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性化教育案例

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1

1.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1.1个性化教学内涵。个性化教学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和个性潜能优势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提倡教育特色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化、和谐化和创造性。大学个性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体现,大学的个性教学是利用搞笑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使得每位同学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特长,促进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1.2个性化教学理论分析。个性化教学基于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课堂教学不死整体划一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兴趣爱好、文化背景、智力、性格等都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现有水平”、“潜在水平”两种水平,潜在水平被称为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教育只有建立在充分研究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是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美国哈弗大学的“零点项目”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对个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个性化教学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启示作用体现在:坚持“成功”教育,确定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2.个性化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的教育在个性化方面比较欠缺,在教育体制、办学特色、院校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缺乏个性和创新,高校的教育中常常出现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的现象。高校教育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陈旧、培养模式单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的教育理念偏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和评级机制落后。

2.1高校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教育理念过于偏置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教育理念是支撑教育机构运行的核心文化,是人才培养的和教育时间的深层价值观。我国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重权威、重传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泯灭学生的个性。高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上世纪的模式,教学方法以老师灌输为主,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遍采用期末考核的形式,不注重学生平时表现。

2.2推进高校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确立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教育强调尊重个体,正确对待个性的差异,鼓励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教学的各项工作中,确立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质量关。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体系。高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推行启发式教学,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推行强调教与学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将教学转变为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将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引进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方面检测教学的成果。

3.高校个性化教学案例分析

以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究个性化教学案例,高校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采用分层激励、差异化发展,应用更多元切入实施个性化教学。首先通过摸底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等级,A级别的学生以及基本掌握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不必在同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起进行基础学习,需要为A级别同学专门制定“基于专题的学习策略”,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A级别学生的基于专题的教学案例为:以“北京文化”为主题,选用PPT、FLASH、WORD、FrontPage任何一种,内容可以涉及:北京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胡同文化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针对B和C级别的同学专门制定了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B和C级别的同学任务设计注重梯度性,适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选择,循序渐进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几个课时的逐渐弥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多元化的切入点实施个性化教学,不断改变教学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的使用心得,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一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转变一味灌输的模式,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高校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探究个性化教学案例的成功应用,为高校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王妤姝 单位:四川学政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欢歌.个性化教学案例研究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个体差异;个性尊重

中职生经过中考,遭遇了中考失利的挫折,他们或多或少带有自卑的阴影。如果带着各样的心理问题走到社会中去,在当今人才济济的应聘潮流中会被挤扁挤跨。因此在中职生中,心理健康教育就彰显其必要性。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如果遵循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方式

1.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分流教学。所谓“和而不同”,个别化教学,不是取消差异,相反,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首先应分别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借助权威心理测验评估手段,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描述和评价,包含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信息,静态指个人基本情况、受教育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动态则指个人智力和情商方面的信息,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价值观等等。在教学策略上,针对个体差异,分流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如,把知识基础层次相同和志趣相投的同学分为一组,便于教师选择学生一致或接近一致喜爱的方式教学;把学习能力相似的同学分为一组,便于教师把握改组整体学习水平、进度,以采取更为合理的激励强度、频率;还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排除单一地从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智力高低的唯一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照顾一些需要更多关爱、激励和赞扬的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举一反三―――案例教学,启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案例教学,相对枯燥的讲解而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故事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耐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情感变化,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这种案例应选自学生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说故事,讲心理感受,讲解决问题之道,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和换角度思考而得到的不同的感受,进而启发学生对事物的感悟。应当强调的是,教师应在学生的案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寻找其积极一面和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对学生多作肯定性的评价,注重教学策略,运用启发式教育,不断挖掘学生的思考、想象、表述以及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

3.克己内省―――个性化教学。中职学生有自身的特点,毕业后就离开学校,教师永远寸步不离地指导学生解决漫漫人生会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是不现实的,且踏入社会的他们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但是每个人又有个自不同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纳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来完善自己,增强自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个性化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角色表演等通过个别谈话指导,给学生自由自主的空间,学习思考和反复实践,停止灌输和说教,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特征

1.教学目的明确。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个性化教学方式建立在对学生个体信息,尤其是心理现状情况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目的非常明确。这种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便于采取最为妥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受伤害、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势与劣势、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自信心、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提高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等。例如针对一些学生自信不足,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而设计的增强自信的一些团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被尊重、被理解,感受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针对情绪不太稳定的学生设计情绪自我管理的团体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教育目的非常明确,教学效果突出。

2.组织形式灵活。个别化教学方式倡导“互动教学”、尊重个性,因此,组织形式多样,有集体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温暖;有分组的,在分组的活动中,感受到自由发挥充分表现自我的轻松愉悦。学生在情景化的组织中,每个人身在角色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会不同角色带给自己的不同感觉,使学生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学会全面看问题,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合理的组织。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最佳的合理匹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多变。个别化教学方式一反传统偏于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尊重个性,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方式,如团体互动教学、分组活动教学、案例讨论教学和角色扮演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特别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团体活动方式。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把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和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让学生中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成长自己,感悟生活,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形式上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为以后积极探索更加科学、严谨、高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3

案例一:语文公开课正在进行中

教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结果全班学生清一色地朗读起了课文第二小节,“自主行动”成了齐声朗读。

学生在那里齐笑,教师尴尬地笑。

案例二:《燕子过海》结课时

教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对小燕子说什么?

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学生甲:燕子,你们真是太傻了,干吗非要过海去南方呢?经过我们这里去南方不是更好吗?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你们尽管安心休息好了。我还可以喂虫子给你们补充营养。更何况海上能休息的地方太少了,随时会有掉进海里的危险,而我们这里到处都能休息。

教师:说得太精彩了。

学生乙:燕子不是益鸟,上次我亲眼看见它们在吃农民伯伯田里的稻子谷。

教师:你没有听清楚老师刚才的话,请坐。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说说?

学生丙:我想说:小燕子,你真顽强、真勇敢!在那么大的海上,你不停地飞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应该好好向你学习。

教师:说得很有道理。

案例三:《秋游景山》上课过程中

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当小播音员、小导游、小画家(边说边出示“小播音员”、“小导游”、“小画家”三张卡片),把课文第三部分的内容用你们的播音、介绍或者图画表现出来。愿意做小播音员的到这边来,想当小导游的坐这边,喜欢做小画家的到这里来。

结果,大部分孩子很快选好了自己的“职业”,开始准备起来。只有两个小男孩搬着凳子,一块从“小播音员”处来到“小导游”处,又从“小导游”处来到“小画家”处,后来又回到“小播音员”处。

教师正忙着巡视指导,似乎无暇顾及这两个男孩。

应该说,在教学实践中,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这些案例都无不在提示我们,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语课堂正发生质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十分活跃,他们发言踊跃,不时进射出思维的火花,展示着独特个性,散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以往课堂上“万马齐喑”的遗憾,已然炯消云散。毋庸置疑,这是十分可喜的。开放的教学理念,成就了目标的开放,内容的开放,形式的开放,时空的开放……我们都在努力实践对生命的关爱和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

然而,待我们细细回味过程时,一些课堂形式的繁荣背后,也不时显露出实质的贫困(如以上三例)。这一强烈反差令人沉重,发人深思。

一、关于学生个性化表现问题的概述

1 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关于个性一词,实际上并不是个已获得共识的概念,因为它的含义至少在心理学和哲学的不同语境中是不相同的。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状态等综合性的基本品质;而哲学中的个性则与共性相对,与一般性相悖,是指人的特殊性。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就人的发展而言,它应当是指作为主体的人与其他人不同的独特性。本文所述的个性化表现,主要指的也是特殊性和与众不同的独特性的主体表现(即为哲学上的含义)。

2 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之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应从人文精神教育的高度,“以实现人的完整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受到人文思想教育,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及语文素养”。

这就从理论上和衡量尺度上雄辩地支持了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然而从现实来看,却远不像新《课程标准》描述的这样乐观,我们甚至发现,实践中最容易出现偏失问题的正是这点。这不只因为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某些距离,而且还因为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表现”存在着某些不易察觉的误区。

问题一:

教师对课中用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与体验的教学语言不加以灵活运用,以致语言的僵化与口号化,最终事与愿违,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呈现出虚假倾向(如案例一),其低效也便显而易见了。

问题二:

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表现十分活跃,但却是脱离了学习的内容,天马行空、一去千里(如案例二),直接结果是教学时间与效果的不经济。

问题三:

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率性而为,我行我素,教学陷入缺乏有力组织、明确目的的尴尬境地(如案例三),其失控与低效可见一斑。

二、学生个性化表现问题的归因辨析

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出现种种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的教师,其责任自然不可推卸。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有所偏失。以为“开放”即“放纵”,“自由”即“随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重视教学的表面效果,漠视教学的内在质量。开放教学为此陷入形式化。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跟着僵化,其“个性化表现”难免虚假。二是教师自身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都亟待提升,对教学缺乏组织力度与灵活正确的引导。当学生天马行空时,其无力感也随之而来。三是赶潮流思想作祟。教师将“请选择你最喜欢的……”“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等开放性课堂中比较有效的组织语言口号化,没能真正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这样。学生“个性化表现”也不免僵化。

就学生方面的原因而言,其一,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与特殊性,他们的个性、道德、观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不相同,千人千面,偶有学生出现对教学有负面效应的个性化举措在所难免。其二,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自身在不断完善,其过程中出现不当的个性化表现也在情理之中。况且有些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并无对错可言,他们只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即时的思维动向,与品质、修养无关。其三,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渴望被关注、被肯定。他们有时做出特立独行的个性化表现。是年龄特征使然。以上三点,皆为学生天性而起。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引导,定能使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化“消极”为“积极”。

三、实现张扬个性与经济教学兼得的有效策略

承上所述,就学生个性发展现状及左右其发展的内外因素来看,纠正偏失、走出困境、张扬学生个性虽然不是件轻松可及的事。但依然可以有所作为。这种作为的起点和终点都有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而教师是此种实践最能动的引导者。因此,语文课堂要实现关爱生命与经济教学的兼得,教师自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吃透《标准》精髓,真正领悟其要义所在,让《标准》精神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要真正还学生“自由的时空”、“思维的过程”,在蹲下身去、童化自己的过程中,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日的学生。这是先决性的策略。

其次,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

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力求在开放的课堂中恰当组织,并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及时做出有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引导或评价。

再次,课堂要夯实人的完整性基础。所谓人的完整性,它包含对人的知识、能力的发展,也包括道德、情感、信念等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总和。夯实这个基础,语文课堂就必须既重视对知识、科学、真理的求索,又重视对道德、信念、情感、人格等的追求。这样,学生那些偏离课文的价值取向、不太妥当的个性化表现才会逐渐为魅力无穷的个性化表现所替代。

最后,教师要致力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清楚,培养人的实质性目标只能是“主体的成长”,而一切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最终将取决于唤醒学生内在动机的程度。就像给花木浇水的道理一样,灌输了多少并不重要,决定花木成长的是它的根主动自觉地吸收了多少水。推而论之,追求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发展,必须把激活动机、引发直接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作为执著的目标。

在着眼张扬个性与经济教学兼得的课堂里,下面几种观念非常值得注意,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其一,关于“热烈”与“安静”。课堂气氛有热烈与安静之分。有些教师认为只有课堂气氛热烈了,才算得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了他们的个性。这种观念是要不得的。诚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启发思维。但我们也看到,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蹦蹦跳跳,气氛十分热烈。不能完全否定这种气氛带给学生久违的欢乐,但任何意义上的主体作用,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的“个性”,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相反的,有时课堂上的静场与空白,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因此,教学应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

其二,关于“失控”与“控制”。“失控”论认为,语文课程要“开放而有活力”,宁可让课堂失控,也要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表言论,展示其精彩的想象力和个性,至于时间是否拖延。预定目标是否达成,那是第二位的。素不知有时失控的学生追云逐月而去,已完全离开了学习内容。那么“四十分钟”的效率又何在呢?“控制”论则认为,预定目标完成最重要,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应该将教学纳入教师的掌握之中。显然,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必定亦步亦趋,无“个性张扬”可言了。由此可见。凡事过犹不及,讲求课堂的“合理调控”才是上上之策。

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4

点题:对这个新做法赞赏者有之,表示不看好的亦有之。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佳宾,让他们就上述案例展开讨论。

焦点讨论:

反方观点一:契约学习针对的对象范围狭窄,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农民的生产需求因人而异,基层远教站点难以做到与每一个人都订立详细的契约。这种以点对点为主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契约学习难以深入推广,其强调个性化的学习特点也决定了个别案例的成功并不一定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正方观点一:这里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契约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没有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任何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可以成为参与者和实施者。第二,制定和实施学习契约的主体可以是某一个人,也可以是党支部、党小组,或者是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契约学习更主张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来制定和实施契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互帮互助,互学互动,相互监督。另外,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并不是学习结果的个性化。在广袤的农村,学习者的年龄、阅历、经验、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等都有较大差异,整齐划一的远程教育模式是不现实的。而在一定的学习群体或小组内部,制定一定的集体学习计划和学习要求则可行。远程教育应尽量保证所有的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吃到“葡萄”,就应该点面结合,考虑全局,也强调个性。

反方观点二:由于这种学习契约的本身并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因此管理者对农民的学习情况无法形成监督。契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阶段性的成果和经验及时反馈,形成书面材料。但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缺少自我总结意识,很难形成完整报告。

正方观点二: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和自主性,不可能像学校教育那样要求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以规定的方式完成规定的任务。因此,采用外力对远程教育学习者进行强制和约束是无效的,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但契约学习并非放任自流,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通过学习契约引导和帮助有致富愿望和进步意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督促和明确组织者和相关部门所应提供的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服务。所以学习契约本身就具有对学习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的约束和强制功能。

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5

教育诊断信息化成就个性学生

诊断是教学别重要的环节,通过考试诊断,教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集中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发现全班集中性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补救工作,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其自学或安排同学做小组帮扶式学习。笔者一直致力于教学针对性的研究。之前,每一次考试诊断,都要做大量的人工统计工作,计算学生的得分,分类统计学生的错误,花了很多时间只为得到每道试题的统计结果。自从学校研发了诊断分析系统,省去了我们大量的数据计算统计时间,系统不仅仅提供了知识点得分情况的统计,还能提供能力得分的结果,节约了时间。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去解决学生的集中性问题,依据学生暴露的个性化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督促和落实。

课程多样信息化成就个性学生

笔者作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既重视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也重视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曾主持建设的校本课程包括微电影创意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既满足了学生选课、开展创作、施展才华的需要,也满足了学校承接全校性集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观看电影、开展道德讲堂、三礼课堂等系列活动的需要。

自2013年9月启动的学校选修课程系统,已成功应用了三年。初中学生打乱班级,自由申报三十多门校本课程,实现了学生在线信息查询、选课以及任课教师对课程信息的管理等功能。成就学生个性需要的同时,也节约了管理者大量的工作时间。教师可对选课结果快速处理,可形成多个数据报表,如班级学生校本课程分布名单、校本课程学生分布名单等,使得课程实施更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

信息化背景下的多样教学成就个性学生

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从大了看无非是讲授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主流讲授式教学是我们国家教育效能优于其他国家的一大法宝,在适合大班教育的讲授式教育模式下,培养了大批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西方国家的经验却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教育方式,当下我们的课改也正在朝向这样的方式迈进。其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多样教学更适合学生的选择需要。今天,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结合,讲授式与自主合作探究式配合,校内集中学习与校外个别化学习结合,信息化提供了大量的个性选择空间。

以微课、MOOC、翻转课堂为代名词的新的课堂形态,使得讲授式与自主学习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既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也开辟了高认知层次合作学习的通道。大数据背景下有针对性的及时反馈,切中学生的学习要害,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以“做中学”为代名词的学习模式,开辟了学生实践、体验、创作的空间,各类机器人、3D打印、微电影、陶艺等作品的诞生,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以“展示”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张扬着学生们的个性。社团、电视台、研究性、服务性、实践性活动都为孩子们搭设了一个个展示的舞台,这种教学模式激发着学生的个性。

管理信息化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为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目标,学校的各种管理手段都要朝向个性化,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和家长对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对考试诊断数据的分析,用来评价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教学业绩,促进教师的教育分析,促进教师研究个性化学生,用管理来促进教学效能的提升。

个性化教育案例范文6

当今世界,反思意识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特征,在教育领域,反思性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其实质是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一以教学理论指导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也是一个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为教学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它启发教学者反思操作性教学的许多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改变经验教学和简单重复教学的普遍现状。

二以教学案例实践反思

课程改革以来,我校要求每上一节公开课的老师撰写案例。实践证明,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记录案例,并以案例中剖析自我,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系统的反思。如教"和是8的加法时",教师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来了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呢?算式是5+3=8或3+5=8,当教师为之叫好时,另一生站起说:老师这题还可列成其它算式。我感到很惊喜,(图中套游泳圈的有2个小朋友,没套游泳圈的有6个小朋友,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算式是2+6=8或6+2=8)受这名学生的启发,马上又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题还能列出算式。(图中戴泳帽的有1个小朋友,没戴泳帽的有7位小朋友,图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呢?算式是1+7=8或7+1=8)这时,我幡然醒悟,面对动态的学生,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感觉应找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弊端所在,在自己的头脑中重建新的教育价值观。二是能带动教师的群体反思。通过案例,可以让其他教师了解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又是什么,从而带动教师的群体反思,并在集体备课、相互交流中,把自己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的分析提开到意识领域中来,进而形成新的教师文化。

三以教学得失审视反思

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①教学目标是否达成;②学生学习方式是否适当;③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④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进步;⑤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⑥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

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各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反思同步进行,课改、教师、学生同步发展。

四以教学评价促进反思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目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我校.首先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尝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享受成功。

1.课堂中的个性化评价。不同的学习个性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如将“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很好!”送给外向型的学生;用“你讲得很好啊,声音响亮介绍给大家。”鼓励那些内向型的学生;将“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送给创新的学生;用“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这种方法值得学习!”来鼓励不善言辞的学生;用“善于倾听,乐于思考,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来关爱思维缓慢但虚心好学的学生等。这样的评价鼓励了不同造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2.作业中的个性化评价。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另一种方式,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采用了“等级”加“短语”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对一些优秀学生,采用“优秀”、“真能干”、“真聪明”、“思维敏捷”、“解法妙”等简短的激励语,肯定学生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继续奋发向上。(2)对各方面都一般的学生,采用“良”、“进步真大”、“争取再努力”、“细心些好吗?”等深情惋惜语,这样可以调整其心理差距,激励其不断进步。(3)对一些能力较差,但非潜力因素好的学生,采用“中”、“再努力”、“多动脑筋好吗?”、“书写认真,如学习也这样认真就更好了!”“再检验一下好吗?”、“如果把字写得端正些,那该多好”、“大家都看到了你的进步,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赶上大家”等和暖的语气,并及时抓住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以起来提醒、鼓励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批改,我们发现学生作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作业批改中的“等级”加“短语”评价,使学生获取知识,受到激励,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