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合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经济合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经济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范文1

一、工作思路。[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突破一个难点(境外投资),积极克服两个瓶颈,出台两项政策(解决制约外派劳务发展的培训和担保难题,当年外派实现20__人),开拓和巩固三个市场(日韩、欧美、非洲劳务市场),依靠和打造四个劳务基地(犍为、沐川、井研、市中区),宣传树立五个典型(出国务工,回乡创业),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外派劳务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新签外派劳务合同营业额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外派劳务20__人,比上年增长10.6。境外投资争取零的突破。

三、工作重点。

1、境外投资方面。

(1)、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信息和咨询服务,打造市级平台,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协助做好乐山新开元置业有限公司对朝鲜铅锌尾矿投资项目工作。

(2)、积极为有境外投资意向的企业牵线,搭建投资平台。依托部、省商务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的各种境外投资培训会和国内外投资洽谈活动,积极推进、组织有意境外投资的企业参加,(如厦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并积极为企业做好境外投资前期费用补助的申报工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我市境外投资工作顺利开展。

2、外派劳务方面。

(1)、加大全市外派劳务工作宏观调控力度,实行目标管理,充分调动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发展外派劳务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我市外派劳务总体良好氛围。

(2)、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外派劳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出台加强外派劳务队伍建设措施,要求各区、市、县建立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在乡镇全面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一名乡镇领导抓外派劳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改变过去只抓统计数据的做法,真抓实干,促进外派劳务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出台解决制约外派劳务发展瓶颈问题的政策措施,争取市财政支持,建立100万市级外派劳务担保金和60万元市级外派劳务培训基金,以扩大外派数量,提高外派劳务质量,减少外派劳务风险。

(3)、开拓巩固三个市场。在继续做好巩固我市传统远洋捕捞的同时,努力开拓日本、韩国研修生市场,欧美、中东、新加坡医护市场,非洲缝纫工市场。加快形成我市外派劳务以技术工种为主的新格局。

对外经济合作范文2

(一)对外直接投资

过去一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2009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累计达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并购类投资累计175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40.4%,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能源资源成为并购投资的新重点,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日益活跃,增速明显。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

(二)对外承包工程

1 业务指标逆势而上,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受到冲击,全球承包工程市场出现萎缩,资金到位率降低、合同谈判困难以及项目搁置或延期等现象增多。在一些国家,外汇管制、出入境限制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抬头,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的难度加大。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在2008年高增长的基础上,2009年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幅。200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新签合同额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延续了近十年来迅猛发展的势头。与“九五计划”末的2000年相比,完成营业额增长了8.27倍,年增长率为28%;新签合同额增长了9.77倍,年增长率为30%。

在外资、外贸业务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难能可贵,这与政府的积极促进和企业的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开拓海外业务的支持力度。2008年9月《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出台以后,业务管理规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家加大了政策性资金的投放,扩大双优贷款和援外工程资金规模,实施专门的工作方案为承包工程和大型设备出口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提供便利,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国资金”有力地推动了200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增长。另一方面,面对危机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企业积极转变旧有业务模式,注重提高设计水平、工程服务能力、项目投融资实力,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管控,注重企业品牌建设和社会责任建设,尝试企业间合作新方式,通过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2 项目大型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00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新签合同中,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4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3个,合计金额101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1%。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24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5个,它们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电站、房屋建筑以及石油化工领域。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第纳科一阿纳科铁路项目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承接的Hormuz炼厂EPC项目合同额均超过70亿美元。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签约的印度WCPL6x 600 MW燃煤电站,以及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海上采油钻井平台项目的合同额均突破20亿美元。

3 传统的亚非市场继续巩固,新市场开拓闪现亮点。从完成营业额的情况来看,亚洲和非洲地区分别占51.2%和36.2%,两大洲营业额占营业总额的比例由2008年的86%上升到87.4%,其中,在阿尔及利亚和印度两国完成营业额均近60亿美元。此外,拉丁美洲市场完成营业额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占营业总额的4.7%;欧洲市场占4.1%;大洋洲、北美洲市场分别占2.6%和1.2%。

从新签合同额来看,伊朗和委内瑞拉分别以115亿美元和96亿美元的业绩位居前两位,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其后依次是印度、沙特阿拉伯、利比亚、越南、苏丹、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安哥拉。排名前十位的国家的累计合同额为604.1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7.9%。共有36个国家新签合同额超过10亿美元,较2008年增加了10个;完成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21个,比上年增加8个。

从新签合同额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达248.6亿美元,占19.7%;交通运输业为298.2亿美元,占23.6%;电力工业达231.9亿美元,占18.4%;石油化工业为172亿美元,占13.6%;电子通讯业为92.6亿美元,占7.3%;制造及加工业为91.3亿美元,占7.2%;供排水业为32.3亿美元,占2.6%;矿山建设为14.7亿美元,占1.2%;其他行业为80.4亿美元,占6.4%。

4 专业领域多点开花,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和电力行业占据较大份额。从2009年新签合同额分布来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专业领域分布更趋均衡,交通运输业取代房屋建筑业位列第一,占据23.6%的份额,房屋建筑业和电力工业以19.7%和18.4%的份额分居二、三位,前三位的业绩差距较2008年进一步缩小。此外,与上年相比,石油化工业所占份额由11%上升到13.6%,电子通讯业则出现了近7个百分点的下滑。

5 项目由传统的施工承包向更高端的业务模式发展。随着企业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不断提高施工承包水平的基础上,开拓高端业务领域。2009年,企业承揽的EPC(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显著增多,合同额较大的项目,尤其是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几乎都是EPC总承包形式。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还积极尝试BOT、PPP等带有投资性质的业务模式,探索产业升级的路径。

6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央企依然是业务的主力军。“中国军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继续提升。2009年,又有50家中国承包商人选美国《工程新闻纪录》杂志(ENR)的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公司排名。上榜企业数虽与上年相同,但营业总额同比增长了约57.1%,达到356.3亿美元,占225强营业总额的9.15%,列国家排名第四位。从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来看,中央大企业签署的合同额几乎占合同总额的一半,排名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开始注重环保、公益和相关方利益的保护,自觉地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战略,积极促进东道国经济长远发展,谋求互利双赢,体现了国际大企业应有的风范。

(三)对外劳务合作

由于金融危机下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再加上劳务进入壁垒普遍提高,中国的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外派人数与新签合同额双双下降。全年完成营业额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新签合同额74.7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全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9.5万人,同比下降7.5%。12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7.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8万人。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648亿美元;合同额674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02万人。几个主要市场的业务均出现萎缩迹象,日本研修生2009年上半年派遣人数同比下降了27%(据日方统计),韩国市场除渔工合作外基本限于停滞,新加坡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而伴随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迅猛发展,工程项下劳务派出大幅增加。2009年,中国工程项下劳务派出超过21万人次,比例达到54%,较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

二、2010年业务发展预测

(一)对外承包工程

过去的一年中,各国出台的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及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成效显著,世界经济复苏曙光初现。但2010年对全球经济来说依然充满挑战,财政刺激力度减弱、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的风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可能继续蔓延等诸多因素依旧给经济复苏造成压力。总体而言,未来一年可能是在调整中复苏的一年,复苏将经历缓慢曲折的过程,近期内不大可能出现快速增长。

对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来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政策环境的改善,很多有利因素对2010年的业务增长形成支撑。首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整体分工格局没有改变,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面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中国公司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其次,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主要市场是在亚洲和非洲,这两个市场受金融危机直接冲击较小。而且由于当地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基础设施市场需求较大。第三,中国政府继续坚定实施“走出去”政策,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环境越来越好。最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尝试对外投资。不过,仍然有一些不利因素会对业务发展产生影响。例如,项目签约与生效有一定的时间差,其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金融危机的传导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2010年的发展依然会有变化。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这次经济危机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

总体来看,2010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增长态势不会改变,预计增长的幅度仍可达到两位数。市场分布仍然会集中在亚非地区,不乏一些新兴市场的出现。专业领域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项目将会继续增加。中国企业将继续保持积极审慎的态度,把握国际市场回暖的机遇,保市场、保份额,同时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抓住世界产业大重组、大洗牌的时机,积极探索实践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开拓市场和获取资源相结合,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对外经济合作范文3

一、凡以区政府或区直部门(包括工业园管委会和区属国有企业)名义对外发生经济行为的,必须签订经济合同。有关经济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二、区政府法制办负责对区政府和区直部门对外经济合同的草拟和签订进行指导。

三、经济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主体单位应对对方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及资信状况进行认真审查,并将上述情况形成书面资料存查。

四、建立经济合同审查制度。凡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招商、合作类经济合同,由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负责初审。初审内容包括对招商合作项目的环境影响、投资收益情况进行评估,审查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规定。

凡标的额在20万元以上的有关租赁、承包、采购、借贷以及国有、集体资产处置类经济合同,由区财政局负责初审。审查内容包括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公正、合法,是否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债权、债务风险等等。

五、经区招商评审领导小组和区财政局初审通过的经济合同,须交区政府法制办进一步审核把关,并报分管副区长签署同意后方可签订正式合同。

六、涉及国有、集体资产处置、土地优价出让和税费减免的经济合同,合同内容突破区委、区政府现行文件规定的,须经区长办公会议或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后方可签署正式经济合同。

七、建立经济合同备案制度。凡以区政府或区直部门名义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在合同签订后十日内,有关单位须将合同文本复印件报送区政府法制办存档备案。

对外经济合作范文4

[关键词] 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 广西 水果产业 发展

一 、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建设对广西果业的影响

1.“早期收获”计划对广西水果产业带来较大冲击

降税带来水果价格下降趋势,也给农民增收带来困难。在刚刚开始降税的2002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主要果蔬产品总值合计3.6亿美元,占“早期收获”的产品进口总额的77.3%;进口产品中,2002年我国从东盟就进口龙眼23.86万吨,占当年广西龙眼产量的67%,市场份额的40%;进口荔枝10.3万吨,占市场份额的28%左右;这使广西龙眼和荔枝每斤分别比上年下降1元左右。据此估算,2002年广西龙眼、荔枝受进口影响损失2.2亿元,果农人均损失31.9元。关税降到零后,预计广西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五大果类将损失6.33亿元,果农人均损失85.8元。

根据市场价格整理

2.广西原来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的亚热带水果,将遇到来自北部湾区域内国家同类产品的有力竞争,现有的市场份额有可能被挤占

由于广西与这些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接近,两者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经济结构有部分雷同,随着双方合作的发展,其主要水果产品的竞争性也会日益显出。广西作为全国水果生产大区,水果种植面积排全国第一位,产量排全国第五;其中:龙眼面积产量排全国第一,荔枝、香蕉、芒果第二,菠萝第三。广西水果市场主要在国内,并且90%以上是销售鲜果,大部分水果销往北方大中城市。可是随着外国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越南的水果加工工艺技术部分已经走在广西的前面,如广西的菠萝蜜和荔蒲芋原来是很有名的,但工业化的加工产品比不上越南,现在它们已经打进并部分占领了中国市场。

3.广西扩大对外开放还停留在低层次,水果产品出口优势不明显,出口市场单一

广西在向东盟出口“早期收获”产品方面的商机主要集中在内地货源产品。如2002年以来,广西对东盟出口“早期收获”产品超过100万美元的有7种,占广西向东盟出口“早期收获”产品总额的91.9 %,其中除柑桔产品外,基本都是省外货源。表明广西受地理、气候、农产品结构等与东盟国家基本相似的局限,加上主要贸易伙伴越南转口辐射能力比较弱,形成了由于“例外清单”的实施将广西部分优势产品排除在外等因素制约,广西本地水果产品对东盟出口的优势不多。

二、在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下广西水果产业的发展策略

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与国际分工,调整水果产业内部结构,继续推进广西“优果工程”实施,促进优势水果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东盟及国际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广西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早熟温州蜜柑、碰柑、杂交柑、脐橙、夏橙、沙田柚、葡萄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水果,以及早熟梨、桃、布朗李、大肉梅、柿子等东盟国家无法种植的落叶水果,对于龙眼、荔枝、芒果等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亚热带水果,则要在品种、品质上下功夫,打“时间差”,突出地方特色。

2.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广西水果产业的品牌效应

广西必须尽快利用水果原产地优势,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使其所产的名优水果在国际国内同类水果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赢得更大市场份额,扩大销售,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令人遗憾的是,广西水果在国内外拿得出手、叫得响的品牌还没有。因此,广西水果产业必须尽快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广西名果”,逐步发挥广西水果产业的品牌效应,进而提高广西水果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走“科技兴农”之路,提高水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水果产业竞争力

我们具体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1)针对我区和北部湾区域内国家的实际情况,应用现代遗传理论及生物技术,选育优质高效的新品种;(2)针对我区的特色果种,加紧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攻关和应用,延长鲜果市场的供应期;(3)重视特色水果深加工,使这些产品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水果生产的附加值;(4)建立健全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市场化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5)通过重点建设一批新型、专项、现代化水果科技园区,推动水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带动广西水果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革平:“广西农业直面东盟自由贸易区竞争”.华南新闻,2004年1月16日:第3版

[2]彭育园 石晓星:“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景与对策”.对外经贸实务, 2005(9):15~18

对外经济合作范文5

【关键词】中印;能源;石油;非零和博弈

Abstract:China and India are the world's emerging energy consumers and importers, rising dependence on overseas energy, both facing the problem of highly dependent on overseas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order to fill the yawning gap betwee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the two countries is seeking for overseas energy, especially the strategic interaction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game process in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energy security of China and In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analysi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overseas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energy strategy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analysis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wo countries when seeking overseas energy especially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game process of game, also analysis the risk of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two countries simultaneously, then putting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shortage of energy of China and India, for the sake of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the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key words:China and India; energy petroleum; Non-zero-sum Game

能源合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和经济问题,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等多个层面。中印都积极的进行海外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并购,以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中印在海外收购油气资源的博弈过程中进行激烈的竞争,然而竞争过程中双方经常会出现零和博弈,最终导致两败俱伤。零和博弈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因此中印在竞争的过程中争取最大可能的合作以实现双赢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双方明智的选择。

一、中印能源安全现状

亚洲是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和印度又是在整个亚洲地区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1]。中印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能源供需的严峻形势是中印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积极进行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并购是中印两国的无奈之举和必然选择。

图表1 1990-2009年中国与印度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 (单位:万桶/日)

年份 中国 印度

日生产量 日消费量 日生产量 日消费量

1900 277.4 232.3 71.5 121.1

1991 282.8 252.4 67.7 123.3

1992 284.1 274.0 61.5 129.6

1993 288.8 305.1 59.0 131.3

1994 293.0 311.6 68.4 141.3

1995 298.9 339.5 77.4 158.0

2000 325.2 477.2 72.6 225.4

2005 362.7 698.4 73.8 256.9

2006 368.4 741.0 76.2 258.0

2007 374.3 777.1 76.9 283.8

2008 390.1 808.6 76.8 307.1

2009 379.0 862.5 75.4 318.3

数据资料来源: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 .Oil Production & Oil Consumption (from 1965) .http:// BP. Com / statistical review.

图表2 中国和印度2002—2030年进口石油依存程度

2002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D I P D I P D I P D I P

中国 247 84 34 375 206 55 503 342 68 636 471 74

印度 119 82 69 160 128 80 215 187 87 267 243 91

注:D代表需求量(单位:百万吨);I代表净进口量(单位:百万吨);P代表进口依赖程度(单位:%)。

数据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04,pp,118,483,499,http:////textbase/nppdf/free/2004/weo2004.pdf,2006-9-4.

图表3 中国与印度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

年份 1990 2004 2010 2015 2030

中国 -16% 46% 55% 63% 77%

印度 44% 69% 72% 77% 87%

数据资料来源: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2006, pp. 101, http: / / world energy outlook. org /2006. asp.

图表4 中印原油进口量预测表 单位:千桶/日

年份 2002 2020 2030

中国 1388 6808 8983

印度 1220 4047 6177

数据资料来源:” Asia Outlook of Supply and Demand Trends of Petroleum Products and Crude Oil”,IEEJ,February 2006,pp.33-34.

图表1反应了中印两国近十年来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具体情况,图表2、图表3和图表4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印能源供需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两国石油消费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能源安全形势相当严峻。预计到2030年,印度和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总需求增长量的一半以上[2]。中印都面临着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现实,都在积极寻求海外能源。中印在积极开展能源外交的过程中,两国的能源关系处于战略互动的状态之中,没有任何行为体能够单独决定形势的结果[3]。中印对国外油气资源依存度不断增加的局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

二、中印在海外油气资产竞购中非零和博弈的实际情况

中印两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竞购油气资产的行动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该国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因此,两国石油公司的海外竞购油气资产的战略互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政府之间的战略互动关系。为缓解两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中印两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在中东、北非、俄罗斯、中亚、拉丁美洲等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油气资产,积极开展全球能源外交。中印在第三地的油气合作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竞争的存在,双方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激烈的恶性竞争,也尝试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合作。

中印两国在2000-2006年期间海外油气竞购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国家 时间 方式 中国获得的利益 印度获得的利益

丹 2002年和2003年 竞

作 中国先于印度从美国西洋公司购入其持有的“大尼罗河项目”40%的股份 印度向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买入其控股的苏丹“大尼罗河项目”25%的股份

成为苏丹的石油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中国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建造了一个炼油厂,而印度则建设了一条石油管道,把炼好的产品输送大附近的一个港口后再出口

朗 2004年和2005年初 竞

中国拥有5%亚达瓦兰油田的股份,但必须提供相关的服务 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则获得亚达瓦兰油田20%的股份

拉 2004年10月 竞

争 获得油田,但付出的代价是:中国与安哥拉政府达成协议,给安哥拉提供20亿美元的援助项目以及追加10亿美元援助 失利,收益为零

坦 2005年8月

获得油气资产,成本是41.8亿美元,比竞标价格高出6亿美元 失利,收益为零

尔 2005年9月 先

退

获得油气资产,成本是14.2亿美元,比竞标价格高出2000万美元 退出,收益为零

亚 2005年12月 合

作 中石油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联合同加拿大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双方按1:1的比率共同出资5.76亿美元,购买其在叙利亚的油气资本。价格比预期的低8亿美元至10亿美元

亚 2006年1月 先

退

中海油以23亿美元购得了一个尼日利亚油田45%股份 退出,收益为零

斯 2006年8月 竞

争 中石化获得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近97%股份,成本是35亿美元 失利,收益为零

亚 2006年8月 合

作 中石化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海外股份公司达成协议,以8亿美元共同购买哥伦比亚石油公司50%的股份,印度和中国各获得25%股份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印对国外能源的依存度的日益增加,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双方在海外油气资产竞购过程中的激烈竞争。然而恶性竞争的后果是双方两败俱伤,使第三方坐收渔翁之利。由于中印双方都是理体,目标是寻求能源安全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在实践中都充分的意识到,作为购买方,彼此存在着共同利益,也共同面临着其他政治经济风险。由于中印两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寻求油气资产的战略互动关系是处于无限重复博弈的动态发展之中的,这就为两国进行能源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双方在能源领域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和潜力。

三、中印在开展海外油气资源竞购的全球能源合作中的风险

中印在海外油气资产竞购过程中进行全球能源合作的非零和博弈行为是双方基于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考虑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避免恶性竞争、突围“亚洲溢价”,实现双赢的明智之举。中印在海外油气竞购过程中,两国所面临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安全风险和经济风险。

1.政治安全风险方面:中印在全球开展能源外交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第三地进行合作,这些第三地国家很多都是国内局势混乱,政局动荡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的落后性、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以及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与保障性的缺失对两国的油气竞购中的能源合作带来很大的障碍。与此同时,双方政治互信的缺失和在能源领域固有的竞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双方的合作。印度在追逐世界能源的过程中,必然与同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产生“交集”[4]。如何妥善处理印度的过分的“政治担心”,创造双赢的合作氛围是对中印两国的政府和石油企业的重要考验。

2.经济风险方面:中国与印度面临着中东石油输出国与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创造的针对亚洲石油进口国采取价格歧视的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即“亚洲溢价”问题。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出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考虑,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标准。中东针对亚洲地区采用的阿曼—迪拜月平均价的原油基准价标准由于缺乏透明度与现货价格的形成流动性,对中东石油出口国操纵出口到亚洲的原油价格提供了空间和可能[5]。“亚洲溢价”问题增加了中印两国石油公司的生产成本,解决该问题对中印两国迫在眉睫,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四、中印海外油气竞购非零和博弈过程中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建议

1.加强两国政府能源领域的谈判及对话,完善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协调机制。中印共同签署的“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合作”备忘录和“关于联合勘探、开发、投资获取第三国油气资源的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协议,在约束两国在油气领域的激烈竞争以及推动能源领域的合作方面达成原则性共识。

2.密切两国能源公司之间的合作,逐步开展并推广联合竞购的模式。中印两国的石油公司进行合作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与西进行竞争时的实力。两国应该在新的能源格局形势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抛弃冷战思维下的能源地缘政治因素零和博弈,加大合作力度,在博弈过程中实现双赢[6]。

3.进行全方位的能源合作,建立亚洲石油市场,加强政策协调,筹建亚洲能源合作组织,共同建立抗风险机制。中印应共同面对“亚洲溢价”等国际政治经济风险,尽快建立健全亚洲能源合作协调机制,以增加与海湾合作组织谈判的筹码[7]。中印国内能源困境日益严峻的现实与实现本国国家利益最大化,保障本国能源安全是两国进行合作的现实需要与根本出发点。

4.中印应加快建立并完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相应的原油期货合约,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原油定价的话语权,建立自己的原油定价标准。中国可以考虑以“大庆标油”作为本国的原油定价标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油价值锚定随意浮动而产生的溢价风险[8]。同时,加快两国的能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与完善,增加油源的多样性,培育亚洲国际石油市场。

五、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阐述了中印能源安全困境以及海外能源竞购的现状,从博弈论的视角对中印油气竞购中的非零和博弈的全球能源合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缓解中印能源困境的解决策略。然而由于中印两国政治互信缺失、西方国家能源公司的竞争、油气资源的稀缺性等因素使双方在能源领域中的竞争不可避免,如何减少恶性竞争、加强合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成本,争夺石油价格话语权,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和保障能源安全是两国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两国应该尽可能政治互信的缺失对双方进行全球能源合作的不利影响,避免摩擦政治化,相互借鉴对方的经验,双方应该携手合作,达成互利共赢,共同推进中印能源安全进程。

参考文献:

[1]Nick Snow,“Surging Asian Demand Dominates World Energy Outlook,”Oil and Gas Journal,Feb.14,2005,P.26.

[2]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China and India Insights.

[3]James D. Morrow,Game Theory for political Scientists,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p.1.

[4]印度四面出击,狂热追逐能源[N/OL].中国能源网,2010-3-19,http:///show.php?contentid=84702.

[5]张馨艺,方建春,杨靖.“亚洲溢价”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2,5:83.

[6]陈利君.中印能源战略与合作问题探讨[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增刊,48.

对外经济合作范文6

2、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不够稳定,结构过于单一。一方面表现在市场不够稳定,1998年新签合同额11773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落后于1997年的增长幅度6.8个百分点,呈放慢趋势;另一方面市场结构单一,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北非等地区,效益普遍不高,而发达国家如欧美日等国家的经济合作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其市场难以打入。

3、资金问题制约着外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国际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条件越来越苛刻,带资承包项目非常普遍,能为业主解决项目资金往往成为夺标的关键。目前外经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近73%.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外经企业不得不放弃许多很好的项目。外经企业资金紧张,从自身因素来分析,那就是有的企业内部资金调度不合理,占用不合理,导致资金周转缓慢,甚至呆滞。

4、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企业业务部门的事,与财务部门无关,财务部门只负责记帐算帐,这种思想导致了重业务轻财务轻管理。个别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实,成本费用控制不严,资金周转慢,资产流失严重。

5、对外经济合作的科技含量尚待提高。一般而言,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中,对外承包工程等业务体力劳动的成分较大,因此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而设计咨询业务脑力劳动成分较大,需要的知识水平较高、科技含量相对较高。1998年我国科技含量较低的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所占比重最大,均占到76%以上,说明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的科技含量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外经企业发展的方向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运用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更好地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不仅肯定了外经企业的发展成就,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外经企业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上述出现的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努力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1、稳定老市场,努力开拓新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早在90年代初,我国有关部门就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国内外、主客观等种种原因,市场多元化战略落实尚不够到位,收效也不大。市场问题是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压倒一切的问题,对外经济合作首先必须巩固住已占有的亚洲、非洲市场,没有巩固就谈不上发展;其次,国家要大力支持新市场的开拓,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和深度拓展美欧日等市场。

同时,国家可以给予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优惠的财税政策、建立市场开发风险基金或帮助培训市场开发人员等措施,加速实现市场多元化。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重点是要抓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带动企业的全面科学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一方面,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的供、产、销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它可以为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等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准确完整的基础资料。其次,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特别是财务成果体现的数字和情况更具有权威性,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是硬碰硬的。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抓好内部财务管理,就能带动企业的全面科学管理。

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从成立起,一直享受优惠的政策,从“九五”开始,为建立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国家将进一步清理优惠政策,特别是清理减免税优惠,这将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企业自身的困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具迫切性。解决企业困难问题,主要靠企业眼睛向内,坚决反对乱铺摊子,在资金投入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要特别注意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有效控制企业的投资总量,严格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审批制度,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拓展筹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企业资金来源无非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对于自有资金,只有企业加强管理和运营,利润增加了,才能增加自有资金的数量;借入资金对于企业更具重要意义,首先要充分利用开素发展的资本市场,其次应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充分利用银行的信贷资金。

资金的筹集是基础,而资金的管理是根本。加强资金管理,一要牢固树立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的观念,企业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支持财会人员的工作;二要建立起适合外经企业经营特点的资金运行管理机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集团公司应积极筹划设立财务公司,不具备成立财务公司条件的众多外经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立企业内部结算中心(资金调度中心),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合理调度,加强对企业的重点业务、重点项目的投入,使最少的投入资金获取最大的收益;三要加强对投资的监督、制约。外经企业要建立起投资制约机制,坚持重大项目立项由集体审议,并加强项目立项后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使投资项目安全有效。

4、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任何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人员素质低下,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向技术含量高的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