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1

一、学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发挥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毋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可厚非的。学校应制定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案,把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与教师的考核、奖惩挂钩,以调动教师对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指导好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两 个制度”。

1.建立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应做到“一忌”,坚持“二原则”“三家访”:“一忌”是忌向学生家长告状,以致使学生受家长训斥打骂,产生逆反心理和错误行为。坚持“二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坚持一视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则。“三家访”包括了解性家访――在接新班时,为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家访;探望性家访――当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或因病在家休养时及时登门看望,以沟通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预防性家访――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偏异的苗头或有越轨的动机时,及时家访,和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委婉说明,晓以利害,取得教育上的一致,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学生家长座谈会制度

学生家长座谈会,能增进家长和学校的感情,能使家长加深对孩子在校的了解,能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每一个班每一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会应做到“三忌”“四结合”。“三忌”:一忌指名道姓批评某学生,伤害家长自尊心;二忌批评学生家长,把家长座谈会变成“家长批判会”;三忌教师“一言堂”,不给学生家长发言的机会。“四结合”:汇报工作与表扬学生成绩和发现学生闪光点相结合,教师发言与家长发言相结合,典型学生专题发言与典型家长专题发言相结合,提建议与提要求相结合。

二、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原则、科学育人方法传授给家长,使他们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使学生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人的方法。

1.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应与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同向、同步与整体优化。二是表率性原则。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正直诚实,既庄重稳健又和蔼可亲,做到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做表率。三是诱导性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启发疏导工作。四是养成性原则――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对孩子的行为提出适当的要求,通过长期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使家长懂得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情感变化都对孩子产生相当大的感染力,其家庭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直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长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修养,在家庭中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使家长处理好“爱”和“溺爱”的关系

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能盲目地爱,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纵容、迁就、偏袒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危害,给社会带来不安,甚至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孩子要理智地爱,做到感情与科学育人的统一。

4.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要遵循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各自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教育要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因势利导,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要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指导好孩子择朋交友,千万不能让孩子“跟着巫婆跳假神”;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孩子前进的起点。

5.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中应着重注意四点

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青春期;青春期教育;家校结合;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070-02

青春期是少年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相关社会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甚至更早(这与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缺乏健康指导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在六年级学生中,女孩子基本上都踏入了青春期,男孩子也有一半左右踏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发育,且日渐成熟。这一阶段也被称为人生的“多事之秋”:孩子们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会出现诸多情况,其中“性发育”就是极其显著、敏感而又不可忽视、不容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一重大问题,一些孩子出现了茫然甚至焦虑、恐惧的症状,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影响其健康成长。

我校(此处指湖北省潜江市周矶逸夫小学,下文同)是一所农村小学,6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无暇照顾、抚养他们,导致其有了问题无处诉说,以至于出现早恋、辍学等现象,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针对青春期教育严重缺失的实际状况,2011年7月,我校建立了青春期服务站,由两名中年教师(其中一位是副校长)和两名青年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向学生传授青春期知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1. 办校报,讲授青春期知识

学校服务站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办报,利用报纸宣传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提倡家长腾出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动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并细心呵护其健康成长。每年从3月上旬开始,六年级学生就会陆续领到4期八开小报《美丽青春》:第一期的主题是“关心孩子的发育”,向家长及孩子提供青春期发育的参考指标(身高、体重、性征等)、营养指标、科学作息习惯等,以及女孩子经期卫生指导;第二期的主题是“做孩子的贴心人”,向家长说明孩子会出现的种种心理特征,指导家长细心洞察孩子的内心状态和情绪变化,并与家长探讨应对策略;第三期的主题是“保护孩子的性安全”,向家长提示管理孩子的具体方法。比如,不许孩子随便在家以外的地方留宿,要求孩子的穿戴不能成人化,等等;第四期的主题是“让青春更美丽”,提示家长正确对待孩子与异往的情况,尊重孩子的隐私,提醒家长积极而谨慎地对待孩子青春期的异常行为,并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偶像、崇尚真善美,培养一两项健康爱好等。

2. 建立家校平台,促进家校交流

2016年,我校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教师能够及时解答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远在异地的家长,服务站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与家长交流,同时提醒家长无论多苦、多累都要与孩子经常通话联系。

3. 利用多媒体(班班通)普及青春期知识

学校在向家长宣传青春期教育重要性的同时,还充分发掘相关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青春期教育。比如,组织男女学生分性别观看视频,了解生命是怎样产生的,知道男女间性接触就可能怀孕,所以要坚决保护自己的性安全;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知道怎样从容应对。通过对照学习,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状况是否优良,性征发育是否正常,饮食卫生、营养均衡是否达标,有无睡眠不足等情况,从而逐步学会科学地对待学习、娱乐和生活。

4. 请辅导员进班为学生作青春期知识讲座

随着性别意识的不断增强,性发育日趋成熟,孩子们自然会产生诸多生理变化和心理问题。在辅导老师的疏导下,让每个孩子都能懂得责任与成长相伴。这里所说的责任,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爱护自己。具体表现为:①珍爱自己的身体。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让别人触碰重要部位,包括脸蛋、嘴唇、胸部、大腿以及臀部等。②女孩子衣着应大方得体,不能浓妆艳抹,若夜晚出行必须有家长陪护。③少男少女都不能吸烟、酗酒,更不能进入少儿不宜的场所。若在面对“强大”犯的威胁时,要学会机智自救或向他人求助。二是不能去伤害别人,要尊重他人,不做令对方反感的事,以免给自己或他人未来的生活带来长久的痛苦。

5. 提醒孩子们遇到青春期的烦恼时应求助他人

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如果遇到烦恼,可以及时、大胆地与父母交流,也可以及时给辅导员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谈谈自己的身体变化,心里想些什么事、担心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等。这既是孩子们的倾诉渠道,也是他们的救助渠道。只有通过有效辅导,孩子们才能找到解开烦恼的钥匙,并感受到来自父母及老师的关爱,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6. 倡导和谐相处,做阳光少年

学校通过开展“同学友情要珍惜”大讨论,一方面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对异性同学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事。与异性同学一起学习、游戏完全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也应提醒他们,不要异化同学之间的友谊,无端地破坏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应以阳光的心态,用责任心对待异性同学间的正常相处。若发现有孩子通过纸条等方式向他人“表达爱慕”,教师应及时制止,但要避免当众批评学生,以免伤害其自尊。同时,辅导员还应积极介入情感疏导,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一难关。

7. 开展系列班队活动

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幼儿交往;自我;孤僻;心理疏导

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其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今后一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我们的孩子们仍存在着许多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与交往心理障碍。

一、幼儿不良交往心理的主要类型

(一)“我就是皇帝”――狭隘渺小的自我中心主义

由于家长的这种过度娇宠和溺爱,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孩子们交往中,以满足自己为目的,过分地关注和维护自我,从不为别人考虑。“自高自大”,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总用自己的想法去指挥同伴;“人人为我”,幼儿在园生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总爱霸占玩具,不肯和同伴分享,有人不顺他的意就大哭大闹。

(二)“谁与我同行”――离群索居的孤僻、不合群

大人给孩子越多的保护,孩子对大人依赖就越强。我们班这学期刚转入的丁香,她在班上就是个不合群的女孩子。从早上哭着进幼儿园开始,接下去一整天就一直不在“状况”中。据了解,孩子的妈妈平时对孩子关注较少,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由爸爸照顾,而爸爸对孩子又过分溺爱,甚至之前孩子只上过一星期中班,最后还因为爸爸不放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而退学回家。像丁香这样,在大人过度保护下的孩子,一旦离开大人的保护,他们在同伴中就没有了交往能力,随之对交往活动就产生烦恼、郁闷、焦虑不安等一些不良的情绪。

(三)“为什么是他”――扭曲丑陋的嫉妒忿恨行为

几乎每个人都有嫉妒他人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记得上学期,班上陈柯小朋友的衣服上被铭瑜偷偷用彩色笔划了好几笔,最后询问后才知道是因为我表扬了柯柯这次画的比她好,结果铭瑜“吃醋”就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出气。

(四)“我也可以吗”――拘束封闭的羞怯、不自信

羞怯与嫉妒一样,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在幼儿园的孩子中是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喜欢一个人玩,害怕在与同伴交往,和陌生人和老师讲话时,眼睛躲闪,不敢正视,看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羞怯躲避;有些甚至自卑,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过于挑剔,缺乏自信心。

二、幼儿心理疏导策略分析

(一)突破“自我”天地宽――自我心理疏导

1.换位思考:学会接受批评。接受批评并不要求孩子完全服从,是让他们改变固执己见,我就是“小皇帝”的心理。我们要在保护孩子自尊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接受批评。2.用“希望”代替批评。在指导过程中,我往往采用“希望”“建议”这两个词来代替批评,让孩子觉得我是对他能力的信任,也是对他能主动改正缺点的信任,从而保护了他的自尊。3.利用独处机会进行批评。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因此对孩子进行批评,我会选择独处时,让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的尊重,相信这样会事半功倍的。4.批评后注意观察。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批评,随时关注孩子在被批评后的反应,并对孩子为此所做的任何努力或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5.改变交往方式:学会分享。多充分利用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与谦让,以心换心,让孩子放下“小皇帝”的身份,做到爱自己爱别人,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大胆地参与集体中。

(二)开放“自我”不困难――孤僻心理疏导

1.引导孩子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才能分清强弱高低,先进落后。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一般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像照镜子似的仔细观察别人,这样自己身上发生的那些东西先在别人身上发现,从而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目的,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学会评价自己。2.优化性格是矫正幼儿孤僻心理的关键。孤僻者幼儿大多性格比较内向固执,因此,培养他们乐观开朗,乐于交往,善于听取意见的性格是关键。3.释放“自我”心舒畅――嫉妒心理疏导。嫉妒因竞争而起,合理组织各种集体竞争活动,营造支持合作往的心理氛围,对减少嫉妒的产生有不少的帮助。就如上述铭瑜小朋友的“吃醋”行为,我在处理时及时结合《指南》中的建议: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因此,在今后组织活动过程中,我会尽量避免孩子个人之间的竞争,给孩子们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合作。4.展示“自我”信心足――羞怯心理疏导。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交往中能够大方得体。

(1)想象法。引导孩子通过想象来克服害羞、胆怯心理。可以让他们想象自己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演,充满自信与无畏。(2)角色扮演法。在区域活动或集体活动时,多给孩子提供一些与羞怯者有关的特定人物角色,营造一些不同的情绪和语言环境的氛围,引导他们大胆投入,扮演越真实,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越多,改变其羞怯的可能性就越大。

综上所述,人际交往是心灵对话、人性贯通的过程。幼儿人际交往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在与他人的心灵对话、人格碰撞中体验美好的人性,塑造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帮助孩子体现真实的自我,主动参与交往,养成尊重、理解、诚恳的待人态度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

参考文献:

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发展;影响与措施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界定

家庭教育在中国古代便早己有之,那么,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怎样对其进行理解,由于它受各个历史时代的制约,迄今为止没有一致的见解。按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生活中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台湾学者王连生认为家庭教育既有狭义的家庭教育又有广义的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即父母对儿童所施之情感生活之指导,与道德观念之养成。广义的家庭教育的解释是一个人从生到死,受家庭环境、成员、气氛的直接熏陶或间接影响,在情感生活的学习上,伦理观念的养成上、道德行为的建立上,获得身心健全发展的指导效益。”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家庭教育影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儿童的教育首先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其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由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抚养的义务,而且有教育成才的责任。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从出生到三岁左右是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培养、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完成的。如果儿童在这个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将对以后的成才将会发生重大影响,甚至影响整个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期(初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这个时期打下一个基础,倘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2.家庭教育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目前,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大部分家庭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对孩子身体的健康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但正因为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导致一些家长盲目认为给孩子吃最贵的,最好的就是对孩子的最大的关爱。殊不知,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儿童肥胖率的增高就说明了家长严重缺乏对孩子身体营养均衡发展的指导和教育。而对于很多忙于自己事业,或是学历层次较低的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指导更是力不能及。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主要表现为:积极而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得精力充沛、不怕困难、反应灵敏;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能经受挫折,面对现实。

3.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

家庭是儿童生命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早,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幼儿在岁5以前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父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学校教育固然是孩子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亦有很大影响。父母经常跟孩子一起学习,探讨各种学习方法的利弊,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讨论对各门功课的态度,与孩子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都无疑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有莫大的帮助。父母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或者经常给孩子讲各种故事,朗读各种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丰富孩子的知识,增长孩子的见识,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无形中也将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1.赏识教育

即家长对人对事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注重自我成长,用信任、尊重、理解和激励、宽容、提醒对待孩子这种方法能够使孩子充满自信,在快乐中不断地成长进步。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2.疏导教育

疏导教育是指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即说服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孩子辨别是非。这种方法不仅使孩子易于接受,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在家庭教育中,疏导教育应该表现为父母对孩子自尊和个性的尊重。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注重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启发和语言上的诱导,而要避免简单粗暴的专制教育。在教育子女时,还应注意启发疏导,家长应承认子女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和独立人格,注意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发他们自觉努力,自由发展。家长应认识到,强制的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加诸与孩子之上,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孩子是一个不断成熟的独立个体,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家长应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规避不利的发展因素,在尊重孩子独立个性的前提下与孩子采用疏导教育的方式,与孩子形成行之有效的沟通模式。

3.身教教育

身教胜于言教,子女往往是听父母所言,观父母所行,因此,在家庭里,父母在子女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给孩子做出榜样。“身教”就是要求家长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求家长一言一行都足以作为孩子的模范。家长的言行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甚至是终生的影响。特别是在儿童的幼年时期,家长更是对学生的初期对社会的认知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学习,会连续不断地从家长的行为举止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不仅是文化知识上,更是道德、行为举止上的方方面面,这无疑对儿童未来的身心发展起到了基础的奠基作用。如果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行为举止不足以起到对孩子的模范作用,那么无论多么用心地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思想,合适的举止行为,都无法让孩子信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很注重身教的重要性。因此,家长要坚持教育与身教相结合,做到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

参考文献:

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5

    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四、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在推卸责任。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为时太晚。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五、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攘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无意识到,你都在当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你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听课,多给自己灌输点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家教观。

    六、让老人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孩子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其中家庭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根基,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那么班主任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呢?

一、班主任要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中

要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首先班主任就要赢得家长的认可,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与拥护。如果家长对教师不认可,就不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相反还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误导,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1.热爱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与家长。高尔基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班主任要拥有一颗爱生之心,以母爱般的师爱来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从心里真正地接纳教师、尊重教师、喜爱教师。学生自然会将自己对班主任的尊重与喜爱流露出来,这些都会让家长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自然也会赢得家长对班主任的尊重与认可,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如班中有一名学生最近经常迟到,上课不在状态,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我并没有直接指责学生,告诉学生上课不应迟到,精力要集中,要按时完成作业,而是与家长及时沟通,与学生多次谈话以试图了解学生的情况。前几次谈话效果并不明显,我没有懈气,而是依旧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注意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终于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向我讲明原来父母在家经常吵架,闹着要离婚,这带给了他许多的困扰。一方面我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与心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及时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孩子的真实情感与想法,让家长多关心与关注孩子。这样就可以大大改善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2.加强学习,以渊博学识吸引学生与家长。师者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渊博的学识来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以树立班主任在学生与家长心目的地位。试想如果班主任学识不够,涉猎不足,尚且不能解决学生的困惑,这样会让教师在学生与家长心中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新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与类型更加多样化,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接受这些新鲜事物,借助全新的平台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与学生一起站在社会与科技的最前沿,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让学生与家长从心里佩服。当家长感受到教师知识的渊博,从孩子的口中感受到孩子对教师的尊重与向往,这样才能让家长全力配合班主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二、对不同的家庭进行分类指导,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针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各个家庭对教育的认识与参与程度不同,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不同的指导,以使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全力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班主任要与家长多方沟通,全面了解家庭情况,以对各个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1.对留守儿童所在家庭重在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由家中老人照顾孩子,往往是只顾得上孩子的生活,而不重视对孩子心理与情感的疏导,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全。因此,针对这样的家庭,班主任要将重点放在对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上。要让家长认识到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感与心理。2.对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重在引导家长能够正确教育孩子。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能够积极地配合班主任,但大多存在一个误区,只看重孩子的成绩,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学生心理、德育与行为养成教育,认为学生只有考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有出息。针对这样的家庭,班主任要与家长多方沟通,侧重于指导家长正确认识,科学教育,改变教育方针,关注孩子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孩子减压,重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3.对溺爱学生的家庭重在以理服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地庇护,容易让学生养成任性、放纵、不合群的性格,往往不服管教,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难以真正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对于这样的家庭班主任要将重点放在以理服人上。也就是说要让家长心服口服,正确教育孩子,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意态度与语气,要考虑到家长的尊严,抓典型、抓重点,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与家长愉悦接受。

三、有效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开创家校教育全新局面

1.利用微信、QQ等实时沟通。现代社会通讯技术非常发达,即使处于非常遥远的地方也能借助微信、QQ等实现零距离的即时沟通与交流,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通报给家长,并据此来了解学生在家长的情况,包括学习行为、情感情绪,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家长与班主任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具体情况,让家长与班主任获得第一手直接的信息,这样更能让班主任与家长及时调整教育方针,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教育方针。2.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学校教育网站,让家长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包括硬件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等,这样更能让家长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各班主任也可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将广大的学生家长集中在一起,让这成为家长了解学生与学校的一扇窗,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发表一些与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例,向家长推荐一些专业的教育书籍或是教育网站,如中华心理教育网等。总之,班主任是连结家庭与学校的纽带,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引领者就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结合,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起助力于学生的教育,构建教育合力,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晓雨.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探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20-21.

[2]司永红.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中国校外教育,2015,(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