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网络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网络教育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1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and research of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ode is a hot issu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e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s discuss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 the interactive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工程经济学;分层互动式;教学模式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engineering economics;hierarchical-interactive;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24-03

0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世界性热点。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多媒体性和交互性,开发新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网络资源,搭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互动化、个性化、多层次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学在理论、形式、方法等方面既有相互融合之处,又产生一定冲击。研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如何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辅助作用,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是目前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1 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的。兰州交通大学使用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包括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库四个子系统。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支持课程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与学过程跟踪统计,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相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网络施教环境,并提供了充分的师生互动功能,突出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极大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

这里所说的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是指以教师个人为单位建设的针对不同课程、适应不同学期、不同授课对象的网络教学平台[1]。工程经济学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学生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创新实验平台、课程考核平台、课程评价平台、交流互动平台、课程资源六个板块。详见图1,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图。

1.1 学生在线学习平台 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网上多媒体自主学习的环境。该网络教学平台以学生使用的教材为蓝本,提供与教材相对应的课程讲义、PPT课件、讲课视频,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日历、课程学习要求、课后习题、案例练习等内容。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1.2 课程考核平台 工程经济学课程提供动态在线测试功能。学生完成每一章学习后,可以参加在线考试,学完一个阶段后,也可参加阶段测试,通过多环节、多阶段的测试以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通过网上批阅可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生不足之处,这样教学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

1.3 创新实验平台 为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专门的创新实验平台。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两种方式展开: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与创新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是选择一些实际案例如经济评价案例、价值工程应用等对学生的工程经济分析能力、实际应用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经济软件的应用进行综合培养;创新实验则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际项目案例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工程经济创新能力的更高层次的培养。

1.4 课程评价平台 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评价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学生对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全方位的动态评价,体现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可量化的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在线测试情况、案例分析完成情况等,还包含了学生阶段性表现的评价,如:学生浏览课件的次数与时间,BBS、QQ上有价值信息的数目,课程讨论区提问与参与讨论的情况等,实际项目分析学生积极程度与表现等。

1.5 交流互动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学习论坛、电子邮箱、QQ等方式师生之间可进行平等高效的在线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平台还可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尤其是在需要团队协作的时候。

1.6 课程资源 工程经济学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板块主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工程经济学课程讲义、PPT课件、教学日历、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外,还包括工程经济分析的实例(如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工程经济相关资料等内容。

2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分层互动式教学模式

网络背景下的教学互动是通过以互连网为背景,以计算机网络和媒体技术为工具,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互动环境,除了教学主体间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外,还包括教学主体与网络工具、信息资源和学科知识的互动[2]。

传统的教学互动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加上课堂学时有限,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见解的机会并不多,造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不充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为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互动功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工程经济学课程从以下几方面构建网络教学互动模式。

2.1 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的充分结合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取长补短,发挥两类教学模式的优势。工程经济学课程已经采用多媒体技术做成较完善的课件,上课时教师将课件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并予以讲解,教师可在计算机上或在黑板上随时补充问题的分析、推导等过程。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消化所学知识,预习新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问题讨论、在线答疑或电子邮箱等功能随时向教师寻求帮助,也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教师则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

课堂时间很宝贵,上课时教师主要介绍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然后留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学。比如学习“资金等值计算公式”时,课堂重点讲解“一次支付类型”和“等额支付系列”等值计算公式,将“等差序列”、“等比序列”等值计算公式留为自学内容。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可用提问、参与课堂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是非常有效地教学手段,也是教学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采取“课上理论教学+网络实践教学”、“课上理论+课上部分实例演示+网络实践教学”、“课上理论和实例结合+网络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构建民主的互动氛围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传输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识别不同学生的需求,将其能力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工作。教师应着力构建平等、民主、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时,除了工程经济学专业知识的互动,更要关注在情感、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互动[2],比如,在答疑或作业批改时加入一些“有进步”、“作业很认真”、“考虑很深刻”等评语,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学习的动力会更强。另外在师生互动环节,要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于这些评价做出积极回应,若存在工作中的不足,则及时改进;若是学生理解偏差,则给予解释说明。

2.3 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实现差异性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没等老师讲完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等讲完了才明白怎么回事,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讲完了还没弄明白。教师主要通过作业、案例完成情况、课堂回答等对学生进行鉴别,但由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使得这种鉴别失效,很难进行有效地差异性教学。

工程经济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阶段性考核等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积极主动性高、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钻研能力;C层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B层学生介于A和C层次学生之间,学习积极性较高,已经掌握部分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常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根据历年授课情况,A层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1/4,C层学生占到1/6左右,B层学生大概占到一半左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培养方式也不同:鼓励A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学,课堂讲授为辅,进度快于课堂教学,并且教师引导他们参与创新实验,进行更高层次能力培养;B层次学生在听完课堂精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自行选择网络课程中的相关模块补充学习,当通过网络测试达到上一层次要求时,可随时递进到A层;C层次学生在听完课堂精讲后,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复习与巩固,确保他们掌握基本的工程经济知识与技能,当通过网络测试达到上一层次要求时,可随时递进到B层。

2.4 重视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 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通过网络教学互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个性化教学,但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网络教学下,学生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比如在理论知识方面每一章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掌握的程度要求;在案例分析方面,学生要掌握的具体技能;社会调查实践的目标、参与者的分工责任、调查报告要求的深度等,避免出现“学生稀里糊涂上网”、“漫无边际讨论”、“网上下载原样照抄”等现象。其次,教师还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设计。工程经济学的授课对象包括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水利水电、测绘等十多个专业的学生,不同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不同,而工程经济学又是多门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如工程经济学涉及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分析、EXCEL、WORD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不具备相关知识。在网络平台建设时就应当加入相应的内容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工程经济有关的前沿理论研究、应用现状也应适当补充建设。第三,教师还应重视网络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网络教学平台反馈的学生学习情况(如视频点击数量、参与讨论的次数、测试结果)以及学生评价情况,教师要适时、动态地将学生分层,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偏离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阶段性的考核设计不能忽略。阶段性考核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进度在网络平台进行,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会的目的。另外,要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评价,除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外,还要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力、工程经济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切切实实地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为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工程经济学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是简简单单的课程资料上传,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授课学生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优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网络教学活动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较少,还需要根据工程经济学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情况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宝华.论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嘉兴学院学报,2009(3):126-129.

[2]盛树东,王冬艳,李晶晶,肖望书.网络背景下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2

互联网的出现,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网络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数学网络新课标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

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2.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2.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3.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5.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5.1网络与学生的关系。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德育融合

1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意义

纵观近几年的教育工作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如微课、MOOC等教学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职教育中。并且随着网络计算技术的普及,网络世界逐渐渗透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学生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1]。中职生在年龄阶段上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并不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此,在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便成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主要方法。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普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对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中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利用计算机教学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培养学生的德育观

中职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并且叛逆心理更加强烈。如果在此过程中,教师或家长不对学生采取一些思想观念上的教育,那么学生很容易抵受不住诱惑,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应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学生因个体差异,和教师的教学进度“脱节。”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组织一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与经验方面的交流[2]。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快乐和成就感,真实的体现计算机知识与道德文化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当中,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5-18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完善,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教学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其他事物所影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就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感兴趣并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目的。另外,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这一点要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消除其抵触心理,才能够让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往往受到了一定的挫折,所以激发其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工作中,要深入和学生对话,了解其兴趣、爱好,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元素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4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就现阶段而言,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大量涌现,起到了阶段性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往往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现行的教学标准,找到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将其利用起来。在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也应该使用同样的方法,对教学环节做出优化,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育者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当中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最适合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推广。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部门还要针对教师制定出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将当前时代应有的教学观念渗透到教师的工作思路当中,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教学,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在群内给学生布置任务;或是制作一些教学视频,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等等。另外,教师绝不能忽略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要以信息技术为具体依托,构建起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创建出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一方面可构建出轻松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便于教师采取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4

涉及资源信息量大。互联网丰富的设计资源为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平台,网络平台中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众多优秀的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使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通过内心的体验,使学生对工业设计的认识逐步由空乏转向丰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提升。网络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通过论坛、微博、腾讯QQ、飞信等工具,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的作用,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网络环境的不直接面对面交流的特点能使学生克服畏惧羞涩心理,能够发表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和言论,并能与其他学习者随时进行交流,吸纳其他人的可取之处,对有疑义的地方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网络文化环境下,我们要培养的是个性鲜明、具有自主思维意识的人,而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工具。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内容。基于网络的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探索式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学习要比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思维的训练更加深刻。在网络文化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从教育者的安排,而是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历教育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自己主宰学习进度,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从而学习成为一种各取所需的过程。总而言之,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教育者在学生接受文化知识中的权威地位已经被打破。

改革教学观念、手段与方法,使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开设网络课堂,辅助专业课程学习。结合高校现有的选课系统,学生用户可选定课程大类进而选定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查看选定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可查看实验指导书查看实验指导和具体练习题目,可查看每一章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准备,电子教案、课件以及围绕本章内容,学习后可查看“重点和难点”“、课后思考题”及课后总结等内容,也可查看相关的参考教材书目。

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可以把课后作业的布置、答疑和评判在网络平台进行。如通过“课下作业”模块,学生可以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要求、提交日期等;通过“提交作业”页面,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给自己的任课教师上传已经完成的作业;通过“作业查询”页面,学生可以查看自己各次作业的完成的情况,成绩以及教师给出的评语。

利用在线测试功能及时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中心可以进行各门网络课程在线测试,这样不仅对学生所学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进行了综合考核,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水平效果的重要指标。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5

本文分析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利与弊,探讨了多媒体技术的网络环境给英语教学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设计,以及如何进一步指出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

一、传统英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传统英语教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一直为大多数英语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是因为它有自身存在的优势。“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个中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核心。传统外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注重挖掘人的记忆力,同时强调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学习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优势如下:(1)课堂上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言语交流、思想交流是最亲近自然的,这样的师生互动最有感染力,而且灵活有效,是任何方式所替代不了的。(2)传统课堂教学组织控制严密,制度规范,便于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并按预先的设计进行实施。(3)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指定的教材为核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都围绕这一目标分步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占绝对优势。(4)传统课堂中的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使教学过程省时、高效,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传授。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语言学习者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传统英语语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听记为主轴,教师利用粉笔、板书或各种简单的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唯教师论、唯课本论”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被束缚。(2)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是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形式,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被置于次要的地位。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加黑板、学生加笔记,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变得狭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外语教学多样化培养目标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弱化了教学效果。(3)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往往忽视了语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看成一个整体,过分强调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讲解,造成有些学生把外语的学习仅仅当成是一种词汇的累积、语法的学习及单纯的翻译练习,学生听说外语的机会少,缺乏系统、完整的听力、口语技能训练。把语言技能进行分解式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产出性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也很难提供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的具体语言环境,学生没有想说外语的冲动,因此造就了一批“聋哑”英语学习者的出现。(4)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中无法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在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是听众角色,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某些语言项目进行操练。因教学条件、教学信息承载手段和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的局限,教师的教学设计无法针对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难以有效实行因材施教,不利于广大学生整体外语能力的提升。

一项调查显示,83%的学生喜欢通过看电视、录像等来学习英语。其次,托福、雅思、口译证书等非学业类的考试更有助于今后学生的就业、出国留学等个人发展,他们的英语学习在变得主动的同时,对课堂英语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以及信息量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环境给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维

网络是虚拟世界,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信息。同时,网络本身就有大量的信息是通过英语传输的,所以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英语学习宝库。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Yahoo、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到许多英语教学的网页、电子论坛和电子杂志,它们对英语教学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正是因为网络拓展了教育教学资源,不断获得信息和调整课程内容便成了教师们的一个新工作。网络环境为英语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奠定了基础。现在国外优秀的网站提供有大量的资源和最新的资讯,英语教师由于上网没有语言障碍,而网上大量的外语教学资源为他们从事外语教学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是外语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充实教学内容最现代化的工具。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设计

新时代要求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取知识。

(一)内容目标的个性化设计

在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只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只能为设计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有些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绰绰有余,他们有能力、有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然而,由于教材及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知识,老师也不能因为这些学生已经掌握而丢掉另一部分没有学会的学生。网络的出现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将教学目标分层,充分利用网上的大量信息,有针对性的对它们进行整合,分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内容。

(二)作业练习、教学活动差别设计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的层次性,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学生的活动层次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展。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做到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完成任务。

(三)评价与考核内容的贴合设计

评价就是评定教与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获得勇气和信心,而一旦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和自信,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必将推动其主动的学习,且这种推动力是巨大而持久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监控功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并针对他们的情况及时做出评价,这些都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的。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留言簿或BBS功能,通过不同的反馈方式进行评价,既保护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有不断进取的目标,引导学生激发兴趣、保持兴趣,充满信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获得更大成功,体验更多的快乐,做到乐学、爱学。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外语教学成功的保障

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使用电脑进行“智能化、无纸化、一体化”办公已经势在必行。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包含有中文版的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 Point(电子幻灯)、E-mail(电子邮件)、Internet(国际网络)等办公自动化软件,为电脑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铺平了道路。教师必须有非凡的才能:既是多面手,又是技术人才,同时又是有感情的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个性专长也是学生改变对外语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会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未来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全动态影像、静态图像、声音(口头语言、音乐等)等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有机组合,加工处理,可为我们提供生活、逼真、多样性的人机交互界面,自由地交流信息,随机查询和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将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人机对话。多媒体技术特别适合于英语教学,它可以再现图、文、声并茂的语言环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条件,创造了一个更富增强记忆力,使学习效率倍增。在外语教学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大大优于其它现代教学手段。

经济学网络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地理课堂 网络信息 信息获取 鲜活案例

一、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优势

1.学会信息筛选,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知识涉及生活的各各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网络资源中有大量地理知识可以为教学所有。在以往传统备课模式下,教师在课下研究教材、收集资料,对信息案例等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在课堂上以结果形式展现给学生,整个备课过程,特别是筛选信息这一重要环节,都是教师自己的思维活动,不为学生所知。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考考查要求中的第一项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是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通过海量信息,如何获取和应用的第一步。作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教师可以尝试将备课过程直接引进课堂,如教师在课上确定主题,现场以网络查询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其进行筛选,有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总体获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会有大的提高。传统教学中这一能力环节的实现通过大量习题训练,这样的教学过程老套、枯燥,学生缺乏兴趣,而采用现场网络备课的形式,学生易于接受。

2.提取鲜活案例,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中有这样的要求,“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从网络中收集信息,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获取实时信息,弥补课本这种纸质信息载体的不足,同时网络中海量的信息又可以弥补教材中内容单―、形式单一的缺点。网络环境下大量多媒体信息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有传统纸质教材无法比拟的功效。

在讲《天气系统》时,登录中国天气网(http://.cn/),不但能实时看到最新天气新闻,还能查到当日降水、气温及气压场等数据。或者教师可以以现场设问的形式组织课堂。如拖动鼠标只在大屏幕显示天气、头条新闻标题和图片信息,将新闻文字加以隐藏,再设两个问题:

(1)请描述本次沙尘落区分布的范围?

(2)当沙尘来袭时我们需要做哪些防护准备?

经过学生简单思考后,可将新闻内容展示给学生,其内容实质就是刚才两个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过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生动、有趣、有用的,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利。

网络内容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属性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网络中的事件和案例,就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材料,使课堂丰富多彩且不乏实用性,为实现高考能力考查目标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实现交相互动,延伸课堂范围,拓宽学生视野。

地理课本知识只是众多地理事象的抽象、归纳,地理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对于某一事象或原理的应用,涉及众多方面。同时地理知识学习要求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以后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当中,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动脑、动手,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处理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对网络知识进行搜索和筛选,是这一能力培养的最初阶段。学生对某事的思维活动,在网络上通过动手操作和验证,能立即获得结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学习意愿很高,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求助教师,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答案,还可以通过名师在线、微课程、BBS交流平台、QQ等即时交流互动软件加以解决,实现博采众家之长。

对某一原理的应用,甚至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如讲城市合理规划时,通过美国maxis开发的一款名为《模拟城市》的即时策略及模拟建造城市的联机电脑游戏进行训练,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理想城市,做出决定并设计城市的各个层面,让居住其中的模拟市民充满动力。每一个决定,无论大小,都会有和现实一样的后果,如可能涉及城市污染问题、能源问题、垃圾问题、人口问题等。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是一个公共开放的服务平台,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但其中信息内容的正确性、权威性难以监管和认证,知识信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监管和对信息的正确性进行甄别,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同时抵制其他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