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

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幼儿园 常规管理 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运用了“条款式”、“权威式”等管理方法,然而事与愿违,管得越严,反得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地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幼儿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常规,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促进幼儿在互动中和谐协调,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幼儿良好的常规管理既可以让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又可以让老师带班轻松、得心应手。

二、利用日常活动进行幼儿常规管理的策略

将班级常规带好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就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家长沟通的经验,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在我班,我们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个档案夹,里面包括幼儿的照片,生日等个人信息,也包括家庭成员给他们的评价和他们的一些习惯记录。老师可以随时在档案夹里增添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记录,这样就能让老师很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

(一)在日常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常规教育。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而形成的,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但老师又不可能一直在他们旁边,于是总是有小朋友捣乱,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来监督小朋友的行为。监督员将个别幼儿的行为反映给老师听,这样可以不放任幼儿的违规行为,减轻了老师的工作,效果很好。还有小朋友故意擦手时不用自己的毛巾,甚至有小朋友擦手时用好几块毛巾擦手,毛巾掉到地上也只当没有看见,我就通过让小朋友进行讨论,假如你的毛巾被别人弄到地上不捡起来,你的心中会怎样?通过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讨论,幼儿都说自己心中会难受,会不高兴,从而使幼儿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在饭后漱口时,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满一杯子的开水,只喝一小半,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将水龙头只开一点点,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养成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的习惯,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我就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促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班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而且,每天讲故事的幼儿都不一样,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能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用餐质量。

(二)提高幼儿主动性,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首先设置了值日生(或者小老师),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这样就培养了责任感。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其次,通过看图讲述“班级小主人”,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再次,学习儿歌《值日生》等,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三)家园配合强化幼儿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有一句话,我从接触幼儿教育以来,一直记着:“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2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不错。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和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在以上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措施过程中,我班幼儿已经在音乐中建立了行为常规,例如区域时间了,就会听着音乐进出区域;每天中午大家轮流说小故事,大大锻炼了每个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餐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采取激励体制,并要求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我们又请幼儿每天选出小小监督员,时刻做好监督工作。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幼儿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幼儿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如何,也关系到各项活动开展得如何,以及开展的质量高低。所以,做好幼儿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幼儿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叶立群.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8.

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 保教人员 班级 常规 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它是幼儿所处的最切近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都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因此,保教人员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相互关爱,营造宽松、温馨的和谐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班级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级保教人员必须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协调做好家长工作,营造出宽松、温馨的和谐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首先,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和谐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如我园小班在孩子入学前,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如何养成良好的常规”进行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孩子入园后,保教老师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爱心去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适应了班集体生活。孩子们在相互关爱的轻松环境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这是保教人员共同付出爱心,创建宽松、愉悦氛围的作用,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其次,在中大班时期,应注重对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区角的摆放、墙面的布置、主题墙、自然角的更换等,都充分尊重幼儿。于是,在我园的楼梯走廊等边边角角,到处都是幼儿的作品。孩子们积极参与布置环境,共同商量、共同创设,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样,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产生了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加强了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保护环境的教育,促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加规范。

2.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目前,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教并重,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保育员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常规的制定,都必须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保育员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只有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园在开学前要召开新生家长会,以往都是由业务园长一人包办,唱独角戏。现在,我们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带班的老师和保育员共同参与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家长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做哪些准备?以及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等等。然后根据教师和保育员讨论的意见,制订了家长会会议内容和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由带班老师和保育员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常规管理办法,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家长会开得十分成功,反响很好,家长都特别乐意参加。通过这样的家长会,我们尝到了班级管理中角色转换的甜头。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老师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规则,孩子们表现积极,遵守规则特别好。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园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首先,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当作看管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幼儿园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这就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园积极向家长宣传《纲要》和《规程》,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园内的教师和保育员职责不同,工作内容有所侧重,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老师与保育员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班级孩子的保教任务。

家长们了解了以上情况,对老师和保育员都能充分尊重,也能心情愉快地配合班级保教工作,积极服从班级的常规管理了。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由于分离焦虑使得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许多家长要求陪吃陪住,对老师和保育员不放心,这给刚入园的新生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于是,为了让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就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请家长在孩子入园后及时离开,由老师和保育员以教育的手段来吸引孩子,以转移注意力。很快,孩子们适应了集体生活,哭声渐渐被笑声所代替,班级常规管理也渐入正轨。可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对班级管理是多么重要。

其次,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同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和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方式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教育教学;方法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影响着幼儿本身的发展,提高幼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加强幼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幼教人员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问题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和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是教师首要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要让教师树立“讲理想、比贡献、献爱心”的敬业思想。有了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终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灵。为了把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我们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纲要》中关于职业道德的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落实执行,并全部落实幼教人员岗位责任制,形成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又以多种管理手段,比如及时表扬与肯定每位教职工的点滴成绩与进步,并与打分考核、评先进、分配等挂钩。再如,把孩子是否喜欢幼儿园、老师作为评估的一个方面,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巩固,从而使幼儿园涌现一批爱孩子、爱工作、肯钻研的先进典型。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要有一种永不满足已有的知识的意识。素质往往是个体在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大胆尝试才能获得发展,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方面,而教育活动的组织是实现幼儿园整体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保证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为此,我们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幼教工作进行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已成为提高我园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经常举行教学观摩,采取多种途径为提高幼教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规范教学内容和行为,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在实践中为教师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二、实现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学期初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将要开展哪些工作、幼儿开学以来的表现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并向家长说明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自己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增强教育透明度,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

在家园共育时,老师要加强反馈,有效指导。向家长介绍教育教学计划,宣讲幼儿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家长的热情。

三、发挥幼儿自主性,建立班级常规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也转变为注重民主管理,良好的班级常规往往可以提升教育的成率。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幼儿情感依恋强烈,班主任更要在班级中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如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幼儿,亲切呼唤幼儿乳名,和幼儿交朋友,使幼儿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教师的亲近上。逐步用规则引导幼儿的行为,用情感沟通影响幼儿行为,树立榜样规范幼儿行为,使幼儿孩子融入到了这个班级集体大家庭,养成了一日生活和行为常规。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和制定班级常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还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四、班级管理规划要与幼儿成长计划有机结合

管理规划和成长计划都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与成长引导,有了它便有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幼儿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根据具体发展现状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规划与成长计划。班级规划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规划制订本班某个时期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的活动过程。只有有了整体的管理规划,幼儿的管理活动才能朝着具体的实施方向有序发展。在管理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幼儿不同阶段、不同成长特性等客观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实现班级管理的长远发展。

总之,儿童园班级办理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工作,需求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老师以及于幼儿园创办者在新《大纲》教学理念的辅导下,不断地探究幼儿园班级办理的新思路,推进儿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让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月琴.为新生家长上三堂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09).

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文4

现实教学中,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老师们可谓煞费苦心,几乎给孩子的每件事情、每项活动、每个动作都制订了动作指令:“小手放在大腿上”“排好队伍解小便”“闭上眼睛睡午觉”……可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只是在教师的威严及命令下的一种被动反应,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以来,我园对幼儿一日常规教育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摈弃以往刻板严肃的纪律教育和声嘶力竭的命令式管理,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自觉遵守一日活动规范,让管理无痕。

一、一次律动的启示

《睡觉 起床 散步》是结合孩子生活经验的一个律动活动,曲中律动的节奏快慢不一,恰好能形象地呈现睡觉、起床、散步的一些情景。在一次教学中,我突然发现平常默不作声的豪豪、天天也和着律动做起了相应的肢体动作,且满心欢喜。我恍然大悟:原来每个孩子都喜欢音乐。不同的音乐能唤醒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自觉的动作,那我们何不借用音乐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呢?

二、请音乐入驻常规

有了上述想法,我们马上开展了“如何将音乐入驻常规”的专题研讨。幼儿良好的常规表现,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诱导与培养。要使孩子拥有自主管理的常规习惯,呈现全面良性的发展态势,作为管理者的老师就必须熟谙孩子年龄身心特点,用适性的方法来促使孩子良好习惯态度的形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选用合适的音乐循序渐进地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逐步实现幼儿自主管理。那如何请音乐入驻常规呢?应演奏好以下三部曲。

(一)演好前奏――选择音乐

不同的音乐能诱发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欲望。幼儿在园一日的活动中,有激情欢快的运动时刻,有平静安逸的学习时段,有舒适祥和的午睡时间等等。不同的活动环节需要有不同的音乐旋律来启迪、渲染,而音乐的筛选应根据活动内容考虑到歌词内涵、节奏快慢和风格特点等几个因素。

譬如,在晨间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们选用了《劳动最光荣》的音乐,歌词唱出了小喜鹊和小蜜蜂幸福劳动的甜蜜生活,旨在让幼儿像小喜鹊们一样爱劳动,养成自觉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之后《太阳公公笑》的歌曲响起来了,告诉幼儿现在要自觉搬好器械,排好队出操啦;又如,午睡醒来到用点心时间段,我们就选用了《快乐起床歌》《洗刷刷》和钢琴曲。合适的音乐为培养良好的常规奠定了基础。

(二)弹好主调――建立链接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感知音乐的能力也各有高低,因此还需要对被选用的音乐作进一步的解读,帮助幼儿一点点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然后逐步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常规习惯。

1.运用体态和语言解析音乐链接常规。

学前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主要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进行的,心理活动与行为都具有无意性。因此我们应该先将音乐与动作、语言链接起来,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使他们听到同一首音乐有共同的感受,会做出相同的反应。例如:听到《小火车》的音乐时,老师用开火车的动作进行活动启动,用动作让孩子们猜猜接下去可能干什么,接着用言语强调“《小火车》音乐响起,生活活动时间到了”,让孩子们像小火车那样排好队伍去盥洗室、喝水。又如:播放《摇篮曲》时,让孩子说说唱了些什么?让孩子们根据音乐来共同制订行为规则。以后每当这首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就知道要干什么及应该怎么做了。

2.采用适时的提醒促使音乐链接常规。

让音乐来促使孩子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的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需要反复渐进。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自控能力差、接收能力差,他们不能一下子就明白了各种不同的音乐所表示的常规内容和要求,而且行为规范时而遵守,时而不遵守的现象也会屡见不鲜。因此,在建立链接初期还是需要老师经常性用言语进行提醒,督促孩子做出与音乐相一致的行为活动,慢慢实现音乐与常规的有效链接。

(三)反复巡演――强化巩固

当各种音乐与孩子在园一日的各个常规环节相匹配链接之后,并不表示音乐已经入驻常规,已经在幼儿日常行为中建立起链接。心理学实验表明,只有长期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出现同一刺激,才会使人产生牢固稳定的“习惯性”,即动力定型。因此,音乐与常规相链接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巩固,反复引导幼儿熟悉什么音乐响起应开展什么活动,让音乐的刺激在幼儿的常规管理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

三、音乐与常规完美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发现在中大班孩子的常规管理中,肢体示范和口头命令已退出“历史舞台”,甚至销声匿迹,而音乐俨然成了一日常规管理的“空中指挥师”。如今,只要有相应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音乐已真正融入常规,入驻孩子的心田。

情景一:午睡时分

《摇篮曲》响起来了,瞧,孩子们顿然忙开了,各自做午睡准备工作,喝水、盥洗……等到音量变低时,受音乐的暗示,他们的脚步变轻了,轻轻走到小床前,小心掀开小被子,躺在小床上,和着美妙的音乐闭上眼睛,等到音乐渐息,大多的孩子也都睡着了。这一环节的音乐大约有十二分钟。虽然孩子的能力不同,速度不一,但他们都能凭着这一段音乐信号来完成一系列动作,而且都明白要轻手轻脚不能影响别人。这些都无须教师的言语再次提示了。

这里是音乐在发号施令,它的轻重缓急指引着孩子们的行动要求,它的内容长短预示着孩子的行动时间,在约定的时段内干好该干的事情。而以往,我们请小朋友统一入厕、统一喝水,他们处处要排队,等待时间长,拥挤现象多,有些调皮的孩子还爱在各处逗留一会儿,根本没有时间概念,隐性浪费时间。

情景二:午睡起床

“恰恰恰恰,叮铃铃,起床啦!one two three go!嗒嗒嗒嗒,起床起床起床床,起床起床起床床,小朋友睡得香,快快快起床,别做一个小懒虫……快快穿衣裳……太阳都晒到屁股上了,哈哈哈!”这是我们设置的午睡起床音乐。哇!一听到这个音乐,孩子们立刻起床,一边唱歌一边穿衣叠被,用不着老师的提醒与催促,快乐洪亮的齐唱声与干脆利索的动作互相交织,谁都不愿意当小懒虫呢!那阵势真是相当壮观。

回想之前老师的呼叫孩子们起床的情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等到起床时,一个个都叫不醒,或勉强起来了,动作拖拖拉拉,好长一段时间的无精打采,影响一日活动的进程与质量。

情景三:洗手池边

“哗哗流水清又清,我用肥皂来洗手,手心手背搓一搓,洗洗小手真干净,嘭、嘭。”孩子们边洗手边唱歌,歌曲唱完小手洗好。这首歌曲完全是孩子们自编自唱的,表现出孩子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节水意识。

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文5

一、细节中展现教师的榜样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而且是无言之教。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重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效仿的偶像,教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代替不了,也是幼儿教师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有而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影响和改变幼儿,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例如要求幼儿补剩饭补挑食,首先我们就自己要做到不剩饭补挑食;要求宝宝不乱扔垃圾,老师就要时刻保持补乱扔或乱放东西;要求宝宝看见地上的垃圾要捡起,我们就要在看见垃圾时主动捡起而不是指挥某个幼儿捡起;要求幼儿不大声说话不乱发脾气,教师要做到克制自己,即使幼儿做了错事也要心平气和地进行开导教育;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们首先要主动和幼儿及他们的家人问好、再见。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真正为幼儿起到表率及榜样的作用,给幼儿更多的正能量。

二、细节中体现搭班教师的配合。

班主任的工作离不开搭班教室的相互配合与沟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策略上要及时和同班教师进行沟通商议,达成一致,才能在班级管理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每个教师都各自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给班级幼儿造成一片茫然,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同时给老师的管理增加难度。因此,班主任一开学或者在发现个别现象影响班级管理时,就要和班上的老师进行沟通商议,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才能逐渐消除班级中的一些管理漏洞,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

班主任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而要做到严以利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不应独断专行,而应多听其他老师的建议,例如共同商讨最近班级孩子的表现是进步了、落后了、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小朋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励他等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教师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如在早锻炼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政,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放任自流,造成管理的困难。所以无论在哪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默契地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无序。

三、细节中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班级整体的面貌,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及开展的质量。班级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幼儿有序有效进行各种学习探索活动的保障。幼儿园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抓好班级幼儿的常规习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进餐习惯、卫生习惯和交往习惯,从而建立一个有序的集体。因此在各种活动中应该从细小的环节进行规范,包括幼儿抬椅子的规范动作、饭后的一些活动、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长期的要求和训练而养成的,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注重细节的培养。

比如班级的图书角是孩子们喜欢的一角,他们总会在空闲时间就翻拿图书,但是由于宝宝年龄小,不能很好地进行图书的规整,每天图书架上都是一片狼藉,实在令人头痛。怎么样才能满足宝宝们的阅读活动有能规范阅读活动的管理?因此,在图书的摆放上,把每本书的封面照下来做个小标签,贴在书架的上,作为该书的摆放位置,每次幼儿看完图书,就让他们看看图书是不是都回到了家?有没有走错家的图书宝宝?这个明显的标志,特别对小班幼儿有直观的参照,规整图书就容易得多。

四、细节中关注家园工作的沟通。

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班级常规; 情境; 图标;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11-001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保证的剂,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几年来,就幼儿园班级常规有效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索,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情境暗示,建立常规

实践告诉了我,常规的建立要科学、合理,应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建立常规时,我运用了情境的暗示,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间接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1.营造心理情境

杜威曾经说过:“这个人所处的整个情境决定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幼儿情感依恋强烈,这就更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心理情境,以便让他们自觉地在心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如在玩具柜上摆放着幼儿带来的花草、种子,亲手饲养的小金鱼、小乌龟等小动物,暗示着幼儿在活动时说话要轻声,大声说话会惊扰了身边这些花草和动物朋友;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要轻声细语,蹲下来与幼儿平等的交流,让幼儿感觉到你是他的知心朋友。通过这样的心理情境暗示,帮助幼儿建立活动规则,使幼儿在班级的活动中有序、自如,形成一个温馨、和谐、自主的班级氛围。

2.借助教育情境

借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情境,有利于幼儿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的建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情境是丰富多彩的,有儿歌、故事、游戏等等。为了让幼儿有序地归放玩具和解决只丢不拣的现象,我自编了“玩具回家”的故事,把常规管理内容故事化,让幼儿知道每一种积木都有自己的家,它们不喜欢住在别人家里,爸爸妈妈找不到宝宝会着急。让幼儿练习几次后,幼儿都能把相同的积木归放在一起,见到地上的积木会捡起来说“我送积木娃娃回家”;在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规管理时,我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如培养幼儿漱口和擦嘴的习惯,我通过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来使幼儿掌握漱口的方法。而擦嘴的儿歌:小餐巾,手中托,擦擦嘴巴折一折,饭粒粒,一二一二溜走了。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掌握了擦嘴的要领和先后顺序。有了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常规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3.贯穿音乐情境

在一日活动中贯穿音乐情境建立规则,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暗示方法。如在课间,我会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暗示幼儿讲话声音要轻柔,养成轻轻交流的习惯;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会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暗示幼儿要收拾、整理材料;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后,我会播放一段“摇篮曲”,暗示幼儿回到座位好好休息。由于音乐的渲染力很强,可以避免教师过多的言语指挥,使得幼儿能够较快地稳定情绪,进入到集体活动或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标暗示,理解常规

1.墙(地)面图标,暗示常规

幼儿的规则形成往往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因而,运用具体形象的图示暗示,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常规,并提醒大家遵守。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小鞋子如何摆放,我会剪一对对“小脚丫”,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让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还有茶桶前贴的一对对“小脚丫”和来回的箭头,又解决了幼儿自主喝水时的排队问题;盥洗室内贴上规范洗手流程图,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这些图标稚趣可爱,容易理解,幼儿很乐意去遵守。可见,让环境开口说话比强加给的常规,幼儿更易接受。

2.材料图标,暗示规则

幼儿年纪小,自制力差,易遗忘,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示。如区域游戏中,为了告知幼儿几人可以同时使用游戏材料,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做了点卡和小人相结合的图标,表示玩这份游戏材料的人数。在玩具框上贴上幼儿设计的各种笑脸娃娃图标,暗示同伴间要友好相处,游戏时不争吵。这些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了幼儿理解常规,更好地遵守常规。

三、角色暗示,养成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角色暗示的方法对于帮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最好的实现幼儿自我管理的策略。在具体的常规执行过程中我经常会给孩子设置一些职务,如“小组长”、“值日生”等。开始,我请能力强的孩子来担任,后来采用全班幼儿轮流担任。有的负责检查孩子们饭后洗手、漱口的情况;有的负责材料的收放情况,这样调动了幼儿认真、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天被选为小组长的幼儿,首先自己要做好,这样才能去检查和提醒其他幼儿。记得班里每天被选为小组长的幼儿,吃饭时既快速又干净,饭后更是自觉的漱口、擦嘴,然后便自豪地站在门口,来检查其他幼儿。看看洗手时有没有玩水,漱口时有没有浪费水;区域活动后,玩具是不是收拾整齐,放置原位。他们都非常认真,也越来越自觉,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也就随之形成了。

在幼儿园的常规建立中还有许多有效的策略。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往往是在幼儿期培养起来的。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教师应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不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更不应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应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

参考文献: