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文1

关键词:行动导向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

在当前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某种角度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属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比较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将涉及学前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广泛应用于幼儿实践教育中的实用性学科,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现状,为日后提升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具体的行动导向理念步骤展开分析,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

一、以行动导向理念的内涵

以行动导向理念是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逐渐实施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行动导向理念主要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师生共同确定并认可的行动产品的基础上,共同引导教学活动组织,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主动自主地学习,通过独立思考问题和教师的引导,达到脑力与体力共同发挥作用的行为。从某种角度而言,行动导向理念的实质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境,并使学生能够在活动、自我创新和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学习。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理念的作用

行动导向理念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一般而言,行动导向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注重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到教学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后,教师应致力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实现对学习内容和相关信息的独立获取,并通过问题的分析独立完成对学习内容的计划性评估,并在其自身的动手实践努力中,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相关知识和学习经验。由此可见,行动导向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理念的具体步骤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行动导向理念的深入分析,明确该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的步骤可以分为四点。首先表现在为幼儿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前教育学生应根据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引出教育活动的主题。例如,在幼儿园“看图讲述”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态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图片讲述的欲望。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的形式思考幼儿园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的方法,以此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题。

(二)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理念的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活动,该步骤的目的主要是依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前教育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具有其独特理念的知识框架,从而为日后开展有效的幼儿园教育设计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前教育学生通过对“看图讲述”含义的分析,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理念和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相关幼儿园的学习联系,通过对幼儿园的教学案例分析,掌握更多关于幼儿园教学设计的相关技能。

(三)运用综合信息实施教学项目

行动导向理念的第三个步骤是运用综合信息实施教学项目,该环节是教师在传授学生相关幼儿园教学内容实施时,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参考资料,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是其能够在独立思考中主动获取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知识信息,并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展开深入性的设计。此步骤主要以学前教育学生的操作为主,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予其一定的引导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的相关知识理论。

(四)展开教学成果评价

行动导向理念的第四个步骤是展开教学成果评价,在实施教学后,教师应以小组的形式,由各小组排除代表对其所展开的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进行评价,包括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目的、内容以及优势等,评价语言要求短小精炼,对主题的表达要明确。代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其他学生应认真聆听并做好记录。此外,教师也要采取小组互评的形式,形成一种共同研究探讨的氛围,使学生之间的意见能够得到交流,并使学生的思想在自身评价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进程中,将行动导向理念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在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有具体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并始终将教学任务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此种教学导向行为,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分析教学活动任务,同时也能够充分提升W生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本文在展开对行动导向理念的研究时,主要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活动、用综合信息实施教学项目、展开教学成果评价等,对实施步骤加以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能够为日后提升学前教育学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越,余梦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108-110,124.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文2

关键词 园本教研 参与式园本教研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40

2006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函》,计划拟用五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在全国建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幼儿园,探索出保证“园本教研”有效地、持续地开展下去的长效机制。园本教研由此成为了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和质量保证。

基于笔者实习的工作经历,在长沙市示范性幼儿园实习期间曾参加过多次幼儿园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园本教研在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幼儿园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其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园本教研的实施在对幼儿园本身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幼儿的发展及其对其他兄弟幼儿园的辐射带动相互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参与式园本教研运行机制

1.1 参与式园本教研活动的要素

参与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形式、教研内容、教研方案、教研主持人、教研时间、活动现场、外部环境等。

在参与式园本教研基本要素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基本要素中的核心,三者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1.2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各个要素各司其职,其运行过程如图所示(见图1):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是组成参与式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学期初召开园务工作会议,明确幼儿园工作重点,将幼儿园工作下达至幼儿园各个部门。幼儿园教研室根据学期工作任务确定教研方向和主题,下达至教研组。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研计划和主题,并有计划分步骤地依据计划和主题展开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调整计划,改进教研,完善工作。其运行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2.1 上传下达,确定教研方向和主题

幼儿园教研室是整个参与式园本教研的中心也是教研的行政中心,决定这幼儿园有关参与式园本教研的相关事项都需通过教研室的审核。学期的教研的方向或主题来源主要有三种:来自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来自幼儿园研究课题即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来自专业研究人员或教育大背景文件的学习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案例一:园务工作会议确定教研工作,教研组各司其职

岳麓区E幼儿园在学期初召开园务工作,之后分部门安排学期工作。教研室教研组展开会议,确定本学期教研内容,教研主题,下达至各教研小组。

E幼儿园下设小班、中班、大班教研组、自主性绘画教研组(该幼儿园课题教研组)、分享阅读教研组、区域游戏教研组等。每个教研组设一名组长,负责该教研组的教研工作。但其可归为三类分别是:年级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教学活动教研组,三者的涵盖了该幼儿园教学体系几乎所有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目的性,作用也各不相同。

年级组:全园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三个或者四个年级组,解决不同年级组教师在教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完成幼儿园教学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固定的骨干教师担任,负责将课题研究结果运用幼儿园教学实际中去但是全园教师都可以参与到课题教研中去。

活动教研组:负责幼儿园教学活动教研,探讨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活动过环节、活动评价、活动组织的原则等。重在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发展。

1.2.2 教研组各司其职,制定教研计划和主题

在幼儿园教研室制定的教研的大方向下,教研组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应调整之后确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将计划上传至教研室审核。审核通过后并将计划层层分解阶段,通过准备教研活动逐步实施。

1.2.3 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根据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和任务准备教研活动,教研组根据教师的时间利用空闲时间自行组织,邀请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案例二:从培训到学习,理论到实践,分步骤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岳麓区E幼儿园在大背景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完成了指南从培训到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的过程。该幼儿园做了以下工作:首先,重视对《指南》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具体的计划可分为三个步骤:领悟《指南》基本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循序渐进分领域学习《指南》的基本内容;理论与实践并行,一边学习一边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其次,实施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将《指南》中的内容与计划中原有的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指南》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将其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突出重点,更新知识观念。再次,运用实践,反思总结。将《指南》中的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生活和活动中,实事求是地采纳其中的教育建议。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思总结,教师间相互交流,提升效果。最后,结合本园特色,实践深化。将《指南》本园的特色:自主性绘画和分享阅读相结合,运用其理论知识丰富特色课程,深化实践,与时俱进。

1.2.4 反思总结,改进教研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总结与反思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各年级教研组在教研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研计划,调研主题,保证参与式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同时反思本次活动,为下次活动进行物质上和经验上的准备。其二是在幼儿园综合各教研组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以改进工作适当调整教研主题和工作计划。两者同步进行,与实施进程密切相关,构成计划―组织―实施―总结―改进计划的循环过程。

案例三:一次教研活动的双重反思。

岳麓区E幼儿园在自主性绘画教研活动的总结与反思环节中,首先是参与教研的教师针对绘画活动组织开展的基本环节和原则等进行反思,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共同提升。

其次,在专家引领环节,该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进行专业引领时,从该课题的产生到实施,到如今在幼儿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希望老师们能够多阅读相关资料,多思考,多实践,从而能在幼儿身上看到实际的效果。同时结合当前《指南》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建议,让教师们受益匪浅。

最后,在教研活动接近尾声时,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即主持人就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从组织的角度她认为自己前期准备不够充分,致使教研不够深入;从教研组的角度就下次教研活动开展的相关事项和须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要求小组成员组织自主性绘画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66.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G].2001.

[3] 张琼.从传统教研到园本教研[J].教育导刊,2011(10).

[4] 程方生.幼儿园园本教研实践框架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4):75-77.

[5] 陈瑞华.运用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促进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J].2006(12):82.

[6] 束从敏,李芳,杨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园本教研模式研究[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9):41.

[7] 张小华.把握教研科研的“和”与“合”――教科研室整合性调节机制运行的设计.何幼华等.幼儿园管理创意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8] 教师研究工作坊: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9(2):65.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文3

【关键词】FIAS;专家型幼儿教师;教学特征;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45-05

【作者简介】华洁琼(1990-),女,河南安阳人,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阳亚平(1989-),男,湖南衡阳人,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幼儿园教学缺乏优秀教学案例与成功教学范式的现状下,对专家型幼儿教师的教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照,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效能感,缓解他们的职业压力。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一种通过观察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探究课堂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的分析技术。本文将其引入到幼儿园教学研究中,对专家型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描述性观察、专家访谈,提炼出专家型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

一、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一)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1]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 Flanders)也认为评价一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课堂内的师生语言行为进行互动分析。[2]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语言行为,也就掌握了教学活动的实质。基于这种新的理念,弗兰德斯(Ned. Flanders)在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FIAS,用于记录和分析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过程及影响。在数十年的应用中,FIAS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分析异乎寻常的技术。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 FIAS编码系统,观察、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互动数据分析矩阵。

1. FIAS编码系统

FIAS将课堂中的师生言语互动情况大致分为教师言语(编码1-7)、学生言语(编码8-9)和沉默(编码10)三大类共10种情况,用编码1-10表示,如表1所示(见下页)。从表中可以看出FIAS编码系统对三大类言语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具体描述。

2. 观察、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FIAS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方法,观察者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每隔3秒钟依照“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分类记录下最能描述师生言语行为种类的相应编码。正常情况下,一堂课大约可以记录800个~1000个编码,但幼儿教育活动一般时长30分钟左右。因此,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引入到幼儿园教学研究中,一次活动大约可记录500个~700个编码,用来表达课堂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教学事件。我们通过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揭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语言互动、教学结构、教学氛围、教学倾向和风格等特征。

3. 言语互动数据分析矩阵

FIAS对记录编码的分析是通过分析矩阵来实现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将记录编码配对成二维数组,其行列的意义由编码系统的规定编码所代表,然后对相同的编码进行频次统计,将其出现的频次填写在矩阵表格的相应位置。例如:课堂导入段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编码为0-2-2-3-4-5-5-5-5-2-2-9-2……就可以用(0,2)、(2,2)、(2,3)、(3,4)、(4,5)、(5,5)、(5,5)、(5,5)、(5,2)、(2,2)、(2,9)、(9,2)等二维数组进行频次统计,填写在对应的矩阵表格中,如(2,9)数组出现了25次,就在横坐标找到2,纵坐标也找到9,在横2纵9的交叉单元格中填写25,以此形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

(二)FIAS编码系统改进

FIAS以一种强烈的结构化、定量化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进行“中立”和“客观”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提高对于幼儿教师教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该系统只能够大体反映课堂中师生言语行为,一些非语言方面信息容易被遗漏。特别是其中将沉默或混乱的活动描述为“无效语言”过于笼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具(包含多媒体、模型、实物等)的使用较为频繁,师幼与教具之间的有效交互相对较为频繁。鉴于此,我们对FIAS的分类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能够反映幼儿行为的内容,以及能够反映教具(多媒体、模型、实物等)与师幼互动的内容(如表2所示),以使分类类别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冬兰教授结合自身实践,认为FIAS作为一种量化的分析模式,较难客观地表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生动、艺术的一面,进一步强调将深描、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与FIAS相结合。因此,本文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利用教学活动观察量表描述性地记录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互动情况,然后应用FIAS对教学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再结合对专家教师的访谈,在情景化的教学现场与科学的量化分析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以期充分反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全貌。

二、专家型幼儿教师课堂实例分析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福州市某学科带头人T老师的大班科学活动“蛋壳的秘密”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T老师的教学进行分析。按照FIAS对该教学实录进行编码,形成互动分析矩阵,详见表3(见下页)。

(一)教学互动行为分析

根据改进后的FIAS编码系统,我们将幼儿园教学活动互动行为大致分为:教师言语、幼儿言语、沉寂及教具四类。通过对“蛋壳的秘密”教学活动实录互动分析矩阵的分析,得到T老师观摩活动互动情况的比率如表4所示。

从互动情况比率统计表可以看出,教师语言、幼儿言语所占比率分别为58.6%和25.61%,说明教师言语活动的数量高于幼儿。但通过对教师言语行为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有近一半的言语是用于提问、表扬和鼓励幼儿或接受幼儿观点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提问的比率达到3.69%,这说明教师在活动中重视幼儿的发言,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参与度较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T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T老师的言语比较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言语多以激励、富有情感性的语言为主。在教具使用比率中,幼儿使用教具比率为89.90%,这说明T老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使用实验教具,让幼儿在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索,充分重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动态特性曲线分析

为了更加系统、直观、细微地描述教师言语、幼儿言语、沉寂、教具等四个主要变量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我们以分钟为单位,对FIAS数据进行统计,描绘出该活动的动态特性曲线图,如图1所示(见下页)。

从整体上看,教师言语、幼儿言语、沉寂、教具这四条曲线此起彼伏呈交错状,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问、鼓励探究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教具的使用比率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有两次探究过程,分别集中在7分钟~14分钟、29分钟~36分钟时段,第一次探究“鸡姐姐、鸡妹妹,谁更容易啄破蛋壳”,第二次探究“为什么她更容易啄破蛋壳”,这与我们的观察记录完全一致。在这两次探究过程中,虽然沉寂比率较高,但通过对沉寂比率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出现了3次包含编码为14(思考)的数组,这说明此次活动是以“幼儿探究、思考、质疑,教师适时引导”这样的互动关系构成的。

(三)情感氛围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E.L)曾说过:“强调学生在学校中情绪的、富有表现力的和情感的体验是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3]活动中的情感氛围与幼儿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表3矩阵中1-3行与1-3列的区域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8-9行和7-8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的次数密集,表明教师和幼儿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避免的。从表3可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频次为37,占总次数约为4.71%,落在缺陷格的记录频次为2,占总次数约为0.25%。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比率远大于在缺陷格中的比率,说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幼情感交流的氛围是比较融洽的,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倾向或风格分析

T老师在活动中言语行为对幼儿的间接影响(表3中1-5列的频次之和)与直接影响(表3中6-8列的频次之和)分别占总次数的30.83%和27.64%,说明T老师更倾向于对教学活动和幼儿做间接的控制。邓金(M.J.Dunkin)和比德(B.J.Biddle)认为,“间接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较多的发言,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学生的主动与创见,减少学生的焦虑,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4]同时,在实际观察中我们还发现,T老师注重对幼儿的积极支持,如鼓励、表扬、采纳幼儿的主张等。

(五)教师提问策略分析

根据表3可以看出,在该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频次为159,占总次数的20.25%,其中提出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比例不相上下,开放性问题略多于封闭性问题。这说明教师既注重利用开放性问题开拓幼儿思维能力,又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的特点,会采用封闭性问题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知识。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言语互动一般分为问与答模式和创造性询答模式 [5],问与答模式显示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可以反映训练型提问的程度,创造性询答模式显示教师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提出开放性问题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的情况,可反映创新型提问的程度[6]。在本次活动中,问与答模式序对出现59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提问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如(5,5)序对、(9,9)序对,(9,5)序对分别出现了24、16、13次。而创造性询答模式出现了143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连续提问、幼儿回答问题、自由表达及教师接受幼儿观点,如(10,10)序对、(4,4)序对、(5,10)序对、(3,10)序对分别出现了50、46、14、10次。由此可见,在本次活动中,师幼之间的对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问与答模式,逐渐走向了创造性询答模式。

三、专家型幼儿教师教学特征

在对T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我们发现,T老师的教学存在许多共性的特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为此我们尝试梳理出专家型幼儿教师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中,T老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幼儿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体验学习活动。拉夫尔・泰勒曾经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T老师通过适时提问、营造学习氛围、激励幼儿参与等策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活动中情感气氛融洽,教师善于倾听,注重师幼互动

“幼儿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幼儿的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7]T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常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为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T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与幼儿进行互动,不时地蹲下来倾听幼儿们的声音,这使得教学氛围较为融洽,幼儿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教学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逻辑性

语言对教学的情感氛围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学校教育,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形象、有趣味性的语言。T老师的教学语言充满感情,语调温和、幽默,经常使用比喻、拟人的语句渲染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幼儿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T老师非常重视自己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防错误信息干扰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激发幼儿自我效能感

T老师对幼儿的肯定性评价(鼓励、表扬、提问、接受幼儿主张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在活动中,幼儿会经常举手向T老师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对于幼儿的回答,T老师也没有笼统地以“对与错”“好与坏”这样简单的评价进行回应,而是说出了具体的理由或依据。

(五)提问巧妙灵活,富有创新性

T老师提问巧妙灵活,深知创造性询答模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质疑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使得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的问与答模式,走向了创造性询答模式。教师不仅能够灵活应对幼儿的提问,还善于发现和找准幼儿思维的发散点,促进幼儿积极投入创新思维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王鉴. 课堂研究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Deci.E.L.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NewJersey:Erbaum, 1992:43-70.

[4] Sprint hall N A, Sprint hall RC Educational Psychology[M]. McGraw-Hill, Inc, 1990:83.

[5] 林礼洪.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验证性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0,(8):83-93.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文4

 

近年来我国中等教育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规模中占据半壁江山,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作为中职的一个热门专业,与千家万户有着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可是,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一学科并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各中职学校皆以艺术型幼儿教育专业为重点,所开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课时非常少。加之各中职学校的门槛低,大部分学生起点低,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性太强,学不到东西。这种认识和学习的状态,使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教学现状,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当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它决定着课程教学发展的方向。据随机访谈所知,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门什么学科、具有什么功能、解决什么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下面是我与同行和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内容:

 

我:你觉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的实际作用如何?

 

教师A:理论抽象,很难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教师B:与实际幼儿园活动组织相脱离。

 

教师C:理论多,实践少。

 

我:你觉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应该教会学生什么?

 

同行A:写教案。

 

同行B: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认为,幼儿园的老师们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同于幼儿园的教材参考书,期望获得实际的知识和内容,并运用于幼儿园实践,这显然错误地理解了本学科的性质、任务;老师同行们则对本学科期望过低,只希望学到书本知识,无异于纸上谈兵,这也背离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大纲要求。

 

(二)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关注教育基本理论是否讲得深、讲得透,很少注意联系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通常关注自己讲授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在全国实行素质教育改革很久后,这门课的教学依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学生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听课心不在焉,教师在曲高和寡的不良氛围中,也渐渐失去教学激情,从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教育见习、实习实效性差

 

幼儿教育的见习、实习环节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幼儿教育的见习、实习环节相辅相成。然而纵观大部分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却发现普遍存在见习、实习要求不明确,见习、实习目标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表现为:第一,针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见习、实习,教师将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训练分开,学生往往不能学以致用。第二,教育见习、实习效率低。以见习为例,学前教育学生每次前往幼儿园,事实上只能看到经过“彩排”后的观摩课,而且见习后又很少主动去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上”“这次见习对我有什么启示”“要是我来上这堂课,我该怎么做”等深层次的问题。

 

(四)生源素质降低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逻辑性较强,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的宏观思维成分较多,因而对学生的理解力、归纳力和抽象能力的要求较高。而自“扩招”以来,入学门槛一降再降,现在的学生几乎来自初中没能力上高中的学生,致使生源质量一路走低,教学质量越来越低。

 

(五)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消极

 

学科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稳定的认识和行为倾向。良好的学科态度对一个人某一学科的学习行为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我在教学中明显地感到本专业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持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读幼师专业的每个学生都认为,只要长得漂亮,能唱歌、跳舞就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而用人单位录用时首先看的也是学生的唱歌、绘画、朗读,对教育教学素质方面的考核较少,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是幼儿园更喜欢艺术型教师。所以,学生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程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能考及格就行了”。

 

二、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位置及更新学科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学前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具体,未来的学前教育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心理学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具体要求是“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市场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其中,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人才整体能力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培养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介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之间的中介课程,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的课程,是兼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是一门融合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注重学生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它与学生的技能训练、见习观察、实习实践等共同构成实践课程体系,在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根据这些要求,充分考虑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岗位特点,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学科目标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与各种幼儿园教学模式相对应的教育活动设计要领和技巧,为其今后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工作实际的需要,独立设计相应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一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前沿作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加模拟课室,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时;三是单独开设实践课,如: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课等,单独考核其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自成体系,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环节。

 

(三)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体系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这些时间用来做什么呢?我的做法是建议学生多读一些中外的优秀教育案例和百科全书,并给学生开出适合的图书条目,在班上设立自己的小图书馆,收集适合的图书,举办图书学习日,促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刻录了《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物世界》等栏目的光碟,学生观看光碟后,明白了很多道理,感叹知识的浩瀚无边,同时心里也在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设计自己的美好未来职业生活。

 

(四)改革考试方式

 

1.“化整为零”降低常规考试所占比重。常规考试要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将考试与学生平时的作业、课堂提问、讨论等常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然后逐项累计成绩。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还要参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态度。考试也不仅仅是试卷的形式,还要有五分钟的微型课,充分考查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2.增加适合专业的考试内容。利用我市统一的幼儿园教材,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成绩加入考查分,例如,用简单的语言说说雨的形成;用夸张的语言讲述故事《七色花》;为《头发肩膀膝盖脚》创编幼儿版动作等。

 

(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就完全适合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如,根据不同领域的目标与内容精选一些名师名园的优秀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2.观摩优质课。一方面,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幼儿园,让学生直接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在课后进行实地的评课。另一方面,把一线富有幼儿教育教学经验的园长、教师“请进来”传经送宝或开展座谈,开阔学生的视野。

 

3.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可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设计的主题或范围一般由教师有选择性地规范,我们则从我市统一的幼儿园教材中选择。(2)说课。说课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就业面试的重要形式之一。说课是指执教者面对同行或专家,简要介绍教学设计、说明设计的依据、阐释教学的创意、描绘教学的蓝图。通俗地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3)模拟教学。在教学中,结合活动设计课程,创设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以班或小组为单位,由某一设计者扮演教师,其他人扮演幼儿,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利用微格教室的设备将活动过程全程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新生事物,它既是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新需求的产物,也是幼儿教育类型学校自身发展推动下的结果,加强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促进中职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文5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幼儿阶段非常的关键,更是整个生命成长的开始阶段,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幼儿阶段也是幼儿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发展迅速的阶段。为了能够让学前教育的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关的工作者一直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学前教育的开展,不仅仅能够让幼儿对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能够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教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行为素养的主要方式,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一、目前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学前教育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效果也是在教育部门以及各个教育工作者的一起努力下的成效,可以说,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就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展开了一些可实现的活动,但是通过一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我们在学前教育这时期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还严重阻碍了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如下。

(一)大多数人不太重视这个事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其重要性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然而,在过去的教学当中,由于教育观念过于落后,无疑给学前教育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只将眼光放在了幼儿對知识的学习方面,大多都认为知识是幼儿学习,关注,掌握的重点。就是因为家长和部分老师的这些想法,从而没有对培养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给与必要的关注,所以导致幼儿制定好的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和一些措施方案毫无用武之地。

(二)教育形式简单,落后

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用的教育形式过于陈旧,而且比较简单,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时代的发展,教育也迎来了改革的时代,其教育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教育所遇到的矛盾就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而传统的那些填鸭式,纯理论的教育方式,不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不能再为幼儿们所认同,早就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教育。其实经历工作之后就会发现,如果仅凭课堂上老师讲授关于的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案例,或是一些行为准则等教学问题,这可能不光不能解决现在幼儿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现实问题;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幼儿的厌恶,从而引发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这最终是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有效措施

(一)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

《幼儿学前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让幼儿通过语言的学习,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对文明礼貌用语进行有效的掌握,并且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沟通交流养成耐心倾听的好习惯,并且促使其信息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前教育课程的开展,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让其情绪保持稳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巧及安全健康常识,并且能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都是社会健康发展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就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其是非观得到正确树立,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以”卫生、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幼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餐习惯以及餐后洗手的好习惯。

结束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范文6

1.数字化教学方式带给我们哪些转变?2.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情况?(见图4)3.数字化教学方式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见图5)4.使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出发点是什么?(见图6)5.数字化聚合教学方式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见图7)教师认识层面分析:调查显示,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59%的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学的新变化是“教”与“学”关系的新变化,59%的老师认为是有助于加强幼儿园学习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其中认为这种新变化是知识的快速更新占56%。89%的老师认为教学的“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化转换的教学信息进行教学;86%的老师认为教学最大转变为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幼儿为中心”的转变,67%的教师认为是“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的转变,只有5%的教师不太了解。70%的老师认为数字化教学对幼儿是非常有益的,数字化教学会影响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其中学习兴趣占89%,学习态度占43%,发展水平占59%,其他占16%。97%的老师认为数字化教学方式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78%的老师认为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43%的老师认为是拓展教材,设计好教学活动,实施好教学方案;只有13%的老师认为是为了在幼儿园比赛中获奖。教师实践层面分析:59%的老师将网络、视频等多媒体融入教学活动,感觉非常有趣;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大多数活动上都会使用利用图形图像、动画等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81%的老师认为大多数教学形式实践太少,动手能力差;97%的老师希望多运用多媒体,加入视频、音频、图片案例、网络等元素,丰富知识面;37%的老师认为在使用数字化技术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可参考;57%的老师认为当前要提高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最迫切需要的是对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68%的老师强烈希望活动室是一个集互联网、图书阅览、师幼活动的多功能教室,师幼可以随时实验,也可以随时上网、也可以随时阅览图书。

二、理性思考

(一)立足教学实际是前提

数字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普及,权衡其利与弊关系,需要从儿童发展角度出发,是否切实为教育服务,是否指向人的发展,如果使用数字化手段泛滥,会使幼儿丧失许多充分感知,体验过程的机会,包括一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宝贵机会。教师对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运用信息技术,要以活动设计为依据,依据它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需要而定。信息技术手段的演示虽然形象易懂,但是幼儿通过操作实践得来的经验要比仅仅通过屏幕看到的结果印象深刻的多。因此需把握好尺度,依据幼儿园领域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使用数字化手段。

(二)立足幼儿发展是根本

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它可以将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抽象的现象和事物,清晰、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强化了多感官的积极参与,缩短了认识事物的时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关注幼儿的活动状态。教师要及时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合适的脚手架(如: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让他们顺利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忽视对幼儿的分析,脱离了具体教育对象的活动需求而运用的数字化资源(如:PPT课件),制作的再精美,采用的技术再高超,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立足教师成长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