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心理疏导步骤

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文1

(一)经常旷课,在外瞎混;

(二)迷恋游戏机、网吧等娱乐场所;

(三)早恋现象,呈低龄化趋势;

(四)不尊重老师,在课堂起哄闹事,影响教学秩序;

(五)不分场合讲粗话、脏话;

(六)打架、辱骂他人现象时有发生;

(七)学习不思进取,成绩差;

(八)讲哥们义气,搞小团体主义;

(九)少数学生吸烟、酗酒。

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有的是钱,不愁孩子无饭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真正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个别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二)单亲家庭增多。由于单亲家庭出现,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思想负担较重,加之教育和监管不力,学习滑波,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调查的三所中学统计,88个班级,学生数3960人,离异家庭就有530余户;

(三)学习不思进取,迷恋贪玩。校园周边地区的电子游戏机室、网吧,不健康录像厅,书刊杂志摊点诱惑在校学生,使个别学生荒漠学业,走上歧路;

(四)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往往就事论事,喜欢速战速决,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疏导和心理教育,在教育的同时缺乏针对性,因此对有的学生的教育引导收效甚微。

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应从五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把“三爱”教育始终列入教育的全过程,使青少年始终保持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二、善抓苗头,合理疏导。矫治在校生的不良行为,教师负有重要的责任。学校老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做好为人师表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线索,善于发现不良苗头,把学生的不良行为苗头及时发现,解决在萌芽,对已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认真进行帮教,采取个别谈话、心理疏导的方法,指出其危害性,不使其形成气候。

三、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对子女的管教能力。家长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关口,如果这一关把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现在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存在很多偏差,有的爱过了头;有的严得不在理;有的教育方法简单化;有的只顾挣钱,不管孩子;有的父母离异后组织新的家庭,放弃对子女的管理等,这些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学校能通过集中教育,引导调整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体会,使每个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版权所有

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文2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部分患儿可出现急性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1],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2]。近年来手足口病呈爆发趋势,并且危重病例增多。社会上对手足口病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当家属得知患儿确诊为手足口病便惊慌失措,焦虑、易怒。家属是患儿最重要的看护者,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直接或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3]。我们通过向患儿家属提供宣传资料,病区走廊、宣传栏内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和针对患儿家属的知识层面,进行口头宣教和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实施心理干预的原因

1.1 家属相关知识的缺乏:虽然人们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对其具体临床表现并不真正了解,盲目猜测,有些患儿家属发现孩子出一个痘痘便来医院检查。有些病例已有重症倾向,家属尚未意识。

1.2 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手足口病危重症病例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儿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病情,如患儿病情变化快,突然加重,家属不能理解接受。

1.3 一孩化:现在孩子较少一个孩子约有6个甚至更多的大人宠爱,家属过于重视,对医院的治疗陪护制度不理解,甚至和医护人员产生冲突。

1.4 对检查化验和用药的顾虑:患儿住院期间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腰穿等,一些危重症倾向的患儿,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等,患儿家属怕留后遗症而不能接受,拒绝执行。

2 实施心理干预的措施

护士应与患儿亲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口头宣教,图文宣教,示范宣教,电话回访指导,心理疏导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如指导家长做好病情观察,平时患儿用过的被褥衣物等应勤洗,勤晒,居住环境应勤通风。教会其六步洗手法、口腔、皮肤护理及饮食调理的方法等。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助于患儿疾病的诊疗与康复。

3 心理干预过程的体会

干预者与预者应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家长正视现实,让他们了解真实信息、真实情况,感到心里有“底”。给患儿家长提供心理支持时,要坦诚,避免虚假安慰,让他们感到不是哄骗或隐瞒什么,从而增强患儿家属的信任感。当个体茫然不知所措时,帮助其分析情况,建议具体行为步骤。

4 总结

通过心理干预可帮助患儿家属学会新的应对技巧,提高自我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可加速心理状态恢复,甚至超过应激前的功能水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对象也由单纯的个人扩展到家庭[4]。心理干预使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减轻其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面对患儿的疾病与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与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谢媛琪,欧利,崔智娟.认知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8B):2077-2078

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文3

关键词:家长;教育方法;中学生;影响

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意义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制订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计划。对人的教育是不能做实验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不仅需要家长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仅凭善良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孩子,天生的条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在研究与了解孩子这些特点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虽然家庭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具体来说,家庭制订早期教育计划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是:

1.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确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时机和方法。

2.了解孩子的智力特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一门兴趣爱好为主,确定引导和开发的时机和方法。

3.了解孩子的健康特征,确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时机和方法。

三、家长如何教育中学生得到的启发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四、家长教育中学生的分析

根据一项对国内10000多个家庭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父母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父母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文化程度再低的父母,都能够给孩子讲理,工人能讲出工人的理,但不能打孩子。家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制订好培养孩子的计划,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做父母的需要吸取别的家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不能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能依着葫芦画瓢,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会成功的,只会引起孩子更多的逆反情绪。

五、对家长教育学生方法的思考

1.学生素质的养成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

2.学生素质养成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教育的责任与压力不能单方面地由学校和老师承担。

3.家长与学校共同负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责任。学习兴趣(非功利因素)是孩子求知的原动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任务不能单纯地将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方面。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割裂与对立。能够对应试教育产生积极有效影响的教育,才是孩子们应当养成的真正素质,即“核心学习能力”。

5.在意志力、独立性、自我控制、成就动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才能形成持续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当与学校、教师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上述个性特点的培养。

6.应试教育科目的具体学习方法与技巧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必须经过反复摸索并灵活的运用和掌握。家长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向孩子传播和教授学习方法。

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文4

我以此案例谈一谈自己对有攻击的"特殊"学生的转化。

〔问题概要〕

我刚接班不久,发现一位男同学非常霸道,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一种强迫式、绝对化的要求。若和他意见不一就接受不了。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攻击性强,往往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下手极狠,不计后果。曾多次将同学打伤。他执拗,偏激,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该生已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不听讲,扰乱课堂纪律,不写作业,语文、数学等课检测只能得二三十分。从其行为可以判断其品行存在障碍,急需矫正。

〔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般归纳为三种类型:一、过失行为二、不道德行为三、自我消极行为

这位男同学的行为属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中的第一种类型:过失行为。主要表现为骂人、打架、不遵守集体规则等。

矫正其行为的首要工作是了解其行为的心理成因。品德心理特征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它们彼此联系,不可割裂。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容易产生盲目性;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态度;失去坚定的道德意志,就无法调节道德情感和行为,知与行也难统一;若无恰当的道德行为,道德意识、情感就无法体现。知、情、意是品德心理的内在因素,道德行为是知、情、意的外在结果。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才能了解其知、情、意哪一方面的问题影响其行为。

另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外在因素也都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

通过访谈,我发现其父母的管教态度不一致,其母宠爱孩子,缺乏明确的规则约束。其父相信棍棒底下出人才,孩子稍有过失,即加以辱骂甚至拳脚棍棒齐上。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特定的榜样进行学习。父亲的粗暴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使其形成错误的道德认识,认为以暴力解决人际关系天经地义,进而产生错误的道德行为。

调查表明:该生在多方面屡遭挫折。在人未成熟的幼年或少年期,直接攻击是遭受挫折后立即反应的主要形式。缺乏而"情感饥渴"的人,其挫折容忍力差。该生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因其想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难以克服的阻碍,而产生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攻击行为随之产生。

〔转化目的〕

转化其错误的道德认识,培养起良好的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进而转化其道德行为,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进而产生求知的需要;增强其挫折容忍力。

〔转化过程〕

1 父母与家庭治疗。目的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1.1 矫正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我多次同他的父母

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要允许孩子犯错,而且矫正他的错误需要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抓就灵。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步克服缺点。想通过"打"来教育好孩子只能事与愿违,只会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道德认识。

1.2 合理运用奖惩技术。要求父母及时奖励孩子的合理行

为,从而使这种行为及时得到强化。惩罚决不能体罚,要与奖赏共同使用,一般应以取消孩子的奖赏来实施惩罚。我还鼓励父母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如:哪天为家长做家务啦,哪天按时写作业啦等等,将这些事写在表扬稿上寄给我。我会在"每周大事"班会上适当地表扬他,让他更有自信心,有上进的愿望。

1.3 建立和睦的父子关系,要求父亲放下高高在上的"尊

严",同孩子多谈心,多鼓励,多游戏,为其建立宽松的心理环境。这样,孩子的归属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在家庭会得到一定保证。

2 认知治疗

对于大部分攻击来说,认知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攻击往往由于情境的刺激影响而受到助长或抑制。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说理教育,转变其道德认识。首先使其逐步具有正确的道德知识,以此作为道德判断和评价的基础。我主要采用与其谈心的方式进行教育。采用此法的前提是平等待人,取得学生的信任。谈心前确定内容,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并相机进行教育,纠正其错误的道德认识。如纠正其"只要有理,动手打人就没错"的认识,让其认识到:不管事件的起因怎样,以武力解决问题这一方式在任何时候都是错误的。在谈心的过程中,我还向其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使其进一步认识到打人错误的严重性。在其打人后,结合其所犯的错误,有的放矢地纠正其错误认识。我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说理教育。说理见效较慢,因此对教师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出较高的要求。只要教育得法,会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进行问题解决训练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

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实际上对别人发生攻击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例如:有些学生,与同学发生冲突之后,总是认为别人先侵犯他,以此来证明自身攻击行为的正确性。这是由错误归因及缺乏问题解决技能引起。因此,必须进行问题解决技能训练,着重训练儿童内部思维过程。

我通过以下步骤引导此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掌握问题解决的各个步骤。

首先,我向学生讲解问题解决的各个步骤。

(1) 我要做什么?

(2) 我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3) 我需要做出选择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

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使他较牢固地记住这些步骤。随后,训练他应用这些步骤解决各种人际互动中的问题。如:你与同学游戏,一位同学不慎将你碰倒,你该怎么办?一位同学将你精心制作的手工摔坏了,你该如何?在训练中使之熟练运用这些步骤,能够做到自然而然和不需要专门注意地应用它们。

2.2 问题情境训练

在被治疗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创设问题情境,以检测其能否运用学到的技能解决突发问题。我根据被试者的行为反应,或奖励其进步,或指出其不足。创设的问题按照与前一步训练中学生训练过的问题相同、相似、完全不同的顺序展现。

2.3 事后训练

在学生出现攻击行为后,我要求其陈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步骤,指出其错在何处,并指导其运用学过的步骤来正确处理这件事。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问题后,我要求他讲一讲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以奖励来强化正确行为。

3 调节情绪,激发学习动机

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情绪

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情绪决定我们对学习意义的价值判断;决定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心志的努力方向;在课堂上,情绪体验的性质和程度直接制约着学习动机的趋向和动机水平。该生由于长期不能完成作业,缺乏成功的体验,加之经常受到批评,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为了激发其学习动机,我采用适当的奖赏、惩罚和注意转移法进行辅导。

3.1 奖赏

教师对孩子的理解,关怀,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奖赏。为矫正孩子不写作业的行为,我与该生约定,每写一次作业,即可获得教师的表扬及全班的掌声鼓励。能连续做三次作业,即赢得一朵小红花,并为小组争得一分。周末,用他赢得的小红花换取奖品气球。当他在路队中举着漂亮的气球时,心里该多么自豪啊!这样,孩子为获得更多奖赏,为了给小组争光,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有时还是不能完成。随后,我进一步要求,只有完成作业,才能获得奖赏。孩子完成作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3.2 惩罚

在治疗中运用惩罚技术时,需要伴随奖励共同使用。惩罚

通常是取消学生的奖赏。如:学生产生攻击行为后,将其隔离5分钟后,再施以认知治疗的事后训练。同时,可用扣除小红花的方式,让其感受何为适当和不适当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3.3 用"注意转移法"进行辅导结合他爱好广泛、精力充

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文5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通过宣传栏、“阳光信箱”、“阳光小屋”以及与校园广播站的《心灵之声》栏目等宣传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设立“心理咨询日”、“阳光信箱”,并制订咨询员值班制度,加强“阳光信箱”管理,落实来信回复制度。每周星期三下午四点到五点开一次“阳光信箱”,并指定咨询室负责教师进行信件回复,做到来信及时回复。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咨询教师在交流中应给予热情真诚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将心理不愉快的感受尽情地诉说。充分发挥红领巾播音室“心灵之声”栏目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协同少先队大队做好与社区、家长同心共岗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积极动员与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畅通与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系统。热心真诚地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并且与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全方位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咨询的方式有: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交流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每周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四点四十集中对学生开放。

地址:学校教学楼二楼英语组办公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三、开设心理讲座,加强对师生的心理指导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心理咨询专场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成长中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考试情绪的调适”辅导和“小学生消费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疏导。

鉴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年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丰富教师的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学涵养和科研意识,因此,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来传授经验,针对难点热点的心理现象、问题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

本学期工作重点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布置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添加有关设施设备,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和书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档案资料:①学生心理调查记录表;②个案记载与分析;③《心灵之声》广播稿、讲座稿、学生来信;④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文件、论文、课题。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在下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摸底测试,并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并逐步为每个受访学生建好心理档案,从而为以后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五、加强网站“阳光小屋”栏目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交流平台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及交流空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度的心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本学期,学校网站将开辟“阳光地带”栏目的建设,这将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辐射作用。

1、建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2、加强交流与学习。

孩子心理疏导步骤范文6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不时地用些奖励来鼓动孩子同自己合作并没错。但是,如果能采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将是一种更省事更长久的方式。比如刚刚提到的那位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来跑吧,看谁先跑到家。”

请谨记:父母迎合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借机提更多的要求。要知道,同一个冲动、贪玩、任性、老是想占上风的孩子打交道,想使自己的付出与得到平衡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这里有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使孩子顺利与你合作:

鼓励孩子参与。有儿童心理学专家做过一项测试,当大人在超市购物的时候,让孩子参与你的行动,孩子会更愿意同大人合作而鲜有不听话使性子的举动。购物的时候可以引导他:“看看妈妈买果酱干什么?”让他做些小小的选择,如“我们今天买生梨呢还是橘子?”时常鼓励他:“宝宝帮妈妈找到麦片了。真乖。”这样自始至终地鼓励他参与当然比等他捣乱了再想法制服他有效。

态度平和,目的明确直接。要求孩子合作的时候,不要用犹豫、不耐烦及粗暴的口吻,要清晰直接。不要说:“我现在准备出去了。”要让孩子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么。蹲下来,正眼看着他,告诉他:“把外衣穿好,帽子戴好,我们要出去了。”他若按要求做了,就该抓住这机会表扬他:“囡囡会自己穿衣服戴帽子了,真乖。”

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许多父母发现给孩子适当选择的权利,会使孩子产生占了上风的感觉,从而令许多“不”演变成了“行”。让孩子在两样东西之间选择,不要给他太大的选择范围,令他迷糊。如果他挑了你提供的范围以外的东西,可以这样疏导他:“这个选择不错,妈妈没想到。”如果这个选择全然不合适,就告诉他:“那个不算,如果你挑不出来,妈妈帮你做决定吧。”

强调合作的益处。孩子如果知道跟大人合作也是为了他自己好,就会有积极性了。两岁的孩子已经懂道理了,用他能够接受的语言跟他解释帮妈妈做这件事对于他的益处。可以对他说:“囡囡陪妈妈一起把桌子收拾干净就可以画画了。”“囡囡换好睡衣就可以听故事了。”

防患于未然。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孩子终究是孩子,经常会失控。如果孩子老是要摆弄家里价格不菲的摆设,那就把这件东西挪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麻烦也减轻你自己的压力。要知道,率性是孩子成长中所要经历到的,你无法让孩子跳跃这个阶段。你所能做的是创造一种良好的相处氛围。

假装没看到。如果一个两岁孩子所做的事不对,你立刻就要纠正的话,只会弄得大家都不开心。除非是危险性的或者要闯祸的事,一般不要事事盯着他,免得孩子见了你就不自在或造成他的挫败感。比如吃饭的时候,你要求两岁多的孩子好好地用筷子调羹是不现实的,不妨让他随意,当然如果他餐具用得很像样的,你要表扬他。

让孩子感到同大人一起做一件事真有意思。比如,刷牙的时候,给他念一首刷牙的儿歌,让他跟着歌中的步骤做。如果孩子拒绝穿衣服,可以对他说:“听,小裙子说话了:我是你的小裙子,快点快点把你的头伸进来。”大人会觉得这样做有点可笑,但孩子却乐于接受。

奖励的原则

动不动就奖励或许诺对孩子并不好,但你完全可以明达地使用这些方法。千万不能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感觉:完成每件事都该有奖赏,没有奖励的事不值得去做。并且有些奖励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纯属浪费。可以掌握如下原则:

大多时候口头表扬就足够了。不管做错事做对事,孩子总是希望大人注意他的所为的。对孩子的言行,大人要时常留意并有所表示,他肯配合要及时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