想在具体管理实践上可以融会贯通。“无为而治”本言于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在管理的应用中,我们也要灵活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管理更好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 赵夏三,译.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 [美]彼得·德鲁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6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关心和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对员工以人本关怀才能使企业有凝聚力,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做到基业长青。企业只有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员工才能照顾好你的顾客,顾客才能照顾好你的利润。因此,对员工施以仁爱,这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也是出发点。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的基础就是爱人,其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关心在当时混乱的年代中人的安身立命和生存状况。关心企业中人的诉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起点。

    儒家的方法论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简单地说,就是两极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建立在对“过”与“不及”的批评基础上,以扣其两端而取中之意的。是一种动态权衡选择的方法。中庸之道就是中道、持平、保持平衡,在管理中保持平衡,掌握分寸。但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都会产生变化,保持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儒家理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提出了“与时偕行”、“日新又新”的理论,时刻保持中庸的状态,强调“过犹不及”,中庸的思想体现在管理者身上就是要辩证地思考问题,不要有对某件事有偏见而产生极端想法,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中保持中道的思想,保持心态的冷静,多听取各方意见,保持住对管理的协调组织不偏不倚,有序地进行管理。这种思想就适用于中层管理。

    2 道家管理哲学及其应用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展开的。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软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其“无为”就是放松对事物的不必要的束缚,减轻对事物的人为干预,运用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做到领导却不让人察觉,成功于无形的管理境界,即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道家的这一管理思想特别适用于高层管理者。因为高层管理者是做出重大决策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人在整个管理中起着重大指导作用的人,因此高层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个人素养十分重要。高层管理者首先要善于发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按规律办事。即“道法自然”,保持事物的大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下属要予以一定的权力,相信下属,对下属采取不干预不干涉的政策,运用无为的理论为下属创造有为的条件,使整个工作环境更加宽松,更加有弹性,这样才会使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有所作为,让他们发挥自己所能,那么整个的工作就会向着良性发展。道家的方法论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

    3 法家管理哲学及其应用

    “人之初,性本恶”是法家的人性论观点,因此法家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核心思想并非法律,而是统治的方法。法家主张运用法律来惩治人们,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处罚,法律之外没有善恶之分。韩非认为赏和罚是君主的“二柄”,其之所以有效,是由于人性是趋利避害的,这实际在强调规章制度、利益机制对管理的重要性。

    法家的管理思想对基层管理者有更多的借鉴意义。基层管理者身在工作第一线,执行具体的工作,具体的工作操作起来就有许多具体的规章制度,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做事才会达到整个管理的效率。所以基层管理者运用法家的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管理准则会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有效率。做到铁面无私,依法行事,赏罚分明。同时注重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激励员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4 儒道法的管理哲学在应用中的权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