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预案范文1
关键词 预警 干预 防范 医疗纠纷 作用
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各级医疗机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法制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失误或过失、医患沟通信息不畅、或由于医疗技术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等问题,以及医学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及不可预知性等方面原因,当医方医疗活动达不到患方所希望的结果,就容易使患者对医方医疗活动产生质疑,引发医疗纠纷。我院从2010年开展医疗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后,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为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有5种:医疗技术原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医患沟通、医疗服务收费及其他。2007~2009年发生医疗纠纷19例:医疗技术原因纠纷5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纠纷6例,医疗服务收费纠纷6例,其他原因2例。2011年1~12月发生医疗纠纷6起。技术原因1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2起,医疗服务收费3例。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采用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前明显下降。
医疗纠纷的预警管理
医疗纠纷高危人群的介定:凡是危、急、重症患者,术前患者,术后患者和经规范检查治疗疗效欠佳患者及既往有医疗纠纷史的患者均为医患矛盾高危人群,是医疗纠纷重点防范的群体,对上述群体应加强信息的采集。
医疗纠纷等级的评估:医疗纠纷共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三个等级。在医患矛盾的初始阶段,由所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发生的纠纷迅速进行风险评估,初步确定医疗纠纷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化解医患矛盾。黄色预警:医方在医疗过程中不存在错误和过失,医患矛盾程度较轻,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预计造成的后果轻微,经科室内调解问题即可解决,医患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对医方的工作不满意不理解,认为医方工作不积极、主动,对患者健康的恢复造成了影响。橙色预警,医方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明显,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一旦演变成医疗纠纷则较难处理,经科室内调解矛盾有得到解决的可能,但也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列为橙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的正常死亡;患者病情短期内出现较大变化;医疗费用较高的病危、重大手术患者、疗效欠佳患者的重大抢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等。红色预警,医患矛盾严重,双方互不信任,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虽然经科室尽力调解矛盾也难以解决,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失误和缺陷,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红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或过失,导致患者死亡,残废,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引起患者或家属极度不满。
医疗纠纷预警处置:通过对医疗纠纷进行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化解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医院利益和工作秩序,积极争取解决医疗纠纷的主动权。黄色预警处置:收集到医患矛盾的信息后,科室人员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汇报,科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了解详细情况,对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及时开会通报相关情况,提出改进工作要求,满足患方服务需要,同时科室负责人主动加强医患沟通,争取患方对医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化解医患矛盾,使医患双方达成谅解。如科室处理不当,医患矛盾加深,则预警级别上调为橙色。橙色预警:出现橙色预警情形时科室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负责人在积极化解医患矛盾的同时,应在6小时内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接到情况汇报后立即参与矛盾的处置,化解医患矛盾,防止医患矛盾升级为医疗纠纷,并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院办,如医患矛盾不能调解消除,则预警级到上调为红色预警。红色预警,红色预警情形一旦发生,科室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积极处理医疗纠纷的同时,及时上报院领导,在院领导的参与指导下,努力化解医患矛盾,积极争取处理医疗纠纷的主动权。
危机干预管理机制在防范医疗纠纷的作用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人体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和医术具有不完整性的特点以及患者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患矛盾在所难免。事实证明只要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危机风险管理,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防范医患矛盾,就能有效化解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医院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预案范文2
年至今。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件、镇(乡)卫生院(含门诊部)2件,全县在县卫生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医患纠纷11件。民营医疗机构2件、村卫生室2件。11件医患纠纷中有1件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占纠纷总数的9.09%经鉴定无医疗事故;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协商解决的10件,占纠纷总数的90.9%医疗机构共赔付资金102万元;存在上访、、缠访和“医闹”现象,造成不良影响和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5件,占纠纷总数的45.5%取得医疗机构赔付资金65万元,占协商赔付的63.73%
二、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通过调查发现。
一)医疗机构因素。医疗机构管理有待加强。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医患沟通不够。患者盲目认为交了钱,应达到良好医疗效果。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规范处理重视不够,医患纠纷防治办法、处理程序不完善。医患纠纷早期,医院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医疗患纷发生后,均由本身缺少法律、心理、社会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处理,效果多不佳;一旦有恶性化倾向时,医方往往束手无策,多请保安人员介入,又加剧了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当恶性医患纠纷发生后,只有报告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参与处理。整个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另外,医疗行业和医药行业管理较为混乱,药品三统一”之后,县级和民营医疗单位药品价格不合理、收费不确定和医疗分工不合理让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患者往往会把矛盾最终发泄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医院和医生成了矛盾爆发的焦点。此外,卫生主管部门职责淡化,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诉前解决机制,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处理不当也极易引起“医闹”
二)患方因素。患者及家属认为一定是手术造成的就医观念落后,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制造纠纷或丢弃患者。例如某些癌症患者,现代医学还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及家属认为病人到医院,医院就应该治好,否则就是医疗事故。部分患者认为“医闹”有利可图。不闹不赔,一闹就赔,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现实情况中,90%以上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出现医疗纠纷之后,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认为走法律途径不但慢,而且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理赔,而利用“医闹”来解决问题,不仅快捷,而且有利可图。大多数情况下,尽管医院及医生尽力而为,但有些家属不惜闹大医患纠纷,采取在医院设立灵堂、摆放花圈、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散发传单、停尸闹事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以求得到高额赔偿,使社会矛盾一并转型为医患纠纷,转嫁责任给医疗机构,讹诈钱财。例如个别患者因疾病住院,由于并发症导致残疾,随之出现夫妻感情破裂等。经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鉴定后患方不服,对疾病的转归、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现象不理解。例如个别阑尾炎手术并发下腔静脉栓塞。患者及家属医学常识匮乏。继续到医院、有关部门甚至县领导处投诉和缠访。
三)社会因素。国家公务人员、社会闲杂人员介入。常以停尸闹事、摆放花圈、燃放鞭炮、散发传单等形式要挟,舆论的不客观导向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少数道德和素质低下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参与缠讼、滥讼。职业“医闹”掺和医患纠纷。索取高额赔偿。例如,营盘镇一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在县某医院死亡,死者家属从外地请来专业“医闹”人员,开口要求医院赔付76万元,医院不赔付就摆花圈,将尸体停放医院大门口等,每谈一个价位,就要做出一个要挟行为,谈判难度极大,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如上级检查、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处理医疗纠纷时,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为顾全大局,只能特事特办、从快处理。但对一些“医闹”分子没有严厉打击,对一些冲击行政机关、围攻殴打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没有依法严惩,从而形成了一种一出纠纷就聚众到医院闹事的恶性循环。
这些医患纠纷带来的后果及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良好形象。三是威胁到医疗机构公共财产安全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造成负面的社会舆论。侵害医患双方及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医患纠纷的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影响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正常医疗秩序。医闹”医赖”缠访”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增加了医疗机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增加了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工作量。
三、目前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促进医患纠纷不息。从近两年来医患纠纷实际调处工作来看。
一)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
二)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同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基础上进行。医学会也是下属管理机构,因医疗机构是医疗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医学会鉴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质疑,这类解决很少有成功的范例,只有在私营医院发生的纠纷容易和解,因为受市场经济影响,私营医院怕影响声誉,患者身体受到损害的条件下息事宁人,容易自行协商达成协议。
三)民事诉讼法律途径解决。因审理周期、诉讼成本、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原因。而且定案材料一般都依赖鉴定结论,加之法院法官大多不具备医学知识。鉴定程序又繁琐,当事人诉讼后又经鉴定程序的几经折腾,胜诉得到赔偿周期长,大部分当事人不愿走法律途径。
从以上三种解决途径来看。因涉及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切身利益,对于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部门保护主义明显,患者对于这种医患纠纷解决颇有怨言,很少成功。由于当前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滞后,就终极程序来说,人民法院为最终的选择。就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两全来讲,只有当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自行和解,法院查清基本事实基础上,法律责任确定的原则下,双方调解结案,才能使双方都达到满意。
四、防范和处理医患纠纷的建议
医患纠纷的常发性、复杂性与现行单一的调解处置机制不相适应。及时控制大量医患矛盾快速升级,为了把医患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大量因医患纠纷可能引发的上访、群访和恶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调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尊重事实、依法处置”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以及“公平公正、及时便民”原则下,提出以下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建议。
一)建立防范机制。一是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设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设立患方接待场所,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上述制度落实到诊疗工作之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公布投诉电话和医患争议处置程序,接受患方咨询和投诉。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设置内部保卫机构,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和纠纷防范,添置技术监控设备。制定医患纠纷防范预案、处置预案,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文明执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异地行医等现象,保障就医环境健康。加强医疗服务宣传,提高群众就医意识。加强纠纷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三是各镇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正面舆论导向,各司其职,做好医患纠纷防范工作,为依法规范处理医患纠纷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应急机制。根据医患纠纷的不同类型和恶化程度进行相应的调解和处置。各部门各司其职。开展处置工作。一是医疗机构要健全投诉机制,通力协作配合。当事医务人员、科室、医院三级响应,加强与患方沟通,告知依法处理医患纠纷的途径。及时了解纠纷原因和患方诉求,对纠纷发展趋势客观评估,及时协调处理纠纷和报告相关上级部门。发生医患纠纷后,当事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部门报告,重大纠纷应及时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医患纠纷不得迟报、瞒报或谎报。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查诊疗情况,调解医患争议,宣传依法处理途径并主导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增强依法处理力量。对社会影响较大、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重大医患纠纷,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并动态报告纠纷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经县政府同意后,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预案范文3
1、以强化医疗质量控制为手段,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实施医疗质量的动态过程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标准,定期检查,奖惩结合,切实整改,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创建质量品牌优势。增强质量意识,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观;开展质量教育,端正质控心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认真完成2011年12月11日启动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
2、防止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1)严格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2)认真履行行业准入制度,把好异地执业准入关。(3)严格执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4)认真组织学习并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制度及医疗操作规程,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开展医疗活动。(5)加强对纠纷多发科室的巡查,加强对问题医生的重点督导。
3、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学科品牌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力求快速实现我院实力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能力依赖型转变。继续把妇产科作为我院重点学科发展,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及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合理人才梯队,为申报市级重点专科做好准备;其次,做好乳腺外科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我院的特色重点专科培养;增设疼痛门诊,拓展骨科业务范围;巩固发展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将血液净化中心做大做强。
4、加强门诊建设,规范专科、专家门诊,改善专家门诊诊室条件,力争将内科专家门诊、糖尿病专科门诊规范到位。
5、以加强住院医师管理为着眼点,抓好“三基三严”工作,强化内涵建设,挖潜增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医师业务培训与技术考核,探索建立岗位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院医师技术水平及工作积极性。(1)不定期对住院医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进行抽考,成绩记入年终考评。(2)每年进行两次三基知识闭卷考试。对考试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3)对新入院医技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尤其是法律、法规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培训。(4)对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大学生重点强化培训。
6、加强对医疗环节的全程监控。每月对全院医疗文书(申请单、报告单、处方、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抽查2-3次,并对医疗过程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检查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并进行追踪检查。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控专题会,对医疗不合格项进行处置并在医院局域网上公布。
7、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和协调.。并在6月底进行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8、抓好传染病疫情上报、登记和管理工作,并对传染病知识进行一次考试。
9、负责医疗投拆的接待、登记和协调处理工作。并力争作到每起纠纷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将医疗纠纷的处理措施进一步明确化。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预案范文4
市卫生局成立医疗巡查领导小组,局医政科负责巡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实施。
二、巡查对象
各镇(街办)卫生院、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石化医院、康宁医院。
三、巡查方法
局医政科牵头,各单位医政干部参与,交叉检查,每季度巡查一次。采取现场查看、随机抽查、考试考核、服务对象调查等方法,本着查实、查细、查严的原则,按照巡查标准进行检查和评分。
四、巡查内容及工作安排
一季度巡点:急诊急救
检查内容:1、院内急诊急救组织领导、工作专班、工作制度是否健全。
2、急救室或急诊科是否24小时应诊,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备用,登记是否齐全。
3、120急救专班是否落实,救护车上装备是否符合急救要求,120急救接诊、转诊是否有记录。
4、随机抽查急救住院患者病历,查看记录是否规范。
5、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措施落实情况,急诊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随机抽查一名医护人员考试心肺复苏术。
二季度巡点:药事管理
检查内容:1、药事管理组织领导、工作制度、职责是否建立健全。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①品种限定是否符合要求;②分级管理目录及落实情况;③用药培训及处方权分级管理推行情况;④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金额前10位信息公示、控制措施;⑤抗菌药物住院使用率、门诊使用率;⑥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及用药时间。
3、药品(含中草药)存放是否规范,有无变质过期及假冒伪劣药品。
4、毒、麻、剧等特殊药品管理是否到位,帐物是否相符。
5、是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三季度巡点:病历、处方
检查内容:1、院科二级质控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是否按月开展质控工作。查看质控结果是否与绩效挂钩等落实情况。
2、抽查住院病历。重点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手术和麻醉安全告之同意书双签字落实情况,病程记录是否完善等,医嘱书写是否规范,护士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护理记录是否规范等。
3、抽查门诊病历。是否统一使用门(急)诊病历一本通,病历记录是否真实、完整、规范等。
4、抽查处方。处方(含中草药处方)书写是否完整规范,是否符合因病施药原则,用药量及时间是否合理,是否按要求分开书写毒、麻、剧及门诊统筹处方。是否有效开展处方点评,每月至少一次。
5、检查医务人员核心制度知晓和执行情况,抽考1人。
四季度巡点:医疗安全。
检查内容:1、优化门急诊病人就诊流程。开展便民、利民、导医、急诊优先等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登记报告等制度;优质护理开展情况。
2、住院病人医疗安全。重点检查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疾病诊疗常规执行情况,护理措施是否规范、安全、有效,医疗文书书写是否及时、规范,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机制落实情况等。
3、重点科室管理。①院感。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手术室、产房等重点科室院感管理办法及执行情况;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定期开展院感监测。②质控: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是否建立;检验报告是否及时、准确,是否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并落实,是否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③临床用血:输血科管理是否规范,临床用血是否严格执行输血前知情同意谈话制度,输血工作流程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完整等。
4、医护人员考试、考核。随机抽查医护人员参加理论知识测试和操作技能考试。
5、医患沟通机制是否健全,是否设置医疗纠纷接待室,是否配置专(兼)职人员;是否制定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预案。
五、人员安排
由局医政科牵头,从各医疗机构随机抽派医政干部或专家组成巡查组交叉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医疗巡查工作的目的是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学习交流,促进工作,保障医疗安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
(二)巡查组要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做好巡查评分,确保巡查工作取得实效。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预案范文5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护理差错;防范措施;纠纷护理程序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民的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不仅影响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也影响术后的恢复,同时由于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认知上的局限性,很容易产生对手术及护理工作的误解,从而导致医疗纠纷[1]。手术室工作又具有连续性、 复杂性、 综合性等特点,因此手术室常成为医疗事故 、纠纷易发之地。通过对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纠纷发生。
1 防范措施
1.1 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 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使每位护士都做到学法 、懂法 、守法、 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责任心,从而预防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1.2 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2.1 明确各班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1.2.2 严格执行手术查对制度,接患者入手术室时,要查对科别、 床号、姓名、 性别、 诊断、手术名称、 皮肤准备情况、 术前用药、 配血、 药物过敏试验等。手术前再次查对姓名、诊断、 手术部位、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检查无菌包消毒日期、 包内器械是否齐全完好。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纱布、器械、 缝针等。术后检查各种引流情况。
1.2.3 手术室应当建立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洗手护士保管好术中所取下的标本,手术完毕交与医生并签名,防止病理出现差错和丢失。
1.2.4 手术室应当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安置舒适,使其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因不当造成手术患者的皮肤、神经、肢体等损伤。患者的身体勿直接接触金属部件,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手术床、电刀性能,妥善放置电极板,指导医生正确使用电刀等电器,防烫伤、误伤患者。
1.2.5 手术室应当建立并实施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用药差错。
1.3 各种抢救设备、用物、药品处于完好使用状态,如电刀、吸氧、吸痰装置、除颤仪、呼吸机等,做到定人定期保养、检查、定量、定位放置,完好率100%。
1.4 手术室应当制定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1.5 手术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h清洁消毒一次,预防手术感染的发生。
1.6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每位护士都要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与补充,积极参加院里举办的各种学习讲座。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每月一次理论、操作考试。每年派两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邀请各仪器厂家技术指导员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及专业技能水平,减少了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
1.7 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患者病案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举证材料,它记录了患者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因此,记录应严谨、真实、及时准确,不得随意删改乱涂或剪贴,无菌包灭菌指示卡、植入性产品标签均必须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所有材料一式两份,一份随病例归档,一份留科内保留备做证据使用。护士长派专人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直接反馈给责任护士及时纠正,预防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2 纠纷解决程序与原则
2.1 纠纷解决的三个途径 双方协商解决、行政仲裁、法律裁决。
2.1.1 双方协商解决 是指医患双方在存在纠纷时协商解决,解决的前提必须是双方有意愿和诚意,二者缺一不可。
2.1.2 行政仲裁 是医疗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由于具有医疗事故鉴定资格,仲裁部门是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作为认定机构,因此仲裁结果对于医患双方能够接受和认可,对双方都具有公信力。
2.1.3 法律裁决 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必要手段,是医患双方在协商无效同时又对仲裁结果产生疑虑时而采取的最终的纠纷解决手段,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2.2 纠纷解决原则 正视纠纷,对双方负责,做到公平及公证。
2.2.1 引导纠纷按照正确程序解决,尽量做到缓解矛盾,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
2.2.2 不推卸责任,能够正确认识既要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又要保护患者的个人利益,做到公平及公证。
3 体会
通过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手术室应当与临床科室加强联系,密切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完成工作,做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预案范文6
关键词:医院;应急管理;认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在应急事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急管理水平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的首要。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处置预案
在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即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中,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迅速、有效、有序的行动方案,成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医院涉及的应急预案很多,在医院国家等级评审中,各种预案占相当一部分内容。从符合大型现代化医院管理处理紧急事件的视角出发,应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医院紧急事件应对的各个环节,制订一系列紧急事件预案。例如,重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包括重大伤亡抢救预案、重大治安事件应对预案、紧急情况人力资源调配预案、病人高峰合理分流患者预案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包括食物中毒抢救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H7N9流感防治预案等;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职业暴露、生物安全、输血反应、废物意外事件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等;突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处理和人员疏散预案、电梯意外事件预案、停电预案、停水预案、停气预案及设备供应应急预案;网络信息系统故障预案、信息泄密事件处置预案;节假日期间物资领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及引发群众性事件预案;病人意外伤亡、逃亡处置预案等。医院涉及的预案方方面面,需要重视的是预案的编制,无论是重大事件预案,还是专业性预案,均不可随意照搬照抄,必须符合医院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和资源条件,注重系统性、实际性。在建立各种预案过程中,要解决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在哪里做等问题,包含突发事件的情景、参与应对的机构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资源、应采取的行动四要素。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既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又要遵守法律法规,内容既要非常具体,又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除此之外,预案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修订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对人员进行调整,对处理流程进行优化,将修订预案当作总结经验的过程、查找薄弱环节的过程和改进工作的过程,以求达到准确无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无缝隙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每当人们在回顾总结突发事件的时候,总存在人群应急处理知识欠缺的问题。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应急知识和能力须人人掌握,全面开展培训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习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让全体员工对提高参与应对应急事件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其次要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通过自学自背、讲堂讲授、案例分析、事件评估学习,人人总结经验,人人参加考试,人人熟知流程,使应急知识入脑入心。实施分层演练培训,以各科室为主体,行政后勤科室要开展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相关紧急事件预案演练,提高组织管理及科学研判、后勤支撑能力;临床医技科室开展本专业预案的演练,如伤亡抢救、意外抢救,重点训练应对流程的合理性,反应的迅速性,处理事件的冷静性,提高救治能力。要将应急知识培训演练纳入全面质控管理,纳入个人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确实让每个员工重视。对于人人必须要掌握的火灾事件、电梯事件、地震事件、治安事件等基本逃生本领,每年须开展规模演练,让员工不仅学会保护自身安全,还要具备协助病友及群众逃生的能力。要适应新形势开展紧急事件新闻发言、信息报告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和理解应急管理专业术语,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谨慎发言、规范传播信息,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创新思路,建立应急志愿者奖励机制,在常青藤志愿服务队中开拓组建一支医院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对应急志愿者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志愿者救援素质。加强群众宣传,制定医院应急处理知识手册,把手册放在候诊厅、病房、医护办公室各个服务窗口,方便医护人员及病友了解医院各个部位的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在电梯间、各应急通道口、有危险危害地方张贴紧急处理事件的方法、标示、示意图。利用微信、短信、网站、电子显示屏、电视等广泛宣传医院应急管理常识,使医院应急管理培训全覆盖,人人训练有素。
3无盲区管控突发事件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