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1

【关键词】进城务工子女 心理问题 排除障碍 健康成长

目前有许多小学生都存在着厌学心理,尤其是进城务工子女的表现更为突出。如何让进城务工子女和本地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学校进城务工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不健康,学习困难等问题,学校针对这些孩子的表现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使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起来,目前这些孩子中大部分的表现很乐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校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2.构建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绿色通道

通过开展学生心理疏导活动,设置知心信箱,开设心理辅导站、谈心室,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爱活动

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小小运动会、书画展、美文美诗朗诵比赛、新歌会唱比赛、文艺演出、户外游览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4.建立进城务工子女档案及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

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什么问题及原因,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尤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这支主线,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用调研的成果,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重视对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具体疏导方法如下

5.1 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要求教师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动性的“真不错!”“不要急,慢慢表达清楚!”“你今天进步很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等激励性评语,将期望传递给孩子,使他们受到鼓励从而更加相信教师,给予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反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消除厌学和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5.2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及时联系家长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得自信起来,尽量减轻学业负担,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5.3 帮助他们制订大小目标,循序渐进提高成绩。制订符合实际的“大目标”──高的,远的要求。如每门学科要取得何成绩。“小目标”──近的,低的要求,如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算对每一道题等。教育他们懂得大目标要从小目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5.4 开展竞争活动,加强挫折教育,增强耐挫力。在学习成绩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先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以恢复其信心。如在课堂纪律、卫生、广播操、文明礼貌等方面展开竞争,通过竞争,使学生懂得荣誉和名次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明白一个道理: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做好。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中专生;厌学;原因;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lists a number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eariness common phenomenon, try from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to analyze the secondary production of three tedious to learn the reasons and explore ways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Secondary students; Weariness; causes; Countermeasure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学生厌学比例不断上升,厌学学生范围不断扩大,无论在小学、中学、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厌学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厌学现象更是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再不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它必将危及中专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1.中专生厌学的表现

1.1对学习没兴趣没信心,觉得自已就是读不好书,甚至认为读书太辛苦而不想读。

1.2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学习,不少人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有的干脆上课睡觉,老师批评,不接受,不悔改,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若遇到严厉的老师,他们就坐着发呆,无所事事。

1.3课余时间都用来打扑克、下棋、聊天、朋友,乱谈恋爱、玩电子游戏,他们讲吃穿、图享受、懒劳动,通宵上网、“混日子”。极少数学生还打架斗殴甚至偷抢勒索,参与黄赌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

1.4一有机会就逃学,晚自习停电喊万岁;不认真完成作业,有的干脆不交作业;对成绩好差无所谓,一学期多科成绩不及格。

2.中专生厌学的原因

2.1家庭环境因素;在众多厌学的中专生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1.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从小家庭管教不当,或父母疏于管教;或家长溺爱和过分迁就,子女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轻言放弃;或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很高,却不管子女爱好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或教育方式粗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变得固执而自卑,对学习漠视。

2.1.2当今社会一些家庭不稳定,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家庭增多,这些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处理不当,失去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无心学习。

2.1.3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孩子只有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才有出息。上中专学校无非就是“混一张文凭”,将来能“有碗饭吃”就行,从而对子女在学习上、思想上的好差不管不问,造成家庭教育乏力,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抵消的现象。还有少数家长根本管不住孩子,对子女的前程丧失了信心,把孩子被当作“包袱”甩到学校,让学校“代管”。他们对孩子学不学知识无所谓,只要求孩子“不学坏”就万事大吉。

2.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造成现在中专生厌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的需求并没有相应的增长,使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我国就业体制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变成了现在的自谋职业,又增加了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党政机关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不少单位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而不看水平。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严重挫伤了中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有升学压力,初中时整天忙于学习,疲于考试,有的学生因此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一种“学够了”的感觉,一提学习就头疼。考上中专以后,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觉得没有升学压力了,该玩玩了,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60分万岁、61分浪费”。

2.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学扩招,中专难招”,为了生存,中专招生门槛不断降低,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问题学生”多,部分学生进校并非出于自愿。办学规模盲目扩大,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水平没有完全跟上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课堂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兴趣,部分老师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备课不认真,上课时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巡着老一套教学模式走,不顾及课堂气氛和学生的领会,教与学不能得到有机的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3.针对中专生厌学应采取的对策

纠正和克服中专生的厌学现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主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3.1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校领导、学生工作者、班主任要多找厌学学生个别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使其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做好厌学同学的工作,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生变先进的典型。班主任还应该及时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建议学校重视心理疏导工作,设立心理疏导机构,组织教师们学一些心理疏导的知识和技术。思想教育结合必要的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好。

3.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1学校教务部门在新生入学时,应组织一次文化考试,以考试的成绩作为编班的依据。对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加强他们的文化课补习,而不应匆忙就让他们接触专业课;也不应把他们编入文化课基础较好的班,以免他们跟不上课。要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期,并在观察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2.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

3.2.3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3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3.1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道德败坏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坚决清退。

3.3.2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3.3.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厌学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能逐步走上恋学、勤学的阶梯。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进,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学生利益为己任。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函授或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应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充实他们的实践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奖励创新开发,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3.5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招生的指挥棒”,“是学校办学的晴雨表”。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3.5.1加强就业指导,学校要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让学生明白,目前市场中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所学的专业中应加强学习哪些知识、锻炼哪些能力,这样才能在择业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3.5.2学校应与政府的计划、人事、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社会职业中介部门或人才、劳务市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和劳务需求的信息。争取与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用人计划,缓解就业压力。

3.5.3要教育学生打破“铁饭碗”的旧观念,积极鼓励和推荐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民营企业去工作。

3.5.4教育学生牢固地打下就业的基础知识,自己创天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要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打开了,用人单位满意了,就可以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在校的学生就能够安心学习了。同时,学校还可采取请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或请有关专家来校作形势报告等,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总之,对于中专生厌学的问题,只要我们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一定能药到病除,乐学、好学就会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中专学校就能更好地继续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农民工 随迁子女 厌学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代人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基本上来说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四位祖辈及父母的爱,这就会使得他们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很难树立起独立的人格。

在当今社会,家长们都望子成龙心切,但又缺少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有些时候就会导致物极必反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所研究的主体是农民工随迁子女,一般来说,农民工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往往较低,缺乏成熟的、完善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其子女学习。有些时候,当他们发现其子女学习成绩下滑时很少有耐心鼓励他们,而是通过责骂、打骂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觉得孩子不努力就对不起家长对他们的付出。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叛逆心理,这时候他们的逆反心理就像一个弹簧一样,父母压得越紧、逼的越狠,他们的叛逆情绪就越高涨,这也就是俗称的“你说往东,我偏往西”。

(二)学校制度不完善。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大多数不是本地人,属于外来迁移人口,比较容易受到歧视。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对他们并不友好,这些将会造成他们不愿与人沟通,讨厌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时,老师很难发现这些情绪的产生,并不能及时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他们讨厌上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现如今,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然而,大部分老师更多关注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少采取鼓励的办法帮助他们取得进步。这使得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觉得自己很难有提升的空间,于是就不再努力学习,从而造成了他们厌学的情况。在笔者看来,当学生心理产生变化时,老师很少能及时发现并提供帮助,这也就为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创造了条件。

(三)自身缺乏约束力。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是由于父母进城打工而进入城市学习的青少年,再加上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属于对外界一切新鲜事物都很好奇的年龄,自然而然很容易被学习以外的事情吸引。除此之外,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时候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却效率极低,没有收到与之对应的效果,这样就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处于这一阶段厌学的青少年很难有控制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没有计划对自己的未来,他们仍然处于对未来非常迷茫的状态,并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改变。由此看来,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问题的产生与自身原因也息息相关。

(四)社会网络诱惑多。现阶段,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微观上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诱惑出现在生活中,比如,网络信息、网络游戏等。网络上形形的信息铺天盖地,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很难约束自己不被迷惑,再加上他们处于农民工家庭,父母很少有时间管教他们。于是,他们花费大把的时间在网络上,就很少有时间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问题的建议

(一)转变父母落后的教育观念及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我国各个领域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开始出现新的理念和方式,对待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方式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这一问题上,家庭原因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其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且对他们的要求较高,导致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还是传统的、落后的。

(二)加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有效配置。目前,在中国,绝大部分学校暂未设立帮助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岗位,没有专业人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会选择找同学、朋友交流来缓解情绪,很小部分的学生会选择找老师交流沟通,甚至有的学生则选择自己慢慢调节。然而,这些方法都不专业,都不能很好的改善他们的厌学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有效配置,能够使学生在厌学情绪的萌芽阶段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帮助其改善现有的厌学情绪,从而使其能够从源头解决问题,避免这种厌学情绪的扩大化,防止造成厌学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树立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农民工随迁子女产生厌学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枯燥无聊,另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努力过,可是没有进步,便觉得努力学习也没有用。其实是他们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正确,所以很容易导致事倍功半。

因此,树立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不仅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提高学习能力。一定要培B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但是,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适合的方法都不一样,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断的改进方法,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系统。随着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人数的增加,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使得流入地区的教育资源日益紧张。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国家和社会对其并投入的关心和关注不多。因而,针对其厌学问题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法。这个问题如果一直不解决,那么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厌学问题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考取一个好的大学来改变生活的现状,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负担。

因此,社会应该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李玉.厌学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以北京市Y中学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4

一、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复杂的社会、快节奏的校园生活、繁重的学业负担以及青春期成长的困惑,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了心理失衡。他们会因与父母一次不成功的沟通而离家出走,会因和老师的一次矛盾冲突做出不理智的决定,甚至会因与同学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放弃生命。

据统计,目前全国心理疾病患者有1600多万人,而约有三分之一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的。全国20%~30%的家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0%的中学生有心理障碍。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导致人格畸形,影响其社会生存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有效的心理疏通能帮助学生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在良好的状态下开始新的生活。

二、“阳光”自己才能“阳光”别人

作为老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使自己的心里充满阳光。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有这样才会对学生的错误给以宽容,不至于在矛盾激化时做出过激的行为。有句名言说:“当你暴怒时,不要做出任何的决定,因为它可能使你后悔不已。”所以,只有我们的心中充满了阳光,才能让孩子的心里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只有我们宽容似海,受伤的心灵才会把我们当成避风的港湾。让我们做“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孩子送去雪中送炭的温暖吧!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心理疏导的前提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想让学生相信老师是对的,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否则,我们的很多努力很可能是失败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调查显示,师生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往往会对他所教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喜欢一位老师,甚至会有放弃学习的想法。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

四、谈话的技巧是心理疏导的关键

1.创设情境,巧妙引导

创设和谐轻松的气氛,和学生以聊天的方式,由其他事件引入,用言语的技巧转入实质性的谈话,让他在放松心理戒备的情况下,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心理疏导将会水到渠成。

2.学会倾听

当学生开口说话时,我们应当学会倾听。切忌只顾自己说,不顾对方的反应。在他们的宣泄中,我们能获取很多信息,据此,我们可以调整疏导的方案,选好疏导话题的切入点,从而因势利导,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疏导效果。

3.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的方法

非语言交流的方法是指通过语言、语调、表情、肢体等方式传递信息,它往往能达到神奇的效果,表达出语言表达不了的内容。例如,他高兴时,你随他轻轻一笑;他生气时,你也跟着眉头紧蹙;他气愤时,你随声附和一句“就是”;而当他泪流满面时,你轻轻握住他的手,或者递上一张纸巾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是缩短师生距离的巧妙方式。他会将你视为知己,甚至亲人。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5

高三学生是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经历了高中两年的学习和生活,性格基本定形,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对不久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高考,他们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压力,在繁重的学业和紧张的氛围中,不少学生产生烦躁厌学甚至悲观失望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所以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更广泛的重视,作为学生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更应该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干预和疏导。

1.考试焦虑

小周是一个女生,性格内向,和老师交流时总带着点儿惴惴不安的表情。学习成绩不理想,化学的薄弱让她在理科班里抬不起头。随着高三后阶段学校增加考试频率,她的一些反常举动也开始出现。最初她总在考试当天请病假,说是肚子疼;后来她越努力,考试成绩反而越下降。经过几次交谈,我才了解到她总是担心考不好,拿到试卷脑子会一片空白,头上是汗,手心也是汗。在这样的煎熬中完成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小周的情况是典型的考试焦虑,在高三学生中较普遍,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大都是各班的优秀学生,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加上高考压力,内心紧张、忧虑和恐惧,越想考好越考不好,导致焦虑。

考试尤其是高考,不仅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心理素质。所以考试前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在班中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重视每一次考试,但又要看到考试的目的是检验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不断鼓励学生,和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多交流思想感情,培养他们自信与放松的良好心态。对于小周,我考前鼓励她,考后不打击批评,而是与其分析失败原因。经过多次交谈,她逐步克服了对考试的恐惧,成绩也稳定下来。

2.厌学烦躁

小陈是个情绪化的学生。高三初期,他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赶上其他同学。可是期中考试后,他看到自己进步不大,学习的重担让他感觉透不过气。终于在一天晚上,他面对家长又哭又跳,抱怨生活没有意思,不想来校上学了。听到这个情况,我在随后几天一直都很关注他的情绪,多次找他聊天,谈学习,谈理想,谈责任,谈亲情,谈友情……同时我联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从专业角度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陈逐步摆脱了消极情绪,重新面对挑战,开始积极学习备考。

当部分学生无法调整状态面对高三繁重的学业,产生厌学烦躁情绪时,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学会正视困难,培养自我克制力,培养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感。要让学生对压力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正常的压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积极帮助学生疏导消极情绪,增强抗挫折力,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也可教学生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呼吸放松法、换位思考法、自我暗示法、合理发泄法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给学生以多元的评价,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多让他们尝试成功,从而树立信心。

3.渴望恋情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6

1.引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临来自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可以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还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小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疏导策略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2.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关爱和辅导,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但由于家庭辅导不重视,学校的教育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小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使得小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逆反心理强,不听从教育。一些小学生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待人不礼貌、不谦虚,性格比较倔强,他们不听从老师、监护人等的批评、管理,逆反心理强。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还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2.2嫉妒心理,厌学情绪。小学生在学习中也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而小学生又具有好深心强的特点,存在着一种排斥他人的心理,在与其它同学的竞争中存在着嫉妒心理。另外,一些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存在着厌学心理。

2.3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但在一些家庭,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经常不在家里,小学生缺乏与父母正常交往的机会,使得它们内心的烦恼与苦闷无法倾诉,又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排解,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不信任,不仅性格变得孤僻,还会影响他们与人的交往。另,外一些小学生还存在着害羞,自卑心理,与人交流时表现得比较害羞,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小。或者担心自己的家境条件不如别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表现出自卑心理。

2.4自制力差,自暴自弃。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具有贪玩的特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与人交往,生活上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2.5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这种情况在隔代看护中表现比较突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眼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祖辈对他们也是百依百顺。而小学生认为自己的祖辈思想观念落后,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不仅不听从他们的教导,还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

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某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具体来说,导致小学生存在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今后需要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辅导对策。

3.1自身方面的成因。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生理、心理上都不成熟,遇事不能独立处理,缺乏自我调节意识,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采取何种措施处理。另外,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人生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没有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

3.2家庭方面的成因。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父母亲教育角色淡出以及监护人监管不到位。第一、父母亲教育角色淡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然而在一些家庭,父母亲教育角色淡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相应的指引和辅导,小学生的心理烦恼无法向人倾诉,得不到及时排解,这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二、监护人工作不到位。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在学习上需要监管,在心里上需要辅导。但一些小学生的监护人工作不到位,对他们的学习缺乏关注,更别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3学校方面的成因。一些学校将教学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不重视,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一些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当,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有关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课程辅导,影响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成为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中重要原因。

4.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然而,小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同时,完善小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值得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现状,考虑到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4.1小学生需要加强自我调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小学生自身,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疏导自己的心理问题,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调节。在生活和学习中,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学习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途径。小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用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同时,小学生也要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创造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并磨练意志,勇敢面对和客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加强自身的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心理上中存在的问题,为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4.2加强小学生家庭教育,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是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策略,它能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要想疏导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亲应该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充分认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职责,不能

过分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前程问题。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帮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明确父母的教育职责,提高父母的责任感。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责任和使命。如果父母远在它乡,要注意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多倾听子女的心声,并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的时候,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为孩子解答疑惑,排除孩子的心理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学校仍然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为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倩况,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小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小学生更多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和辅导,对于心理健康存在缺陷的小学生,教师则要特别关注这类学习,更加注重对他们的心理辅导。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小学生的管理。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心理辅导能力,能够针对小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疏导措施,帮助小学生面临的疑惑。此外,学校教师还要通过多种途经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学习,重视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提高工作效率,妥善解决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缓解小学生心理压力。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位学习,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学习和活动当中,要关注每位学习,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同时,对小学生要注重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创造有利条件。第四、探索和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并在教材编写上进行探索,同时引进具备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专门开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