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引言
对处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其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都在逐渐形成的特殊时期,其在各个方面都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而这个阶段也是人的审美能力得以培养、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开设的美术课课程一般都属于基础性课程,美术欣赏实际上是美术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类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的。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不重视
在现阶段,由于中考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一些学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个好学校往往不注重对子女素质方面的教育,其中就包括美术、音乐这类艺术学科,学生自己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认为美术课只是一门副科,学好学不好都没关系,因此在上课期间不会投入很大的注意力去认真体会美术欣赏课。而这些实际上都已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
2、教学过程比较死板
同时在实际的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过分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的,对很多的类似于“文学”类的教学内容介绍得过多,而对于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或者是直接跳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完全没有学生欣赏、讨论的空间。仅有的一些讨论,也经常是停留在一些名作的经济价值的评述上,这样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失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会给学生学习美术、认识美术造成一种误解,很多学生会认为美术作品的好坏是从经济价值上衡量的,这就严重违背了美术和艺术本身给人们精神世界的启迪作用。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措施
1、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实现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师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同时教师自己还要注重自己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2、美术欣赏课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何在欣赏课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育家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自己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会学生方法比讲授更有意义。以苏少版美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为例,这是一节关于中国人物绘画的赏析。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个别学生虽能够举出历史课中介绍过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但也是只知作品的名称,对作者、背景、内容、风格等了解甚少。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物画,教师尝试将本课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侧重对中国人物画的初步认识,以及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第二课时通过任务课题的设置,以学生对课题的讲解“主导”课堂。
在第一课时中,根据教材中的示例作品,教师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对象归纳为三类:神话传说人物;帝王将相;普通人物。通过不同的表现对象让学生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洛神赋图》和《破墨仙人图》的对比,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从哪里入手欣赏作品,提供给学生美术作品赏析的方法。
根据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教师发现,由于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历史悠久,当今中学生对其并不如对外国肖像画熟悉,更不用说对中国人物绘画的欣赏。另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只停留在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上,没有相关知识及深入的研究,更谈不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体验。
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在任务性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每位学生参与其中,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之从前有了很大改善,并且身边同学的讲述更能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3、多媒体教学,科技促学
对于现今的课堂教学而言本身是要求科学严谨的,但是在科学严谨的背景下难免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书本是不足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制作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用现代技术支撑课堂教学。如在印象主义画派教学中,教科书中莫奈的作品色彩就和原画有一些差别,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会添加一些网址,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况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4、激发学生兴趣并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本身在开始之前就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成功的教学起码就完成了一半。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中,要让学生将美术欣赏课当作一种有趣的探险或一场美丽的盛宴而陶醉其中,在这样的感受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可以尝试把学生们带到户外,让学生们在户外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创作灵感和作画的欲望以及审美想象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实际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美术教师要始终注意引导并教会我们的学生用心去体验作品,去领会作品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试着去把握作者的意图,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能够在情感上和作品产生共鸣,并最终沉淀为一定的精层面上的深度,也就是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雷宇.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欣赏课对美术专业课促进作用的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2
关键词:主体作用;类型;特点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倡主体性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主体性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
在传统教学下,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教学内容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互动,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用于科学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类型及其特点的分析
1.运用演示型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种多媒体课件通过一系列视频片段展示了某一具体的科学现象或过程。如,《月食、日食》一课的教学,由于“月食”和“日食”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理解“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知和想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宇宙空间“搬”进了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2.运用分析型启迪学生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
这类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在于可以用于分析和计算,使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概念。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必做的分组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大小及物体移动时像的变化和移动情况。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物距f
三、课题的实践和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1.教学手段要“因材施教”
不是每节课都适合用课件教学,教师应结合内容有选择性地利用课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相辅相成
课件以它独有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但它只是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还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加符合教育的要求。
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证明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决不能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只有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同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正确运用多媒体科学教学手段,辩证地认识和应用多媒体科学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既要看到其优越性,又要批判地检验其可能会给科学教学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只有如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科学教学才会真正获得其“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太华.关于多媒体科学教学的调查报告,2006-04.
[2]周晓明.MCAI在科学试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微.电化教学研究,2007(6):37-39.
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3
关键词:创新 导探教学 电教媒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本文就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等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产、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了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而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费力。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变化;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的实质。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了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了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三、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四、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例如在学习绝对值概念时,可以制作一个课件,上面演示一个动画过程:一小球从“-3”这个数表示的位置沿着直线向原点运动,旁边的数据显示其滚动过的距离。让学生从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的结果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而正确理解了绝对值的概念。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定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2003,5。
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4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愉快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63-01
愉快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引导、指点,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思考,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我教学初中美术以来,积极尝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愉快。通过开展各种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每天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易于操作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高度重视愉快体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初中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愉快中掌握美术水平,提高审美能力。
一、教态要体现亲切自然,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教态,在教师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三、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
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四、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
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
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五、趣味性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有效应用;提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39-01
多媒体教学特点鲜明,内容丰富,情景生动,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无限的色彩,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趣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可让学生眼、耳、手、一起发挥作用,学生有新鲜感、惊喜感、独特感和直观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作为引导者,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巧妙地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学习,主动地去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一、多媒体辅助教师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但是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枯燥、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效率低下。而多媒体的加入弥补了这一缺点,并为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开篇,并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如用太阳代表圆形,用海平面代表直线,或者用汽车的各个零件来展示各种图形和图形的运动,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图形的各种形态进行思考。这样用生活诠释数学,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教师讲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用文字叙述和用简单静态的图片来阐述数学知识,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视频和声音等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展示,降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形成和变化,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变化和组合中轻松地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多媒体可以提高数学讲解的效率及准确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需要在黑板上进行公式的推算、几何图形的绘制等,烦琐的板书不但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而且板书尤其是绘图等环节精确度又不高,从而无法保障教师的讲解具有说服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知识讲解的效率和准确程度。
4、多媒体可以辅助衔接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学是一门由浅入深的学科,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将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知识、授课和学生巩固练习等多个环节相互配合,一层一层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这些环节并没有很好地衔接,复习和巩固练习环节相对薄弱。而运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则能够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连贯起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课件进行复习,并由已学过的知识展开引入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之后根据多媒体中设计的各种提问环节进行练习,使学习框架变得更加完整。
二、反思与建议
1、处理好演示现象结果与揭示规律过程的关系。演示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问题,达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进而依靠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出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需要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演示后,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余地,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直接为学生提供思考结果。
2、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一些繁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使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不能用多媒体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将多媒体作为电子黑板,以映,以放代教。如作为示范的计算、证明、画图问题,老师的板书讲解是很必要的。师生、生生间的互相提问、讨论、情感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3、处理好学生与教师和多媒体的关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学生做的事,学生能做的事,由学生自主完成。不能片面强调课堂容量,把老师变成放映员,学生当成观众,由教师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把本该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的练习内容,制成课件,用于演示播放。此举虽然提高了所谓的效率,但是也剥夺了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解题灵感,放弃了练习的评价反馈功能。
4、处理好教师与课件质量的关系。好的课件质量对保证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是课件的设计者,做好课件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充分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做好教学课件。笔者在教研听课时,发现如下一些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字太小、颜色太淡看不清;内容衔接、分割不当、详略不当;包装太过华丽(如夸张的音响、动画等),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素材太过丰富复杂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
总之,有效借鉴多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成为教育的主流与方向。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需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潘小明.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通报. 2006(07)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03)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2)
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6
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多,技巧性也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选准突破口,选择媒体和运用媒体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注重实效。例如在讲授“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之间的对应”这一节时,首先由计算机显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这样,既举例说明了“对应”这个词的含义,又不至于使学生感到突然。接着,举几种不同对应作为具体实例,用计算机把两个对应关系形象、生动、具体地显示出来,加深学生对一一对应概念的理解。还可用录像、幻灯片列举“对应”在其它学科、生产实际及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从这个课例可看到:由于计算机能迅速地将两个元素间的对应关系形象地显示出来,使得学生能从大量的、生动的、直观的图像中得到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正确的归纳、分析、推理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省去了教师画图、擦黑板等操作,节约了时间,利用多媒体可举更多的实例,渗透了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及科技知识。此外,由于计算机可以不断创造新的情景,学生有新鲜感,促使思维常处于积极状态,往往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导入新课时使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不但要有目的性,还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为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如在讲“圆幂定理”一节时,可以展示多媒体课件中有关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时学生有疑惑,数学课为何展示诗人的诗?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这只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实际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之景呢?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你们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学生怀着好奇心情,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学过定理之后,学生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约需要登上19公里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这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高呢!深感诗人想象之大胆,手法之浪漫。不少学生还主动出击,这个说:老师,我能算出了登高三米(通常一层楼)所看到的景距。那个说:我计算出了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时,利用投影仪让先完成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结论,或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等;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件,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这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