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范文1
尽管幼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宣传,不能让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在农村的幼儿园,这种形式还普遍存在。当然,让幼儿教育“小学化”留有存在的空间,主要因素还是农村的家长,在家长眼中,衡量孩子聪明程度的尺寸主要取决于他们识字量的多少,算题难度的大小等等;衡量教师能力的好坏则是他们的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懂的幼儿教育的真谛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村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从以下途径应对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帮助幼儿园的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农村幼儿的家长,孩子大多都有爷爷奶奶接送,孩子的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做买卖;即使家里有父母,父母的文化水平又不高,还要做繁重的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幼儿的教育。他们只是片面的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以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二、使家长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幼教规律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开端性、根基性、迅速性、整体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发展基础素质为任务的奠基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幼儿园应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纲要》和《幼儿教育指导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教育观念。
幼儿园要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以《纲要》中幼儿园的任务: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作为出发点。保育是教育的先决要件,是物质基础;教育是保育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要素。它们相互促进、有机联系,保证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也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幼儿园教育应该有它独特的性质和复杂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论,辩证的思维,全新认识幼儿园教育规律。
三、重视规律,辩证思维,把握性质,协调幼儿园和小学班的关系
1、科学把握启蒙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发展性又是幼儿园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教育的宗旨是要促进发展,没有发展的教育是凝固的死的教育。启蒙性是发展性的基础,不着眼启蒙的发展是危险的发展,它会毁灭孩子的一生;发展性是启蒙性的目标,没有发展的启蒙是徒劳的启蒙,它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知识和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能迁就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不能停留于幼儿的自发活动和原生兴趣上,而要把幼儿现有的水平、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一定的挑战性”,也只有这样,“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才有鲜活希望。
2、准确理解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幼儿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幼儿园教育是人的开端教育,它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与小学教育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它又具有连续性,因为“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所有时空。这种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客观存在,有机统一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教育之后紧接着是小学教育这一事实,就忽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任务,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范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教育核心;启蒙;教育方法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1.游戏教育法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2.叙事教育法
幼儿阶段人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不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容易接受叙事性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其思维中情感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抽象思维是幼儿阶段所无法理解的,情境模拟、形象性的事物是他们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
知识教育需要人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幼儿教育中过多的知识传授与灌输使得幼儿的思维模式被强迫向逻辑方向快速转变,这一过程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体验感受能力总是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同,同时也使幼儿丧失了创造力和活力,极端地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感,形成对知识的排斥,独立自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教育中对于人的成长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是极重要的,在教育中应以叙事性教育、体验性教育、形象性教育方法为主,减少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育内容。比如多采用审议故事、神话传奇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叙事性教育时,要对故事内容进行筛选,除了要有吸引人的情境设计外,还要让幼儿能够“进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人”,使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范文3
关键词 现代幼教 借鉴 传统蒙学 思考
幼儿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开启智慧的第一步,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本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在古代称为,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蒙学专指启蒙教材,也就是启蒙教育的具体内容。本文拟就狭义蒙学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借鉴意义做一初步探析。
一、传统蒙学的内容及特点
蒙学的“蒙”,取自《易经??蒙卦》。《蒙》卦主要讲启蒙教育,内容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两个方面。卦辞中说:“蒙:亨。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意思是说,《蒙》卦,亨通。不是我有求于愚昧无知的人,而是愚昧无知的人有求于我。这里的“我”指的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这表明启蒙教育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故此,也必须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历史典籍记载知道,中国蒙学教育自周秦时代就已经开始或形成了完整的体制,经过漫长历史的积累精粹,中国传统蒙学读物蔚为大观,其中著名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幼学琼林》、《小儿语》、《声律启蒙》、《千家诗》、《蒙求》、《名物蒙求》等等。
从中国传统蒙学典籍的继承和传播来看,这些蒙学读物不但没有被历史长河所湮灭,还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同时,除了在汉族聚集区广为流传外,还被译成满、蒙等少数民族文字,并流传到了国外。中国传统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成为中华文明影响和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
传统蒙学有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蒙学的内容囊括广泛,知识丰富,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三字经》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幼学琼林》内容包括33类,几乎囊括了人生社会各个方面。传统蒙学历来有“小百科”和“袖里通鉴纲目”等美誉。可以说,中国传统蒙学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二是传统蒙学具有学以致用,对行为规范性强的特点。蒙学中的训诫类,有大量鼓励人们修身养性、惩恶扬善、积极进取的名言警句,具有劝人向善的作用。
三是多用韵语,易于记诵。这不但适合儿童的特点,同时也适合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受众范围。
二、幼儿教育借鉴传统蒙学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看,传统蒙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因为传统蒙学以上特点,才引导造就了中华历史许许多多著名的民族圣贤和英雄,构建了中华文化演进史的骨架和脊梁,才使得中华文明绚丽多彩、异彩纷呈,才使得中华文明传承有序、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中国历来讲求德才兼备、以德服人、以德为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幼儿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所以,如何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科学地借鉴传统蒙学,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来看,只有有效的继承才能有有效的发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首先要解决有效继承的问题,只有继承了,才有可能发展,没有继承也就不可能有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而继承就应该首先从儿童启蒙的幼儿教育抓起,这是由人本身成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的。
其次,从中国现阶段文化继承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看,需要从幼儿教育抓起,有效借鉴中国传统蒙学。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集体的“精气神”,是他们的生命存续和发展的源泉和力量。另外,从文化本身的教化作用而言,一种文化会通过其内在的教育转化功能使文化形成的群体形成一种内在的性格,并形成一种群体文化的自觉性。由此可知文化的作用是多么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尤其对于新生代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显得菲薄,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正在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也正在一点点退化,社会上正在慢慢喧嚣着一种浮躁和不安。归结起来,就是缘由对传统文化传播出现了问题,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乃至大学教育中出现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倾向并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作为文化继承和发展系统中的重要基础子系统,从幼儿教育中借鉴传统蒙学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必要。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范文4
关键词:多学科视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幼儿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问题,这给我国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纠正目前幼儿园教学逐渐向“小学化”倾斜的现状,已成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是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而且也会对家长产生误导,最终对幼儿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进行纠正,使幼儿实现健康发展。
一、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1.社会学分析
我国幼儿教育长期处于优质资源短缺的状态。多数家长期望将幼儿送入优质幼儿园接受教育,家长虽然反对幼儿教育逐渐“小学化”,但是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下,甚至还为幼儿私自报班,未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充分考虑。此外,部分家长没有对科学的幼儿教育加以充分理解支持。多数幼儿园与教师均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对幼儿成长加以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但是家长对于这种做法存在误解。
2.心理学分析
家长普遍存在不能使孩子输在起步线上,学好各学科的知识与本领,健康和快乐地成长以及进入期望的小学学习等观念。家长虽然有着美好的期望,但是又要面对现实。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环境对家长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周围人的孩子学习什么,家长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在正规的幼儿教育之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报各种各样兴趣班。而幼儿教师由于受到教学评价以及幼儿升学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上也存在诸多的困扰。
3.现象学分析
现象学主要是将平时日常生活当作重点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因果关联。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说明其存在有着必要性与合理性,是一种特定时期的产物。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教育,教师与家长仅仅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与学习成绩,一旦这种重视逐渐由中小教育扩展至幼儿教育中,必然会使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因此,从现象学角度分析,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是从必然失范逐渐转变为自然失范。
二、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动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并非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是要确保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使其可以在幼儿园实现心智方面的有效启蒙。此外,还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幼儿教育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家长科学认识幼儿教育,改变以往追求多学、早学以及快学等与幼儿成长规律不适应的观念。
2.完善教育制度
对目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改善,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不良风气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幼儿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内容和幼儿身心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实现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虽有所涉及,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今后应该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改变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
3.衔接教育内容
幼儿教育通过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培养幼儿的技能、情感、知识、态度与能力等。虽然和小学教学内容并不完全对应,但是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幼儿教育可以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情意行基础,因此,幼儿阶段并不需要这多小学的知识教育,只需将幼儿阶段应学的内容完成即可。总之,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在我国已经较为普遍,它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制度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逐步地改变。要通过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懈地努力,逐渐完善幼儿教育,实现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关于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透视研究[J].求知导刊,2016,8(8):48.
[2]陈纳.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特点、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5(5):90-93.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范文5
[关键词]改革;重要性;启蒙;审美观;总之
一、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六门教学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法门类,如:幼 儿 健 康 教 育和幼 儿 社 会 教 育之 外,还 增 加 了专 门 培养。训练幼儿园教师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能力的教材。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在其他一些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而且,对原有教材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了删简,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因此,反映幼儿教育时展的要求与趋势,适应了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美术教育启发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新生儿就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感受美的反应。比如给新生儿看不同的图形,对那些结构好的图形,如同心圆等。
他们注视的时间就比结构不好的图形长些。给他们看正常的人脸图
和把眼睛、鼻子、嘴都弄错位的歪曲的人脸图,他们对正常人脸图注
视的时间就比错位人脸图长些。这似乎也说明连新生儿也具有一种
倾向于B美C的感觉反应。同样,幼儿也具有明显的爱美倾向,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且会想方设法引起别人的注意,以使自己得到对美感受的满足。诚然,年幼儿童的美感只停留在直观感受的水平上。
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把他们对美的肤浅感受和体验加以引伸。幼儿对美的感受的肤浅性多表现在他们只是从色彩是否鲜艳、形状是否熟悉和好看以及对他们自己的功用上。引伸就是帮助幼儿认识面对的事物或美术作品为什么美,它展现给人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等,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层次进行引导。
2、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发现美。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美丽的世界,年幼儿童眼中的世界更是美好的,充满着奇异色彩的大千世界。在客观上,大自然中,社会上,人们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无不存在着美。的确,不是没有美,不是缺
少美,问题在于人们会不会发现无处不在的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大多数场合是靠自发性、靠客观事物某种特色的鲜明性的吸引,自觉地去发现美的情况是很少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诚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给幼儿奠定下日后发展发现美的能力、奠定下能发现与他人感受不同的美的能力的基础。
3、通过美术教育指导幼儿创造美。
美术中的画画和造型操作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有些动物
也有其高超的操作本领 。如被称为灵巧缝纫女的缝叶莺用大型树叶
叶片和植物纤维等缝合成的口袋形的窝巢,被称为优秀纺织工的织
布鸟,能用植物纤维编织成上有实心巢颈,中间有大空心的巢室,底
下有开口的飞行管道的精巧的吊巢,更有大家都熟知的蜜蜂的蜂巢,
那精确的尺寸、精巧的几何体结构,足可以算得上巧夺天工的建筑。
因此人们习惯于把蜜蜂叫做高超的建筑师。可见,这些动物的造型能力都远超过了人类幼儿期的儿童。但是,不管动物的造型能力多么高超,建筑本领多么精巧,也只停留在接受它们的祖先的遗传,继承祖祖辈辈传递下来的本事。幼小的孩童尽管本领稚拙,可是在他们身上却蕴育着创造性潜能。发展幼儿对美 的 感 知 和 体 验 的 作用,对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的意义。然而美术教育对幼儿教育的更
突出的意义还是在于开发幼儿创造美的潜能,培养幼儿创造美的形
象的能力。
诚然,幼小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意识到她在创造和谐美。但是这种创造意识已经以潜意识的形态蕴育在她的头脑中,创造和谐美的能力也已经以潜在能力的形态隐含在画面的形式美中,并为以后发展创造美打下良好基础。这就是幼儿美术教育培养创造美的一个重要任务。审美能力包括发现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这幼儿美术教育里需要说明的是表现美的能力在审美能力中的地位的问题。我们认为创造美的能力本身包含着两重意思:其一是一般所指的表现能力,其二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表现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的审美教育只能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础能力、启迪创新意识。因而应该定位在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水平上。所以说,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
一种学科的意义在于这个学科的性质和它对于学习对象的功能。幼儿美术这种艺术,具有一般艺术的性质和功能。对幼儿来说它
也是一种游戏,具有游戏的性质和功能。幼儿美术作为年幼儿童表现
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范文6
关键词:幼儿教育;成长;影响
幼儿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教育要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幼儿教育实践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1 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2 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及任务
中国的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方面及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3 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4 案例分析
(1)据查访,在我国沿海许多小工厂内,有不少年龄在15~18岁的孩子辍学在那打工。虽然有不少是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但是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不想读书(或者是不喜欢读书)。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是否可以说是幼儿教育的一大失误呢?针对孩子不想学习,我想这与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家长或是幼儿教师应该进行反思,是否对幼儿的教育不够关心或者是对幼儿的教育引导有误。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或老师关注的。
(2)我国甘肃省曾对农村边远山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前受过学前启蒙教育的儿童在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的成绩上要远远高于入学前受过启蒙教育的儿童。另外,国外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对学龄前进行过初步的数学启蒙和训练,这些儿童到了十三四岁,其数学成绩比未受过学前期训练的同龄人要好。由此可见,学龄前的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 一些有关数学的粗浅知识,发展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更能对幼儿进入小学甚至中学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有利的条件。
5 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5.2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5.3 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蜓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蜓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5.4 抓住时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
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以扩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如“神奇的电脑”“能干的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