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农机;培训;教育;五位一体;创新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以部、省“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为主线,结合实际,着重农机驾驶操作与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重点。根据《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500余人次,农民教育培训覆盖全国所有乡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亿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青岛市迫切需要新型农民培训。但是,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实际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上分析,还是职业技能与农机服务组织上分析,这都需要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法律常识。同时,应当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另外,还需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训农机技术骨干、科技带头人、农机经纪人、农机合作社领办人和基层农技推广等人员。

二、存在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工作,青岛市农机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培训机构综合条件不能满足当前农机培训形势需要。

1.农机师资队伍不完整、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由于农机人员机构改革、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人员老化,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纳新少的特点,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少,同时,现有教师学习机会少,师资力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知识的实际需求。

2.农机培训未形成规模,教学设备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自2004年以来,随着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逐步实施,青岛市大型复式农机作业设备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型、大型农机具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不断应用,农民对大型新式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全市各培训基地现有的小型、陈旧、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机教学设备和简陋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以莱西市为例,所以教学设备大部分已经达到报废更新年限,所用教学没施已经严重滞后,这种现有教学条件与农民掌握新技术、新机具需求不相符的已成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突出矛盾。

(二)农民学习热情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保障培训需要强制性

部分地区农民对长时间集中学习的常规教学积极性不高,参训的主动性差。

1.从经济考虑,怕花费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

2.部分农机工作人员法制意识不强,心存侥幸缺乏安全意识,不想参加专培训。

根据2013年农机化司《关于2013年农机事故情况的通报》农办机[2014]7号,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无证驾驶,农机事故原因排第一。全国因无证驾驶引发的事故466起、死亡222人、受伤256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6.9%、51.4%和40.6%。全国拖拉机导致的事故中,26.8%的肇事者没有驾驶证。目前,青岛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0.6万台,截止2013年青岛市注册拖拉机驾驶员11.9万,由此可见肯岛市现在无证驾驶农机工作人员达到8.6569万人。从农机安全生产角度上分析,目前青岛市最迫切需要农机驾驶员培训,然而青岛市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三)培训内容单一空泛,满足不了广大农机从业者对农机技术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机械技术教材老化,特别是新型大型机具,如玉米联合收获机缺少新编教材,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教材理论性较多,实践性知识和案例较少。从农业机械(不包含大中型拖托机)保有量上分析,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需求是多样的,现有的传统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加大新型农机实用技术教材的更新已经迫在眉睫。

三、解决方案

青岛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面临农机实际培训需求数量大、实用技术需求多样、帅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等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对现有的培训模式的创新,有效的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培训平台、发挥培训职能,建立“三类协同、三级贯通、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体系。

(一)要着重培养“生产经营型(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企业等)、专业技能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技术骨干等)和社会服务型(农机经纪人、农机作业专业户、农机推广员等)”“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建立市级农机校为培训主体、县级农校为依托,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补充的“三级贯通”的农机化教育培圳制度。

(三)立足自身条件,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和平台,创建“五位一体”培训体系――“政府+专业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合作社+农机大户”,为职业农民培育服务,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

l.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农机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建设培训。以农机培训队伍自身建设为依托,重点组织对基层农机工作人员进行农机化政策、法规和新技术等方面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层次的农机管理、推广、技术人才,推进青岛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

2. 发挥专业培训机构的推动作用,开展职业农民培养计划。以县级农机校等专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机农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培训,使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拖拉机驾驶以及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操作、维护、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作业规范、技术要点等,打造一批安全、可靠、有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发挥实训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规范性培训。以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对重点扶持的现代化农机示范基地和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的农机手进行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使农机手能够及时掌握玉米联合的收割、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花生收获、设施栽培等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并能在实际生产广泛应用,逐步培训成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人才。全市目前建设农机实用技术实训基地20余家,辐射全市2区、4县18个涉农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引导社会投入600余万元,新建培训教室20间,全年新增公益性培训2000人次,可有效缓解部分农民对农机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

4.发挥合作社的联动作用,开展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机合作社员培训为依托,积极做好农机培训进社区,把有实力、有条件的合作社作为农机培训的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参与性较强的公众性教育培训。深入镇、村开展“现场政策和技术咨询”、“农机化知识问答”、“三夏三秋作业现场会”、“农机培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培训工作的互动性。

5.发挥农机大户的示范作用,开展一对一培训帮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示范作用,通过农机大户综合优势,就近解决本村域及周边农机手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一对一的培训帮扶。并利用农忙前机具检修的时机,派出教师、专业技术和维修人员深入农机大户中,帮助农机大户为本村机手到田间地头开展边检修边培训现场咨询活动,提供面对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思路,巩固阵地

针对目前状况,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本着为“三农”服务的思想,通过政府财政、农机系统自身投入和民间投资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农机培训阵地,强化培训职能,巩同和发展农机教育培训基地。

(二)广开生源,适应形势

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圳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三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改进培训形式,压缩培训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收获实用、有效操作技术与技能。

(三)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应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或田问路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传授先进适用技术。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2

近3年油菜、马铃薯、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690、33255、3420kg/hm2。在农业生产中油菜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9%,主导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2.7%,占年总收入的27%。其他非农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的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年劳务输出384人,2011年村总收入186.9万元中,第三产业约占69%。该村是县农技部门的杂交春油菜种植推广示范点,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农机部门的旱作沟播、保护性耕作示范村,2009年成立了湟中县第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接受访谈的农民共33人。从身份看,村干部2人,群众31人;从性别上看,30名男性,3名女性;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3人,41~50岁12人,51~60岁16人,61岁以上2人;从家庭劳力结构和收入结构中看,这些人均为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从种植结构看,有30户农民从事油菜种植,占受访农户的91%,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在油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受访户都选用了由农技部门推广的抗寒、生育期短、高产的优良杂交春油菜青杂4号等当地主推品种。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农户应用农机部门推广的旱作沟播技术,但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农机具数量少,跟不上春播的需求,依然采用人工撒播,致使作物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后期倒伏严重、产量不高。病、虫危害是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农药使用上,由于农民难以判别农药的真假,加之科技知识欠缺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未深入了解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用药技术缺陷很大,油菜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在肥料使用上,农户尚不清楚土壤的肥力,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多,大都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施肥。人工收获费工费力、产量损失严重,目前运用的小麦收获机不适于进行油菜收获,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小商小贩到家门口收购。调研分析发现,该村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之间油菜产量高低明显,收入差异大。据农户反映,2011年全村平均油菜产量在1500~3150kg/hm2,最高的单产达4275kg/hm2;二是对油菜生产规范化种植技术掌握不精,粗放管理;三是油菜收获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力度不够;四是对油菜产业发展趋向不了解,对自己生产的油菜品质认识不清,缺乏品牌意识。

油菜产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分析

接受访谈的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农资供应、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最高,对农技人员服务程度较满意,对油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信息、合作社带动等方面满意度低。农民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油菜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二是增加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的数量;三是在农技、农资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拓宽油菜籽销售渠道,提高油菜销售价格。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状况分析

农民受训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集中培训。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在村里举办1~2次1~2d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机技术部门3~5年在冬季举办1次10~15d的农机技术员培训班;农资部门为推销农资产品每年举办1~2次0.5d的培训。二是田间地头培训。农机部门每年在春播、秋收季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分别举办1次1~2d的培训;农技部门在田间管理期间,到田间地头举办1~2次1~2d的病虫害防治培训。三是农民自己到农资供应销售点咨询农资知识。四是外出观摩学习。有关涉农部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科技先进县或乡镇进行观摩学习。从调研结果分析,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是造成高海拔地区高寒山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民接受同项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少。据调查反映,村民1年内平均接受同项次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最多3次。二是培训对象选择不准。科技培训工作一般在冬季的农闲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是外出打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但随着开春以后青年农民陆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真正参加春油菜生产特别是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主要劳动力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造成科技培训与种植生产的脱节。三是培训与需求结合不紧密。据农户反映,县、乡技术部门组织的集中科技培训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为主,与具体生产操作比较脱节。普遍反映学时懂了,用时忘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不多。四是对需要和接收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农资销售网络或商贩处获得,信息可靠性、时效性无保证。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科技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051-02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出现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有力地推进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发展,显示了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人们作深入的探索。

一、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发挥作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体制,建立有选择性的组织奖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的农民合作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组织的稳定和发展。譬如,美国的“新一代合作社”就采取比较灵活的管理方式,明确规定只与组织成员进行交易以及成员退出组织时不允许退回股金而只能转让股金的方法来维持合作组织的稳定性,这一管理值得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借鉴和尝试。美国的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认为,“除非在集团成员统一分担实现集团目标所需的成本的情况下给予他们不同于共同或集团利益的独立的激励,或者除非强迫他们这么做,不然的话,如果一个大集团中的成员有理性地寻求是他们的自我利益最大化,他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以增进他们的共同目标或集团目标。”[1]第一,明确规定成员必须向农民合作组织投入必须的成本和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如果成员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获得潜收益,组织有权利没收,那么,采取机会行为的动机就会被大大削弱甚至被消除。第二,以“有差别的剩余索取权”和“附加表决权”为代表的选择性激励措施可以使集体成员利益产生分化,使得采取集体行动比不采取集体行动更划算。

农民合作组织是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的特殊民间组织,农民的合作愿景是农民合作组织成立和正常运行的基础。中国目前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广大组织成员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的主动性。要改变合作组织运行管理松散的状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管理能力,赋予他们真正的民主管理权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同时要在组织运行的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成员法律意识,在农民合作组织运行始终,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规章,充分保障农户在合作组织中的合法主体地位,既让广大组织成员享有合作组织的自主管理权,也为广大农民提供切实周到的服务。其次,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对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合作各方均有独立的利益需求,合作各方要求平等参与按照投入多少分享利益承担风险。研究表明,合作双方之间的经济利益互补性需要通过合作双方有效沟通,协调利益分配,最终达成协议,约束彼此的经济行为并充分享受因合作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利益分配机制。

同时,还要加强政策的监督机制和实施力度。由于地域差别农民的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在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免产生一些利益冲突,各地政府应该建立专门机构对优惠政策的实施实行全面的监督,保证政策实施的完整性和公平性,确保普通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发挥作用提供资金保障

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有其发展管理体制,但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应提供一定的经费,使其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然,也是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具体包括:第一,进一步优化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监督手段。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数额的专项扶持资金,确保资金的使用主要是用于促进合作组织长远发展,比如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等。同时,还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审计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尽量做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进行改革农村金融制度,给予农民合作组织进入金融市场的机会,通过开展金融领域合作,解决组织自身资金短缺问题,帮助农民合作组织拓展发展空间。第三,完善农村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支持减轻农民合作组织的税收负担。政府应制订一个合作组织税收政策支持体系,减免营业税、土地税、房产税和车船税等等,同时,健全现行的所得税和增值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合作组织的运行成本负担。第四,加大对农村基础资源建设的投入,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一方面,要增加教育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增加教育投入,特别要鼓励和宣传部分富裕农民进行的集资捐助教育。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农民子女入学提供助学贷款,还要为大学生深入农村创业提供小额信贷等优惠。

目前,农民的认识有待提高,观念需要转变,参与合作组织,最重要的是农业信息和有保障的供给。政府有必要对现有农业信息传播体系进行整合,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站质量,扩充农业信息量,让农民与时俱进;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全面、高效、快捷地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基层适应市场,把握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的能力,增强其参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研究周期长,成果见效慢,这种农业科研成果具有极大的“公共产品”属性,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因此,要建立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农户和组织的潜能,形成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许多农业企业都有投资风险,每年提供风险投资的资金总额高达上亿美元。美国等国家特别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目的是降低风险费用。因此,发展中国农业应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要尽可能形成完善的风险投资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积累资金,不断扩大风险投资领域,从而增大农业技术覆盖率,为农业技术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运用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发挥作用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加强宣传力度。对于农民合作组织成员,应加大科技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合作组织成员对科技知识的认识,不断地促进合作理念教育,极大地提高农民的合作意向。组织经验表明,农民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合作组织的模式选择和发展程度。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目前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异巨大,尤其是一些偏远省市县发展的数量少,少数地区工作突破难,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状,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农民不了解农合组织。当然,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地域造成很难形成合作组织,比如土地条块难以规模化、农民缺乏资金周转等等。探其深层原因,关键是宣传没有做到位,没有唤醒农民的合作意识。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中宣传普及合作组织知识和有关政府发展合作组织提供的扶持及优惠政策。一是搞好宣传引导工作。二是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分层次进行培训。三是突出培训重点,努力造就一批合作组织带头骨干。因此,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力加强农民合作组织文化建设,推动合作组织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培训制度。学习培训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源。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和短期培训班,以及提供经济技术咨询等,向广大农民传播最新科技成果。并通过科技服务帮助农户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要兼顾提高组织成员或科技推广工作者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按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要求,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让组织成员长期接受教育,保持思想上、能力上的与时俱进。首先,加大培训频率。其次,创新培训形式。最后,丰富培训内容。

坚持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成员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推进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学习科技知识能力的农民,特别是合作组织的成员。其主要成员应争做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表率,进一步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要在读书学习成为带头学习的主体,就是要承担新的角色。因此,在合作组织中,主要成员都要重视科技知识学习的价值,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提供信息、产生新的构想、学了一些新的语言、改变了一些观念和方法而已,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引导性改变学习者的行为,提高其技能的一种新途径。基于这种认识,培育并坚持领导带头学习,积极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具体来说,一方面注重组织整体学习示范,农民集中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行为,是一种现代学习理念,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树立榜样形象示范,进行学习指导示范。另一方面形成组织合力,合作组织通过集体学习,形成整体搭配能力,产生整体的高效能。

总之,各级政府也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发挥方面上采取了建立健全组织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培训力度等许多得力有效的措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已得到初步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既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借鉴和学习先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成功做法,并把经验提升到理论层次,从而又给实践以指导。只有这样,在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推进中原经济区中,才能通过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重点,利用各类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在冬春农闲季节,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的工作格局,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备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二、工作原则

(一)明确培训内容。各地要根据不同人员、不同特色、不同产业、不同时间、不同的农业科技需求,制定详细的农技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内容的农技培训。

(二)整合培训资源。以各街道(镇乡)成人学校为农民培训教学点,并与农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民信箱等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同时聘请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传授农业科技先进知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区的应用。邀请区农业系统的技术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现场指导。

(三)注重培训实效。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办班、进村授课、基地辅导、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操作与维修、农业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的培训,使农民学到实在、实用的科技知识,以增强培训效果。

(四)创新培训模式。在我区以往的引导式培训、产业推动式培训、示范幅射式培训、基地现场式培训、走出去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推进农业专家、农技人员、青年创业大学生、广大农户的有效对接,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培训格局。

三、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十二五”期间,从每年的12月到次年4月冬闲季节,持续开展大培训行动,每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2月中旬-2月初)。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组织制定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月中旬-4月中旬)。按照方案,在全区范围大规模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第三阶段(4月下旬-5月中旬)。各地、各单位对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进行全面总结。

(二)培训对象和方式。

1、农技人员培训。紧紧围绕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和“653”农业人才培训工程要求,分级培训,分层实施,我局对全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农技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基本做到二年轮训一遍,逐步使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机防手、农资监管员、“三品一标”内检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开展培训。

3、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运用农广校学历教育、农技人员分户指导、组织实地观摩交流等方式对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4、普通农民培训。利用科技下乡、入户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易懂的培训方式,对普通农民开展“一业一训”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

(三)主要活动。

1、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围绕以点为主、点面结合、区乡联动、注重实效的原则,以3月份区乡联合组织科技下乡为标志,根据全区产业布局、区域特点和专业分类情况开展支农惠农政策宣传、新技术新品种推介、专家巡回讲解示范等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局科教法规科、局属有关单位)

2、开展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开展生产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局科教法规科、局属有关单位)

3、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利用科技下乡和专题讲座等方法,为城乡农民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讲解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责任单位:局科教法规科、执法大队)

4、开展农业增产增效技术培训。有重点地针对粮油稳产高产中技术难点问题,在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冬春田间管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防灾减灾等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万元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农作物制度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区植物检疫站)

5、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培训。针对不同规模、不同条件,帮助养殖场、养殖户把好品种引进关,及时有效地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免疫、接种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区畜牧兽医站)

6、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农机化新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保养技术等。(责任单位: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站)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把大培训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落实培训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区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顺利实施。

(二)强化整合,保障师资。要统筹整合各方师资,将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农业系统的技术骨干和农业一线专家、带头致富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吸纳到专家库中,着力打造一支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了解农民实际需求、掌握现代知识技术的师资队伍,为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5

关键词:农技;指导员;建议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96

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推广农业机械、示范农机设备的使用、指导农业技术的操作、培训科技示范户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业指导员的工作任务这么繁重,所以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在技术指导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农民群众中,并亲自到作业田间去,尽心尽责做好技术指导员的各项工作。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农业生产的关键是农业技术,而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就需要农技指导员参与,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就要提高对农业技术指导员自身素质与技能的重视。

1 农技指导员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指导员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士,他们属于知识分子,也是农业耕种中的劳动人员。他们一般在户外进行农业的实践工作,然后根据农民的需求,向其推荐农作物、水产、畜禽的优良品种,并传授与之配套的种养技术;也负责推广农业机械、示范农机设备的使用、指导农业技术的操作、培训科技示范户。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发展转为依靠农业科技和提高农民的技能。通过广大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能力,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技指导员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农技推广工作又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依靠项目支撑,发挥作用

努力实施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笔者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始终秉承“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的服务宗旨,健全农技示范推广服务机制,真正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将建设补助项目的优势之处发挥出来,借助这些项目的扶持,切实将农民的经济收益考虑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实现农业发展利益最大化。

2.2 抓好科技培训,做好服务

农技指导员服务工作的质量与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掌握程度紧密相关,因此农技指导员就要根据当地农民的接受能力、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与之相符的服务工作。比如,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农技人员通过到田间现场授课、现场示范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把各种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户,让示范户和辐射户带头做,学着做,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做,从而促进各项农技措施的推广应用。

2.3 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确方向

以十报告为指导,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学好基本的政策法规和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是做好技术指导员的前提。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表明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农业工作者要重点领会十关于农业农村的会议精神,加大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2.4 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农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交流,使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进而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那么,农业技术人员就必须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好农业生产技术,懂得技术操作过程,并能组织实施试验示范项目,才能更好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几次的培训交流,笔者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提高了业务水平,明确了努力方向,掌握了绿色防控、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新知识。

3 结 语

本文通过农技指导员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指导员的4个方面的建议:依靠项目支撑,发挥指导作用;抓好科技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确所要指导的方向;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旨在为广大投身于农业发展事业的农技指导员们提供一些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6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加快”的精神,推进全市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提高公众科技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好“携手建设创新型**”科技活动,紧紧围绕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目标,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坚持以科技创新要素推动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广大人民。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素质。

二、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内容

(一)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宣传和展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和业绩;在企业中开展技术讲座、技术竞赛、技术培训、技术创新等活动,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周期间,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将同雨城区、名山县联动开展“科技一条街”、科普赶场、科技培训等活动。

(二)积极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科技行动。围绕灾后生活、生产、生态恢复和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普及农村抗震节能住宅建设、灾区饮水与卫生防疫等科技知识,重点开展农房建设、心理卫生、生态保护、农业种养殖技术和农民工就业培训,依靠科技帮助灾区重建美好家园。

(三)突出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普大蓬车、科普志愿者、农民110等活动形式,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活动,聚集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转移;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大户等载体,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突出科技服务民生。科技发展以人为本,以科技服务民生、科技走近生活、科技进区入户为重点,推进人口与健康、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信息服务等领域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环保与节能技术、食品安全等进社区入农户活动;通过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小发明、科技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各级科普基地要对公众开放,动员和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城镇居民、农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三、加强对科技活动周的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20**年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工作,把办好科技活动周作为检验科普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要加强领导,加大对科技活动周的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整合资源,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将科技活动周办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科技节日,取得实效。

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导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社会影响面,使“携手建设创新型**”这一主题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