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准医学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1
4月中旬,美国一家名叫“Celator”的制药公司将“精准医疗”概念带入公众视野,不但在纳斯达克掀起一股“医疗风”,公司股价创下18天暴涨近10倍的神话,也成功“波及”了大洋彼岸的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一路飘红。原因就在于该公司通过精准医疗的手段和新型药物结合,能够实现对重症白血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这家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尤英市的生物医药公司Celator宣布,旗下的新药CPX-351经三期临床证实能让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患者总体存活率显著提高,是精准医疗在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或将改变现有的诊断、治疗模式,为医学发展带来一场变革。
CPX-351是公司利用其新型纳米载药技术结合cytarabine和daunorubicin两种抗癌药物的新剂型。在CPX-351中,两种药物的比例为5:1。Celator公司开发的新型载药系统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两种药物的效果并将其副作用降至最低。
精准医疗又叫个性化医疗,区别于传统模式和医学概念,是以个体化为基础、借助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对于大样本人群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
由于精准医疗是生物信息科学与先进医疗技术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模式,实现有效实施精准医疗,其前提就是要完善“精准诊断”技术,即以基因检测为核心的分子诊断技术。因此,在精准诊断之后还需要“精准治疗”,主要是靶向治疗技术,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尤以肿瘤市场的需求最为迫切。
全球范围而言,精准医疗市场的规模增长较为明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1年中国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为187亿美元,到2010年时增至335亿美元,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则近6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间年复合增速将达15%,是医药行业增速的3―4倍。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2
“600亿‘中国精准医疗’计划消息不实。”近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向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张兆丰处长求证得知。
根据学界观点,所谓“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最终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的目的。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精确医学”大型医学研究计划,旨在攻克癌症等疾病难题,并将从2016年财年为该计划投入2.15亿美元。一时间,精准医疗备受关注。随后,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透露,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将在2015下半年或明年启动,科技部决定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此言一出,立刻引爆舆论圈。
消息虽不实,但我国未来是否会制定适合国情的“精准医疗”计划还有待观望。
“国家层面正在讨论我国的精准医疗该怎么开展,但还处于务虚的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告诉记者,目前需要弄清楚美国推出这一重大计划却只投入区区2.15亿美元的动因,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近日的2015年统计年报显示,过去十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分钟就有6.4个癌症病例出现,其中超过60%-8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4月10日,国家卫计委公布首批肿瘤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表明政府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决心。
据了解,目前国内对于精准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建立在大数据和全面医学基础上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例如,建立健康人体和疾病群体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的集成分析,得出致病因素。第二是关于物理学、信息科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用技术的研究。
“产学研一体化对于疾病防控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表示。
程京也认为,现在国家推行围绕“精准医疗”的一系列计划,发展相关产业至关重要。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催生了巨大的工业。如果将来我们的“精准医疗”就是简单地购买国外仪器和试剂来照做,那么当人家的工业再上一个台阶时,我们将一无所获。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3
1精准医学的概念及特点
2011年美国科学院发表国家科研顾问委员会报告“走向精准医学,建立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与疾病新分类学”。根据该文件精神将精准医学定义为“针对个体变异性的疾病防制策略”,即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由“个性化医疗”联合最新的遗传检测技术发展而来。
2基因测序是精准医学发展的关键
如今精准医学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另外,经多次的法院诉讼与裁定,所有人类基因组数据为人类共同财富,不允许专利保护。因此,清除了主要法律壁垒并降低了开发成本。基因测序通常包括特定靶向基因测序、外显子基因测序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从最初的Saner测序法,发展到第二代及第三代大规模纳米技术测序。人类基因组测序最初是由美国主导的大项目,花费数百亿美元和十多年时间。随着技术的改进,现在所需费用不足1 000美元,十余秒就能完成全部工作。现阶段技术壁垒已经消除,经济规模效益显现,针对个体的基因组测序完全可行。
3精准医学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精准医学研究主要关注的疾病不止是肿瘤,还有其他遗传疾病和易患疾病的风险测定等。将来基因遗传诊断不仅可在孕前检查避免遗传给后代,甚至可以实施婚前检查测试HLA系统多巴胺受体等决定男女双方的遗传物质是否契合。
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基因分析有助于加强临床诊治精准性。
4病理学与精准医学
传统病理学依靠光镜或电镜观察组织与细胞病变,其并非不强调技术精准性,只是常规显微镜观察不可能达到基因的改变水平。精准医学通过一系列基因检测技术和荧光单体杂交(FISH)、比较基因杂交(CGH),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定量PCR、定量PCR(qPCR)及基因测序等技术获得大数据统计资料,精准分析组织与细胞的分子改变。开展基因分子病理并非排斥传统组织细胞病理技术与观测结果,而是要把分子病理学与组织细胞病理学相互结合,获得精准诊断。开展精准医学病理专业将发挥其他医学专业不能替代的关键作用。
5中外病理学科在人员、制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比较
首先,国内病理单位缺乏规范性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培训质量控制机制,又因为待遇低、风险大,导致合格病理人员较少。其次大部分大学病理系只承担教学和科研,与临床实践和诊断技能严重脱节。虽已有少数地区和单位着手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进基地培训,但规模小,管理不统一,难成气候。临床检验更是完全独立于外科病理,未与之形成协作发展的内生机制。再次,中国病理未形成普遍的专科化,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国外专家在诊断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
北美病理学科设置有以下特点:(1)北美医学院校的病理系与附属医院病理科承担学校与医院的病理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病理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病理科是彼此独立的,由于人员技术、设备与资金的分立,使得专业萎缩。(2)北美大中型医院设立病理科,其业务包括相当于中国医院的病理科与检验科(及血库),一般由病理专家负责统一领导。绝大多数病理医师分担病理诊断与检验任务。中国医务机构中,病理科与检验科分立,普遍办成大检验、小病理。病理诊断的风险大、任务重,但医师待遇低。(3)北美的病理专业包括解剖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尸检法医学、病理化学、医学微生物学、血库/输血学、血液学、皮肤病理、神经病理、儿科病理等亚专业。解剖病理又可再分为专家领导的亚专科小组如乳腺病理、软组织病理、淋巴血液病理等。各小组可自建实验室。中国大多数医院病理机构是单一专业。(4)美国有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个有资格在北美独立行医的病理医师至少需要经过8—10年医学专业训练(4年医学院,3—5年住院医师轮训,1—2年专科医师培训)以及通过一系列考核。
在中国住院医师属于正式职工,在北美住院医师是学生,需经各亚专业、轮训基本项目考核、轮转评估、教师评估、阶段考核与训练主管最终评估,最后通过病理学基本执照考试才能获得行医资格。总之,要想提高医疗水平,病理的建设是前提。
6病理学科的发展与对策
有些地市从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提议建立专家会诊中心。组织各方面认可的权威,以医院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会诊,是省钱和高效的办法。互联网+数字化病理是大势所趋,为数字病理的发展延伸了传统病理诊断的范围,为结合分子病理及检验相关的试验数据,以及影像学资料创造条件,并有可能提供更精确的病理诊断。全切片图像多层次、多焦点扫描技术以及宽带上传速率的提高,已经可以用17 s的时间扫描1张400倍的玻璃切片并上传至云系统,多达5个或10个用户可以同时浏览上传的全切片图像进行远程会诊。
上传扫描的病理图像到大数据云端,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以及远程会诊共享病例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可以暂时解决病理人员的不足,但同样需要时间和精力上的投人,经验及诊断水平的渐次提高。另外病理诊断同样离不开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检验的数据共享和相关知识的储备一也是必需的。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4
“伴
随人类对基因信息的进一步认识,再过15年,就不叫生物经济时代,而应该叫基因经济时代了。”一位国家有关部门分管生物产业负责人说。
无论各界对“精准医学”的概念有着怎样的理解,一个共识是:基因组学的发展是其基础。
纵观生物科学发展过程,尤其是1990年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的发展历程,俨然已经形成一个由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和临床应用三个环节组成的基因产业链条。
有望迎来免费时代
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完成数十万到数百万条DNA分子的序列测定,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期的一代传统测序技术进行了革命性创新,被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评为“决定未来经济12大颠覆技术”之一。
“基因空间”创始人、基因产业观察者罗奇斌博士表示,测序技术的飞速进步对基因产业带来两大深远影响:一是测序成本急剧降低,在过去的15年里,基因测序费用的下降是摩尔定律的1000倍,从每个人类基因组1亿美元,降到仅需1000美元,不久的将来甚至有望迎来“免费时代”;二是测序速度大幅提升,平均每日可完成的碱基对数量也逐年呈指数倍增长。
市场研究机构BCC Research分析显示,201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预计2018年可达到117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将保持21.2%的年复合增长率。
中国基因测序产业的商业应用开始于2011年。时至今日,基因测序产业应用已覆盖肿瘤检测、遗传病筛查、药物和生物标志物发现、分子流行病学、农业等多个领域。
基因测序市场的逐步成熟使得产业内部分工日渐明晰。从产业链条看,上游是设备仪器和耗材供应企业,中游是测序服务提供商、生物信息分析处理企业,下游是面向科研机构、医院、临床检测中心、药企等各类终端用户的专业服务。
中游的红海与蓝海
中游服务市场是基因产业链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
美国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预估,基因测序服务市场容量有200亿美元。其中,肿瘤学120亿美元,复杂病症、农业基因等生命科学50亿美元,孕妇和新生儿检测等生育和基因健康20亿美元。
“我国基因测序服务与全球发展基本同步,目前上千家基因测序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中游,百花争艳,竞争激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杨云霞说。
科研院所是其主要服务客户,由于科研服务市场空间有限,越来越多测序公司开始瞄准生育健康、重大疾病、制药等临床应用细分领域,拓展市场蛋糕。
如何将基因测序的原始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辅助医生出具科学的诊断报告?专家表示,生物信息分析处理工作至关重要,这就催生了产业中游的另一大市场主体――专注数据存储、分析、解读服务的企业。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陈润生说,当前获取基因、蛋白、代谢等各种组学数据的技术日渐成熟,下一步的关键是生物信息学的解读,即通过数据挖掘,寻找健康人与病人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建立这些差异与已知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发现药物设计分子靶标。
中游生物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涉足企业不多,诸多短板待补。例如,缺乏通晓生物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缺少能精准解读数据分析结果、出具临床诊断报告的遗传分析师等。
经过多年努力,针对精准医学面临的存储、计算、解读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推出了24小时之内就能生成临床分析报告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晶云”。
“测序后,数据分析和解读最难,解读得好不好、是否准确取决于数据库好不好,所以必须要跟临床数据、遗传数据紧密结合起来。”“晶云”项目负责人赵屹研究员说。
赵屹介绍,在精准医学中,医生既是出口,也是入口,中间加上基因检测和数据分析、解读,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目前测序在临床应用上的发展相对成熟,但是生物信息分析及解读的发展亟待加速,针对临床医生的培养更是亟待加速。
临床需求持续释放
基因测序是一次技术革命,其临床应用领域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无创产前筛查、胚胎植入前检测、肿瘤个性化用药指导、遗传性疾病风险预测、新药研发等。目前,无创产前筛查领域应用最为成熟,是一片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
2012年1月,华大基因及下属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与天津市卫计委展开全面合作,在天津市区及周边15个区县开展无创产前筛查。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累计检测5万多例,检出各类染色体异常近500例;按每例染色体异常患者平均会为社会带来45万元额外经济支出计算,无创产前筛查相当于为社会挽救潜在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2016年3月,在天津市,将无创产前筛查作为出生缺陷预防措施之一的孕妇人群覆盖率已超30%,初筛人群比例逐年增高,被称为“天津模式”。 基因测序是一种技术革命。图为研究人员在华大基因样品制备实验室内工作。
除优生优育和生殖领域之外,肿瘤、心血管等发病机理复杂的大病种也为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统计显示,我国是世界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2015年新增患者400多万。专家认为,肿瘤病人数量众多且持续高发,为基因测序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临床亟需基于基因测序的肿瘤风险预测、个体化用药指导、耐药监测、复发监测和靶向诊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说,与传统病理分型不同,将肿瘤、心血管等复杂疾病按基因“分型”的概念已得到广泛认可,根据患者基因特征所开展的“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临床治疗的主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说,肺癌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精准,借助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找到肺癌特有的靶点,进而对癌细胞实施精准打击。个体化治疗可避免患者通过“以身试药”的方式选择有效方案,节省治疗花费,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能明显提高。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5
支气管镜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主要有哪些重要作用?电磁导航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术更适合哪些肺癌患者,它可以取代手术治疗吗?听听专家的说法。
支气管镜:肺癌“精准诊疗”的“有力武器”
本刊记者 黄 薏
专家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韩宝惠
问: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对肺癌患者而言,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韩宝惠:近30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四倍多,我国每年约有60万人被确诊为肺癌。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治愈肺癌的重要方法。部分心肺功能差、年龄太大、合并多种慢性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一般采用化疗或放疗等全身治疗手段加以控制,副作用较大,疗效也不及手术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若有手术指证,仍应争取手术治疗;若已丧失手术机会,一般采用放疗、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体而言,医生会根据肺癌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侵及范围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支气管镜在肺癌的诊治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
韩宝惠:在倡导精准医学的今天,支气管镜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精确诊断,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医生可以获得肺部病灶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明确病灶的性质(良性还是恶性);二是精确定位,针对肺小结节病灶,医生可以在术前借助支气管镜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并在病灶处放置金属钛夹作为标记,以便外科医生在手术时,能顺利找到并精确切除病灶,不至于“多切”或“误切”;三是精准治疗,目前比较有前景的是在电磁导航精确引导的支气管镜下,对早期肺癌进行“定点消融”,该技术为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问:什么是电磁导航引导下的支气管镜?
韩宝惠:所谓电磁导航技术,就像是为支气管镜配备了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它可以为医生“引路”,告诉医生“从哪条路走,可以把支气管镜更快、更准确地送达病灶部位。”
问:与常规支气管镜相比,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什么优势?
韩宝惠:常规支气管镜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来操作,发生“走错路”、到不了病灶部位的情况在所难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相当于为医生配备了一名“领航员”,它会帮助医生“计算”出一条最合理的“捷径”,能更快、更精准地到达病灶。在“导航”的指引下,医生再也不用担心在“迷宫般”的支气管腔内“行走”会“迷路”,也不会因为支气管腔内“岔路太多”而走“弯路”,不仅操作时间大大缩短,准确性也大大提高。
问:哪些肺癌患者需要用到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韩宝惠:肺癌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大类。人的气管就像一棵大树,中央型肺癌长在大的枝丫处,周围型肺癌往往长在小的枝丫,甚至树梢上。早期肺癌一般以周围型肺癌居多,占70%~80%。
早期肺癌病灶较小,多位于肺叶周边(大树的“小枝丫”或“树梢”处),普通支气管镜难以到达;即便医生使用的是较细的支气管镜,想要穿过“迷宫般”的各级支气管,最终准确到达位于支气管远端的病变部位,并获取病理标本或进行治疗,难度极高。“电磁导航技术”的诞生,使支气管镜的“检查范围”明显扩大,使周围型肺癌的“精准诊治”成为可能。
问: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说并不是一种很新的技术,胸科医院这次为一名早期肺癌患者实施的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术,有什么特殊之处?
韩宝惠:肺癌射频消融术属于肿瘤介入治疗的范畴,通过热效应直接杀死癌细胞。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这名早期肺癌患者,肺内结节约1.5厘米大小,由于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糖尿病和高血压,无法耐受常规手术治疗。他曾在国内数家知名医院辗转求诊,都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建议,令他陷入了“不能手术,又想治疗”的两难境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慕名来到我院就诊。经过呼吸内科、内窥镜室、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会诊后,我们决定为该患者实施电磁导航精确引导下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术。在电磁导航的引导下,带有“消融针”支气管镜在支气管腔内顺利“前行”,很快到达肿瘤位置并实施“定点”消融,整个消融过程仅耗时5分钟。
与常规经胸壁穿刺消融治疗相比,电磁导航精确引导下支气管镜射频消融完全在支气管腔内进行,创伤很小,且可以避免气胸、出血、感染、肿瘤细胞经针道转移等情况的发生,治疗安全性大大提升。
问: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肺癌既“精准”,创伤又小,是否能够取代手术治疗?
韩宝惠:虽然电磁导航精确引导下的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短期效果较好,但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其远期疗效仍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加以证实。目前,该治疗技术仅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中国肺癌诊疗规范》也均推荐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但对于大多数早期肺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问:如今,在体检中被查出肺内有小结节的人很多,不知哪些患者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
韩宝惠:由于空气污染、体检普及等原因,我国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我院进行的社区肺癌普查数据显示,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高达24%。我曾反复强调,肺小结节并不等于肺癌。对待肺小结节,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要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不能一发现肺部小结节,不管良性还是恶性,就急着“一刀切”,以求安心;二要避免漏诊和误诊,不能对肺小结节“视而不见”,任由其发展。
通常,低剂量螺旋CT主要用于筛查和随访。高度疑似肺癌的肺小结节患者,应进行高分辨、薄层CT扫描加三维图像重建,以便明确结节性质。至于肺小结节患者何时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不能一概而论,须听从专业呼吸科医生的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常规支气管镜对于长在肺叶外侧的肺小结节“鞭长莫及”,无法在术前获得精确的病理学诊断,患者往往只能先行手术切除,然后通过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得以确诊。由于术前没有获得病理学诊断依据,故在这些患者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比例的“误切”(病灶为良性,本不需要开刀)。如今,借助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以在术前即完成肺小结节的精确诊断和精确定位,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问:支气管镜检查听起来比较可怕,很多患者对其存在畏惧心理,不知CT检查是否可以取代支气管镜?
韩宝惠:CT检查虽然能够发现病灶,但不能定性,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来判断病灶的性质。然而,即便是很有经验的医生,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就像“以貌取人”会“犯错”一样。支气管镜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观察气管、支气管腔内有无异常,并可采样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灶性质,对肺部疾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CT检查和支气管镜各有所长。
支气管镜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至今,已是一项成熟的检查手段,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一般情况下都是安全的。成人气管直径一般在20毫米以上,普通支气管镜的直径为6毫米左右,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直径为2~3毫米。检查时,支气管镜通过患者的鼻腔、咽喉、声门,深入到气管和亚段的支气管。普通支气管镜检查主要采用局部麻醉,检查时虽然有一定痛苦,但一般患者都能耐受。目前,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也已经在部分医院开展,可以让患者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完成检查和治疗。当然,由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使用了静脉麻醉,故检查后的恢复时间要长一些。
特别提醒:肺小结节不宜做“经皮肺穿刺”
经皮肺穿刺病理学检查,即在CT引导下,用穿刺针直接经胸壁穿刺肺内小结节病灶,以便获得组织学或病理学诊断。这种方法虽然有助于确诊肺小结节的性质,但对于可治愈的肺小结节患者而言,应尽量避免,以免肿瘤细胞经“针道”种植和播散。对于可治愈的肺小结节患者,经自然腔道(支气管镜)获取病理学标本,创伤更小,更安全。
延伸阅读: 别把“精准医学”与基因检测“划等号”
最近,“精准医学”因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提出的“精准医学计划”而“大热”。实际上,“精准医学”在肺部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最早,且成绩最显著。比如,随着肺腺癌的“驱动基因”被发现,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融合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从过去的不到1年,显著延长至3.5年以上。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精准医学”是个大概念,涵盖了疾病的精确诊断、精确分型和分期、精确治疗和全程管理。“精准医学”并不是单纯的基因检测,也不仅仅局限于治疗。“精准医学”的理念应当贯穿于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的全过程。
专家简介
韩宝惠
精准医学概念范文6
皮肤科医师的专业处方
“CLINIQUE”的英文原意是指诊所,由此可见其品牌与医学的渊源。20世纪60年代末,化妆品界只强调浪漫感和神秘感,完全忽视医学研究成果。倩碧CLINIQUE创办人Carol Phillips(原国际著名时尚杂志的主编)从皮肤科医师那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但她为了直接解决大众的问题,于是想到一个方法:何不创造一个品牌来阐释正确的美容知识和概念?
1958年倩碧CLINIQUE诞生了。在皮肤科医师的协助下,倩碧开始了她捍卫美丽的道路。
30多年来,倩碧的护肤概念一贯清晰而简单,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透过一日二次清洁、清理和滋润三步聚,让护肤工作成为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快速而有效的达到护肤效果,这也是CLINIQUE博得许多上班族女性厚爱的最主要原因。这套护肤三步骤的护肤理念和产品,也因此而未曾改变过。
其中倩碧与其他护肤品牌最大的差异在于“清理”的概念――以同方向推抹的方式在肌肤上轻拭,强调的是“再次清洁”。
所以,当有些品牌的化妆品,极力撇清与酒精的关系之际,倩碧的洁肤水中仍然保有高级化妆品使用的SD―40酒精成分,藉以清理皮肤,使清理后所使用的滋润产品能更容易被肌肤吸收;同样道理,在肤质良好的情况下,彩妆也能更持久。
也正因为对不同肤质的重视,倩碧的每项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过敏性测试,且100%不含任何香料。倩碧采用尖端皮肤科问诊的系统,乃以科学理论的方式来判断皮肤的类型,而非只是以皮肤的外观来判断。在倩碧皮肤分析器上的8个问题,是根据皮肤科医师的专业研究所提出来的。不只是皮肤的状况,甚至每个人皮肤与生俱来的抵抗力都一并列入观察依据,再来判断皮肤的类型。
倩碧CLINIQUE希望每个人都是在清楚知道自己皮肤的类型之后,再选用最适合的产品。所以对于事前咨询的工作相当谨慎,而这便是为什么倩碧始终坚持走专柜路线的原因。因为唯有在专柜中,才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让消费者轻松而彻底的咨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绝不是为了买而买,而是真的有效果。
注重科技与革新的品牌意识
倩碧相当注重保养科技的革新,不断地采用新观念,赋予产品新生命,以柔酸醒肤水凝霜(TURNAROUNDCREAM)来说,透过倩碧独创的“柔酸输送系统”,使水杨酸(SALICYLIC ACID)能够发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功效,进而改善肌肤暗沉、肤色不均,以及面胞滋生等现象,使肌肤柔嫩细致,同时能帮助滋润品的吸收,并进而焕发盎然健康的神采,与滋润基底能够合并,发挥功效;又如润泽滋养乳霜(MOISTURE ON CALL),则是以植物萃取精华。再配合记忆性科技配方(MNEMONIC TECHNOLOGY),触动肌肤记忆,帮助肌肤重建较强的润泽保护膜,来舒缓肌肤干燥的现象。
倩碧的产品概念,十分完整而独特,尤其是透过皮肤专科医师的处方建议,更使得倩碧的产品直接对护理皮肤产生效能,所以倩碧一直希望建立皮肤专家的品牌专业形象,藉由文字和消费者沟通,建立消费者正确的观念。
包括系列产品广告,都常运用说明性的文字传达护肤概念,在专柜上的架子里,CLINIQUE还放置了各种解答有关肌肤保养疑问的小册子供消费者索阅,在购买保养品之前,专柜美容顾问会根据倩碧独特的皮肤分析器和诊疗灯,询问皮肤科医师问诊时必问的8大问题:从眼睛颜色、天然发色、皮肤对日晒的反应、肤色、毛孔大小、暗疮出现的频密程度、油脂分泌程度、脸部皱纹等8项,以此判断肤质种类,再推荐你适当的产品。
虽然目前一般专柜品牌,也都设有美容顾问在现场解答消费者的困惑,但连在媒体上曝光,也一再强调皮肤医学护肤观念的化妆品牌却并不多见,倩碧就致力于如此专业形象的建立,更藉由实际的行动来表达,在意象上的确达到相当突出也特别的效果。
简单、自然的品牌不变法则
即使目前彩妆的市场热闹滚滚,但倩碧仍坚持简单、自然、适合自己的路线。就彩妆来说,倩碧便主张彩妆应该是简单而有趣的,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尝试不同的妆,而且深信每种颜色都适合每个女人,只不过颜色的深浅应视肤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相信科学分析的倩碧,还设计了独家的色彩锦囊,将所有的色彩分为四种色系:自然色系、青春色系、都会色系与亮丽色系,只要找出自己的肤色和喜欢的色系,就可轻松选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彩妆搭配。
虽然在整体销售上,保养品是倩碧的重头戏,大约占总业绩的70%,但在美国,倩碧CLINIOUE的睫毛膏、蜜粉、口红却是销售第一名的大众化产品,甚至几乎已是美国化妆品市场上的头号品牌,也许她们并没有推出许多令人惊讶的前卫色彩,却能满足大部分人日常生活的需要,这样简单、自然的原则,是倩碧一直不变的坚持,在化妆品市场也因而建立了其清新的气质。
强化防晒与隔离的品牌观念
以往人们总是着重藉由晒太阳,获得一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对于紫外线并未特别重视,但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臭氧层的破坏,现代人早已建立了防晒的观念。其实,早在防晒观念燃烧得如火如荼之前,倩碧就开始大声疾呼防晒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建立正确的防晒观念,针对晒前、晒中与晒后,做阶段性的防晒护理建议。
接着倩碧再提出“隔离”的概念,早期化妆品业者强调隔离霜的使用,乃着眼于隔离彩妆的功能,但随着化妆品研发科技的不断发展,彩妆的质感和成分已不再会造成皮肤的负担,而真正要隔离的是脏空气和紫外线,倩碧认为:防晒系数无需一味求高,反而应该随着个人的肤质、肤色,以及曝晒的不同状况做不同的选择。
“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一年四季,从头到脚”这样的防晒观念,自倩碧推出以来,普遍受到消费者的肯定,也深深影响着大家的防晒观念,而倩碧CLINIQUE的防晒系列,每年所销售的总数高达倩碧总销售量的15%;而倩碧的隔离霜(City Block SPF15),只需在日用乳液上轻涂一层便可放心出门,不畏阳光与彩妆的伤害,更是该系列的明星产品。
精准的品牌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倩碧和雅诗兰黛属于同一个集团,资源丰厚的集团组织背景,为产品的品质和行销策略做最直接、有效、精准的掌握与背景,除了以人为主,研发出最新的产品之外,也会依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做幅度性的调整,希望能针对不同消费特性的地区,推出最适合当地人的产品。
从保养到防晒,从蜜粉到睫毛膏,倩碧始终坚持简单、快速、有效率的原则;其实每天真的只要花早晚两个3分钟,就与你起床后上床前的梳洗动作一起进行,便可以拥有完美无瑕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