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艺术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艺术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服饰造型设计艺术特质艺术形式美
好的影视剧作品,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影视作品本身的情节外,还包括给人以震撼力的画面效果。而这种画面除了影片的场景和道具的运用,很重要的还有演员的服饰造型。它不仅可以辅助演员表达剧中角色的性格特征,还是概括影片所在的时代背景最有利的工具,它烘托了影片气氛,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出的丰富的服饰文化形态和内涵。基于影视剧服饰设计的挑战性和梦幻性,许多的知名服装设计师被吸引并加盟其中。他们与演员们一起使明星梦工场增添了更多光彩夺目的形象。作为服饰设计工作者,为了创作出更好的荧幕服饰造型,对服饰造型设计艺术特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的概念
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是影视作品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镜头语言表达不可缺少重要的内容,属于影视美术的范畴。它需要根据剧本和导演影片的风格,以及演员、化妆、布景、美术设计等因素的共同要求来帮助影视作品创作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它主要运用服饰造型手段艺术的来表现剧中人物外型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服装服饰形象与剧中人物能有机的统一起来。影视剧服饰必须整体设计出剧定的时代感、地方性和民族性,准确的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背景和性格特征。影视剧服装工作是由服装设计、服装管理、服装制作三方面组成。服饰的整体造型设计是其灵魂。
二、影视剧服饰设计与生活装设计的关系
生活服饰设计和影视剧人物服饰设计在功能、审美方式、造型技巧、时空因素等方面有所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创作素材,后者对前者则经过选择和衍变而提升其艺术含量。
我们说生活中的服装设计是为某特定群体来服务的,体现穿着者的身份爱好或某种需要;而影视剧服饰设计是为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剧情的推动而服务的,它依附于剧情的需要而存在。
生活服饰艺术是具有时空复合的综合性的,影视剧服饰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但影视剧人物服饰除了生活服饰具有的现时性以外,还具有历史时空的规定性。
生活服饰是由人穿在身上表现其审美价值的,是人创造和自我欣赏的重合;影视剧人物服饰则是由表演者和服装设计师共同创造的,是为了使观众对其认同,从而体现其审美价值的,其创造与欣赏含有某种分离因素。
对服饰艺术来说,造型因素大于活动因素,空间性重于时间性;影视剧人物服饰的造型魅力,是在人的动作过程中才有充分展示,其空间性和时间性是并重的,要在人物表演动作过程中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适用。
生活服饰设计中,设计师会以有限度的造型手段修饰人体的不足之处,如用垫肩修改人体肩部造型,或以鞋跟达到造型的时尚要求。而在影视剧人物服饰设计中,为塑造角色的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特殊造型手段来改变表演者的装扮。
三、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在创作中的作用
当银幕上人的角色远离戏剧性和人为性的同时,依靠服饰这一充满符号象征性的外来道具,具有了某种补充、附加意义。我们可以从服饰对角色心理表达与形象塑造上、服饰予人的审美功效、服饰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服饰对场景的烘托与营造、以及服饰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及社会学意义等方面来分析服饰造型的在影视剧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服饰设计可以反映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情绪、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衬托人物处境、可以营造氛围;中国的观众广泛接受的审美形式是现实主义,这种审美取向必然会影响创作者、影视人物及影视作品的风格。影视剧中,在画面问、镜头问、段落之间的呼应、对比、流向,在角色与角色的服色之间,服饰色彩与环境色彩之间,构成色彩关系的配置和变化,成为影片的节奏、旋律、氛围表现的重要元素。影视剧中,服饰造型对历史的回顾展现、对时尚潮流的创造、对文化价值符号的构建、对文化解读视角的剖析以及对社会经济实力的展现都是其对社会形态影响的体现。
四、影视剧服饰造型的设计特性
我们可以将影视剧服饰的设计特性概括为:实用性、唯美性、象征性和再现性。
1、实用性
影视剧服饰造型是根据剧本和导演对剧中人物的刻画描绘而进行设计的,需要忠实于生活。设计的依据就是生活,作品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设计时要到生活中进行社会调查。为了营造超级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在角色服饰设计上,在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心理表达上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功效,我们设计师不能不做出认真的思考。在阅读剧本、了解剧中人物后,首要的问题是要收集剧本所提供的要求的那个时代的服饰资料。从报刊、杂志、文字记载、图片、照片、历史画、出土文物、同时代的影视片或者人物口头采访、调查等各种渠道去收集,越多越好。从而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真实感。
2、唯美性
服饰文化不仅是一种形象而直观的物质文化,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影视剧中的服饰造型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通过直观化的形象包装来表现一定的内容。设计师大多根据剧本的要求,虚拟现实设计服装,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拍摄电影、电视剧的过程中,服饰作为一种艺术以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美别致的造型、适时的色彩,为这一视觉艺术添上了一笔重彩。它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样也起着修饰画面的效果,所以一个好的服饰造型设计对影视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侯孝贤的《海上花》中,为了展现当年人们身上的讲究与美艳,艺术指导黄文英参考当时租界洋风盛行的社会状况,在这些服装中还加入了许多混合西洋风味的蕾丝、蓬裙的设计。这些设计,经由手工缝制之后,完全呈现了当年上海在洋风吹袭下的中国情愫,写实而唯美。
3、象征性
服饰是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的,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影视作品能反映出时代、民族和社会特征,因此影视剧中的服饰不完全是历史的再现,而是特定时期的符号,服饰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作为电影表现的元素,有时某些服饰道具是导演作为一种象征与暗寓而设计安排的。比如为了体现气氛风格主题,或者角色个性情感等。《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的花棉袄,与家中的辣椒色调一致,揭示了人物的个性既善良又执着;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金色的盔甲表面上看是华丽和富贵的象征;影片《夜宴》的服饰用了比较暗的调子,大量的黑白灰用以表现《夜宴》一个哈姆雷特的主题。
4、再现性
服饰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犹如无声的语言,向观众讲解着画面的背景和故事。比如影片《英雄》在服装上,完全是以色彩来表现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情感;电视剧《大明宫词》那绚丽华贵的明代宫廷服饰,给我们展现明朝的昌盛繁荣,朝廷、宫中的权力之争;电视剧《金粉世家》服饰上则运用于华丽的旗袍、考究的西装、洋服,来反映三十年代金融资本家,富商家族的奢华生活以及他们之间利益权贵之争。如《水浒传》的服装设计以独特的造型和恰当的色调,展现出当时的情景,服装色彩选择和搭配对衬托演员的个性至关重要。
五、如何按照人物塑造的需要进行影视剧服饰设计
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要成功的设计出符合角色形象特征的服装,就必须按照剧本的需要,深入分析角色的身份,境遇以及心理历程,才能使效果符合剧情而又有真实感。
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剧本,明确故事发生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人物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以及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导演以及演员要及时地沟通,以导演的要求和演员的自身素质为前提条件,确定服装的风格和类型。
其次,按照剧本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深入研究人物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服装特色,从年代、地域、民族等宏观角度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服装特性。在历史资料完备的基础上分析每个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和性格,对每个角色提出明确的设想。并将每个角色的发展变化过程做详细的分期,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形象发展期来进行服装设计。在这个过程在中,一定要注意服装风格的总体把握,分清主、配角之别,明线、暗线之分,以强化主题。但是,这些人物的服装服饰还要有一个总体的风格定位,防止使观众产生视觉上的不协调感。
影视艺术的性质范文2
一、折纸艺术
造纸术是我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蔡伦发展了造纸术,使纸的使用开始普及。那个时候纸张主要用来写字和记录。后来延续到人类的生活当中,还可以用作祭祀活动。折纸起源是纸的艺术,纸的艺术是用不同的材料和不用颜色的纸,然后用各种手法,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而产生不一样的美感,折纸艺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折”和“叠”是最关键的两个特点。有关折纸艺术的发展,有很多的说法。但这种艺术在我国发展很久了。我国劳动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折纸艺术,进而运用到生活当中。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像折扇、油纸伞等生活用品。外国人对这种艺术非常重视,如今的折纸艺术集合了古代人们的劳动成果和现在人们的思维创新。在中外的相互交流中,集合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将我国的折纸艺术发展的更快,折纸艺术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这跟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充满物质的世界里,让人更加追求自身的独特个性。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折纸艺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就像家具的装修、服装设计、画展设计等等。
二、折纸艺术的特点
折纸艺术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却需要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修饰性
通过对折纸艺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特别的感觉,体现出简单而又复杂的效果,脱离了原本的单调的现象。我们折纸艺术追求的是个性设计和独特效果。对于折纸艺术个性的解释,我们要运用几何知识去解释,所以它的观赏性很强,从而能更好地体现设计者的观念。所以它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突性吸引消费者。
(二)塑形性
折纸艺术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体现,与平面艺术相比它多了发挥创意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各种不一样的材料来进行分配,所以实现了产品形状不一样的效果。通过对折纸艺术效果的体现,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形状观念,还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出三维效果。
(三)创新性
任何新事物、新思维都是从创新开始的,折纸艺术看起来是一门简单创意,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实际上也不完全这样,它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给我们制造惊喜。在现在这些设计师的要求当中,在设计中运用各种手法,打破了规章制度,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性。
三、折纸艺术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一)整体应用法——独特的箱包构造
箱包是通过裁剪缝制而成的,除了一些裁剪之外,大部分的裁剪都在面上。箱包就是由这些构成的三维结构。箱包的设计与建造和桥梁的设计是一样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形状的一样来分析的,它的设计与桥梁的设计密切相关。以造型为基础设计的箱包,大部分的箱包是缝合而成的。箱包的结构丰富,视觉效果更加强烈,采不同面料,往往会设计出不同的箱包效果。根据广大消费者对箱包的不同的认识,可以将折纸元素减少后,然后把折纸艺术应用到箱包当中,这种设计具有独特的设计性。同时,把折纸艺术应用到箱包设计中还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在箱包的设计上我们一般是选用布料、皮等等,所以我们要对面料的质量进行考虑,看是不是适合箱包的设计,因为箱包本身就具有功能性,因此箱包结构发生变化时。它就会影响到它最基本的功能,然后有一些箱包还要进行特殊的加工,这样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近几年,有一些箱包产品也推出了折纸艺术的发展。日本知名品牌,就是讲折纸艺术就是将折纸艺术发挥得很好的品牌之一。它的设计一直都会给人制造惊喜,以它独特的思维进行创意研究,所以这样的设计给广大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们要反思,要摆脱传统模式,要发挥创新思维,这些创新设计的灵感都是来自折纸,通过使用不一样的材料,通过利用四个三角形搭成一个正方形再通过数字运算符合重叠使得每一款大小不一的箱包,或者是平行的或者是垂直的造型变化,这个箱包还可以用来反映消费者的心情,即使是不经意间的使用,也可以将箱包的造型改变,便于收纳,为未来科技发展做好铺垫。
(二)局部应用法——装饰性的箱包细节
箱包产品怎么样才可以体现出它的档次,除了很有特点的款式和完美的细节外,这与它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箱包的设计在于它的整体设计要一致,通过不一样的色彩,形状、质量的变化,会使我们再挑选箱包的同时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是对箱包整体造型的改变,同时将折纸艺术融入其中,作为装饰,或者又可以融入它另一方面的设计当中,折纸元素在箱包上运用的结构不同,后面产生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意大利皮具品牌托德斯的这款用途非常广泛的手袋也在细节上采用折纸艺术。它的颜色置地有它不一样的特点,就像折纸一样,打开合上都非常有特色。但其实它的包装性能又时尚又能吸引消费者的光顾。
四、结语
影视艺术的性质范文3
一、折纸艺术
造纸术是我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蔡伦发展了造纸术,使纸的使用开始普及。那个时候纸张主要用来写字和记录。后来延续到人类的生活当中,还可以用作祭祀活动。折纸起源是纸的艺术,纸的艺术是用不同的材料和不用颜色的纸,然后用各种手法,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而产生不一样的美感,折纸艺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折”和“叠”是最关键的两个特点。有关折纸艺术的发展,有很多的说法。但这种艺术在我国发展很久了。我国劳动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折纸艺术,进而运用到生活当中。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像折扇、油纸伞等生活用品。外国人对这种艺术非常重视,如今的折纸艺术集合了古代人们的劳动成果和现在人们的思维创新。在中外的相互交流中,集合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将我国的折纸艺术发展的更快,折纸艺术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这跟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充满物质的世界里,让人更加追求自身的独特个性。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折纸艺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就像家具的装修、服装设计、画展设计等等。
二、折纸艺术的特点
折纸艺术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却需要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修饰性
通过对折纸艺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特别的感觉,体现出简单而又复杂的效果,脱离了原本的单调的现象。我们折纸艺术追求的是个性设计和独特效果。对于折纸艺术个性的解释,我们要运用几何知识去解释,所以它的观赏性很强,从而能更好地体现设计者的观念。所以它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突性吸引消费者。
(二)塑形性
折纸艺术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体现,与平面艺术相比它多了发挥创意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各种不一样的材料来进行分配,所以实现了产品形状不一样的效果。通过对折纸艺术效果的体现,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形状观念,还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出三维效果。
(三)创新性
任何新事物、新思维都是从创新开始的,折纸艺术看起来是一门简单创意,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实际上也不完全这样,它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给我们制造惊喜。在现在这些设计师的要求当中,在设计中运用各种手法,打破了规章制度,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性。
三、折纸艺术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一)整体应用法——独特的箱包构造
箱包是通过裁剪缝制而成的,除了一些裁剪之外,大部分的裁剪都在面上。箱包就是由这些构成的三维结构。箱包的设计与建造和桥梁的设计是一样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形状的一样来分析的,它的设计与桥梁的设计密切相关。以造型为基础设计的箱包,大部分的箱包是缝合而成的。箱包的结构丰富,视觉效果更加强烈,采不同面料,往往会设计出不同的箱包效果。根据广大消费者对箱包的不同的认识,可以将折纸元素减少后,然后把折纸艺术应用到箱包当中,这种设计具有独特的设计性。同时,把折纸艺术应用到箱包设计中还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在箱包的设计上我们一般是选用布料、皮等等,所以我们要对面料的质量进行考虑,看是不是适合箱包的设计,因为箱包本身就具有功能性,因此箱包结构发生变化时。它就会影响到它最基本的功能,然后有一些箱包还要进行特殊的加工,这样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近几年,有一些箱包产品也推出了折纸艺术的发展。
日本知名品牌,就是讲折纸艺术就是将折纸艺术发挥得很好的品牌之一。它的设计一直都会给人制造惊喜,以它独特的思维进行创意研究,所以这样的设计给广大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们要反思,要摆脱传统模式,要发挥创新思维,这些创新设计的灵感都是来自折纸,通过使用不一样的材料,通过利用四个三角形搭成一个正方形再通过数字运算符合重叠使得每一款大小不一的箱包,或者是平行的或者是垂直的造型变化,这个箱包还可以用来反映消费者的心情,即使是不经意间的使用,也可以将箱包的造型改变,便于收纳,为未来科技发展做好铺垫。
(二)局部应用法——装饰性的箱包细节
箱包产品怎么样才可以体现出它的档次,除了很有特点的款式和完美的细节外,这与它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箱包的设计在于它的整体设计要一致,通过不一样的色彩,形状、质量的变化,会使我们再挑选箱包的同时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是对箱包整体造型的改变,同时将折纸艺术融入其中,作为装饰,或者又可以融入它另一方面的设计当中,折纸元素在箱包上运用的结构不同,后面产生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意大利皮具品牌托德斯的这款用途非常广泛的手袋也在细节上采用折纸艺术。它的颜色置地有它不一样的特点,就像折纸一样,打开合上都非常有特色。但其实它的包装性能又时尚又能吸引消费者的光顾。
影视艺术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连贯性;影视艺术;高职教学
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从技术到艺术领域的知识跨越相当宽广,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包含多门学科的课程。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影视多媒体、新闻等专业。如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会、学好在电影学院四年专修的影视艺术课程,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好研究。
个人根据平时教学经验以及与影视从业中的佼佼者多方交流学习,认为高职高专的影视艺术系列课程的学习应以一个大的实践项目贯穿起来,使各课程之间建立良好的连贯性,并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潜能。影视艺术系列课程学习规划如下。
1 课程开设之初,就给学生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新生一入学,就敦促他们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尽早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从业目标,一旦确定专攻影视艺术专业,就要让其全面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规范和标准,以及从业的必备技能。然后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毕业时完成一部个人微电影或广告影视作品(也可几个同学合作),从剧本―分镜―拍摄―剪辑合成(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并分别剪辑作品)。学生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学习任务,就会更有计划地去自主学习。
2 加强视听语言的学习
我们应首先安排影视视听语言课程。通过经典影片观摩分析,让学生对不同景别的作用,画面构图、景深、镜速等构成要素形成印象。了解推、拉、摇、移、升、降、俯仰等镜头的艺术表现力。学习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运动轴线、视角、分镜头技巧;场面调度、音画关系、电影剪辑、电影蒙太奇等专业知识。
3 编写自己的剧本、分镜头稿本(第一次创作)
课堂上练习将电影成片改写成剧本,锻炼学生将镜头语言与剧本有机融合,课下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剧本,进行第一次故事创作,创作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微电影的剧本创作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巧用故事线的交错。剧本与散文、小说不同,散文、小说没有时空限制,而剧本要求时间、地点、人物、故事高度集中在某一场景内。小小的场景内,几个镜头组合就可能表现两军厮杀,飞机火车开走就可以代表跨越五湖四海,场景和人物的切换,就可说明事隔多年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所以,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包括故事发生、展开、冲突、收尾四部分,故事的矛盾冲突达到最激烈时称为,此时的剧情扣人心弦、引起共鸣,最吸引观众。因此,剧本写作的“重头戏”是部分,最需要下工夫。这些都需要平时积累,要多看多分析研究好的影视剧作品。
剧本完成之后,一定要画出或写分镜头稿本,明确表达出镜头效果,以便于后面摄影师拍摄以及后期作为剪辑的依据。
4 摄影摄像实拍课程,视听语言的应用
摄影课程,明确摄影是用光作画,作品中能体现出光影的时间概念、装饰作用,能利用光影丰富画面的质感和层次、增添画面的趣味性。理解静态构图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四大景别,体会“近取其神,远取其势”。明了运用景深深浅的目的。能使用摄影器材巧妙运用快门、光圈、色温、感光度的不同组合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摄像课程,重在实践经验与悟性。首先了解摄影机、监视器、三脚架、轨道、摇臂、升降车、挑杆话筒、数字录音机、高色温镝灯(阿莱灯)、黑白旗、米博罗等设备器材。实践拍摄中注意角度的选择、焦点跟随、拍摄方法、光线造型等。更多关注画面中的彩头,故事情节可以没有,但在拍摄中要有,比如俯仰镜头的情绪,特写镜头、中景、远景的画面对接节奏感。还要多方面兼顾故事情节的展示,比如纵深画面可以体现背景、中景、前景等。
摄影、摄像课程在用光、构图、景深等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不同处在于一个是捕捉画面的静态瞬间,一个是记录连续的动态画面,更需要连贯性的学习。
5 剧本实际拍摄阶段(第二次创作)
根据创作剧本制作出分镜,再根据分镜头稿本进行实际拍摄。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情绪。平摄角度给人亲切平和之感;拍摄高处的景物,最好是仰摄角度,它能使景物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如果以仰视角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由于透视关系,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情绪,可以表示人们歌颂敬仰之情。俯视拍摄给人站在高处,纵览全局之感,场面浩大,视野开阔。在影片中会经常见到用俯视镜头展示人物的滑稽行为或表现反面人物的卑劣,以示藐视情绪。
拍摄方法上,明确推、拉、摇、移、固定镜头运用。推镜头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使故事情节越来越紧张,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拉镜头,是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给人慢慢放松之感。摇镜头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移镜头,从广义讲,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称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无论哪种拍摄方法,在拍摄中都要注意焦点部分,这是画面最清晰的部位,通常要在主体上。
想要有效充分的对光影加以利用,应掌握光影自身的属性、特征、变化规律,捕捉光影在影视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要素。光影不仅起到还原事物原貌的作用,而且是完善影视作品造型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有效地创造环境气氛、艺术格调、韵律节奏,还经常被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等,有时甚至可以传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6 剪辑合成(第三次创作)
剪辑,是在电影电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电影电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剪辑艺术又有力的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剪辑属于影视后期流程,由电影剪辑师巧妙地将拍摄的视听觉素材与导演的创意结合,对素材重新分解、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
学生要系统学习剪辑软件技术,学习影视剪辑的理论、强化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学会巧用省略关系,影片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性连续和空间连贯。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形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要求剪辑师首先要对剧本、拍摄的视频素材反复进行阅读观摩,充分理解导演的意图,再进行剪辑创作。剪辑时还要特别注重剪辑的元素,情感占51%,故事占23%,节奏占10%,视线引导占7%,二维特性占5%,三维特性占4%。优秀的、感染力强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充满创意、又合理高明的剪辑。
7 总结学习经验,为下次创作做准备
影视艺术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骨性Ⅲ类错牙合;三维重建;头影测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7-0759-05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严重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常严重影响美观,因此,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师的重视。随着正颌外科的发展及患者对错牙合畸形治疗要求的提高,研究并利用三维测量方法可以使治疗更加精确[1]。目前对此类错牙合常选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或单纯正畸治疗。面部和谐美观是正畸治疗的目的,颏部形态对美学的影响至关重要[2]。
二维头影测量清晰度及准确性较差,由于颌面部的解剖关系复杂,传统二维扫描所得图像是颌面骨多个重叠的复合影像。三维影像却与二维不同,三维扫描不仅能看出软硬组织水平向上的改变,也能看见前后向和垂直向的改变。三维CT则将图像立体重建,让观察者直接看到立体空间的解剖结构关系。三维重建的方法包括光学影像,激光扫描和CT扫描。当临床医师需要同时观察软硬组织三维影像时,只能借助CT方法。本研究就是用三维头影测量来分析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手术后软硬组织间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样本选择:对象:1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0岁;标准:无正畸史和外伤史,无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ANB
1.2数据采集:所有样本均分别在手术前1个月(T。)和手术后6个月(T1)进行CT扫描,扫描时正中颌位,唇静息位。使用飞利浦Brilliant iCT,扫描层厚0.2mm,像素512×512,视场222mm,120KV,80mAs。扫描范围:被扫描者仰卧位,扫描自下颌下至颅顶点。选用容积重建方法重建颅面骨三维影像。测量内容主要采取面部软硬组织标志点15个。建立三维坐标系,获得各个标志点的空间绝对坐标值。软件自动生成测量项目数值,全部测量由一人完成(如图1~4)。2周后随机选择5张CT影像由同一研究者重新建模并测量。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显示两次测量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首次测量结果可应用于本研究中。
1.3标记点定义见表1
1.4参考平面及其定义:①水平面:由双侧眶下缘的最下点和双侧耳点构成,亦可称FH平面; ②冠状面:经过双侧耳点的垂直于FH平面的平面;③矢状面:由经过鼻根点的同时垂直于FH平面和冠状面的平面。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计算各测量项目数值,连续进行3次重复定点测量,求平均值。根据分组进行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前后向变化的差值:在前后向上,上齿槽座点,上切牙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鼻下点、上唇突点、软组织颏前点、软组织颏顶点、软组织颏下点、鼻尖点都有后移。下齿槽座点、下切牙点、软组织B点,下唇突点都有前移。其中上齿槽座点(A)、下齿槽座点(B)、上切牙点(U1)有显著的变化(P
2.2前后向变化的相关性:手术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无偏斜,有良好的尖窝锁结关系,术前术后软硬组织的位移作比值计算。上颌软硬组织相关性较差,上颌骨前移会是少量的鼻尖点前移,上颌骨前移对鼻下点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手术中破坏了上颌的一些标志点。从表2中可以看出,由于本研究有颏成形术,所以术后颏前点,颏顶点和颏下点并没有像以往的研究一样向后退,而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前移,软组织相应的点也都是向前移动。从表3中可以得出,虽然颏部软硬组织点都有前移,但是软硬组织相关性不显著,并且无统计学意义。下牙槽座点后移会使相应的软组织少量后移,但软硬组织的位移比值并没有以往报道过的大,这可能是由于颏部手术后,颏软组织受到牵拉而向前,所以B'(B)的比值较小。上唇与上齿槽座点相关性较差,下切牙点与下唇突点相关性差(见表3)。
3 讨论
二维影像为平面图像,缺乏立体感,临床医生运用二维平面时必须依靠思维来完成对患者情况的三维评估,运用难度高,误差大。将二维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获得的三维影像立体感丰富、逼真,显示了面骨的外形及结构,对术前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意义重大[3-4]。此外,常规二维头影测量成本高且放射量大。而三维成像技术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强。因此本研究用三维头影测量方法来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手术后(LefortⅠ型前移术+下颌骨后退术+颏成形术)软硬组织间的变化。
3.1 上颌软硬组织的反映: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已经报道过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中上颌的软硬组织有不同的比值。Ming Tak Chew[5]曾报道过Sn:A是0.6。Shiu-Shiung Lin[6]曾报道过是0.756。Gulnaz MarSAN[7]曾报道过是0.26。张桦[8]曾报道过是0.93。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种族,不同术者,所以比值有所差异,相关性不同。本研究中是0.78,但无统计学意义。Epker[9]曾报道过少量上颌骨前移会使鼻尖点也有少量前移。刘迪[10]认为Prn:A是0.18,并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不支持Epker的观点。而本研究却支持Epker的观点,也认为少量的上颌骨前移可使鼻尖点有少量的前移,对鼻下点的变化却不明显(P>0.05)。上颌软组织与骨组织相关性较差并且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以为手术中破坏了上颌的一些标志点,尤其是Sn点在颌骨上的标志点被破坏。
3.2 下颌软硬组织的反映: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也已经报导过下颌软硬组织有高度显著相关性,并且都有统计学意义。Shiu[6]曾报道过Pos:Po=0.989,Mes:Me=0.992。MarSun[7]曾报道过Pos:Po=0.61。张桦[8]曾报道过Pos:Po=0.87,Mes:Me,1.16。下颌软硬组织有高度显著相关性,面型也有很大改善。本研究却与以前的研究有所不同,下颌软硬组织相关性不明显,并且无统计学意义。因为本研究与以往的手术术式不同,术式上多加颏成形术。观察面型有很大改善,从测量数值上看颏部并没有后退,而是比术前稍向前向上,但并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颏部手术并无统一精确的标准,患者头颅骨骼大小易有差别,所以颏部移动的量不同,颏部标志点的线性距离易无统计学意义。刘奕[11]曾报道过颏部受手术下颌后退平面旋转影响大,颏肌紧张松弛度发生变化,这可能与无统计学意义有关,但患者的面型却又很大改善。正颌手术设计时,不能简单的将颌手术的软硬组织移动比率分别计算,而应考虑上下颌手术的相互作用对颜面软组织变化的影响[10]。本研究三种术式相结合的正颌手术中,虽然下颌软硬组织相关性较差,又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外面观却有很大改善,面部左右对称,上中下1/3比例协调,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Bruno Frazao,Marcos.from 2D to 3D:an algorithom to derive normal values 3-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assessment[J].Angle Orthodontist,2011,81:5-12.
[2]Maple JR,Vig KW, Beck FM,et al.A comparison of providers' and consumers' perceptions of facial-profile attractivenes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5,128(6):690-696.
[3]Rieker O,Mildenbenger P,Rudig L,et al.3D CT of fracturers:Comparison of Volume 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J].Rofo Fortschr Geb Rontgenstr Neven Bildgeb Verfahr,1998,169(5):490-494.
[4]陶学金,吴丽娟,陈卫民,等.二维及三维CT对颌面骨折诊断的优化研究[J].2003,19(4):227-228.
[5]Ming Tak Chew.Soft and hard tissue changes after bimaxillary surgery in Chinese class Ⅲ patients[J].Angle Orthod,2005,75:959-963.
[6]Shiu-shiung Lin,John W, Kerr.Soft and hard tissue changes in classⅢ patients treated by bimaxillary surgery [J].Eur J Orthod,1998,20:25-33.
[7]Gulnz MARSAN,Nil CURA,UFUK EMEKLI.Soft and hard tissue changes after bimaxillary surgery in Turkish female ClassⅢ patients[J].J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2009,37:8-17.
[8]张桦,朱敏,唐友盛,等.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双颌手术手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2,11(3):193-195.
[9]Epker BN,Stella JP,Fish LC,et al.Maxillary deficie Deformities Integrated Orthodontic and Surgical C ney,Chapter 11,In:Dentofacial orrection[M].Vol 1.St Louis,MO:Mosby Year Book,1986:492-538.
[10]刘迪,张苗苗,刘志杰,等.单颌与双颌正颌手术后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398-401.
影视艺术的性质范文6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中首要的环节是课程建设的内容选择,其次是如何组织实施。分析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来选择技术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建设内容;以“理论基础厚实、应用实践导向、理论实践融合、学会学习思考”来构建“抛锚式”课程组织实施模式。是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得以体现的基本要求和实现的有效途径。
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形态,是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任何教育类型的独特性都要在课程中有所体现,任何教学改革和建设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上。
一、技术应用本科课程建设的内容选择
(一)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建设的要求
技术应用本科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亦可称之为“技术师”或“技术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简单来讲,技术应用本科教育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有两方面特征要求,一是人才培养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达到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学业标准要求;二是必须符合技术应用本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即所培养的才必须是应用型的,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从培养目标转化到课程建设的要求,是通过对培养目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分析来实现的。
技术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方面,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且注重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基础。此外,这种理论知识也不同于传统的某种学科知识,它是指从各种技术活动中概括出的共同的理论知识原理、定律和经验知识所组成的系统知识体系,对此,我们称之为“技术学科”知识。
在能力方面,技术应用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了要具备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善于协作等基础能力外,还应重点突出具备以下能力:①具有将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生产实践的能力;②具有维护、监控实际技术系统,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践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对基层技术员或业务员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能力;④具有在服务领域运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或综合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等。
而在素质方面,技术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本要素,即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包括合格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二)技术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的基本建构
根据以上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对课程建设要求的分析,笔者认为技术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构。
1.通识教育课程——合格公民应有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技术教育当然也需要具备高等教育所拥有的所有特征。大学作为一个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场所,应当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健全人格的、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遵守现代社会法律和规范的社会人。通识教育课具有许多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功效,即经过良好组织的文化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个世界,并通过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比如人生的意义、什么是美,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人类精神文明所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好的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更好的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对周围世界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更好的理解这些工作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个社会的物质文化生产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好的、以更加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式完成将来的工作,使得他们具备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能力,成为工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走向管理的岗位,承担领导的角色。
2.复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设置复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的特点之一。这些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将来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提供科学原理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问题。随着知识经济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知识推进生产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技术师对问题的解决更加依赖对于技术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的理解,更加依赖其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的深度和水平,更加依赖在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创造性的应用基本科学原理的能力。但技术本科的专业基础课是不同于工程本科和普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前者在理论的深度方面明显不及后者,但并不是后者的简单压缩和改写,而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两种课程的组成部分。
3.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回应学生的呼声与满足行业与企业人才需求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是它的主要办学理念,应该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在专业基础课较好的奠定了学生理解技术问题的科学原理方面的基础之后,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作用就在于向学生提供能够直接对技术现象和技术问题提出理论解释的专业方向课。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技术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对于技术理论的理解,通过专业方向课传授的技术理论与技术问题直接相关,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起着关键作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对基层一线生产、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转贴于
4.专业实践课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技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就在于对于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与此联系最为紧密的无疑就是专业实践课了。实践课是各种课程类型中与未来的工作最为接近的一种,通过以上各种课程学习获得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要在此得到检验,学生也会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联系加深对于各种理论的理解(当然学生也完全有可能先接触实践,然后学习理论知识,然而经过学习之后人们还是要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其实,实践课的意义绝不只是对于已经学习的知识的简单应用,它也应当是学生真正充分理解和领会其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这里,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过程,切身感受现实工作情境,更进一步的理解其职业的内涵和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内所形成的理解能力并不能自然而然的转化成实际工作场所中的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属于两种不同的范畴,要真正形成在工作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则必须在实践的环节中实现。
二、技术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两种课程论的比较
目前在课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有以下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论。其理论逻辑是:学生可以先打下较为宽厚的基础,为今后学生在不同方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知识方面的支撑,也使学生在接触实际工作之前对其所从事的领域的理论有足够的认识。第二种理论是以活动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论。其理论逻辑是:技术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的表征方式与科学知识不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一定的时间获得项目来掌握完成技术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以及对于相应理论的理解。
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课程建设理论构建课程模式,适用于研究型综合性的大学和应用型专业性的大学,而对以培养主要适应特定行业并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高级技术能力人才为培养方向和以培养再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的应用型技术性的大学存在许多弊端。首先,目前在我国很多职校都存在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学生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也不擅长。其次,技术实践能力的养成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而以第二种课程建设理论构建课程模式,从技术知识本身的特性,按照特定专业范围内实际的技术活动项目来组织课程的内容安排学与教的进程,始终让学生参与实验课和实训课,将学生尽快带入专业技术领域;同时向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广度的技术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普通文化内容和数量更多、内容更为丰富的专业选修课,使得学生具有理解更加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选择自己在工作领域的主攻方向提供便利。
(二)按照以活动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论,构建“抛锚式”课程教学模式
技术学科课程与工程学科课程相比较,它们同样是一种比技能教育更厚实的、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工程或技术能力;不同之处在于技术能力的形成更赖于理论与一线实际技术活动的结合,如此才能形成现场实用的技术能力。如何在理论教学中克服传统传递知识型学科教学的弊端,必须首先从转变学习理念开始。若能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就可能发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各自的优势。为此我们构建了“理论基础厚实、应用实践导向、理论实践融合、学会学习思考”的“抛锚式”课程模式。
技术本科课程建设探索的一个基本点是使学生基于一个真实的技术活动项目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自主学习技术知识、培养技术能力;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学习以及学生探究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首先是以技术活动项目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基础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技术能力,为此,我们配合理论教学同步开设项目实验,将学生的系统理论学习与系列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在实验活动中检验、掌握和运用技术原理知识。其次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开放型、互动式课程活动方式,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文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4).
[2]石伟平,徐国庆.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3]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