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准医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准医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精准医学;基因组学;医学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R39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号] 1673-7210(2017)01(a)-0113-04
[Abstract] Precision medicine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dical science.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precision medicine is dependent on genomics. The genomics research of common diseases and rare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pharmacogenomic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To help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enomics and understanding the latest genomic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By learning genomics,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s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ay a good found a tion for their clinical work in futur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omics, some elements of teaching mode should bead jus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omics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which can exp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and train medical tal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background.
[Key words] Precision medicine; Genomics; Medical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呼吁美国要增加医学研究经费,推动个体化基因组学研究,依据个人基因信息为癌症及其他疾病患者制订个体医疗方案,拉开了精准医学的大幕。精准医学体现了医学科学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临床实践发展的方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惠及国民健康及疾病防治。基因组学研究是实现精准医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精准医学时代培养医学研究生利用基因组学进行科研工作和疾病诊疗的重要性以及基因组学教学模式的调整进行初步探讨。
1 精准医学的本质
精准医学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其他前沿科技,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及临床特点,在分子学水平为疾病提供更加精细的分类及诊断,从而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订制医疗模式[1]。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是精准医学的四要素。
精准医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各种大型的队列研究和多种组学研究,寻找疾病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完善疾病分类;完善后的新疾病分型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手段进行临床转化,达到个体化的精准医疗[2]。如何将精准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于临床实践,将是精准医学模式下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精准医学的意义范文2
一、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成为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计算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后,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证明的学问。表面上看是遵循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传统要求,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此过程中被无情地扼杀,数学应有的人文功能、应用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尤其是错过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最佳时期。事实上,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必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实物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求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生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习内容的原因。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标演绎推理就是我们熟知的三段论,而合情推理则是指借助归纳、类比、统计等手段得出结论。在初中阶段它是我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第二次教学几何知识是在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在探索图形性质、画图、拼摆图形、图案设计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外,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图形的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角、角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和相关的一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换算以及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关系等等。其实这些内容小学里就已经学过,这里只是要求学生在小学学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在初一第二学期第二章有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教学中,我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因为这是老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会把老教材中的要求带过来,重视概念、图形的性质及判定,而忽视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过程。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直观、形象化的数学模型,几何是不可替代的,由图形带来的直觉,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推理的能力。
平行线、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又构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与垂直的有关知识,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这一章教学中,通过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进行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以丰富数学活动。
三、应用意识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用数学的角度,运用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精准医学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临床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81-02
1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11 人文素养缺失、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较困难 实习医生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拥有良好的和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达到实践教学目的首要保障。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实习医生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得来的,里面既包含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也包含了扎实的人文素养。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限制了我国的教育实施情况,应试教育致使许多的高校过分关注理论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而轻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训教育,导致许多的高校医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医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疾病知识都比较薄弱,再加上没有进行全面的临床实践活动,导致其在和患者沟通交流时没有自信。
12 临床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随着我国的学生人数增加和教育体制得改革,各大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招,医学院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增加,但是实践环境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补充或是改善,导致了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尴尬局面。尤其是研究生的扩招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得医学院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情况在外科中更是明显,手术机会都被一些住院医生和研究生抢了过去,甚至连住院医生和研究生有时都抢不到,这种火爆的局面令我们看到了本科实习生的窘境,专科实习生可以说得上悲哀了。教学医院真正符合实践标准的非常少,一些教学医院甚至没有科室和演示室,病源和病种也是极度的有限,有些教学医院条件稍微好一些,但是僧多粥少的情况也让人担忧。
13 对临床实践“教”与“学”两方面缺乏硬性的考核评价标准 尽管医学院校都有实纲和教学质量标准的规定和评价体系,但是这些规定和评价体系多半没有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也没有发挥自身的实际效用,只是在充充门面、当当公式而已。原因一,医院是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生们在工作时都需要精力集中,同时医生的工作也比较的繁忙,这就导致临床教学变成医疗活动的附属品,实践活动比较的随意、无规律。基于以上原因,导致医学院校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严肃、公正一说,带教老师往往会根据实习生的印象打分,对于他们的实际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并没有认真地考虑,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不可靠。这样的评价结果不论好坏对实习生的考学和就业都没有意义可言,也就导致实习生不重视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打击了他们实习的积极性。原因二,实践教学教师教的好还是不好,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实际感受中和学习能力上,都没有对其衡量的标准和管制的规定,导致一些实践教师产生应对公事的情绪,缺乏了其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医疗高风险阻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生和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一些医疗事故的出现,导致现在医患关系相当紧张。此外,医疗风险本来就比较高,这样使医生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格外谨慎,也导致医生教学时有些问题无法讲透彻,让学生们一知半解。病人的心情比较压抑,且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对于医生的临床实践教学比较的排斥和方案,难以配合;更有甚者,因为对实习医生比较不信任,拒绝其为自己诊治,最后产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降低医疗事故的出现,带教医生渐渐只让实习生旁观,不让其动手实践,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并没有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对以后的上岗留下隐患。
15 以人为本救治原则 检验丰富的医生治疗过程中都有可能因为各当面因素造成对患者的伤害,更不要说经验尚少的实习生。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有很多的操作环节都可能导致病人受到伤害,更有甚者可能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医学实践学生没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素质,如果让其在病人身上直接进行临床操作,可能会使病人的身心受到创伤,这就违背了我们以人为本的救治原则。
2 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思索与构建
21 注重模拟教学,积累实践能力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当高校学生开始临床实践活动后,就可以使用模拟人、计算机模拟临床应诊系统等高科技的系统,让学生们进行全面的、广泛的、高效的实践技能训练。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尽早地掌握某些技能,并可以熟练运用,从而降低其对病人进行诊治时所带来的风险。计算机模拟临床应诊分析系统是将临床医生应诊工作的程序、方法和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由授课者或学生本人自行操作的多媒体课件或应用程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为以后进行临床实习打下坚定的基础,也能缓解病人资源不足和不配合等情况。
22 强化临床带教教学过程,缩短理论向临床过渡时间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带教,指导病例讨论课和临床实践病例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教学查房的形式,让学生先书写病历发言稿的形式,最后进行分组发言、探讨、研究。对于不足之处再由老师补充说明。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病历的书写格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临床诊断的步骤和临床思考的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注重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患沟通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必须得到重视。尽早改进课程设置,加入医患沟通学的讲授。此外,还需激励学生增添一些其它各科知识,以培养其人文素养、加深对人性理解。当然,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关系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应当从现在就一点一滴做起。
精准医学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检查 筛选标准
尿沉渣分析仪和干化学检测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作为过筛工具,其结果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科学的筛选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2358例标本的检测及结果分析,制定了合理的UF-1000i和BW-500联合检测的镜检筛选标准,并在工作中加以验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仪器和试剂:Sysmex公司UF-1000i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和配套原装试剂及高、低两种质控品。烟台宝威BW-50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尿11A检测试条及标准条。Olympic双目显微镜,台式离心机。
标本来源:我院2010年10月11~31日门诊病人1239例,住院病人1119例,要求留取新鲜中段尿立即送检。
方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后取尿液8ml左右于尿沉渣分析仪配套试管内采用UF-1000i自动进样系统先行尿沉渣自动分析,然后使用BW500进行尿干化学测试。另取10ml尿液于底部呈锥形的刻度离心管内用水平离心机1200~1300转/分离心5分钟后弃去上清液,保留0.2ml沉渣,轻轻混匀后取0.02ml置载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1]。所有标本均在2小时内检查完毕。UF-1000i与BW500连接于同一台计算机进行管理。显微镜检查尿液主要有形成分正常参考值[2]为RBC:0~3个/HPF;WBC:0~5个/HPF;管型:0~偶见/LPF;真菌:阴性。显微镜镜检结果超出此范围者为镜检阳性。尿沉渣自动分析正常值[3]为:红细胞:0~27/μl,白细胞0~36/μl,管型0~1/μl,真菌:阴性,超出此范围者为阳性。
筛选标准的制定:根据尿沉渣关键参数RBC(红细胞)、WBC(白细胞)、CAST(管型)、类酵母菌和干化学分析的ERY(隐血)、LEU(白细胞)、Pr(蛋白)的结果,按项目匹配原则对结果进行排列组合形成11种组合。以显微镜检查为标准,对11种组合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每种组合的符合率判断该组合是否被采纳为筛选标准。
结 果
2358例标本经UF-1000i和BW-500联合检测,阳性1391例,其中沉渣分析仪结果阳性1082例,干化学阳性834例,二者均阴性967例。
11个组合与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表1显示,组合1、2、5、7的符合率比较理想,故将组合3、4、6、8、9、10、11定为筛选标准。在此7条筛选标准下,2358例标本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2。
经过后期500例标本验证,镜检率为17.20%,假阴性为2.40%。
讨 论
从尿液分析质量要求来讲,每一份标本均应进行显微镜检查,但工作人员的不足和标本的大量集中导致此项工作难以完成,此时高质量高效率的显微镜检查筛选标准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1995年会议认为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为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蛋白四项指标同时为阴性时,可视为尿内有形成分大致在正常范围内,可免除镜检,直接报告尿液内有形成分大致在正常范围内。此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干化学反应易受氧化还原物质、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4]临床导致误诊漏诊,实验室的镜检率也较高。以此为标准,本实验室镜检率为35.37%。
UF-1000i采用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并使用2种含多次甲基荧光染料的染色试剂分别染色尿液颗粒和细菌,通过检测各成分的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对尿内有形成分进行分析。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2009年满洲里会议就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达成共识认为流式细胞术法作为筛选手段,假阳(阴)性较低,较干化学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尿中有形成分大小形态多变导致各成分的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互相交叉而产生一定的假阳性。同时UF系列每次检测标本量相当于50个高倍视野,其结果较显微镜检查更为敏感[5],曲明亮等亦报道UF-1000i检测尿红细胞敏感性高于显微镜检查[6]。本文表1显示UF-1000i检测尿有形成分的假阳性由高到低分别为管型(256/359)、类酵母菌(53/86)和红细胞(73/490),且作者发现细菌、结晶、红细胞、类酵母菌、可互相干扰导致结果假阳性。若以该仪器的阳性结果作为显微镜检查筛选标准,本实验室的镜检率高达45.89%。因此,根据本实验室特点,作者将干化学和尿沉渣自动分析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于本实验室的显微镜检查筛选标准,最大限度的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减少了镜检率,并经验证假阴性率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4.
2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2.
3 丛玉隆,马骏龙,张民等.现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0.
4 丛玉隆,马骏龙.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查.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3):135-137.
5 李炎鑫,钟亚玲.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取代镜检.临床检验杂志,2005,23(2):156.
6 曲明亮,李长荣,佟凤芝,等.UF-1000i分析仪尿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检测血尿的对比分析.中国医疗前沿,2010,5(4)62-56.
表1 2358例标本统计分析结果[例(%)]
精准医学的意义范文5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管理在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内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精准护理管理,统计分析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前后2个月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精准医学是指通过了解病人个体基因、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将个体化医疗和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深度地精准用药,实现对病人的“靶向性”治疗[1]。为适应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精准护理也将成为今后护理实践的重要原则[2],而精准护理管理即为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精准护理管理,顾名思义,即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护理管理的内容、方法、方式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准护理管理是精准护理的基石与保障,只有精准护理管理措施科学有效,才能保障精准护理服务的有力进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精准医学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本科的护理质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本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了精准护理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内科病区拥有床位50张,护士18人,年龄24~39岁,其中大专及以下5人,本科13人,主管护士5人,护师9名,护士4名;工作年限>10年5人,5~10年5人,<5年8人。
1.2具体实施方法
1.2.1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护理管理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因此首先要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①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临床护士紧缺是共性问题,一味地增加新护士不太现实,所以如何充分调动院内护士的积极性,充分挖掘院内护士的潜力是关键。在查阅文献和经过院领导同意后,我们实行了护理动态管理。比如门诊抽血上午最集中,我们根据自愿申请调动愿意利用自己时间到抽血岗位的护士抽血,医院根据工作时间给予一定的薪酬。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也实现了人力的最大化。②人性化管理。过去护理人员的奖金是根据科室效益核算的,与护理人员的岗位无关。这就造成了有些护理岗位比较繁忙,比如ICU,神经内外科等,但奖金与岗位付出不成正比,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护理人员均愿意去效益高的科室。我们尝试将护理人员奖金与岗位挂钩,根据每个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风险大小来综合评价护理人员的奖金,这样就实现多劳多得,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提供多种发展机会。根据护理人员的特长,为其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从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主任这样单一的发展,比如护士有做管理的才能,可以做护理管理;有做教师的才能,可以成为教师;有做护理的才能,可以发展为专科护士等。
1.2.2运用护理管理系统科学智能管理
①全面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控,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可以查看某个不良事件不同时间的发生率,从而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②科学管理:通过直观的数据报表,管理人员可以持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持续跟踪督促,持续改进,形成了护理质量的PDCA循环管理,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3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不管何时何地,基础护理是体现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强调用数据监测各种指标,如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等。如通过分析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人群、时间和环节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3评价标准
统计分析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2个月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包括患者对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4个维度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选择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选择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见表12.2精准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讨论
3.1精准医疗因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而被大力倡导,在精准医疗模式里,精准护理是精准医疗的重要保障,而精准的护理管理又是精准护理的基础。因此研究精准护理管理非常有意义。3.2本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护理管理提高了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运用护理管理系统科学智能管理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重建基础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使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临床护理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巧元.精准医疗背景下护理学科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16,30(10C):3713~3716.
精准医学的意义范文6
起源于古代的整体论医学,无论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古希腊医学的地、水、火、风,还是古代印度医学的气、胆、痰,抑或是韩国医学的太阴、太阳、少阴、少阳,都是以人们所熟知的简单事物及相互间的联系,通过与人体系统的相似性进行比类取象,从而使人们了解和把握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生理病理规律。
在古代,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采用不同的由简单对象组成的系统,用于类比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的传统医学体系,进而衍生出互不兼容的体质分类体系。古希腊时代的希波克拉底,是用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4种体液来描述人的体质的。人体个体4种体液比例恰当,则身体健康。这4种体液组合的比例不同,则形成了不同的体质:血液占优势的属多血质,黏液占优势的属黏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属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属抑郁质。韩国的四象医学,在《灵枢•通天》“五态人”的基础上,将人的体质分成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4种病态体质,即多阳而无阴为太阳,多阳而少阴为少阳,多阴而无阳为太阴,多阴而少阳为少阴。把每种类型体质的结构形态、五官特征、脾气秉性、饮食嗜好等同脏腑大小及相关的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联系起来,同时与药物的四气阴阳性能相对应,并将日常摄取的饮食属性与体质阴阳结合,由此形成了融预防保健治疗为一体的相对完备的四象体质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基于阴阳五行和脏腑、精气血津液理论,发展了庞大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不仅能从宏观上辨识人的基本体质类型:气虚型、血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气滞型、血瘀型、痰湿型、湿热型、火热型等,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基本型的兼夹,确定复合的体质类型,并通过辨证体系对人体状态的进一步区分,把对人体体质的划分和辨识进一步细划到更细的人体各部分或不同方面的功能状态。
从复杂性科学通过隐喻和类比建立复杂系统理论模型的理念来看,用一个我们构想出来的概念系统去描述一个现实系统时,只要两个系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就可以把相对简单的概念系统作为要描述的相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的模型,借助于这个概念系统来分析和理解存在于复杂的现实系统的现象和规律。原则上讲,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形的现实系统中,相似性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古人,凭借他们天才的想象力,找出了自然界中人们最熟悉的5种事物———木、火、土、金、水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的事物和现象的相似性。由此,把这“五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作为理解和认知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等的模型。在起源于古代的中国传统医学中,我们的前人引入了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精、六经、三焦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相应的功能和相互联系的理论模型,并找出了利用这个模型描述的人体生命过程与现实人体实际发生的生理病理活动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依据这样的模型,人们就能较容易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并可以运用它指导我们对疾病和人体异常状态进行有效地调控。
依据复杂性科学的理念,与人体系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以通过类比,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简单模型不是唯一的,甚至我们可以说能满足这样要求的模型是无穷无尽的。就像在传统中医学中有脏腑辨证模型、有六经模型、卫气营血模型和三焦模型;而韩医学引进的是四象模型。现代医学依据整体模型建立体质医学体系,当然可以从零开始,采用隐喻和类比的方法构建一个与以往传统医学不同的人体整体模型,也可以直接引进古代整体论医学的模型为雏型,作为模型研究的起点,毕竟依据古代整体论建立的有些模型经过千百年的验证和发展完善,不仅有详尽的体质分类体系,而且建立了针对不同体质的有效的调控体系。
那么,如何对现存传统医学模型进行评判呢,也就是说选用哪个整体论模型作为体质医学整体模型的雏型呢?严格地讲,我们不能说一个模型对,另一个模型错。选择或评判模型,要看哪一个模型揭示或反映的现实系统的内在规律更广泛、更深刻,哪一个模型具有完善的辨识和调控体系,具有更广泛实际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与现存的古希腊、印度、韩国等传统医学体系及其体质分类体系,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理论模型及其辨证论治体系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揭示要广泛、深刻的多,且具有完备的体质与证候的调控体系。因此,从整体角度,将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奠定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体质分型体系的基础上,会使体质医学一开始就奠定在具有坚实的实践验证及应用价值基础上。
2.基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体质分型体系
中医的体质分型是以传统中医的证候为基础的,也可以说,体质是中医辨证体系里相对宏观、有一定稳定性的证候。体质类型可以是单一的,又称为基本型,也可以是复合的。如有气虚体质、阳虚体质,也会有阳气虚型的体质;有阳虚型、痰湿型体质,也会有阳虚痰湿型的体质。按照这种理念,将常见的病态或亚健康态的体质分成基本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基本型体质比较常见的有10种:平和质、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火热质。具体分型及对应的判定指标如表1。以上列出了基本型体质的典型特征,在实际中,个体出现的征象往往较少或不典型,要注意识别和鉴别。
常见的复合型体质有:阳气虚质、气血两虚质、气阴两虚质、阴阳两虚质、气滞血瘀质、气虚痰湿质、上火下寒质等。复合型体质的辨识基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型体质的特征同时出现来确认的。如同时有气虚质和血虚质的人,则可认为其是气血两虚的体质;同时有气郁质和血瘀质的人,可认为其是气滞血瘀的体质。上热下寒的体质则是在有如手脚冰凉,怕冷,易疲倦,喜食热,经常腹胀、便溏,腹部不适,得温则减等阳虚质表现的基础上,同时出现某些火热质的征象,如容易上火、口干、脸上起痘、有时心烦、脾气暴躁、失眠等。当然,上热下寒体质中的火热征象不像基本型的火热质那样典型。
3.体质医学的未来发展走向
把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建立在传统的整体论医学几千年形成的理论模型、体质分型和调控方法基础上,使得体质医学一开始就奠定在坚实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体质医学作为与疾病医学的相互补充,对处于亚健康和罹患疾病的人,将针对疾病的治疗和针对体质的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体的调控和全面的个体化治疗。然而,在古代朴素的整体论观念下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的、笼统的,缺乏严谨的科学性,无论是相对于近代的分析科学还是现代的复杂性科学,整体论医学都还够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复杂性科学虽然在方法论层面上与整体论医学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但复杂性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可能抛开近代科学数百年来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否则就会回到古代朴素的整体论。与传统的整体论科学不同,在复杂性科学中,依据隐喻和类比建立的模型必须符合严谨的逻辑规则,同时一定要经过实证检验,并在实践的验证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将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奠定在中医传统的理论模型和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要做的就是按照现代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它分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提升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基本的体质类型的进一步区分
基于传统中医的理论模型和辨证论治体系,在前面谈到的10种基本体质分型的基础上,对体质类型进一步细划。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医学对体质的调控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如在基本型阳虚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可区分为心肾阳虚、脾胃虚寒和脾肾阳虚等体质类型;在基本型阴虚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可区分为肺阴虚、心阴虚、肝肾阴虚和阴虚火旺等体质类型;在基本型气虚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可区分为肺气虚、心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体质类型。
3.2体质辨识过程中客观指标的引入
目前,基于中医辨证体系的体质辨识所依据的基本上是患者的主观感觉———症状,和医生的定性观察———体征,缺少可用仪器检测的定性定量指标,加上这些症状、体征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对应常常是多对多的网络关系,即同一个症状(体征)可见于一种以上的体质类型,一种特定的体质类型,往往是由多个症状、体征共同确定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体质辨识的不确定性。因此,引入客观指标及相应检测仪器用于体质辨识,对于克服医患主观感觉的偏差,提高体质辨识的准确性,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3.3由基本型体质组合成的复合型体质及调控方法的研究
体质不仅可以细划,也可以兼夹,也就是一个以上基本型同时并见的复合型体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表明,新性质的涌现是复杂系统的最大特点。涌现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系统具有了其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一种整体性质。一般地讲,在复杂系统中,上一个层次依附于下一个层次,而上一个层次的特性又是从下一层次中涌现出来,具有与下一层次不同的“新颖性”,并且从低一个层次的描述中,不能推出也不能预言高一个层次的新特性。依据这样一种理念,当我们发现由一个以上的基本型兼挟而成的复合型体质时,我们要切记,复合型体质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并不总是能归结为组成它的基本型体质所对应的症状、体征的简单相加;对它的调控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组成它的基本型体质的各自调控的总和。这种情况下,就要把这种复合型体质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地进行研究,寻找它独特的辨识要点和调控方法。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上火下寒体质的辨识和调控,就有它作为整体的特殊性。
3.4结合定性规则及定量选择的体质辨识模型体系
传统中医学中,由于人体系统的复杂性,某种确定的体质类型,与从人类个体所能观测、感觉到的症状、体征、检测指标,常常找不到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以一定的概率相关联的。这样,在从患者了解、观察、检测到一组症状、体征后,如何依据这组确定性程度不高的信息,确定人的体质状况呢?在一个体质型所对应的症状、体征、检测指标组成的集合中,有些对该体质类型的成立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有些不是必要条件,但其出现会增加这种体质确定的可能性。由此,症状、体征和检测指标对体质辨识的意义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显然,如何基于体质类型所对应的由症状、体征和检测指标组成的集合,依据不同体质型的具体情况,找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算法,使中医对体质的辨识更精准,这恰恰是体质医学要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作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3.5建立用于中医人体模型描述、验证和体质辨识的计算机仿真平台
体质医学的体质分型是基于人体的整体模型的。在传统中医学中,人体的理论模型基本上是采用自然语言和自然语言加图表的方式描述的。也就是说,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模型是典型的静态模型。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各个部分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维持着内环境的稳定。在病理状态下,疾病也是在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转化的。人体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和影响、外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均是一个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