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范文1
《纲要》提倡在选择活动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本次活动是借班上课,作为上课老师我能把握的是中班年龄段大部分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前期在与该班级幼儿的接触,结合自己以前的经验我认为幼儿园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现实生活
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妈妈”是幼儿生活中最亲近的,最喜爱的角色,也是幼儿情感上最依赖的人,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特点(语言优美,较为擅长语言领域活动),我选择了《我妈妈》绘本最为本次活动的载体。《我妈妈》这本绘本是作者安东尼给妈妈的献礼,书里的妈妈是体形富态、充满爱心、笑口常开的一位妈妈,书中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图画里的妈妈造型都是身着睡袍、脚登拖鞋,不过妈妈的睡袍像是一座花园,拖鞋则是粉红色的,这种家居式的打扮极具亲切感。用来象征妈妈的是红色的爱心,爱心和花朵一再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每个画面中。 绘本本身的内容很多,对于中班孩子不可能全盘接受。在内容选择上,我分别从妈妈的本领、妈妈的职业、妈妈对我的爱三方面选择了其中比较有价值的八页作为活动内容。内容选择精练、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更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愿意倾听,发挥他们语言的主动性愿意说、主动说。
《我妈妈》活动课堂实录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中妈妈不同角色的变化,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感受母爱的温暖。
活动准备:《我妈妈》PPT、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图 1:(“爱心和花朵”图案),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图上有什么?
幼儿:有桃心、有花。
教师:这么漂亮的画布会穿在谁的身上呢?
幼儿:小动物的身上,小朋友的身上,妈妈的身上。
2.出示图 2:(绘本《我妈妈》封面)。
教师:猜猜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呢?
教师:这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的妈妈很棒,他把妈妈画在这本书里,书的名字叫《我妈妈》,我们一起阅读。
二、结合课件,阅读、理解绘本。
(一)观察阅读,理解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
1.教师:这位是谁? 为什么妈妈是大厨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是妈妈,她做了很多的蛋糕,有各种味道的,有猴子形状的、桃心的,妈妈还戴了厨师帽所以她是厨师。
教师:谁知道她身上系的什么?
幼儿:围腰,围裙。
2.教师:这位是谁? 妈妈在干什么?
幼儿:她是妈妈,妈妈在唱歌,还在弹琴。
教师:你妈妈也为你唱歌吗? 什么时候?
幼儿:我睡觉的时候妈妈会唱歌,妈妈做早饭的时候会唱歌,散步的时候妈妈会唱歌。 妈妈的歌声很好听。
3.现在该看第几页了? 妈妈在做什么? 现在该看第几页?
幼儿:第三页,妈妈在跳舞,该看第四页了。
教师:我妈妈是一位了不起的舞蹈家。
4.这回妈妈变成什么了? 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妈妈的? 为什么要把妈妈画成蝴蝶呢? 你的妈妈也像蝴蝶一样美丽吗?
幼儿:蝴蝶是妈妈们变的,她穿了妈妈的衣服,他的身体和脑袋和妈妈一样,蝴蝶很漂亮,妈妈也很漂亮。
教师: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
5.这是谁? 坐在沙发上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妈妈会像沙发一样呢?
幼儿:沙发是妈妈,我看到她的脚了。坐在沙发上软软的,很暖和。教师抱抱个别幼儿,说说感受。 幼儿:很舒服、很暖和。
妈妈还像沙发一样舒适。
6.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小猫咪呢? 猫咪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妈妈像猫咪一样?妈妈什么时候像狮子? 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猫咪很温柔,我乖的时候妈妈很温柔。 狮子很凶猛,我不吃
饭的时候妈妈像狮子,我不吃药的时候妈妈向狮子,我不乖的时候妈妈像狮子。
教师:不管妈妈像猫咪还是像狮子都是因为妈妈爱我们。
(二)整体讲述故事
感受母爱的温暖
你们爱妈妈? 妈妈也爱你们,而且妈妈永远都爱你们,什么是永远?
幼儿:永远是今天、明天。 永远是很久很久。 永远是一直在一起不
分开。一起和妈妈说一句什么? 妈妈我永远爱你下午妈妈来接你的时候对妈妈说什么? 妈妈我永远爱你回家见到妈妈和妈妈说什么? 妈妈我永远爱你活动结束。
《我妈妈》活动反思
我于 11 年 12 月 24 日在华阳幼儿园西区以借班上课的形式向老师们展示了中班早期阅读活动《我妈妈》,结合我当天的活动现场和在场老师、专家们的建议,我对本次活动作出以下调整和反思:
一、活动过程分析
活动开始,幼儿能把漂亮的花布和妈妈直接联系起来,顺利进步
下一环节。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每看到一个画面,我先让孩子们
说说,绘本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她做了什么? 接着启发幼儿:你的妈妈和书中的妈妈一样吗? 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妈妈要那样做的呢? 你的妈妈有了不起的地方吗? 以引领幼儿从记忆中搜索生活经验,以唤起他们发现自己妈妈的优点。 绘本中妈妈的特点和几个孩子的正确表述彻底打开了其他孩子的记忆大门,孩子们慢慢地从头脑中
搜索着、努力回忆着,他们自己妈妈的了不起的地方(我妈妈也会唱歌,我妈妈也很漂亮,我妈妈会为我做好吃的等)。 随着《我妈妈》的一页页地翻过,幼儿积极参与回答老师的问题,能主动用语言描述绘本中妈妈的特点和自己妈妈的特点,幼儿逐渐认识到,妈妈对我们很好,是因为妈妈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早阅活动以两次开展是最好的,
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继续讲述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阅读小书等,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活动目标分析
最初活动的目标是
1、仔细观察图片,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范文2
[案例一]有趣的旋转
晨间活动时,吴鑫雷从口袋中拿出一根竹蜻蜓,几个同伴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动器械,争着去玩竹蜻蜓,一个比一个转得快、飞得高……我敏锐地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围绕旋转这一现象生成系列的科学活动:我与孩子一起收集会旋转的玩具,如各种陀螺、呼拉圈、竹蜻蜓、飞镖、溜溜球、装电池的小电风扇、风车等。活动一,让孩子自由地玩,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交流、演示让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活动二,让孩子继续探索,这些玩具借助什么力量而旋转,并给各种玩具分类。活动三,寻找日常生活中借助电的力量旋转的物品,初步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案例二]漂亮的太阳镜
夏天到了,大一班张含小朋友戴着一副造型别致的太阳镜来幼儿园,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赵老师看到孩子对太阳镜如此感兴趣,就生成了一节教育活动“漂亮的太阳镜”:1.介绍太阳镜,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太阳镜的造型、镜片颜色; 2. 说说戴上太阳镜后的感觉,老师带着孩子来到操场上,让孩子探索发现戴太阳镜与不戴太阳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微妙变化;3.与同伴交换眼镜玩,让孩子戴上同伴的眼镜,寻求新的发现。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了两个科学教育活动。案例一“有趣的旋转”,先让孩子探索让物体转起来的多种方法,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并不复杂,为了让幼儿对旋转有更深的认识,教师让孩子再探索玩具借助哪种力量而旋转,孩子们经过探索、讨论、交流、分类,懂得物体借助人力、电力、风力而旋转。对旋转有了初浅的认识还不够,然后继续探索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孩子对旋转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案例二“漂亮的太阳镜”,教师让孩子戴上太阳镜去感知周围事物的微妙变化,结果很快就被孩子发现。赵老师又设计了第三环节,让孩子交换眼镜看看周围的环境,幼儿不需动脑、无需讨论就能轻松找到答案,显然不利于幼儿探究精神的培养。此时孩子对探索过程不再感兴趣,关注的不再是感觉的变化,而是与目标无关的一些活动。
生成活动是一种开放、互动、动态、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成的科学教育活动源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兴趣很浓,学习需要非常强烈的条件下,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才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根据幼儿兴趣点生成的活动内容,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认知需要,可能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
2.生成的科学教育活动必须具备探究价值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可以生成许多教育活动,但是幼儿感兴趣的未必全是有价值并值得进一步生成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既然生成的是科学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探究价值。案例二“漂亮的太阳镜”,让幼儿探索太阳镜的功能,孩子戴上眼镜就有了发现:太阳光没那么刺眼,看到的东西有点颜色的变化。如果幼儿不需动脑思考、比较,就很快得出结论,那就不具备探究的价值,更不利于幼儿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些内容虽然是幼儿感兴趣的,但没有生成科学教育活动的必要。案例一“有趣的旋转”,教师抛给幼儿几个问题:“如何让物体旋转?为什么会旋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旋转的物品?”如何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与幼儿一起准备了许多玩具,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条件,幼儿在教师启发引导、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符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这就具备了探究价值。
3.对生成的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准备
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范文3
【关键词】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学模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我们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所选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征是理论教学要与实践达到充分的结合,使教学与幼儿教师的岗位尽可能的对接,以提高学生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为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我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一、创设幼儿园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校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个性张扬,喜欢专业技能课,如舞蹈、琴法、唱歌、美工制作、舞台表演等,对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认识偏差,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就能当好幼儿老师,从而忽视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为转变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认识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我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幼儿园教育案例,根据案例提出思考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案例,来使学生明白学习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和有趣,同时制作画面优美,佩带动感视频和音乐的课件来吸引学生,感动学生。
案例:关于蛇和青蛙的提问。一名教师提问小朋友:昨晚外面下了一场大雪,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等可爱的小动物都出来在雪地上画了很多幅美丽的图画。那么蛇和小青蛙为什么没有出来画画呢?一名男生回答: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他们的妈妈很有钱给他们买了带毛的衣服,它们不怕冷就出来了;而蛇和小青蛙他们都没有带毛的衣服,太冷就没有出来。老师很生气说:你怎么这么笨,不知道蛇和小青蛙已经冬眠了吗?根据该案例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个老师的教学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 找出该幼儿老师所犯的四个错误,并分析为什么错了?学生热情很高,能找出明显的1-2个错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该幼儿老师没有学好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错误一:不懂得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的(冬天小孩子需要穿厚厚的衣服才能出来,推理认为动物也像人一样冬天需要穿厚衣服才能出来玩);错误二:不懂得暗示的心理学规律,消极的心理暗示(骂孩子笨)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不好心理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带来如何好的结果;错误三:不懂得教育理论,直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骂孩子笨),不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错误四:扼杀孩子的好奇心,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使孩子不能学会探究知识,不能学会在思考中获得问题的答案,经常直接把问题答案告诉孩子的结果会造成儿童大脑懒惰,不愿思考,依赖他人给予答案。
从上述分析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情况(举北京方庄三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只有学好幼教专业理论的幼儿老师才能成为最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引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实例,讲授理论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不喜欢枯燥的理论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结合起来,我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幼儿园教育实例,如在讲授《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节中,我引入鹤立幼儿园超前教育的例子,层层分析是否符合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幼儿园智力教育目标,并引发学生思考当前幼儿家长一味让孩子学习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等。为培养幼儿自信心及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我引入“母亲与家长会”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培养孩子自信心。
案例:母亲与家长会。第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批评了孩子。说孩子有多动症,请妈妈领孩子去看医生。老师说别的孩子能坐住10分钟,而她的儿子最多坐住2分钟。妈妈很伤心,回到家儿子还问妈妈,老师表扬他什么了。妈妈只好说老师表扬了,说你以前最多能坐住1分钟,现在能坐住2分钟了。希望以后更好。孩子很高兴,第二天又去幼儿园了。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妈妈去了。老师把妈妈留下来说,你的儿子是不是应该换所学校读书,妈妈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的儿子考试全班倒数第2,去看看医生吧,做各智力测试看是不是弱智。妈妈伤心极了,幼儿园的标签是多动症,小学的标签是弱智。妈妈回到家没有吃饭,儿子走了过来等着妈妈批评。妈妈却说,孩子,老师没有批评你,只是说你的问题就是太粗心,如果你学习能细心些,至少能超过你的同桌,他是第27名。孩子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吃了两碗饭,第二天很早就上学去了。初中毕业前的家长会,还是妈妈去了。会后老师没有把妈妈留下来,母亲急了去找老师问孩子的情况。老师说你的儿子很不错,有潜力,如果运气好也许能考取重点高中,妈妈终于开心地笑了。儿子来接妈妈,妈妈对儿子说了老师的话,儿子很争气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该案例配合音乐让学生通过读感动得流泪,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最正确和有效的?学生讨论,发言很积极热烈,然后教师让学生模拟表演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教育情境剧。
三、学生模拟幼儿老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适用教育理论
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理论并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教师出题目和标准,要求学生自编幼儿园情景剧在课堂上展示,一个或两个学生演“幼儿”,一个学生演“幼儿老师”,展示该“幼儿老师”的教育策略,然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该“幼儿老师”的“教育”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育原理。
四、分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网上查找资料,形成小组研究短文,开展小组竞赛
鼓励学生经过思考并分组讨论、分组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请教师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小组网上查找资料,形成小组研究短文,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些小组提出的问题及研究的结论更具价值。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幼儿园教育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范文4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能力 五步教学法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职后培养,对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能,乃至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该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且需要在实践中体现理论的特点,加之传统观念对于专业技能(弹、唱、跳)的过于重视等原因,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着力“活化”这门课程的教学,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师生共同探讨,重构了学科知识体系
1.教师梳理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目前,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分领域撰写)。就学科体系而言,是较为完备的。以《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与指导》为例,包括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理论基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目标等十一章。如果逐章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因而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和取舍。首先,突出重点教学部分,根据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重点讲授和实践的内容。其次,设定自学内容。例如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理论基础、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改为课后自学,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内容较简单易理解;二是诸如理论基础等内容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前导课程中已经学习;三是补充课外知识。再次,适当补充。现用教材列举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但未能按年龄阶段有效分队,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在校生理解,因而,我们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师用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作了一定的补充。
2.学生评估学习内容,体现主体性。开学初,教师便将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初稿提供给各班,并告知在第一次课堂面谈,要求以寝室为单位派代表发言。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意见,如删去集体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概念”中的“空间概念”而补充“时间概念”的学时,因为大家对“年”、“时钟”、“一分钟有多长?”等对幼儿来说较抽象概念的教学感到更为棘手。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整理幼儿发展年龄阶段目标和典型性表现
了解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是组织好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学前师范生应具备和不断充实完善的基本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研人员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对幼儿发展的正确理解和把握。鉴于此,我们专门给出6课时研读幼儿发展阶段目标和典型性表现。我们将此部分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各年龄段、各领域的幼儿发展目标和典型性表现。尽管《指南》给出了5大领域11个子领域32条发展目标和若干个典型性表现,但根据当地幼儿园的教育实际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幼儿教师参考书,以《指南》为蓝本,作了一定的补充,使每一个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也算是“本土化”的处理。
能牢记学前儿童的发展目标及典型性表现必将为专业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已经梳理好的幼儿发展阶段特征。也就是说,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三、收集整理,归纳一般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从未有过教学经验的学前师范生而言,基本方法的积累非常重要。然而,时间和空间条件不允许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积累,吸收前人经验,归纳和总结基本方法当是重要途径。目前,五大领域教学是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不论是哪种形式、哪种内容,归结起来都会有一般的教学方法。因而,我们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按教师给定的领域或是领域内的某个子领域收集、整理八至十篇教案,重点对导入环节、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活动延伸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在下一次课堂上,以随机点名的形式抽查完成情况。这样保证了人人都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才也有了更多的知识生成。下表是师生共同总结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基本方法。
表 音乐欣赏各环节基本方法
四、层层递进,模仿中积累教学智慧
基于学生的学情及目前幼儿园教学多以现成教材为参考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学生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拟定为“模仿教学”,在模仿中体会教学的意味,积累教学的智慧。整个模仿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由视频到教案;参与人员,由个体到小组;教学形式,由一课多研到同课异构;教学场所,由学校到幼儿园。
1.教学内容,由模仿教学视频到模仿教案。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进入模仿教学的状态,我们选择从模仿同一教学视频着手,待学生对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有感性的认识和体验之后,再进入模仿同一教案。之所以强调“同一视频、同一教案”,原因在于经过几年积累,我们发现这种“同一性”能有效增强实训效果,只有大家熟悉了,都认真准备了,才会用心看别人试教,才会在研讨环节有更多想法和认识。在2010年修订的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前儿童活动设计》共144课时,分三个学期完成。我们在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前半段,主要是进行教学视频模仿,后半段主要以教案模仿为主。
优质的教学案例好比一架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探索和收获教学活动的乐趣和智慧。教学视频,如中班的歌唱活动《快乐小乐队》、社会活动《找路》,教案科学探索活动《笔宝宝站起来》、综合活动《一分钟有多长》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训学生,由个人参与到三人小组。在共同分析视频、教案,梳理出关键知识点后,紧接着就应实际操练。我们把参加模仿教学的学生由“个体”逐步过渡到“三人小组”。在此过程中,“个体参与”是关键。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个体参与”特指在模仿视频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准备到试教都由个体独自完成。因为模仿现成的教学视频相对简单,引导学生“背”课、“记”课的过程体会原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智慧。
经历七八周的个体视频模仿之后,便开始“三人小组”模仿学习,其主要学习任务是“教案模仿”,共同完成选择、修改教案,撰写说课稿,教学准备,执教,课后反思等工作。相较于“视频模仿”,这项学习任务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另外,此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在交流中成长与进步。
3.教学形式,由一课多研到同课异构。“一课多研”与“同课异构”都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常用形式。“一课多研”,即不论是模仿视频还是模仿教案,我们都坚持每一次课后,先反思,再集体点评(此时,前期人人准备的作用便发挥出来了),提出应修改和完善之处,并要求执教学生在下一次课前提交修改后的教案稿,未执教学生要在原教案稿上用醒目的标记做教研笔记。下一次课前再抽一两名已试教的学生展示,以评价改进意见是否得当。为防止疲劳效应,同一活动一般进行两次课的试教。每次课上记录表现较好的学生留待实习、见习期间再组织学生执教、观摩。
“同课异构”也是幼儿园主要教研活动形式,比“一课多研”高一层次。在课堂中,主要是指对同一份教案,提出不同的改编意见,可以改动部分,也允许全部改编。学生对于“一课多研”之后的教学案例改编较少,而对于新案例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主要集中于改变导入方式、活动延伸等较容易把握的环节。也有个别案例,学生在实际执教之后,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即“改教学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全部改编。
4.教学场所,由学校走向幼儿园。幼儿园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我们利用见习、实习、国培顶岗置换项目等机会,引导学生带着在学校里“磨”好的教学活动到幼儿园“试水”。例如,利用担任2011年顶岗置换进贤县片区指导教师的机会,组织学生将在课内模仿的《快乐小乐队》、《毛毛虫和蝴蝶》、《中国功夫》、分享阅读《我爸爸》在幼儿园中试教,同样采取现场点评、平行班执教,在“一次教学—发现问题—二次执教—发现问题—三次执教”行动研究式的“一课多研”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也逐渐领悟到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向其他领域延伸和拓展的,为其今后的教学和专业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尝试自主设计教案,组织教学
在学生经历前面很长一段时间的模仿和改编、仿编教案之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便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设计教案。即教师给定、学生自选一个题或一个案例,从设计教案说课组织教学反思由学生个人或三人小组完成。这个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创造力及机智的环节。由于教育价值观和对幼儿年龄特征理解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案例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个环节,同样强调案例的共享性。即每次呈现的案例,应是全班同学都做过充分准备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有效自评与他评。
通过以上环环相扣的“五步教学”,基本上实现了学生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不仅基本掌握了幼儿园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而且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教育的智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寄石,虞永平.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师用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社会教育实习;问题
一、前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其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为核心目标,引导幼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完整而幸福的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对社会教育的地位、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教育建议。然而,相比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而言,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依然被认为是最为复杂,最为繁难的。[1]目前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入职后的幼儿园老师,学校二年级的中期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和未来入职提前做好准备。[2]对这一阶段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二、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社会教育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幼儿园社会教育与许多相关学科,相关知识有密切联系,主要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除了掌握适合领域的学科特点和基本知识之外,它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通识性知识。在新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在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方面,同样规定了幼儿教师要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以及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3]可以说,具备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实践中却发现,学生的社会常识性知识比较欠缺。比如一节社会课《各地名胜》上,当问孩子们假期里父母带自己去了哪些风景名胜区的时候,有孩子回答说去了自己家附近的小公园,也有的孩子回答游乐场等等,这是因为孩子不清楚风景名胜的概念,需要实习生进行很好的语言转换才可以。
(二)社会领域与相关课程领域相混淆
幼儿园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然而社会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被提出,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学生对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这些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导致实践中社会领域很容易与其他领域相混淆。从实习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普遍认为社会教育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课,稍不注意就会上成其他领域的课,造成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偏离。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将社会教育活动简单地理解为讲故事给孩子听。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然后总结一下其中的道理。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社会领域的认识不清晰。
(三)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幼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研究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和多元文化[4]。然而由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的薄弱,导致学生对社会教育内容的认识很不完整。如有学生在实习笔记中写道“平时很少看指导老师给他们上社会课,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社会教育应该就是对他们一日常规的指导吧”;也有学生在实习日记中写道,社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性格等等;对师幼互动以及同伴互动的意义缺少认识;对多元文化也仅仅理解为认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等。这些都是对社会教育内容的片面认识。
(四)随机教育意识欠缺,家园沟通能力需要提升
研读学生的实习笔记和反思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已能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只是纯粹出于偶然。对随机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使用比较随意。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已经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家园沟通的技能技巧却显得非常欠缺。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效果。如何与家长沟通是一门学问,这是我们学生所欠缺的东西。
(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欠缺,社会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社会教育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方法和以直接直觉为主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社会教育活动上所用的方法基本是以讲解法、谈话法为主。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行为练习等方法学生极少使用。由于学生缺乏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育方法以及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知不到位,社会课很容易就变成了讲某个道理的讲故事活动。学生在社会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社会活动的枯燥无味,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六)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具有初步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幼儿园社会技能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实施中,缺少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分清楚重难点,盲目以为社会认知才是活动的重点,而没有意识到良好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幼儿情感的激发;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面对孩子的反应,老师缺少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对高校社会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知识
1.透彻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归宿。[4]只有明确。而适宜的目标,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实践中学生对不同领域之间相互混淆、将认知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而忽视社会情感的激发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养成,这些正是源于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应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社会领域教育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在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目标进行重点解读;通过列举实例、课堂练习的方式把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相区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之间的关系;另外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从而制定的适宜的目标。
2.立足于幼儿生活选择社会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也是为了儿童生活的教育。“社会课要想把他上好,就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在熟悉的程度上理解,进而产生社会情感。”这是其中一位实习生的实习反思。大量的社会教育活动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社会教育的内容真正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动的进行才会更加顺利。当然,社会教育不是单纯对适应孩子的生活,而是对孩子生活的引领。这也需要老师能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补充和修正。
3.提高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一个社会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质量的高低,因此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学活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学习优质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进行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练习,尤其是社会教育活动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同课异构,模拟上课。活动要特别注意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特殊方法如行为练习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重点引导学生学生对活动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也可以通过优质课观摩等方式,学生从中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地活动组织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实践课程,掌握和提升社会教育活动技能。
(二)丰富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在社会常识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关于人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基本常识以及具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所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自信、乐观、坚韧的性格和个性,另外,学生自身要不断提高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具有开阔的眼界和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通过家园合作、随机教育、领域渗透等多种途径来提高社会教育的效果。作为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上选修课、听讲座;博览群书,加强经典阅读;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和途径来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
(三)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社会性发展水平
社会教育是一门身教重于言传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用真善美来影响和熏陶幼儿。作为高校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寻求自身和学生社会性水平的共同发展。
(四)引进一线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
邀请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来高校授课,或者采用开设讲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就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育教学方法等问题,通过呈现幼儿园真实的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教学观摩,案例评析等方式进行讨论思考,从而掌握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的技能技巧。另外,高校的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机会,到幼儿园进行听评课的指导,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就社会活动展开交流;积极参加幼儿园公开课、研讨会、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比赛等,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活动实践,和幼儿园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晶波.不知不觉的偏离,关于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困境的解析[J].幼儿教育,2013,(10).
[2]秦东方,王方,杨永刚,钱结海.创新教师教育专业“一见二实三顶岗”见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J].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范文6
1、利用幼儿园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幼儿园的设施、墙面设计、班级文化、幼儿园教育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大体的了解。通过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介绍、学生自己的观察和与幼儿教师、幼儿的交流,学生就会对幼儿园活动的流程、教师的工作情况有了初步的、整体上的认识。当在课堂中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幼儿园活动概述时,学生就会联系已有的经验,自主进行学习,再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理解得就会既快又深,而且学习的热情也会很高。
2、利用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备的业务能力。学生在学校期间,她们的身份只是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的解惑者、引导者、授业者。两者的分工不同,自然在思想、责任、体验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因此,抽出时间让学生转换角色,去幼儿园真正地承担教师的职责,进行实际授课活动。通过给幼儿上课,检验本组的研究成果,学生会真实地体验到老师的艰辛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是作为学生无法体验到的。如,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分组合作,共同研究出方案,再由每组的一名代表在学校课堂中进行试讲。根据试讲的情况和师生互评的情况,各组自行讨论进行完善。之后,申请学校统一安排学生集体去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归纳本组所设计成果的得与失,最后选择出最恰当的方案。通过角色的转换,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灵活运用能力,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将来从事的幼教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新型的人才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坚持科学的儿童观,坚持现代教育的发展观。要做到这些,首先得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其创新意识。如,在学习“第四章教师教育基本技能”时,选择幼儿园中同龄的平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并记录下课堂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体验不同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并立志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3、利用开展活动全面发展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能够让孩子们得到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幼儿教师得到全面的发展。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学科特点,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赛来全面发展学生。如,根据“第二章第五节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内容,可以组织“幼儿园墙面设计”活动大赛;根据说课部分的知识要求,可以组织“幼教实践说课比赛”;根据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教案设计要求,可以组织“幼教实践教学案例比赛”、“幼儿园课堂教学比赛”,等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自由组建参赛团队。为了获得好的比赛结果,学生必然会想办法搜集大量的有关活动比赛的材料,教师可点拨学生,给予适当地指导。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