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1
上述众多的研究都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在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采用的案例零散、相互间无联系,导致各课程各环节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整体设计思维的建立和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且大多数教材所提供的工程案例,直接采用结构软件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和施工图简略,无法为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需进行手工计算的学生提供有效参考,不利于学生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将对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及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一、案例设计
(一)案例的设计原则
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中,案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首先要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基本涵盖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其次,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每个案例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理论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工程问题、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考虑[3]。
2.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就能进行常规钢结构项目的结构设计。而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及适用规范都会有所不同,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通常只能对常见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讲授。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结合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3.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选案例首先在内容上应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整体设计思维意识。其次,所选案例在难度上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对钢结构一无所知。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往往较复杂,不仅包含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前提条件,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过于繁杂庞大的项目容易让学生找不到方向和重点,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应符合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可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适当简化后作为教学案例。
(二)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
以笔者所在学校(应用型本科)为例,钢结构理论课程主要开设钢结构设计原理(32学时)、钢结构设计(32学时),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1周)和毕业设计。设计原理课程内容重点是构件(轴心受力、受弯、压弯和拉弯)设计、焊缝连接设计和螺栓连接设计;钢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重点是普通钢屋架单层厂房设计、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榀钢桁架的设计;毕业设计选题为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或多层钢框架结构。
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案例所肩负的任务是要将钢结构所有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绝大部分知识点串连起来,使各课程间相互联系和衔接得更加紧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过渡得更加自然,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各课程各自为政、例题零散相互间无联系、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现状。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工程实际应用的广泛性,确定三大案例,如表1所示。表1钢结构课程案例案例名称案例内容案例1:某钢屋架设计(角钢桁架)基本资料;支撑布置;荷载计算;内力计算;杆件设计;节点设计;施工图案例2:某单层仓库设计(门式刚架结构)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围护结构设计;抗风柱设计;支撑设计;檩条设计;墙梁设计;刚架设计;施工图案例3:某多层试验楼设计(多层钢框架)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及材料选择;构件截面初选;荷载计算;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构件截面设计;节点连接设计;施工图案例的编写应注意:(1)计算过程要详细。在实际工作中,结构设计计算通常由软件完成。但为加强学生对基本设计理论的理解,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一般要求学生手算为主、软件计算为辅。案例的计算过程应尽可能的详细,尤其在荷载取值、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方面,这样才能给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提供有效参考。(2)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钢结构施工图具有符号多、标注多、节点详图多等特点,与之前学生熟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在表达方式、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与案例配套的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以便于学生在识读、模仿绘图的过程中掌握钢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内容及常规表达方法。
二、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一体化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赫尔巴特说:“如果缺乏背景经验,任何新的感知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在对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时,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案例这条主线,把钢结构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主要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处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之中,并带着问题设身处地地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在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职业思维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钢桁架、门式刚架、多层钢框架三大案例为载体,开展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由于同一案例往往涉及不同章节甚至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主线、实现课程间的融合衔接是关键。同一案例用在不同课程教学中,其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原理课程关注的是案例中单一构件、节点在内力已知情况下的截面设计和连接设计;设计课程则侧重于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完成整体设计思路的构建;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参考、模仿案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实现对前两门课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案例为主线的教学实践
以案例为主线开展理论教学,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单独的案例教学活动。由于受学时限制,传统案例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堂讨论等互动环节很难充分的开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把握好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节奏,达到理论知识实现应用转化的最终目标就成为关键。基本思路是:基于案例中呈现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指向完成理论教学。主要过程是:(1)问题铺垫:基于案例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需解决的问题(做什么);(2)理论讲解:针对案例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基本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怎么做);(3)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相关问题(怎么用)。
通过案例构建真实的实践氛围进行基本理论的讲授,以案例阐述理论,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学了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体验到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减少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感和迷茫感。
(三)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依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有发言权。根据教学改革拟达成的目标,对学院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不具名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调查问卷结果实践证明,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收获在于,学生在“提出问题”与“寻求解答”的交互中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案例”与“理论”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换。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将零散知识逐渐系统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案例预设、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也不断成长,实现了教学相长。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99-02
1 一体化案例教学与改革分析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多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特点,结合高职一体化教学思路和我院PLC课程改革,笔者提出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
一体化案例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以案例教学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要实现这三个转变,一体化案例教学应具备:教师一体化,即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践指导教师;教材一体化,即教材既是理论课教材又是实训课教材;教学过程一体化,即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为一体的模式。
一体化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比,通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及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方式,加强岗位实训,采用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教材,以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的授课方式,主客体的角色和责任的定位和转变等方面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2 一体化案例教学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明确课程教学整体目标。在课程实训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原则。本着导向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原则,确定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训练中,本着实践性、创造性的原则,重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少讲多练多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在综合实训中,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不同角度分析、独立思考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2)案例重构传统教材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遵循“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并辅以开放式习题,按照结构的严谨性进行编写特色教材。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学生以跳跃式的方式能够自学教材内容,打破传统教材“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特点,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设计不同的案例实训项目,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只强调学习PLC课程,必须有哪些基本训练,这些基本训练就是一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可以结业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一直都在自学,自己学习新的东西,自己学习恰好逼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特色教材很有生命力。
(3)结合工程精选实训案例。结合工程实际,以实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等精选、设计案例实训项目,作为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主要载体。
针对高职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不断总结,逐步探索出“基本、高端、综合、校外基地岗位生产”的“递进式四级实训” 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和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与手段,以“实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先基本、后高级、再综合,循序渐进;选、讲、演、练、考案例结合,并在现场巡回指导时发现、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5)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每年派1~2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探索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使得课程教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实现课程与行业企业需求协调发展,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
(6)教学场地一体化实施。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我院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实训室,理论和实践环节都在实训室完成。学生每2人为1小组,每小组1套实训设备。教师现场巡回指导,由组长和组员相互协助操作(备选)案例。
岗位生产实训根据实际选题,在相应企业生产现场完成。由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结合企业职工技能训练要求,联合开发课程,制定生产实训大纲,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和报告,并由企业主导进行实训考核。该模式目前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实现了教育就业零距离培养模式。
3 一体化案例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把握本专业本课程相关发展前沿,实现教学设备、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了解本专业本学科发展动向,将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及时充实到教学设备及教材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贴近社会需求,跟上时展步伐。
(2)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首先切实可行的案例选取需要教师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其次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运用好案例,发挥案例教学能效及功用,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再创新。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仿真把讲、演和练更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组建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看、想、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和课后自学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结合“产学”合作办学机制,继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做”一体化案例教学途径。如果能探索出一条与“产学”背景相适应的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不仅能有效降低教学资源和成本,而且使我们的教学能与企业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模式。
4 结语
实施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改革,基本上做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中心、以岗位要求为中心、以教、学、做一体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一体化案例教学尽管作为一种归纳教学法,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演绎式的教学模式,但作为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式的趋势已不可动摇。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23.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机油灯故障 一体化 任务工作
技工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理论学习,实训车间进行操作,造成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到位,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大大减弱了教学效果。随着新时期对中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院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体化课改,实施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老师的导入与学生的思考相结合,达到学生既是工人,工人既是学生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这样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适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学方法由老师满堂讲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单一工作任务向多元化相关任务的转变;教学手段实现由单一板书向现代化手段的转变。这些转变体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下面笔者介绍桑塔纳轿车机油灯报警机械故障检修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思路。
一、教学组织
1.教材分析
机油灯报警系统所涉及的故障原因、机油灯机械故障检修所涉及的内容。
2.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机油灯故障涉及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油灯机械故障检修排除的方法。
3.工作任务描述
客户反映桑塔纳2000轿车行驶里程30万公里,发动机转速超过2150r/min时机油灯报警亮起,且有蜂鸣声。从上述现象可以判断,当发动机转速超过2150r/min时,机油压力若低于180kPa,这时开关触点闭合,报警灯闪亮,同时蜂鸣器鸣响报警。故障原因为系机油压力过低。经检测后机油压力过低。
4.工作任务分析
(1)客户报修,车辆问诊。
(2)资料检索、信息查询、计划制订。
(3)分析故障原因,讲解故障排除方案。
(4)故障排除。
(5)检查交车、评价反馈。
5.工作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相关车间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理规定,能按照车间安全防护规定穿戴工作服,做到安全文明工作。
(2)能读懂派工单中工作任务和包含信息。
(3)能对照车辆或发动机实训台描述桑塔纳2000系的组成。
(4)能描述油路线、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能进行系机油压力的测量作业。
(6)能分析桑塔纳2000机油灯报警故障的原因及检测方法。
(7)能结合检测结果排除故障。
(8)能主动获取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对工作和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能与同学老师合作,进行有效沟通。
6.资源配置及小组讨论学习
(1)依照班级人数将学生划分6个小组,课前进行小组长培训,组织学员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以备上课检查。
(2)根据教学要求,每组配备1 台桑塔纳2000 汽车实验台架、2 套桑塔纳2000 维修手册。
7.制定评价标准(见表)
表
二、教学总结
学生通过对桑塔纳2000系机油压力过低这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能根据维修规定或客户要求,按照作业工单和汽车生产厂家的汽车维修手册的规定,独立或协同其他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汽车机油灯故障实施相应的维修作业。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克服原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会学不会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知识,利用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达到能让学生自己面对问题找到方法,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实现和将来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4
盗传必究
一、单选题
1.关于伤员的转送,下列哪项错误(4.00分)
【答案】遇有导管脱出应立即插入
2.以下哪些可以作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4.00分)
【答案】急性心肌梗塞
3.院前急救原则不包括(4.00分)
【答案】先施救后排险
4.大批伤员中,对于大出血的病人应用何种颜色进行标记(4.00分)
【答案】红色
5.疑有颈椎或脊椎骨折病人在搬运时,下列哪项错误(4.00分)
【答案】可用海绵垫抬动
6.李某,冠心病史3年,今晨于公交车上突然出现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呼吸心跳减弱,司机与乘客立即送到急诊室,分诊护士处理正确的是(4.00分)
【答案】分诊护士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7.急诊医疗体系包括(4.00分)
【答案】医院前的救护
8.现场急救区的划分,后送区主要接受的是(4.00分)
【答案】能行走、病情较轻的病人
9.现场救护时病人采取的合适不包括(4.00分)
【答案】昏迷病人仰卧位
10.关于抢救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哪项错误(4.00分)
【答案】外借时一定要登记
11.一急诊胸前区疼痛病人你用分诊技巧是(4.00分)
【答案】PQRST分诊公式
12.下列不属于急救物品的是(4.00分)
【答案】纤维胃镜
13.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可有(4.00分)
【答案】抢救病人后及时总结救护经验
14.关于病人的转运,下列错误的是(4.00分)
【答案】腹胀者去除胃肠减压术后再空运
15.院前急救是指(4.00分)
【答案】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16.普通型救护车内的装备至少应有(4.00分)
【答案】止血包
17.关于急诊科的布局,下列哪项不正确(4.00分)
【答案】急诊科可与其他科室设置在一起
18.现场对危重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时,如果桡动脉触摸不清,则说明收缩压(4.00分)
【答案】<80mmHg
19.急救网点布局合理,救护半径小,以便接到呼救后的急救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急救反应时间市区为(4.00分)
【答案】15min以内
20.关于观察分诊不正确的是(4.00分)
【答案】按着病人要求分诊
1.以下肾功能监测指标正常值正确的是(4.00分)
【答案】血尿素氮为3.3~6.0mmol/L
2.ICU护士总数与病床数之比为(4.00分)
【答案】2.5~3:1
3.机械通气时,吸痰操作错误的是(4.00分)
【答案】用吸引口鼻的吸痰管吸引气道深部的痰液
4.ICU护士为防止交叉感染,下列何种情况下须洗手(4.00分)
【答案】以上全是
5.ICU病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0分)
【答案】50%~60%
6.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4.00分)
【答案】按压部位在病人心尖区
7.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不包括(4.00分)
【答案】高频通气
8.机械通气病人气道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4.00分)
【答案】15s
9.简单而迅速地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4.00分)
【答案】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10.关于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不正确的是(4.00分)
【答案】如室颤为细颤,可给予肾上腺素,使之变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11.使用呼吸机时出现高压报警的常见原因不正确的是(4.00分)
【答案】高压报警上限设置过高
12.不能通过心电监护观察的内容是(4.00分)
【答案】脉搏强弱交替
13.关于呼气末正压通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4.00分)
【答案】呼气末期气道压低于大气压
14.某女士,45岁,慢支病史20余年,计划于次日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做好术前准备。因心脏病发作,出现心衰,而入外科ICU,做了如下处理,哪项不必要进行(4.00分)
【答案】肢体活动功能监测
15.张某,6岁,在公园玩耍时不慎溺水窒息,急救的首要步骤是(4.00分)
【答案】清除呼吸道异物
16.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4.00分)
【答案】400ml
17.哪项不是胃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4.00分)
【答案】厌食
18.下面哪些指标与肾功能监护关系不密切(4.00分)
【答案】尿蛋白定量分析
19.ICU收治病种不包括(4.00分)
【答案】恶性肿瘤晚期病人
20.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时,重点监测的内容是(4.00分)
【答案】潮气量
1.在急性中毒的治疗措施中,哪项是首要的(4.00分)
【答案】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4.00分)
【答案】病人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
3.绷带包扎中错误的护理是(4.00分)
【答案】四肢包扎注意保持功能位置,可不避开骨隆突处
4.对于各部位骨折,其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有体内器官的损伤,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4.00分)
【答案】休克
5.有关搬运中错误的护理是(4.00分)
【答案】对于颈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患者,需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填塞固定,头部可不固定或牵引
6.绷带包扎顺序原则上应为(4.00分)
【答案】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7.结扎止血带时应尽量靠近伤口,选择部位时上臂宜在何处(4.00分)
【答案】上1/3处
8.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应尽量缩短,连续使用最长不超过(4.00分)
【答案】5h
9.对食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抢救的关键是(4.00分)
【答案】彻底洗胃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中下列哪一项是不符合的(4.00分)
【答案】瞳孔散大
11.急性中毒时洗胃排除毒物治疗下列哪一项不妥(4.00分)
【答案】敌百虫中毒时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和肥皂水洗胃
1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下列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4.00分)
【答案】立即原地抢救
13.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肺水肿,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4.00分)
【答案】静注大剂量阿托品
14.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最主要的死因是(4.00分)
【答案】呼吸循环衰竭
1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4.00分)
【答案】血液透析
16.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制最主要是(4.00分)
【答案】抑制胆碱酯酶
17.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烟碱样作用的临床表现是(4.00分)
【答案】呼吸肌麻痹
18.固定的目的是(4.00分)
【答案】防止骨折断端移位
19.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首选(4.00分)
【答案】高压氧舱
20.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表现是(4.00分)
【答案】以上全是
1.下列哪一项不是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表现(4.00分)
【答案】尿量增多
2.影响触电损伤程度的因素,错误的是(4.00分)
【答案】人体电阻越大,受损越严重
3.下列那项不属多器官功能衰竭特点(4.00分)
【答案】严重急性损伤48h后
4.淹溺者救护原则错误的是(4.00分)
【答案】首先考虑电击除颤
5.对于电击伤的现场救护,错误的是(4.00分)
【答案】轻型触电者可自行回家、不必处理
6.有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4.00分)
【答案】肾衰竭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最严重并发症
7.下列哪一项为左侧心力衰竭最早最常见的症状(4.00分)
【答案】呼吸困难
8.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学说的是(4.00分)
【答案】三次打击学说
9.二次打击突出特点(4.00分)
【答案】炎症和应激反应具有放大效应
10.中暑临床上依据症状轻、重分为(4.00分)
【答案】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
11.淹溺分为两大类(4.00分)
【答案】干性淹溺、湿性淹溺
12.关于
SvO2错误是(4.00分)
【答案】SvO2是身体局部氧代谢的体现
13.下列哪项不是氧代谢监测相关因素(4.00分)
【答案】氧含量
14.肾衰竭患者每天液体的大致摄入量,可按前一天24h排尿量加(4.00分)
【答案】500ml
15.患者烈日下工作2h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BP90/60mmHg,此时最佳的处理措施为(4.00分)
【答案】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
16.热痉挛的突出表现是(4.00分)
【答案】腓肠肌痉挛、疼痛
17.如果发现有人触电,哪项措施正确(4.00分)
【答案】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18.关于急性重症哮喘救治与护理错误的是(4.00分)
【答案】吸入氧浓度根据呼吸困难程度随时调整,一般为纯氧
19.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4.00分)
【答案】慢性肠炎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5
教学档案与教学管理是一种教学质量界面双向演化的互动过程。教学档案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形成的过程性与阶段性、构成的成套性、内容的专业性等特征。教学档案记录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历史过程,字里行间蕴涵着高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真实信息,可以多视角地映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全校师生的精神境界。它真实地反映学校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的原貌。
二、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档案的特点制约了档案数字化管理
高校走在信息化的前沿,但高校教学档案因其数量大、涉及面广,且具有连续性、周期性、专业性与通用性并存等特性,使其在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高校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教学档案相对于人事、科研、基建、会计等档案,在高校一直未受到相应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其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尽管教学档案本身多数已经实现了电子化,但在对其进行搜集、整理过程中,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等无法得到确认。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档案分布广,它分散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如招生就业处保留了学生招生就业相关的档案,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学生成绩档案、奖惩记录又分别保留在教师、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三个地方。这种档案的管理模式使得档案的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受到挑战,信息化管理也无从下手。
(二)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较落后
尽管各高校基本配备了性能良好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但是由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一些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还采用手工操作完成工作任务,以纸张和案卷为工具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检索,在向相关部门上报档案材料时,需要准备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种材料,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严重影响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没有实现教学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过程数字化。有的即使建立了计算机检索系统,也只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抄写案卷目录,造成了档案管理软件功能利用单一,自动化水平较低。加上教学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普遍较低。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后,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了解教学经验、内容、教学管理与质量等。但在实践中,教师利用教学档案次数很少,大部分老师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对利用教学档案进行教学创新的尝试较少,这也制约了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进展。
三、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我认为可以从整合教学档案资源、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的软件建设着手,这样对于教学档案数字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才有基础,有了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字化才有牢实的根基;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各类教学档案数据库,才能服务教学管理。
(一)整合教学档案资源
1、整合教学档案实体
整合教学档案实体,将分散在学校二级档案管理部门的教学档案按照保管期限进行整合,即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教学档案全部纳入学校档案馆室,短期保存的教学档案留存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对数字化档案的整合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整合后教学档案资源的可用性和共享性。
2、整合教学档案人力资源,确保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整合教学档案人力资源,尤其是各二级院系的兼职档案员,一般由教学秘书兼任,在确定教学秘书时,要责任心、使命感强,懂教学工作的人员,平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培养,学校要引入激励机制,定期考核确保其职称职务的晋升,这样才能在仕途上给其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才能提高兼职档案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院系教学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整合教学档案工作提供人力保证。
3、整合教学档案设备
在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各环节中,设备投入是必须的,设备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效率和现代化建设程度,因此对教学档案管理设备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各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设备的配备水平不同,在整合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档案管理的需求,促进各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规范和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教学档案建设目标,确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教学档案应采取集中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在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制度,并建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确实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及利用价值,把教学档案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定期抽查教学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对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进行相互交流,促进教学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要求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将理论学习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要有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具有“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成功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简单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实现“一体化”。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更要具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能力和教学过程的组合能力。目前,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也较强,欠缺的往往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综合能力。尽管现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但计算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这是不成问题的。而要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自身创新综合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发现和解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能够将实习所得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回到学校,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二、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
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训场所既要满足一般实践操作的需要,又要适合讲授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需要。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良好的实训环境主要体现在:
1.必须有与生数规模相适应的实训机房,要保证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2.实训场所的学生座位设计要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3.在空间分布上,实训场所要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区域划分,形成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际操作;既能集中听教师讲解,又能利于学生分组讨论的不同区域。4.应保证实训场所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所使用的设备应采用当前的主流设备,能流畅地运行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开展所需的相关软件。5.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也应为当前主流软件。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软、硬件过时落后或软件运行不流畅,不但会使教学过程受阻,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直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和丰富实践案例库,以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并具有该专业代表性的案例,对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首先,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以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其次,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习基础不同、发展需求各异的学习者的需要。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的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能力或技能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的教学案例,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四、建立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形式, 成绩评定必须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应齐头并进,不应出现偏重于某一部分,使得评价流于形式。在具体的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开展。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大对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做好记录,对其分析、总结和评定。在期末考试中,在不忽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另外,也可不定期地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创设不同计算机教学情境,把计算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的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也有了明显地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何先应.略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